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不所在
清华大学的校训为“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前一句是说做要品德深厚,后一句说做事要奋斗不息。
这是一篇来自搜狐的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先做人再立业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当厚德载物。”
这是指道德高尚的人能够承担重大任务,而这些道德高尚的人他们总是先做好人再立业。 但当今这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字不识的人也可成为富翁,道德素质低下的人也能当上老板。
前些日子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一老板非法经营煤矿,在没有任何安全措施情况下,命令矿工进入采矿,结果瓦斯爆炸……这老板携巨款而逃。 一个道德素质如此低下的人怎么能创业呢?纵观中国古代的圣贤,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为夫差做马前卒,忍受了巨大的耻辱,最终消灭了吴国,由此可以看出勾践是意志坚强的人,最终成就了一番霸业。
而如今创业的人呢?穷!穷得只剩下钱了。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每个人都应该认真的反省自己,不能总是向“钱”看齐,应该也要提高自己的素质,要先做好人,才能创好业。
不然的话,也许会“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王安石笔下的那位神童,十岁便能作诗,后来他的父母带着他到处作诗卖钱,导致他虚荣心膨胀而忘记了学习,以致于后来,他的才能也变得平庸了,所以首先应该要做好人,方能创业。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是有一定素养的,曾经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说过,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东西最多,比如自己拥有的东西分给小伙伴等等,正是由于这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幼儿园中学到了如何做人,才使他获得了诺贝尔奖,立下了一番事业。 所以,综观古今,不管是伟人还是平民,总是先做好人才能创业,最后事业有成,甚至名垂青史。
在今天这个社会应该要先做好人,树立良好的情操,才能创业,即使没有伟业,却也可留下品格的光辉。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清华“校训”,至少在1917年9月就已明朗。
当时出版的英文校报的封面上,据今考证是首次出现了大礼堂主席台上方的那个老校徽。在此之前清华学校的行政领导是否有立此校训的正式决策,存疑待考。
有的老校友称此为“校箴”,说明存在“校训”为约定俗成的可能性。 《说文解字》中,解“训”为“说教也”。
在《辞源》、《辞海》中,“训”的多种涵义都是由“说教”引申而来,作为动词,其基本涵义是“教诲”、“教导”,作为名词,它是指教诲、教导的话语。另外,在旧的教育词汇中有“训育”、“训导”等,都是针对学生品行而言的。
因此,我们理解“校训”就是学校在育人方面,在人品的塑造方面,或如梁启超所言在“养成国民之人格”方面的最高要求。 在面临新世纪的今天,我国正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我校跟随祖国前进的步伐,正在努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以新时代的眼光审视清华大学的老校训,它对于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仍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清华人要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对客观必然性的无尽探索中,在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市场经济大潮的考验时,清华人要自强,就要有一流意识和创新意识。
“自强不息”不仅是一种个人精神,而且是体现于集体奋斗中的民族精神。为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必须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争创自主知识产权,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清华人要继承“厚德载物”的传统。在实践活动中尊重客观规律性,自觉地以自然、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坚持将德育放在首位,在全面素质的培养中把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最重要的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高度概括,以注重群体利益的无私奉献为其内涵。
清华人要模范遵守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弘扬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体现了一种健全的人格。
