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果MM
伤痕文学是新时期出现的第一个全新的文学思潮。社会主义新时期是以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为历史起点的。文化大革命的历史特点,是封建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打着毛泽东旗号对当代中国人民的一场公开迫害。这种对灵魂的摧残尤其容易造成惨痛的心灵创伤。但这只有在挣脱了精神枷锁、真正思想解放之后,人们才能意识到这“伤痕”有多重、多深。这是伤痕文学喷发的历史根源。 新时期伊始,中国人民在政治上解放了,但由于两个“凡是”未 被推翻,“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依然流行,所以文学理论与创造仍受到严重束缚,以致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奇特现象。随着“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当代中国才真正出现转机,文学才走上康庄大道。这种社会情势正是伤痕文学出现的时代背景。 新时期文学首先必须面对的是文化大革命,所以伤痕文学自然而然地以文化大革命这一历史时期作为了重要内容。当时的文学作品或以悲欢离合的故事,或以鲜血淋淋的场景,对长达十年的大动乱对中国人民造成的精神创伤予以了“字字血、声声泪”的强烈控诉,对肆虐横行的极左路线予以了强烈的谴责。这便是伤痕文学的核心思想内涵。 作为一种文学思潮,伤痕文学并非只有其思想上特点,其实也有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在艺术上,由于感情的觉醒比思想的觉醒总是来得更迅速、更灵敏,所以当时感情的渲泄比思想的表达更明显,而且由于这种悲痛的情感的流淌而使之出现明显的“伤痕”格调。同时,既曰“伤痕文学”,这势必也使之出现一种悲剧性的美学风格。文学理论、文学史界过去多只关注伤痕文学的思想内涵,忽视其美学特点、价值和意义,这是有失偏颇的。故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应该加强。 伤痕文学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个悲剧高潮。在思想上,它对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艺术上,它第一次给当代文坛带来悲剧意识。这一意识可以说是新时期文学的“原色”之一,其整个文学时期的悲凉格调也由此而出。这便是伤痕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意义所在。 “伤痕文学”概念所指称作的创作,主要是小说,尤其是中、短篇小说,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它们也与伤痕小说概念等同。 “伤痕文学”是一批深刻地控诉十年动乱给人民造成的灾难和心灵创伤的作品的涌现,这批小说被称为“伤痕文学”。“伤痕文学”的主体是短篇小说,包括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陈国凯的《我该怎么办》、王蒙的《最可宝贵的》等。以叶辛的《蹉跎岁月》、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为代表的、为数不多的长篇小说,也是“伤痕文学”中的成绩突出者。“伤痕文学”中还有一类作品,它们以讴歌革命战士坚持斗争、不屈不挠的高风亮节为主题;从维熙的被人称为“大墙文学”,取材于监狱生活的系列作品,是这部分小说的代表。《大墙下的红玉兰》是从维熙的代表作。张洁的《森林里来的孩子》、张贤亮的《土牢情话》、叶蔚林的《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等作品,是以赞美人民美好情操为主题的“伤痕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伤痕文学”亮出“伤痕”后,接下来自然就是对历史悲剧根源的探寻。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首先反思了极“左”思想的危害。