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341

DIY不锈钢橱柜
首页 > 职称论文 > 与神奇的丝路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洛林小叮当

已采纳

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the Silk Route),亦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13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108 评论

墨墨姐姐

隋唐(589年~896年)丝路空前繁荣,胡商云集东都洛阳和西京长安,定居者数以万计。唐中叶战乱频繁,丝路被阻,后虽有恢复,规模远不如前,海上丝路逐渐取而代之。北方陆上丝路指由黄河中下游通达西域的商路,包括草原森林丝路、沙漠绿洲丝路。前者存在于先秦时期,后者繁荣于汉唐。沙漠绿洲丝路延续千余年,沿线文物遗存多,是丝路的主干道。其起点一般认为是长安(今西安),其实它随朝代更替政治中心转移而变化。长安、郏鄏—洛阳、平城(今大同)、汴梁(今开封)、大都—燕京—北京曾先后为丝路起点。草原森林丝路从黄河中游北上,穿蒙古高原,越西伯利亚平原南部至中亚分两支,一支西南行达波斯转西行,另一支西行翻乌拉尔山越伏尔加河抵黑海滨。两路在西亚辐合抵地中海沿岸国家。沙漠绿洲丝路是北方丝路的主干道,全长7000多公里,分东、中、西3段。

325 评论

荷塘荔色

丝绸之路画像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中国运的)。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另有以此为背景的电视剧、音乐、游戏等

319 评论

xiaomakuaipao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中国运的)。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另有以此为背景的电视剧、音乐、游戏等等.你说谁神经病??

89 评论

、人生海海

魏景波 时间:唐代 空间:丝路东段 绪论:丝路文学时空断限 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张骞通西域,标志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实际上在张骞通西域之前就已经有东西方的交流了) “丝绸之路”概念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1877年提出。 线路上说:有路上丝绸之路之分与海上丝绸之路之分。 历史划分为:先秦、汉唐、宋元、明清四个时期。 唐代丝路文学在时序上也有初盛中晚(陆上丝路中唐以后逐渐败落,海上丝路逐渐兴盛) 实际上丝路之行是在绿洲走,不是沙漠哦 空间上:长安与西域之间可划分为关陇段、河西段、西域段 一、唐代丝路文学的远源与近流 唐前期诗歌中的战争征戍与边地风光描写源远流长,《诗经》可谓边疆书写的源头。 秦汉六朝时期,边疆关山描写与思妇主题交叉融合,边塞诗进一步发展 至唐代,唐帝国对外扩张态势,时代的尚武精神与文人的赴边豪情相结合,造成了唐代丝路文学,尤其是边塞诗的繁荣。 二、唐代丝路沿线的政治军事格局 在东西对峙与南北纷争的地理格局中,西北地位处于地理高位,加以民风强悍与战马之利,在割据的情况下,偏西与偏北的政权更容易成为军事上的征服者。 中国历史上强盛王朝都注重经营西北,自汉武帝时期开通丝绸之路后,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是强盛王朝的标志,唐代尤其如此,军事格局向西北倾斜。 