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宇哥
萧友梅先生生平介绍萧友梅,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理论家,作曲家。字思鹤,一字雪朋,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 1884 年 1 月 7 日生。 1899 年入广州时敏学堂,两年后由学堂堂长率领自费留日。先入东京高师附中,同时在东京音乐学校学声乐、钢琴。 1906 年获广东省官费留学名额后,入东京帝国文科大学哲学系攻读教育学,并继续东京音乐学校的学业。同年经孙中山先生介绍入同盟会。 1909 年在帝国文科大学毕业后回国,参加清政府为留日学生举行的毕业“殿试”,中“文科”举人,翌年被清政府委派为学部视事。1912 年元旦,孙中山就任民国首届临时政府大总统时,被委任为总统府秘书员。同年秋再次获官费赴德留学,同时就读于莱比锡大学和莱比锡音乐院,并于 1916 年秋以第一篇系统研究我国民族乐队历史的专论——《 17 世纪以前中国管弦乐队的历史的研究》获莱比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20 年初回国后,先任教育部编审员兼北京高师附属实验小学主任。次年受北大聘,任该校讲师及所属音乐研究会导师,并与赵元任等发起成立乐友社。同年复奉教育部长蔡元培命创建北京女子高师音乐体育科;分科后任音乐科主任,为我国大专院校第一个音乐系科的设置立下了头功。 1922 年北大将所属音乐研究会改组为附设音乐传习所后,又同时应聘为这所我国第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高等音乐教育机构的教务主任,并在该所成立了我国第一支基本由国人组成的附设小型管弦乐队,亲任指挥。1927 年秋,经向南京政府大学院院长蔡元培建议并被采纳后,赴上海筹建我国第一所独立建制的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国立音乐院。成立后任教务主任兼理论作曲组主任,同年冬任代理院长。 1929 年学院改制为音乐专科学校后留任校长,直至辞世。作为爱国者,他始终关注民族命运的安危。 1928 年“五·三惨境案”发生后,创作了《国难歌》和《国耻》。 1931 年“九·一八事变”期间,又谱写了传唱一时的救唱歌曲《从军歌》。抗战爆发后虽身陷孤岛,处境险恶,且贫病交困,却拒不附逆,且蓄胡明志,更显高风亮节。萧友梅先生在留德期间所作《 D 大调弦乐四重奏》是我国第一部弦乐四重奏。所作以中小学校学生为对象的《今乐初集》( 1922 )和《新歌初集》( 1923 ),是我国最早出版的两本教材歌曲和个人作品专集;收入前者的《问》,为其最有影响的代表作,曾在当时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中广为传唱, 1924 年为纪念“五四运动” 5 周年而作的《五四纪念爱国歌》,则是我国最早讴歌这场伟大运动的曲作。作于 1930 年的《秋思》则是我国第一首大提琴独奏曲。作为一校之长,主持校政也颇多具有远见卓识且为后人仿效的创举。学校成立之初即根据国情,于传授西方作曲理论及表演艺术的各学科组之外,增设传授我国民族乐器演奏技术的国乐组,并亲自主讲有关我国古代音乐史的“旧乐沿革”。从 1930 年起,又与黄自等先后发起成立乐艺社和音乐艺文社,组织力量编辑出版校刊《音》和《乐艺》《音乐杂志》《音乐月刊》《林钟》等定期或不定期刊物。学校工作之余,还从事著述和创作,编撰小提琴、和声学、普通乐学等教科书。萧友梅先生对中国音乐文化事业做出的卓绝贡献将永远为后人铭记!
卷毛先生老杨
萧友梅(1884—1940),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字思鹤,又名雪明;1884年1月7日生于广东香山(今中山市),1940年12月31日卒于上海;萧友梅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专业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今上海音乐学院)的创始人之一。萧友梅的父亲萧煜增,原是前清的秀才,后以塾师为生。萧友梅5岁时(1889),随父亲移居澳门,如倾向新学的儒生陈子褒所设的学校——“灌跟草堂”学习。萧友梅在那里不仅打下了就学的根底,还在外语方面获得了良好的培养。值得一提的是,孙中山也是广东香山人士,而且孙、萧两家是彼此熟识的世家。萧友梅从小就与孙中山相识,后来又都是同盟会的革命同志;1889年萧友梅入广州的著名新式学堂——“时敏学堂”。1901年毕业,作为该校的第一届毕业生随其校长邓家仁留学日本,萧友梅先在东京高等师范附属中学学习,后转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教育系,1904年,他开始在东京音乐学校学习音乐。1905年,孙中山、廖仲恺、胡汉民等人在那里成立了同盟会。1906年,经孙中山介绍,萧友梅加入了同盟会。1909年回国,1910年取得了“文科举人”的名位,1912年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萧友梅被任命为总统秘书。同年,孙中山被迫下野,萧友梅旋即回广东,在胡汉民主持的广东省都督府任教育司学校科长。1912年11月,萧友梅作为公派生赴德国入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教育学 ,1915年夏,修毕了音乐学院的课程,1916年以论文《十七世纪以前中国管弦乐队的历史研究》获得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在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和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任教并担任领导。1927年与蔡元培等人在上海创办中国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上海国立音乐院,任教务主任,1929年改建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由他主持校政。他致力于音乐教育事业,为创立和发展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作出重要贡献——他是我国较早上掌握西洋近代作曲理论,进行专业音乐创作的作曲家。其妹夫为中国近代著名法学家、教育家、政治家王世杰。
蘑菇Miranda
姓名: 萧友梅字号: 字思鹤时代: 近现代简介: 萧友梅(1884-1940)字思鹤。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广东中山县人。1901年赴日留学,在东京音乐学校学习钢琴、声乐,在东京帝国大学攻读哲学、教育学。1906年加入同盟会。1909年大学毕业后国。1913年又赴德国,在莱比锡音乐学院和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音乐。后以论文《关于17世纪前中国管弦乐队的历史性探索》获哲学博士学位。1920年归国,先后任教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科、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等处,并任领导。1927年,在蔡元培的支持下,在上海创办中国第一所音乐院——国立音乐院。并任教授及教务主任。1929年改为国立音专自任校长。1940年病逝于上海。曾编写《风琴教科书》、《钢琴教科书》、《小提琴教科书》、《和声学》、《普通乐学》等。论著有《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古今中西音阶概说》等。他是我国较早上掌握西洋近代作曲理论,进行专业音乐创作的作曲家。作有一百多首歌曲,两部大会唱,两首弦乐四重奏,两首钢琴曲(《哀悼引》、《新霓裳羽衣舞》均改编为管弦乐曲),一首大提琴独奏等。《问》、《“五四”纪念爱国歌》、《国耻》、《国民革命歌》等歌曲表达了爱国思想。他的歌曲作品大部收入《今乐初集》、《新歌初集》、和《新学制唱歌教科书》。
萧友梅先生生平介绍萧友梅,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理论家,作曲家。字思鹤,一字雪朋,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 1884 年 1 月 7 日生。 189
在各领域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
这种现象很正常,读博是很辛苦的一件事情,两个人在一起,要相互理解,他不能来找你,你可以去找他,这样也能维持好关系。
先要搞清楚,下边的关系。1,博士期间的小论文是你拿到学位的充分条件。2,博士学位证+博士期间比较不错的文章数量与质量=毕业后继续从事科研教学工作(一份高校科研院
博士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毕业论文是一种学术论文,是综合检验毕业生专业能力的一项重要考核手段,是取得学士学位的必要性考核依据。接下来我为你带来博士毕业论文格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