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18

贝克街流浪猫
首页 > 职称论文 > 纪录片的传播模式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江河装饰

已采纳

在我国历史题材纪录片诞生、发展至今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优秀的艺术作品,如《望长城》、《话说长江》、《丝绸之路》、《故宫》、《敦煌》等,而这些作品的创作也不断推进着我国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发展。然而万事万物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属于自己的“瓶颈期”,无法深入创作、成熟壮大,就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发展瓶颈而言,笔者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解决、突破,进而取得再创作的繁荣稳健。

一、人物采访与解说的互相配合

对历史事件的当事人、知情者或历史问题的权威研究人士进行访谈,通过他们之口讲述或评述历史事实,更能够增强权威性和可信度。当事人和知情者不仅是历史事物的见证人,他们的音容笑貌、神态动作也反映出对所表述历史事实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加之解说词的有效配合,能够让受众对历史事实的认知更直接、更生动、更具象。在纪录片《幼童》中,通过采访当年留美幼童后裔和幼童曾寄住过的美国家庭后裔,辅之以历史研究员的访谈,使得整部片子更具真实性与生动性。

二、选用历史文献资料

历史文献资料是指在历史事件发生或历史人物活动的现场拍摄并保存下来的'历史影像资料和历史文字资料,是历史题材纪录片的生命本源和主要载体。在系列纪录片《幼童》中,通过展示幼童的成绩单、照片、书信等文献资料,对营造历史氛围、叙述历史过程、表达历史细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增强了其史实性与文献价值。

三、选用历史遗迹

历史遗迹是指历史事件发生地或历史人物生活过的遗址及其遗迹、遗物。一些精彩段落除带给观众历史知识信息外,还给观众带来了美好的艺术享受,供人们长久回味。在纪录片《圆明园》中,通过拍摄现有的残垣断壁来显示八国联军侵华时火烧圆明园的种种劣行,更能激起受众的爱国热情,唤醒民族意识,引发情感共鸣。

四、模拟性影像重现

这种表现手法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找专业演员扮演历史人物、选取影视剧片段、利用高科技技术还原历史场景、使用主观镜头。在纪录片《敦煌》中,通过演员扮演将敦煌壁画飞天的内容淋漓尽致地展示给受众,带给受众以美的享受。在《圆明园》中,通过截取影片《末代皇帝》的片段,展现宫廷画师郎世宁当年的所见所闻,更具视觉感;利用现代电脑特技真实还原了圆明园被毁之前的盛况,使得受众不禁为当时高超的建筑艺术所折服,更为里面琳琅满目的奇珍异宝所震惊;在《幼童》中,使用主观镜头来模拟当年幼童的视角,再现了当时他们学习的场景,更具真实性。

五、现实时空和历史时空的交替显现

现实时空一般表现摄制组寻访拍摄过程中的活动,如对相关遗迹、遗址、遗物的考察探寻,对当事人及知情者的采访等。历史时空主要靠访谈内容、历史遗迹画面、历史文献资料画面、模拟性重现画面加解说词来营造。在《敦煌》讲述飞天壁画时,现实时空为对史学家的采访,历史时空为演员扮演飞天壁画的场景,两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共同完成了对这一内容的精彩呈现。

六、增强作品感染力的细节化处理

在历史题材纪录片中,细节是深入展示人物复杂心理活动的主要外化方式。透过细节,观众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丰富人物的整体形象,更能很好地触摸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细枝末节,感受到鲜活生动的历史脉搏。在《敦煌》中,通过对一窟窟壁画细节化的展现,从局部到整体为受众呈现了完整的敦煌壁画,对于展现整体风格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与烘托作用。

七、增强作品可视性的故事化叙事

故事化叙事的表现手法自弗拉哈迪始就一直被沿用,“纪录片创作题材的选择应该把有故事的人物或者事物放在首位”,通过故事化叙事可以增强作品的悬念,强化作品的趣味性,吸引受众继续观看。纪录片《大国崛起》就是通过讲述各个大国崛起时的故事来完成作品陈述的,既吸引了受众的兴趣点,又增强了作品的可视性。

综上所述,历史题材纪录片的本源是人物和历史的现实折射,有着很强的史料价值,而且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更多的探讨和总结,完善并补充新的表现手法,以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

119 评论

王小虎呦

微电影论文参考文献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微电影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香凝.《六尺之下》的“三我”人格结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3

[2]孔晓飞.电影《卧虎藏龙》音乐的美学探略[J].小说评论.2008(S2)

