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66

时空归宿
首页 > 职称论文 > 我的课题研究故事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笑傲江湖之悟空

已采纳

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常州市第四中学电教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是生活,美是客观存在于生活中的合规律的真善内容与和谐形式统一的、丰富独特的令人愉悦的具体形象。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使学生自觉按照美的要求塑造自己,从而去克服和消除生活中的假丑恶,创造和增进生活中的真善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然传统的教育手段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一是内容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形式单一,常以文字、图片为主,很难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致使青少年学生对美的感知、鉴别、欣赏能力较差,学生中美丑不辨,以丑为美的现象屡见不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工程的日益推进,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得到推广,这就为我们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试图运用电教媒体,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去感知美、辨别美、欣赏美,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追求真善美,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本课题自一九九八年底立项,形成研究方案后报市、省电教审批。当时的设想是从文学美、艺术美、科学美、社会美、自然美等方面展开研究,课题组成员涉及各个学科。一九九九年五月,省电教馆21号文下发"关于第三批实验学校课题审批意见的通知",要求我校这一课题"在自变量中界定实验学科,建议1-2个"。根据省电教馆的批示,课题组根据学校实际,重新修改了实验方案,明确将语文作为主要实验学科,同时对课题组成员作了调整,去掉了原音体美学科的成员,增加了语文学科的成员。一九九九年下半年,这一课题被正式批准为省组电教实验课题。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⑴常规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哪些不足? ⑵电教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哪些优势?课题组将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效果等诸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⑶审美能力包括哪些要素?如何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及互联网查找相关的研究文献,了解前人在这一课题上有哪些最新的研究成果,积累相关的研究资料,掌握国内外对此课题的研究动态。 2、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法、观察法了解学生美学知识、审美能力的现状,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3、实验研究:以语文学科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为主阵地,同时采用举行课外阅读欣赏活动、召开主题班会、组织论辩、进行参观以及环境渗透等形式,发动师生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研究的实施 为了提高研究成员的理论修养和科研能力,我们确定了课题组的学习计划,要求每个成员每学期都要学习一本理论专著,并作好读书笔记;省、市电教馆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观摩活动,我们都及时安排课题组成员参加。 三年来,我们着重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方面对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有益的探讨。每学期都有电教研究课,有时还面向全区举行电教观摩课。 为确保每次研究课均能收到实效,课题组经过研讨,在教学中逐渐形成了"电教研究课操作程序",对课前设计和课后反思的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 (一)课前思考:1、本课适宜采用哪些媒体?你为何选择此种媒体?2、你准备在何时运用媒体?为何选择此时使用?3、你期望通过媒体的使用达到什么目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何种能力?4、你准备用何种方法进行效果检测?5、本课结束后,你要收集哪些资料? (二)课后分析:1、你选择的媒体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选择?2、媒体运用的时机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时机?3、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你所期望的学生能力有否发展?为什么?4、你使用的检测手段是否有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5、你收集的资料能从哪些方面佐证课题?6、本研究课对课题研究有哪些贡献(包括经验和教训)? 课题组成员上电教实验课都必须对照操作程序认真进行教学设计,使以后的研究课不再偏离研究方向,为最大限度地取得实验成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在举行文学作品欣赏、组织辩论对抗赛、召开主题班会等方面,我们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研究的成果 在近三年的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审美能力,包括唤醒审美意识的对美的感知能力、形成审美情境的对美的欣赏能力、调动审美经验的对美的鉴别能力和丰富审美心灵的对美的创造能力。这四种能力涉及对美的体验、理解、判断、升华四个层面,落实到每节研究课上,就应各有侧重,或感知美,或欣赏美,或鉴别美,或创造美,或相互融合。为此,我们运用电教媒体,利用语文课及各种相关的活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积极的探索。实践证明:电教媒体的运用,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运用电教媒体唤醒审美意识,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审美教育要给学生以丰富的美感。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但对于阅历尚浅的中学生,有时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很难使他们真正领悟到这种美,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将文字内容诉诸于视觉画面,再配上音乐和有表情的朗读,则可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在讲授冰心的散文《小橘灯》时,学生对作者为何将小橘灯作为小姑娘的化身难以理解。冰心逝世以后,恰逢中央电视台播放一组根据冰心作品拍摄的电视散文,其中就有《小橘灯》。课题组立即安排实验班学生举行冰心散文赏析活动。当学生以多媒体的方式重温这篇散文时,沉睡的审美意识立即被激活,他们不仅深刻地把握了作品的内涵,而且更真切地感悟到冰心散文的韵美、景美和情美。一位学生写到?quot;真想不到'小橘灯'在画面中的形象那样逼真,那么美好。在阴沉黑暗的背景烘托下,小橘灯闪烁着的朦胧、橘红的光,正是镇定、勇敢、乐观的小姑娘的化身,是小姑娘心灵中露出的最灿烂的火花。它使人看到光明,受到鼓舞。"如果没有电教媒体的介入,没有多种媒体的有机整合,就很难想象学生会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在教《听潮》一文时,课题组一位老师剪辑了"海睡"与"海醒"两组媒体资料,配上相应的音乐,让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去感受大海的柔美和壮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审美情境,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 电教媒体在教育中的最大优势就是能集声、文、画于一体,以直观鲜明的图像,生动精炼的语言,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创设一种审美情境,使学生深深地被吸引、被感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我们精心策划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整个活动以三首"MTV"为主线:一曲《烛光里的妈妈》拉开了主题班会的序幕,伴随那优美的旋律,屏幕上那位母亲"倦得不再挺拔的腰身,失去光华的眼睛",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营造了很好的教育情境。