唐兴,蛮夷更盛衰,尝与中国亢衡者有四:“突厥、吐蕃、回鹘、云南是也。” ——《新唐书四夷列传》 所谓“更盛衰”,陈寅恪先生谓之"外族盛衰之连环性" 回鹘:中唐之后崛起 云南:南诏 唐帝国边疆军事格局之中心在西北方向,这是太宗时候开拓的格局。玄宗时期完备。贞观十四年,唐太宗谴侯君集灭高昌,又在高昌设置州县,设西州。又在这一年在天山之辈设立汀州,两州作为关陇政权经营西域最前方的格局地。 伊、西、庭三州成为鼎立之势,而又东南通凉州,为长安政权在西北开疆拓土的后方根据地。 《中国和亲史》 贞观十五年(641)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所引起的文化交流影响至为深远。晚唐诗人陈陶《陇西行》其四 “自从贵族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贞观二十一年(657)设立燕然都护府,高宗显庆二年(657)派苏定方灭西突厥,极大地拓展了唐在西域的版图。 读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特点,所用材料都是大路货)中国历史的主要精华在正规传世文献,主要看研究方法。 唐王朝锐意经营西北,在西北方向分布兵力最多。河西节度设置最早,是开元九个节度使中地位最高的。 陇右节度使 唐在西北开疆拓土以河西为枢纽,遥控西域。 王维蹭出使河西,高岑经行凉州。 陇右节度使因为专力备 杜佑《通典》《边防典六》:”山有积雪,地有冷瘴,令人气急。”(人文地理感知也是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向,这是科学的研究方法)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高适塞下曲 “功名只想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 唐代诗人出塞与边塞诗创作(表) 王维《使至塞上》写出了地理的路线。 古人的概念中,已过陇山就好像到边塞了,中国地理南北分界是秦岭,东西分界是陇山。 岑参诗是最多的,他天宝八载(749)和天宝十三载() 岑参的诗“雄奇壮丽”,突出一个奇字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从南方到北方,心理上产生了巨大的差异感觉,表达在文字上就是“奇” 《使交河郡,郡在火山脚,其地苦热无雨雪,献封大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咏雪诗,送别诗,边塞诗,更是丝绸之路上的文化遗产。 四、丝路上的植物旅行与文学呈现:以石榴为例 南京师范大学:程杰 丝绸之路:商贸交通、文化传播、文学创作。 行走在丝路上的有商人、使者、宗教徒,还有从军边塞的传奇诗人,一路之上奇花异果。卢照邻、骆宾王、高、岑、等人去,核桃、番茄、石榴、西瓜、葡萄、苜蓿大量植物东来,构成了唐代丝路的创奇景观。 孔绍安《侍宴咏石榴》 韩愈《题张十一旅社三咏》 五、丝路景观与边塞诗中的地理意向 石榴裙是唐代女性时尚的着装,是丝绸之路文化带给唐诗的一个景观 盛唐诗人万楚《五日观枝》 武则天《如意娘》 六、唐代边疆与丝路的变动 严耕望《唐代人文地理》 唐代疆域前后盛衰变动大概分为四期: 极盛期:唐初太宗高宗时代 定型期:玄宗开元天宝时代 渐衰期:安史之乱之后中唐时代 式微期:晚唐时代 七、丝路文化与唐代文学风貌的影响 陕历博的镇馆之宝:金银器与唐墓壁画 都是西域外来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的特点 结语:研究趋势与参考文献 “中心塌陷、边缘崛起” (一)编年与系地:重建丝路文学活动的历史现场 (二)交流与融通:丝路文化传播视野下的文学研究 (三)群体与个案:丝路文学研究中的共性与个性 哈萨克斯坦出土了古希腊文明。中原文明是否接触过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是连接中西方文化的媒介。

