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24

猜我猜不猜
首页 > 职称论文 > 关于英语口语的研究属于什么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阿雯雯777

已采纳

非英语大学生的语音现状可能涉及到英语学习和英语教育的问题,但不是英语论文的范畴。英语论文一般是指使用英语进行撰写的学术性论文,其中包括对某个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的文章、文献综述、实证研究等。如果非英语大学生的语音现状是作者选择的研究课题和论文中的重要内容,那么该论文将是英语论文的一种。但是,如果该内容属于讨论或背景部分,则不一定属于英语论文的范畴。

105 评论

桐叶封弟

对于高职英语口语测试研究

论文摘要:口语测试是测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口语测试的意义、口语测试的可行性以及口语测试的设计来探讨高职英语口语测试。高职英语口语测试对提高学生英语口语应用能力,对提高高职质量,以及促进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有积极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口语测试 意义 可行性 口语测试设计 一、口语测试对高职英语教学的意义: 1.口语测试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一致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作为教育部第一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性文件在全国颁布实施,《基本要求》中提出“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这是具有高职高专教育特色并充分体现高职改革方向的崭新的教学理念。既要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也应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有关涉外业务工作的口语表达能力。因此,只有增设口语测试才能完善现有的测试体系,确保听、说、读、写译各项语言技能的协调发展,真正实现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目标。 2.高职高专英语测试的现状要求增设口语测试 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就要正确处理语言测试和教学的关系,语言测试应全面考核学生听、说、读、写、译全面运用语言的能力。目前,测评高职英语教学的一个考试就是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含A级、B级)。尽管A、B两级笔试都有相应的口试,但口试的规模不大,没有普及,对参加口试的考生设置了一定的门槛,只有笔试成绩达到一定分数以上的考生才能报名参加口试,因此能够了解和参加口试的学生人数非常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现行的语言测试体系还没有普及到口语测试,不能科学地满足广大考生口语测试的要求,因此增设口语测试能够进一步完善现行测试体,真正全面地测试广大考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3.口语测试的推行有帮助于提高高职英语教学 考试在中国的教学中经常起着指挥棒作用,考试考什么决定教师教什么,考试考什么就决定学生学什么。由于目前都是笔试测试居多,很多学校的老师就把重点放到了追求通过率和应付考试上,客观上降低了对学生应用英语能力的要求。学生学了那么多单词和语法,但是不会用,听不懂,说不出。“哑巴英语现象”在公外学生的身上更突出。因此,如果增设了口语测试,增强正面的反拨效应,一方面能使学生注重口语训练,提高语言产出能力,避免“高分低能”,另一方面使教师也会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转变重知识传授、轻技能训练,重应试教学、轻素质培养等现象,以适应未来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检测评估的正式标准,教师也更加明确高职英语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新形势,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和质量。 二、口语测试的可行性探索 1.从口语测试能力方面探讨 目前我国举办大规模的口语测试的`能力逐渐形成,口语测试的难点在于其设计虽简单,但实施难和评分不客观。不过综观我国国内近几年的口语测试,有许多口语测试的组织方式和评分方法可以借鉴,例如有八年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有CET-4,CET-6,有pets等语言测试,我们可借鉴其测试经验,扬长避短设计出适合高职高专口语测试的题型和比较客观的评分方法。 2.从口语测试的形式上探索 面对数量庞大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如何进行有效、可信、实用的大规模口语考试,是一个大的课题。目前,口语测试分为三类:直接性口试(Face to Face Test),间接性口试(Paper-pencil Based Test)和半直接性口试(Semi-Direct Oral Proficiency Test)。加之,这三种形式的口试各有优缺点。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辅助教学作用的增强,口语测试的推行更容易,计算机考试可大大降低考试,无论在效度和信度方面都将超过直接性口试和间接性口试。 3.高职生的整体英语口语水平有较大提高,口语测试的目标群体初步形成 由于我国现阶段英语普及得比较早,从小学就开始开设英语课程,相当一部分城市甚至从幼儿教育就开始了,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不断加强,尤其在英语听说等应用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就为英语口语测试的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趋势,口语测试的氛围良好 随着我国国际化程度的加深,英语运用的机会越来越多,对英语口语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自90年代初开始,在教育部高教司的直接领导下,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探索出“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具有时代特色的课程体系。