随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轻轻响起,屏幕上母子情深的形象展现,同学们的情绪受到感染,联想受到激发,纷纷上台,讲述自己母亲的动人故事:有的学生在失去父爱后,母亲含辛茹苦独自挑起抚养儿子的重担;有的学生的继母无微不至关心女儿,继母胜生母……;主题班会上,同学们还用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小合唱、小品、配乐诗朗诵等,回报母亲的恩情,并准备了一份小小的礼物,亲手为母亲戴上美丽的发夹、别致的胸针,献上精心制作的节日卡片,并在写有"以优异成绩回报伟大母亲"的粉红布幅上签名,表达报效之志,爱母之情达到高潮。 活动结束时,随着《懂你》这熟悉的旋律,同学们边欣赏动人的画面,边跟随演员深情地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最后,银幕上打出了如下字幕:"母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母亲是慈祥的、伟大的,母爱是温柔的、深沉的,也是刻骨铭心的,让我们把心中的歌,深深的爱,献给自己的母亲,献给自己的母校、故乡、祖国,因为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男中音深情的朗诵,使同学们的感情得到升华,班会的主题更加深化。 班会课后,同学们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感受?quot;这是我参加的最难忘的主题班会,它新颖、生动、直观,深深地打动了我。几天来,我心中一直涌动着要努力学习,报答母亲、报效祖国的激情。""我要时刻牢记母亲的深恩,用优异的成绩让母亲永远微笑。" (三)运用电教媒体调动审美经验,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 人的审美能力是建立在他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的,丰富的审美经验可以加强美育的效果。当审美主体积极地调动他过去的审美经验时,他对美的感受会更真切,对美的理解会更深刻。电教媒体在帮助学生超越自己旧有的审美经验,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方面功不可没。 有一段时间,媒体上连续报道的几则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在一些学生产生极大反响,尤其是个别差生也流露出消极厌世的思想。如何帮助学生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 不久,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讲述了北京一位16岁的女中学生张穆然身患绝症,顽强学习,笑迎厄运的故事。课题组立即抓住这难得的教育机会,举行了一次《珍爱生命,感悟坚强》的主题活动。首先在大屏幕上打出张穆然秀发脱落、依然热爱生活,灿烂微笑的照片,再一起聆听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敬一丹、崔永元对张穆然的深情追忆,学生们立即被这真实感人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一位初二学生动情地说:"面对这样一位比我们大不了多少却比我们坚强很多的姐姐,内心深处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感觉。16岁,本应在学校、在家里享受老师与父母的关爱,同学之间的友情,而张穆然却只能面对着白色,与这最冷的颜色共度16岁的花季。图片上正在与同学们谈笑风生的张穆然笑得那么纯真,那么彻底,那么毫无保留,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这真是一位癌症患者。看着这位姐姐笑得这么开心,我们似乎也想笑,但更多的是想流泪。不光是为穆然得了病而流泪,更多的是为了我们的软弱与不经风霜:考试考砸了,除了叹惜就是眼泪;手划破了,除了大叫又是眼泪;被师长批评了,心里承受不住,除了眼泪还是眼泪。而穆然呢,死亡在向她一步步逼近,她不能像我们一样在学校里愉快地学习,尽情地玩耍,但却始终微笑着,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在她面前,我们自惭形秽了。虽然她已离我们而去,但是她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永恒的。在人生旅途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我们应像穆然那样面对挫折,顽强拼博,热爱生命,奋勇向前,让生活更有意义?quot;那些萌生消极厌世思想的学生,也在比较鉴别中提高了认识,表示要像张穆然那样热爱生活,让生命的每一天都发出应有的光和热。 课题组成员还运用辩论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明确是非,分辨美丑,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 (四)运用电教媒体丰富审美心灵,提高对美的创造能力 美育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人的审美心灵的丰富多样性,电教媒体以其特有的优势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获取大量美的信息,电教媒体的运用,使学生在美的形象的不断熏陶中,丰富审美心灵,提高对美的创造能力。 在教《周总理,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老师了解到学生不熟悉周总理的生平事迹,很难体会当时的人们对周总理难以割舍的情怀,便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用一组图片和录像,形象地再现了周总理的伟大生平和当年首都人民冒着凛冽寒风,伫立十里长街挥泪送总理的动人场面,立即引起学生情感的强烈共鸣,为课文的学习和理解作了很好的铺垫。讲析结束后,伴随着《绣金匾》?quot;三绣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的音乐声,大屏幕上出现在旭日东升的背景下,周总理微笑着向我们走来的画面,学生的情感立即得到共鸣,周总理永远和人民在一起的主题也得到深刻体现。这时,老师又及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从诗中任选一节,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逼真的语言将画面描绘出来,以显示其创造美的功力。由于电教媒体的激发,学生们对诗歌表现的意境有了准确的把握,并为周总理的伟大人格所震撼,所折服,因此,写作时非常投入。写出的作文不仅感情真挚,而且文笔优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电教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对美的感知、欣赏、鉴别、创造能力四个层面,正日益发挥着其特有的功能。但媒体教育效果的发挥,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运用。只有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精心选择媒体,适时呈现媒体,并围绕主题巧妙设计,启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和活动,才能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年多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较丰硕的研究成果,我校有十多篇研究论文发表、获奖:高云荣的《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北京"电化教育咨讯"月刊今年第4期发表;《感悟坚强,珍爱生命》在常州市教育报希望版发表;陈慧永的《让多媒体走进主题班会》在常州教育报发表,并获市班主任年会论文评比三等奖;高云荣、陈慧永撰写的《主题班会引入现代教育媒体的实践与思考》获常州市电教论文评比一等奖、省三等奖;陈慧永的《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获省青年教师论文评比二等奖;桂平的《运用电教媒体帮助学生建立审美心理结构》和戴贵忠的《运用电教媒体,在政治课上培养学生的审判能力》获市电教论文评比三等奖。 高云荣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周总理,你在哪里》及《作文训练--写短评》,分获市多媒体课件评比二等奖和三等奖;课题组成员房章鲁、何晓忠参加市多媒体评优课均获三等奖;芦芝萍老师制作的学校主页获市首届校园网页制作三等奖。此外,课题组还自制、积累了一批有价值的电教资料:如亲情系列电视散文、冰心作品电视散文,以及基因与克隆、纳米技术等科教系列录像带或光盘。 课题组高云荣、戴贵忠分获省、市电教优秀工作者称号,学校也被评为常州市电化教育先进单位。 五、问题与思考 1、毫无疑问,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但电教媒体的介入,是否会妨碍、甚至替代学生对课文内容美和形式美的自我感悟、自主体验过程?怎样优化整合现代教育媒体资源,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在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进程中,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实验与探索。 2、审美能力毕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审美能力的提高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似乎很难找到一个检测审美能力是否提高的可量化的指标。我们虽经反复探讨,终因拟定的量化检测指标尚不成熟而作罢。这方面的研究探讨还有待继续和深入。