[3]刘璐.论电影音乐对人物情绪的营造[D].天津师范大学2013

[4]陈媛.CEPA前后内地与香港合拍片在内地传播的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5]安颖.微电影的传播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6]蓝晓璐.浅析地产三维动画影视广告片中的编导意识[D].福建师范大学2013

[7]周晶.“治愈系”电影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8]张妮.微电影的'传播分析[D].湖北大学2013

[9]李桂珍.全球化背景下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走出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

[10]刘孟德.身体美学视野下的徐克电影[D].昆明理工大学2014

[11]徐小勇.《1942》影视元素分析[D].西北民族大学2014

[12]尹翠.新媒体时代中国电影的发展研究[D].郑州大学2013

[13]兰子君.电影人专题片的创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4

[14]张怡.浅析纪录片的平铺直叙问题及其改进办法[D].福建师范大学2013

[15]曾美静.李玉电影作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16]吴积燕.移民形象与主体性的呈现:八十年代以来香港电影移民人物形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17]颜静如.中国电影里的哑女形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18]肖锐.从侯麦系列影片的人物话语探讨其叙事特征[D].福建师范大学2013

[19]孙皓.电影音乐大师及其名作[J].音乐世界.2001(10)

[20]彭茗玮.社会信息学视域下广告隐喻的认知解释[D].浙江大学2012

[21]刘寻.像一把刀子[D].福建师范大学2011

[1]〔美〕克里斯·安德森着.蒋旭峰冯斌墙静译.免费[M].北京:中信出版社,.

[2]陈威如余卓轩.平台战略[M].北京:中信出版社,.

[3]〔美〕克莱·舍基着.胡泳沈满琳译.人人时代一一无组织的组织力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马忠君.网络环境中虚拟自我的呈现与建构[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5]李思屈.传媒产业时代的审美心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6]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7]A"L·李斯着.岳扬译.实验电影是与录像史[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8]〔英〕苏珊·海沃德着.邹赞张柏李明阳译.电影研究关键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9]陈祖继刘彤于宁.微影筑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0]余秋雨.观众心理学[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11]保罗·梅萨里.视觉说服:形象在广告里的作用[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12]樊育志.广告效果研究[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3]高小康.狂欢世纪一一娱乐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

[14]〔英〕罗素着.何兆武李约瑟译.西方哲学史[M].商务印书馆,.

[15]李思屈.广告符号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16]李思屈.东方智慧与符号消费[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17]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M].上海:三联书店,.

[18]罗兰·巴特.董学文译.符号学美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方建移章洁.大众传媒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3).

[44]刘飞.网络微视频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45]赵楠.微电影广告传播模式及效果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2.

[46]邢静.新媒体环境下"微电影"的崛起[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47]曹文龙.营销性微电影的传播机制及发展态势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48]苏岩.网络传播学视角下的微电影生存状况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康初莹

[53]金月成.杂揉中的美学革命:微电影的认同困惑与价值重估[f1l.当代电影,2013,5:134一136.

[54]蔡一星王灵东.论微电影之剧本创作[f1].当代电影,2013,6:169-172.

[55]蔡澄.议程设置理论观照下的微电影探析[f1].当代电影,2013,6:175-178.

[56]刘晓妍梁世庆.微电影拍摄用光初探[f1].当代电影,2013,6:182-184.

[57]陈少波.微电影:一次概念先行的视觉文化擅变[f1].当代电影,2013,10:198一200.

[58]张炜苏静.微电影人才培养策略探析[f1].现代传播,2013,7:101-103.

[59]刘明江"先审后播"对视频网站过错认定的影响[f1].电子知识产权,2013,4:87一91.

[60]丁亚平."大电影"视域下的微电影的发展[f1l.艺术评论,2012,11:27-32.

[1]张高伟.论微电影的叙事艺术[J].美与时代(下).2011(07)

[2]杨雅雯.后现代语境下的微电影研究[D].湖南大学2013

[3]王长武.微电影的传播特征与市场前景展望[J].中国电影市场.2011(09)

[4]刘佳佳.从“鲶鱼效应”看微电影对广告的影响[J].经济论坛.2011(10)

[5]康初莹.“微”传播时代的微电影营销模式解读[J].新闻界.2011(07)

[6]李程.后现代语境中的靡菲斯特[J].中国研究生.2013(10)

[7]李旭璐.对微电影广告《66号公路》的符号学解读[J].新闻传播.2013(09)

