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兮衣兮
我的一些读书笔记。1、选题没那么重要对于学生来说,论文写作的训练意义是最重要的。就像练习记忆力一样,我们可以使用任何材料来锻炼记忆:背意甲球队的名字、背但丁的诗、背所有罗马皇帝的名字,都可以达到效果。写论文也是一样,如果你写的是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当然更好,但即便是写非常无聊、甚至无用的话题,也可以达到很好的学术训练效果。简单来说,如果你用严谨的方法和态度来写论文,那么任何选题都不会是糟糕的。怕你不相信,艾柯专门举了马克思的例子:你知道马克思的毕业论文写的是什么吗?不是政治经济学,不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是阶级斗争,而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艾柯说,马克思之所以后来能写出那么伟大的政治经济学著作,或许就是因为他在研究古希腊哲学家的时候得到了很好的学术训练。然后,艾柯又坏坏地举了另一个例子:有好多学生,毕业论文写的是马克思,把他的思想论述得头头是道,可后来却去了大资本家手下干活。这说明:论文话题根本就不重要嘛!当然,艾柯也并非全然否定选题的重要性。他还是建议大家选择自己之前有所了解的话题,并且注意选择能够找到足够多参考文献和资料来源的话题。另外,是选择当代的话题还是历史的话题?都可以,只要你:把当代的话题当成历史来研究,把历史话题当作当代来研究。不过,这一切都没有严谨性(rigor)重要。对于一篇论文来说,在更严谨和范围更广之间,前者更关键。艾柯举例说:就算是收集足球明星卡片,也是严谨性比范围更重要。比如,你可以严谨地收集1960年到1975年之间活跃的所有球星的卡片,这要比漫无目的地泛泛收集、东一榔头西一棒好得多。2、在穷乡僻壤也能写论文一篇毕业论文的研究和写作时间不应短于六个月,否则根本写不出什么实质性内容;不应长于三年,否则你就永远完不成了。这六个月到三年的时间里,最关键的工作可能要算是整理和阅读文献了。对此,艾柯给出了非常详细的指导,怎样通过多种渠道寻找相关文献,怎样在这个过程中和自己的导师沟通。他甚至还亲自做了个实验:跑到一个小镇上的图书馆里,想办法利用里面非常有限的资源,来整理出一套相对完整的阅读书目。他详细记录下了自己的实验过程,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整理出300本书的书单并且拿到其中30多本,很是有趣。艾柯说,严谨的学术论文不应做二手引用。不要看到A学者在书里面引用了B,就直接在自己的论文里引用B。这不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也事关你的面子——倘若有一天,有人问你:“你怎么看到B的原稿的?不是1944年的时候就被毁了嘛?”你就囧啦。因为这本书写于七十年代,所以其中的文献搜集方法还是传统的手工卡片式。今天我们当然是幸运得多,但如果没有科学严谨的方法指导,我们找文献的效果可能还没有艾柯利用图书馆卡片的效率高。3、先把目录写好论文的写作次序应该是怎样的?大部分人都是最后才起标题、写导语、做目录。但是艾柯建议:应该先完成这些,特别是先把目录搭好。这样做的好处是,写目录的过程就是一个整理思路的过程,你可以在里面提出关键的假说,然后在实际行文中去验证。当然,这样写下来的目录往往会经过不断的编辑修改。但就算是不断编辑修改,也是更有效率的编辑修改。“写论文就像是下象棋,”艾柯说,“你得提前想好后面的步骤,这样才能将军成功。”关于如何起标题、做目录、写导语,艾柯都做了详细介绍,我就不一一重复了。有一点值得一提,那就是他对索引卡片(index card)的使用。艾柯建议,写论文时可以创造一批按主题分类的索引卡片,将资料和想法分门别类整理到其中。此外,还可以有卡片连接起各个部分的思路,有卡片提出和解答关键性的具体问题,有卡片记录他人的建议。卡片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们是你整理过后的资料。在整理的过程中,你已经进行了思考。这和复印、扫描资料正好形成对比。艾柯说,我们往往在复印、扫描了一大堆资料之后,就莫名地从这些体力劳动中获得了满足感,仿佛我们已经干了好多活,已经掌握了好多东西。然而,这是一个陷阱,是占有的幻象,其实你根本没有掌握这些材料里面的任何东西。现在,我们当然可以继续用手工的方式整理卡片,也可以利用各类笔记软件来进行整理。你有自己喜欢的整理方法吗?欢迎在下方留言和大家分享。4、遣词造句艾柯还详细介绍了如何遣词造句,我摘录一些如下——你不是普鲁斯特,不要写大长句子。把句子拆短,别用太多的复句、代词。不要害怕让主语重复多次。你不是先锋派诗人,不要写晦涩难懂的句子。其实,就算是先锋派诗人,当他们介绍自己的诗作时,使用的也是清晰、易懂的语言。多分段。按照逻辑的发展和行文的节奏来,让段落更多些,每一段的文字更少些。在第一稿中,你可以尽情写下自己的一切想法。但在之后的几稿中,就要把无关的枝节削去。你写论文是为了证明一个假说,而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渊博。不要在用了一个修辞之后,又去解释它。