122 评论

巧克力麦乳精

一)研究内容 ⑴常规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哪些不足? ⑵电教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哪些优势?课题组将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效果等诸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⑶审美能力包括哪些要素?如何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及互联网查找相关的研究文献,了解前人在这一课题上有哪些最新的研究成果,积累相关的研究资料,掌握国内外对此课题的研究动态。 2、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法、观察法了解学生美学知识、审美能力的现状,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3、实验研究:以语文学科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为主阵地,同时采用举行课外阅读欣赏活动、召开主题班会、组织论辩、进行参观以及环境渗透等形式,发动师生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研究的实施 为了提高研究成员的理论修养和科研能力,我们确定了课题组的学习计划,要求每个成员每学期都要学习一本理论专著,并作好读书笔记;省、市电教馆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观摩活动,我们都及时安排课题组成员参加。 三年来,我们着重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方面对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有益的探讨。每学期都有电教研究课,有时还面向全区举行电教观摩课。 为确保每次研究课均能收到实效,课题组经过研讨,在教学中逐渐形成了"电教研究课操作程序",对课前设计和课后反思的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 (一)课前思考:1、本课适宜采用哪些媒体?你为何选择此种媒体?2、你准备在何时运用媒体?为何选择此时使用?3、你期望通过媒体的使用达到什么目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何种能力?4、你准备用何种方法进行效果检测?5、本课结束后,你要收集哪些资料? (二)课后分析:1、你选择的媒体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选择?2、媒体运用的时机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时机?3、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你所期望的学生能力有否发展?为什么?4、你使用的检测手段是否有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5、你收集的资料能从哪些方面佐证课题?6、本研究课对课题研究有哪些贡献(包括经验和教训)? 课题组成员上电教实验课都必须对照操作程序认真进行教学设计,使以后的研究课不再偏离研究方向,为最大限度地取得实验成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在举行文学作品欣赏、组织辩论对抗赛、召开主题班会等方面,我们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研究的成果 在近三年的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审美能力,包括唤醒审美意识的对美的感知能力、形成审美情境的对美的欣赏能力、调动审美经验的对美的鉴别能力和丰富审美心灵的对美的创造能力。这四种能力涉及对美的体验、理解、判断、升华四个层面,落实到每节研究课上,就应各有侧重,或感知美,或欣赏美,或鉴别美,或创造美,或相互融合。为此,我们运用电教媒体,利用语文课及各种相关的活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积极的探索。实践证明:电教媒体的运用,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运用电教媒体唤醒审美意识,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审美教育要给学生以丰富的美感。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但对于阅历尚浅的中学生,有时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很难使他们真正领悟到这种美,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将文字内容诉诸于视觉画面,再配上音乐和有表情的朗读,则可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在讲授冰心的散文《小橘灯》时,学生对作者为何将小橘灯作为小姑娘的化身难以理解。冰心逝世以后,恰逢中央电视台播放一组根据冰心作品拍摄的电视散文,其中就有《小橘灯》。课题组立即安排实验班学生举行冰心散文赏析活动。当学生以多媒体的方式重温这篇散文时,沉睡的审美意识立即被激活,他们不仅深刻地把握了作品的内涵,而且更真切地感悟到冰心散文的韵美、景美和情美。一位学生写到?quot;真想不到'小橘灯'在画面中的形象那样逼真,那么美好。在阴沉黑暗的背景烘托下,小橘灯闪烁着的朦胧、橘红的光,正是镇定、勇敢、乐观的小姑娘的化身,是小姑娘心灵中露出的最灿烂的火花。它使人看到光明,受到鼓舞。"如果没有电教媒体的介入,没有多种媒体的有机整合,就很难想象学生会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在教《听潮》一文时,课题组一位老师剪辑了"海睡"与"海醒"两组媒体资料,配上相应的音乐,让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去感受大海的柔美和壮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审美情境,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 电教媒体在教育中的最大优势就是能集声、文、画于一体,以直观鲜明的图像,生动精炼的语言,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创设一种审美情境,使学生深深地被吸引、被感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我们精心策划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整个活动以三首"MTV"为主线:一曲《烛光里的妈妈》拉开了主题班会的序幕,伴随那优美的旋律,屏幕上那位母亲"倦得不再挺拔的腰身,失去光华的眼睛",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营造了很好的教育情境。随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轻轻响起,屏幕上母子情深的形象展现,同学们的情绪受到感染,联想受到激发,纷纷上台,讲述自己母亲的动人故事:有的学生在失去父爱后,母亲含辛茹苦独自挑起抚养儿子的重担;有的学生的继母无微不至关心女儿,继母胜生母……;主题班会上,同学们还用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小合唱、小品、配乐诗朗诵等,回报母亲的恩情,并准备了一份小小的礼物,亲手为母亲戴上美丽的发夹、别致的胸针,献上精心制作的节日卡片,并在写有"以优异成绩回报伟大母亲"的粉红布幅上签名,表达报效之志,爱母之情达到高潮。

