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七的妈妈
他的学术专著多达数百万言,其中包括《刘宓庆翻译论著全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及其它一些著作:《文体与翻译》(第1版)(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6)《现代翻译理论》(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0)《汉英对比研究与翻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当代翻译理论》(台北:书林出版社,1993)《翻译美学导论》(台北:书林出版,1995)《文体与翻译》(台北:书林出版社,1997)《英语翻译训练手册》(台北:书林出版,1997)《文体与翻译》(增订版)(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文化翻译论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当代翻译理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翻译与语言哲学》(北京: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翻译教学: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翻译基础》刘宓庆、胡卫平、赵卫:(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翻译美学理论》刘宓庆,章艳:(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刘宓庆翻译论著全集之一:《文体与翻译》(2007.03)该书共七个单元,选取了新闻报刊、论述、公文、描述及叙述、科技和应用等文体进行了英汉翻译的探讨。其中,作者指出了各个文体所包含的范畴、文体特点以及汉译要点。除了第七个单元主要是论述理论之外,其他所有六个单元都有专门的翻译方法论的探讨。该书摆脱了“以实践代替一切”、“为实践而实践”的偏向,开创了重理论带实践的探索之路,并初步形成了英汉翻译应用研究的大体的教学框架,是一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翻译著作,对提高我国高校翻译教学水平起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对普及翻译知识和技能,提高翻译工作者的翻译水平和译作质量也起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刘宓庆翻译论著全集之二:《英汉翻译技能指引》(2006.07)该书分八部分:第一部分“立志做个翻译大师”分析了我国翻译大师的特点,第二部分“怎样自学翻译”提出了翻译可以自学以及自学的途径,第三部分“用欣畅的汉语翻译外文——兼论翻译审美”提出了做到用“欣畅”的汉语翻译的三个原则,第四部分“译文操控的理论与实践”指出翻译培训(或自学)的中后期必须学会如何操控译文,第五部分“启发性点评练习”指出了目前我国翻译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对一些实例做出了点评,第六部分“英汉翻译顺译练习”进一步阐发了作者翻译研究方法论的思想,指出顺译就是“顺着原文的语序翻译”,第七部分“英汉翻译分项单句练习”和第八部分“文体篇章练习”为大量的有针对性的翻译练习。该书实用性极强,是一本学翻译的必读书。刘宓庆翻译论著全集之三:《新编当代翻译理论》(2005.11)该书是一本适于通用的翻译理论引论,更多着眼于翻译的共性,同时也提纲挈领地触及中国翻译理论的特性。该书由其前身《当代翻译理论》改写儿成,着重加强了在作者看来属于当代翻译中最重要的几个问题:一、文化战略考量:当代中国最基本的翻译思想;二、翻译学意义理论的核心:把握“交流中的意义”;三、翻译理解理论要旨;四、作为重要的中国译论特色之一的翻译美学;五、中国翻译理论对策论核心思想:“功能带偿”;六、译文操控的取向理论;七、翻译学宏观架构和整体性整合研究的重要意义。刘宓庆翻译论著全集之四:《新编汉英对比与翻译》(2006.04)该书以汉语为本位的,遵循“本位观照、外位参照”的原则,采取“相对可比”的态度,研究非常系统、描写非常细致。第一章探讨汉英对比研究方法论与翻译问题,第二章为汉英语法特征比较,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探讨了汉英主语、谓语和宾语之间的差异以及进行双语转换的问题。第六章是汉英短语比较。第七章对汉英句子基本特征、现代汉语基本句型进行了分析,并参照汉语句型探讨了汉英句型的对应问题。第八章是汉英语段比较,探讨汉译英中的句子组织问题。第九章语序问题;第十章被动语态。第十一章汉英时、体差异,解决翻译的时体转换问题。第十二章探讨汉英“虚拟”表示法差异。第十三章为汉英表现法比较。第十四章、第十五章为汉英词的比较与翻译,从词语结构与语义的关系来分析。第十六章为汉英思维方式比较,重点考察了支配表现法的深层因素: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刘宓庆翻译论著全集之五:《翻译美学导论》(修订本)(2005.08)该书大力阐述了中华文化(侧重论述中译英)和中国美学思想。作者认为,美学对翻译理论具有特殊的意义,中国美学对中国翻译理论具有特殊的意义。而翻译与美学的联姻是中国翻译理论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中国人的语言观中,语言功能与审美判断是密不可分的,在这一点上有别于西方。