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绮罗222
现设有土木工程系、建筑系、市政工程系、力学部、实验中心5个教学单位;学院现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10门。 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和建筑与土木工程、项目管理2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在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建筑节能与设计、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工程力学等8 个二级学科方向(含2 个目录外二级学科)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设有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 4 个本科专业。其中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山东省品牌专业,结构工程为校级重点学科,土木工程专业为学校品牌专业,2012年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业评估,积极实施“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力争到2015年,申请土木工程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加强建筑学学科建设工作,力争申请获得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力争在1~2个二级学科实现省级重点学科的突破。 坚持人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面向海内外广揽优秀人才,重点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加大高层次学历人员培养力度,鼓励和支持在职年轻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或到博士后流动站学习,每年选派部分老师到国外著名大学进修或科研合作,提高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近年来,引进培养博士17人,取得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由30%提高至70%以上;学院现有师资队伍中有教职工85 人,其中高级职称41 人,硕士以上学位61 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2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3人、国家一级注册规划师1人、中国城镇供排水协会(CWA)工业给水排水委员会委员1名、中国核心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理事1名、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3人,学校优秀教学奖获得者3名,学校青年教学能手4名,8名教师具有国内外著名高校访学经历,一支高层次的学术梯队和骨干教师队伍已基本形成。力争到2015年教师总量达到100名左右,高层次学科带头人达到2名左右,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30名左右,具有海外访学背景的教师达到15名左右。名师简介于衍真女,1957年7月出生,1982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给水排水专业。1999年获教授任职资格,同年受聘教授职务。现任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全面主持学院党务工作 ,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三八红旗手,济南大学市政工程、环境工程学科硕士生导师,任济南市饮用水安全研究会常务理事、济南市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济南市土木建筑学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卫生厅涉水产品评审专家、济南市自主创新产业重大专项评审专家、山东省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委员会理事、山东省建筑学会教育委员会理事。在教学方面,任国家精品课程、山东省精品课程——《水力学》课程负责人,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水力学》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山东省品牌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负责人。济南大学特聘岗——重点岗教师,环境工程学科及市政工程学科的建设中,做出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作为市政工程学科的学科建设负责人,积极承担教学与科研工作,担任了《水力学》、《水质工程学》、《城市市政工程规划》、《给水排水管道系统》等多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教学,教学认真、教学质量好,教学效果优秀,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好评,在2004年济南大学第一届教学工作会议上被评为济南大学第一届优秀教学奖(共10名),多次被评为济南大学优秀教师。在教学中主持了“强化土建类学生创新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实践”、“适应开放式教学需要的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等多项国家、山东省的教学研究项目,并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获山东省优秀学士论文指导教师,主持的水力学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主编教材《水工艺处理技术与设计》、参编《钢铁工业环保技术手册》,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 在科研方面,申请人围绕着环境保护的课题,科研方向明确,积极探索废渣的综合利用与废水处理的研究,其科研成果在环境学科及市政学科领域里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废渣的综合利用与废水处理的研究中,创新性地提出了以废治废的科研思路,为环境保护领域开辟了一个新的发展前景。