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读者是白痴,读不懂这个修辞,那就别用。如果你又要用这个修辞,又要解释它,那就等于直接喊自己的读者是白痴。读者被叫成白痴之后,也会骂作者是白痴。(这段话充分显示了艾柯的逗比……)不要引用著名学者来证明一些非常简单的常识。比如,“麦克卢汉曾说,大众传播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核心现象。”这个引用毫无必要,麦克卢汉这么被搬出来很无辜。可以用“我们认为……”,而不是“我认为……”。因为写作是一项社会活动,当说“我们”的时候,作者默认读者和自己一起成为主语。不一定要从第一章开始写。也许你对第四章更有信心,材料更多,那就从第四章开始吧。这可以让你积累信心。别过分谦虚,说什么“我们的学识不足以回答这个问题,但我们还是猜测……”拜托,你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来做研究,怎么就不足以回答呢?你要是真觉得自己不足以回答,那就别提交你的论文,继续去补充研究。如果你觉得自己可以回答,那就拿出点学者的骄傲出来,不要假装谦虚了。让你的导师做你的小白鼠,看看他读你的文章有什么反应。不要在致谢中感谢你的导师。如果你的导师帮助了你,那只是ta在履行职责而已。(这一条显然没有得到普遍认可。)5、一位神奇的神父在艾柯的小说《玫瑰之名》中,有一个重要人物是瓦莱神父(abbot Vallet)。其实,这个角色来自艾柯写论文的真实经历。当时,他正在写关于美学的论文,被一个问题困扰很久,而且在已有的文献中迟迟找不到解答。有一天,他忧心忡忡地四处走动,希望能找到一些帮助自己的文字。在巴黎的一家小书店里面,一本装帧精美的小书吸引了他的目光。艾柯打开一看,发现作者是一个叫瓦莱的神父,书名正好跟自己的研究相关,而且定价很便宜,于是他买了回来,希望在这本此前没有发现的参考文献中找到些灵感。遗憾的是,艾柯很快就发现这个瓦莱神父是个很糟糕的作者,他基本上只是重复了前人的观点,根本没有什么新的创见。不过他还是继续翻了下去,突然在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地方发现了一句极其重要的话,这句话瞬间打开了艾柯的论文思路。于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已经离开人世一百多年的神父,成了艾柯这篇论文最重要的灵感来源。他用这个故事说明:做学问应该保持谦卑,任何人都有可能给自己带来新的启发,即便是不如我们聪明、博学的人。所以,下次写不出来论文的时候,不妨去田间地头、郊野巷陌找人聊聊天?6、神父是艾柯想象出来的?神父的故事并没有这么简单。艾柯这本书1977年在意大利首次出版后,批评家Beniamino Placido写了一篇书评。他认为,所谓瓦莱神父不过是艾柯自己想象出来的童话故事罢了。艾柯很严肃地当面回应Placido:“你错了,瓦莱神父真实存在,他那本书就躺在我家书架上。虽然我已经有20多年没有翻过那本书了,但我的视觉记忆很好,我到现在都记得自己是在哪一页上发现那个绝佳的想法的,我还记得自己在旁边画上的红色感叹号。来我家吧,我把这本书翻给你看。”于是,Placido真的去了艾柯家里。两人走进书房,倒上威士忌。艾柯爬上梯子,从顶层的书架找出那本书,拂去表面的灰尘,用颤抖的手翻开,找到那个美丽的红色感叹号。艾柯得意地展示给Placido看。接着,他开始朗读那个给自己带来灵感的片段。读了一遍,又一遍,然后艾柯惊呆了:瓦莱神父根本就没写过那句重要的话!他写了些其他内容,很平庸的内容,但不知怎的,艾柯当时忽发奇想,脑洞大开,从中萌生出了关键性的灵感,并且在之后错误地以为自己是从瓦莱神父那里得到这一想法的,还给这神父在《玫瑰之名》中安了个角色……其实,艾柯完全是靠自己想出来的。但艾柯仍然认为,这位神父的作用至关重要——如果没有翻开这本书,可能那个产生灵感的决定性瞬间就不会到来了。所以,瓦莱神父虽然不是孕育这一关键观点的人,但却是这一观点的“接生婆”。【PaperFree论文检测整理】艾柯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研究是一段神秘的探险,引发激情,充满惊喜。它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参与的孤独旅程,整个人类文化都在陪伴着你,许许多多的想法在自由地传播、迁移、消失、重现。
陌唯言Y
每副棋子共有34个:
黑棋:王1个,后2个,马2个,车2个,象2个,兵8个
白棋:王1个,后2个,马2个,车2个,象2个,兵8个
棋子尺寸:
王: 高, 底部直径
后: 高, 底部直径
马: 高, 底部直径
车: 高, 底部直径
象: 高, 底部直径
兵: 高, 底部直径
鑫宝贝66
标准比赛国际象棋(王高97mm)(1).标准比赛国际象棋棋子(DCP03g) 王高:97MM 每副重450g 每副棋包含4个后 每副棋子共有34个: 黑棋:王1个,后2个,马2个,车2个,象2个,兵8个 白棋:王1个,后2个,马2个,车2个,象2个,兵8个 棋子尺寸: 王: 高, 底部直径 后: 高, 底部直径 马: 高, 底部直径 车: 高, 底部直径 象: 高, 底部直径 兵: 高, 底部直径(2).标准比赛皮革国际象棋垫(DMV03) 51cmX51cm
饕餮飨宴
