菁菁neco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把新冠肺炎患者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轻症型、普通型、重症型和危重症型。对于轻症型和普通型的患者来说,治疗康复后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因为肺的修复功能是很强的,就像长期吸烟的人在戒烟之后,肺部通过自我修复,能有明显的改善。少数重症或危重症症的患者可能会有肺纤维化、肺功能下降、劳动力减弱、运动耐力减退等后遗症。一般来说,病情越严重,肺部恢复正常的可能性就越小。可以肯定的是,绝大多数的新冠肺炎治愈后不会有后遗症。
新冠
(1)轻症隔离及普通型出院患者:多数患者肺功能损害轻微或无持续残留的肺功能问题,较少产生身体后遗功能障碍。
(2)重型/危重型出院患者:可能会有全身虚弱、呼吸急促导致身体功能受限,肺功能表现为限制性通气障碍,与胸部CT的检查显示的肺纤维化改变一致,此改变可能持续存在。
(3)引起肝肾功能的衰竭需要很长时间恢复。
(4)对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会引起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及易诱发感染等后遗症风险。
新冠
(5)还有一些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病毒可以累及男性睾丸,可能导致男性不育,或者性功能下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是一种先前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新型冠状病毒。
2020年2月7日,国家卫健委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英文名称为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2月22日,国家卫健委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名称修订为“COVID-19”,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保持一致,中文名称保持不变。
新冠
情感白羊座
饮酒伤身很多人都知道,因为喝酒丢了性命的事也不少。
最近科学家又发现,饮酒对大脑危害特别大,尤其人生有三个时期。
人生这3个时期,大脑更怕酒精
2020年12月4日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提到,人的一生中,大脑动态变化有3个时期,会对酒精造成的有害影响特别敏感。分别是:
妊娠期(从受孕到出生)
青春期晚期(15-19岁)
老年期(65岁以上)
相较于其他时期,这三个时期饮酒造成的伤害可能是最大化的,比如妊娠期少量喝酒、青少年时候借酒消愁和老年人中低程度的饮酒。
我们的大脑在这三个时期,正发生着变化:
1. 胎儿期:神经元的大量产生、迁移和分化;
2. 青春期:突触修剪和轴突髓鞘增多;
3.老年期:65岁以后脑萎缩加速,神经元、树突棘和突触数量减少。
神经回路的每一次变化,都会增加酒精影响的敏感性。而更不幸的是,我们国人的基因更加“特殊”,也意味着我们更容易接受到酒精的 健康 的伤害。
国人更易受酒精“毒”害!
今年4月英国《自然》杂志细胞子刊发布了ChinaMAP队列研究发现,在饮酒方面,与欧洲和非洲人相比,中国人的酒精清除率普遍较低。
乙醛脱氢酶2基因突变是东亚人特有的,该突变导致饮酒后脸红和酒精代谢不良。而国人该突变的携带者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
于是当喝酒时,大量乙醛蓄积体内,脸色就会变红。其实就是出现轻微“乙醛中毒”的表现。
长期酗酒可能导致多器官损害,如心、脑、肝、胃肠等。
1.大脑——“中毒脑”
有一种疾病,叫做酒精中毒性脑病,会出现头晕、头疼、恶心、肢体麻木、情绪焦虑的症状。
长期大量饮酒,会伤及脑组织,导致脑萎缩、脑出血等情况。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维生素B1缺乏,而维生素B1是大脑中参与很多重要化学反应的物质。
即使长期轻中度饮酒,似乎也对大脑也不是很友好。2017年发表在《英国医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长期轻中度(大约每周7-10瓶啤酒或者1-2瓶红酒)的饮酒也会对大脑功能造成一些损伤,比如认知、记忆等。
2. 心脏——“酒精心”
有一种心脏,叫做“啤酒心”。是因为长期大量饮用啤酒的人心肌组织中会出现脂肪细胞,导致心室体积扩大、心肌肥厚、心脏增大即酒精性心肌病。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韩晓宁表示,“啤酒心”不是啤酒的专利,只要摄入过量的酒精,无论葡萄酒、白酒、啤酒都有可能患上。
而由于心肌受损,心脏增大,而搏血量并不增大,于是机体器官、组织就会缺血、缺氧,就医不及时很容易导致心衰,甚至猝死。
3.肝脏——“酒精肝”
重庆市肿瘤医院肝胆肿瘤外科主任医师邓和军表示,酒精大部分是在肝内进行代谢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由肾、肺排泄。
酒精对肝脏的危害是逐步累积的,从“酒精性脂肪肝”到“酒精性肝炎”到“酒精性肝硬化”,最后导致肝癌的发生其实只需要四步。可以说,超量喝酒,每多喝一杯就是向肝癌靠近一步。
4.皮肤——炎症性皮肤病
2000年刊发在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上的一篇《饮酒与皮肤病》文章就提到,过度饮酒可诱发或加重某些皮肤病,尤其是炎症性皮肤病,比如酒渣鼻、痤疮、脂溢性皮炎等。
5.肠胃——胃炎、胃出血
酒精对胃粘膜的损害很大,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中医师郑亮谈到,多年的胃镜检查发现,饮酒后轻则胃粘膜损伤炎症,重则胃溃疡,胃出血甚至穿孔也是常见。
再强调!饮酒量为0最有益 健康 !