此外,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刘真的《黑旗》、张弦的《记忆》、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王蒙的《蝴蝶》、古华的《芙蓉镇》等等,都是对历史事实的深入回顾思考,因此它们被称为“反思文学”。 1979年,正当“反思文学”方兴未艾之际,蒋子龙以他特有的敏锐感觉和出色才识把目光投向了一个崭新的领域。他的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以振聋发聩的思想和艺术力量,为新时期文学开拓了一片新的天地枣“改革文学”。很快,“改革文学”的大旗下便聚集了一批优秀的作家和作品。蒋子龙除《乔厂长上任记》之外,又陆续发表了《开拓者》、《赤橙黄绿青蓝紫》、《燕赵悲歌》等。此外,还有柯云路的《三千万》、《新星》、《夜与昼》,水运宪的《祸起萧墙》,张贤亮的《龙种》、《男人的风格》,张洁的《沉重的翅膀》,李国文的《花园街5号》,陈冲的《无反馈快速跟踪》,张契的《改革者》,贾平凹的《鸡窝洼人家》和《浮躁》等。这些作品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各条战线的人们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
暖暖滴嗳
在友人印象中,秋白文质彬彬,才华横溢,多愁善感。一个浪漫的情人,一个浪漫的文人。年少的他,在绘画、治印、音乐上颇有造诣,这并非出于他对艺术的好奇,而是他的心性,更适宜在这样的领域挥洒。于是,偶尔他在月夜里吹起洞箫,友人都会产生奇妙的错觉,觉得他跟箫声融合在一起,再难区分。 文人大抵都有“家国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或许就是出于此,秋白选择了投身革命,并一度处在权力的中心。可是,革命诚然需要浪漫和激情,但更需要除此之外的其他素质。秋白无法同时拥有其他,便常常在现实的挫折和磨砺前感到力不从心,甚至怀疑自己无能。此时,他已感到无暇自顾。至于月夜下的箫声,那更成了一个无从谈起的梦。 秋白留给后人的印象,始终是个备受争议的角色。这缘于他在国民党狱中写的名为《多余的话》的自白。 他在其中,完整地表现了参与革命以来有过的热情、执着、迷茫、孤独与无奈。正是这份自白,让他的被捕成了“叛变”,就义成了“讨饶不成”。 可是他死时,同所有英雄一样,都很英勇。他高唱着《国际歌》,指定一处草坪盘腿坐下,直待那声枪声的响起。 按照我们平日接受的“英雄”的概念,狱中的瞿秋白,与刑场上的瞿秋白很难重叠起来,或许只能将其理解为,一个独特的人,一条独特的人生路。 我们达不到他的境界,经历不了他的时代、他的生活。但是,我们可以更加细致地深入地思考、看待他走过的路,而不是以固有的标准,归纳他的历史归宿。 或许可以说,这是因为瞿秋白将“身后名”置之度外。他可以坦然地接受死亡,却又不愿借死亡来成就本来唾手可得的英名。这是超脱了所有大度与气节的风采,这是对生命的诚恳与真实。 于是,瞿秋白在历史上,留给我们的感觉与启示愈显迷离。他是如此热情地参与了革命,又是如此平淡地疏离了革命。可是,他的心,仍然忠诚地向着革命。这样的人生,常人无法解答。它提醒我们:人与路,路与人,这超过“表现”所揭示的含义。其间的深远,要用生命去体会。 悠悠岁月中匆匆走过多少人?他们总是被人遗忘或想起。被人遗忘,未尝不是一种幸福;被人想起,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幸福和悲哀,其间的分别又在哪里?我不清楚,或许只有路上留下的点滴,提醒人们,怎样的人曾在怎样的路上走过。 同秋白一样,历史的大路上,走过了太多的丰富的生命。而秋白的人生之路,从一个角度告诉我们,该用怎样的眼光去评定身边的一切。不是什么人即什么路,什么路即什么人。明于此,我们方能最真实地还原历史,而不是迷茫于臆测……
芒果东瓜酱
梁晓声创作多以知青题材为主,有人称为“北大荒小说”,多描写北大荒的知青生活,真实、动人的展示了他们的痛苦与快乐、求索与理想,深情的礼赞了他们在逆境中表现出来的美好心灵与情操,为一代知识青年树立起英勇悲壮的纪念碑。代表作有《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年轮》等,长篇小说《雪城》最为出色;后期作品开始探讨现实与人性,长篇《浮城》以社会幻想的形式展现了作者对人类末世预测,十分深刻。其作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他的名字被收入到英、美、澳三国“世界名人录”。 “知青”小说:“知青”出身的作家们对知青生活的缅怀、对农民问题的独到探讨、对人生真谛的求索,使知青小说成为新时期小说中最凝重、最奇特的组成部分。代表:张承志《绿夜》(象征着发现“美丽瞬间”)、《黑骏马》(象征着“永远的缺憾”)《北方的河》(象征着人生的理想境界)、《黄泥小屋》(象征着“人的念想”)、《金牧场》(象征着“人类的理想”)、《心灵史》等。
