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49

美羊羊小P
首页 > 职称论文 > 逆反心理的研究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飘飘飞雪

已采纳

论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研究

论文摘要:逆反心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长期以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从逆反心理及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内涵、表现形式、形成原因、防治对策等几个方面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利于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研究述评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现象是长期以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界关注的一个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就有研究者涉足此问题,发表了众多相关研究文章。但直到今天,逆反心理仍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陆续有不少成果得以公开发表。本文拟就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研究作述评,以利于深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一、关于逆反心理及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内涵把握 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客观存在,但学术界对逆反心理的理解和界定可谓众说纷纭,尚未有统一的界说。“逆反”一词,来源于英文negativism,《英汉辞海》解释为:1.否定的态度、怀疑主义,一种心理状态,特点为对几乎所有一切别人肯定的事物照例持否定、怀疑的态度;2.违拗症、抗拒症。一种拒绝所要做的事,按所要求的反面去做,或任意做某件与所要求的事不同的事的倾向。此处的界定,把逆反心理既归结为心理状态又归结为行为。国内多数学者也持同样的观点,如有学者认为,逆反心理是指个人受到社会群体或其他个人的压力后,对其价值取向不予评判而表现出来的不满或反感,甚至不考虑原因后果而采取的对抗行为。有的学者则把逆反心理看做一种特殊的固有反对态度,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对事对思想等社会现实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但也有一些研究者认为,逆反心理仅限于心理状态,并不是既包括心理又包括行为的现象,尽管包含了一定的行为倾向,但并不包含着行为本身。只有逆反的行为倾向堆积到一定程度时,这种倾向才会转化为逆反行为。还有人笼统地把逆反心理称为一种心理现象,指出所谓逆反心理“即是指客体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背离主体期望目标的反向力量,从而阻碍态度转变的一种心理现象”以上种种定义,均有其合理因素,但笔者倾向于对逆反心理作一种态度反应的理解。 逆反心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反应态度,主要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大要素构成的。有研究者指出,认知是受教育者态度的基础,在对态度的作用中,认知主要对逆反心理起准备和导向作用。情感是逆反心理的第二个构成要素,指人们在心理上对认知信息内容的一种情绪体验,即喜悦(愉快)或烦忧、反感,它在逆反心理中起决定的作用。具体地说就是人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当理解掌握了某一信息或观念时,一般会感到一种满足、充实和愉悦,而对不理解的信息和观点,一般会感到疑惑、焦虑和烦忧。将这些对新观念、信息的情绪感受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所存储的知识内容、态度加以比较,当原有的不良情绪不能有效地克服和剔除时,不良情绪就会愈加强烈,从而导致产生去抵制有关教育管理的内容和信息的行为意向。当这种意向倾向越来越多时,逆反心理就会逐渐转化为一种逆反行为,为此,作为逆反心理的第三个构成要素的行为意向在逆反心理中的作用也就显而易见,即:它是逆反心理转化为逆反行为的准备,它直接受逆反情感的作用和影响。有研究者进一步指出。在逆反心理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大构成要素中,对信息的情绪体验,是逆反心理的内驱力,即现实生活中理通情不通的现象,情感因素在逆反心理的心理构成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逆反心理有一定的心理基础。有研究者指出,逆反心理的心理基础有三种:一是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求知欲是好奇心的心理动机,某事物在被禁止时,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只有禁止而又不加以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各种猜疑、揣测、推度,以及追根究底。二是人们的好胜心理,这种心理在青少年时期表现得最为突出,如青年人的偏执、好表现自己,好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三是生活定势作用的影响,这指在一定的客观形势影响下,形成的某种定向认识。 从特征的角度讲,有研究者指出,逆反心理具有反向性、二重性、盲目性、突出自我性等特点。也有研究者提出,逆反心理从不同的角度看具有不同的特点,从结构来看,逆反心理是认知、情绪和行为倾向三者的有机统一;从特性来看,逆反心理是社会依存性与相对独立性的有机统一;从作用来看,逆反心理有积极与消极之分;从存在来看,逆反心理是相对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教育内容、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及教育情境等因素产生的与教育目的、方向相反或抵抗的一种反应态度。有研究者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属于态度范畴,是个体对外界态度的一种持相反方向的反应,是受教育者在原有心理定势支配下,对不符合原有心理指向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信息所持的抗拒心理,或对内容相同、形式单调的信息过量传播所持的抵触、反抗的心理倾向。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是一系列复杂心理活动过程的结果。首先是教育内容(外部信息)在特定的情景中,引起受教育者的注意;其次是受教育者理解相关的信息,并将所接收到的信息及其所带来的观点和态度与受教育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观点)相比较;再次,经过比较分析作出新的态度反应。如果受教育者经过分析比较之后与原有的认知相悖就会产生抵制或抗拒,长此以往,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表现形式的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从根本上讲在于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在价值认识、目标追求、实践指向等方面不是趋同,而是发生偏离甚至完全背离,彼此由教育“轴线”上对应的两端发展为对立的两极,但在现象层面、在表现形式上是多样的,从不同的角度和视野可以对其作不同的分类。 有研究者把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分为超限逆反心理、信度逆反心理、禁果逆反心理、自主逆反心理等四种类型。所谓超限逆反心理,是指刺激的强度过大、过强,过于集中而引起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逆反的心理;信度逆反心理指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对信息源信度的怀疑、否定的一种逆反心态;禁果逆反心理指教育客体因为禁止而更加注意某种事物而产生的逆反心理,表现在越是不准干的事,越是要做;自主逆反心理指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感到自己的自尊心受到威胁,而为维护自尊心所产生的逆反心理,当外界的压力使受教育者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时,他就会反其道而行之。可见,这里是从产生逆反的原因的角度作出划分的。

