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托0207
病原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vires)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环状病毒属(Orbivirus)。为一种双股RNA病毒,病毒基因组由10个分子质量大小不一的双股RNA片段组成。已知病毒有24个血清型,各型之间无交互免疫力。羊肾、胎牛肾、犊牛肾、小鼠肾原代细胞和继代细胞(BHK-21)都能培养增殖并产生蚀斑或细胞病变。也可用核酸探针进行鉴定。本病也是牛“流行性感冒”中的重要类型之一,病原体是蓝舌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这种病毒,呈球形。虽然也属于“流行性感冒”,但与前述的流行热病毒是截然不同的一族病毒。在同属病毒中,有绵羊的蓝舌病毒和北美鹿的流行性出血热等。本病与流行热的病原病毒虽完全不同,但流行的形式极为相似。所以本病在日本直到1959年分离出蓝舌病病毒以前,一直被误认为是流行热的后遗症。因此,日本目前仍将此病与流行热规定为同一类型的法定传染病进行防治。流行特点绵羊易感,不分品种、性别和年龄,以1岁左右的绵羊易感,吃奶的羔羊有一定的抵抗力。牛和山羊的易感性较低,多为隐性感染。病畜是本病的传染源。病愈绵羊血液能带毒达4个月之久,牛,这些带毒动物也是传染源。本病主要通过库蠓传递,绵羊虱蝇(Melphagusovinus)也能机械传播本病。公牛感染后,其精液内带有病毒,可通过交配和人工授精传染给母牛。病毒也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病的发生有严格的季节性,多发生在湿热的夏季和早秋,特别是池塘、河流较多的低洼地区。临床症状本病的初期症状不太明显,发热也只是在40℃左右,并不严重,但在食欲不振的同时出现鼻腔、鼻镜和口腔充血,接着转变为淤血。不久就会引起这些组织的部分坏死并逐渐形成结痂,剥落结痂下面组织可形成较浅的溃疡面。而且还可见到眼结膜充血、肿胀、流泪等症状。由于牛的个体不同,有的蹄冠部也出现同样的病变,因此,有的往往被误诊为口蹄疫。以上症状只是前驱症状,一般只表现这些症状的就可恢复痊愈。但部分病牛在这些前驱症状即将消失的时候,突然出现“咽喉头麻痹”症状,还有的牛往往尚未出现这些前驱症状之前就出现咽喉头麻痹了,这种麻痹是因横纹肌呈玻璃样变性而引起的。麻痹可因牛的个体不同出现的部位也不一致,表现在食道的出·现食道麻痹症状,表现在舌头上的,出现“垂舌”症状,有时心肌和骨骼肌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总之,病牛大都出现吞咽困难的症状、喉头麻痹的病牛饮水往往能引起误咽,极易引起继发性死亡率较高的误咽性肺炎。该病死亡率一般在10%左右。诊断方法根据典型症状和病变可以作临床诊断。为了确诊可采取病料进行人工感染或通过鸡胚或乳鼠和乳仓鼠分离病毒。也可进行血清学诊断。血清学试验中,琼脂扩散试验、补体结合反应、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具有群特异性,可用于病的定性试验;中和试验具有型特异性,可用来区别蓝舌病病毒的血清型。也可采用DNA探针技术。牛羊蓝舌病与口蹄疫、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恶性卡他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水疱性口炎、茨城病、牛瘟等有相似之处,应注意鉴别。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类似处:有传染性、体温高(41C),口唇糜烂,流涎,有时蹄叶炎、跛行。不同处:腹泻初粪如水、呈瓦灰色、恶臭、有时呈浅灰糊状(具特征性)恶性卡他热类似处:有传染性,体温高(41~42C),口腔糜烂,口鼻流黏液,呼吸增数。不同处:散发,口鼻黏液垂如线可及地面,涎臭,眼结膜角膜发炎,角膜浑浊,头肿大,角松。拉稀恶臭。口蹄疫类似处:有传染性,体温高(40—41C),绝食,口黏膜糜烂、流涎,跛行。不同处:传播迅速,口黏膜先水疱后糜烂,蹄趾也发生水疱、糜烂,不发生蹄叶炎。防治措施发生本病后首先要隔离病牛,使病牛安静,给予优质干草或青草,控制精料。另外在这个时期要考虑到可能会出现“麻痹”,要采取多给饮水的措施。万一出现了“麻痹症状,为了避免危险性极大的“误咽性肺炎”,要通过注射或输液给牛大量补充液体。治疗过程中,在前驱症状阶段要尽量使牛保持安静,给予强心和补液。对出现麻痹症状的病牛,特别重要的是补液,强心,补给营养。为达到补液的目·的用很快的速度静脉注射大量的林格氏液,会增加心脏负担应尽量避免。要想安全而又快速的进行大量的补液,进行腹腔注射较为方便。也就是说在右侧肷部中央刺人较粗的注射针头,然后连接注射器,只要空气出入很容易,说明针头正确刺人了腹腔,随后将针头与复方氯化钠液瓶连接静脉导管进行输液。