[8]王安权,汪庆华.微电影定义研究综述[J].青年文学家.2013(23)

[9]陈日红.微电影与文化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10]张波.论微电影在当下中国的生产及消费态势[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03)

[11]崔兆倩.浅析微电影的现状及发展[J].新闻爱好者.2012(04)

[12]李荣荣.传播学视域中的微电影叙事策略探究[J].东南传播.2011(12)

[13]郑晓君.微电影--“微”时代广告模式初探[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06)

[14]陈红莲.网络“微电影”的传播学解读--以《老男孩》《四夜奇谭》等的热播为例[J].今传媒.2011(12)

[15]宋娜.后现代语境下的影像拼贴[D].山东大学2010

[16]王h琪.审美文化中的奇葩[D].四川师范大学2013

[17]苏杭.后现代语境下的娄烨电影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4

[18]刘圆.“穿越”题材影视剧研究[D].重庆大学2013

[19]王茜.后现代视野下华语同性恋电影的美学呈现[D].贵州大学2009

101 评论

沈阳宜家装饰

本期关键词是  国际传播  : 国际传播是在民族、国家或其他国际行为主体之间进行的、由政治所规定的、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沟通。 国际传播与国家利益相关联,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和意识形态色彩。 可以将国际传播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 的国际传播包括所有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外交往来行为,例如首脑互访、双边会谈、地区间峰会以及其他相关事务。广义的国际传播活动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 狭义 的国际传播是随着大众传媒的出现和发展以及信息全球化的逐步展开而兴起的,在大众传播基础上所进行的国与国之间的传播。例如开设国际广播电台,向其他国家发送广播节目等。 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有利于帮助中国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洗刷外媒对中国的污名化报道,有利于中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同时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本期分别从法律、戏剧影视、政治、教育、新闻传播学等多个领域,遴选代表性选题若干篇。让大家通过大家、名家的选题,对 “国际传播” 这一选题方向有明确的了解,供自己开展学术研究作参考。 | 1 | 【体育方向】 讲好中国体育故事提升国际话语权的价值维度与叙事策略 摘要: 讲好中国故事是国家层面对外传播工作的理念更新和策略转变,体育故事作为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国际话语权具有积极意义。基于话语理论和叙事理论,探讨了体育故事和国际话语权的逻辑生成,体育故事的叙事话语通过传播场域可以进一步转化为权力话语,达到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叙事目的。在此基础上,从政治、文化和外交三个层面分析了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对于提升国际话语权的叙事价值。提出了建构主题层级结构,形成中国体育故事流;创新方法理念,转变中国体育故事叙事模式;整合传播方式,完善中国体育故事叙述机制的叙事策略。 [1]游迎亚等.武汉体育学院期刊社[J].讲好中国体育故事提升国际话语权的价值维度与叙事策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21,55(05):12-19 | 2 | 【新闻传播学方向】 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新基点、新逻辑与新路径 摘要: 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的中央,与世界交互交流的信息洪流带来沟通红利同时,也带来了更多误解与误读的可能。在十多年系统性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努力后,大外宣格局初步构建。但在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中国国际传播的推进基点在变化,思维逻辑需要调整,实践路径需要不断革新。未来国际传播理论和实践推进逻辑基点应该是"理解中国""回到中国",并围绕"全球中国"这一逻辑核心,基于丰富的人文交流活动打造"可沟通的中国",不断加强国际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国民国际传播素养,系统强化国际传播效能,进而为国际传播新秩序和人类沟通的未来作出贡献。 [2]张毓强等.中国传媒大学[J].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新基点、新逻辑与新路径,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21,43(07):10 | 3 | 【哲学方向】 海洋生态话语的哲学观及对外传播 摘要: "海洋生态环境"是我国提出的相区别于国际社会通用的概括性词语"海洋环境"的全新概念,其新增"生态"一词表明,我国更加注重从生态系统的视角关注海洋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体现我国的生态哲学思想。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当运用生态话语展开分析,注意社会生态话语中的参与者角色,在术语翻译中要注重生态哲学观的构建,其有助于揭示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意义。在"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理念的对外传播中,传播主体要在对文字进行翻译的基础上,注重体现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同时把握对外新闻翻译要点,既要体现中国特色,也要做到能够被国际社会所理解与接受。 [3]黄玥、韩立新.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J].海洋生态话语的哲学观及对外传播. 外语学刊. 2021,(04):51-55 | 4 | 【教育方向】 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国文化传播平台搭建 ——评《中国当代文化传播与汉语国际教育》 摘要: <正>汉语国际教育工作者是汉语国际推广的使者,更是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平台的设计者和搭建者。在"中国需要走向世界,世界需要走进中国"的全球化时代,对外传播中华历代璀璨文化是汉语国际教育的重大使命。因此,要搭建好传播平台,要在教材、教师、教学等方面做好配套改革,尽可能在理论层面和实际操作中不断突破困境。 [4]吴小华.重庆理工大学[J].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国文化传播平台搭建——评《中国当代文化传播与汉语国际教育》,中国教育学刊. 2021,(07):110 | 5 | 【戏剧影视方向】 从“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看我国对外传播的嬗变 摘要: 迈入新时代,我国纪录片的创作正在发生重要的嬗变。本文以"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为例,从优化传播效果的视角,运用纵向比较的研究方法,概括出我国当前对外传播的三个转向,即从宏大叙事转向个体叙事,从理性说教转向感性故事,从自说自话转向有的放矢。这些嬗变对于我国对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塑造受尊重大国形象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5]叶刚.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J].从“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看我国对外传播的嬗变,传媒. 2021,(11):75-77 | 6 | 【音乐舞蹈】 新时代少数民族音乐的变革与对外传播研究 摘要: 新时代新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等的迅速发展,使外来音乐文化不断涌入受众群体,挤压着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播空间。少数民族音乐面临着传承人和受众逐渐减少,民族音乐逐渐走向"遗产化"等困境。因此,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变革,积极探索新时代环境下少数民族音乐的对外传播路径迫在眉睫。 [6]李金玲.郑州工程技术学院音乐舞蹈学院[J].新时代少数民族音乐的变革与对外传播研究,贵州民族研究. 2018,39(11):123-126 | 7 | 【出版学】 国际话语权视域下语言类学术期刊的对外传播 摘要: 构建中国学术的国际话语权对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而提高学术期刊的国际传播力是提升中国学术国际话语权的关键之一。国内的语言类学术期刊具有自身的传播优势,可以作为推动中国学术期刊对外传播的一个突破口。语言类学术期刊要在守正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开新局:搭建语言类学术期刊的新传播生态,推进语言类学术期刊标准的国际化,建构汉语研究的国际学术权威和打造国内外"双循环"传播模式。 [7]王楠楠等.鞍山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J].国际话语权视域下语言类学术期刊的对外传播,出版广角. 2021,(10):46-48 | 8 | 【政治学】 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传播思想源流考察 摘要: 文章分别从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时期、复兴时期四个阶段,阐述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思想的承继、拓新、变迁主线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的对外传播思想的考察,文章认为百年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思想呈现出统一战线—"把地球管起来"—"内外有别"—"外外有别"—"融通中外"的演进路径,演进过程遵循相互渗透、补充完善而非前后替代的逻辑,体现出党的对外传播从思想的武器向文化自觉、自信的转变。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思想的形成及演进有其深厚的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应国内国际局势变化,适时革新对外传播实践是对外传播思想演进的根本动力。 [8]刘小燕、李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J].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传播思想源流考察,编辑之友. 2021,(06):80-90

