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36

左村爆破兵
首页 > 职称论文 > 朱铁志的文章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辛燃arzue

已采纳

目前的原因仍未可知,有人是觉得他生活压力太大了,但是不管是什么原因,如今人都已经去世了,希望他能够得到安息。

210 评论

聪明糊涂心yy

极小的时候,老家狭长的青砖小院后面另有一间旧式青砖房子,木窗,盘着长条大炕。生产队解散,用这间屋养过几家合着分的牲口——一头健壮的大青骡子。农村很少养马,骡子比马能出大力干活,又不像马,需要谈恋爱,发脾气。我向来眼拙,区分不出马和骡子——它们的个头长像差不多,听大人指点,才知道那是骡子。80年代中期兴起拖拉机,骡子不知去了哪儿,房子空着,极安静。 因有脑血管疾病,拄着拐的爷爷把屋子收拾干净,炕上铺张苇席,夏日或躺或坐,在窗下纳凉读书。常看的是一本《聊斋》,接触久了,那本书已浸着主人的气息。人已去,书犹存。二十年过去,每每开箱检视,发黄的纸页,似点染有手指留下的汗痕。 爷爷一生勤劳能干,乐于助人。正如孔子说的,“吾少而贫贱,故多才多艺。”村里人起屋盖房、打家具、写对联、红白事记礼账、排解纠纷都来找。老来行动不便,才不得不歇下。同学有进黄埔的,有学师范的,他却因家里没了父亲,十三岁就需顶门立户,不得已辍学,一生郁郁。年纪大时,更有些清高孤介。 原以为这种脾气是天生的,后来翻看几遍他留下的书,才发现,自己也沾染上几分类似的脾气。当今社会,温良恭顺一张笑脸还混不下去,倔脾气万万要不得!忙封了书,再不敢看。想那蒲松龄做了一辈子教书先生,少时已有文名,志气充盈,想着攀高折桂,春风得意。接下来数十年科考不第,心中自然积存着许多怨愤不平。情郁其中,自然要发之于外,且借着谈狐说鬼,抨击世事人情。 豆棚瓜架,细雨如丝。或许他本人并没觉出文字里有什么不同,可读者看多了,受到感染,自会觉出情绪上的变化。书里有许多温柔蕴藉的爱情故事,可从整体考虑,那种愤愤不平,幽怨凄清的氛围贯穿始终。合上书,慢慢回味,似乎能嗅到空中弥漫的辛辣芥末味儿,雨后清冷的青草香,恍如探古寻幽,访查荒郊古庙,进入一间封闭已久的仓库,墙角旮旯结有沾满灰尘的蛛丝网,灰土中留存有草灰虫蜕,蛇踪鼠迹。 读《聊斋》的人,是不会快乐的。所以爷爷有时会读《三国》、《水浒》和《隋唐演义》调节一下。这些书读几页,自会生出一股英雄气概,于是他拄杖扶墙,一步步挪出来,走到街上,坐在南墙根阴凉处放倒的大树上,笑呵呵地讲故事给那些与他一样老,不认字的老头儿听。 诗言志,词在初兴时为小技,上不得台面,仅供闺中人浅吟低唱。唐宋文人考科举,事先会写些诗或传奇故事,送到当朝重臣那里探探路,但没人写词度曲讨好。像“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还有那些流传至今的传奇故事,如风尘三侠,柳毅传书,莺莺传之类大多属于扬名用的敲门砖文字。 正经的诗文名家,不以小词写的好而得意。柳永词名满天下,皇帝看到他的考卷,想起那句流行小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自然气不打一处来,御批“且去填词!”于是柳永只能接着在秦楼楚馆,为那些名妓们写写词混饭吃,终生与仕途无缘。 如此一辈子不得志的人,写出的词,自然更是忧伤缠绵。最为凄惨的莫过于南唐后主词,提起笔,国仇家恨一点点奔赴心头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秦少游写罢“落红万点愁如海”之句,有熟人据此判断,“少游不久于人世矣!”别人问为什么这样说,那人回应道,“文为心声,愁都跟海一样深了,还能活得下去么?”不久,一代苏门学士果然驾鹤西游。 以前孤陋寡闻,不知道轻辞人世的《人民日报》大地副刊编辑徐怀谦。近日因百度《求是》副主编朱铁志的事儿,才于不经意间发现徐怀谦写的一篇文章,里面引用一段北宋苏轼的词《定风波》: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首词不算是苏轼的代表作,我曾在《唐宋名家词选》中见过。徐主编能从万千词里找出这首,在散文中引用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解说苏轼流放途中的心情变化,说明作者是极爱宋词的,同时也有感触,借这句话聊以安慰自家受伤的小心灵。 写诗写文,见识需广。李白云游天下,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自然得不了抑郁症。而写词,有点儿像今人写的那些无病呻吟,充斥着华丽词语的抒情散文。婉约伤感的词读多了,人的性子会变的阴柔,加上在社会上所受的不平,压下文人的清高自许,屈从于外力,写些随时应景的文字,得抑郁症是难免的。其实得不得抑郁谁也不清楚,人已死,面儿上说什么就信什么吧! 朱铁志先生素以杂文著名,其中有一篇《吃谁的肉,骂谁的娘》:“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无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更是各种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吃肉’,吃的是自己的肉,‘骂娘’,骂的是贪官污吏的娘。‘吃肉’,不是皇恩浩荡的结果,是人民自己的创造,‘骂娘’不是吃肉必须丧失的权利。如果哪位官员昏庸到以为人民自己创造的财富乃是他阁下的施舍,以为可以用人民自己创造的财富来堵住人民的嘴巴,岂不太可笑了!” 人去文存,这也是一个有士大夫精神,想为国为民做点儿事的人。“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受伤的总是多思多想的智者。徐怀谦走了,朱铁志也走了,将来未必没人接着走他们的路,再次出现抑郁。愿大家都能多读些让胸怀开阔的诗句,少看些影响心情的文字。当局少些文限,支持正气,大开言路,直追浩浩大唐之风,开我中华一代盛世!