近两年举办的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就是为了激励高职高专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积极性,全面展现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因为口语能力薄弱依然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这样一个教学改革热潮中,增设英语口语测试无疑是顺势而发,而且也能起到良好的英语教学导向作用。 三、口语测试设计 在所有的测试中,口语测试是最难出题,最难实施和最难评分的,加之高职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想达到客观公平的测试结果实施起来就更加困难。口语测试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测试的关键是要设计出合理的内容和形式,使其既能科学地反映教学成果,又能产生合理的教学后效。笔者将从以下三个个方面来对英语口语测试设计进行探讨。 1.从口语测试的内容来看 评价考生的口语应用能力主要是考虑其语言基础掌握的扎实准确程度和语言运用的自如程度。对语言基础的考核可以从语音、词汇、语法三大方面入手。在口试中不仅要考单个读音,而且更要考核在连贯语言中的发音,包括连读、省音等变音方式的掌握和运用。同时,还要考虑单词、句子、重音以及语调对比的掌握与使用情况。至于词汇、语法两个要素,作为语言交际能力的基础,在作为口试内容的测试中,应当注意二者在口头与书面语以及在领会性与表达性语言中的差异。所以在高职英语口试中,还须衡量选词的得体程度,所用的词语不仅要适应于口头交际,同时还要适应谈话的主题、对象、场景等社交语境因素,要求语言表达流畅、自然,领悟迅速、准确。 2.口语测试的题型 第一种:性口试(mechanical oral tests)。这类口试的主要目的是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尤其是能够考核考生对英语语音、语调的掌握与使用情况,着眼于鼓励学生开口讲话以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典型的题型:语篇朗读。朗读不仅能够测试语音、语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考核口语的流利程度和语法掌握的扎实程度。朗读中意群的划分和停顿都能从侧面反映考生在英语交际能力的基础。此种题型优点是提高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基础技能的培养。 第二种:有准备口试(prepared oral tests)。这类口试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准备,检测其较高运用英语的能力,要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要注重过程。 基本题型有:复述;口头报告;看图说话;角色扮演;讲故事等。这类口试试题优点是督促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第三种:无准备口试(unprepared oral tests)。这类口试主要目的是在某一情景下检测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如何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增加语言实践的真实感。     基本题型有:简单面谈;即时采访;商讨问题;自由谈话等。这类口试试题难度较大,但能够快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学以致用。 当然,每一份口试题目都应兼顾这三种题型,由于有限的测试时间和大量的考生人数,每一种题型只选择一个考核内容就可,并且每一套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数量?发挥余地等方面都应基本一致。既能考查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水平,使学生在公平?公正,宽松和谐的下展现自己的风采。 3.口语测试标准: 为了提高口语测试的效度和信度,可以采取兼用两种评分标准:综合型评分标准和分析型评分标准。综合型评分又称总体评分或印象评分,它的评分标准是对考生的口语能力按照不同的等级做出简短的总体描述,评分人根据自己对考生口语表现的整体印象将其划入相应的等次,比如可分为优、良、中、差、较差等,必要时,可以再转换成对应的得分。这种评分主要评价考生的口头交际能力,着眼于其言语行为的交际效果。分析型评分标准就是各项评分法,针对语言结构的基本要素,分别划分等次,比如,语音语调、语法、词汇、话语运用、交际互动等,逐项评价考生的表现,然后评定分数,这种评分标准更加关注语音形式与语言结构的准确性,而不是突出强调总体交际效果。一般来说,整体评分标准的效度高,信度低,不容易掌握,分析型评分标准效度低,信度高,容易掌握。 四、结束语 从效益来讲考试不是目的,而是评价和监控教与学效果的手段。因此,搞好教学才是提高考生水平和能力的根本手段。但是,由于英语口语教学在特有的主客观方面的难度,比如师资、班级编制等,要督促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重视高职口语教学,提高英语口语应用能力,就必须在考试中对口语教学成果进行,否则,口语教学就会失去可靠的现实监控,其结果就是口语教学这方面形同虚设。同时如果没有口语测试,就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口语应用能力和综合水平,因此,我们应加强研究口语测试的可行性,增设口语测试,着重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应用能力,把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成果真正纳入到考核系统中。