橄榄色的水
沈石溪被称为: 中国动物小说大王 作品如下 简介: 沈石溪,原名:沈一鸣。上海人,生于1952年10月,汉族。中共党员。大专文化。职称文学创作2级。1982年10月加入省作协,1985年9月加入中国作协。 生于上海亭子间。从小体弱多病,与各种体育奖杯无缘。1969年初中毕业赴西双版纳傣族村寨插队落户。会捉鱼会盖房会犁田会栽秧。当过水电站民工、山村男教师。1975年应征入伍,官拜宣传股长。在云南边疆生活了18年,娶一妻,生一子。1992年调任成都军区创作室。擅长写动物小说,努力笔耕,以养家糊口尽男人之天职。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作协理事。1952年10月生于上海,1969年赴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村寨插队落户。1972年调当地山区小学当教员。1975年当兵。1980年开始从事业余文学创作。1985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现为成都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专业创作员,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小说《圣火》获1990年世界儿童文学和平奖。《第七条猎狗》获中国作协首届儿童文学作品奖。《一只猎雕的遭遇》获中国作协第二届全国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斑羚飞渡》一文荣获人民文学出版社首届《中华文学选刊》奖,台湾儿童文学学会、《民生报》、《国语日报》、《儿童日报》、《幼师少年月刊》 主要作品及简介: 《第七条猎狗》,小说集。1985年1月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字数8万,印数112000。共收作者8个短篇,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为背景,讲述人与动物的恩恩怨怨。 《退役军犬黄狐》,中篇小说。1988年6月由云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字数5万,印数3000。立过战功的军犬黄狐被宣布退役了,它向往战斗生活,偷偷溜回哨所前线,在收复者阴山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一只猎雕的遭遇》,长篇小说。1990年10月由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字数16万,印数5000。一只猎雕,被主人抛弃,先当诱雕诱同类,又当种雕传宗接代,最后逃离人类,在弱肉强食的丛林里奋斗拼搏。 《狼王梦》,长篇小说。1990年11月由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字数10万,印数40000。荒原群狼,雪山金雕。用狼血写就的充满传奇色彩的动物小说。 《猎狐》,中篇小说。1991年2月由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字数9万,印数10000。该书是作者的少年小说集。描写八十年代少年的追求和苦恼,反映他们身上传统道德观念同现代意识之间的摩擦和碰撞。 《盲孩与弃狗》,长篇小说。1992年3月由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字数15万,印数1600。一位在边疆插队的女知青为了返城,抛下男婴。男孩长大后,双目失明,在一条被抛弃的狗的帮助下到昆明寻找母亲。 《沈石溪动物小说自选集》,小说集。1992年6月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字数25万,印数3000。共收作者16篇中短篇动物小说,描写16中野生动物的生态习性。 《圣火——沈石溪获奖作品集》,小说集。1992年8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字数20万,印数3000。收录作者1980年——1991年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所有获奖小说,共12个中短篇,其中有军事题材中短篇小说《战争与女人》。 