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16

NDSGGS南都
首页 > 职称论文 > 易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excellentpri

已采纳

乾为天,为太阳,表现天的功能、意识及刚健的性质,还代表冰、雹、霰。 在国家为国君,为主席,为总统;在单位为一把手,主要领导人;在家庭为父亲,为大人,为老人, 易学为长辈人;在社会为名人,公门人,宦官;在性别为男,在年龄为老头。 在场所为京都,为大城市,形胜之地,高亢之所。 在方位为西北方,为南方(先天八卦方位),为上方,为高处。 在时间为秋季,农历九、十月,戌、亥年、月、日、时,立冬至大雪45天。 在数字为一(先天八卦数)、六(后天八卦数)、四、九(五行金数)。 在动物为马、象、天鹅、狮子。 在静物为金玉、珠宝、圆物、木果、刚物、冠、镜。 在人体为头、右腿(九宫位),肺、骨骼,男性生殖器。 在颜色为白色、大赤色、玄色。 在五味为辛、辣。坤卦坤为地,表现地的功能、潜意识及柔顺的性质。在天时又为阴云、雾气、冰霜。 在国家主皇后、第一夫人;在单位为职工、群众;在家庭为母亲、为祖母,为老母、后母、老妇人;在社会为众人,为乡人、为小人、为大腹人、为懦弱之人、吝啬之人;在性别为女;在年龄为老妇,老年女人。 在场所为田野,为大地、为乡村、为平地。 在方位主西南方,北方(先天八卦方位),下方,底层。 在时间为农历六月、七月,未、申年月日时,辰、戌、丑、未五行为土年、月、日、时,立秋至白露45天。 在数字为二(后天八卦数)、八(先天八卦数)五、十(五行土数)。 在动物为牛,为牝马、为猫、为百兽。 在静物为水泥、砖瓦、五谷、布帛、丝绵、方物、柔物,土中之物,牛肉、食品、大车、锅。 在人体为腹,右肩(九宫位),脾、胃、肌肉,女性生殖器。 在颜色为黄色、黑色。 五味中为甘味、甜味。震卦震为雷,表示震动、奋起的性质和状态。在天象为雷雨、雷鸣、地震、火山喷发。 在家和单位为当权的二把手;在家庭为长男;在社会为驾驶员、运动员,警察、法官、军人、飞行 易学员、列车员、社会活动家、舞蹈演员、足球爱好者、狂人、壮士。 在场所为工厂、广播电台、乐器店、游乐场、机场、发射场、车站、舞厅、歌厅、闹市、战场、森林、草木茂盛之所。 在方位为东方,东北方(先天八卦方位)。 在时间为农历春二月,春分至谷雨45天,卯年、月、日、时。 在数字为四(先天八卦数)、三(后天八卦数)三、八(五行木数)。 在动物为龙、蛇、善鸣之马、善鸣之鸟,百虫、鲤鱼。 在静物为木、竹、苇、乐器、蔬菜、鲜花、树木、电话、飞机、汽车、火箭、鞭炮、闹钟、花草繁鲜之物。蹄、肉、山林野味。 在人体为足,为肝胆,为左胁。 在颜色为青、绿、碧色。 五味为酸。巽卦20世纪80年代。1980年《考古学报》上发表《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1984年为武汉召开的中国周易学术研讨会提供论文《易辨—一近几年根据考古材料探讨(周易)问题的综述》,首次提出“数字卦”问题,主张八卦符号沿于上古占篮记录的数字符号。徐锡台、韩仲民等办发表论文阐述此观点。为八卦起源问题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 三、科学易巽军突起 《周易》同现代自然科学的联系,不少当代科学家作了深入探讨,力图从易学思维中找到现代科学方法的微妙启示。董光壁《易图的数学结构》(1987)、李树菁主编《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1990)、丘亮辉主编《周易与自然科学研究》(1993)、徐道一《周易科学观》(1992)、顾明《周易象数图说)(1994),焦蔚芳《周易宇宙代数学》(1995)、董光壁《易学与科技》(1997)、韩增禄《易学与建筑》(1997)、刘子华《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1989)、商桂《易索》(1998)、何世强《易学与数学》(1999),罗翊重《易经象数学概论》(1999)等著作。剖析了《周易》及其象数模式同现代数学、物理、化学、分子生物学、天文、地震等方面的关系,着重论述了《周易》的太极思维,阴阳观念。对称法则,互补原理等对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启迪作用,显示了《周易》这一“宇宙代数学”的科学价值。