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人员
劳动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劳动教育,是使 学生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并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落实总书记提出的这些劳动教育目标?怎样才能担当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呢? 作为校长,我对此产生了深入的研究,确定了“只有对学校劳动教育课程进行系统的、一体化整体架构,才能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的综合育人功能,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在育人目标“律己、逸美、创新”的统领下,提出了“寓劳动教育于课程”的整体育人思路,开启了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探索。我校的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旨在通过全方位一体化的顶层设计,建构适应新时代小学生生产生活的育人体系,达成学校“律己、逸美、创新”的三大育人目标,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提升,塑造学生勤劳踏实、诚实守信、勇于创新的劳动品质,形成学生“责任与担当、艺术与审美、实践与发展”六大核心素养,最终实现学生由知识-能力-品质-素养的阶梯式发展。课程是以“三级课程”为依托,以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为指导,以学生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原则,根植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融合了科学、家务劳动、信息技术、实践、创造等多种内容,最终形成了相对稳定、完整的新时代背景下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整个课程体系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了六个维度的课程,即奠基课程、特色课程、选择性课程、综合课程、家庭课程、公益课程。1.奠基课程。奠基课程即国家课程,包括综合实践课、科学与技术课。这是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习的基础课程。奠基课在低段以劳动教育启蒙为主,通过观察、了解、学习,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树立劳动的观念,在高段以劳动教育的实践体验及行为习惯的塑造为主,通过技能训练、劳动实践增长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同时,我们在其他学科中挖掘隐性的劳动教育功能进行渗透融合,提升了整体育人的效果。2.特色课程。即校本必修课程,学校先后开设了烘焙、理财、剪纸三门校本劳动必修课程。烘焙课面向全体学生,1-5年每周1节课,课堂上教师从理论到实践,从观察到制作,让学生亲身经历美食的制作过程,通过体验、实践,丰富学生的烘焙知识,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感受劳动与创造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在1-5年级开设理财课,每周节,通过理财课的开设,增长学生的理财知识,培养学生的财商,让学生从小懂得劳动创造财富的道理;在二年级开设剪纸课,意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审美能力,达到以劳益美的目的。3.选择性课程。即校本选修课程。学校根据孩子的喜好开设了编织、团扇、衍纸画、彩泥盘画、剪纸、纸浆画、丝网花、布贴画、马勺葫芦等9门供孩子自由选择的“七彩周三 ”选择性劳动课程。每周三下午,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绘图设计,手工创作,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了一技之长,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4.综合课程。综合课程包括社会实践课和节日体验课。社会实践课有“童心看世界”型煤厂劳动实践、“淘书大集”“跳蚤市场”理财实践、“播爱园”果蔬、动物饲养基地劳动实践等。节日体验课分为传统节日体验课和校园节日创意课。校园节日创意课是指每年一次的常规性的艺术节、科技节、雪人节;传统节日体验课是结合民族传统节日开设的劳动课程,有“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春节包饺子”、“元宵节做灯笼”等。综合课程为学生们搭建了体验生活、走进社会的平台,孩子们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提高了劳动素养,增强了劳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5.家庭课程。家庭课程包括自我服务课和家庭体验课。自我服务课即学生学会自己穿衣、吃饭、系红领巾、整理床铺、收拾书包、洗袜子等,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庭体验课有每天帮助家长做的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收拾桌子、扫地等,还有假期的“体验妈妈的一天”、“我当小厨师”等,通过家校合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本领、生活经验、生活知识,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意识和家庭责任感,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6.公益课程。公益课程有校内的班级值日、分担区劳动,校外的社区义务劳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等,通过校内集体劳动树立“集体的事情共同做”的观念,通过校外公益课,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奉献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是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奠基课程为主旨,通过开设多样化、多层次的校本课程,创建融体验、服务、实践于一体的劳动基地,将劳动教育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走进了社会,融入了家庭,最终形成了课内学习与课外体验相结合、校内劳动与校外实践相融合、集学校、社会和家庭于一体的整合式新时代劳动育人途径。