它集刚健和柔顺两种不同的特质于一身,标志着人格发展上的一种全面性。清华人要追求人格塑造上的全面性,既勇于竞争又善于合作,既出类拔萃又守于纯朴,既疾恶如仇又与人为善,既长于用脑又精于动手,既仗义执言又埋头苦干……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教导下,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人民的骄子,祖国的栋梁。
题目:美丽的校园
金秋时节,爸爸妈妈带我去参观了北京的清华大学。
从公共汽车站下车之后,第一眼就看见了清华大学的正大门,上面刻着这所学校的 名字,接着,我们上去台阶之后,就看见了清华大学的主楼,中间种着一片草丛,两旁又有两栋很高的楼,看整个样子,就有着一种非常雄伟的感觉,听妈妈说: “清华主楼,建于五十年代,现在是电机系、自动化系、计算机系、计算中心、网络中心所在地。”妈妈还说:“爸爸年青的时候,就在清华大学主楼的自动化系学 习过。”听妈妈这么一说,我心想:爸爸在这学习过,他一定非常自豪,我长大也要像爸爸一样在这里学习。
清华大学大礼堂坐落于校园西区的中心地带,庄严雄伟,一直被清华师生视为自己坚定朴实、不屈不挠性格的象征。正前方竖立着一块石碑,这个就是清华大学师生的校训,它要让学生们时时刻刻要严格要求自己,我看了之后,心里暗暗地竖起了大拇指。
水木清华是清华园内最引人入胜的一处景地,地处工字厅后门外,四时变换的林山,玲珑着一泓秀水,山林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正额“水木清华”四 字,两侧对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南西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境”,望着眼前的一切,我深深地陶醉了,心想:我小的时候一定 要努力,长大才能努力成为一名清华学子。
清华大学呀!你真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好学校,我将时时刻刻把你追求和向往。
金秋时节,爸爸妈妈带我去参观了北京的清华大学。
从公共汽车站下车之后,第一眼就看见了清华大学的正大门,上面刻着这所学校的名字,接着,我们上去台阶之后,就看见了清华大学的主楼,中间种着一片草丛,两旁又有两栋很高的楼,看整个样子,就有着一种非常雄伟的感觉,听妈妈说:“清华主楼,建于五十年代,现在是电机系、自动化系、计算机系、计算中心、网络中心所在地。”妈妈还说:“爸爸年青的时候,就在清华大学主楼的自动化系学习过。”听妈妈这么一说,我心想:爸爸在这学习过,他一定非常自豪,我长大也要像爸爸一样在这里学习。
清华大学大礼堂坐落于校园西区的中心地带,庄严雄伟,一直被清华师生视为自己坚定朴实、不屈不挠性格的象征。正前方竖立着一块石碑,这个就是清华大学师生的校训,它要让学生们时时刻刻要严格要求自己,我看了之后,心里暗暗地竖起了大拇指。
水木清华是清华园内最引人入胜的一处景地,地处工字厅后门外,四时变换的林山,玲珑着一泓秀水,山林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正额“水木清华”四字,两侧对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南西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境”,望着眼前的一切,我深深地陶醉了,心想:我小的时候一定要努力,长大才能努力成为一名清华学子。
清华大学呀!你真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好学校,我将时时刻刻把你追求和向往。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清华“校训”,至少在1917年9月就已明朗.当时出版的英文校报的封面上,据今考证是首次出现了大礼堂主席台上方的那个老校徽.在此之前清华学校的行政领导是否有立此校训的正式决策,存疑待考.有的老校友称此为“校箴”,说明存在“校训”为约定俗成的可能性. 《说文解字》中,解“训”为“说教也”.在《辞源》、《辞海》中,“训”的多种涵义都是由“说教”引申而来,作为动词,其基本涵义是“教诲”、“教导”,作为名词,它是指教诲、教导的话语.另外,在旧的教育词汇中有“训育”、“训导”等,都是针对学生品行而言的.因此,我们理解“校训”就是学校在育人方面,在人品的塑造方面,或如梁启超所言在“养成国民之人格”方面的最高要求. 在面临新世纪的今天,我国正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阔步前进.我校跟随祖国前进的步伐,正在努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以新时代的眼光审视清华大学的老校训,它对于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仍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清华人要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对客观必然性的无尽探索中,在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市场经济大潮的考验时,清华人要自强,就要有一流意识和创新意识.“自强不息”不仅是一种个人精神,而且是体现于集体奋斗中的民族精神.为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必须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争创自主知识产权,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清华人要继承“厚德载物”的传统.在实践活动中尊重客观规律性,自觉地以自然、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坚持将德育放在首位,在全面素质的培养中把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最重要的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高度概括,以注重群体利益的无私奉献为其内涵.清华人要模范遵守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弘扬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体现了一种健全的人格.它集刚健和柔顺两种不同的特质于一身,标志着人格发展上的一种全面性.清华人要追求人格塑造上的全面性,既勇于竞争又善于合作,既出类拔萃又守于纯朴,既疾恶如仇又与人为善,既长于用脑又精于动手,既仗义执言又埋头苦干……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教导下,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人民的骄子,祖国的栋梁。