187 评论

pan369247787

故事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文学体裁,其中生动的人物形象、精彩的情节与对话等都深深地吸引着幼儿。在故事的海洋中,幼儿不仅能吸收知识、丰富情感,还能发展语言和思维能力。但以往的故事教学常常以单向的灌输或枯燥的重复为主要方式,幼儿成为了被动的接受者,禁锢了其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如何改变故事教学单一的灌输或重复模式,使幼儿在创编故事的学习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想像创造力,成为了我重点研究的课题。创编故事是一种创造性语言活动,其间需要各种能力协调参与。那么如何引导幼儿进行创编故事呢?如何提高幼儿创编故事的能力呢?我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实施:第一部:会听(理解故事)1、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构成想让幼儿学会创编故事,首先要让幼儿学会如何听懂故事。众所周知,组成故事的四要素为: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缺一不可。当然,直接把这些概念生搬硬套教给幼儿,他们未必理解,而要在听故事的时候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理解。因此,平时我经常选择一些趣味性强的、故事线索清晰的图书引导幼儿阅读与讲述,并与幼儿一起分析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中有谁,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结果怎样。如我在指导幼儿讲述活动时,引导幼儿按照“谁在什么时候、去了什么地方、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的顺序来表达。运用以上方法训练幼儿思维的逻辑性,使幼儿在对那些故事中的人物、情节、主题和语言的日积月累的感受认识中,增长起他们对故事构成要素的理解和把握能力。2、教师要掌握讲故事的技巧,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幼儿在幼儿园中,幼儿学习故事的途径除了翻阅图书外,最多的就是来自老师的“讲故事”。但讲故事也要注意技巧,切忌一味“读”故事,老师要追求言语、动作、表情的适度运用,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带领幼儿去体会故事中的奥妙,老师只有对故事的内容产生兴趣、共鸣、感动,发自内心讲述的时候,才能更好地向幼儿传达故事的内容,老师心中产生的形象越丰富,越能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引发他们的感动和共鸣。3、用随机性提问帮助幼儿解决阅读中的关键性问题在学习故事的过程中,幼儿会突然对某些细节很感兴趣,但由于其注意水平还属于初级阶段,这些兴趣可能转瞬即逝。所以,老师要及时把握幼儿的兴趣点,通过随机提问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以故事《爷爷一定有办法》为例,幼儿对故事画面中的一个小姑娘产生了兴趣,老师不失时机地问到:“她是谁啊?她从哪里来啊?”让幼儿带着问题往前追溯,终于发现小姑娘原来是主人公的妹妹。老师又问:“你有没有发现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原来,小姑娘从刚出生的婴儿渐渐长成了现在的模样。而主人公也是这样渐渐长大的。通过随机提问,幼儿积极探索,观察能力与归纳能力在此得到锻炼,同时幼儿在观察画面的过程中又不偏离主题,在关注兴趣的同时关注了目标的实现。幼儿在活动中的探究兴趣也得到了有效的激励与保持,理解故事的能力得到潜在的引导与发挥。第二部:会讲(再现故事)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相互作用论认为:幼儿的语言发展是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对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应是一个不断促进主客体的相互作用、长期发展的过程,我们应该通过组织丰富多采的活动,为孩子提供多说的机会。1、从重点再现故事中的重要对话到完整地再现故事故事不是讲完就完事,可以帮助幼儿开展表演复述,在这种复述形式中,幼儿情绪高涨。他们喜欢模仿角色的对话,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重复已熟悉的故事情节、人物对话和旁白,在身临其境中运用和领悟局面语言,体验使用优美语言的乐趣。并能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表现人物的心理特征,在表演中赋予角色一定思想感情,对作品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了。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完整地再现故事。例如:幼儿在熟悉故事《金鸡冠的公鸡》后,对其中有趣生动的对话十分感兴趣,并纷纷进行模仿。通过启发,幼儿萌发了表演的欲望,由于故事里有许多描述场景的语句,不能用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们便一起增添了“旁白”这个角色,这样整个故事就能完整地表演出来了。为了增添幼儿对故事中意境美的感受,我们还为故事配了音乐。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从局部到整体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2、注重词汇与句式的丰富和积累幼儿受到经验的局限和他们自身发展的影响,词汇量比较贫乏,词汇的运用能力相对差一些,往往会出现想说又说不出来的现象。因此,作为教师,在讲故事的同时一要通过丰富量词、形容词、动词、名词等来帮助幼儿积累词汇,或者创设一些情景让幼儿运用词汇说一句或一段话;二要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幼儿积累语言素材。有研究表明,语言与经验密不可分,所以我常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故事、童话中优美的词汇、句式并感受理解故事作品的语言表达方式。这样,幼儿在创编故事时就可能仿照它们的语言创造样本。比如,有的幼儿可能在创编故事开头时说“在一个××地方,住着一个××的小白兔和××……”,幼儿也可能在创编故事结局时说“后来,××就再也不……了”。3、通过“设疑”,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陶行知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故事教学中灵活运用有效的提问十分重要,因为幼儿学习故事的过程是幼儿自身单向独立隐性的思维活动,教师通过提问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思维方式和现有理解水平,从而更好地引导幼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一般的集体故事教学中,由于幼儿的人数较多,给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带来了难度,所以教师必须要提高提问的质量,善于启发、引导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梳理故事的脉络,从而进一步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教师在集体阅读中经常有“大家说是不是?”“这样做对不对?”等封闭式提问,这些提问只能进行简单的判断性回答,观察只存在于表面,无法形成幼儿的概念性理解,幼儿的思维无法被有效激活,原有经验无法得到再现与提升。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和想象,让幼儿自发地寻求答案。例如在学习故事《飞天小猫咪》时,老师抛出了两个问题:“1、你还有什么不了解、不明白的地方吗?2、你还想知道什么?”