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的恺1994
(1)汉语历史语言学· 2002,句法结构的嬗变对副词和形容词的语法标记发展的影响,《语言学论丛》第25辑,北京大学中文系。· 2002,词汇化、惯用语化和语法化之关系,《现代中国语研究》第4期,日本。· 2002,论语言的基本语序对其语法系统的影响,《外国语》第1期,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1,汉语史上疑问类型学转变的机制和过程(合作),《中国语文》5期。· 2000,汉语动词重叠产生的历史动因,《汉语学报》1期。· 2002,双音化趋势对动补结构形成的影响,《语言研究》第1期。· 2001,动补结构产生的具体句法环境,《现代中国语研究》2期,日本。· 2002,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lassifier System and the Grammaticalization of the Morphosyntactic particle de in Chinese, Language Sciences (England)Vol. 1, pp. 1-15.· 2000,十五世纪前后的句法变化对现代汉语否定词系统形成的影响,《语言研究》1期。· 2000,量词系统的建立对复数标记“们”语法化的影响(合作),《当代语言学》1期。· 1999,动补结构的发展及其对句法发展的影响,《中国语言学论丛》2期。· 1997,汉语动词拷贝结构的演化过程(合作),《国外语言学》第3期。· 1997,论汉语体标记诞生的机制(合作),《中国语文》2期。· 1998,指示代词与结构助词的共性及其历史渊源(合作),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Vol. 33: 53-70, USA.· 1998,汉语比较句嬗变的动因(合作),《世界汉语教学》3期。· 1998,汉语发展史上结构助词的兴替论“的”的语法化历程(合作),《中国社会科学》6期。· 即出,汉语名量词重叠式发展的历史,《汉语史学报》,上海教育出版社。· 即出,汉语的有定范畴与量范畴之关系,《语言研究》。· 即出,语法的规律与例外,《语言科学》,科学出版社。· 1998,‘句子中心动词及其宾语之后谓词性成分的变迁与量词语法化的动因’ (合作),《语言研究》1期,页40-54。· In press, With Charles Li. *The Development of Classifiers and the Morpho-syntactic Particle DE. Historical Morpho-syntax in Chinese, ed. by Charles Li and Alain Peyraube.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Out of the Project Supported by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SBR-9421410).· In press, * The Grammaticalization of the Copula SHI in Pre-Qin Chinese. Historical Morpho-syntax in Chinese, ed. by Charles Li and Alain Peyraube.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Out of the Project Supported by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SBR-9421410).(2)现代汉语语法· 1990, ‘V得C和V不C使用频率差别的解释’,《语言研究》2期,页68-74。· 1991,‘现代汉语的肯定性形容词’,《中国语文》3期,页167-174。· 1992,‘论现代汉语的“体”标记’,《中国社会科学》6期,页183-201。· 1992,‘汉语动词的定量化与其肯定性质’,《清华学报》(台湾)新22卷第3期,页255-278。· 1992,‘现代汉语的肯定性动词成分’,《语言研究》2期,页41-50。· 1993,‘汉语形容词的有标记和无标记现象’ (合作),《中国语文》6期,页401-409。· 1994,‘谓词的定量与肯定’,收入邵敬敏主编的《九十年代的语法思考》,页43-56。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4. Aspect in Modern Chinese.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 1995,‘时间的一维性对介词衍生的影响’,《中国语文》1期,页1-10。· 1996,‘试论汉语的句法重叠’,《语言研究》2期,页1-12。· 1996,‘形容词的有无标记用法与疑问句式的交错关系’,《汉语学习》5期,页10-15。· 1996,The Cognitive Foundations of the Shape-based Classifiers in Modern Chinese.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Vol. 2.· 1997,On the Properties of the Wh-elements in Chinese.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Vol. 25, No. 1, pp 131-145.