尊敬的 老师: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老师,多年来,我们一直想念您。百年一中,名师荟萃,桃李芬芳。遥想当年,我们怀着求知的渴望,走进了风景如画的××大学,开始了我们的求学历程,也开始了一段难忘的记忆。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几度芳草绿,几度霜叶红。寒来暑往,冬去春来,悠悠岁月,逝者如斯。弹指间,我们毕业已十五年。十五年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十五年人在旅途风雨兼程,十五年桃花匆匆花开花落……十五年间,我们每个学生所走的路不尽相同,或春风得意,或平平淡淡,或艰辛坎坷……十年一觉奋斗梦,细思量,自难忘。我们更加难以忘记的,是给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恩师。师步有云随,师情唯鹤知。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诲人不倦、循循善诱、默默奉献的您,一直深得我们的敬重。师生情谊长,桃李风雨远。授业情、师生谊,一件件一幕幕,一点点一滴滴,有如陈年美酒,沁人心脾,回味无穷。别时容易见时难。我们师生,因各自的工作生活,或天各一方,或近在咫尺,总难得相见。但是,岁月流逝,更令我们思念弥殷。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因此,我们决定于2011年×月×日-×日在 举行××大学96届学生毕业十五周年聚会,我们向您发出最诚挚的邀请,敬请届时拨冗出席。恭候您的光临!敬祝老师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工作顺利!××大学96届毕业生顿首再拜齐心协力结硕果 再接再厉谱新篇——中山大学第七届MPA研究生会2009年工作回顾及新年寄语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东风浩荡,大地飞歌。百年中大,桃李芬芳。2009年,中山大学第七届MPA研究生会在政务学院和MPA中心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下,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为增进MPA学子的交流合作、扩大中大MPA的影响力、提升中大MPA的品牌形象,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009年,是孜孜求知、不断进步的一年;是同心同德、精益求精的一年;是激情澎湃、亮点纷呈的一年;是宏开新局、浓墨重彩的一年。在这一年,我们勇于开拓创新。我们在换届选举上创新。我们创造性地自发组织了MPA研究生会的换届选举,通过个人竞选和民主投票,搭建了一支富有战斗力、结构合理的工作班子。在人员安排方面,我们注重不同年级同学的搭配,主席团3名成员,两名来自2007级,一名来自2008级;秘书长及各部部长全部由2007级同学担任,副秘书长、各部副部长、各部干事全部由2008级同学担任。这样的搭配,既发挥了高年级学生情况比较熟悉的优势,充分调动了高年级学生的积极性,又保护、引导好新生的热情,放手让新生参与各项工作,有效保持了日后的工作连续性,保证新老交接顺利平稳进行。我们在迎新晚会上创新。2009年6月13日举行的迎新晚会,我们通过接受企业赞助解决了相当部分经费;我们在晚会期间安排抽奖环节,掀起了晚会高潮;我们邀请了著名魔术师作为表演嘉宾,大大提高了节目的观赏性;我们还首次邀请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的MPA学生代表观摩晚会。我们在宣传推广上创新。我们首次将内部刊物《精英在线》的赠阅范围扩大到广东省内其他开展MPA教育的高校如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全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扩大了中大MPA的影响。在这一年,我们勤于学习交流。我们十分注重推动MPA的学术交流,培养MPA学子的学术兴趣,多次组织MPA学生聆听各种学术讲座,收效良好。这些讲座包括:2009年6月6日晚上,广东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中山大学MPA专任课程教授邹生主讲的《信息技术革命与“两化”融合》;8月8日,肖滨教授在岭南大讲坛主讲的《中国现代国家成长的三波》;10月17日晚上,中共河源市委书记陈建华主讲的《行政管理的立场问题研究》;10月24日上午,邹生副厅长主讲的《信息化发展趋势:从互联网到物联网》;10月25日上午,广东省委副秘书长杨桐主讲的《新时期秘书工作的思考》。在这一年,我们善于团结协作。MPA研究生会的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年龄、性格、喜好各异,但这一年来,我们求同存异,抓好团结,分工合作,增强全体人员的全局意识和集体意识,凝聚整支队伍的力量,营造和谐、友爱、互助的工作氛围,同心同德推动研究生会各项工作。