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38

提拉米苏丫头
首页 > 职称论文 > 幼儿活动主题我会长大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春暖花开cai

已采纳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我长大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动目标

1、能明白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2、懂得尊重、关心、爱护、体谅他人。

3、加强幼儿的自信心及积极的对待事情的态度。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活动过程

活动一:谈话“我长大了”师:小朋友,现在你们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了,在幼儿园应该怎么做?在家呢?幼儿的谈话记录:

在幼儿园“要帮助老师做事情。”“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好。”“要和小朋友友好相处。”

“要帮助小朋友们做事情。”“不打架、不骂人、不抢玩具。”“排队要快、不推不挤。”

“少玩玩具,多看书,多学习,还要学会认字。”“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动物。”“要保持清洁,不乱扔垃圾。”

“要收拾好自己玩过的玩具。”“不大吵大闹,认真听讲。”在家里“不吵爸爸、妈妈买玩具。”

“帮家里人做力所能及的事。”“要尊重老人。”“少看电视,多画画,多学习。”“自己吃好饭,不浪费粮食。”

“要看好弟弟、妹妹。”“不做危险的动作,不乱吃东西。”“要讲礼貌,会倒茶给客人喝。”

活动二:统计“我家有几口”致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家长:您好!

我们现在在进行“我长大了”的主题活动,旨在树立幼儿尊重、关爱他人;能参与家庭分工及勇敢、负责任、守规则、解决问题等良好品质。

请您协助幼儿将自己近期的进步或在家会做的事用图文形式做一本书(书名自定)。请下周三带来。

注:请家长将《家园联系手册》填写好下周交来。感谢您的支持!

大班级分析:幼儿通过统计活动,能了解家庭的人口。

活动三:“大带小活动”谈话师:你们是幼儿园大班的哥哥姐姐了,你们应该怎么帮助弟弟妹妹呢?

幼儿的谈话记录:主题小结: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会做许多事情,并愿意为成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教材来源:

在一次常规的身高体重测查后,我把前一次的测查结果和这次的测查结果同时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对自己成长的关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为此,我设计了这个主题系列活动,一方面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另一方面让孩子了解长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改善孩子只会享受长辈对自己的爱,而不懂得会报的心理状态。纲要中要求:应"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纲要》的 精神:"教育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目标定位: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融合了语言、科学、社会、艺术领域的整合。目标为:

(1)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

(2)激发幼儿欣赏自己的成长,展示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

(3)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 出自己的想法。

(5)通过调查、观察、体验、合作探究等活动,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感受"我长大了",主要是发现自己成长与变化。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录像、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动得到深化。活动的难点是:根据人的成长过程进行排序、制作个人成长册,主要是通过自主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在目标定位上,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各领域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

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幼儿小时候的照片、衣物、用品布置于墙上,桌椅呈同字型便于 评价和集中。

(2)物质准备:"人的成长过程"图片,卡片纸、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美工材料与工具若干,已制作本领树的树干,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

(3)知识准备:幼儿向家长了解爸爸妈妈的故事及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观察各个阶段自己成长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征。

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主要有:

1、情景教学法:本次活动通过环境的刺激,让幼儿寻找、辨认同伴小时候的照片,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2、演示法:通过电教手段、多媒体动画"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让幼儿对自己的成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这一个过程中,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3、操作法:本次活动用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让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与现在)获得了最直接的经验,并在交流操作的过程中增进了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第二次分组操作把自己获得的经验再一次深化,通过制作、想象绘画、排序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成长的理解与期盼,体验成长的快乐。

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纲要》科学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对自己的成长发生了兴趣。

2、交流讨论法:当幼儿对自己成长有一定的感受时,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讲述自己的故事,讨论自己的成长,不仅让幼儿分享快乐,达到生生互动,而且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展示法: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本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每个幼儿都获得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

4、尝试法:陶行知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活动中让幼儿制作、排序、布置"本领树",幼儿的思维更加灵活,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拓展了知识面。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积累经验--交流体验--展示自己--操作表现--分享快乐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以活动室环境的变化引发幼儿对小时候用品的兴趣。