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与完成了国家自然基金“氧化聚硅铁协同介孔磁性滤料BAF脱氮除磷机理及生物相原位分析”,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高藻引黄水库水常规工艺强化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子课题——藻渣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活化沸石曝气生物滤池中生物相分析及净化效能机理研究”等国家、省级研究课题十多项;并完成了多项与企业联合的项目,获得了山东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及市级科研奖励十多项,获得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 》、《中国给水排水》等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近20篇学术论文被SCI、EI、ISTP收录。邱立平男,教授,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院长,分管学院学科建设、科研、研究生教育及国有资产管理等工作。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博士后,市政工程学科教授、学位点负责人、硕士研究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工程学科博士生联合指导教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业给水排水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给水排水研究会理事、山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市政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山东省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山东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卫生厅涉水产品评审专家,美国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高级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给市政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讲《废水处理理论与工艺》、《水质工程学》、《给排水工程管道系统》、《水处理微生物学》、《水及废水处理工艺系统》、《环境生物化学》等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2008年获山东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奖,目前主持《水质工程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多年来致力于废水生物处理理论与技术、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及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在研项目,完成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高校科研计划等多项课题研究工作,完成省级鉴定2项,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 、EI 等收录20余篇,已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目前重点关注及感兴趣的领域:1)水及废水的生物过滤处理理论与技术;2)水及废水的物化-生化组合处理技术;3)微污染水源水处理;4)回用水的深度处理技术;5)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刘增夕男,硕士学位,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教授,副院长。1986年6月毕业于兰州大学数学力学系,1995年6月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建筑工程系。主讲《结构力学》,《有限元法》,《高等结构动力学》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FRP加固混凝土结构性能研究,近年来在国内外刊物及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的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强化土建类学生创新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已结题,2位),主持济南大学教学研究项目《深入贯彻学分制全面提高学院教学教务管理效率》。近年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完全学分制下高等教育技术问题》,《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督、反馈体系的构件》等。济南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一项,2006年教学管理先进个人。近年来主要从事加固混凝土结构性能研究及设计理论研究工作。主持济南大学科研基金《C/GFRP加固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第1位;高性能碳纤维复合筋-CFRP 筋的开发及利用(省教委科技攻关项目,第 4 位);唐山市陡江电厂灰坝工程对李家峪村房屋开裂影响原因分析(部级鉴定,第3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用于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抗震加固技术,山东省科技厅鉴定,第2位;高性能碳纤维复合筋-CFRP的开发及利用,山东省科技厅鉴定,第4位。徐新生男,1963年3月生,博士,济南大学A4级教授,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学科硕士生导师,济南大学第二、第三届重点岗教师,济南大学第二届优秀教学奖获得者,兼任山东省土木建筑学会鉴定加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混凝土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时被聘为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专家。主讲土力学、基础工程、结构CAD等课程,参与编写教材2部,主持国家级教学研究项目1项、省级精品课程1门和校级精品课程1门,主要参与3项省级教改项目,获得省级教学三等奖2项。近年来主要从事FRP筋混凝土结构性能及设计理论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刊物及学术会议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EI收录5篇,ISTP收录5篇,主持省教委科技计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累计投入研究资金120余万元。