各部门始终加强沟通,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衔接,发挥了最大的整体效能,提高工作效率。在工作、学习过程中,MPA研究生会全体成员结下了同学加益友的深厚情谊。在这一年,我们乐于敬业奉献。研究生会的成员都是在职人士,工作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但全体人员都秉持一种奉献精神,不计个得失,积极做好研究生会的各项工作。各部门不仅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勇挑重担,当好“主角”;更加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乐于“补位”,甘当“配角”,在做好本部门工作的同时,积极协助其他部门抓好相关工作,确保协调共进。在这一年,我们终于连创佳绩。这一年,我们成功组织了MPA研究生会的换届选举,高效优质地筹办了2008级迎新晚会,开展了“我和MPA的故事”征文活动和“MPA学子”笑脸征集活动,编辑出版了MPA内部刊物《精英在线》,组织了2007级和2008级的篮球、羽毛球比赛活动。一系列活动的组织举办,受到了广大MPA学子的热烈欢迎,得到了他们的充分肯定。一年来的工作鼓舞人心,一年来的历程激动人心,一年来的成绩凝聚人心。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我们能够取得这些成绩,离不开政务学院和MPA中心的正确领导,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广大MPA学子的无私奉献和辛勤劳动。在此,第七届MPA研究生会向所有为中山大学MPA教育做出贡献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东方风来满眼春,又是一年好风景。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机遇、充满激情的昌时盛世。历史召唤我们,时代激励我们,同学信任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希望MPA研究生会全体干事和广大MPA校友再接再厉,锐意进取,开创研究生会工作的新局面,把中大MPA教育推上一个新台阶。我们要更加注重增强团结。我们能够成为校友,能够在同一个学校求学,这是我们的缘分。衷心希望全体MPA学生珍惜在中大度过的每一天,珍惜这一份难得的同学情谊。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够身体力行,努力加强校友之间的团结,努力营造一个友爱互助、团结合作的校友团体。希望所有的校友都能够珍惜我们的情谊,无论日后到哪里工作,走上什么工作岗位,都记得我们一起在中大度过的美好时光。我们要更加注重推动交流。修读MPA之后,我们开阔了视野,打开了眼界,转变了观念,锻炼了能力。中大MPA学子是一个有着昂扬锐气、蓬勃朝气、浩然正气的群体,加强交流,对我们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大有裨益。今后,MPA研究生会将一如既往地努力推动校友之间的交流,包括思想交流、学习交流、工作交流,包括同级不同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我们相信,这种交流对我们今后的工作、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我们要更加注重打造品牌。希望MPA研究生会全体干事继续利用研究生会这个平台,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推广活动,激发广大校友对中大的认同感、归属感,对MPA的自豪感,提升社会各界对中大MPA认同度,提升中大MPA的品牌形象。同时也希望广大MPA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共同为中大MPA教育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同学们,朋友们,岁月峥嵘需拼搏,年华潇洒莫蹉跎。让我们携起手来,紧密团结,共同开创中国MPA教育的美好明天!让我们相约2010年春节——××中学96届高中同学聚会倡议书亲爱的各位同学: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赴西中求学,功成名就?1993年,我们怀着求知的渴望,走进了风景如画的××中学,开始了我们3年的高中历程,也开始了一段难忘的记忆。三年来,我们同窗共读。我们一起孜孜求知,我们一起默默自修,我们一起挑灯夜战,我们一起埋头题海,我们一起研究分析,我们一起攻坚克难。面积不大的西中校园,留下了多少我们刻苦攻读的身影!三年来,我们同甘共苦。我们一起开怀欢笑,我们一起伤感离别;我们一起享受快乐,我们一起感受压力;我们一起豪情满怀,我们一起忧心前程。三年来,我们既有喜,亦有悲;既有苦,亦有乐,酸甜苦辣,百味俱全。三年来,我们同舟共济。我们互相帮助,我们互相关心,我们互相督促,我们互相推动。我们一路披荆斩棘,我们一路结伴同行。