幼儿经过思考后也提出了问题:“1、小猫咪为什么要飞到天上去?2、它是怎么上天的呢?”于是,老师就让幼儿带着这样的思路自由的发挥,他们想到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有的说:“小猫咪想到天上去和小鸟玩,它吹了一个大气球,抱住大气球的绳子就飞上天了。”有的说:“小猫咪想到天上去看看天上的世界,它坐上魔毯,一念咒语就飞到天上去了。”还有的说:“小猫咪想到天上去和云朵捉迷藏,它请蒲公英帮忙,风一吹,它就飞上天了。”这种开放性问题能使每个幼儿积极参与,并发挥自己的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仅获得了成功、愉快的体验,而且在想象与表达的过程中,培养了探索意识。4、提供支持性环境,鼓励幼儿大胆地说乔姆斯基认为,环境可以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营造一个相适应的环境对幼儿兴趣的产生至关重要。因此,我们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丰富的语言运用环境和学习的机会。充满阅读氛围的环境对幼儿来说无疑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阅读特点,努力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选材和构思,多功能、多形式地利用创设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应有的教育功能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在环境的创设上,我首先开辟了专门的读书角,提供幼儿喜欢的阅读材料。幼儿图书的阅读主要是感官上的需要,必须有可爱的动物、有趣的物品、色彩鲜艳的画面及与自己生活经验相似的内容。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与书为伴,以阅读为乐,既丰富了阅读量,又培养了阅读能力,自然能够更好地驾驭故事。其次,开辟“故事加工厂”,提供废旧图书让幼儿重新剪贴、排版、加工,制作成一本本内容全新的故事书,并通过“故事发布台”让幼儿交流共享。在一次次的创造和分享中,孩子们讲故事的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高第三部:会编(创编故事)创编故事的种类是非常之多的,例如:续编故事、看图编故事、命题编故事等,每个种类也都有其侧重的指导方法。因此,在指导幼儿创编故事时要特别注重方式方法的运用。1、在续编故事中帮助幼儿把握好故事发展的合理性在平时的故事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在故事的结尾处留一个悬念,让幼儿顺着思路把故事编完。幼儿通常会编出许多迥异的结尾,很多都是不乏想像且又合情合理,但也有许多虽天马行空但却与原故事完全不着边际的答案。以续编故事《爷爷一定有办法》为例,故事中的爷爷随着小孙子约瑟的渐渐长大,把一块奇妙的毯子改成外套、背心等等,幼儿都被深深吸引,我要求幼儿继续把故事编下去。有的幼儿按照“背心—裤子—帽子—袜子”的思路续编;有的幼儿按照“背心—帽子—手套—裤子—手帕”的思路续编等等。显然,其中都有其不合理性。于是,我引导幼儿一起分析布料应该是越裁越少,所以做的东西也应该是越来越小。在把握住了合理性后,幼儿再次续编效果就好多了。因此,我们在组织续编故事的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帮助幼儿把握好故事发展的合理性,防止幼儿的想象野马脱缰,让幼儿的想像既超乎寻常又合乎情理。2、在看图讲述中启发幼儿寻找关联的线索看图讲述活动,特别是看图续编故事、看图填补讲述、实物拟人讲述等活动,要求幼儿必须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所以,要教会幼儿观察的方法,去看看、想想、说说画面上正在发生的事情,找到情节的关联线索,使孩子把因问题割裂开来的思维连贯起来。可以先指导孩子观察再启发提问:“画面上有谁?”“他们在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是怎么干的?”并要求孩子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或“首先……再……最后……”等关联词语把故事情节表达完整、连贯。如;在看图填补讲述《小兔遇险记》的教学中,要求幼儿通过仔细地观察出示的首图与尾图,找出首图与尾图的关联线索,然后编讲出小动物们战胜大黑熊的经过。教师引导幼儿充分运用创造性思维积极思考,设想出多种战胜大黑熊的办法。幼儿的想象丰富极了,有的幼儿想出让动物过河的办法;有的幼儿想出让动物打大黑熊的办法;有的幼儿想出让动物躲起来的办法;有的幼儿还想出叫大象来帮忙的办法等等。面对这么多办法,我及时地组织幼儿进行讨论:“你认为哪个办法比较好?为什么?”这又需要幼儿运用逻辑思维能力,根据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去思考和比较这些办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然后选出他们认为比较好的办法,并讲出理由。在整个讲述活动中,幼儿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进一步培养了幼儿的探索能力。另外要关注的是,在看图讲述活动中,教师应抓住幼儿注意的特点,向幼儿提供能引起他们注意的图片,因为只有当图片的内容能引起幼儿的注意时,才会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如卡通片中的人物形象,色彩鲜明、造型不拘一格,深受幼儿喜爱,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3、在命题编故事中帮助幼儿搭建生动活泼的故事场景创编故事的高级阶段也就是“命题编故事”,即在没有任何图片或提示的情况下,让幼儿根据命题创编故事。在创编的过程中既要考虑整体故事的框架与主体的吻合,又要兼顾细节是否有趣生动吸引人。这就需要幼儿既具备一定的整体架构能力,能够架构一个完整的故事框架,又要有很好的细部处理能力,能够表现出人物的外部语言和心理活动。在幼儿刚刚接触到命题时,会显得很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就这样一个空洞的命题展开叙述。这时,我们可以先帮助幼儿搭建一个生动活泼的故事场景或构建一个框架,引导幼儿在此基础上展开叙述。慢慢地,幼儿的思维不再局限了,想到的也就多了。以命题“谁的花皮球”为例,幼儿并没有被命题给套牢,直接就以寻找花皮球的主人入手,而是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的游戏场景:小动物们快乐地在草地上游戏,它们一会儿玩老鹰捉小鸡、一会儿玩捉迷藏。可是,矛盾发生了:小猫由于没能轮到玩老鹰生起了气,大家都说小猫太小气了,小猫一气之下就独自回家了。接下来的几天里,小猫一直没有出现,独自玩耍去了。接下来,故事的发展更是不可思议:一天,大家在小河边玩耍的时候看到了小猫的花皮球,可不见小猫的踪影。于是大家拿着花皮球来到小猫家想送还给小猫,可小猫并不在家,而且小猫家门口积了一层灰,看样子已经几天没回家了。大家觉得可疑,就又回到了小河边,发现河边有搏斗的痕迹,小猫很可能是被大灰狼捉走了。于是,大家一起商量营救小猫的办法。天黑了,小动物们来到了大灰狼的洞穴前,小狗学起了狼叫,把大灰狼引出了洞穴,大灰狼出洞时,正好绊到了绳子,一张大网从天而降,把大灰狼紧紧的包了起来。大家一拥而上,打死了大灰狼,就出了小猫。故事的结局是温馨的:小猫看到大家那么关心自己,感到很惭愧,但大家一点都不介意。第二天,草地上有出现了小猫活泼的身影,它还带来了它的花皮球和大家一起玩呢!多么丰富的想像力啊!又是多么的合情合理啊!幼儿把花皮球作为了线索,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有热闹活泼的游戏场面;有伙伴间闹矛盾的场面;有智斗大灰狼的惊险场面;还有小伙伴冰释前嫌的温馨场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幼儿已跳出命题的框框,不被命题所局限。而这些能力正是在上文提到的各种教学手段中逐渐培养形成的,它们都源自幼儿的已有经验,真是信手捻来,游刃有余。综上所述,通过三个步骤的有机结合与合理实施,幼儿创编故事的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我相信,只要通过科学而又系统的指导,认真扎实地打好基础,一定会诞生更多充满想像的优秀作品。