其中一项获得省级鉴定,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年度科研经费60万元以上。刘俊岩男,现任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土木系副主任、院聘教授,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济南大学城市环境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山东省土木建筑学会施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校施工学科研究会理事。20多年来一直从事建筑施工、管理以及岩土工程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在教学方面,为本科生、研究生主讲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学”、“高层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等多门课程,并承担了指导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生产管理实习等教学任务。在科研方面,刘俊岩教授主要围绕着工程建设标准、现代施工技术等课题,积极探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标准,其科研成果在国内建设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基坑工程的研究方面成果较为丰富,著有《深基坑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高层建筑施工》(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等学术专著;主编完成的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基坑工程监测的专项技术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还担任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的编制组长,推动了我国基坑工程监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为基坑工程安全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刘俊岩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建设部专项课题研究项目2项、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项,厅级科技项目多项。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山东省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 在社会服务方面,刘俊岩教授利用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积累的工程实践经验,积极为社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近年来主要在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监测、桩基工程、地基处理与加固、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推广与应用等方面承担了多项工程项目和技术服务,并担任了工程建设标准的咨询专家和宣贯教师,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彭晓彤男,1973年10月生,2005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教授,结构工程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钢结构。主要从事钢结构稳定理论、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方法、节能方向的研究。主持和参加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钢结构设计规范组项目、济南大学博士基金等项目研究,在国内外重点期刊上发表论文十多篇,多篇被EI检索。彭亚萍女,中共党员,教授,工学博士,结构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2005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结构工程专业。主要从事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以及结构工程、抗震减灾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2004年获济南大学首届青年教学能手荣誉称号。目前任土木工程专业校级品牌专业负责人,“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位点负责人。燕彬男,1997年硕士毕业于天津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获得硕士学位;2001-2004年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攻读结构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9年晋升教授职称,2005被批准为结构工程专业的硕士生导师。土木工程学科负责人,主讲《高等土力学》、《基础工程》、《土力学》等课程。胡伟男,本科,教授,第一批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山东省土木工程学会理事,结构工程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层混凝土结构设计、结构抗震、建筑结构可靠度分析评估、建筑物改造与加固技术等领域的研究。承担山东省建设厅科技攻关项目数项,获得《后装组合锚具》、《现浇混凝土肋梁楼盖用石膏模板》实用新型专利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盖开洞改造技术》发明专利。发表论文数十篇。