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96

~*诗情画意*~
首页 > 职称论文 > 效应的规避与建议的论文模板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ngelwhere?

已采纳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破解农业产业化分散经营与规模效应瓶颈 湖北经济学院县域经济研究所 阎 鹏 发展县域经济的核心是要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民增收的基础主要是依赖农业的发展。发展农业的关键是如何调整好农业产业结构。 县域经济是与城市经济相对应的概念,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标志的一种中观层次的经济。农业是县域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所承担的重要分工,县域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地域依托。农业产业化如何发展,必然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我国县域经济单位数量庞大(据统计,我国县域经济单位有2052个),分布广泛,自然条件、生产习惯有着非常大的差异。据资料显示,从县域气候条件看,2052个县域,分属6个不同的热量带和一个特殊的青藏高寒区,纵跨纬度约50度,海拔差约4000米;从县域地理条件看,有山区县(占43%),丘陵县(占26%)、平原县(占31%);从经济地理角度看,可以分为沿海开放县、城郊县、传统农业县、山区县和牧区县五大类。同时,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各级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出台了许多政策,各地的发展进程大不相同,各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很不平衡。自然条件好的一些县市之间发展不平衡,自然条件一般的县市之间发展不平衡,自然条件差的一些县市之间发展也不平衡。各个县域经济单位之间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平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主要看我们怎样认识这些不平衡和用什么措施、对策去不断解决这些不平衡。 21世纪头20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县域经济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因此,各县域经济单位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显得十分重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遇到的一个很大的矛盾是农业中的分散经营与规模效应的问题。农业产业化需要一定的规模生产,现行的农业经营方式又是以分散经营为主。要突破农业中的分散经营与规模效应问题的瓶颈,必然要涉及到下面几个问题: 一是政府的产业发展政策的问题。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目的也是经济效益问题。大家都想找到一种统一的、规范的、便于操作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便捷的实现经济效益增长的目的,于是各县域经济单位纷纷仿效一些发展比较好的地方的做法来发展当地的经济,造成各地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趋同,到处出现农产品卖难的问题,结果并没有实现农业经济效益增长,农民收入也就增长缓慢。在一个县域经济范围内,各个乡镇之间的各方面的条件也是存在差异的。各乡镇的农业生产发展的不同特点,各级政府(这里主要是县、乡政府)要根据各乡镇不同的实际情况给予分类指导,提出不同的发展方向和不同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地实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实行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是农业经营方式的制度创新的问题。在双层经营模式下,农业经营方式是以分散经营为主,基本上延续了小生产的生产方式,这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有着很大的影响。首先,如何选择合适的农业产业发展方向,种什么,养什么,加工什么,经营什么,都要在分散经营的基础上做出选择。其次,当在种、养、加工、经营上一旦做出决策后,必然要在如何保证分散经营的农户的利益上找到对策。第三,必须在分散的、弱小的农户与强大的市场之间找到一个利益的结合点,能够做到在两个地位不对等的主体之间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第四,县域经济中的各级政府要从农户经营实践的经验中发现并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农业经营方式和经营组织形式,并用适当的、农户能够接受的方式加以推广,使农户从中得到经济利益上的好处。第五,政府在指导农业经营方式上的制度创新时,因地制宜的分类指导非常重要。各地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由于产业发展方向不同,产品品种不同,市场环境不同和经营条件不同,经营方式和经营组织形式也会不同,但能否保证经营各方的经济利益是衡量经营方式和经营组织形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 三是农地流转的问题。要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分散经营与规模效应的矛盾问题,农地流转必然成为题中应有之意。在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过程中,农户之间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一些农地流转的行为,只要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双方利益不受损害时,应当是可行的。虽然对于农地能否有偿流转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实际上,县域经济中的基层组织还是在经常解决这一类问题。 四是产品的选择和培育的问题。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在一个县域经济内,注重产品和产业门类的多样性和协调发展也许是可行的。但就一个乡镇或一个村来说,可能意义不大。因此,在一个县域经济内的各个乡镇或村级经济单位,选择发展什么产品或经营什么产业,这是关系它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成败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选择发展的产品和经营的产业,取得一定的规模效应。可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也可以“一乡一品”。“一乡一品”的产业结构模式也有好些成功的经验。采用什么样的产业结构模式,关键要看所发展的是什么产品或产业,要看给农户是否能带来比较长期的、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 五是产业链的延伸问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必然会遇到农业产业链的延伸的问题。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大致可分为“多业发展”、“一业为主多业发展”和“一业发展”等几种情况。从理论上讲,一业发展的风险是比较大的。多业发展又没有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虽然产业发展的风险比较小,但产业发展的前景和效益不会很理想。一业为主多业发展从产业发展的风险来讲,是比较理想的。从实际来说,多业发展和一业为主多业发展可以延长产业链,使产业结构更加趋于合理,从更大的范围获取规模效益。一业发展虽然产业发展的风险比较大,但容易形成一定区域经济范围内的规模效益,对在一定时期内迅速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如果在一业发展特别是单一产品发展的地方,根据产业或产品发展的实际以及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尽可能的开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这也是一种规模效益。 六是如何应对市场的问题。由于县域经济范围内的各个乡镇的产业发展和产品的差别很大,不同产业和不同产品面对市场所遇到的问题各不相同,很难有统一的模式来应对复杂的市场。现实的双层经营模式主要是分散经营为主,从生产方式的角度来讲是一种小生产方式。在市场经济逐渐发育的情况下,分散的小生产在强大的市场面前总是显得那么弱小,不自觉的产生一种依赖心理是很正常的,而依赖的对象首选是离他最近的政府。但他们并不知道,当政府在没有完全弄清楚自己的职能和不完全了解市场规律的情况下给出的指导意见,又往往是靠不住的。因此,才会出现“砍了桃树栽梨树,砍了梨树种草莓”的现象。当政府对市场规律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并用较科学的方法去指导分散的农户有组织、有秩序的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就能产生一定的规模效益,并规避相当程度的市场风险。 实践表明,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只要对市场经济的规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摸清自己所从事的产业或所经营的产品的特点,多考虑农民在农业产业化中应得到的利益,主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相关政府或部门,就可以找到适合本地产业或产品特点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组织形式,很好的协调农户分散经营与规模效应的矛盾,使看起来弱小的分散的农户在强大的市场面前也能有效的实现快速的、较持久的增加收入,享受到农业产业化带来的好处。 根据我们的观察,要实现因地制宜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破解农业产业化中分散经营与规模效应的瓶颈,需要注意解决下面几个问题:(1)必须搞清楚当地的自然、地质、气候等条件,以及当地的生产、经营习惯。这是一些基础性工作,又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许多盲目决策、不顾客观条件的跟风模仿等问题的出现,都与这一点有关。(2)必须搞清楚所经营的产业和所经营的产品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决策自己的产业和产品规模以及产业链如何布局。(3)必须搞清楚所经营的产业和产品的市场需求、市场环境、市场条件和市场风险,准确规划产业和产品的现实规模和发展前景,规避由市场风险带来的产业和产品经营的短期行为。(4)必须搞清楚经营的产业和产品所涉及的农户的利益与市场风险之间矛盾的关键所在,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组织形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保护农户利益,规避市场风险。(5)必须搞清楚所经营的产业和产品的后续发展前景,做好有市场目标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工作,保持发展后劲,使农民收入增加既是一个快速的过程,又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这才达到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真正的目的。