179 评论

相关问答

  • 纪录片导演研究论文

    “走向世界的中国电视”系列访谈之五 赶马到巴黎:合作执导纪录片海外版的投石问路──云南电视台导演周卫平专访 ;郭镇之 【期刊】南方电视学刊2010-07-18网

    卓木木收藏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微纪录片的研究论文

    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它是一种篇幅短小(一般在30秒到5分钟之间)的微型电影作品,一般来讲投资规模在几千元人民币到几万元人民币之间,制作周

    天堂的阶梯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纪录片的传播模式研究论文

    在我国历史题材纪录片诞生、发展至今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优秀的艺术作品,如《望长城》、《话说长江》、《丝绸之路》、《故宫》、《敦煌》等,而这些作品的创作也不断推进

    贝克街流浪猫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文化传播模式研究论文

    对视觉文化传播运用分析探讨论文 如今,以电视、电影、报纸、书刊、互联网等为代表的大众媒体,特别是影像媒体,正在日益制造和传播着各种各样的视觉符号。视觉文化传播时

    詹姆斯尐雪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纪录片的假定性研究论文

    你可以去在线翻译,大多数都是比较准确的,稍微修改一下就行 汉译英\英译汉等都有的以下为翻译内容AbstractAssumption of artistic c

    大熊是个小太阳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