该书的宗旨在于让学者知道:汉语是一种很感性的语言:感性强调经验、强调经验提升,学一些不着边际的理论是没有用的。是一本好的翻译美学教材或参考书。刘宓庆翻译论著全集之六:《翻译与语言哲学》(修订本)(2007.03)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科学地根据西方语言哲学意义观对翻译意义理论等重要翻译课题的研究专著。作者从译学的本位出发借鉴西方语言哲学研究翻译,对西方语言哲学进行了细致地考察的基础上,探讨了翻译理论研究的方法论、翻译理论的哲学视角、翻译的价值论等问题,其中重点审视了翻译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翻译的意义理论、翻译思维、语言价值观和翻译以及翻译批评等问题,构建了翻译学的意义理论框架,提出了“本位观照,外位参照”的翻译研究指导准则、新的翻译观、翻译批评的基本原则以及翻译研究科学化的具体任务。刘宓庆翻译论著全集之七:《文化翻译论纲》(修订本)(2007.03)文化翻译是刘宓庆翻译思想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属于其翻译学构架中价值论的研究范畴。作者对文化翻译系统和科学的探讨还表现在:宏观上,探讨了文化翻译理论的四大课题:语义的文化诠释、文本的文化解读、文化翻译表现论、翻译与文化心理探索等;微观上,对文化意义进行了层次性的分级,结合语言对语言文化异质性进行了探源,探讨了文化意义的获得形式。该书共分八章,包括翻译学视角中的文化、语言中的文化信息、文化翻译观念探新、文化与意义、语义的文化诠释、文本的文化解读、翻译与文化心理探索、文化翻译的表现论。该书的一独特之处作者对文化翻译研究的探讨有着深刻的哲学基础。刘宓庆翻译论著全集之八:《翻译教学:理论与实务》(2007.03)该书不论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都始终贯彻了辩证法的思想。第一章“翻译与翻译教学”提出了翻译教学的基本原则、翻译教学思想、翻译教学的任务;第二章“翻译实务教学”从“作为基本功训练组成部分的翻译教学”和“作为专业技能训练的翻译教学”的两个方面论述了这两个方面翻译教学的途径和方法;第三章“翻译理论教学:初级阶段”提出了翻译理论教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课题;第四章“翻译理论教学:中级阶段”提出了翻译学学科架构,并对文化翻译和翻译与审美进行了探讨;第五章“翻译理论教学:高级阶段”则从传统译论、释义学、符号学、传播学的角度对翻译理论教学进行了阐述。刘宓庆翻译论著全集之九:《口笔译理论研究》(2006.01)该书的口译理论其建构和拓展主要借助于维根斯坦的语言观(即“语言游戏”论)和理论思想,以及语用学、传播学、符号学和认知科学的新发展,着眼于强化口译跨语言文化的社会传播功能。该书按照“特征描写—机制描写—实施描写—效果描写”的程序模式展开对口译理论的探讨,集中于话语结构、话语意义、话语效果和话语机制四个核心问题,采取了一种有合有分的叙述、阐发方式。该书为翻译研究,特别是口译研究开拓了新路,即翻译研究的多维化、整体化格局,正如作者写的:“20世纪的科技发展使人们看到了前所未有广阔视野。研究的跨学科性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尤其是翻译学这类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我们必须十分关注以整体观来对它加以关照,不放过任何一个学科视角对它的审视。开放性应是21世纪翻译研究的重要特色。”刘宓庆翻译论著全集之十:《中西翻译思想比较研究》(2005.11)该书共分14章,第1章为“从不要误会严复谈起——兼论翻译思想研究”,第2章为“论中国翻译传统”,第3章为“论中国翻译理论的特色”,第4、5、6章为“翻译学呼唤新的传统观:翻译学与墨家思想;反思·超越·重构:“还形式以生命”,第7章为“西方当代译论的三个源头”,第8章为“西方当代翻译思想及流派述略”,第9章为“论西方当代译论的局限性”,第10章为“维根斯坦的意义观与翻译研究”,第11章为“翻译是一种‘语言游戏’”,第12章为“本杰明(本雅明)翻译观试析”,第13章为“论翻译的原创性”,第14章为“翻译是对原语的超越”。对中西翻译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刘宓庆翻译论著全集之十一:《刘宓庆翻译散论》(王建国编,2006.07)该书包括刘宓庆先生未发表过、最新的论文和各个时期一些学者对刘宓庆先生的翻译思想有较为相关论述的论文。书中作者回顾了他的四十年学术人生,其研究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对传统的研究,即80年代以前,强调传统译论,对文本重视不够。第二阶段,80年代以后主要关注文本研究,但是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取向;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研究维根斯坦,开始了以功能主义为取向的译学研究。第三阶段,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以功能主义为主兼顾结构主义的综合取向。这个时期的思想发展突出表现在:意义观的大改进,形式观的大改进和对策论核心思想的推进。刘宓庆先生在《翻译论著全集》中探讨了现当代译学几乎所有的理论问题,其中有些著作更是我国当代翻译理论的扛鼎之作。刘宓庆前期的学说建立在传统译论及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础上;后期的理论观以维根斯坦的语言哲学为导向,具有超前性,在国际上很受学术界的重视。可以说,他的翻译理论提高了我国的译论在世界上的地位,因为即便在翻译研究极发达的西方也几乎没有人构建出如此完整、如此合乎逻辑的理论体系。