267 评论

腊八醋w

鲶鱼,一种生性好动的鱼类,并没有什么十分特别的地方。然而自从有渔夫将它用作保证长途运输沙丁鱼成活的工具后,鲶鱼的作用便日益受到重视。 沙丁鱼,生性喜欢安静,追求平稳。对面临的危险没有清醒的认识,只是一味地安逸于现有的日子。 渔夫,聪明地运用鲶鱼好动的作用来保证沙丁鱼活着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他也获得了最大的利益。在挪威,渔民们捕到了沙丁鱼,往往等不到上市,就奄奄一息了,总卖不到好价钱.于是,有人就在于鱼槽中放了一条鲶鱼,鲶鱼追逐沙丁鱼,使其逃来逃去,结果反而保全了生命,这就是有名的"鲶鱼效应". 从“鲶鱼效应”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只有竞争才能生存、发展。 (析)竞争就是要打破一种僵死的状态,输入新的机制,而“鲶鱼效应”就是要改变沙丁鱼群的呆滞状态,使其活跃起来,从而达到保存生命的目的。从这一点上说,“鲶鱼效应”就是一种竞争的效应。 (联)人类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一部竞争的历史,人类的产生、生存和发展,无一不是在竞争中实现的。达尔文的《进化论》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类正是在同自然界的竞争中发展壮大的。在这种竞争中,人类形成了生理、心理上的特质,从而能够更有力地地征服自然。在人类与自然界竞争的同时,人类内部不同民族间也在进行着激烈的竞争,如具有悠久文明的中华民族,雅利安民族以及后来居上的欧罗巴民族,正因为有着这样的竞争,人类在今天才会出现如此繁盛的景象。试想,如果没有这种与天与人的竞争,我们恐怕还会如古猿那样在树上攀援,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吧! (深)人类发展到高度文明的今天,竞争的更起着巨大的作用,在激烈的政治、军事、经济的竞争中,一个国家只有成为竞争的强者,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那些竞争中的落伍失败者,等待他们的只有被欺侮。 曾几何时,我们还曾为美日汽车市场大战而惊叹,还曾为西方令人眼花缭乱的广告宣传而迷惑,甚至还曾谈竞争而色变,似乎竞争只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是阴谋、卑劣的代名词。而在今天,我们也终于引入了竞争的机制。在企业中,招标承包,优化劳动组合;发展市场经济,鼓励自由竞争;就连人大代表的选举,也一反过去的只见选票不见人的状况,让候选人登台竞选。记得曾有一句话:“在芝加哥,穿高跟鞋的姑娘比内地小伙走得还快。”但如今,君不见,人们的脚步都已匆匆? 竞争是现代文明的催化剂,是强者的竞赛,要实现中华民族多少年来魂牵梦系的强国梦,只有勇敢地走入外面的世界,去经受竞争的锻造。 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里,人们似乎过于“谦谦君子”,当欧美国家在工业革命中强大起来时,我们还在悠闲地研究故纸堆,恪守着中庸之道,在与西方竞争中失败的中国,饱尝了欺辱,辛酸,而今,觉醒的中国已勇敢地打开国门,去迎接竞争的考验。改革开放使中国如逢春古树,焕发出新的活力。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竞争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像别里科夫一般,自缚于套中,便会如那呆滞的沙丁鱼群,在消沉中死亡。(扣)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勇敢地投身竞争之中,只有竞争才能生存发展。!