· 2000‘论“的”的语法功能的同一性’,《世界汉语教学》1期。· 1997,代词回指的两种语序及其功能,《汉语学习》6期。· 2001,形状量词的认知基础,《语言教学与研究》1期。· 2002,论汉语句法结构和词汇标记之关系,《当代语言学》1期。· 2001,怎样看待语法规则的例外,《汉语学习》6期。· 2000,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的类型学特点,《现代中国语研究》2期。· 2000,汉语的有标记和无标记结构,《语法研究和探索》10期。· 2000,现代汉语谓语结构的有界性及其历史成因,《面临新世纪挑战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294-307页,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2,现代汉语句子组织信息的原则,《语法研究和探索》第11辑。· 2001,汉语的主语和话题之辨,《语言研究》2期。· 2001,汉语的限定和非限定动词,《世界汉语教学》2期。· 2003,形容词的数量特征对其句法行为的制约,《世界汉语教学》第2期。· 2002,现代汉语句子组织信息的原则,《语法研究与探索》(十一),商务印书馆,北京。(3)汉语音韵学、文字学和词汇学· 1989,现代汉语的否定性成分,《语言研究》2期,页12-21。· 1991,说“碴儿”和“茬儿”,《语言教学与研究》1期,页58-63。· 1992,同一词和反义词的区别与联系,《汉语学习》1期,页28-34。· 1995,论汉语的大音节结构,《中国语文》3期,页230-240。(4)汉语方言研究· 2002,量词、指示代词和结构助词的关系,《方言》117-126页。· 即出,汉语方言语法的类型学相关性,《汉语学报》,商务印书馆。(5)汉语教学研究· 1990,现代汉语颜色词的用法,《汉语学习》3期,页18-22。· 1992,‘一+量+没+动’=没+动+一+量’,《学汉语》九月号,页21-22。· 1993,对“差点儿”类羡余否定句式的分化,《汉语学习》4期,页12-16。· 1995,“呢”的语法意义及与疑问代词共现的条件(合作),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Vol. 30: 71-83, USA。· 1997,疑问代词在其它问句形式中的用法(合作),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Vol. 32: 75-82, USA。· 1997,指示代词回指的两种语序及其功能,《汉语学习》6期,页3-6。· 1999,篇章对语义和句法变化的影响,《汉语学习》3期。· 1998,指示代词和结构代词之间的历时关系,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Vol. 33, USA。(6)英语、书评· 1994,英语否定性词语的语义特征,《外语教学与研究》1期,页16-19。· 1995,《女人、火,危险事物范畴揭示了思维的什么奥秘》评介,《国外语言学》2期,页17-22。(7)语言和文学的关系· 2002. Parallelism, Irregularity and Structural Compensation in Shi Jing.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美国). Vol. 3.· 2000. The Effect of Grammatical Changes on Poetic FormsA Study on the Padding Words in Yuan Verses.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美国), Vol. 1.
paradisevita
大家是不是都还在为毕业论文烦恼呢?我为大家整理了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颜色词是一个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非常感兴趣的部分,因为颜色词生动具体,能够看到或感知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为了能帮助学习者轻松的掌握汉语中颜色词的构词方式,本文在总结了部分学者对颜色词的分类和特点功能的研究基础之上,将以最简单的方式给学习者呈现一个清晰明了的框架。本文只对现代汉语中颜色词的构词方式加以说明,不作颜色词语意象的分析和对比。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颜色词;构成方式
颜色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据科学家测定,人的眼睛能区别几千种不同的颜色,能区分1000多种相近的颜色,这些颜色在人类的语言中都有反映。在现代汉语中,颜色词颇具特色,词汇丰富,词汇量很大。
颜色词是一个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非常感兴趣的部分,因为颜色词生动具体,能够看到或感知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为了能帮助学习者轻松的掌握汉语中颜色词的构词方式,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颜色词的构词方法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