170 评论

yanrongsun

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促成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交通线——丝绸之路,从长安经河西走廊,再分为南北两道,南道是出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西行,经鄯善(今罗布淖尔附近),沿昆仑山的北麓,经过于阗(今和田)、莎东、蒲犁(今塔什库尔干),逾葱岭,至大月氏,再西行到安息和地中海的大秦(今罗马共和国),或由大月氏向南入身毒(印度);北道是自玉门关(今敦煌西北)西行,经车师前国(今吐鲁番附近),沿天山南麓西行,经焉耆、疏勒,逾葱岭,至大宛。再往南北方向到康居、奄蔡;向西南方向到大月氏、安息。这条横贯欧亚的大路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是丝绸,因此被称为“丝路”或“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毫无疑问是历史衍变的词汇之一,其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周朝和秦汉时期。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养蚕制丝的国家。公元前139年,西汉著名的外交家、旅行家张骞带领一支队伍,首次从长安出使西域,到达楼兰、龟兹、于阗等地,其副手更远至安息(伊朗)、身毒(印度)等国进行友好访问。在回国时,所到国的使者亦随同回访中国。各国商人也紧随其后,开始不断地奔波在他们所开辟的丝绸之路上。公元73年,为确保因战争所阻的丝绸之路能畅通无阻,班超和他的36名随从人员出使西域。其副手甘英到达了大秦(古罗马)并转道波斯湾,扩展了原有的丝绸之路。至此,一条长10,000里,穿越广阔田野、无垠沙漠、肥沃草原和险峻高山的安全通道便将中国的古都长安(今日西安)和地中海东岸国家联系起来。丝绸之路从此正式成为中国联系东西方的“国道”。西方人定名“silkroad”是自德国地理学家里希霍芬(Richthofen)、德国人赫尔曼()始,由此人们把“丝绸之路”的概念扩大为整个古代中外经济及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有“沙漠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三个概念。人们通常所指的丝绸之路是穿越中亚、翻过帕米尔高原、抵达西亚的线路。若再往北走,则是北路,往南走是南海路。实际历史上,丝绸之路并没有严格的界定,三条线路皆由众多干线与支线所组成。北路是指北纬50度横跨东西穿蒙古高原、越喀喇昆仑山(Karakoram)的草原之路。这条路主要是中亚牧民西去的线路,历史上称为北路。从北纬40度向西至北纬35度偏南的这一带沙漠中,曾经有数条线路,但以北纬40度贯穿东西的最长一条线路作为丝绸之路的中路。人们通常所指丝绸之路从狭义上讲就是该线路,即史书记载的商队(西域以骆驼为交通运输工具的商队)所经路线。史书上记载最多的是这条丝路。该网对其做了较详细、深入的介绍。南路基本上是指经印度、东南亚至红海、波斯湾的南海路。古代相当多的东南亚人、波斯人、阿拉伯人都利用此道。 十几个世纪以来,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文化与印度、罗马及波斯文化联系起来,将中国的丝绸、火药、造纸及印刷术这些伟大的发明传到了西方,也将佛教、景教及伊斯兰教等及相关的艺术引入中国。自古以来,丝绸之路就一直是中外人民友好交往的纽带和桥梁。 随着开发大西北的步伐,丝绸之路在沉寂了数个世纪之后,又重新焕发了她往日的光彩。如今,旅游者们又可以沿着这条历史之路尽情浏览绮丽的西域风光;探访引人遐思的古迹,还可以欣赏到艺术荟萃的石窟、佛龛和文物……而这一切又会使人体会到太平洋时代来临之际正在腾飞的中国。 汉武帝刘彻时期拍张骞出使西域,寻找冶炼的技术,被蒙古人擒获,张骞费尽周折,在蒙古草原服奴役长达10年之久,后终于回到了中原,详尽地记述了一条神奇的“丝绸之路”! 回答者: .* 2010-3-2 21:59 古代横贯亚洲大陆的交通要道。自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后逐渐出现。东起我国古都长安(今西安附近),沿渭水西行,经过河西走廊(今甘肃省狭长地带),到达敦煌,出玉门关和阳关,进入“西域”(今新疆及以西地区)。南路出阳关沿昆仑山北麓西行,北路出玉门关沿天山南麓西行,翻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进入今中亚地区,再往西,经今伊朗等国到达大秦(罗马帝国在中东的领地)境内。汉代多走南路。唐代多走北路。“丝绸之路”全长约7000公里,因运输西方视同珍宝的中国丝绸而得名。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铁器、打井技术等传到西域,西域的土特产、乐器,印度的佛教等也传入中国。丝绸之路是汉唐千余年间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促成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交通线——丝绸之路,从长安经河西走廊,再分为南北两道,南道是出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西行,经鄯善(今罗布淖尔附近),沿昆仑山的北麓,经过于阗(今和田)、莎东、蒲犁(今塔什库尔干),逾葱岭,至大月氏,再西行到安息和地中海的大秦(今罗马共和国),或由大月氏向南入身毒(印度);北道是自玉门关(今敦煌西北)西行,经车师前国(今吐鲁番附近),沿天山南麓西行,经焉耆、疏勒,逾葱岭,至大宛。再往南北方向到康居、奄蔡;向西南方向到大月氏、安息。这条横贯欧亚的大路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是丝绸,因此被称为“丝路”或“丝绸之路”。 