活动设计背景

近来幼儿在上大班后常规较差,部分幼儿自控能力较差、做事情卤莽,很少幼儿能去主动的关心、体谅他人,在家里也事事以自己为先,对家里的大小事情都莫不关己。于是进行“我长大了”这一主题探究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照片使幼儿知道自己会渐渐长大。

2、帮助幼儿了解自己在身体和学习、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变化。

3、通过观看视频培养幼儿对帮助自己长大的人的感恩之情。

4、培养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和喜爱自己的情感。

5、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帮助幼儿了解自己在身体和学习、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变化。

难点:让幼儿知道长辈的辛苦,培养幼儿对帮助自己长大的人的感恩之情。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 ⑴婴儿时期的照片(人手一张)

⑵婴儿时期用过的衣物、物品。 PPT :幼儿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⑴试用自己小时候的物品,感受自己长大了。(通过试穿小时候的衣物等,使幼儿发现现在与小时候的变化)

小结:这些是我们小时候的东西。现在,我们长大了,所以都穿不上,用不着了。因为我们长大了。

二、基本部分

1、看从婴儿期到幼儿园大班期的视频资料。

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自己长大了,能干很多事情了,同时也让幼儿感受父母养

育自己的不易,老师教育自己的辛苦。

2、谈话“我长大了,我会……”

师:小朋友,现在你们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了,在幼儿园应该怎么做?在家呢?

3、“大带小活动”

谈话:师:你们是幼儿园大班的哥哥姐姐了,你们应该怎么帮助弟弟妹妹呢? 为幼儿的谈话记录:

三、结束部分

主题小结: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会自己做许多事情,并愿意为成人或其他小朋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延伸活动

家园共育

致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家长::您好!

我们现在进行“我长大了”的主题活动,旨在树立幼儿尊重、关爱他人;能参与家庭分工及勇敢、负责任、守规则、解决问题等良好品质。

请您协助幼儿将自己近期的进步或在家会做的事用图文形式做一本书(书名自定)。请下周三带来。

感谢您的支持!

后期对幼儿制作的图书进行分析,再制定下一阶段计划。

教学反思

亮点

1.目标提的比较全面合理,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2.充分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以幼儿为活动主体的思想,在本活动中设计多出师幼,幼幼谈话的环节,围绕谈话主题,给幼儿充足的发言权。

3.最后延伸活动不仅是教师进一步了解了幼儿在家的表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上进心理。

不足:

难点部分教学效果不太好。让幼儿看视频资料不能深入到幼儿的心里,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用现实的例子或情景表演让幼儿深切的体验长辈的辛苦和不易。

教材来源:

在一次常规的身高体重测查后,我把前一次的测查结果和这次的测查结果同时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对自己成长的关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为此,我设计了这个主题系列活动,一方面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另一方面让孩子了解长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改善孩子只会享受长辈对自己的爱,而不懂得会报的心理状态。纲要中要求:应"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纲要》的精神:"教育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目标定位: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融合了语言、科学、社会、艺术领域的整合。目标为:

(1)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

(2)激发幼儿欣赏自己的成长,展示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

(3)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通过调查、观察、体验、合作探究等活动,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感受"我长大了",主要是发现自己成长与变化。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录像、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动得到深化。活动的难点是:根据人的成长过程进行排序、制作个人成长册,主要是通过自主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在目标定位上,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各领域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

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幼儿小时候的照片、衣物、用品布置于墙上,桌椅呈同字型便于评价和集中。

(2)物质准备:"人的成长过程"图片,卡片纸、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美工材料与工具若干,已制作本领树的树干,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

(3)知识准备:幼儿向家长了解爸爸妈妈的故事及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观察各个阶段自己成长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征。

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主要有:

