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38

贪吃的晨晨
首页 > 职称论文 > 研究网络主播行业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草心草心丶

已采纳

关于网络直播的论文

现在网络直播行业火热,出现了主播平台、网红等新名词。在此,我为大家准备好了关于网络直播的论文,一起来学习吧!

摘要: 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传播途径,近两年来成为一种大热的现象,笔者以主播和观众两个群体为切入点,分析了网络直播参与者背后的心理动力,发现主播和观众在互动中主要受自我表达欲望的驱使。并在最后讨论了如何引导网络直播健康发展,从而消减其对参与者心理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 网络直播;自我表达;卷入度;孤独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所谓的网络直播应运而生。通过在现场架设独立的信号采集设备(音频+视频)导入导播端(导播设备或平台),再通过网络上传至服务器,发布至网址供人观看。其又可分为“表演性质的网络直播”和“实录性质的网络直播”,前者常见的就是各类主播通过镜头唱歌、模仿、脱口秀以及动作表演等,而后者则是各类会议、活动或事件的网络直播。网络直播无疑是近期的热点之一。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直播内容也已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观众们总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在线直播平台数量接近200 家,网络直播平台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两亿。其中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段同时在线人数接近400 万,同步进行直播的房间数量超过3000 个[1]。本文主要探讨“表演性质的网络直播”参与者背后的心理动力。

一、网络主播的心理动力分析

直播网站由用户创建内容(User-Gennerated Content,UGC),成为网络主播的门槛非常之低,只需要简单的摄像头与麦克风,“主播”们即可创建自己的“房间”(类似于聊天室),向观众实时分享自己的生活。

主播们以观众的“礼物”来获取报酬,但经济报酬绝不是主播们进行“表演”的唯一动力。据笔者访谈的一位网络主播表示,“每当系统提示有新观众进入我的房间,就会觉得自己更加受到关注”,这一心理状态很具代表性。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的个体自我呈现方式,其用户也大多数以青少年为主,这一群体普遍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倾向于积极寻求社会认同,引起他人关注[2],网络直播给了他们展示自我的平台。较之文字表达为主的社交渠道――如微博等,直播的方式更加直观,自我展示的方式更为立体多样,因此受到欢迎。

除去以网络直播为生的专职主播,直播平台上还存在着大量的“业余”主播,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普通的社会角色,如学生、白领、工人。但在直播平台上,很多主播在“粉丝”的关注中感到自我价值获得了提升,有被访谈的主播声称,“坐到摄像头前,我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仿佛突然由龙套变成了主角。”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自我实现”视为人的最高需求,而对于一些主播来说,通过网络直播能够或多或少地实现自我。

此外,在现实生活中,自我展示失败可能会造成自尊心下降等不良后果,但在网络直播中,这些失败的压力很大程度上被消解了。已有诸多心理学研究表明:匿名情况下人们的言谈和行为会超越平时的规范[3]。而主播和观众之间的互动沟通大多数情况下是匿名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直播的参与者更加自由开放地讨论某些话题,同时越轨行为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开放性出现,比如某些主播在直播时打色情擦边球,或表演一些猎奇的内容。

二、观众的心理动力分析

首先,网络直播中主播与观众的互动形式提升了观众的心理卷入度。卷入度(involvement)这一概念最先由学者库拉格曼(Herbert,)提出,也翻译为“参与度”,在传播效果的研究中是一个重要的指标[4]。一般认为,观众的卷入度越高,传播效果就越好。在一个典型直播场景中:主播主动热情地向新进入“房间”的观众打招呼,也会点名向赠送“礼物”的粉丝表示感谢,并满足其一些表演要求,如演唱指定的歌曲。在这里观众不再是单纯的旁观者和内容消费者,而是与主播一起构建直播内容。这种“共同决定”的形式能够调动观众的参与热情,提升观众的注意力,最终使观众更深入地卷入到直播中去。

其次,网络直播中传递的信息容易吸收,减轻了人们的认知资源负担。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获得知识变得极其简单,只需要耗费极少的认知资源,人们就能即刻获得想要的信息,因此大多数网民面对网络传播的信息常常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记忆。网络直播的形式恰好满足了这一需要:主播形象立体生动,大多用口语传递内容。对于观众来说,欣赏和参与网络直播消耗的精力非常之少,又有足够的娱乐性来排解无聊感。

再次,观众能够察觉到其他人的存在,这有效地排解了孤独感。网络直播的“房间”大多会标示观众人数;在主播表演时,观众之间也能进行一些交流,这些设置都能够让观众产生一种群体归属感。对共同主播内容的兴趣,也能使爱好相似的观众聚集到一起,以产生更多的话题。因此虽然有些直播非常无趣,有时却能聚集起大批的观众对其进行评论。这种集体评论(网络称之为“吐槽”)模式既满足了观众的表达欲望,这些评论反之成为了直播内容的一部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最后,网络主播对自身生活的袒露,满足了观众的窥探欲望。精神分析学家卡伦霍妮曾指出,人一生下来就处于一个看不见、充满敌意的'世界里,有着不安全的恐惧,这种不安全感又导致了焦虑。所以,“窥探欲”属于某种自我保护的需要,也可以说是人类的本能。在网络直播出现之前,窥探别人的生活有悖于社会道德伦理,因此处于被压抑的状态。但网络直播将窥探上升为光明正大的行为,主播们直播自己吃饭,逛街,甚至睡觉,这些原本属于个人私密的内容对观众来说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三、结语