323 评论

艳醉迷风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们进行广泛社交活动的必要条件。相反,心理状态不佳,会形成某些隔膜和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结交朋友和适应社会。因此,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应该注重自身修养,个人建议努力克服以下种种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一、自私心理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只讲索取,不讲奉献。争名夺利,甚至损人利已。这种心理对于交际危害极大。它时时处处会伤害到别人,这种人永远也不会找到真正的朋友。二、自傲心理处处唯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趾高气扬,轻视别人,甚至贬低别人、嘲笑别人,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这种心理对于交际危害很大,这些人也很难与别人相处。三、猜疑心理有猜忌心理的人,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审视对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每看到别人议论什么,就认为人家是在讲自己的坏话。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风捉影,节外生枝,说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害人害己。四、逆反心理有些人总爱与人抬扛,以此表明自己的标新立异。对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说好他偏说坏,你说一他偏说二,你说辣椒很辣,他偏说不辣。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严格界限,常使人产生反感和厌恶。五、排他心理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思维方式等,需要不断地更新,否则就会失去活力,甚至产生副效应。排他心理恰好忽视了这一点,它表现为抱残守缺,拒绝拓展思维,促使人们只有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内兜圈子。六、作秀心理有的人把交朋友当作是逢场作戏,往往朝秦暮楚,见异思迁,且喜欢吹牛。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而常常得不到真正的友谊和朋友。七、互利心理有的人认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为了“互相利用”,因此他们只结交对自己有用、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而且常常是“过河拆桥”。这种人际交往中的占便宜心理,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损害,久而久之会失去知心朋友。八、冷漠心理有些人对与自己无关的人和事一概冷漠对待,甚至错误地认为言语尖刻、态度孤傲、高视阔步,就是自己的“个性”,致使别人不敢接近自己,从而也不能交到较多的好朋友。九、嫉妒心理有的人嫉妒心理较强,看到别人的成功,不是为他们高兴,而是嫉妒。相反,当看到别人受挫时,往往幸灾乐祸。这种人不给自己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也会受到身边人的反感。这也会使别人不愿与之交往。十、自卑心理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只知己短不知己长,甘居人下,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怯于表现自己,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有自卑感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办事无胆量,习惯于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这种心态如不改变,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渐磨损人的胆识、魄力和独特个性,会阻碍自己计划与理想的实现。怯懦心理是束缚思想行为的绳索,理应断之,弃之。以上这些心理不但不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对于人际交往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使人不愿接近、难以接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时常检查自己,预防产生这些心理,用热情健康的良好心理品质去接触身边的每一个人,去享受美好的人间之情。