1、情景教学法:本次活动通过环境的刺激,让幼儿寻找、辨认同伴小时候的照片,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2、演示法:通过电教手段、多媒体动画"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让幼儿对自己的成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这一个过程中,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3、操作法:本次活动用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让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与现在)获得了最直接的经验,并在交流操作的过程中增进了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第二次分组操作把自己获得的经验再一次深化,通过制作、想象绘画、排序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成长的理解与期盼,体验成长的快乐。

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纲要》科学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对自己的成长发生了兴趣。

2、交流讨论法:当幼儿对自己成长有一定的感受时,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讲述自己的故事,讨论自己的成长,不仅让幼儿分享快乐,达到生生互动,而且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展示法: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本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每个幼儿都获得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

4、尝试法:陶行知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活动中让幼儿制作、排序、布置"本领树",幼儿的思维更加灵活,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拓展了知识面。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积累经验--交流体验--展示自己--操作表现--分享快乐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以活动室环境的变化引发幼儿对小时候用品的兴趣。

活动反思:

1.这节课的内容紧紧围绕了我长大了这个环节来上,幼儿也能认知了自己在成长的过程。

2.能以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在成长的环节,两两相对比,这样既能让幼儿学会高矮的意思,又能知道自己长高了,长大了。

3.运用了对比的方式,拿婴儿用品来与现在自己用的东西对比,更一步说明了幼儿的成长。

4.这节课遗憾的是,幼儿没有能玩游戏,如果加上一个游戏的话,更能表明长大这个环节,也能激发幼儿对这节课的兴趣,使这节课更活泼,更生动化。

186 评论

枫桥夜泊123123

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思考》

【摘要】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为此,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理念融入到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等方面中去。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幼儿;整体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3-0003-04

在幼儿园课程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成为一种有效的课程与教学思路。从近百年来我国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发展历程及当下的改革趋势与实践状况来看,主题教育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未来变革的基本走向。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浅层次看是为了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科中心、课程与幼儿生活脱节等问题;从深层次看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与学习特点的体现。幼儿的发展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因此,相应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不分科的。为此,研究者从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角度解析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以期为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支撑。

一、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即在幼儿园中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教育活动,具体是指师幼围绕具有独特发展脉络或发展价值的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它以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促使幼儿发展成为身心和谐的“完整的人”为主旨。主题通常具有统整性,包含儿童要学习的关键经验,统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诸要素,将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过程与评价等整合起来,并使之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不只是教育教学活动内部的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组织协调或学习内容的重新安排。

具有内在统整性的主题活动为参与者创设了一种分科教学无法比拟的情境系统,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内在价值,关于这一点,伯恩斯坦在其教育编码与教学话语理论中就有所阐述。〔1〕通过主题形式进行学习,对于学习者知识的有意义建构、经验的丰富、情感的发展、主体人格与精神的养成是有益的。主题活动不仅是对活动内容的整体性规定,不仅指向教学系统,更指向幼儿的整体性发展,并关涉相应评价体系的完善。

二、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解析

幼儿教育领域中的综合课程、当前整体主义倡导的整体教学观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全人发展”理念,都可视为整体论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整体论”(holism)一词源于希腊语“holon”,其意思是“子整体”,表示每一个元素不仅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部分,它同时还是另外一个整体之一部分。John Miller指出,“holon”在希腊语中意味着“由结合的整体所构成的世界是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其各部分的总和的”。〔2〕以整体论的观点来看,世界及宇宙是一个整合的机制,在这个机制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是一个共同体,相互关联并演化为更高级的形式。人类也属于这样一种整合的个体。个体的每一部分,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都有同样的重要性,且每一部分的功能及领域都是互相影响、环环相扣的。

要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幼儿整体发展,关键在于要正确认识“整体”这个概念。“整体”仅仅是指关涉幼儿发展的各种教学内容的总和,抑或只是强调提供给幼儿的教学内容要面面俱到吗?如果是前者,事实上我们难以界定幼儿发展所需的教学内容究竟有几个方面;如果是后者,我们又无法罗列出面面俱到的教学内容并试图找到其中的关联,因为教学内容本身是难以穷尽的。人是活生生的机体,是相互联系的一切生命交织的现象,是一个不能断然地还原为任何一种东西的、拥有复杂多样的丰富性的整体。因此,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对幼儿完满世界的关照,包括生理、情绪、智能、艺术性、社会性、道德及性灵等的关照,并促进幼儿个体在活动中逐渐整合这些方面以达到和谐状态。