再次强调!世界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2018年4月的刊文指出:最安全的饮酒量为0,即不饮酒才能对 健康 有益!
很多人觉得大酒伤身,小酌怡情,少喝一点有益 健康 ,甚至还有“红酒软化血管”的说法,其实这些完全没有科学依据,不但不 养生 长此以往还伤身。甚至还有不少人喜欢药酒 养生 。不过,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彭玉清认为,“中医一直把酒当成‘药’,既然是‘药’,如果用对了,那就一定是有功效的。不过,‘是药三分毒’,喝酒就跟喝药一样,没啥毛病就不要喝。”
所以,为了 健康 ,酒能不喝则不喝!
资料: 健康 时报
最爱贺曼熊
伴随着炎炎夏日的来临,从烈日当空的酷暑中躲进空调屋,吸入一口冰凉的饮料...人生还要什么其他追求? 何以解暑?唯有饮料!除了难以拒绝的肥宅快乐水,看看办公室大家工位上的奶茶、咖啡也差不多可以消消乐了...... 新式茶饮可谓是当代年轻人的压力解药,但带来快乐的同时也会埋下癌症的风险。有研究表明,年轻女性常喝奶茶,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最高能增加一倍以上! 近些年,各式含糖饮料的消费量迅速增加,以奶茶、“快乐水”等为代表的含糖饮料似乎也日渐成为年轻人的“新风尚”。 近来,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女性在青春期(13-18岁)和成年期大量食用含糖饮料会增加她们50岁前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每周喝少于一杯(240 ml)含糖饮料的女性相比于每天喝2杯或以上的女性,在50岁之前患早发性结直肠癌的风险升高近2倍。 这么来说,我们常见的奶茶、肥宅快乐水(可乐)、含乳饮料、各种含糖饮料等等都可以说是致癌物了。 除此之外,有一样可以被称为“万能药”的东西其实也可能致癌!它就是 —— 热水。这些茶饮对身体影响的具体原因和机制还请耐心听我一一道来。 (1)含糖量高——增重,慢性病风险 这些常见饮品通常含有大量糖分,会额外增加能量摄入,促进体重增加,影响正常的血糖调节机制,增大患慢性疾病的风险。有实验研究显示,含糖饮料与相关慢性病(如2型糖尿病、冠心病和脂肪肝)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2019年,国际顶级医学期刊《Circulation》发布的一项针对万美国人的34年随访研究显示,饮用含糖饮料越多,早死的风险就越大。 同时,要提醒的是,所谓的“含糖饮料”其实也是假的。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碳水化合物(糖) (固体)或100mL(液体)就可以声称“无糖”的。看到这里,相信懂的人都懂。 除此之外,无糖饮料中的甜味大多是由甜味剂而来的,人造甜味剂的甜度可以达到普通蔗糖的600倍,这可能会导致人体总体癌症风险增加13%,乳腺癌的风险增加22%。 即使受大家欢迎的“代糖”,也可能会干扰氨基酸的代谢,进而影响神经递质平衡,比如影响大脑中儿茶酚胺类物质的水平,使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更易焦虑、抑郁。 (2)咖啡因含量高——睡眠紊乱,骨质疏松、心脑血管病 咖啡似乎成为了当代快节奏工作与生活中年轻人的救命稻草,其中主要成分之一就是咖啡因。过量的咖啡因摄入容易导致睡眠紊乱、焦虑不安,严重的会增加心脑血管病发病机会,引起骨质疏松、肌肉抽搐、消化道溃疡出血等。 除了咖啡,某能量饮料中就添加有咖啡因成分,一罐约含有50mg。成年人每天最多只能喝一瓶,儿童不适宜喝。 上海市消保委抽样调查显示,某知名奶茶也含咖啡因,最高一杯含量为8倍x牛! 就连我们常见的快乐水,其中也是不乏有咖啡因的。 (3)反式脂肪酸 —— 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 奶茶、速溶咖啡中常含有人造奶油、人造黄油,而其中常富含反式脂肪酸。 随着现代 社会 大众 健康 意识的觉醒,我们都知道反式脂肪酸可谓是百害无一利。它能诱发心血管病,增加患痴呆、糖尿病风险,反式脂肪酸是否有致癌效应尚存在争议。但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反式脂肪酸与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等疾病的发病率有关。 (4)过热过烫——食管癌 这就要数落数落我们常听到的那句“多喝热水”了。食道黏膜正常耐受温度为40 ~50 ,超过65 ,可能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风险。 口腔黏膜通常是我们的第一道防线,它能耐受50-60 ,当我们感觉烫的时候,往往食物温度已经达到70 了。从而当肆无忌惮地进食热水热奶茶时,是容易得食管癌的。 不可否认,奶茶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但值得注意的是,过度饮用奶茶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真的要偶尔喝一下,最好遵照以下原则: (1)少糖 (2)少添加剂,大厂商 在选择茶饮前,建议看眼配料表,选择添加剂少的,以减轻对身体的损害。同时可以选择较大品牌的茶饮,不选小作坊的产品。 (3)减脂人员多饮茶 奶茶口感越丝滑,通常要用越多脂肪来调制。有奶盖的奶茶,就会比一杯普通的奶茶多约克的脂肪!所以建议减脂人士如果要喝,尽量选择果茶、绿茶及鲜榨果汁。 (4)不要过烫 我们已经知道过烫饮品对身体的危害,那么平时就要减少过烫饮品的摄入,泡茶后建议多放置一会再饮用,嗜好热水人士可以适当加凉白开以降低水温。 (5)选对时机 摄入奶茶适合在两餐之间,这时候正是血糖相对比较低的时候,或者安排在剧烈运动后,从而为肌肉补充糖分、蛋白质和电解质,抵消奶茶的副作用。同时,要注意奶茶中的咖啡因对睡眠的影响。 作者:瑞哲