347 评论

秋月羽羽

是因为得了癌症,他无法忍受病痛折磨,希望有尊严的离开。

340 评论

北方小渔

《求是》杂志副总编朱铁志的死因是自杀,据介绍,他是在所在单位的地下车库自缢身亡的。朱铁志去世的消息,也让众多的文学爱好者感到非常惋惜和痛心。

事情发生于二零一六年六月二十五日,朱铁志被发现在所在单位的车库自缢身亡,享年五十六岁,就在六月二十九日,朱铁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对于朱铁志为何会在车库自杀,官方也没有给出公告,外界也是不好猜测的。但是,对于这样一位大作家,竟然选择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是让人感到非常惋惜和痛心。那么,朱铁志是怎样一个人?

朱铁志于1960年出生于吉林省通化市,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之后长期供职于《求是》杂志社。在学术上,朱铁志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学者,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北京市杂文学会常务副会长。事实上,朱铁志一生著述甚丰。著有杂文集《固守家园》、《自己的嫁衣》、《思想的芦苇》、《被亵渎的善良》、《精神的归宿》、《浮世杂烩——小人物系列杂文》、《你以为你是谁》、《克隆魂》、《沉入人海》、《理智的勇气》等十余部。

除此之外,朱铁志还主编了《20世纪中国幽默杂文》、《中国当代杂文经典》、《中国杂文大观》(第四卷,合作主编)、《真话的空间》、《中国新文学大系》杂文卷、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最佳杂文年选》等杂文书籍。朱铁志的作品曾荣获鲁迅文学奖、中国新闻奖等多种奖项,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深受全国众多读者的喜爱。

朱铁志始终忠诚于中国杂文事业并作出了非凡的业绩和巨大的贡献,他不仅对杂文理论有所建树,而且对杂文文体创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朱铁志精准地将杂文概括为“文明之文、文化之文、文学之文、文雅之文”,并将“独立人格、独到见解、独特表达”奉为其创作的圭臬,为读者捧出了两千多篇或震聋发聩或脍炙人口的佳作。

朱铁志在离世之前,曾留下了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即便我做不到‘生如夏花之绚烂’,但我期待‘死如秋叶之静美’。如果我死,决不希望别人为我写什么生平事迹之类的东西。我的生平早已用我的行动写在我生命轨迹上,用我的文字写在我的作品里。‘荣’不因外在材料而多一分,‘辱’不因外在评价而少一毫。乞求高评价,说明缺乏底气,没有自知之明,无异于自取其辱。假作谦虚状,显得故作姿态、装模作样,也不免贻笑大方。”

总而言之,《求是》杂志副总编朱铁志去世,去世的原因是自杀。

323 评论

愿无悲喜2015

亚里士多德说过类似的话。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是2009年07月金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赵曙光。书中讲述了:习惯具有神奇的力量!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生命就会在平凡中悄然绽放!《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也是2010年04月《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作者朱铁志。朱铁志是著名杂文家、《求是》杂志副总编辑

161 评论

妞妞宝贝814

俞敏洪的《新东方精神》朱铁志(1)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2)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3)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184 评论

相关问答

  • 朱铁志的文章

    目前的原因仍未可知,有人是觉得他生活压力太大了,但是不管是什么原因,如今人都已经去世了,希望他能够得到安息。

    左村爆破兵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朱玢

    ‍ 一起交流一下~ 病例简述 患者因确诊(Burkitt淋巴瘤)为化疗于05-27 13:06 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对头孢过敏,自述皮试阳性。 6月3日起予甲氨

    廊坊电器城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求是杂志社副总编辑朱铁志

    是因为得了癌症,他无法忍受病痛折磨,希望有尊严的离开。

    Angelcat930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朱一龙时装杂志摄影师

    朱一龙的颜可以青春稚嫩,可以帅气阳光,可以阴郁沧桑,更可以病弱傲娇………他的外表永远为角色和工作服务。他的敬业和专业为他本人增添了无限魅力…属于鲜肉和颜狗无法攀

    璞璞小熊娃 9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朱一龙最新杂志图片

    长得特别的帅气,也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在生活当中也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今年已经33岁了,我也很喜欢这个人的颜值。人生大事我真的很期待会在4月2号进行上映。

    高@设计师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