虽然主播与观众参与网络直播的动力并不相同,然而双方的互动却构成了网络直播的核心,观众对主播表演的内容做出积极或消极的回应,而主播会更加频繁地表演观众喜闻乐见的“情节”。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时的反馈对强化行为至关重要,而直播平台能够保证观众和主播之间的反馈是即时有效的,双方的互动也促进了直播行为的持续。

网络直播的出现,满足了参与者的心理需求,但其野蛮生长很容易出现乱象,截止目前,已有多起关于网络直播的负面新闻出现[5]。直播本是为追求个性化的声音而出现,但当观众开始盲目追捧主播,主播开始盲目讨好观众,就会陷入到所谓的“群体迷思”中去。

因此,在需要外部监管的同时,主播与观众也应维持良性的互动;主播以自己的才艺去吸引观众,而非哗众取宠,观众对不健康的直播内容应及时举报,而非拍手叫好,双方共同构建出健康的直播环境,才能促使网络直播这一新兴事物持续发展。(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苏红宇.网络直播:烧钱背后危机四伏.经济[J].2016(16):50-53

[2]赵亮.青少年学生的网络心理表现及其疏导.教学与管理[J].2012(36):61-62

[3]王礼申.去个体化效应――群体偏差行为的心理学解释.科协论坛[J].2009(6):72

[4]胡晓云,徐芳.关于卷入度(involvement)问题研究的追踪溯源.广告研究[J].2006(1):22-26

[5]张F.热闹的“网红”:网络直播平台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中国记者[J].2016(5):64-65

143 评论

kokomi0827

今天有2位好友告诉我,一个对我说她自己网恋了。还有一个对我说,和我分手的那个人要和我复原。先恭喜那个网恋的人,开心点,祝幸福吧。后面那个我劝她不要回头了,不知道自己劝的对不对。多少次走进房间,看见桌子上一把把锁,一对对男女在里面,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私聊,有人把这个叫做开房间,呵呵。男女之间在一起时间长了,渐渐的开始彼此相互吐入点心里的声音,让彼此互相安慰也好,互相劝解也好。随时间的点点增加,爱在这里萌芽了,终于有一天有一方鼓起勇气对那个对方说出了心里的话。我想问你,在你鼓起勇气对对方说爱的时候,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你有做好爱的准备?你有想到过她的感受吗?你又能给她点什么?网络虚拟,人海穿梭,你和我有缘能够认识其实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为什么不去好好珍惜这友情,硬要把她化成爱,让彼此在爱过后受伤,让彼此去痛。呵呵,或许你会说为什么你就这么悲观,事情总有好的一面的时候。不错,确实有些人走到了终点,但更多的是在网上的离去,对着显示器流下泪,我一直认为自己不是前一个,因为我不是幸运儿。所以自己不网恋,只在网上做朋友。或许有人提问你没有恋过又怎么知道会不会成功?我回答你,我恋过,正是因为自己有过经历所以不再爱。我承认网络中有爱,因为那个显示器背后的人都是真实的,有血肉之躯,更是有思想会动情的。其实我可以放开自己去爱别人,就想我现在可以对你说我爱你那样,不去在乎别人心里的感受。但当自己曾有一段时间把自己锁起来,反省后,我才发现,爱不是那么容易说出口的,我想你也可以做到我这样。不要把冲动去掩盖你自己的理性思想,那样当你在对你爱的那个人说爱的时候,你才会让自己得到真正的爱。所以自己一直对身边的好友说不爱,有时候也劝别人不要网恋,是因我不想看到自己身边的朋友都受伤,都因为那该死的网络把自己一次次的拉到爱的旋涡里。能上网的朋友,都已经不年轻了,我们都不那种没有爱过的人,都深刻的体会过,爱过,伤过,痛过,付出过,所以在爱的时候记住不要给错了信号。在网络中要学会的是保护自己,而不是轻易的付出爱。或许这都因为了网络给予的那所谓的缘分太多,才让我们不得不去爱。那又怎么样,网络中的海誓山盟,那甜蜜的语言。或许会在一时之间麻痹了你的意识,但那不过是过眼云烟,我们需要的是最真实的爱情基础,物质,金钱,惟有这些才能让爱更有安全感,更有温暖。别在让那谎言伤的到自己了,朋友保重。

83 评论

相关问答

  • 小学生网络行为研究论文

    没办法帮你写。。。可以提几点:1、调查报告(必要的,既然是报告。最少有100个参与者)2、实地访谈(可以去访问一些已经“中毒”很深的小学生或家长)3、大量的资料

    蒸蒸鸡蛋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网络热播剧弹幕评论研究论文

    这种弹幕其实能够让电视剧变得更加有意思,而且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去观看

    麻辣宝宝彩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网络直播论文

    从消费者角度切入,写直播带货。理论有很多,比如消费行为,使用和满足

    水水香蓝草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学年论文网络流行语研究

    相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特别是作为主要学习作文类别之一的议论文,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写这类作文需要

    独孤道兵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论文名校网络直播课研究

    慕课在高等专科学校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1慕课的定义、分类以及在国内外的发展 慕课MOOC是一种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其特点分别是大规模参与、开放式、在线访问、精品化

    毓毓baby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