相关论文查阅: 大学生论文 、 工商财务论文 、 经济论文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315 评论

谷穗的宝贝

人文社会科学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人文科学指同人类利益有关的学问,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史学、法学、文艺学、伦理学、语言学等。社会科学是指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教育学、文艺学、史学、语言学、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等,其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具体到选修课的类型,你可以参考下述课程名单去选择类似课程:某高校人文社科类选修课名单:国学概论《圣经》选读传播学概论大学生礼仪外国文学专题研究古今中外经典佳作选辑解读一体多元文化艺术研究汉字与中国文化陇中文学赏析影视文学赏析论语选讲诗文朗诵指导西方文学专题研究影视艺术欣赏教师口语中国文化导论大学英语测试题型与攻略法语基础英美文学史英语口语实践西方文论公共英语写作英美影视欣赏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甘肃民俗选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讲座文化人类学人际沟通与交流以案说法中西文化比较

125 评论

xiaoyizhu8

《中学英语教育口语教学初探》

摘 要: 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目前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这与造就和培养符合21世纪社会要求的高素质外语人才构成了矛盾。解决这一矛盾是深化我国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完成的课题。本文围绕培养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这一主题,阐述了培养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必要性,探究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内涵,提出了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对策,力图对于培养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中学生 英语教育 口语教学

中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实用性、应用性人才,而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则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许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不强,“哑巴英语”的现象可谓比比皆是。李岚清同志曾就外语教学的问题指出:“我国知识分子的总体外语水平不但不如一些发达图家,也不如许多发展中国家,这不但成为我们吸取别国先进科技文明成果,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的一大障碍和弱点,也是我们吃亏之处。另一方面,这方面的弱点也成为我国向外国传播和交流中国文化和科学投术成果的一大障碍。”随着进入WTO,中国更加国际化,但现有的英语教学现状却“费时较多,收效较低”,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会使用会读不会说的“哑巴英语”。要纠正这种落后的局面应该把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顼重要的教学方向,这也是在外语教学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根据现代教育理论、英语学科特点和本人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探讨了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旨在丰富外语教学理论,尝试英语教学的新思维。

一、口语教学中的不利因素

(一)轻视英语口语的思想

在中学阶段,大多数学校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就是为了应付中学会考和高考,因此他们进行英语口语训练的时间、机会都不是很多。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口语训练都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的重点还停留在讲解语法点上,结果造成一些学生成为英语“哑巴”,读得出讲不出。但是,中国进入WTO以后,在中学英语教育领域中,由于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动机等都发生了变化,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加强调实际运用能力,因此口语交际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二)“恐惧心理”的影响

不少学生对开口讲英语总有一种惧怕心理,怕出错,怕受老师责备,怕被同学耻笑。这种恐惧心理常导致学生在口语表达时显得焦虑和紧张,影响他们正常地思维和顺利地表达。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就是学生平时缺乏足够的口语练习机会,在开口时没有一种方向感,同时又过多考虑所说的词句是否符合语法规则。“恐惧”心理阻碍了口语训练的顺利进行。

(三)英语语境的缺乏

交际教学思想的倡导者欧莱特(All-wright)认为语言学习的成功在于将学生放在一个需要用目的语交际的语境之中,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得体与否作出判断的能力和结合语境理解语言形式与意义的能力。但学生接触英语交际情景的机会非常局限,他们的语言学习和习得的主要环境就是课堂。而在目前大部分中学英语课堂模式中,缺少学生创造使用目的语的氛围和场合,口语练习也往往是教师控制的、机械的操练,缺乏师生和学生间思想上、信息上、情感上有意义的交流。

二、提高口语能力的对策及主要途径

(一)句型结构操练

这种操练从单词组句开始,再由短句到长句、简单句到复合句,采用漏斗式分解的教学模式。例如对重点句型:Tell do sth.,Suggest(that) sb.(should)do sth.及其否定形式的漏斗式训练模式如下:

这样训练时,时间可能多一点,但抓住了重点。

有关英语句型操练有很多好的方法,如波浪式的操练(Ripple drill)、从后往前连锁操练(Back-chaining drill)、连锁操练(Chain drill)等。这些操练的目的是保证学生正确而迅速地说出新的语言,排除语言障碍,使学生增强信心,人人都能开口说,并说得正确。