整个课程体系立足于学生年龄特点采取阶梯式教学,除奠基课程外,在1-2年级开设以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劳动为主的“劳动与生活”校本必修课程,力求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助做,集体的事情共同做”,最终实现劳动自理;在3-5年级开设以技能培养、自主创造为主的“劳动与技术”校本必修课程,力求做到“家庭的事情习惯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集体的事情积极做”,最终实现劳动自治。我校自2014年开始实施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至今已经历五个春秋。五年来,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走进型煤厂参观、体验劳动的艰辛;一起在烘焙课堂上制作美食,分享成功的喜悦;一起在“七彩周三”选修课上动手创作,感受自我成长的快乐;一起在科技节上放飞梦想,探寻科学的奥秘。他们一起在劳动教育课程中学习、探索、播种、收获、成长。1.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深入人心,热爱劳动、崇尚劳动成为学校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同时他们将劳动中的吃苦耐劳的精神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学习更加刻苦,学习力明显提高,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和释放。学生们在课程中增长的不仅仅是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一份自信和踏实,做事变得有条理,有恒心,有韧劲。2.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让一大批原本有一技之长的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他们通过校本培训、自身钻研很快成为校本课程实施的骨干。可以说,劳动课程不仅让教师找到了职业的幸福感,还实现了自我人生的华丽转变,教师们的育人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全面育人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3.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深化了学校的课程改革,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开辟了学校劳动教育的新途径,带动了学校整体工作的提升,实现了学校跨跃式的发展。2016年鸡西四大媒体对学校烘焙特色课程、“童心看世界”实践活动进行了深入报道。2017年、2018年学校烘焙课程分别在鸡西市养成教育现场会、鸡西市课程改革恒山现场会上作展示。2018年学校烘焙课程在鸡西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汇报会上作展示和论坛发言。有1人被评为区综合实践学科骨干教师、6人荣获市、区级优秀教师光荣称号。4.劳动教育课程带动学校发展,我校被评选为黑龙江省劳动教育示范校,并且在“首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征集评选暨首届研学实践课程设计大赛”中获奖。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任重而道远,“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还需不断完善,我们将继续以“律己、逸美、创新”育人目标为指引,不断丰富劳动教育课程,拓宽劳动实践渠道,改进劳动教育方式,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一定会让学校的劳动教育开出绚丽的花朵。新课程智库教育研究中心(NCTT)致力于培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总结推广课程建设典型经验,促进中小学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建设的协调、整体发展,促进中小学学校特色形成,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课程体系。 新课程智库教育研究中心更致力于成为推进素质教育,打造学校特色发展品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落地的重要阵地。将充分发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语文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及科研院校机构的特色优势,进一步加大青少年核心素养的研究力度,为我国基础教育打造优秀的特色示范校。
你怎么都注册了
大学生劳动教育论文1000字
大学生劳动教育论文1000字,都说“劳动最光荣”,在生活当中人们离不开劳动,只有通过劳动人们才能获取自己想得到的的东西,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不劳而获这一种说法,以下是大学生劳动教育论文1000字方法。
一、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多年来,劳动教育被边缘化,被排斥,从家庭到学校,人人都认为劳动教育与孩子成长没关系,因为考试没有它,升学不需要它。久而久之,劳动教育退出了学校教育的舞台。除非上级行政部门或有关单位来检查此项工作,学校搞点临时花样点缀一下,它的教育内容与实际功能已悄然消失。于是,一批又一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儿们成长起来了。于是,一批又一批到了而立之年的“80后”还在家务活中啃老。大家都知道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发展。也就是说,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没有劳动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素质教育应该“以劳育人,以劳促体,以劳促智,以劳促素”。所以,让劳动教育回归,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与素养,形成劳动习惯,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二、实践性是劳动教育的第一特性
劳动教育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没有实践就无法体现劳动教育的效果,所有劳动教育光说不做等于白说,光说不练等于没练。正因如此,教师和家长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劳动项目,在实践中通过动脑、动手、动力、出汗、出智慧,最后,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才能让学生在实践合作之中体验到相互合作所带来的快乐,更能在实践中体验到成功,体验到劳动的真正价值。实践是劳动教育的最好途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每一位家长都应该让孩子在劳动实践中得到锻炼,得到成长。当然,对劳动教育内涵的理解要宽泛。