迪夫米米
由于我的研究方向不是这两个方面,现在只说一说根据我听过的讲座和会议,总结出来的一些东西,比较笼统,具体的研究计划还是要各位自己制定)口译应用领域:医疗,政治,法律,社会,教育具体问题:1. 文本分析 (就是分析transcription)2. 翻译质量评估3. 新技术的应用4. 历史 (起源及发展)5. 口译与伦理学 (翻译要遵循的道德准则之类的)6. 专业词汇7. 口译市场及待遇条件8. 如何培养议员?这样一来,其实每一个分支下面的具体研究也是落到了我在这个答案最开始的时候说的理论上面。可能会有一些其他的,但是关于翻译的理论总是属于这五大类别:cognitive, textual, social historical, communicative, philosophic and hermeneutic.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研究的理论框架是multidisciplinary的,一般情况很难用一个理论支持一整个研究。比如口译教学肯定是要有教学法方面的理论,口译与伦理学甚至要做社会学方面的了解等等。专业文本翻译: 基本上研究这两类的比较多: 科技类文本,法律类文本(合同啥的)理论方面,文本分析用的比较多,目的论也有。研究方法一般都是问卷,调查,也可以通过语料库(corpus).专业术语的分析可以作为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点。举个例子:Bestué, Carmen. Las traducciones con efectos jurídicos. Estudio de la traducción instrumental de las licencias de programas de ordenador. Tesis dotoral. Dirección: Olga Torres-Hostench, Mariana Orozco Jutorán. Universitat Autònoma de Barcelona, 2009.这篇论文研究了电脑软件使用许可合同的翻译。属于法律翻译范畴。首先它指出了在英语及西班牙语文化中,法律文本(合同)的不同特点,其次分析了使用许可合同这一具体文本的特点,例如书写规范及专业用语等等,最后分析了,在英语和西班牙语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如何进行文本的转换,也就是翻译,及翻译方法(technical)的选择。除了法律方面的理论外,翻译的理论框架主要是Nord关于普通文本及工具类文本之间的差别。合同可以视作规范开发者及消费者关系的工具类文本。此外我主要想说的,也是我的导师一直在告诉我的: 研究要有研究价值,这个价值既可以是学术的,也可以是社会的。一般情况下,文学翻译可能会比较容易产生学术价值,但是口译,以及专业性文本的翻译,更能产生社会价值。但是这需要我们跳出文本分析的局限,多去做一些社会调查,去了解社会真正的需要,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比如说,我在同专业博士生的论文介绍中,看到有些人研究西班牙移民中女性的社会问题及翻译需求,还有残疾人的影视字幕翻译,沙特阿拉伯译员培养以及翻译市场需求等等。我觉得这些研究,虽然比起单独分析文本,看文献查资料,要费时费力,但是研究成果一定是对社会非常有益处的。所以我也建议各位,在写论文的时候不要将目光局限于“可以用什么理论,参考什么书籍”,而是想一想社会的实际需要,以及基于这些需要,或者说是研究上的空白,我们能研究什么。也许这样你的思路可能会更多。更新:今天晚上我会在这个答案里更新一下 关于口译 以及专业性文章的翻译
smiley0603
大致上有两种思路:1.对同一作品(比如一本小说)的不同译文进行对比。然后给出自己的评析。2.选取某种类型的翻译(比方说商标翻译,化妆品翻译等等)作为研究对象。此种类型,一般的思路是先介绍适用的翻译理论,然后给出该种类型翻译的正确方法论;最后是要用实例来证明方法论的可行性。、当然你也可以写口译方面的论文。不过这需要你采集一定的数据来进行分析,相比之下可能比写笔译要花更多的功夫。建议你去看看翻译类的期刊,图书馆应该有的,比如说《中国翻译》,《上海翻译》,里面的文章很有借鉴的意义。
英语专业翻译方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地方名胜古迹汉译英探析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商标的翻译广告语言的翻译论英汉互译中的语义等值问题中西文化差异与不可译性英汉谚语的理解
去中国知网看看人家的硕士论文怎么写的 你就有方向了
英语论文:试论汉语惯用语的翻译方法探讨 [摘要] 汉语惯用语丰富了汉语语言,如何翻译汉语惯用语是本文的中心,本文探讨了常用的翻译方法在惯用语翻译中的应用,为翻译
一、语言学(语言学一般理论的研究)。二、英美文学(英美文学的文化研究、作品分析等)。三、翻译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探讨、译本研究以及名家名著翻译作品对比研究等)。四
他的学术专著多达数百万言,其中包括《刘宓庆翻译论著全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及其它一些著作:《文体与翻译》(第1版)(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