(二)内容问答操练(Ask―Answer)

这种操练主要是针对文章内容进行,常适用于课文教学。笔者在进行课文教学时,一般将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问答式操练或选择性操练。即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读课文,然后针对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或做出选择,这样读说结合的操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语技能,还能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

(三)词语造句操练

对于每课的重点词汇笔者在教学中除加以讲解外,还尽量让学生用词造句,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词的用法,还强化了学生口语运用能力,真可谓一箭双雕。

(四)朗读训练

笔者要求学生尽量每天抽出15―30分钟时间大声朗读所学的课文,并在课堂上通过让学生读课文或对话等方式加强朗读训练: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所学课文的朗读和对话训练,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外语的能力,同时也加深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的理解。

(五)背诵操练

在一定程度上讲,学英语,记得越多,学得越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目前不少教师对背诵却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学生学的东西也不少,可是学得多、丢得多。盖房子需要砖瓦,学语言也必须要掌握词、句等语言材料。因此,笔者认为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教材中的一些好的文章或段落,都必须要求学生背诵。背诵也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必要手段。背诵不但练习了口语,而且激发了他们积极向上的奋斗与自信的精神。

(六)模拟情景操练

1.设计日常口语会话情景,训练日常口语会话。

学生要熟练掌握日常口语会话,就必须掌握范围广阔的、基本得当的日常用语,以服务于交际目的。如怎样表示想与陌生人交谈;怎样表示喜爱与厌恶、赞同与异议;怎样问路与指路;怎样发出与接受邀请;怎样处理电话;怎样抱怨与安慰别人;如何购物、求医、求学;节假日或旅游时的交际范围有哪些,等等。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由于中西文化及语言的差异,很多学生不知如何应付这些问题。在基础会话单元教学过程,笔者针对这一情况首先通过中西方语言差异比较,将学生感到困难的关键句列在黑板上,然后将学生分组,让学生自己设计情景,组织会话,并进行反复实践,使学生对自己使用不当的语言进行逐步的更正。如学生对购物(shopping)此类感兴趣的话题,我便将各种得体地道的表达形式列于黑板:

Make a list before you go.去之前将要买的东西列一个清单。

They close at five on Sunday.那些商店每周日五点关门。

They’re not open that day.那里那天没开门。

Don’t forget to stop by the grocery,别忘了买什么东西。

Let’s do it tomorrow instead.今天有什么事情,想推到明天去做,就说此话。

Do we need anything special today?我们今天需要买点特别的东西吗?

What do we need from the store this week?这周有什么要在商店购买的吗?

Shopping during the week is easier.周末去购物人太多显得拥挤,工作日期间比较方便。

I prefer going to the mall on Sundays.我更喜欢周日购物。

I usually shop on Saturdays.我经常在周六购物。

然后要求学生用所给的关键句,设计情景,反复实践,直到熟练为止。在这一阶段教学中,我还注意结合所练内容不断给学生补充一些与他们日常生活及学习密切相关的语句,如:

It doesn’t make sense.莫名其妙!

How’s your day?今天过得怎么样?

Are you mad at me?你生我气啦?

Let’s see some action.来点刺激的。

It sucks/stinks.太差劲了。

Can we move on?差不多啦,就此打住吧。

YadaYadaYada.如此这般……(讲故事的时候,可以用这个绕过敏感内容)

Chill out!冷静点。

Are we still cool?我们之间还行,是吧?

Get it?明白啦?

I don’t get it.我不明白。

I’m screwed.我被坑了。

这些用语地道、实用,是我从广泛的阅读中摘录下来的。学生从一般的教科书中很难发现。这样的语句对于贴近生活的描述与表达非常有用,很受学生欢迎。

2.通过对日常生活题材讨论,逐步提高学生语言的组织能力。

对日常生活题材的讨论是训练学生口语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和课外的讨论活动,适时以引导学生广泛地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类题材相互间进行会话,既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逐步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扩大了其知识面。此类话题涉及邻里关系、购物、运动与健康、家庭生活、抽烟与疾病、教育与发展、少年犯罪等。下面是众多讨论题材中的两则:

A:1)How do Christmas celebrations differ from the Spring Festival celebrations in China?