目前主要从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杨令强男,工学博士,1972年9月出生,现为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教授,结构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结构工程和生命线工程的破坏分析与安全评价,2003年6月毕业于天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获博士学位,主讲《有限元及大型程序设计》、《混凝土非线性原理》等研究生课程和《混凝土原理》、《结构抗震设计》和《特种结构》等本科生课程,主持和参加“利用水弹性模型研究小湾拱坝坝踵的破坏”(国家电力公司)、“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拱坝温控措施优化和横缝开度仿真计算研究”(96-221-05-05-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拱坝强度裂缝的产状研究和人工缝的理性设置”(59778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拱坝系统破坏过程的计算机仿真研究”(5907938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拱坝变协调、变维、非保守系统的随机分析”(59449003)等国家级科研项目,云南省章鸠河调水、糯扎渡导流洞分析、天津市引滦入津模型试验、地下防渗墙研究、日照水库加固效果研究等省部级研究课题,在国内外重点期刊上发表论文四十多篇,多篇被SCI、EI检索。付英女,1970年生,辽宁开原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山东大学博士后。现任济南大学副教授,市政工程系主任,水处理技术研究所所长,市政工程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美国UMBC高级访问学者。民革山东省优秀党员。德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顾问,山东土木工程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市政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水工艺设备基础》、《专业导论》、《水工艺与工程新技术》、《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及《专业外语》等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在科研上始终致力于混凝剂制备及应用技术、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及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应用技术的研究。主持参与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的授权,在国内外主要学术期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近60篇,其中近30余篇被SCI、EI收录。段琪庆男,1964年出生,1986年7月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后在山东省测绘局工作,历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局长业务助理等职。1997年7月在济南大学工作,任建筑系系主任,高级工程师。山东省建设厅、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国土厅专家组成员,山东测绘学会理事,山东省测绘学会教育分会副主任委员。主讲测量学、测量实习、地理信息系统、摄影与航空、城市规划系统工程学、电力电讯规划等多门课程。刘寒芳女,1969年出生,1987年就读于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学专业,1991年分配至山东省纺织设计院,1993年被派往上海,与香港A1建筑事务所合作,2002年调至济南大学土建学院任教。担任的主要课程有: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中国古典园林等。现为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学教研室主任。谢群男,1979年2月出生,山东聊城人,副教授,同济大学工学博士,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结构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建筑物鉴定加固改造以及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震研究,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编“十一五”精品规划教材一部,发表教研论文两篇。主讲《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高层建筑结构》等专业课程,并指导土木工程专业高层建筑框剪结构毕业设计。刘燕女, 1978年4月生,2001年毕业于山东建筑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青岛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2007年在同济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讲基础工程、建设法规、土木工程施工等课程,近年来主要从事地下建筑结构与基坑方面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14篇,其中EI、ISTP收录共4篇。目前承担一项院级教学研究课题,1项校级博士基金项目秦磊男,1974年7月生,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土木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结构检测加固、建筑结构可靠度分析评估;发表论文10几篇,其中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多篇、SCI收录论文3篇、EI多篇,承担济南大学博士基金1项;张守彬男,1980年生,副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市政工程系教师。先后承担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给水排水管道系统》(Ⅰ)、《给水排水管道系统》(Ⅱ)、《水质工程学》(Ⅱ)、《水处理生物学》、《专业外语》、《工业水及废水处理》、《水工艺仪表与控制》以及环境工程专业《水污染控制工程》(Ⅰ)等本科教学任务;作为组长或骨干教师承担承担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本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理论与技术研究。在曝气生物滤池填料开发、处理机理研究、脱氮除磷效能及工艺特性研究方面取得了优异成果,授权国家发明专利申请2项(第二位)。目前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余篇,被SCI/EI/ISTP检索5篇,IWA(国际水协)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篇。