古代横贯亚洲大陆的交通要道。自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后逐渐出现。东起我国古都长安(今西安附近),沿渭水西行,经过河西走廊(今甘肃省狭长地带),到达敦煌,出玉门关和阳关,进入“西域”(今新疆及以西地区)。南路出阳关沿昆仑山北麓西行,北路出玉门关沿天山南麓西行,翻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进入今中亚地区,再往西,经今伊朗等国到达大秦(罗马帝国在中东的领地)境内。汉代多走南路。唐代多走北路。“丝绸之路”全长约7000公里,因运输西方视同珍宝的中国丝绸而得名。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铁器、打井技术等传到西域,西域的土特产、乐器,印度的佛教等也传入中国。丝绸之路是汉唐千余年间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一、为什么叫"丝绸之路"? 早年,人们对这条东西往来的通路没有给予一个统一的固定名称。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 von Richthofen)在他所写的《中国》一书中,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作"丝绸之路"(德文作Seidenstrassen, 英文作the Silk Road)。其后,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A. Herrmann)在 1910 年出版的《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由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因为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经由此路西传,故此称作"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丝绸之路是个形象而且贴切的名字。在古代世界,只有中国是最早开始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近年中国各地的考古发现表明,自商、周至战国时期,丝绸的生产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丝织品迄今仍是中国奉献给世界人民的最重要产品之一,它流传广远,涵盖了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种种贡献。因此,多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想给这条道路起另外一个名字,如"玉之路"、"宝石之路"、"佛教之路"、"陶瓷之路"等等, 但是,都只能反映丝绸之路的某个局部,而终究不能取代"丝绸之路"这个名字。 丝绸之路的基本走向形成于公元前后的两汉时期。它东面的起点是西汉的首都长安(今西安)或东汉的首都洛阳,经陇西或固原西行至金城(今兰州),然后通过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出玉门关或阳关,穿过白龙堆到罗布泊地区的楼兰。汉代西域分南道北道,南北两道的分岔点就在楼兰。北道西行,经渠犁(今库尔勒)、龟兹(今库车)、姑墨(今阿克苏)至疏勒(今喀什)。南道自鄯善(今若羌),经且末、精绝(今民丰尼雅遗址)、于阗(今和田)、皮山、莎车至疏勒。从疏勒西行,越葱岭(今帕米尔)至大宛(今费尔干纳)。由此西行可至大夏(在今阿富汗)、粟特(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安息(今伊朗),最远到达大秦(罗马帝国东部)的犁靬(又作黎轩,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另外一条道路是,从皮山西南行,越悬渡(今巴基斯坦达丽尔),经罽宾(今阿富汗喀布尔)、乌弋山离(今锡斯坦),西南行至条支(在今波斯湾头)。如果从罽宾向南行,至印度河口(今巴基斯坦的卡拉奇),转海路也可以到达波斯和罗马等地。这是自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以后形成的丝绸之路的基本干道,换句话说,狭义的丝绸之路指的就是上述这条道路。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地理环境的变化和政治、宗教形势的演变,不断有一些新的道路被开通,也有一些道路的走向有所变化,甚至废弃。比如敦煌、罗布泊之间的白龙堆,是一片经常使行旅迷失方向的雅丹地形。当东汉初年打败蒙古高原的北匈奴,迫使其西迁,而中原王朝牢固地占领了伊吾(今哈密)以后,开通了由敦煌北上伊吾的"北新道"。从伊吾经高昌(今吐鲁番)、焉耆到龟兹,就和原来的丝路北道会合了。南北朝时期, 中国南北方处于对立的状态,而北方的东部与西部也时分时合。在这样的形势下,南朝宋齐梁陈四朝与西域的交往,大都是沿长江向上到益州(今成都),再北上龙涸(今松潘),经青海湖畔的吐谷浑都城,西经柴达木盆地到敦煌,与丝路干道合; 或更向西越过阿尔金山口,进入西域鄯善地区,与丝路南道合,这条道被称作"吐谷浑道"或"河南道",今天人们也叫它作"青海道"。还有从中原北方或河西走廊向北到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越伊犁河至碎叶(今托克马克附近),进入中亚地区。这条道路后来也被称作"北新道",它在蒙古汗国和元朝时期最为兴盛。 除了陆上丝绸之路外,从汉代开始,中国人就开通了从广东到印度去的航道。