与此同时,江国梁《周易原理与古代科技》(1990),邬恩溥《周易——中国古代的世界图式》(1988),黄寿棋、张善文选编《周易研究论文集》第四集(1990),刘振修《周易与中国古代数学》(1993)等著作,着重论述了《周易》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周易》同中国传统医学、养生学关系尤为密切。召开过多次关于周易与中医学学术研讨会。邹学嘉、邹成永《中国医易学》(1987)、杨力《周易与中医学》(1989)、李浚川、萧汉明主编《医易会通精义》(1991)、刘杰、袁峻《中国八卦医学》(1995)、黄自元《中国医学与周易原理》(1989)、刘长林《易学与养生》(1997)等著作,对医易会通思想、易学与养生法则作了全面而透彻的论述。 易学 科学易的巽军突起,支持者、参与者大有人在,持批评态度者亦不乏其人。董光壁《易学科学史纲》(1993)对科学易与易科学作了正确介定,论述了易学与中国科学的三次高峰,分析了易科学的困境,提出了易学的科学再造等新思路。 四、象数易复苏、易学史开卷。 80年代以前,象数易一直处于冷落局面。除尚秉和对易象有专门研究外,不少易学家表明他们的研究不及象数。义理易得到弘扬,象数易无人问津。80年代以后,情况逐步改观,研究周易象数者,除一些科学家外,已有学者专门从事。钱世明《易象通说》(1989)、林忠军《象数易学发展史》第一集(1994)、第二集(1996)、刘大钧主编《象数易学研究》第一集(1996)等,对象数易的历史与现状作了探讨,象数易同科学易的关系作了分析与展望。易图亦随之受到特别重视。欧阳红《易图新辨》(1996)、李申《易学与易图》(1997)对易国作了深入研究,正确评述易图在易学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 在人文易、科学易、象数易大为兴盛的学术氛围里,易学史开始受到重视,并取得可喜成就。朱伯*《易学哲学史》一至四卷(1986-1989),对易学哲学发展作了全面系统的剖析,为易学史研究开辟道路,作出典范。廖名春等编著的《周易研究史》(1991),郑万耕《易学源流》(1997),亦对易学发展历程作了简明论述。李学勤《周易经传溯源》(1991)、王兴业《三坟易探微》(1998),对易学前史的评析,予人以深刻启迪。 易学史上著名人物的研究,亦已初步开展。萧汉明《船山易学研究》(1987)、梁绍辉《周敦颐评传》(1994)、卢央《京房评传》(1998)、唐明邦《邵雍评传》(1999),是对古代著名易学家进行个案研究的第一批成果,为今后易学名家个案研究,开辟了广阔领域,积累了初步经验。 五、《周易》辞书蔚为大观。 中国易学史上,80年代以前,没有一部《周易》辞典。随着“周易热”的高涨,《周易》爱好者日益增多,人们普遍要求编撰可靠的《周易》辞典,以应初学及研究之急需。多种《周易》辞书应运而生。几部辞典几乎同时问世。萧元主编《周易大辞典》、吕绍纲主编《周易辞典》、张其成主编《易学大辞典》、张善文编《周易辞典》,均于1992年出版。任华主编、卢叔度审定《周易大辞典》(1993)、朱伯主编《易学知识通览》(1993)、张其成主编《易经应用大百科》(1994),为易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易学知识,填补了辞书和易学史上的一大空白。编辑本段西方研究种种迹象表明,近代之前“《易》学”及与《易经》的思想阐释和实际应用而形成的各类学术和实用知识,就已经传入西方世界,但这种传播基本属于文化影响史的范畴。外来的文化影响,对于学术思想的发展当然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不过还不能看作是严格的学术交流。西方人直到16世纪以后才对《易经》展开直接而系统的研究,最初的一批研究者就是来华传教的欧洲耶稣会士。这一研究始于对《易经》原典和中国当时某些具有权威性的注释本的深入的研读,结果就形成一批由耶稣会士直接用汉文字写作的《易》著。这确实是中西文化史上一种令人惊异的现象。与此同时,为了使西方人更好地理解中国思想及其古老的传统,一些耶稣会士开始翻译《易经》,法国耶稣会金尼阁的拉丁文译本《易经》是迄今所知最早的《易经》西语译本,已佚失。随后耶稣会士中宋君荣、雷孝思、顾赛芬都曾从事《易经》的翻译,而以雷孝思的拉丁文译本影响最大。将这一经典完整地介绍给西方世界,从此开始了《易经》传入西方和西方《易经》研究的近代时期。 16至19世纪期间,在华传教的耶稣会士留下的易学著述,其数量相当可观。除了拉丁文翻译和研究著作,17世纪耶稣会士还留下了一批直接用汉语写的《易》著,这批著作基本完好地保存在梵蒂冈图书馆和巴黎图书馆。他们在许多宗教、哲学和科学著作中,也不时对《易》及与易学相关的问题作出阐述。 传教士白晋于1698年自法国返回中国,此后半生皆致力于对中国典籍中的象征作深入的探讨。