小马楠仔
1、自然Nature
《自然》杂志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学界普遍关注的、国际性及跨学科的周刊类科学杂志,首版于1869年11月4日。
2、新英格兰医学期刊Nejm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1811年创办的评审性质医学期刊和综合性医学期刊,始称《新英格兰医学与外科期刊》,经常被列为世界学术期刊医学领域中拥有最高影响因子之刊物。
3、科学Science
《科学》(英语:Science)是美国科学促进会出版的一份学术期刊。《科学》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之一。
4、柳叶刀The Lancet
《柳叶刀》是1823年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出版的杂志,1823年由汤姆·魏克莱所创刊,取名“柳叶刀”,寓意著期刊立志成为“照亮医界的明窗”。该杂志从诞生至今,未曾加入任何一个医学或科学组织,目前在整个医学界仍保持着其独立性和权威性。
《柳叶刀》目前主要刊登原创性研究文章、评论文章、社论、书评、短篇研究文章,也有其它一些在刊内常登载的文章,如特刊消息、案例报道等。
尚居装饰
晚睡会影响长高吗? 提到晚睡和长高,就不得不先聊聊将它俩牵扯到一起的纽带——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是由脑垂体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能促进骨骼、内脏和全身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影响脂肪和矿物质代谢,在人体生长发育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在儿童发育过程中,如果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生长障碍,最普遍的现象就是身材比较矮小。 那么传闻说的,“生长激素在晚上 9 点后会有一个分泌高峰期,错过会影响孩子长高”是有科学依据的咯? 并不。 迄今为止,从来没有过一篇在权威期刊发表的相关科研论文得出过这个结论,也没有任何一家权威机构拿出过明晃晃的实验结果,来证明生长激素是“按时间分泌”的。 真正会影响长高的,是这件事 其实,早在 1969 年,世界顶级医学期刊《Science》上就曾发表过一篇非常有意思的研究—— 把一个人的睡觉时间从夜间改为白天,监测其生长激素的分泌规律。 实验发现,无论何时入睡,生长激素的分泌峰值依然在入睡后的一段时间出现,且和慢波睡眠同步。 也就是说,生长激素的分泌跟白天黑夜、几点几刻压根就没关系,真正有关的,是慢波睡眠。这又是个啥呢? 我们总觉得,睡觉好像就是一闭眼一睁眼的事,这一夜仿佛没有过变化,但其实,人体从入睡到醒来,会经历多个睡眠周期。 每个睡眠周期分为非快速眼动期(NREM)和快速眼动期(REM,容易做梦的阶段)。非快速眼动期又细分为 S1~S4 四个睡眠阶段,由浅到深,其中 S3~S4 属于深睡期。 这里的深睡期,就是慢波睡眠。 在每个睡眠周期中,非快速眼动期和快速眼动期的时间比例并不固定。随着夜晚的流逝,深睡眠时间变短,浅睡眠时间增加,直到早晨醒来。 娃晚上9点还不睡,会影响长高吗?开学建议这样调整作息 所以,会影响孩子生长激素分泌的,不是晚睡,大家不用过于焦虑啦。更重要的,是让娃睡得好、睡得够。
(详情查看)
(详情查看)
(详情查看)
(详情查看)
(详情查看)
我国医学关于心理与疾病的关系,远在两千多年前就有比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与深刻的认识。强调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致病的重要因素。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心理
抑郁症其中有焦虑症。得焦虑症的人不一定是抑郁质,而得抑郁症的都伴随焦虑症
心情焦虑会让人感觉烦躁,长期吃在心情焦虑的状态对精神状态会有所影响。对心脏或多或少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不过时时注意有空调节一下应该不会得心脏病。
抑郁和焦虑是两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它们都会对患者的情绪、思维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抑郁症是一种情感低落、无助和自我否定的心理障碍。患者通常会感到心情沉重,失去兴趣和
药学论文是药学工作者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的重要体现。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药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医院药学服务状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