王晓东男,1971年生,工学博士,现为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教授,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市政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高等水化学》等研究生课程,以及《专业外语》、《水分析化学》等本科生主干课程;以水处理理论与技术为研究方向,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的理论研究工作及示范工程建设工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其中SCI、EI、ISTP收录多篇。张刚男,1975年生,山东桓台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学博士,现为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市政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给水处理工艺理论》、《水处理反应动力学与数值模式》等研究生课程,以及《水质工程学》、《给水排水管道系统》、《水工程经济》等本科生主干课程;以水处理理论与技术为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接触絮凝机理及动力学方面的理论研究,以及高效固液分离技术与装备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的理论研究工作及示范工程建设工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多篇。
柠檬草星冰le
[1] 陈仁朋,许伟,汤旅军,陈云敏,地下水位及电导率TDR测试探头研制与应用,岩土工程学报,2009,31(1):77-82.[2] 朱斌,陈仁朋,罗军,陈云敏. 低速运动船只撞击埋置框架结构动力分析模型. 海洋工程,2008, 26(2):17-25[3] 谢海建, 陈仁朋, 陈云敏, 柯瀚. 考虑非线性吸附时污染物在半无限黏土中的一维扩散解,岩土工程学报,2007, 29(9): 1404-1408[4] 谢海建,陈仁朋,陈云敏,柯瀚. 考虑非线性吸附时溶质在有限厚度粘土中的一维扩散解,环境科学学报,2008,28(2): 376-383.[5] 胡琦, 陈仁朋, 陈云敏, 梅德庆. 大型汽轮发电机组基础的优化设计, 动力工程, 2007, 27(3): 327-331[6] 陈仁朋,周万欢,曹卫平,陈云敏,改进的桩土界面荷载传递双曲线模型及其在单桩负摩阻力时间效应研究中的应用,岩土工程学报,2007,29(6):824-830.[7] 陈仁朋,王进学,陈云敏,张延红. TDR技术在石灰炉渣加固土中的应用. 岩土工程学报,2007,29(5):676-683.[8] 陈仁朋,徐正中,陈云敏. 桩承式加筋路堤关键问题研究,中国公路学报,2007,20(2): 7-12.[9] 曹卫平,陈仁朋,陈云敏. 桩承式加筋路堤土拱效应试验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07,29(3): 436-441[10] 曹卫平,陈仁朋,陈云敏,桩承式加筋路堤桩体荷载分担比计算,中国公路学报,2006, 19(6): 1-6.[11] 戴宏伟 陈仁朋 陈云敏 地面新施工荷载对临近地铁隧道纵向变形的影响分析研究. 岩土工程学报,2006,28(3):312-316.[12] Chen RP, Daita RK, Drnevich VP, Kim DH. Laboratory TDR monitoring of physico-chemical process in lime kiln dust stabilized clayey soil.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06,28(2), 249-255[13] 许峰,陈仁朋,陈云敏. 桩承式路堤工作性状分析,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5, 39(9): 1393-1399.[14] 芦森, 陈仁朋, 陈云敏, 王常晶. 打桩振动对邻近新浇筑混凝土的影响, 中国市政工程.2005, 1: 68-70.[15] 吕凡任, 陈仁朋, 陈云敏, 应建国. 软土地基上微型桩抗压和抗拔特性试验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 2005, 38(3): 99-105.[16] 陈仁朋,贾宁,陈云敏. 桩承式加筋路堤受力机理及沉降分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24(23): 4358-4367.[17] 陈仁朋,许峰,陈云敏,贾宁. 软土地基桩承式路堤工作性状分析. 中国公路学报. 2005, 18( 3), 7-13[18] 陈仁朋, 周万欢, 王宏志, 陈云敏. 用DQM求解成层地基一维非线性固结问题. 计算力学学报,2005, 22(3 ): 310-315,329[19] 贾宁,陈仁朋,陈云敏,徐立新,杨少华,杭甬高速公路拓宽工程理论分析及监测,岩土工程学报,2004,26(6):755-760[20] 龚健,陈仁朋,陈云敏,程光明,应建国. 微型桩原型水平荷载试验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 2004年10月,3541-3546.[21] 林政,陈仁朋,陈云敏,许峰. 一种现场测定地基固结系数和渗透系数的方法, 岩土工程学报, :505-510.[22] 王宏志, 陈仁朋. 周万欢. 双层地基一维非线性固结的DQM解. 水利学报,Vol,, 8-15,2004年4月.[23] 王仕方,陈仁朋,陈云敏. 预制桩可打性的分析.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 2003年11月,P:657-663.[24] 陈仁朋, 凌道盛,陈云敏. 群桩基础沉降计算中的几个问题, 土木工程学报, 2003年10月,Vol. 36, , 89-94[25] 陈赟、陈仁朋、陈云敏. TDR边坡监测系统的计算模型和试验初探. 工业建筑, 2003年8月,,,33-36.[26] ZHU Bin(朱 斌), CHEN Ren-peng(陈仁朋), CHEN Yun-min(陈云敏). Transient response of piles-bridge under horizontal excitation. J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2003, 4(1): 28~34.[27] 陈仁朋、梁国钱、余济棠、陈云敏. 考虑桩土相对滑移地单桩和群桩的非线性分析.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2, 36(6): 668-673.[28] 朱斌、陈仁朋、陈云敏、王宏志. 埋置框架的横向动力特性研究. 振动工程学报,2002,15(4): 425~429.