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i若闻
1、国共关系 (1)国共关系的演变 ①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年国民时期) 合作原因——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影响: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 破裂原因:两党不同的阶级利益,阶级矛盾上升;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发动反革命政变。 ②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6年土地革命时期或十年内战时期) 形式:内战 影响: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1931年九一八事变。 ③第二次国共合作 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七七事变”后,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随后国共达成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协议;国共两党正式合作。 意义:使中华民族出现了空前团结的抗日局面,并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④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国共双方的斗争 破裂根源:阶级利益的差别,阶级矛盾的上升;美国的干涉。 破裂标志: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国共关系完全破裂。 国共双方的斗争:重庆谈判――为国民党赢得发动内战的准备时间,为中共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赢得民心;全面内战(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⑤国共两党的长期对立(1949—1979年) 原因:阶级利益的不同,外国反华势力影响。 影响:海峡两岸处于分裂状态。 ⑥国共关系的缓和(1979年以后) 原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全国人民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表现:中共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政策和实际步骤,以缓和两岸关系,促进两岸人员交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岸在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卫生和经济领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2)中共对国民党的政策的演变 ①中共创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1~1927) 对策: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作用:国民大革命运动不断发展,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7~1937.7) 对策:武装反蒋→抗日反蒋→逼蒋抗日。 作用:中共获得了人民拥护并开辟了新道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③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 对策:联蒋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依据: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作用:国共两党基本上能并肩战斗,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④全面内战时期(1945.8~1949.10) 对策:自卫反蒋。 作用:中共经过三年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⑤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0~1956.12) 对策;彻底倒蒋。 作用:中共通过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等,不但彻底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而且使人民民主政权得以巩固。 ⑥改革开放后(1978年以后) 对策:提出尊重台湾现状,实现台湾和祖国和平统一的“一国两制”构想; 作用:使两岸、两党关系缓和;两岸人员往来、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经济上初步形成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 (3)对国共关系的分析认识 ①影响国共关系的因素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 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到分裂的根本原因。 ②国共关系的认识 1924~1949年,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 “分则两伤”:十年内战时,国民党疯狂进攻根据地,导致日本帝国主义乘隙而入,严重影响了中华民族独立,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抗战结束后,两党内战再起,国民党败逃台湾,海峡两岸长期对峙,致使中华民族至今尚未完成统一大业。可见,国共分裂严重影响国家独立统一、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 “合则两利”:大革命时期,北洋军阀统治阻碍着中国统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团结奋战,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30年代,日本侵华威胁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国共再次合作,并肩抗日,取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总之,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两党为了民族利益,应当再次合作,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4)国共两次合作的异同点: 相同点:①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都面临共同的敌人, 都由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②都是在中共的推动下,共产国际的积极促成下实现的。③都大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不同点:①背景不同:前者是封建军阀割据;后者是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最主要的矛盾,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②合作方式不同:前者党内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后者党外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③政治基础不同:前者是新三民主义,后者是共同抗日。④斗争对象任务不同:前者要打倒北洋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后者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赢得民族解放。⑤作用和结果有异;前者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发展,保证了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打垮北洋军阀,但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后者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抗战胜利的保证。 (5)比较两党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关系各产生的影响 ①第一次国共合作导致了国民大革命的兴起。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②第一次分裂导致了国共十年对峙内战的局面,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③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扭转了近百年以来反侵略战争屡战屡败的局面。④第二次分裂又导致了双方三年多的内战和长期的海峡两岸对立,致使祖国至今不能统一。麻烦采纳,谢谢!
母婴家居学院
近代中华国共两党关系的认识:
从以上表格我们不难看出:1924~1949年,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
“分则两伤”:国共长期分裂内战,损伤国力,十年内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疯狂进攻革命根据地,导致日本帝国主义乘隙而入,严重影响了中华民族独立,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抗战结束后,两党内战再起,国民党败逃台湾,海峡两岸长期对峙,致使中华民族至今尚未完成统一大业。可见,国共分裂严重影响国家独立统一、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但是,我们应看到:国民党是挑起分裂的罪魁。
“合则两利”:民族的独立统一高于一切,没有中华民族的独立统一,就没有各阶级、各党派的前途和利益,这是全体中国人的共识。国民革命时期,北洋军阀统治阻碍着中国统一,中国人民和北洋军阀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此,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团结奋战,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30年代,日本侵华威胁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国共两党“存则俱存,亡则俱亡”,为此,国共再次合作,并肩抗日,正因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共同抗战,中国人民才取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总之,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两党为了民族利益,应当再次合作,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
以史为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我们相信两岸必将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随着我国新闻改革的进行,报业市场化程度不断加强,公共关系作为报业经营的重要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国内报业的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公共关系学案例分析论文,供大家
公共关系指的是社会组织为了生存发展,通过传播沟通,塑造形象,平衡利益,协调关系,优化社会心理环境,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 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公共关系类论文
这是我总结的,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写。
①王日庠:《中美关系向何处去》,第119页、167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⑤宫力:《中美关系热点透视》,第286页~287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
摘要: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相应的城市治理模式应运而生。本文选取城市管理中很小的一部分———社区管理进行探析,而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当前我国城市治理方面一个重要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