白晋在其一系列著作诸如《古今敬天鉴》(DeCultuCelestiSinarumVeterumetModernorum)、《易经大意》(IdeaGeneralisDoctrinaelibriYeKin)和一系列通信中表述了他的形象主义理论。这种理论可以大致归纳为两个方面: 白晋认为《易经》及中国古史以“先知预言”方式表达了基督教教义。他在1700年11月8日致莱布尼茨的信中不无得意地宣称:“今年我曾经应用同样的方法继续对中国古籍进行研究,幸而有些新的发现。……几乎完整的一套圣教体系,即在其中……。极大的神秘,如圣子的降生,救世主的身世与受死,以及他宣教的圣工(对世人)所起的重大作用,这类似预言性的表现,在珍贵的古代中国哲学巨著中,亦隐约有迹可寻。当你看到这无非是联篇累牍的虚无与象征的词语,或者真理新定律的谶语时,你的惊奇程度当不在我下。” 白晋试图通过揭示“数学中的神秘”的方式来证明《易经》为以色列祖先所遗留下来的圣典。他说:“《易经》数字的神秘,似与毕达哥拉斯、柏拉图、埃及犹太哲学中的神秘数学相呼应,此秘密是由第一个祖先给其后代的,虽然后来消失了,但必然是来自造物主之神秘启示。”由此他得出结论“在八卦中可以看出创世及三位一体之奥秘”。 傅圣泽作为白晋的合作者,对形象理论亦加以发挥。他于1711年来到北京,协助白晋编写《易经稿》等易著。傅圣泽未到北京之前,就已加入形象学派。傅圣泽通过《易经》等典籍来了解中国古史。他认为,在中国文字中亦含有很多的象征意义,其来源为以色列十二支派及其基本的基督教义。他将《周易》之“周”解释为宇宙,可衍申为洪水后保存于诺厄方舟中最早世界记录及普世教训的宝库;而将“儒”解释为“人”、“需”两字合成,需原意为期待;又解释《易》之需卦,谓需乃从天而降之云彩,此乃符合《圣经》所载神乘着云彩从天降下;孔丘之“丘”字则被解释为“亚当厄娃的象征”。厄娃,今译夏娃。 刘应,字声闻。他于1687年同白晋一起抵华。先后在北京、南京、广州、陕西等地传教。刘应精通汉语,涉猎了许多中国古籍,对《易经》作了深入的研究。他与康熙太子相善,据说有一次皇太子翻开《书经》的一章,刘应即取读之,并解释其义,毫不费力。太子奇甚,连声说“大懂”,并赠给题上赞语的绢本《书经》。刘应是最早对《易经》进行注释的耶稣会士之一,他对《易经》所作的注释被附在宋君荣《书经译本》之后,并被辑入《东方圣经》(livresSacresdeI’orient)。在对《易经》的理解上,刘应在许多地方与白晋的观点相异。由于在“礼仪”问题上,他与同会其他教士意见相反,支持了教皇的主张,他的著作也由此而得到罗马教廷的赏识。刘应对卦作了不同于白晋的解释,认为卦象符号是伏羲创造的,过去许多书之所以对卦的符号作不同解释,是因为时代和作者不同。 16世纪后期到18世纪末二百余年间,在华传教的耶稣会士留下的《易》著及与易学相关的著作,其数量相当可观,并就与易学相关的宗教、哲学和科学问题展开阐述。从易学史的观点看,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的易说,无疑是中国本土易学演进的一个相当独特的组成部分,构成该时期多元化易学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流派。 莱布尼兹研究 英国哲学史学会秘书、莱布尼兹学会负责人麦唐纳·罗斯教授的教科书《莱布尼兹》第二章《数学》的第二节《二进位制算法》中在充分介绍和高度评价二进制本身的伟大意义之后指出,二进制对莱布尼兹来说“除了一个非常模糊的草稿而外”,更重要的意义是“神而上的”,而且与他的发明计算器算法毫无关系。这个“非常模糊的草稿”本身罗斯并没有太大兴趣,于是他用不少笔墨引用莱布尼兹的“神而上”文献。如下: 或许只有一个东西能够独立地被设想,那就是神本身——还有无,或者说不存在。这可以通过一个极好的类比弄清楚,……〔他概略地论述了二进制记数法,并继续说:〕我这里不打算论述这种体系的巨大用处;只要指出所有的数通过一和无的方式加以表达是何等的美妙就足够了。然而,尽管事物隐秘的秩序使一切事物都产生于纯存在和无这点成为自明的,而人们并无希望在此生中就能达到这种秩序,但是对观念的分析来说,进行证明真理所必须的程度也就足够了。? 罗斯接着写道:莱布尼兹对这个思想感到很骄傲,以致他打算用一个刻有铭文的纪念章来纪念它。铭文是:“.莱布尼兹所发现的创造物的典型。”以及“为了从无中派生出一切来,一就够了。” 罗斯在总结性评价中说:“仅就与莱布尼兹有关而言,这一发现最重大的意义是形而上学方面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神而上的,因为它说明了整个宇宙如何可以看成是由数所构成的。” 选我做最佳答案