不同时代对幼儿整体发展的理解及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途径是不同的。分科教学论也是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追求的,但它采用了片段化的思维方式,用所谓的科学分析方法将整体拆解为简单、离散的部分,然后赋予每个部分以精确的意义,试图通过这种拼合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这种还原主义的假设是“整体可以分解为各个部分,整体等于部分之和”,认为只有先了解部分,才能去建构整体。

当下,我们之所以将主题教育活动视为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因为主题教育活动为学习者呈现了一幅整体的学习图景,它更加关注幼儿的整体发展。一方面,人们认识到,幼儿是作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存在着的,所以,他需要的是具有整体性的、不受学科界限限制的知识。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打破学科领域界限,根据主题核心内容,确定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再顺着这些基本线索确定主题的具体内容,并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组织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3〕另一方面,人们认识到,除了知识层面,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更关注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其他层面的发展。它着眼于幼儿的生活本身,认为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关乎幼儿情感、经验、意义发展的过程。换言之,我们可以把主题教育活动视为多层面、多维度理解和把握知识,把幼儿的个人知识、经验与学习、生活整合起来以促进其有意义学习和整体性发展的活动。

三、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践行幼儿整体发展思想的路径

(一)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出发点

1.摒弃主题活动目标设定的唯理性思维模式

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唯理性思维模式的影响,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不是被还原到一种胚胎状态,就是随它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4〕在这种唯理性教育模式的支配下,幼教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通常会过分注重幼儿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等认知水平的发展,将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理性精神视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目标。他们往往不关注幼儿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体验等方面,忽视对幼儿完满精神世界的关照。在这种价值观支配下,幼儿园教学活动会变成训练活动的代名词,幼儿获得的不是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接受的是难以感受到生命意义的教育。

2.关注幼儿均衡发展的节奏

我们要关注幼儿智力、情感及道德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教育的目的绝不只是满足幼儿求知的欲望、训练其学业及工作上的技能,为其以后进入社会做准备。相反,“我们应该帮助我们的下一代成长为自由的、有创意的、有同情心的人,使之能够完全参与这个群体的生活”。〔5〕

哈佛大学费歇尔教授等人曾据此提出“成长与发展的非线性动态模式”,他们认为,“某种行为产生的不当刺激所导致的短期变化会对人的整体成长系统产生弥散性影响,使得整体发展脱离平衡状态,接受过不当的催熟刺激的领域发展水平会比较低下。成长速率过高可能会导致系统的紊乱无序,为了促使系统的稳定、平衡发展,应维持相对平衡的速率。由此可见,教育所提供的支持性影响应当是适宜有度的,各领域间的联系应当是适中的,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的整体发展”。〔6〕

(二)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

从有机融合的角度来看,我们在选择主题活动内容时要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要处理好儿童、社会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寻找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力求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不同领域、学科间的关系,有机整合不同领域、学科的知识。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各个知识领域和知识类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结果,而不是相互孤立的知识的堆砌。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所指出的那样: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整合体,其发展有各方面的需求,不仅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不仅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不仅有行为的,也有认知的、情感的与社会性的。所以,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单一的、局部的、孤立的发展。”〔7〕因此在选择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时,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寻求不同学习领域知识间更广泛、深刻的关联,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内容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帮助幼儿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和全息观念。

所谓从有机融合的角度选择主题活动的内容,不是将分化了的部分叠加成一个“复合体”。诚如沃伦・本尼斯所言,“一个整体包括目的、观念和交流,由各个部分间的同一性综合成内部一致而有效的整体”。〔8〕主题活动的内容应该是一种有机“连续体”,是融会贯通了幼儿发展、社会需求、知识经验的具有时间与空间意义上关联性的整体。