三、教给孩子劳动方法让孩子会劳动
现在的孩子,由于长时间不劳动,没有劳动的意识、方法、技巧,所以教给孩子必要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方法势在必行。劳动课和其他学科一样,要培养孩子观察、动手、动脑的习惯,最后形成劳动技能,提高素质。这里,劳动方法的学习掌握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和家长要耐心帮助孩子掌握每一项劳动的方法,使孩子会劳动、巧劳动、动脑劳动、认真劳动、创新劳动。凡是劳动就要出力,凡是出力就会劳累,这是当下孩子最忍受不了的。怎样让孩子走出因身体不适而不想再劳动的瓶颈,是每一个教师和家长应思考的问题。要把劳动教育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孩子在劳动教育中茁壮成长起来,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教育任务。
四、让劳动成为习惯,让习惯成为品质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传承的优良品质。自古以来,勤劳、节俭、辛勤已成为一代又一代的习惯。如何让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永放光辉,是我们每一个位教育者与家长应该认真思考、努力研究的课题。让劳动教育回归学校教育之中。
学校组织的公益劳动让我从中学到很多,也得到了许多深刻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学校把社会作为实践的场所,让我们参与社会,在公益劳动的实践中有所启示。通过小组为单位的社区志愿服务,启发了我们在公益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 在敬老院中,我们小组的同学毫不嫌脏。耐心、仔细地帮助老人们洗脚、剪指甲。这些都让我们体会到了老一辈的孤独、我们的幸福和自私。我们在那里尽可能地多和老人聊天、谈心,竭尽所能使老人感到温暖。我们还帮助敬老院的职工一起打扫敬老院。虽然我们满头大汗,但我们很高兴,因为我们心里都有一股自豪感。而这种自豪感不是在学校里能够体会到的。
公益劳动是不记报酬、不谋私利、不斤斤计较的;公益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这些都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另一个 雷峰。
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待一些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而这次的集体公益劳动,使我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和自己的不足。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这些都促进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错误,正确认识自己。而现在,由于一切向钱看的思想的影响,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装满了金钱的利益,干什么事都讲钱,干活不讲报酬认为是傻瓜,甚至有的“公益劳动”也变相要钱。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有意识地组织了我们去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对于抵制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腐蚀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穿早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们轻视劳动和不劳而获的思想的侵蚀,避免了我们形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公益劳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公益劳动同样培养了我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学校这次组织的公益劳动让我懂得了公益劳动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而我们也该为了公共利益而自觉自愿地参加劳动,因为那是我们中学生的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不记报酬也是我们中学生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我们讲的公益劳动,就是以不记报酬为前提的;那是根据以公共利益而劳动;我们必须为公共利益而劳动,自觉要求进行劳动。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社区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了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而学校组织的劳动,更让我们明白了学会独立的重要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出生牛犊的中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构建和谐社会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将有力地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观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论文摘要: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若干问题。为此,幼儿园要建立完善课程管理制度,发挥教
认真看,名师作文观察景物
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内容论文如下: 懒惰——它是一种对待劳动态度的特殊作风。它以难以卷入工作而易于离开工作为特点。——杰普莉茨卡娅 伟大的成绩与辛勤劳动是成正比的,
小班化教育是一种班级人数较少、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基础教育发展模式。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班化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