[29] 余云燕、陈仁朋、陈云敏、胡亚元,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桩基质量综合评定方法,中国公路学报,vol. 15,,2002年4月,68-71[30] 陈仁朋、陈磊、陈云敏,基底不透水条件下埋置基础沉降的Biot固结理论解,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7-21[31] 陈云敏、陈仁朋、凌道盛,考虑相互作用的桩筏基础简化分析方法,岩土工程学报,,,2001年11月,686-691[32] 李仁平、陈仁朋、陈云敏,阻滑桩加固土坡的极限设计方法,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1年11月,618-622[33] 金振奋、陈仁朋、凌道盛、陈云敏,群桩地基中应力及变形规律数值分析,工业建筑,第31卷,第10期,2001年10月,37-42[34] 李仁平、陈仁朋、陈云敏,软土地基码头的加固及堆载试验分析,港工技术,,,2001年9月,34-37.[35] 陈仁朋、陈云敏、蔡袁强,粉砂性土体中基坑开挖工程实践,建筑结构学报,,,2001年9月,90-95.[36] 陈云敏、陈仁朋、朱斌,打桩过程中桩的横向振动分析,振动工程学报,Vol. 14,,2001(2):215-219[37] 李仁平、陈仁朋、陈云敏,软粘土地基中码头桩基的受力分析,工业建筑, ,2001(4):46-47[38] CHEN Ren-peng HU Yayuan CHEN Yun-min, Determing driving resistance with rebound of pile-top during pile drivi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 , 2001(4):121-240[39] 陈仁朋、陈云敏、李琪、童建国,某工程桩的可打性试验研究,岩土工程学报,Vol23 ,2001(3):235-238[40] CHEN Ren-peng CHEN Yun-min LING Dao-shen, Analysis of vertical pressure on buried pipeline with case study,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P:414-420, 2000(10)[41] 陈仁朋、陈云敏、吴世明,饱和土中球形空腔稳态振动,浙江大学学报,1997(9),, 增刊,P:253~256[42] 陈仁朋、陈云敏、宣伟丽、吴世明, 饱和土中球形空腔稳态振动及其在基桩中的应用,振动工程学报,1998(9),, P:373~377[43] 陈云敏、陈仁朋、吴世明、 Weele,利用桩顶加速度分析桩端土的静阻力,岩土工程学报,1997(11),, P:16~21代表性国内外会议论文陈仁朋,徐正中,陈云敏. 桩承式路堤技术设计计算方法研究, 岩土力学与工程新进展,第六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15-17日,主编:高广运,P:1-7 (专题报告)陈仁朋,张延红,王进学,陈云敏. TDR技术在监测土体污染中的应用,第十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册),重庆,2007年11月1-4日,725-729陈仁朋,王进学,陈云敏,孔卫国,TDR测试系统理论模型及应用,第七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343-349,北京,陈仁朋,龚建,陈云敏,吕凡任,应建国,程光明. 软土地基中微型桩原型试验研究,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2003年10月25-28日,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P:599-604陈仁朋,陈云敏,黄海丹,群桩共同作用的简化分析方法,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2003年10月25-28日,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P:572-577陈云敏、陈仁朋、卢森. 软土地基地铁施工及运营过程中的几个土力学问题,城市地铁建设与环境岩土工程——地下工程高级技术论坛(2002年12月18~20日,杭州),主编史佩栋,165~177.陈仁朋、陈云敏、梁志刚等,TDR测试技术及其在岩土工程应用,第一届全国环境岩土工程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杭州:2002年11月17日至19日,浙江大学出版社陈云敏,陈仁朋,凌道盛. 桩筏基础共同作用简化分析方法,21世纪高层建筑基础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7月金振奋、陈仁朋、陈云敏,轴对称荷载下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固结沉降分析,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万国学术会议出版社,1999(10),P:507~510陈云敏、陈仁朋、吴世明,多相介质波动理论的研究、应用与发展,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万国学术会议出版社,1999(10),P:541~544
浩然真气
推荐爆破技术主题相关的10篇毕业论文文献,包括5篇期刊论文和5篇学位论文,为爆破技术选题相关人员撰写毕业论文提供参考。1.[期刊论文]心理训练在爆破技术教学中的运用期刊:《政工导刊》 | 2021 年第 006 期2.[期刊论文]建筑密集区深基坑支撑梁爆破钻孔施工技术期刊:《建筑技术》 | 2021 年第 001 期3.[期刊论文]聚能水压+双掏槽光面爆破技术应用探析期刊:《技术与市场》 | 2021 年第 004 期4.[期刊论文]深孔爆破技术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分析期刊:《当代化工研究》 | 2021 年第 006 期5.[期刊论文]深孔爆破技术在矿井采煤工作中的应用分析期刊:《当代化工研究》 | 2021 年第 007 期6.[学位论文]钢筋混凝土杆件预埋孔绿色拆除爆破技术研究,学科:建筑与土木工程7.[学位论文]基于消能爆破技术的水下钻孔爆破损伤控制研究8.[学位论文]特殊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控制爆破技术研究9.[学位论文]大断面裂隙岩体高铁隧道光面爆破技术研究10.[学位论文]低强度超声微泡爆破技术联合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改善糖尿病心肌病心肌微循环及机制研究
统计学毕业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开始写作的关键,先选好题,再下笔。下面是我整理的统计学毕业论文选题,希望大家喜欢。 统计学毕业论文选题 1、具有预测能力的呼
现设有土木工程系、建筑系、市政工程系、力学部、实验中心5个教学单位;学院现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10门。 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和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硕士论文推荐专家评语3篇,
基坑支护论文开题报告 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是理论上尚待发展的综合技术学科。 毕业设
把梯田的设计发挥到地下深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