浅论清华校训 厚德载物源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辟地概括了中国文化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深刻认识与辩证的处理方法。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考验与兴衰变化,而一直能稳固地凝聚在一起,并保持一个伟大民族的生机与活力,是同这种深刻认识分不开的。
事实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已构成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的重要表征。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易学中是相通的,是奋斗与道德的结合。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仅是鼓励我们积极向上的闪耀光辉,更是中华古代人学中怎样做人的基因。 《象传》是用一些具体的形象说明一个哲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什么样的天行健,自然界在不停的运动,人应该怎样做呢?君子以自强不息像天(自然)一样,始终在运动(拼搏),不能懈怠,不要怕失败,目标确立以后朝着目标英勇奋进。
始终坚持。地势坤,自然界的万物在大地身上,名山圣水也在大地身上,所有的一切都在大地身上,大地的负载量非常之重,能够包容万物。
这种性格用在人身上,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的道德、知识和能力,应该像大地一样,容纳万物。 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被赋予新的内涵。
做一个高尚的人,在气节、操守、品德、治学、事业等方面都应不屈不挠,战胜自我,积极向上,力争在事业与品德都达到最高境界、做人做事应该胸怀博大,宽以待人,承担起宏伟的历史责任与义务。 1914年冬,梁启超先生应邀来清华演讲,讲题就叫《君子》,用《周易》这两句关于“君子”的卦辞作发挥,激励清华学子发愤图强:“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
且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虽遇颠沛流离,不屈不挠……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君子责己甚厚,责人甚轻……”梁启超先生阐发“君子”之义后,更明确提出“他年遨游海外,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所谓君子人者,非清华学子,行将谁属?”殷殷勉励之情,溢于言表。 这次演讲后学校即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字作为校训,并刻制在当时的校徽上。
从上幼儿园时,我就是个懒惰的孩子。
不想起床,不想上学,甚至不想穿衣、吃饭。每当看到别人风风火火地赶去哪里时,我都会想:这么匆忙干什么呀?为什么不慢一点儿呢!小心跑得太快会摔跤。
这样不积极的想法纵容了我懒惰的坏毛病。当踏进小学时,公告栏上的校训让我眼睛一亮:“让教育上天入地,让师生顶天立地”。
从见到这条校训开始,我就给自己规定:“不懒惰,用心做”这两条“个人训”。每当我写作业写的不认真时,我就批评自己:“你这是怎么写的!刚给自己规定每一件事要用心去做,怎么又犯老毛病了?你这样还怎么‘顶天立地’呀!”;每当我在体育课上对待老师布置的运动作业懒得做时,我就会想:“你不是给自己规定过不懒惰吗?想要‘顶天立地’,就得付出努力!你这样怎么。
”
我不容自己再想下去,跑到屋外,认真的复习起广播操来。
总之,如果自己再懒的话,我会不纵容自己,直到“懒惰鬼”从我身上彻底地离开。
胡长贵(校长办公室) 三峡大学非常注重大学精神的培育。
合并之初,学校就在广泛征求师生员工意见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三峡区域巴楚文化的丰富资源,结合大学文化主体的行为特点,研究确定了“求索”校训,并在全校着力培育“求索”精神。 “求索”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积累,富含广博的内容,具有巨大的价值功能。
一、“求索” 精神的生成特征 “求索”连用成词,始于爱国诗人屈原,源出《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求索”为校训,言简意赅,既体现传统文化,又展现时代气息;既具有三峡特色,又突出学校风格。
“求索”是三峡大学文化精神的内核,更是中华民族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坚定意志以及具有积极意义的人文传统和科学精神。全面认识“求索”精神,就要辩证地把握“求索”精神的生成特征。