《老鹿王哈克》,小说集。由台北国际少年村出版。字数13万,印数3000。收录作者6个动物中篇小说,以动物视角观察生命世界,跳出人与动物恩怨圈,展示没有人类参与的动物世界的生存状。 《残狼灰满》,中篇小说。1994年9月由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字数7万,印数10000。大公狼灰满的两条腿残了,但它不甘沉沦,向往着曾经属于它的狼酋宝座,终于有一天,狼群中出现了罕见的双体狼。 《象王泪》,小说集。1994年10月由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字数14万,印数10300。这是一部由3个中篇连缀而成的写大象生活的长卷,展示野生象群的生存奥妙。 《红奶羊》,长篇小说。1994年12月由天津新蕾出版社出版。字数15万,印数11000。母狼蓓蓓难产死了,公狼黑电捉到一只红奶羊来充当奶妈抚育狼崽,吃羊奶长大的狼崽长成一个会学羊叫的怪狼。 《再被狐狸一次》,小说集。1995年11月由台北《民生报》出版公司出版。字数7万,印数4000。收录作者9个短篇小说。以知青为视角,在乡村艰苦生活中,人与动物互相慰藉,互相依存。 《保姆蟒》,小说集。1995年12月由台北《民生报》出版公司出版。字数7万,印数4000。收录作者9个短篇小说。西双版纳密林中,“知青”出身的猎人所写的狩猎笔记,紧张、刺激、生动、有趣。 《疯羊血顶儿》,长篇小说。1995年12月由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字数14万,印数10000。它一出生就目睹母羊被狼咬死,母羊血溅在它的额头,因此起名血顶儿。它伺机找狼复仇,却被羊群视为疯羊。 《混血豺王》,长篇小说。1996年1月由天津新蕾出版社出版。字数28万,印数9000。猎狗洛嘎在追猎中和母豺达维娅结合,生下混血豺白眉儿。虽有狗与豺的杂交优势,却无法在豺群和人类社会立足。 《野猪囚犯》,小说集。1996年8月由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字数19万,印数5000。共收录作者15篇作品。为该社编辑“新时期儿童文学名家作品选”中的一本。 《沈石溪动物故事系列》,小说集。1996年9月由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字数40万,印数10000。共收录作者25个中短篇动物故事,分4卷出版,每卷10万字,除总书名外,每卷各用一篇作品名为书名。 《沈石溪动物小说文集》,文集。1997年7月由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共10卷。字数180万,印数10000。共收录作者从1980年至1997年全年动物小说。总书名外,每卷各有一书名。 《狼妻》,中篇小说。1997年9月由台北国语日报出版中心出版。字数7万,印数4000。动物学家历险故事系列之一,收录作者4个短篇,揭示野生动物生态习性,破译野生动物行为密码,扣问生命的终极意义。 《牧羊犬阿甲》,小说集。1997年10月由台湾光复书局出版。字数8万,印数2000。共收录作者23篇作品。风格类似随笔,记述原始森林各种动物的生存状态。 《豺狼拥抱》,小说集。1998年2月由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字数13万,印数5300。共收录作者3部中篇小说。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下,不同种类的动物之间互相倾轧而又互相依傍共渡难关。 《当保姆的蟒蛇》,小说集。1998年7月由天津新蕾出版社出版。字数6万,印数3000。收录10个短篇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手法,将人和动物放在同一档次来考察,描写人与动物复杂多变的感情纠葛。 《鸟奴》,中篇小说。1998年12月由台北国语日报出版中心出版。字数6万,印数2000。动物学家历险故事系列之一,一对鹩哥为了躲避毒蛇侵袭,给天敌雕做奴隶,在屈辱中求生。 《沈石溪动物小说获奖作品集》,小说集。1998年12月由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共3卷。字数47万,印数5000。收录自1980年至今重要作品。
淡粉浅蓝