已经出现咽喉头麻痹时间较长的病牛不但体液缺乏而且瘤胃及消化道内的水分也缺乏,为了使消化道恢复正常,必须补给水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防止误咽,必须用胃导管向瘤胃内注水,用这种方法困难的时候要在左侧肷部中心点刺人套管针直接向瘤胃中注水。为了让水分在瘤胃内很好的停留下来,在几分钟内好把牛头抬高,然后再慢慢放下。危害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动物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规定其为上报疫病,中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由于蓝舌病对动物(包括动物制品)的国际间贸易和人用动物源生物制品的病毒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均将其列为动物疫病监测和防控的重点。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蓝舌病在欧洲许多国家相继暴发,且分布范围不断扩大。2006年8月,德、比、法、荷等国发现牛感染蓝舌病。2007年7月,英、法、意等国暴发了蓝舌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通报,2008年3月~4月,法、意等国暴发了蓝舌病。蓝舌病流行的新情况已经引起了中国农业、出入境检疫和药品监督等部门的高度重视。
亿万资金
病原学蓝舌病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是一种虫媒病毒。病毒对乙醚、氯仿、%去氧胆酸钠有耐受力,对胰酶敏感;可被过氧乙酸、3%氢氧化钠灭活,在~之间稳定,在pH值以下被迅速灭活,在60℃30分钟被杀死;在干燥的血液、血清中和腐败的肉、下水中,可长期生存。病毒有24个血清型,不同血清型之间无交互免疫性。病毒可以在鸡胚、初生哺乳期小鼠和仓鼠体内增殖。流行特点在世界历史上,牛瘟病毒分布于南纬40和北纬50之间。病畜、带毒畜是本病的传染源。病毒可在某些种库蠓体内长期生存和大量增殖,且可越冬,无疑也是一种重要的传染源。只能经过库蠓和伊蚊叮咬传播。病畜与健畜直接接触不传染,但是胎儿在母畜子宫内可被直接感染。病毒主要存在于动物的红细胞内,并能从精液排毒。绵羊易感,并表现出特有症状。牛易感,但以隐性感染为主。山羊和野生反刍动物如鹿、麋、羚羊、沙漠大角羊也可感染,但一般不表现出症状。本病有严格的季节性。其发生和分布与库蠓的分布、习性和生活史有密切关系。一般发生于5月至10月,多发生于湿热的夏季和秋季,特别是池塘、河流较多的低洼地区。临床症状潜伏期为3~8天。《陆生动物卫生法典》规定牛瘟的感染期为100天。绵羊蓝舌病的典型症状是以体温升高和白细胞显著减少开始。病畜体温升高达40~42℃,稽留2~6天,有的长达11天。同时白细胞也明显降低。高温稽留后体温降至正常,白细胞也逐渐回升至正常生理范围。病羊精神委顿、厌食、流涎,嘴唇水肿,并蔓延到面部、眼睑、耳,以及颈部和腋下。口腔黏膜、舌头充血、糜烂,严重的病例舌头发绀,呈现出蓝舌病特征症状。有的蹄冠和蹄叶发炎,呈现跛行。孕畜可发生流产、胎儿脑积水或先天畸形。病程为6~14天,发病率为30%~40%,病死率为2%~30%。多因并发肺炎和胃肠炎引起死亡。山羊的症状与绵羊相似,但症状一般较轻微。病理变化口腔出现糜烂和深红色区,舌、齿龈、硬腭、颊部粘膜发生水肿。绵羊的舌发绀如蓝舌头。瘤胃有暗红色区,表面上皮形成空泡变性和死亡。真皮充血、出血和水肿。肌肉出血,肌间有浆液和胶冻样浸润。重者皮肤毛囊周围出血,并有湿疹变化。蹄冠出现红色或红丝,深层充血、出血。心内外膜、心肌、呼吸道和泌尿道粘膜小点状出血。诊断方法1依据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2实验室诊断在国际贸易中,指定诊断方法为病原鉴定、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pCR,替代诊断方法为病毒中和试验。采用鸡胚静脉接种是敏感、实用的病毒分离方法。蓝舌病病毒分离物可通过免疫荧光试验进行定性鉴定;用病毒中和试验时行定型鉴定。样品采集:用于病毒分离鉴定宜采全血(每毫升加2IU肝素抗凝)、动物病毒血症期的肝、脾、肾、淋巴结、精液(置冷藏容器保存,24小时内送到实验检查处理)及捕获库蠓。3鉴别诊断应注意与羊传染性脓泡病、绵羊痘、口蹄疫、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牛恶性卡他热、茨城病、赤羽病等疫病鉴别。防治措施预防:⑴蓝舌病病毒的多型性和在不同血清型之间无交互免疫性的特点,使免疫接种产生一定的困难。如需免疫接种,应先确定当地流行的病毒血清型,选用相应血清型的疫苗,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弱毒疫苗接种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病毒血症,同时对胎儿有影响,导致母羊流产。运用时应加以注意;⑵严禁从有本病的国家、地区引进羊只;⑶加强冷冻精液的管理,严禁用带毒精液进行人工授精;⑷放牧时选用高地放牧,不在野外低湿地过夜,以减少感染机会;⑸定期进行药浴、驱虫,控制和消灭本病的媒介昆虫;⑹在新发生地区可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并淘汰全部病羊。治疗:目前无有效药物。对疑似的病羊加强护理,避免烈日、风吹、雨淋,给予易消化饲料。用消毒剂对患部进行冲洗,同时选用适当的抗菌药预防继发感染。