166 评论

逛街搵食人

常州市第四中学电教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是生活,美是客观存在于生活中的合规律的真善内容与和谐形式统一的、丰富独特的令人愉悦的具体形象。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使学生自觉按照美的要求塑造自己,从而去克服和消除生活中的假丑恶,创造和增进生活中的真善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然传统的教育手段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一是内容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形式单一,常以文字、图片为主,很难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致使青少年学生对美的感知、鉴别、欣赏能力较差,学生中美丑不辨,以丑为美的现象屡见不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工程的日益推进,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得到推广,这就为我们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试图运用电教媒体,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去感知美、辨别美、欣赏美,从而引导学生积极追求真善美,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本课题自一九九八年底立项,形成研究方案后报市、省电教审批。当时的设想是从文学美、艺术美、科学美、社会美、自然美等方面展开研究,课题组成员涉及各个学科。一九九九年五月,省电教馆21号文下发"关于第三批实验学校课题审批意见的通知",要求我校这一课题"在自变量中界定实验学科,建议1-2个"。根据省电教馆的批示,课题组根据学校实际,重新修改了实验方案,明确将语文作为主要实验学科,同时对课题组成员作了调整,去掉了原音体美学科的成员,增加了语文学科的成员。一九九九年下半年,这一课题被正式批准为省组电教实验课题。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⑴常规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哪些不足? ⑵电教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哪些优势?课题组将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效果等诸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⑶审美能力包括哪些要素?如何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及互联网查找相关的研究文献,了解前人在这一课题上有哪些最新的研究成果,积累相关的研究资料,掌握国内外对此课题的研究动态。 2、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法、观察法了解学生美学知识、审美能力的现状,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3、实验研究:以语文学科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为主阵地,同时采用举行课外阅读欣赏活动、召开主题班会、组织论辩、进行参观以及环境渗透等形式,发动师生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研究的实施 为了提高研究成员的理论修养和科研能力,我们确定了课题组的学习计划,要求每个成员每学期都要学习一本理论专著,并作好读书笔记;省、市电教馆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观摩活动,我们都及时安排课题组成员参加。 三年来,我们着重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方面对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有益的探讨。每学期都有电教研究课,有时还面向全区举行电教观摩课。 为确保每次研究课均能收到实效,课题组经过研讨,在教学中逐渐形成了"电教研究课操作程序",对课前设计和课后反思的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 (一)课前思考:1、本课适宜采用哪些媒体?你为何选择此种媒体?2、你准备在何时运用媒体?为何选择此时使用?3、你期望通过媒体的使用达到什么目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何种能力?4、你准备用何种方法进行效果检测?5、本课结束后,你要收集哪些资料? (二)课后分析:1、你选择的媒体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选择?2、媒体运用的时机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时机?3、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你所期望的学生能力有否发展?为什么?4、你使用的检测手段是否有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5、你收集的资料能从哪些方面佐证课题?6、本研究课对课题研究有哪些贡献(包括经验和教训)? 课题组成员上电教实验课都必须对照操作程序认真进行教学设计,使以后的研究课不再偏离研究方向,为最大限度地取得实验成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在举行文学作品欣赏、组织辩论对抗赛、召开主题班会等方面,我们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研究的成果 在近三年的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审美能力,包括唤醒审美意识的对美的感知能力、形成审美情境的对美的欣赏能力、调动审美经验的对美的鉴别能力和丰富审美心灵的对美的创造能力。这四种能力涉及对美的体验、理解、判断、升华四个层面,落实到每节研究课上,就应各有侧重,或感知美,或欣赏美,或鉴别美,或创造美,或相互融合。为此,我们运用电教媒体,利用语文课及各种相关的活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积极的探索。实践证明:电教媒体的运用,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运用电教媒体唤醒审美意识,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审美教育要给学生以丰富的美感。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但对于阅历尚浅的中学生,有时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很难使他们真正领悟到这种美,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将文字内容诉诸于视觉画面,再配上音乐和有表情的朗读,则可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在讲授冰心的散文《小橘灯》时,学生对作者为何将小橘灯作为小姑娘的化身难以理解。冰心逝世以后,恰逢中央电视台播放一组根据冰心作品拍摄的电视散文,其中就有《小橘灯》。课题组立即安排实验班学生举行冰心散文赏析活动。当学生以多媒体的方式重温这篇散文时,沉睡的审美意识立即被激活,他们不仅深刻地把握了作品的内涵,而且更真切地感悟到冰心散文的韵美、景美和情美。一位学生写到?quot;真想不到'小橘灯'在画面中的形象那样逼真,那么美好。在阴沉黑暗的背景烘托下,小橘灯闪烁着的朦胧、橘红的光,正是镇定、勇敢、乐观的小姑娘的化身,是小姑娘心灵中露出的最灿烂的火花。它使人看到光明,受到鼓舞。"如果没有电教媒体的介入,没有多种媒体的有机整合,就很难想象学生会有如此深刻的理解。 在教《听潮》一文时,课题组一位老师剪辑了"海睡"与"海醒"两组媒体资料,配上相应的音乐,让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去感受大海的柔美和壮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审美情境,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 电教媒体在教育中的最大优势就是能集声、文、画于一体,以直观鲜明的图像,生动精炼的语言,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创设一种审美情境,使学生深深地被吸引、被感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 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我们精心策划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整个活动以三首"MTV"为主线:一曲《烛光里的妈妈》拉开了主题班会的序幕,伴随那优美的旋律,屏幕上那位母亲"倦得不再挺拔的腰身,失去光华的眼睛",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营造了很好的教育情境。