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的蔷薇1
电梯的工作原理 ,简单来说,垂直电梯有一个轿厢和一个对重,通过钢丝绳(曳引绳)将它们连接起来,钢丝绳通过驱动装置(曳引机)的曳引带动,使电梯轿厢和对重在电梯内导轨上做上下运动。是电梯的运行的基本原理 ,现实中的电梯 ,会添加更多的安全措施 ,以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 。
奔兔2008
近年来全国各地曾多次发生“电梯吃人”的恶性事件,弄得广大老百姓们人心惶惶,在外出时都不怎么敢坐电梯了。的确,因为电梯使用范围非常广,在商场、医院、办公楼、居民区等办公居住场地都随处可见电梯身影,所以人们才会对电梯事故那么关注。但其实只要我们认清了电梯的基本构造及原理,一般都会打消这种担心。以下就是对其相关内容的具体介绍。
电梯构造之机房
1.曳引机:它是由电动机、制动联轴器、制动器、减速器、曳引轮、底座、光电码盘等零件组成的,主要功能是拖动电梯的升降。
2.曳引钢丝绳及端接装置:主要用来承受电梯的悬挂重量及反复拉伸。
3.导向轮和反绳轮:主要是用来将轿厢曳引到相应的曳引机或承重梁上。
4.控制柜:用于控制接触器、继电器、电容等供电设备的数据控制。
5.限速器:用于控制电梯速度的保护装置。
电梯构造之井道
1.导轨:对电梯轿厢进行定向地导向。
2.导靴:配合导轨使用,让轿厢能够沿着导轨方向进行定向移动。
3.缓冲器:当电梯突然失重时,能保护轿厢的掉落速度得到一定的缓冲。
4.随行电缆:连接所有开关信号、机房控制柜、轿内按钮的连接装置。
电梯构造之轿厢
1.轿厢架:主要用来承重厢体。
2.轿厢操作箱:含有操作盘、楼层显示器等设置,主要供乘客使用。
3.安全铣:配合限速器一起限制电梯急速下降的速度。
4.超载与称载装置:限制电梯内的超载。
电梯构造之层站
1.层门:供乘客们方便地进出电梯。
2.梯层显示器:显示楼层数。
3.层站呼梯按钮:供乘客指示上下梯。
电梯的工作原理介绍
通过上面对电梯的每个构造介绍,大家可以知道,电梯是通过箱内的钢丝绳带动上下运动的。当乘客在电梯内设置好停靠层数时,轿厢里的电动机会带动外面的门,让外面门内的弹簧装置将门自动弹开,而这也就是人们常看到的电梯停靠现象。
虽然大家可从以上内容了解到其实电梯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就放松对电梯事故的警惕。为了出行安全着想,大家可通过多种渠道全面了解相关的电梯安全知识,以备不时之需。此外在乘坐电梯时,应该要多观察电梯内的安全设备情况,例如出气口、紧急按钮等设置。希望大家都能对电梯安全有更多认识,出行也一路平安。
小巴布2016
电梯是由曳引绳两端分别连着轿厢和对重,缠绕在曳引轮和导向轮上,曳引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变速后带动曳引轮转动,靠曳引绳与曳引轮摩擦产生的牵引力,实现轿厢和对重的升降运动,达到运输目的。
电梯按速度可分低速电梯(4米/秒以下)、快速电梯4~12米/秒)和高速电梯(12米/秒以上)。19世纪中期开始出现液压电梯,至今仍在低层建筑物上应用。
1852年,美国的.奥蒂斯研制出钢丝绳提升的安全升降机。80年代,驱动装置有进一步改进,如电动机通过蜗杆传动带动缠绕卷筒、采用平衡重等。19世纪末,采用了摩擦轮传动,大大增加电梯的提升高度。
电梯的应用技术
1、全数字识别乘客技术(所有乘客进入电梯前进行识别,其中包括眼球识别、指纹识别)
2、数字智能型安全控制技术(通过乘客识别系统或者IC卡以及数码监控设备,拒绝外来人员进入)
3、第四代无机房电梯技术(主机必须与导轨和轿厢分离,完全没有共振共鸣,速度可以达到以上,最高可以使用在30层以上)
4、双向安全保护技术(双向安全钳、双向限速器,在欧洲必须使用,中国正在被普遍使用)
5、快速安装技术(改变过去的电梯安装方法,能够快速组装)
6、节能技术(采用节能技术,使电梯更节约能源)
7、数字监控技术(完全采用计算机进行电梯监控与控制)
8、无线远程控制及报警装置(当电梯产生故障时,电梯可以通过无线装置给手机发送故障信息,并通过手机发送信号对电梯进行简单控制)
毕业论文的结尾,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括全文,加深题意。这一部分要对绪论中提出的、本论中分析或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从而引出或强调得出的结
基于单片机的电梯控制系统模拟电梯的制作三层电梯的单片机控制电路单片机控制电梯系统的设计上面全是单片机控制电梯的,再告诉你一个技巧,如果想要其他的论文,,在这搜就
论文的形式结构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前置部分、主体部分、附录部分。首先前置部分包括:封面、独创性声明、版权使用授权书、中英文摘要、目录等;其次是主体部分包括:引言、
切片机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就是通过利用切片机锋利的切面,将物体和材料按照一点的比例或者宽度切成一片一片。以适用于生产或者制药或者别的用途。不同的切片机切片的方法
四层电梯教学模型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中文摘要】本文针对PLC及电梯教学的需要,介绍了由PLC控制的自我设计的四层电梯模型的构成、设计要求、编程方法及程序等。对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