上海印象 文 / 唱歌的大象在今夏最热的那几天,我带着儿子去了上海。对于上海的印象,零零散散,可以追溯到我的孩提时代。记忆中,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居家有几样上海产的商品,便觉值得自豪。比如自行车是“永久”牌的好,缝纫机是“凤凰”牌的好,那时卖三十元一块的钟山手表,戴在腕上似乎也比百来十块的其他牌子手表光鲜,甚至胶鞋也是上海产的好,因为不会阴水。最早接触的上海人,是下放知青。如果也算追星的话,上海知青便是我那时心里的偶像。尽管他们分不清小麦和韭菜。我崇拜他们,首先是因为他们敢吃,那会儿天空还是蓝的,云彩还是白的,溪水还是绿的,乡下的活物也多,有些生物和农人相安无事了好多辈子,农民饿的吃观音土,也没打过它们的注意。上海知青就不一样了,他们好像什么都敢吃,青蛙、螃蟹、癞蛤蟆、毒蛇……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洞里藏的,没什么不能进肚的。所以要说到求生的本领,上海人可能体力不如农民,但因为胆大,敢吃,肯定要胜过乡下人。那时候政治挂帅,村里都有文艺宣传队,自编自演了很多小节目,宣传中央精神,跟上面保持一致。上海知青绝对是骨干,因为他们多才多艺,似乎什么乐器都会演奏,我就是那会认识二胡笛子提琴口琴的。看他们在舞台上激情飞扬,我是打心眼里羡慕敬佩。我也算有点文艺细胞的,父亲用竹筒、青蛙皮、姑娘的辫子给我做了第一把胡琴,然后领着我去见宣传队里的首席乐手。那个姓胡的知青是我的第一位师傅,我用心学会了师傅会演奏的几样乐器,渐渐出息了,还和他们一起演出,比如三句半我来那个半句。现在想起来,那应该算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了吧。后来知青纷纷回城了,我也长大成人,明白了一些事理,知道上山下乡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来过乡下的知青们却不后悔在乡下的日子,也许正因为有那样一段经历,使得他们成为这个社会各行各业的栋梁。歌曲小芳的故事在我们村里也发生过,甚至有知青把孩子留在乡下的,好多年后又迁到上海,变成都市人。上海是全国乃至全球的大都市,这些年乡下人进入上海滩的越来越多。过去,我就有很多学生,他们的父母在上海做工,将孩子留在老家上学,因为那时还没有愿意接受民工子弟读书的学校。年节时,从上海回乡的人便说起在上海的见闻和生活,于是,上海给我的印象或而清晰或而模糊,打听后知道上海离我居住的城市坐火车也就六个小时的路程,我却一直无缘能去一趟。终于有了机会,千禧年单位组织去上海,我们坐旅游公司的大巴,一路向上海进发。住在陆家嘴,三天的时间跑马观花地游玩了明珠塔、金茂大厦、豫园,感觉就是人真多,楼真高,路真难认。这几年读过张爱玲,读过苏青,看过梅兰芳周信芳的京剧,看过梁朝伟张曼玉的《花样年华》,对上海逐渐有了理性的认识。上海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人们习惯称之为海派文化。鸦片战争后,形形色色的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融合,在上海城市形成一种独特的经济、地理和文化环境,首先在绘画、京剧等艺术领域生成一种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风格,兼收并蓄,不受陈规陋习拘束,敢于探索创新的风气进而影响至社会各层面,成为状态较稳定的民众文化,在近代中国文化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对各地有很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人文荟萃,藏龙卧虎的上海一直是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十里洋场,不知演绎过多少江湖险恶悲欢离合。而今,改革开放使中国再次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上海再次走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成为全国全亚洲乃至全球经济文化最活跃的地方。上海被人说的最多的,是上海的男人和上海的女人。在许多人印象中,上海男人说一口塑料普通话,戴一副秀才眼镜,系一条方格围裙,忙里忙外,做菜做饭,早上送孩子上学,晚上接孩子回家,周末去菜场讨价还价,然后驮着女儿去练琴去上补习课。偶尔有空,一手牵小孩,一手拥娇妻,一起去了丈母娘家。有人说上海的男人像经久耐用的洗衣机,上海的男人像多功能的西施煲,上海的男人像名牌电脑……不过上海男人比别的地方男人心细,更懂得疼爱女人,这恐怕没多少人怀疑。