335 评论

xyz小鱼子

从自身角度出发,谈谈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及调试的方法。 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我们每天都面临着人际交往问题,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有的人得心应手如鱼得水而有的人在交往过程中有着一些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应这些不适应也就是不良的心理状态,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一、有的人在交往的过程中非常的紧张紧张,到连语言都表达不清楚,有一种手足无措张口结舌的感觉。 有这种情况的人过后还非常的后悔,觉得自己真的很没有用,越自责越不能更好地与人交流。 要克服这种情况,这种状态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多与人交流交流的多了,慢慢地这种状态就会减少,并且在心中告诫自己没什么了不起的,都是一样的人,让自己逐渐有自信心。二、面对比自己地位高的人或者是不太熟悉的人有自卑感。 其实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不是你一个人这个样子,每个人都是这样子,只不过有的人克服了这个毛病,成为交往中的达人。 这种情况就要求自己逐步树立自信心自信心的得来,是由于自己平时努力的结果,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学习中都要严格要求自己成为领域的佼佼者,也成为别人仰视的对象,接触的人越多,接触人的层次越高,你的人际交往能力就会更强。三、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在活动中能够让你更好地体会到与人交往的乐趣。 人际交往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只有多参加活动,才能亲身体验,从中领悟到交往的技巧也可以多阅读一些这方面的书籍,从书籍上获得的技巧,在实践中在家已经你的人际交往就会越来越得心应手。

231 评论

huahuaxiaoer

辩证看待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老子说:“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老子又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现在有很多青少年,对无数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太平盛世,对历经艰辛换来的改革开放的成果熟视无睹,对现实不满的情绪却不断增长,总觉得看什么都不顺眼,这就是对现实不满的逆反心理。面对21世纪的国际、国内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深刻背景,从国际上看,反社会主义势力对我国青少年一代进行分化和西化的图谋一天也没有放弃,而国家的综合实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越来越体现在青少年一代的整体素质上;而从国内看,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各层面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带来的急功近利、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消极腐败现象,商品经济中的假冒伪劣现象,经济生活中的坑蒙拐现象,文化生活中的黄赌毒泛滥等现象严重冲击着青少年的心灵。青少年心灵深处对现实的不满,导致产生逆反心理,直接阻碍青少年自身的健康成长。青少年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同其他心理现象一样,无好坏之分,而作为一种社会想象,一种客观存在的心理问题,对于社会的发展以及青少年自身的成长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一)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消极影响1、当客观事物不能满足或脱离主体需要时,就会使主体产生厌烦抵触情绪。有些青少年对学校、老师、家长进行的思想教育采取盲目的抵触情绪,认为这些只是些大而空的话,远离现实生活,与我们的需要毫不相干的形式而已。2、对社会、学校、家长倡导的一切事物都持否定态度,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方向思考,以偏概全的看待社会上出现的个别阴暗面,片面夸大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某些不完善的地方和资本主义制度某些可取之处,拜金主义倾向明显。3、在他们眼中,抗洪抢险、见义勇为的英雄人物是爱逞能、爱冒险的“傻帽”,为了百姓谋利益而鞠躬尽瘁的人民公仆却被看作是在收买人心,学术上硕果累累的学者是不会享受生活的“学习机器”,对于身边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的同学,他们则讽刺为故意和老师、同学“拉关系”的“伪君子”等。他们无端的怀疑先进人物的动机,对别人的先进事迹和成绩都持否定的态度。4、有些青少年由于种种原因,虽然不敢做出一些“过分”的行为,但对那些与老师公开对抗,在同学中拉帮结派等不良现象却颇为认同,对那些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的同学则讽刺、挖苦,造成集体氛围里好人无人赞,正不压邪的局面,在同学中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也破坏集体组织的团结。(二)积极影响1、自我意识得到发展,独立意识增强。此时的青少年已经不再是处处需要家长和老师照顾的孩子,他们不仅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内心的感受,而且绝大多数能主动地根据社会要求去不断认识发展自己,形成了自我评价及对社会、对他人的评价体系,不再轻易服从他人的指挥,改变自己的想法,思维上也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可望以独立的个体参与到学习、生活当中。2、勇于创新,敢于打破传统束缚的精神体现。这些青少年已经不再满足于教师和教科书关于事物的解释,他们富有创新精神,总想进一步追求更精确,更新奇的事务,喜欢提出疑问和不同的看法,对染他们还不明确自身的创造目的,但却在创造欲望的推动下,反对常规,也许这就是创新的先兆吧!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反而会扼杀他们旺盛的创造力。3、反映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使命感。青少年个性反映的首要因素就是巨大的社会积极性,他们渴望参与到社会生活当中,用自己的独特视角表达着自己对社会的一份责任,他们对正面宣传的否定,从另一方面表现出他们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其实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热情和期待,因此对社会上出现的不公平的社会现象才会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和愤怒的情绪,而这并不能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和理解,这正是他们正义感和责任感的体现。4、有助于学校、家庭、社会对教育进行反思。青少年之所以会产生逆反心理,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青少年自身的主观原因,而更多主要还是我们学校、社会、家庭所给予孩子的不适当教育,如:过分追求成绩,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内心感受,家庭缺少民主平等的氛围,社会不良现象的反面影响等等,这一切都在让我们反思,到底该如何教育青少年,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综上所述,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它阻碍着青少年学习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民族意识也被西方腐朽的思想所毒害,使其行为走向歧途。而另一方面又能成为积极的力量,启发青少年去思考、去创造,使自己的个性意识得到发展,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辩证的看待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全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制定科学合理的调试方案,使得青少年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242 评论