宋代以后, 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广州、泉州、杭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越走越远,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人们把这些海上贸易往来的各条航线,通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 二、丝绸之路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演变 陆上丝绸之路所经过的欧亚大陆(Eurasia),主要是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内陆亚洲地区。这一地区的地理特征是气候异常干燥,降雨量极其稀少。在丝绸之路的中部地带,有号称为"世界屋脊"的帕米尔高原,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续出喜玛拉雅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阿赖山、兴都库什山等山脉,冰峰峡谷,行走艰难。这里的另一富有特色的地貌和景观是沙漠和戈壁,如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里海东部的卡拉库姆沙漠、伊朗的卡维尔沙漠等,对于行旅来说,更是干渴难行。此外,由盐壳沉积而形成的崎岖起伏、犬牙交错的雅丹地形,也是一个重要的地理障碍。唐代诗人所描写的"映雪峰犹暗,乘冰马屡惊"(杨师道《陇头水》),"黄沙西际海, 白草北连天"(岑参《过酒泉忆杜陵别业》),正是这些地理景观的生动写照。而西行取经僧人笔下所描写的"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是亲履其地的感受。 然而,耸立在沙漠边缘的一座座雪山上流下来的河水,灌溉滋润了大漠之中一片片绿洲,填补了流沙世界的"生物真空",也提供了中西往来路途中的中间站。我们的先民也并没有因为不利的地理条件而陷于孤立,由于交换的需要,人们很早就开始了对外界的探索。 东西方出土的考古资料,揭示了先秦时期东西方交往的存在。如辽宁喀左蒙古族自治县东山嘴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陶质裸体女神像,即西方考古学所谓"维纳斯女神像",与中欧、南俄以及西伯利亚地区出土的同形女神像十分相像。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商代和田玉,俄罗斯阿尔泰山西麓巴泽雷克(Pazyryk)大墓发现的公元前五至前四世纪的中国铜镜和丝织品,表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北方和西北方的游牧民族,如匈奴人、月氏人和斯基泰人等,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往的主角。 秦、汉王朝统一中国,积聚了中原王朝的实力。到公元前二世纪的汉武帝时,为了打败称雄漠北、搔扰中原农耕居民的游牧王国匈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被匈奴人从河西赶走而定居在阿姆河一带的大月氏人。张骞经过千难万险,虽然没有搬来大月氏的兵,却全面了解了西域的政治和地理情况。随后汉武帝又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这一次使团的人数总共有三百人之多,张骞及其随行者的足迹也更为广远,到了大宛(费尔干那)、康居(以今塔什干为中心的游牧王国)、大月氏、安息(古代波斯帕提亚王国)、身毒(印度)等国。张骞的两次西行,打破了游牧民族对丝路贸易的垄断,使中国和中亚、南亚、西亚诸王国之间建立了直接的贸易往来关系, 张骞等人带回的报告,也是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首次真知实见,而且由司马迁和班固分别写入《史记?#22823;宛传》和《汉书?#35199;域传》,从此结束了我国古代对西方神话般的传闻认识。正因为张骞的这一创举在历史上的重要性,所以人们把张骞通西域一事形象地称之为"凿空"。 张骞西行的直接后果,是促使汉朝打败匈奴。结果,汉朝不仅在河西走廊建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个郡,还进而派兵远征葱岭以西的大宛,获得武帝梦寐以求的天马----汗血马。到了公元前60年,汉朝在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控制了塔里木盆地。汉朝的使者,可以得到西域各个绿洲王国的供应,西行变得更加容易,使者相望于道,往来不绝。 西汉末年,王莽专政,中原与西域的关系一度中断。东汉初,汉明帝派班超经营西域,重新恢复了西域都护对塔里木盆地的统治。与此同时,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北匈奴在南匈奴和汉朝的联合打击下,西迁到黑海北岸,引起了西亚和欧洲许多民族的迁徙。在丝绸之路的历史上,甘英的西行是中国人的又一壮举。公元97年,西域都护班超派遣部下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甘英一直来到波斯湾头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入海处的条支(Antiochia),准备渡海西行,但安息人为了垄断东方与罗马的贸易,向甘英夸大了阿拉伯海航行的艰险,阻止了甘英进一步西行,自条支而还。甘英虽然没有达到原定的目的地,但他仍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位走得最远的使臣,是一位让人崇敬的时代英雄。他亲自走过了丝绸之路的大半段路程,还了解到从条支南出波斯湾,绕阿拉伯半岛到罗马帝国的航线。 从公元前二世纪到公元后二世纪,沿着欧亚内陆交通干线,自西向东,有四大帝国并列其间,即欧洲的罗马(公元前30年?#20844;元284年)、西亚的安息(帕提亚,公元前三世纪中叶至公元226年)、中亚的贵霜(公元45年?26年)、东亚的汉朝(公元前206年?#20844;元220年)。在公元前后,四大帝国都处在国势昌盛的时期,积极向外扩张,如罗