147 评论

neil2446326902

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棘手的热点问题,是在21世纪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1 温室效应导致有全球气候变暖大气层中CO2、CH4和氮氧化合物等气体,可以让阳光可见光透过,但对地球向宇宙释放的红外线起阻碍作用,并吸收转化为热量,使地球表面湿度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即为温室气体。温室气体以CO2为主,约占60%左右。温室气体浓度愈高,近地表的温度就愈高。没有温室气体,地球上的温度就会降到很低。亿万年来,地球一直受益于温室效应,因为温室效应创造了一个适宜生物栖息的环境。然而,人类活动使温室效应日益加剧,以至于影响气候。自工业革命以来,资源与能源大量消耗,特别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古物然的燃烧所排放的大量CO2含量增加。据测算,目前全球每年向大气排放的CO2约为240亿吨。甲烷等微量气体也随着人类的各种活动而升高。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不久前公布的研究结果,目前全球平均温度经1000年前上升了~℃。而在此前一万年间,地球的平均温度变化不超过2℃。联合国机构还预测,由于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到2050年,全球CO2排放量将增至700亿吨,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2 温室效应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将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因为生命体无法承受这种快速相加的巨大变化。2.1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全球性气候变暖并不是一个新现象。过去的200万年中,地球就经历了10个暖、冷交替的循环。在暖期,两极的冰帽融化,海平面比现今要高,物种分布向极地延伸,并迁移到高海拔地区。相反,在变新华通讯社过程中,冰帽扩大,海平面下降,物种向着赤道的方向和低海拔地区移动。无疑,许多物种会在这个反复变化的过程中走向灭绝,现存物种即是这些变化过程后生存下来的产物。物种能够适应过去的变化,但它们能否适应由于人类活动而改变的未来气候呢?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全球变暖经纬过去的自然波动要迅速得多,那么这种变化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将是巨大的。2.1.1 对温带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由于气温持续升高,北温带和南温带气候区将向两极扩展。气候的变化必然导致物种迁移。然而依据自然扩散的速度计,许多物种似乎不能以高的迁移速度跟上现今气候的迅速变化。以北美东部落叶阔叶林的物种迁移率来比较即可了然。当最近的更新世的冰期过后,气温回升,树木以每世界10~40千米速度的速度迁移回北美。而依照21世纪气温将升高~℃.的估计,树木将向北迁移5000~10000千米。显然要以自然状态下数十倍的速度进行扩散是不可能的。况且,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生境片断人只能使物种迁移率降低。所以,许多分布局限或扩散能力差的物种在迁移过程中无疑会走向灭绝。只有分布范围广泛,容易扩散的种类才能在新的生境中建立自己的群落。2.1.2 对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热带雨林具有最大的物种多样性。虽然全球温度变化对热带的影响比对温带的影响要小得多。但是,气候变暖将导致热带降雨量及降雨时间的变化,此外森林大火、飓风也将会变得频繁。这些因素对物种组成、植物繁殖时间都将产生巨大影响,从而将改变热带雨林的结构组成。2.1.3 对沿海湿地和珊瑚礁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湿地和珊瑚礁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然而它们也会受到气候变暖的威胁。温度升高会使高山冰川融化和南极冰层收缩。在未来的50~100年中,海平面将升高.~米,甚至更高。海平面的升高会淹没沿海地区的湿地群落。海平面的变化是如此之快以至于许多生物种类来不及随着海水上升迁移到适当的地域。特别是建筑在湿地地区的居住房、道路、防洪大坝等将成为物种迁移的直接障碍。海平面升高对珊瑚礁种类有极大危害。因为珊瑚对海水的光照及水流组合有严格的要求。如果海水按预算的速度升高的话,那么即使生长最快的珊瑚也不能适应这种变化。此外海水温度升高同样会对珊瑚产生极大危害。由此将导致大量的珊瑚沉没以致死亡。2.1.4 对鸟类种群的影响 首先,气候变暖将直接影响种鸟种群。鸟类学家认为由于气温升高,导致一系列恶劣气候频繁出现,将影响候鸟迁徙时间、迁徙路线、群落分布和组成。