302 评论

18302209800L

我读《易经》:谈谈乾坤两卦中的唯物论与辩证法乾坤是整部《易经》的核心,是易经大厦的两根顶梁柱,少了哪一根,它都有坍塌的危险。我读过几本关于易经的著作,对它的理解也越来越深,越来越趋于真实。最开始也以为它是一本专注于算命的占卜书,是算命先生的看家宝典。如今,我早已明白事实并非如此,它的预测功能更多的强调人为,即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积极动作,而非听天由命的消极状态。其中没有绝对的“盖棺定论”式的判词,没有对“旦夕祸福”的绝对宣判和保证。其实占卜的本意是根据得到的信息进行选择,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明白了这一点,那么就基本上明白了易经的真相。下面我们逐爻来看一下其中蕴含的唯物论与辩证法。乾:初九,潜龙勿用。《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坤: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辨析:乾坤两卦的初九都是讲要从实际出发,认清当前的形势,不可妄动。乾主要强调在不成熟的时候不要轻举妄动,要把功夫花在修炼内功上来,属于“厚积薄发”中的厚积阶段。坤卦主要强调在危机面前,要未雨绸缪。见霜而为履冰甚至破冰做准备。正所谓万事开头难,没有十年寒窗的磨练哪来金榜题名的荣耀呢?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坤: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辨析:“一鸣惊人”的捷径或许是权威人士的举荐,当初许劭(东汉末年的人才鉴定专家)给曹操的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为曹操的崭露头角打通了道路。我们可以从更广义的层面上理解这条内容,就是要广结人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一个篱笆的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无论这张网上的节点多少,结实是最重要的,否则必然适得其反。坤卦主要侧重于灌输做人的道理,正直、讲原则、大度(外圆内方),这对于建立人际关系网也是十分主要的原则,正如孔夫子所言:人无信不立。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坤: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辨析:乾卦主要强调努力要持之以恒,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读书、做功课,多来几遍道理就出来了。这就是成功者常说的捷径,关键就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坤卦主要强调要找准主心骨,不可随大流,即抓住主要矛盾。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往往就输在这方面,胡子眉毛一把抓,结果往往是两者都悄悄地溜走了。乾:九四,或跃在渊,无咎。《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坤:六四,括囊,无咎无誉。《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辨析:乾坤两卦的这一爻都主要讲蓄藏、隐忍的策略,跃要把握时机,渊要找对地方。这对矛盾一直伴随我们的成长过程,无论大小深浅,人生总免不了浮沉。浮的动机往往过于强烈,沉的智慧则常常不足。而要想达到“括囊”(沉默是金)或是“在渊”的境界则总是剪不断,理还乱。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坤:六五,黄裳,元吉。《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辨析:乾卦这一爻属于“厚积薄发”中的薄发阶段,高高在上,至尊无比。这里的大人很有味道,我觉得理解为人民大众更为恰当,人民好比摩天大楼的地基,一旦被腐蚀,一切都将再度归于地平线。王朝的更迭最深刻地印证了这一点,希望如今的“在天者”不要忽视真正的“大人”,呜呼哀哉!希望而已。坤卦主要讲谦虚的道理,与上一爻蓄藏的道理是相通的,其实整个坤卦贯穿的精神就是顺,就是谦。满招损,谦得益,下属最好不要抢领导的风头,一旦上了“在天者”的黑名单那就得不偿失了。乾:上九,亢龙有悔。《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坤: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辨析:物极必反的道理人人都懂,可每每都会坠入它的循环。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坤:用六,利永贞。《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辨析:乾卦主要强调团队的重要性,群龙无首,往往会导致混乱的状态,但在特定的阶段往往又使得秩序井然。坤卦主要强调善始善终的道理,说到底坚持才是硬道理。以上的见解似乎过于笼统,也有点简单。但是只要老老实实做了,有何必被冗繁的动机束缚呢。自己本科时写过一篇这样的论文,可惜当时是手写的,没保存下来。这篇是之后读书的过程中在博客里写的日志,可能不太切合你的要求,不过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230 评论