随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轻轻响起,屏幕上母子情深的形象展现,同学们的情绪受到感染,联想受到激发,纷纷上台,讲述自己母亲的动人故事:有的学生在失去父爱后,母亲含辛茹苦独自挑起抚养儿子的重担;有的学生的继母无微不至关心女儿,继母胜生母……;主题班会上,同学们还用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小合唱、小品、配乐诗朗诵等,回报母亲的恩情,并准备了一份小小的礼物,亲手为母亲戴上美丽的发夹、别致的胸针,献上精心制作的节日卡片,并在写有"以优异成绩回报伟大母亲"的粉红布幅上签名,表达报效之志,爱母之情达到高潮。 活动结束时,随着《懂你》这熟悉的旋律,同学们边欣赏动人的画面,边跟随演员深情地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最后,银幕上打出了如下字幕:"母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母亲是慈祥的、伟大的,母爱是温柔的、深沉的,也是刻骨铭心的,让我们把心中的歌,深深的爱,献给自己的母亲,献给自己的母校、故乡、祖国,因为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男中音深情的朗诵,使同学们的感情得到升华,班会的主题更加深化。 班会课后,同学们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感受?quot;这是我参加的最难忘的主题班会,它新颖、生动、直观,深深地打动了我。几天来,我心中一直涌动着要努力学习,报答母亲、报效祖国的激情。""我要时刻牢记母亲的深恩,用优异的成绩让母亲永远微笑。" (三)运用电教媒体调动审美经验,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 人的审美能力是建立在他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的,丰富的审美经验可以加强美育的效果。当审美主体积极地调动他过去的审美经验时,他对美的感受会更真切,对美的理解会更深刻。电教媒体在帮助学生超越自己旧有的审美经验,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方面功不可没。 有一段时间,媒体上连续报道的几则中小学生自杀事件,在一些学生产生极大反响,尤其是个别差生也流露出消极厌世的思想。如何帮助学生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 不久,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讲述了北京一位16岁的女中学生张穆然身患绝症,顽强学习,笑迎厄运的故事。课题组立即抓住这难得的教育机会,举行了一次《珍爱生命,感悟坚强》的主题活动。首先在大屏幕上打出张穆然秀发脱落、依然热爱生活,灿烂微笑的照片,再一起聆听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敬一丹、崔永元对张穆然的深情追忆,学生们立即被这真实感人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一位初二学生动情地说:"面对这样一位比我们大不了多少却比我们坚强很多的姐姐,内心深处有着一种说不出的感觉。16岁,本应在学校、在家里享受老师与父母的关爱,同学之间的友情,而张穆然却只能面对着白色,与这最冷的颜色共度16岁的花季。图片上正在与同学们谈笑风生的张穆然笑得那么纯真,那么彻底,那么毫无保留,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这真是一位癌症患者。看着这位姐姐笑得这么开心,我们似乎也想笑,但更多的是想流泪。不光是为穆然得了病而流泪,更多的是为了我们的软弱与不经风霜:考试考砸了,除了叹惜就是眼泪;手划破了,除了大叫又是眼泪;被师长批评了,心里承受不住,除了眼泪还是眼泪。而穆然呢,死亡在向她一步步逼近,她不能像我们一样在学校里愉快地学习,尽情地玩耍,但却始终微笑着,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在她面前,我们自惭形秽了。虽然她已离我们而去,但是她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永恒的。在人生旅途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我们应像穆然那样面对挫折,顽强拼博,热爱生命,奋勇向前,让生活更有意义?quot;那些萌生消极厌世思想的学生,也在比较鉴别中提高了认识,表示要像张穆然那样热爱生活,让生命的每一天都发出应有的光和热。 课题组成员还运用辩论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明确是非,分辨美丑,提高对美的鉴别能力。 (四)运用电教媒体丰富审美心灵,提高对美的创造能力 美育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人的审美心灵的丰富多样性,电教媒体以其特有的优势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获取大量美的信息,电教媒体的运用,使学生在美的形象的不断熏陶中,丰富审美心灵,提高对美的创造能力。 在教《周总理,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老师了解到学生不熟悉周总理的生平事迹,很难体会当时的人们对周总理难以割舍的情怀,便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用一组图片和录像,形象地再现了周总理的伟大生平和当年首都人民冒着凛冽寒风,伫立十里长街挥泪送总理的动人场面,立即引起学生情感的强烈共鸣,为课文的学习和理解作了很好的铺垫。讲析结束后,伴随着《绣金匾》?quot;三绣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的音乐声,大屏幕上出现在旭日东升的背景下,周总理微笑着向我们走来的画面,学生的情感立即得到共鸣,周总理永远和人民在一起的主题也得到深刻体现。这时,老师又及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从诗中任选一节,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逼真的语言将画面描绘出来,以显示其创造美的功力。由于电教媒体的激发,学生们对诗歌表现的意境有了准确的把握,并为周总理的伟大人格所震撼,所折服,因此,写作时非常投入。写出的作文不仅感情真挚,而且文笔优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电教媒体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对美的感知、欣赏、鉴别、创造能力四个层面,正日益发挥着其特有的功能。但媒体教育效果的发挥,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运用。只有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精心选择媒体,适时呈现媒体,并围绕主题巧妙设计,启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和活动,才能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年多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较丰硕的研究成果,我校有十多篇研究论文发表、获奖:高云荣的《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北京"电化教育咨讯"月刊今年第4期发表;《感悟坚强,珍爱生命》在常州市教育报希望版发表;陈慧永的《让多媒体走进主题班会》在常州教育报发表,并获市班主任年会论文评比三等奖;高云荣、陈慧永撰写的《主题班会引入现代教育媒体的实践与思考》获常州市电教论文评比一等奖、省三等奖;陈慧永的《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获省青年教师论文评比二等奖;桂平的《运用电教媒体帮助学生建立审美心理结构》和戴贵忠的《运用电教媒体,在政治课上培养学生的审判能力》获市电教论文评比三等奖。 高云荣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周总理,你在哪里》及《作文训练--写短评》,分获市多媒体课件评比二等奖和三等奖;课题组成员房章鲁、何晓忠参加市多媒体评优课均获三等奖;芦芝萍老师制作的学校主页获市首届校园网页制作三等奖。此外,课题组还自制、积累了一批有价值的电教资料:如亲情系列电视散文、冰心作品电视散文,以及基因与克隆、纳米技术等科教系列录像带或光盘。 课题组高云荣、戴贵忠分获省、市电教优秀工作者称号,学校也被评为常州市电化教育先进单位。 五、问题与思考 1、毫无疑问,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但电教媒体的介入,是否会妨碍、甚至替代学生对课文内容美和形式美的自我感悟、自主体验过程?怎样优化整合现代教育媒体资源,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在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进程中,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实验与探索。 2、审美能力毕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审美能力的提高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似乎很难找到一个检测审美能力是否提高的可量化的指标。我们虽经反复探讨,终因拟定的量化检测指标尚不成熟而作罢。这方面的研究探讨还有待继续和深入。