1、“求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 从历史和现实看,求索精神是在人类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的过程中盛开的花朵,中华民族求索攻坚的精神代代相传。
从荒蛮蒙昧的远古时代到现代文明社会,一部部创业史诗是一代一代求索精神的生动写照。古往今来,各个历史时期的杰出人物求索创新,为后人留下了一个个光辉典范。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就发出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呼声。古代的扁鹊、蔡伦、张衡、祖冲之、李时珍、徐霞客;现代的李四光、高士其、华罗庚等,他们中有的人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领先世界1700多年;有的人求到了圆周率小数点后7位数,领先于世界1100多年;有的人为确立中国第四纪冰川说而跋山涉水,吃尽辛苦考察了大半个中国;有的人为解除人民痛苦,挽救人民的生命而潜心研究细菌,甚至不惜自己吞食细菌来体验种种反应。
中国的近代革命史,实质也是一部求索攻坚与创新的历史。面对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的旧中国,面对强大的反动势力,革命前辈苦苦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成立了新中国。
“求索”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求索”精神作为个性,既为作为共性的中华民族精神所统摄,又因其丰富性和具体性,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在现代的具体体现。
2、“求索”是三峡文化精神的灵魂。“求索”精神是三峡人的传统精神品格,是三峡文化的重要特征,是三峡文化和三峡精神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
三峡文化是三峡人民几千年独具特色的卓越创造,是他们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为生息繁衍和社会进步而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汇。三峡文化形成的历史过程始终贯穿、体现着上下求索的特质,三峡文化的发展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索”意识和“求索”特征,可以说,一部三峡文化发展史就是一部区域人们不断求索、不断进取而走向辉煌的历史。
三峡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面貌和人文精神著称于世。三峡的自然山水与人文的结合,产生了三峡文化的核心——三峡精神。
三峡精神作为一种文化基因,传承在纤夫和长江号子里,传承在巴楚文化和长江文明中。在三峡工程建设、三峡移民、三峡文化长廊建设中,三峡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弘扬光大。
当三峡大坝巍然耸立于大江之上时,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以智慧和汗水铸就的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坝,更是一座科学求实、创新进取、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丰碑。三峡大学以“求索”为校训得益于对三峡地域文化的观照和探视。
3、“求索”是三峡大学传统和特色的文化基因。 校训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理念;校训是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学校文化精神的浓缩和升华,是学校发展过程的历史积淀。
三峡大学以“求索”为校训,简约直观、个性鲜明。“求索”精神是三峡大学在继承学校传统精神的基础上,在学校合并组建和发展过程中形成发展的。
它是从三峡大学厚重的人文积淀中提炼出来的最宝贵的精神品质,是三峡大学大多数师生所认同和景仰的文化精神,表现出三峡大学人独特的精神风貌。
最近,我们学校不再用以前的校风和学风了,而是开始用新的校训:明德远志,乐学勤行。原来的校风是:自觉,勤奋,团结,进取;学风是:爱学,勤思,认真,刻苦。
现在,我得写一写新的校训的意思了。“明德”是具有良好的品德:“远志”是有远大的志向;“乐学”是乐意学习,快快乐乐的学习;“勤行”是勤于行动,不是光嘴上而不行动的。
比起来,新的校训比较短,而且也开始注重品德了。原来的校风和学风注重学习,新的校训既注重学习,又注重品德了。
由此,我想起了前几天的一件事情:前几天,我坐公交车去看望一位朋友。公交车上的位子都坐满了,我也坐在一个位子上。过了一会儿,一位老奶奶上了车,但是竟没有一个人愿意让座。后来还是我把座位让给了那位老奶奶。看来大家没有助人为乐的品德。作文
的确,一个人不仅要有好的成绩,也要有好的品德。所以,我觉得新的校训更好。
我喜欢新的校训,这新的校训有一种古诗的味道。胡校长曾经说过:“希望大家把我们的学校变成一座具有书香气息的学校!”我想,光看看校训,就能感受到浓浓的书香。看来,新的校训就是为了能感受到书香。看来新的校训就是为了能感受到书香才写的吧!作文
小托0207