此外,气候变化导致各种生态群落结构改变,将间接影响鸟类的种群。2.2 温室气体直接影响生物种群变化 CO2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同时又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随着大气中CO2浓度升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将上升。但不同植物具不同CO2饱和点。当CO2浓度超过饱和点时,即使再增高CO2浓度,光合强度也不会再增强。一般CO2饱和点较高的植物能够适应大气中CO2浓度的升高而快速生长,CO2饱和点低的植物则不能快速生长,甚至会发生CO2中毒现象,从而导致种群衰退。植物种群的变化必然导致植物食性昆虫种群的变化。而植物种群和昆虫种群中不可能预测的波动可能导致许多稀有物种的灭绝。3 针对温室效应的对策毋庸置疑,温室效应的恶化进程对生物多样性,将构成强大冲击。控制温室效应,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课题。3.1 控制CO2向大气的排放量 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根本对策是全球参与控制CO2向大气的排放量。为此,在国际上达成共识,即从政治上和技术上控制CO2的排放量。首先采取法律手段,制定各种旨在限制CO2排放的各种政府和国际的规定,签订各种国际公约。如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发展和环境大会的“气候公约”,要求占全球CO2排放总量80%的发达国家到2000年将其CO2排放量降至1990年的水平。其次采用经济手段,提高易排放CO2能源价格和对超标排放课税等。技术上,一是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二是开发可再生替代能源,例如大力开发无污染的可再生的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能、地热能、氢能等。三是大力发展核能。四是变革能源消耗模式。3.2 采取措施吸收CO2 其中,搞好绿化是关键,再辅以人工措施。3.2.1 通过植物吸收CO2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规模最大的同化吸收CO2的过程。因为植物的基本生理过程之一是光合作用,因此保护原始森林,大规模植树造林,培植草原,搞好城市绿化是减少大气中CO2的重要手段。3.2.2 人工吸收CO2 在一些工业过程中,用人工方法吸收CO2。例如日本学者提出在吸收剂中使用沸石对火山发电中排出的CO2做物理式吸收,或者使用胺化学溶剂进行化学吸收。3.2.3 向海中施铁 美国学者提出向海中施铁,可使海生植物大量繁殖,从而达到大量吸收的CO2的目的。

251 评论

相关问答

  • 效应的规避与建议的论文模板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破解农业产业化分散经营与规模效应瓶颈 湖北经济学院县域经济研究所 阎 鹏 发展县域经济的核心是要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要

    ~*诗情画意*~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工程论文结论与建议模板

    毕业论文结论写模板如下: 首先你要知道毕业论文一般包括哪几项: 1、提出论文的论证结果conclusion。写作者要对全篇文章论证的内容做一个归纳提出最后的总体

    2012骏马飞驰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论文查重有效规避高重复率的方法

    1,我们要找到那些被标记为红色字体的重复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以另一种文字表达,这种直接降低论文重复率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当然,这种方法也需要我们自己有一定的语言

    派大海绵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毕业论文中的固定效应模型

    以文字的样式来解释。如果是写论文,一般直接无脑使用固定或双固定模型。但是如果是写大作业,或是老师要求检验,才需要对混合OLS、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的选择进行检验。

    530katrina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论文的预期效果模板

    写毕业论文的预期结果的方法: 1、一般论文的预期结果都是放到开题报告的后面,所以在下笔时首先需要对论文之前的写作背景、写作目的意义等内容做一个大致的概括,然后在

    tastebytaste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