MayQueen小乖

感悟《易经》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最早由伏羲氏创立先天八卦,到周朝周文王改变了伏羲氏的坐标系,创立了后天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并写了每一封的卦辞,历史上称为《易经》。《易经》一书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易经》是十三经第一本,四全书第一本。《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演绎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心理结构。它是群经之首,是大道之源,是民俗之根,是白家之脉,是万法之宗。在儒家,它是群经之首;在道教,它是三玄之一。它深入到了每个中国人思想的没一寸土地,扎根在那里。它“总万教于一本,约千训于一义。”它是华夏思想与哲学的源头,是文学的鼻祖。 当我走进《易经》的世界后,我发现我一下子就爱上了里面的东西:警句,哲思,教化„„惊叹于它一整套庞大的系统:河图、卦象,六十四卦的演绎,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对应,与天干地支的对应,与中医中人体器官的联系,与家庭中父母子女的对应,“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像,四像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业。”„„它似乎是在称述世界的“道”,它似乎是在演绎宇宙的规律,它似乎就是世间万物的联系。无处不透着神秘,无处不让我为之着迷。同时我惊奇地发现它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高到了令我叹为观止的地步。 《易经》并不只是译本占卜之书这么简单,它的精髓,或者说,它的实质,是一种对人生和世界的哲理性的思考,它赋予人们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中国式的思维方式。它可以说是影响中国人最深最广的一本哲学著作,是它成就了我们整个的中华民族。正因为如此,我在学习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应该是《易经》中的人生哲学,世界观。 一、《易经》中的人生态度 《易经》有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基本上是一致的。这里《易经》首先强调的是知天,即认识、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易经》用一整套特有的卦象系统,把自然界复杂的变化概括地予以表现,然后让人根据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去认识自己目前的处境,设计自己应该采取的行动。更为深刻的是六十四卦的整体排列所体现的宇宙变化,特别是伏羲六十四卦的排列,这个排列可以用来表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阴阳递转,显示春夏秋冬,二十四个节气;也可以用来描述天象的变化,把斗转星移囊括其中。掌握这些,我们才能知天,但知天并不是目的。知天的目的是顺天。《易经》除提出知天、顺天等处理人天关系的重要原则外,还提出“乐天”的思想。乐天就是对人生抱种达观的态度,超越具体功利的审美的态度。 从《易经》中,我们可以学到正确的人生态度。人在世界上不能做到事事都如意乙一方面人应该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力求达到自己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不要把一次的成败、一事的成败看得过重。如若自己的理想、愿望由于主客观的种种原因未能达到,也不应因此而颓废。就算这种不成功是“天意”吧,也应对“天”持一种宽容的态度。人生的意义是非常丰富的,难道除了不断地办事业就投有别的吗?人当然第一要义是谋生,但最高境界却是“乐生”。因为人生之苦,大多在过于执着于功利诸如金钱、名誉、地位之类。有了这些东西缠身,人就超脱不起来了,自由不起来了,快乐不起来子。 二、《易经》中的人际关系处理 天人关系虽然是《易经》哲学的主题,但《易经》探讨天人关系目的还是为人处世建立原则。《易经》于这方面的讨论是宏观的,而于人际关系的讨论是微观的。 《易经》认为,人之处世,第一要义是要找到自己应处的位置。“守正”这是《易经》推崇的为人处世的第一法宝。按照《易经》的观点,天地万物各有其位,人不例外。每个人都应在世界上找准自己应处的位置,如若这样,世界就是有序的了,就不会有祸乱产生了。 《易经》推崇的处世法宝第二当是“中孚”。“孚”,诚信的意思,“中”,在这里表示出自内心的意思。因为只有真情才能换取真情:只有挚信才能换取挚信。这个世界的维系并不完全靠金钱、权势,也要靠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同情、信赖和相互帮助。