(三)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

以螺旋式构建网络的方式组织与实施主题教育活动,是指要改变线型课程实施方式,对各年龄主题活动进行统筹,如大、中、小班都有以“季节”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但各年龄班主题活动的组织要有层次性,内容要逐层拓展与深化,整个主题活动应成为螺旋式的主题网络。以“我的情绪和需要”主题活动为例,小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知道自己有喜爱的和不喜爱的事”;中班阶段的活动目标可以是“知道如何使自己及别人快乐,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大班阶段活动目标则可进一步深化为“明白需要被爱和爱别人”。这种螺旋式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是综合的、“去边界”的。主题教育活动实施者要“站在人和儿童的本性是‘活动’的高度,把课程看成是‘一段教育进程’。课程将不仅仅是存在于‘观念状态’的可以分割的‘计划’‘预期结果’或‘经验’,而是生成于‘实践状态’的、无法分解的、整体的‘教育’活动”。〔9〕

参考文献:

〔1〕刘丽玲.论巴兹尔・伯恩斯坦的教学话语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41-142.

〔2〕安桂清.整体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11.

〔3〕郑健成.学前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82.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3.

〔5〕RONALD E KOETZCH.学习自由的国度:另类理念学校在美国的实践〔M〕.薛晓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6.

〔6〕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82.

〔7〕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与变革的历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D・A・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1.

〔9〕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5):2-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主题教育论文