一、单音节颜色词
1.基色词
在众多的颜色词中,有一类颜色词最为基本,它只由一个音节构成,用来指称缤纷世界中的单色光。现代汉民族已经分辨出“红、黄、蓝、自、黑、绿、灰、紫、棕、褐、橙”等11种色彩范畴。(姚小平1988)这类语素数量不多,在汉语中总其才十几个,但构词能力强,都能独立成词或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是构成汉语颜色词的主体,我们把这类词称作基色词。如:红、黄、绿、白、黑、青、蓝、灰、紫、棕、褐、橙等。
这类词表示单纯的颜色,每个词所包含的颜色范畴较宽,一般可以接受程度副词的限制,如很红、太红、非常红等等。
2.专用词
还有一类单音节词的颜色词它们多由古汉语保留而来,本义原是带有某种颜色的物体。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类词发展并固定了下来,最后几乎全部成了基色词之外专指带有某种特殊物体颜色的专用颜色词,如:青、粉、黛、绛、绯等等。
这两类词都可以直接在后面加“的”修饰名词,但是加不加“的”意义都不会改变。如:红的、蓝的、绿的、粉的、灰的、青的等等。
二、合成颜色词
1.单音节颜色的组合
由两个单音节颜色词组成表示一种混合的颜色或者对一种颜色的形象进行具体描述。从现代汉语的角度看,一般以后面的语素所表示的'颜色为主,主要语义体现在后一语素上。如:绛紫、青紫、灰白、紫红、朱红、赤红、粉红、橙黄、棕褐、青绿等等。
2.借用词
借用外界某种事物的特有的颜色来描述带有该样事物颜色特征的一类色彩,从而对其色彩给以定性,使其所表示的颜色具有视觉可感性。这一类词在构词的时候,只需要在事物的后面加上“色”字即可。以这种方式构成的颜色词含有“像……那样”的意思。如:亚麻色、栗色、紫罗兰色、巧克力色、小麦色、咖啡色、茶色、琥珀色、象牙色、金色、银色等等。
这类词在使用时一定要和“色”字组成一个复合词,才能描述颜色,否则其指称意义会发生变化,不具备颜色词的功能。即描述颜色时只能说:亚麻色、咖啡色、茶色、琥珀色、象牙色、泥土色,而不能像单纯式的颜色词那样说成亚麻的、咖啡的、茶的、琥珀的、象牙的、泥土的。
3.名词修饰单音节颜色词
在描述颜色的词之前加名词作为修饰成分,对某种颜色的色调差异加以具体的限定和说明。如:杏黄、蜡黄、柠檬黄、草绿、苹果绿、天蓝、湖蓝、孔雀蓝、枣红、血红、藕红、玫瑰红、铁锈红、雪白、漆黑、铁青、沙褐等等。
在这一类颜色词里,两个字的颜色词可以单独说,也可以在词的后面加上“色”字,如杏黄、天蓝、枣红、水红、铁青、沙褐,可以单独说,也可以说成杏黄色、天蓝色、枣红色、水红色、铁青色、沙褐色。三个字的颜色词一般都单独说,后面不用加“色”字。
4.定语修饰单音节颜色词
在描述颜色的词之前加上作为定语修饰而构成的新的颜色词,对该种颜色的色调差异加以具体的限定和说明。因为色彩具有三种基本的属性,即色相、明度和纯度,所以会产生这种描述色彩属性的颜色词,如:暗红、鲜红、嫩绿、暗绿、浅咖啡色、深麦色、淡茶色等等。
在这一类颜色词里,如果定于修饰的颜色是属于第2类合成颜色词,后面必须跟“色”字,才能构成描述颜色的词语。而其他类型复合式颜色词后面可以加“色”字,也可以不加。由于这类颜色词本身已有表示程度的意义了,所以一般不再受其它表示程度意义的词修饰。
5.新兴颜色词
目前在手机和汽车行业,为了吸引顾客涌现出了大量的新型颜色词汇,如:沙滩金、梦幻紫、炫酷黑、时尚银等等。
这些新兴颜色在构造方式上基本上都是偏正式,在音节上以双音节、三音节为主。也有少数融人了英文字母,如“Dream紫”等。这一类型的颜色词更多的是人们赋予某种颜色的抽象表达,所描述的对象具有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这类新兴颜色词能不能真正意义上进入现代汉语颜色词汇中,还有待时间的证明。
三、重叠颜色词
1.单音节颜色词直接重叠加“的”
单音节基色词的直接重叠加“的”,重叠后表示程度的加深。如:红红的、绿绿的、黑黑的、灰灰的、蓝蓝的等等。有的单音节专用词也可以直接重叠,如:青青的、粉粉的,但是不能说黛黛的、绯绯的。
2.单音节颜色词加叠字
单音节颜色词后加上叠字构成新的颜色词。这一类型的颜色词所描述的颜色仍然为该单音节颜色词所描述的颜色,只不过它比单音节颜色词的表达效果更生动活泼,更形象具体。如:白生生、黑黢黢、红彤彤、绿油油等等。
单音节颜色词构成重叠颜色词之后构成形容词,形容事物的颜色,不再专指某种具体的颜色。
李泓萍《当代外来词及其对现代汉语构词法的影响》郭锡良《先秦汉语构词法的发展》何元建《回环理论与汉语构词法》郄远春《现代汉语构词法中的词缀化倾向研究》陈明娥《汉语
《论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及翻译》《从外贸英语的写作要求谈汉英翻译》《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
【论文主题词】 现代汉语语法;比较;解读 【论文摘要】 文言文,是古人用书面用语写成的文章。本文主要从现代汉语的句法和词法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轻松、快速和准确地解
李泓萍《当代外来词及其对现代汉语构词法的影响》郭锡良《先秦汉语构词法的发展》何元建《回环理论与汉语构词法》郄远春《现代汉语构词法中的词缀化倾向研究》陈明娥《汉语
红色---热情 黄色---富贵 兰色---平静 金色---高贵 绿色---和平 白色---纯洁 试论中西文化中颜色词语的象征意义 摘要:汉英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