2)Discuss the customs of Chinese New do people do to prepare for the New Year/Spring Festival?Are there some interesting activities that you do in your family or hometown to celebrate?Explain.

B:1)Describe some interesting things happened during your you describe it for me?

2)What is your goal to travel and your reason to travel.

3)Describe 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travel for the country.

4)Why China can attract people to travel?

5)Do Chinese people like to travel now?

6)Which festival do people travel in and where do people travel to?

7)Compare the difference about traveling among Chinese people between 100 years ago and now?

在讨论这样的题材时,有时是全班一起讨论,有时是每组负责讨论一个问题,然后面向全班阐述自己的观点;有时是各小组将各自讨论的结果作对比,分析总结异同,并且由学生即兴发言,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在讨论某一问题时,要求每个发言者不能只顾说自己的,而是要针对前一个人的发言做出评论,提出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看法。这样不仅使每个学生都能集中注意力,同学间相互学习和逐步领会驾驭语言的要领,而且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及驾驭语言能力的提高,从而为口语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通过对热点话题辩论,提高学生口语的思辨能力。

提高学生口语的思辨能力是口语教学的最高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作长篇论述的能力。目前,大多数中国学生需要口语输出时,讲的多是零星片语,而不能形成有序的逻辑主体。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联想与想象这方面的训练,不知道应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剖析。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循序渐进的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对每一个会话题材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如在组织讨论“What is Happiness?”时,我引导学生先作横向讨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观:中学生的幸福观是什么?大学生的幸福观是什么?单身汉的幸福观是什么?年轻夫妇的幸福观是什么?老年人的幸福观是什么?知识分子的幸福观是什么?这时可引用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的话来总结知识分子的幸福观:我们终生的幸福取决于我们选择困难的难度。再从纵向来讲,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也具有不同的幸福观。笔者用自己的例子加以说明,然后鼓励学生从各自不同的成长阶段寻找例子,或从身边其他人不同的成长阶段发掘例子等。然后从逆向讲,幸福不应只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对幸福的追求中,饱含渴望的过程更为重要。最后再进一步深化讨论的主体,得出获得幸福的关键是保持心理平衡,并分析、阐释这一观点。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引导和讨论,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口语的思辨能力,而且陶冶了情操。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与思辨、分析和创新能力,笔者在口语课的后期阶段还采用演讲、辩论或二者相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如对老师布置的题材,要求每位学生选择不同的主题准备2分钟,然后上台作即兴演讲,演讲完毕后,其他学生可以质疑,由此引发出热烈的辩论。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又训练了学生批判性倾听能力。有时,还采用正反两方辩论的形式组织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先定好辩论的话题,确定正方与反方,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分析资料,再综合对比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学生不仅知道了如何推理、如何识别与利用不同的资料为自己服务,而且知道了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类问题。既提高了语言的运用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

总之,英语口语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英语日常口语,了解语言的文化差异,能够使用普遍接受的语言,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思考分析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正如大多数学生在英语口语课结束时所形容的那样“英语口语课不仅使我们口语流利,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思想”。

参考文献:

[1][美]Edward .美国口语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

[2]鲍冬娇.浅谈中学英语教学.引进与咨询,2004.

[3]秦天文.改进英语教学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251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英语的论文

    英语议论文写作是英语专业学习者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项技能,恰当运用评价资源能增强作者表达对事件的态度和立场,开启话题,可以感染和说服读者。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

    yukisnowfox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关于英语学情研究的论文

    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转眼间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就即将结束,大家都开始做最后的毕业设计了,在做毕业设计前指导老师都会要求先写开题报告,快来参考开题报告是怎

    秋秋花花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关于英语口语教学相关论文范文集

    精 锐的老师当然有的啦

    黎明同台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关于研究中英谚语的论文

    提供一些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在中西文化差异方面的论文选题,供参考。中西节日文化差异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中西方人际关系交往中的差异分析浅析中西方社会对人格塑造的影响中西

    樱桃小胖子O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陈风华关于英语研究论文

    Kelly Chen 根据惯例,姓氏应该保留为汉语拼音这个名字与你的中文名字最为谐音,且寓意不错,非常适合你:Kelly 凯利 塞尔特 战士。

    洛林小叮当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