而这些属于人的精神生活方面的东西又往往不是用金钱可以买得,用权势可以掠取的。 《易经》推崇的处世第三法宝是“和”。“和”在《易经》中是个十分重要的思想,“和”与“中”常常联:在一起,号称“中和”。“中”要求做事不走极端,要适度,“和”则要求与他人关系要谐调,要顺畅。“中’是讲个体所处的位置,“和”则是讲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和”的思想体现在《易经》的整个体系之中,而整个《易经》体系就是一个生命通达、循环不息的和顺的整体。 守正,中孚,尚和--这是《易经》作者从其对生活的深刻体察中所总结出来的处理人事关系的三个基本法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去实践的人生哲学。。 三、《易经》中的处事原则 人在这个世界上会遇到种种不同韵处境,要处理种种不同的事务。要怎样才能把事情办好,在可能的条件下取得最好的结果呢?《易经》通过六十四个卦的解析为我们提供了极为具体的指导。概括起来,《易经》认为处事的基本态度是果决、审慎、适变。 我们应该深刻体会到世界上的事,顺顺当当的当然有,但也有好一些是并不顺当的,有些事真要去办,还要冒些风险。当然,不去冒险,自然较为平安,但也必然是平庸; 无大成就。世上凡干大事者,无不历经风险,没有风险意识,没有敢闯难关的勇气,没有临事果决的魄力,怎能取得超乎寻常的业绩呢?在战争中两军对垒,战局风云莫测,取胜者,大多是指挥果决、敢出奇兵、敢冒风险的一方。不过,话又要说回来,果决、勇敢必须以科学的分析作基础,必须以审慎粗辅佐,否则就会走到愿望的反面。《易经》就是这样教人将勇与谋,果决与审慎很好地结合起来。但这些都要在适变的基础下,要适变,也就要我们事物变化的规律。了解这些,我们就不必为自己目前淹蹇的处境而灰心、颓丧:,你可以创造条件,改变这种处境,争取光明的前途。同样,你处在极为顺利处境,并正在飞黄腾达的时候,也不要为幸运喜昏头脑,要当心物极必反,要为自己留下余地,留出退步,否则则可能后悔莫及。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知道《易经》不仅认识到宇宙万物的变化有自己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时《易经》认识到人在规律面前不是完全无能的,它强调人可以认识、掌握这种变化的规律,以变应变,唯变所适。这就非常了不起。更了不起的是《易经》中所包含的人生哲理,让人觉得它本质上就是一本哲学著作,是一把把握人生的金钥匙。

122 评论

相关问答

  • 电力市场现状与展望毕业论文

    市场营销活动主要是指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通过交换和创造商品及价值完成企业目标,增加企业经济利润的社会过程和管理过程。下文是我为大家搜

    么么哒狂人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论文的研究现状和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各国的学术研究也在不断壮大和深入。中国的学术研究也不例外,各个领域的论文层出不穷,尤其是在一些科技领域,中国的研究成果已经

    杰克贝老师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阿莫西林的现状与研究进展论文

    论文关键词: 结核病;化学治疗;药物 抗结核药物是结核病化学治疗(简称化疗)的基础,而结核病的化学治疗是人类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手段。结核病化疗的出现使结核病的控制

    创艺麦香包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复杂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论文

    步骤基本上包括方案准备阶段。 ⑼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还应把各人的专业?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阶段成果可以按学期列出、模糊,写出来的研究内

    夏侯将军YY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配位化学发展与研究现状论文

    热点一 配位化学配位化学是在无机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边沿学科。配位化学在现代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配位化学处于无机化学的主流,配位化合物以其花样繁多的价键

    月野小兔纸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