340 评论

梁山好汉v

社会教育是幼儿园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部分。《我是怎样长大的》是一节谈话活动,为了更好的吸引幼儿,使我们的教育真正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我认真研究了教育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现就目标、内容、方法、形式简介如下:一、教材分析青岛市幼儿园素质教育指导纲要对社会领域的目标要求是:能初步体验到亲人和老师对自己的爱,喜欢老师和小朋友,初步感知他人的快乐和痛苦。本活动是在幼儿从父母那儿了解到自己小时候的基础上,通过试穿自己小时候的衣物,感受到自己身体长大了,同时唤起了幼儿对小时候的回忆之后设计的。活动过程中,从幼儿的兴趣入手,通过照片回忆“小时候的自己”到认识“现在的自己”,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我已经长大了”“我有本领了”。通过看成长录像让幼儿了解成长过程,体验父母对自己的爱,引发他们对父母的情感,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主动性。它既是对前面内容的及时增加、扩展,也是为今后培养幼儿好奇、好问、主动观察,为幼儿初步学着表达爱奠定基础。二、目标体现即时性和长远性教育活动中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主要环节。设计者在目标定位、内容的选择、方法的确认、形式的考虑问题上,以什么样的教育观念来处理问题,将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效果。因此,我在制定“我是怎样长大的”一课中的目标,既有即时目标,又有长远目标,既体现了对幼儿的尊重,又关注幼儿今后的成长。我将这节活动的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类。1、知识目标:让幼儿园了解成长过程,知道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付出了许多爱,体验父母的爱,是这节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它体现了目标的即时性。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观察力、思维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思考、比较、倾听能力以。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自信心、主动性,发展其自主合作与关心他人的态度。2、3两类目标都是着眼于孩子未来发展,体现了目标的长远性,长短结合,从而使幼儿获得发展。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幼儿感受自己的成长过程,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与帮助。难点是体验父母对自己的爱,关键是运用幼儿和教师小时候的照片,直观形象,提高幼儿兴趣,唤起幼儿对小时候的回忆,同时,准备了幼儿成长录像,引起幼儿好奇。通过观看录像,让幼儿感受到了自己长大是一个很长的过程,父母抚养自己付出了很多心血。通过游戏“找本领”,引导幼儿选择图示标记,让幼儿亲自操作,感受到自己身体长大了,本领也变大了。三、灵活的教与学活动中我运用谈话法、观察法、讨论法、演示法、操作法、游戏法、探究法等多种方法完成本节课教学。日常生活中,幼儿会经常在一起比高、矮,说说“哎,我又长高了”、“我长大了”,已逐渐产生“我已经长大”的意识,对自己是怎样长大的已有所感知,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这些经验是零散的。这次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教育机会,但如果选择的方式不得当,谈话会变得枯燥无味,必须从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具体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由于幼儿期思维是以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为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直接经验的获得效果为佳。通过让幼儿看、听、动,以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首先,我采用婴儿啼哭录音引入活动,以聊天方式和实物照片来创设谈话情境,达到引出话题的作用。通过听录音、看照片,让幼儿唤起对小时候的回忆。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注意力时间较短,兴趣稳定性差,我采用电教设备以视听结合为主,提高教学效率。录像鲜明逼真,因其有画面,直观形象,有效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使其怀着愉快的心情主动进行学习,获得了直接经验。又设置了游戏情境“找本领”,使幼儿能够充分动手,产生积极的情绪。活动中运用多种方式与幼儿交流,有对全体幼儿的,又有对个别幼儿的,既考虑集体教学,又安排小组交流、个人活动,充分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引导幼儿合作交流、积极思考,通过自身活动主动探索完成本节课学习。活动中我将引导幼儿运用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采取了分层指导,关心每个层次幼儿的发展,做到面向全体,因村施教,对口语发展好的幼儿,逐步拓展谈话范围,在自由交谈的活动中,根据话题内容适当增加,对口语发展差一点的幼儿,设置简单提问,引发幼儿谈话,针对幼儿能力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就会调动全体幼儿的积极性,使每个幼儿都得到发展和提高。四、活动组织与指导(一)创设情境,引出谈话话题1、婴儿啼哭录音,引起幼儿好奇,以轻松愉快的方式与幼儿谈话:“你听到什么声音?觉得好玩吗?你们很小的时候也像这样哭过,还记得你们小时候吗?”唤起幼儿对自己小时候的回忆,同时引出话题:“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我们班小朋友小时候的照片,看一看,他们是谁?”2、出示幼儿小时候的照片,以实物创设情境,利用小时候的照片,引起对小时候的联想,首先采用“看一看,猜一猜”的方法,组织幼儿自由交谈、讨论,说一说照片上的小朋友的名字,在明确观察的基础上,幼儿自由表达,幼儿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然后请照片的小主人自己确认,并说说自己小时候、现在和小时候有什么不一样的?启发幼儿谈话的兴趣和思维。通过讲自己小时候的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接着出示教师小时候的照片,请幼儿猜一猜,幼儿迅速表达自己的看法后,出示教师现在的照片,并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幼儿通过亲自感知,感受到身体的变化。以往,教师向幼儿提问的方式,使幼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换一种方式,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本节活动中,我改变教师向幼儿提问方式,而是与幼儿进行角色互换,让幼儿以同伴式的、小老师的身份向我提问,幼儿非常感兴趣,他们有了疑问和问题,产生想寻求答案的愿望。我为幼儿提供了表现的机会,使幼儿在自主、自由的氛围中有话愿说、有话敢说,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向老师进行提问,了解关于老师小时候的事,体现了师生心灵上的沟通和关系上的平等,更加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一问一答,加深印象,让幼儿获得新经验,促使幼儿积极思维,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活动中,可能幼儿的提问与教师预想的结果会不同,应尊重幼儿的想法,真诚的回答,满足其意愿,让幼儿自主、自信、自尊得以发展,教师及时进行调整,自然地将教育融入幼儿的需要之中。