256 评论

甜甜的今天

目的:武帝召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张骞,毅然应募。 经过:公元前138年,他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西行,在途中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11年。他不忘使命,设法逃脱,辗转到达大月氏。那时大月氏西迁已久,无意再与匈奴打仗。张骞返回长安,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率领使团,带着上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曰趋频繁。 西域都护的设立: 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班超经营西域: 公元73年,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他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被东汉任命为西域都护,他在西域经营30年,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班超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达波斯湾。166年,大秦使臣来到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87 评论

甲壳小咪

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促成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交通线——丝绸之路,从长安经河西走廊,再分为南北两道,南道是出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西行,经鄯善(今罗布淖尔附近),沿昆仑山的北麓,经过于阗(今和田)、莎东、蒲犁(今塔什库尔干),逾葱岭,至大月氏,再西行到安息和地中海的大秦(今罗马共和国),或由大月氏向南入身毒(印度);北道是自玉门关(今敦煌西北)西行,经车师前国(今吐鲁番附近),沿天山南麓西行,经焉耆、疏勒,逾葱岭,至大宛。再往南北方向到康居、奄蔡;向西南方向到大月氏、安息。这条横贯欧亚的大路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是丝绸,因此被称为“丝路”或“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毫无疑问是历史衍变的词汇之一,其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周朝和秦汉时期。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养蚕制丝的国家。公元前139年,西汉著名的外交家、旅行家张骞带领一支队伍,首次从长安出使西域,到达楼兰、龟兹、于阗等地,其副手更远至安息(伊朗)、身毒(印度)等国进行友好访问。在回国时,所到国的使者亦随同回访中国。各国商人也紧随其后,开始不断地奔波在他们所开辟的丝绸之路上。公元73年,为确保因战争所阻的丝绸之路能畅通无阻,班超和他的36名随从人员出使西域。其副手甘英到达了大秦(古罗马)并转道波斯湾,扩展了原有的丝绸之路。至此,一条长10,000里,穿越广阔田野、无垠沙漠、肥沃草原和险峻高山的安全通道便将中国的古都长安(今日西安)和地中海东岸国家联系起来。丝绸之路从此正式成为中国联系东西方的“国道”。西方人定名“silkroad”是自德国地理学家里希霍芬(Richthofen)、德国人赫尔曼()始,由此人们把“丝绸之路”的概念扩大为整个古代中外经济及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有“沙漠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三个概念。人们通常所指的丝绸之路是穿越中亚、翻过帕米尔高原、抵达西亚的线路。若再往北走,则是北路,往南走是南海路。实际历史上,丝绸之路并没有严格的界定,三条线路皆由众多干线与支线所组成。北路是指北纬50度横跨东西穿蒙古高原、越喀喇昆仑山(Karakoram)的草原之路。这条路主要是中亚牧民西去的线路,历史上称为北路。从北纬40度向西至北纬35度偏南的这一带沙漠中,曾经有数条线路,但以北纬40度贯穿东西的最长一条线路作为丝绸之路的中路。人们通常所指丝绸之路从狭义上讲就是该线路,即史书记载的商队(西域以骆驼为交通运输工具的商队)所经路线。史书上记载最多的是这条丝路。该网对其做了较详细、深入的介绍。南路基本上是指经印度、东南亚至红海、波斯湾的南海路。古代相当多的东南亚人、波斯人、阿拉伯人都利用此道。 十几个世纪以来,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文化与印度、罗马及波斯文化联系起来,将中国的丝绸、火药、造纸及印刷术这些伟大的发明传到了西方,也将佛教、景教及伊斯兰教等及相关的艺术引入中国。自古以来,丝绸之路就一直是中外人民友好交往的纽带和桥梁。 随着开发大西北的步伐,丝绸之路在沉寂了数个世纪之后,又重新焕发了她往日的光彩。如今,旅游者们又可以沿着这条历史之路尽情浏览绮丽的西域风光;探访引人遐思的古迹,还可以欣赏到艺术荟萃的石窟、佛龛和文物……而这一切又会使人体会到太平洋时代来临之际正在腾飞的中国。 汉武帝刘彻时期拍张骞出使西域,寻找冶炼的技术,被蒙古人擒获,张骞费尽周折,在蒙古草原服奴役长达10年之久,后终于回到了中原,详尽地记述了一条神奇的“丝绸之路”!

321 评论

相关问答

  • 与神奇的鲸鱼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鲸分两大类海洋中的巨兽——鲸动物 鲸的拉丁学名是由希腊语中的“海怪”一词衍生的,由此可见古人对这类栖息在海洋中的庞然大物所具有的敬畏之情。其实,鲸的体形差异很

    Q蛋蛋果 9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与青龙湖传奇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用搜搜 下面注意队形

    喵星人很想瘦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与奇怪的贼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盗跖 首位被记载史册的强盗,作为庄子笔下的绿林豪杰,光听他的名字就知道此公的终身职业乃是个强盗!更可贵者,此公对孔老夫子的说教不屑一顾,几欲杀之而后快。最后用犀

    请叫我开森果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与奇妙小果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在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参考文献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反映研究者的层次和水平,但参考文献也是学术论文存在差错的重灾区。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有关幼儿心理健康

    屈小兔.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与奇妙手指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作者是丰子恺,是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散文。全文以拟人手法写出一只手,五根手指各有不同。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

    大宝想小宝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