臭臭的猪宝贝

——逆反心理是指个体在接受未来教育、规范、制约等刺激影响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与大多数人对立的、和常理相悖的心理状态,是一种较稳定的具有逆向反应性质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一旦形成,往往会对学习采取冷漠、怀疑、抵制、排斥态度。——逆反心理具有负效应,轻者对学习、生活等构成消极影响,重者则导致过激行为,甚至危害家庭、学校及社会.1.逆反心理束缚着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由于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及由逆反心理产生的逆反行为的消极作用,青少年不能有效地从成年人那里获得有用的经验,不能从别人的失败中汲取教训,不能从别人的成功中得到启迪,因而会妨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成熟。逆反心理会使青少年误入歧途,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伤害和其他消极后果。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使他们往往不计后果,漠视校规、挑战社会规则。譬如有些青少年不听从教师、家长关于不要早恋的劝告,暗中追逐异性,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花在幼稚的“两性”关系上,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影响了学习成绩。还有一些青少年违反学生守则和公共生活准则,大量吸烟和饮酒,过早地变成“烟鬼”、“酒鬼”,影响了身体的发育和身心健康。逆反心理有可能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阻碍青少年接受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对消极的、负面的影响反而表现出轻而易举的、更乐于接受的倾向。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严重影响了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学校、家庭教育的实施。教师、家长要了解分析青少年的逆反心理,采取适当的措施,引导青少年安全度过中学阶段,保证其健康成长。因此,研究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寻找积极的疏导方法,对促进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对学校进行有效思想品德教育,营造健全的集体舆论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中学生出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而产生的逆反心理,有利于自身成长 ——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并上升到主导地位。思维方式开始向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就思维品质而言,中学生思维具有了概括性、灵活性、深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正是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他们开始带着怀疑、警惕的眼光去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他们常常不满足于教师或教科书中关于客观事物的现有结论,愿意独立寻求客观事物的原因和规律,喜欢探究事物的本质,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喜欢怀疑、争论。随着“成人感”的出现,中学生越来越渴望“独立自主”,不希望家长、老师还把他们当作“不懂事的小孩子”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不喜欢家长、老师过多的照顾、管理或干预,而要自己独立去实践;他们讨厌家长、老师对自己的再三嘱咐和重复要求,在处理日常事务时不愿意跟家长、老师商量,而愿意自己作决定;他们对家长、老师的话不再言听计从、百依百顺,而是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不管家长、老师如何看待他们,中学生已经具有了较强的成人感,希望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能够被理解和尊重,要求以成人的身份与成人平等对话。这些需求一旦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产生逆反心理,表现出“反抗”、“叛逆”行为。虽然中学生在物质上、经济上、生活上暂时不可能完全独立,但是中学生在精神方面却渴望独立。中学生强烈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成人意识的出现,有利于自身成长。 ——逆反心理使中学生形成创新品质。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表现为敢于突破常规与传统、敢于向经典和权威挑战、爱质疑、勇于探索、追求独立等,这些都是创新意识的体现,有助于中学生形成创新品质。——正确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 要明确,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客观存在的,人们不能任意消除或改变这种心理现象。尤其要对逆反心理做一分为二的分析,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首先,对于学生正确的逆反心理现象(如主体对不端的人格、虚假的内容、粗暴的手段、片面的思想方法等的不满、抵触),教育者要能够容忍、肯定、鼓励,因为一定意义上讲,这种逆反心理现象是科学发展、社会进步、个体健康成长的催化剂。其次,对于学生不良的逆反心理现象(如主体对正确,科学的客观环境要求表现出的抵触情绪及相反行为),教育者要敢于否定;同时要善于说服、劝告、减弱以至于纠正这种逆反心理现象,使学生达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之目的。第三、如果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中,正确合理的与错误不良的因素兼而有之、混淆不清(如主体连同不端的人格与正确的信息、或良好的动机与生硬的态度一并逆反),教育者本身并教育学生要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弘一的原则,分清逆反心理现象及逆反指向的主流与支流,不能以偏概全,以点代面,以现象代替本质,学会客观,公正、全面、发展的看待自我与非我(他人、社会),从而不断完善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231 评论