3、组织幼儿参观提前布置好的“照片展”,创设不同的情景、条件、场合,请小朋友找出自己照片与大家分享,互相看一看,自由交谈,说说自己小时候,使幼儿不断巩固、加深和扩展自己已获得的经验。教师采取轮流巡视的方式参与各组谈话,发现幼儿谈话中的“闪光点”,通过提问的方式,逐步拓展谈话范围,使幼儿的谈话水平进一步提高,培养幼儿合作、交流、交往的社会技能。(二)观看成长录像,了解成长过程,体验父母对自己的爱这部分是重点,我采用了以下步骤和方法组织活动:1、视听结合,加强感知。因小班幼儿注意力时间较短,兴趣稳定性差,形象直观的剌激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兴趣,所以我制做了一个幼儿成长过程的录像,让他们看宝宝从出生到三岁的变化过程,了解父母在这段时间所给予的爱和无微不至的照料。其中,内容制作有宝宝刚出生时的样子,有妈妈为宝宝洗澡的过程,有妈妈用乳汁哺育宝宝、哄宝宝入睡的往事,同时,还制做了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不同阶段父母对宝宝的动作训练。如:6个月左右,妈妈是怎样教宝宝爬行,10个月到14个月左右,又是怎样教宝宝学习走路的,等到18个月以后,记录的是宝宝长大了,能自己一步一步上、下楼梯的活动,让幼儿感受到宝宝在父母的关心照顾下,慢慢长大了,21个月时,会像样踢球,2岁以后,可以来回走动、跑跳,这样一个成长过程,我边放录像边进行生动解说。画面婴儿的出现,引起幼儿极大的关注,幼儿被吸引住,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关注画面下面的内容,同时,解说时我注意语音的高低、强弱,谈话的速度和间隔,使所提供的视觉剌激和听觉剌激充分作用于幼儿的眼和耳。录像再现了幼儿的成长历程,引起了幼儿极大好奇、注意。通过观看,幼儿了解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过程,通过组织幼儿讨论、交流,让幼儿感受到自己长大是一个很长的过程,父母抚养自己付出了很多心血,体验父母给自己的爱,引发了他们对父母爱的情感。这时候,我给孩子提了3个问题:“你是怎样长大的?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照顾宝宝的,都做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关心爸爸妈妈?”让孩子自由表达,通过谈话、交流,引发下一个活动,为下一个环节感受自己的本领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观看录像,引导幼儿在看、听、想、说等活动中,让他们将视觉的信息、听觉的信息、主观感受和愿望表达出来,培养了幼儿动脑、动口的能力,强调了重点,理解了难点。(三)请幼儿谈谈自己的本领,感受自己身体在长大,本领也变大这一部分我创设游戏情境“找本领”,目的是当幼儿感到疲劳时,再一次吸引幼儿注意,游戏前,先组织幼儿说说自己有什么本领,请个别幼儿适当表演,然后出示“大画册”,引导幼儿观察“画册”里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引导幼儿选择相应本领图示标记贴在自己照片的后面,再鼓励幼儿与老师和小朋友进行交流。通过亲自体验、交流,使幼儿感受到“我长大了,本领也大了”,它能使幼儿由此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帮助幼儿建立自信,使每个人都体验到了成功,对自己充满信心,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主动性。活动延伸:布置主题为“我学会了×××本领”的展览会五、活动评价以上这些环节中对幼儿的观察、合作、交流、表达进行评价,对幼儿有不同层次的激励方法,给予每一个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成功的体验。如:设置五星奖、智慧星、合作星、表现星、自信星、积极星、兴趣星、探索星等。本节活动,我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抓住了幼儿的需要,结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做了充分准备,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活动过程中,体现出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随着幼儿的思路及时调整,对幼儿做出反映,并采用集体、小组、个别等活动形式,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总之,社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手段,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在组织活动时,注意尊重幼儿特点、需要,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最大限度地发挥全体幼儿的主体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力求让幼儿在自己的探索中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

162 评论

相关问答

  • 电大论文幼儿园主题活动

    近年来,学前 教育 专业被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它的发展备受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水彩画教学是五年制学前

    我心起飞扬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幼儿园社会我会主题论文

    主题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应课程综合化和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趋势而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形态。促进幼儿整体发展是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

    一坨Lemon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论文

    《浅议幼儿教育生活化》 摘 要: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和教育是相互交织、互相渗透的两个体系。教育与生活已成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一个核心的理念,即课程的生活化、经

    喵星的哚朵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幼儿园主题活动论文范文

    《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摘 要】主题教育活动打破了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使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促进了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中

    苏州大高中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幼儿活动主题我会长大论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我长大了》

    提拉米苏丫头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