譬如上海的男人可以双腿蹲着搓抹地板,从而保证消灭地拖拖不到的卫生死角,别的地方男人就很难做到。要说中国哪里的男人最“好销”的话,一定是上海的男人,不少外地到上海谋生的女了都希望能找一个上海男人做丈夫,在她们眼中,上海的男人最勤快,最能入得厨房出得厅堂。上海男人女人都是精刮刮的,但精刮刮的男人到底还是拜倒在精刮刮的女人的石榴裙下,可见上海女人的不同寻常。漫步在淮海路,或是在国贸大厦的大厅里坐坐,便会发现一个上海女人就是一道风景,她们不好穿同样的衣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上海的女人走在街上,你分不清她是从洋房里出来的,还是从棚户里出来的。上海的女人漂亮,几乎是一种共识。上海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赐予大多数上海女人以细腻、光滑的皮肤,再加上天生对美的敏感,上海女人的装扮大多时髦、得体而不夸张。在众多的流行时装中,不能不提的是旗袍。旗袍似乎永远和上海有关,更和上海女人有关,它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第一次将女人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故事同整个城市、整个时代自然地连在了一起。旗袍曾经伴随着上海女子走过了几十年的风华,成为了那个时代、这个城市的标志之一。有人说上海是雌的,说明这座城市有那么几点比较突出,它也因此吸引了一些容易浮想联翩的人们。还有一种说法,说杭州是大家闺秀,苏州是小家碧玉,而上海则像摩登少妇。这就意味着这是一座经常让年轻男人头晕目眩而找不到方向的城市。上海美女更多存在于文字中,从张恨水和鸳鸯蝴蝶派,从张爱玲到上海宝贝,可以见到各式各样的美女的背影。上海女人总是带有一种傲视天下的派头,由于长期受到海派文化的影响,她们见多识广,形成了细润、精致、灵秀、聪明、干练的特点。以善理财著称。在精打细算方面,上海女人绝对是高手。年轻些的也许还没有学会这种精打细算的好习惯,而年长些的则大多深知“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精明的做派使得上海女人在各个方面都有较强的自主性,和港台的女子相比,上海女子更独立一些。她们并不依赖自己所需要的男人,本身的骄傲绝不允许她们向别人要求些什么。有很大一部分上海女人是介于“女强人”和“小女人”之间的。在这个繁华的大都市,许多上海女人凭着自己的力量找到了她们的位置,也使她们摆脱了对男人的依赖。有这样精明的男男女女,上海自然会成为领风气之先的城市。比如上海市的户口管理政策、被成为中国高考“破冰”行动的复旦大学、上海交大自主招生的实践,等等,正是因为上海人的精明,所以使得上海有些排外,这从每年人才向上海流动和高校招生就可窥见一斑。杂乱无章写了这么多印象,却没写到这次上海之行,似乎有些走题了。赶在热浪袭人那几天,早晨在晨报上看到气象部门发布的高温橙色预报,已经没有心思出去玩了。晚上出去吃了几顿饭,认识了几个上海人,于是萌生写这篇文字的想法。记得回来那天上海下了一场暴雨,以致火车晚点了三个小时。我们离开上海,据说上海渐渐凉快起来了。
“终于跑完了,哎呦喂!”几颗硕大的汗珠顺着滚烫的脸颊遛了下来。二话不说,我一屁股就坐在了地上。哎!最近学校里掀起了波澜,校长说因为学生们缺乏锻炼,便顺势掀起了“
以青春为话题的高中议论文5篇 青春,是人生的花朵;青春,是生命的春天。青春,是时代的精神;青春,是不耐久藏的珍宝。那么以青春为话题的高中议论文怎么写呢?下面是我
作文的话,这类题目往往以议论文为主。如写成记叙文、说明文、散文、诗歌的话,除非你有非常深厚的功底,一般都很难写好。写议论文大致可以这样写:开篇点题:作为一名新青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志存高远、忠于祖国,努力做新时代具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爱国者。下面我为大家带来2022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主题 作文 ,希望大家喜欢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 作文 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 想象力 、思考力和 记忆力 的重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