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00

天权STAR
首页 > 职称论文 > 论文文献序号自动生成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双鱼0303

已采纳

参考文献编号自动生成的方法:

参考文献自动编号选中要编号的文献,然后点击工具栏中的“编号”工具(红色标记内),即可完成编号。选中文末的参考文献,点击段落中的编号,进行自定义给数字加个中括号,选择左对齐即可对参考文献选择中文字体,然后选用英文TimeNewRoman,最终参考文献就设置好了。

书写格式

1、参考文献标注的位置。

2、参考文献标标注方法和规则。

3、参考文献标标注的格式。

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概括了文献引证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

304 评论

广州文仔

1、目录的自动生成。 在“格式”菜单中选择“样式和格式”,设定文章的主要大纲级别(一般为三级,即有标题1 、标题2、标题3)。 几级大纲对应几级目录,如果将大纲级别设定为1级,那么就是1级目录。 在要插入目录的地方,点击“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 设置目录字体及大小,单击“确定”即可。 2、参考文献的自动生成。 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插入”——“脚注和尾注”。 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建议选“节的结尾”。 如“自动编号”后不是阿拉伯数字,选右下角的“选项”,在编号格式中选中阿拉伯数字。 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 将文章最后的上标“1”的格式改成正常(记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将它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这个序号也不会变),再在它后面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格式按杂志要求来慢慢输,好像没有什么办法简化)。 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双击,光标就回到了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了。 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2”(Word已经自动为你排序了),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所有文献都引用完后,你会发现在第一篇参考文献前面一条短横线(页面视图里才能看到),如果参考文献跨页了,在跨页的地方还有一条长横线,这些线无法选中,也无法删除。这是尾注的标志,但一般科技论文格式中都不能有这样的线,所以一定要把它们删除。 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视图”——“脚注”,这时最下方出现了尾注的编辑栏。 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切换回到页面视图,参考文献插入已经完成了。这时,无论文章如何改动,参考文献都会自动地排好序了。如果删除了,后面的参考文献也会自动消失,绝不出错。

220 评论

CATLION123

论文参考文献如何自动生成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论文参考文献如何自动生成,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文参考文献如何自动生成

1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插入”——“脚注和尾注”。

2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建议选“节的结尾”。

3如“自动编号”后不是阿拉伯数字,选右下角的“选项”,在编号格式中选中阿拉伯数字。

4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

5将文章最后的上标“1”的格式改成正常(记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将它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这个序号也不会变),再在它后面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格式按杂志要求来慢慢输,好像没有什么办法简化)。

6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双击,光标就回到了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了。

7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2”(Word已经自动为你排序了),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8所有文献都引用完后,你会发现在第一篇参考文献前面一条短横线(页面视图里才能看到),如果参考文献跨页了,在跨页的地方还有一条长横线,这些线无法选中,也无法删除。这是尾注的标志,但一般科技论文格式中都不能有这样的线,所以一定要把它们删除。

9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视图”——“脚注”,这时最下方出现了尾注的编辑栏。

10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1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2切换回到页面视图,参考文献插入已经完成了。这时,无论文章如何改动,参考文献都会自动地排好序了。如果删除了,后面的参考文献也会自动消失,绝不出错。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

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以word2007为例,可以在插入尾注时先把光标移至需要插入尾注的地方,然后点击引用-脚注下面的一个小箭头,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有个自定义,然后输入中括号及数字,然后点插入,然后自动跳转到本节/本文档末端,此时再输入参考文献内容即可。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不要以为已经搞定了,我们离成功还差一步。论文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后还有发表论文情况说明、附录和致谢,而Word的尾注要么在文档的结尾,要么在“节”的结尾,这两种都不符合我们的要求。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如果你想多学一点东西,请接着往下看。

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于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注:以上在word中的处理是比较常用的做法,不过作者需要了解,投稿稿件是word格式或pdf格式或wps格式,但是很多期刊是用方正排版系统排版的,二者不“兼容”。因此,作者的word投稿只是编辑部排版的原稿,排版问题作者无需太过担心;而作者如想要编辑部出刊前最后的电子稿(有些作者着急要清样或已经排版的电子稿)其实也没有太大意义,因为没有方正的软件就无法打开这个电子稿。

264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文献自动生成都是1

    是在改写状态吧。将需要修改的Word文档点击打开。打开之后,在Word文档里面的工具栏上面找到插入这个选项,点击它。然后在插入中找到页码,点击页码下的三角形符号

    青木震雷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论文文献自动编号和手动编号

    很简单的事,这个对不齐是制表符字节不一致,因为前面默认两位,到100就成3位了。 调整步骤如下: 第一步:用鼠标全选中要进行编号的参考文献,然后右击鼠标右键。

    赤脚医师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论文自动生成目录

    论文目录自动生成步骤如下: 电脑:华硕A456U。 系统:win7。 1、在桌面打开word文档,并输入一段需要更改的目录。 2、选中需要设为一级标题的文字,点

    维基先生Wiki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论文摘要自动生成

    用word写 文章 时,手工编写摘要有时太麻烦,这时可以使用自动编写摘要功能,自动摘要能自动概括文档要点,生成文档摘要,那么下面就由我为您提供自动添加摘要的

    sherryaigigi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论文文献序号自动生成

    参考文献编号自动生成的方法: 参考文献自动编号选中要编号的文献,然后点击工具栏中的“编号”工具(红色标记内),即可完成编号。选中文末的参考文献,点击段落中的编号

    天权STAR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