不落的恺1994
蓝舌病是由昆虫传播的牛等反刍动物的一种非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白细胞减少,口腔、鼻腔和胃肠黏膜发生溃疡性炎症为特征。由于病牛的舌、齿龈、颊部黏膜充血肿胀、淤血后变为蓝紫色,故名蓝舌病。本病一旦流行,传播迅速,发病率高,病情危急而大量死亡,且不易消灭。因此,各国均把本病列为重点防疫对象之一。
病原
病原体为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的蓝舌病病毒,有20多个血清型。本病毒对干燥和腐败有很强的抵抗力,但对酸敏感,在pH3的环境中迅速被灭活。
病羊和病后带毒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牛、山羊和鹿等反刍动物感染后多数成为无症状带毒者,因此也是重要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病畜的血液和各脏器中,且以发热期含量最高。精液可以带毒,因此交配也可水平传播,经胎盘可感染胎儿垂直传播。主要通过吸血昆虫库蠓叮咬传播,因此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尤其是湿热的夏季和初秋发病较多。本病在临床上极为少见。
症状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5~7天。病牛体温达42℃,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嘴唇、舌、咽、胸垂发生水肿。口腔黏膜潮红、发绀。齿床、齿龈、舌和唇边缘出现烂斑。鼻孔内积有浓稠鼻漏,有时可见出血性下痢。蹄部皮肤上有线状或带状紫红色斑。脚趾间皮肤坏死,跛行。肋部、腹部、会阴、乳房和乳头皮肤出现斑块状皮炎。孕牛流产、死胎,新生犊牛先天畸形和脑积水、大脑半球变小等病变。病初白细胞减少,后白细胞增多,贫血。
病程数日至2周。剖检可见口腔黏膜和舌青紫、水肿、糜烂。皮肤有充血斑块。蹄部皮肤有暗紫色带。消化道黏膜有糜烂或溃疡,伴有出血点。肌肉内出血、变性,肌间胶样浸润。心内膜下出血。
诊断
根据流行学特点、临床表现和剖检病变可以怀疑本病。确诊需要进行病毒分离或抗体检测。分离的病料有血液和脾脏。常用于检测抗体的方法有琼脂扩散试验和血清中和试验。
防治措施
本病危害很大,一旦发病,应立即封锁,迅速上报。病牛隔离,细心护理,防止吸血昆虫叮咬。无特效疗法,可参照口蹄疫的方法处理口、蹄部病变,防止继发感染。流行地区最有效的措施是接种疫苗。目前,国外生产的疫苗有弱毒冻干疫苗,也可用灭活苗。由于蓝舌病病毒型多,每型产生的抗体,只能保护动物不受同型病毒的感染。因此,需使用含当地毒型的多价疫苗,才起保护作用。
严加防范,严禁从有本病的地区引进牛、羊,消灭传播媒介——库蠓。定期药浴,驱除体外寄生虫。
我们在看中医的时候,医生往往都要看看你的舌象,其实早在黄帝内经和伤寒论等古典医籍中,就有关于望舌诊病的记载,中医舌诊的临床意义,再也作为辨证的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
患者,男,36岁,糖尿病十余年,平素血糖高,空腹血糖(服药后)7-8mmol/L,高时达9mmol/L,血压146/90mmol/L,平素痰多,手三焦经处有湿疹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概念什么是蓝耳病?什么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答: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又称蓝耳病)(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猪的一
牛蓝舌病又名茨城病,是由茨城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突发高热、咽喉麻痹、关节疼痛等症状。 【症状】 人工感染潜伏期3~5天。病牛突发高热,体
赤羽病(Akabane disease)又名阿卡斑病,是由赤羽病病毒(Akabane disease,简称ADV)引起牛羊的一种多型性传染病,以流产、早产、死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