Dianayaoyao

所谓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内发的反向力量,我们把这种不接受教育或“反教育”的心理,叫做逆反心理。逆反心理表现在中学生身上比较突出,尤其突出的反映于中学生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其产生的原因,一是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育有关,一是与德育工作中的“假大空”有关。由于知识经验的扩展和加深,中学生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他们不再满足老师简单的说教和书本现成的结论,喜欢索隐猎奇,喜欢从问题的反面思考。同时,中学生这种思维的批判性还是不成熟的,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这种不良倾向表现到一定程度,便产生了逆反心理。德育工作中,存在着“假、大、空”的反科学现象,这种现象久而久之,会造成学生不相信德育的心理,这样反复几次,使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势,对德育工作产生反感对抗的情绪。某校在进行“热爱党”的教育中,忽略了时代对中学生的影响,低估了中学生的知识水平。空泛的讲道理,举一些陈旧的事例。有一个出身领导干部家庭的学生却说,“给我爸行贿的都是当官的党员,他们有什么好?”此言一出,许多学生倒成了他的拥护者。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违背客观的反常心理,它削弱乃至葬送了德育工作的效果,对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的养成有着极大的副作用,德育工作要想取得实效,必须纠正有逆反心理者的这种不科学的心理。首先,要向中学生讲清逆反心理的实质,耐心教育他们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学会冷静思考,科学分析,努力使自己的主观和客观一致,保持认识的正确性,某校组织过一次“逆反心理会诊”的专题,给中学生们提出这样一组问题: 5年前,父母在你的心目中怎样?现在你怎样看待父母?为什么在不同的年龄段对父母有不同的看法?我们的看法是否成熟?然后类推到德育工作中,有效地削弱了中学生在接受德育中的逆反心理。其次,在德育工作中要注意内容的选择和方式的运用,切忌空泛、虚假、唱高调。要将理溶于情中,使中学生对所接受的教育可感、可亲、可信,同样是“热爱党”的教育,我校请一位老党员做报告。这位老党员当了20多年中学校长,培养成才的人成千上万,可自己唯一的女儿至今还是农村户口,还在农村务农。老校长的自述入情入理,真实可感,学生们服气,增强了对党的感情。另外,得体有度地利用逆反心理来消除逆反心理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有一 则成功利用逆反心理做活广告的轶事对我们不无启发。某酒厂在闹市处设一酒坛,上写“不准往里看”的字样,过往的行人偏往酒坛里看,这一看,就闻到了酒的醇香,进而将注意力转到“这是什么酒?哪个酒厂酿造”的思路上来。这比“请闻我们厂的酒”的广告效果要好得多。总之,逆反心理的产生有其生理和社会的原因,那么,我们在消除这种心理时就应该从生理和社会的角度多想办法,想好办法。

94 评论

相关问答

  • 心理研究量化的论文

    人的心理健康的情绪标准包括情绪的形成原因、持续时间、长期稳定状况等各个方面。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wangjue0512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心理实验研究的论文

    心理学的实验论文 导语: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可以从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学的实验论文

    sashimi女神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逆反心理的研究论文

    论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研究 论文摘要:逆反心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长期以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从逆反心理及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内涵、表现

    美羊羊小P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反全球化研究的论文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两极格局已经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将是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争取

    cat20121028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逆向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论文

    网上好多 这里也打不下

    snowwhite白雪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