114 评论

zcp1211小窝

说到课题,一直以来,不少人都有“课题研究,我们一线教师怎么会做”这样错误的认识,并且从课题立项之日起,大家便开始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其实,我曾和在坐的老师们一样,只不过,我是伤疤未好就忘了疼的主儿,所以每年都会迎来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课题焦虑期”(课题结题的日子)。也正是如此,在课题立项、研究、结项这样一次次完整的研究周期中让我获得一次次的提升与成长。      2019年我作为第一参于者参于了学校的一项课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并且被评定为市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此项课题研究不仅成功结题,而且还带领学校一线教师创编出了一系列的校本教材:《小学书写能力提升教材》,一套6本,从易到难,从易到难,呈现梯度,符合学生认知与书写的规律,解决了小学阶段没有系统写字教材的困惑;《好习惯,从这里开始》——已成为全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必修课;《小学体育队列队形》指导提升了全校大课间出操的速度与效果;《小学心理健康》、《传统节日课程》、《小学剪纸教材》立足学校社团活动而编写,为全校70多个社团老师编写教材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这些校本教材在学校的全面投入使用,给全校师生的教与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推动了整个学校工作的良性发展。       课题研究也让我更深刻认识到了课题研究的真正意义与价值所在——要关注工作实际所需,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更要关注成果的运用与推广,服务于师生,服务于学校,这其中的价值绝对远远超越了那张滚烫的结项证书它本身。 1.选题背景       2020年6月,一个极具新鲜感的名词进入了我的视野——三个课堂。随着全县三通两平台工程的全面落成,叶县教体局同时推进“三个课堂”项目,赵校长作为叶县质量提升办成员,又肩负着名校网络课堂在全县推进的工作使命。但是对于“三个课堂”,我可以说是一无所知。课题立项前期,通过参加县里各项培训,不断向人请教,名师课堂、专递课堂我已渐渐明白,然而名校网络课堂,让我甚是困顿:名校网络课堂里没有课堂,这是它带给我的首次印象。如此没有课堂的课堂,如何发挥其作用呢?真的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上网查询,资源少之又少,如此新生事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又学校实际工作的迫切需求,既然工作要做,为何不如将工作课题化,一举多得呢?于是我们便盟发了进行对此项工作进行专项研究的念头。 2.选题意义       填写课题立项审评书就给人当头一棒,网络上几乎找不到任何具有参考的文字,更无实际经验可循,这让我甚是苦恼。很高兴的是三通两平台工作人员的耐心解答,也很荣幸得到教研室领导指点迷津,让我看到了整个叶县有中小学校383所,教学点195个,教学点占比高达51%,近年来,虽然我们已经通过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建设,叶县农村学校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但是校舍和硬件设备的改善,并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追求,仍有许多农村孩子的家长带着孩子到县城或镇上学校上课,只为了让孩子能受到更全面的教育,名校网络课堂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研究目标       这更让我们坚定了此课题研究的契机与意义所在,教研室瞿主任更是给我们提出了要求和希望,希望我们探索出名校网络课堂在远程教学、协同教研、资源共享、教学帮扶等方面的新模式,以便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希望借助名校网络课堂找到“一校带多校”的有效方法与路径,提升叶县区域内农村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同时,希望我们通过研究,寻求到名校网络课堂应用实践的评价激励机制,为全县名校网络课堂的良性建设提供可借鉴的依据。就这样,《名校网络课堂应用实践的研究》这一课题应运而生,被平顶山市基础教研室命名为重点课题。       俗话说:“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在课题研究上,必须要有统一的规划,明确研究的方法与思路,才能使课题研究效益最大化。 1.明确研究对象。       由于全县农村学校近四百所,我们学校又很年轻,课题组成立后,我们仅从农村学校中精心选取了四所学校成立了1+X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用于我们课题研究的主要观察对象,这四所学校都是我们对口支教与帮扶的学校,龙泉实验学校、保安镇中心小学、龚店实验学校、邓李实验学校,将这四所学校作为课题研究的对象。我们曾多召开会议,共同商议学校的发展。共同体成立当天就产生了不小影响,被报导于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堪称几所学校的铮铮誓言。至今为止,我们采用线下与线上同步的方式,五校已集中交流共开展活动6次。(播放课件图片) 2.明确研究思路       有了明确的对象,课题组多次召开会议,进一步确定了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我们首先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有目的地调查收集这几所农村学校教师、以及我们学校教师对名校网络课堂相关的认识和学校的现状资料,如各校的现状、学生学情、课堂教学现状、校园文化和课程文化,从而获得了关于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确定课题研究的目标与方向。       (2)丰富了线上“名校网络课堂”云空间,把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内容上传至空间内,以供兄弟学校参考借用。学校的制度文化、学校的课题研究成果、学校线下的各种资源同时上传到了名校网络课堂上,以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图片展示)       (3)开展了直播授课和线上协同教研活动,我们提前将直播课程、各种教研活动在课堂上进行公告,即使相距几十里,但共同体学校仍能同时参于研讨活动。(图片展示几校同时进行的课标学习活动)     (4)在名校网络课堂上,增设了“在线教研”、“直播课堂”、“点播课堂”等版块,这些都是我们向三通两平台公司提出后,新增设的项目。直播活动的增设,让全体学校生家长可以在线观看学校的各项活动,点播课堂的增设,相信随着资源的不断丰富,学生足不出户,便可实现网上学习。(图片展示)     (5)共同体各项活动实现了线下与线上相结合。(课件展示) 3.适时总结调整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一边前行,一边总结,一边调整,比如:课题研究还只停留在较为浮浅的层次,还只是一些零散的经验,未能建立完整的体系;理论支撑的力度不够;还有名校网络课堂上资源不够丰富,功能不够强大。       我们在加强自我学习的同时,计划在课堂上增设名师课堂、专递课堂的链接,以此提升名校网络课堂的功能。       有一片天空,因思考而明朗;有一种行动,因研究而有力量!课题研究能力的提升一定是在不断的课题研究中得到提升,试想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有一群人从工作实际出发,针对问题进行深入挖掘,不断探索,这个过程中既有同伴灵感的相互碰撞,也会有工作思路的拓宽,还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长喜悦,我想:这应该就是教育科研的幸福感,愿我们都能不断仰望这份幸福、走近这份幸福、拥有这份的幸福!

248 评论

相关问答

  • 以我的生命故事为主题的论文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渺小的,就像大海中一朵朵小浪花,一点不起眼;生命是伟大的,就像一颗颗璀璨的夜明珠,是无价之宝。父母养育了我们,给予了我们生命这个美好的东西,它

    小壮壮长大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我的课题研究故事论文

    用电教媒体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常州市第四中学电教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

    时空归宿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美国我们的故事研究论文

    科学家的故事 每个科学家都有他失败的一面,现在,我就来看一看科学家的故事. 故事一: 波义耳——怀疑派化学家 波义耳1627年1月25日出生于爱尔兰的一个贵族家

    a长了一半的草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论文题目我的成长故事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我的成长故事

    曹婕倩风恬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我和音乐的故事1500字论文

    独处的空间里,唯有音乐陪伴着我。耳畔是悠扬动情的音乐,时间慢慢地在耳边流淌,思绪也随着音乐飘飞……我喜欢音乐。喜欢一个人伴随着轻轻的音乐静静地躺着的感觉。音乐是

    美食界女王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