我们既是同学,又是兄弟姐妹,三年来,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手足情、同学谊,一件件一幕幕,一点点一滴滴,像那陈年的美酒,无不沁人心脾,回味无穷。三年的西中求学,培育了我们“自强不息、争创一流”的奋斗精神;锻造了我们“崇尚学术、追求真理”的治学风范;锤炼了我们“刻苦勤奋、求实进取”的优良学风;养成了我们“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成就了我们“乐于奉献、淡泊名利”的人格品质;激发了我们“勇于创新、独树一帜”的时代精神;奠定了我们 “知行合一、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1996年,我们怀着衷心感激之情、依依惜别之心、积极奋发之志,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各自奔向灿烂前程。悠悠岁月,逝者如斯!十三年了,十三年弹指一挥间。曾经最年轻的我,也已经步入而立之年。十三年离别,十三年思念,十三年期盼。今天,当年这一丛才露尖尖角的幼苗,已经长成参天大树、栋梁之材。十三年来,我们西江中学全体96届同学,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精益求益,各自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今天大家在社会上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各行各业都有我们的影子,在我们中间,有擅长经营的企业老总,也有政廉绩著的人民公仆;有远渡重洋开创事业的精英,更有谨守家园勤耕一方的才俊…我们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倾注心血、挥洒汗水,做出了无愧于母校的成绩!不论时代变迁,世风变化,有一种关系必定永恒,比如同学;任凭物欲横流,人心不古,有一种情谊永远美丽,比如友情。同学,多么美好亲切的称呼,同学,多有魅力的友谊!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回顾那些青春燃烧的岁月,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亲切,那么的难忘!这是一种美好的记忆,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人生财富,供我们终生享用,值得我们一生去珍惜。人生能有多少个十三年啊!我们真的该在碌碌奔忙之中找点闲暇,去谈谈久别的往事,去听听久违的声音,去看看久违的面孔……亲爱的同学,2010年的春节,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让我们带着无改的乡音,带着不减当年的靓丽风采,带着更加成熟稳健的翩翩风度,从四面八方汇集起来!来吧!来参加毕业之后的首次同学聚会,相聚于母校,打开珍藏十三年的甜蜜记忆,敞开密封的心扉,一起重温老师恩、同学情,走一回校园的小路,看一眼教室的黑板,共同追忆昨天的温馨和浪漫!愿青春时光倒流!愿我们的笑容更加灿烂!这十三年来,不仅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每个人也都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成长过程,一定都有一份心灵的感悟,相信我们届时的团聚会使大家更加珍视这份感情,将会在每个人心里留下美好的回忆。同学们,我们是彼此世界中的分子、是与浩渺大海相和相亲的细沙、是生命撞击展开的长远的轨迹,曾在母校共生,也必在人生路上相伴!一旦我们认识了,这种关系永不可分。看到你,我将回到自己的从前。你见到我,便立刻进入相聚的幸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论我们身份如何,地位怎样;无论是守候家乡的强者,还是步履匆匆的游子,愿我们永远心相约,情相随,多交流,多珍重,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母校、为家乡、为祖国,再创新业绩,再争新荣光!同学们,愿友谊天长地久!
我的一些读书笔记。1、选题没那么重要对于学生来说,论文写作的训练意义是最重要的。就像练习记忆力一样,我们可以使用任何材料来锻炼记忆:背意甲球队的名字、背但丁的诗
国内最近的国际象棋书的确不少,李祖年的,徐家亮的,林峰的,包括谢军的书,都很好。比较专业的是林峰写过国际象棋国家队的教材。不过,实话说,我看过许多国际象棋书籍,
平就是左右移动,进就是向前,兵五进一就是拱中兵,车六平五就是六路车平到五路,象棋从右往左数,依次是一到九路。
你是咋想到这个题目了,呵呵,我真佩服你了
中国象棋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770年 — 公元前 221年),传说其鼻祖是“博”, 《楚辞·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博些;分曹并进,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