《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是顶天立地的人物,不因困难而却步,不因权势而畏惧。君子应厚美德,容载万物,刚毅坚卓,发愤图强。作为当代大学生,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了我们新的责任。自立自强,立志成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当我们听到中国加入WTO成功,北京申奥成功,神五发射成功时,心潮澎湃,满腔热情,深受鼓舞,为我们是中华儿女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想用自己的力量来报效祖国。兴奋之余,但当回到现实,我们茫然了。贫困饥饿疾病等一系列的因素阻碍着我们前进的脚步。身处现实的我们觉得无助。现实和理想的冲突让我们低下了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朋友抬起你的头来,不要气馁。如过你身陷贫困,让我们来看看洪战辉吧。这位“携妹求学12载”的当代大学生,深深的感动了我们,感动了中国。让我们回眸洪战辉这12年的艰辛路程,命运对他是何等的不公啊:父亲是精神病人,母亲不堪重负离家出走,年幼的妹妹又遭厄运。13岁起,贫困和苦难就将他推入了黑暗的枯井。所有的担子落在持还是放弃?是坚强还是软弱?他选择了抗争,选择了决不妥协的自立自强!他,就象一只负重的蜗牛,怀揣理想,穿越风雨,从无望中走出希望,从阴霾中见到阳光。 如果你深受疾病的折磨,那再让我们看看张海迪吧。她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说:“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给人间。”她怀着这样的理想,以非凡的毅力学习和工作,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赞歌。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并获得了骄人的成绩。古人同样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自强不息的实例。司马迁云: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及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古人之圣贤给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人的一生谁没有遇到过挫折,即使挫折给你打击再大,那又怎么样呢,它已经客观的存在了。我们只有选择抗争或沉沦。谁都知道沉沦的结果是自我的堕落和毁灭,我们必须选择抗争,才能走出阴霾,迎接生命的阳光。孟子书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自立自强,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如果没有逆境的磨练,我们不会成长。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难道在你孩提时代会为了可能摔倒而不去尝试走路么,那你可是到现在连路都不会走啊。在坐的有不会走路的人么,没有。这就说明我们都有战胜困难的能力和勇气。那么再次挺起你胸膛迎接挑战。成功就在不远处。时代呼吁我们,祖国需要我们,做为炎黄子孙我们必须时刻准备好,自立自强,克服困难,努力完成学业,成功成材,几十年年后你会发现你一生是那么的辉煌和热烈。当你再次看到祖国的创举时你不会再为怎么才能为祖国出力感到而迷茫。让我们紧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惜这句古训。
奔跑的鱼肝油
出自《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最大,它包容万物。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土;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没有天地便没有一切。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这就是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的朴素唯物主义看法,也是中国人的宇宙观。所以八卦中乾卦为首,坤卦次之;乾在上,坤在下;乾在北,坤在南。天高行健,地厚载物。然后从对乾坤两卦物象(即天和地)的解释属性中进一步引申出人生哲理,即人生要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要像地那样厚重广阔而厚德载物。
论文题目(篇名、标题)是论文内容的集中概括,是论文的总纲,是传入读者脑内的第一个信息。关于德育的论文该如何选题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各阶段德育论文题目选题参考,希
提供一些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1. 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 2. 网络时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研究 3. 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4. 构建我国企业间
写政治小论文是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一项基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贯彻新课改精神的需要,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各方面
清华大学的校训为“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前一句是说做要品德深厚,后一句说做事要奋斗不息。 这是一篇来自搜狐的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先做人再立业 “天行健,君
师德教育论文题目大全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