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97

沙土花生
首页 > 职称论文 > 中国古代经典文章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奈奈fighting

已采纳

中国传统经典名篇1.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三节》2.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世说新语·言语》3.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说苑·杂言》4.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增广贤文·上集》5.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列传·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6.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吕氏春秋·览·孝行览》7.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史记·苏秦列传》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篇》9.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史记·货殖列传》1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老子·道经·第十二章》11.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世说新语·惑溺》12.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小窗幽记·集醒篇》13.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说林上》14.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15.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1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篇》17.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德经·第四十二章》18.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19.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老子·德经·第七十二章》20.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六韬·武韬·发启》2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篇》2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篇》23.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篇》24.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晋纪十八》25.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26.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西游记·第七十四回》27.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子·大略》2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资治通鉴·魏纪·魏纪三》29.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30.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商书·仲虺之诰》

288 评论

黑色海盗猪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1)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2)两汉散文: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 唐宋散文: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3)明代散文: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

237 评论

友好环境

国学经典是一盏明灯,照亮人生。国学经典是一双巧手,打开心窗。灿烂的中华文化之精华——《三字经》就是国学经典之一。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国学经典的文章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国学经典是一盏明灯,照亮人生。国学经典是一双巧手,打开心窗。灿烂的中华文化之精华——《三字经》就是国学经典之一。

《三字经》可谓是家喻户晓。它是国学经典中最耐人寻味的一本书。它虽然每一句只有三个字,却包含了一段历史,一些知识,或一个道理。三字经简单明了,直点中心。这样高的水平实在令人佩服。三字经可真是国学经典中的精华。

三字经告诉我许多东西,让我受益匪浅。那里有寓意深刻的历史故事,让人发现古人的伟大:他们没有优越的条件,一切的一切都是靠他们自己的智慧与双手所得到。那里有简单明了的明智道理,让人明白人生的真谛,给人确定前进的目标,指引人面向理想不断前行。那里有包罗万象的天文地理,让人真正感受大自然的奇妙,领略到大千世界的无穷变化。小小一本三字经,包含了那么多国学知识,真不愧是国学经典啊!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是三字经中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一句话。它向我们讲述的是孟母三迁和孟母剪布教子的故事,并告诉我们学习时一定要有好的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时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孟母为了给孟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惜迁居三次,从墓地旁搬到肉摊边,再迁至学校附近,孟子终于喜爱读书,举止优雅了。孟子出门求学,拜大思想家子思为师。谁知过了一段时间,孟子变得懒散起来,竟逃学回家。这时孟母正在织布,看到儿子逃学,便毫不犹豫地剪断快织好的布,教育孟子做事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就前功尽弃。这才造就了一代伟人——孟子。

在生活中也有许多和孟母一样的父母。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总是想尽办法为我们这些孩子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指导最佳的学习方法。而我们常常因为自己的任性、贪玩,辜负了父母的期望。读了三字经,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父母的用心良苦,真正明白“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内涵。我们要不任性、不贪玩,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发愤图强,努力读书,就像孟子一样。

三字经令我受益无穷,国学经典更是让我发愤图强。同学们,最美不过少年时。我们不能浪费这大好时光,让我们行动起来,在这美好时光中细细品读国学经典。让国学经典,伴我成长。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这个字是中国文化提倡的一个字。古代有许多关于“孝”的故事,例如:花木兰代父从军,王祥卧冰求鲤……其实,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关于“孝”的故事,这些故事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今天就发生了一件类似于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大家应该知道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吧:古时候,有一个叫王祥的小孩子,他的生母去世了,父亲再娶了一个妻子,就是王祥的后母。后母不喜欢王祥,可是,王祥很听后母的话,后母叫他做的事,他都尽力做好。 一个寒冷的冬日,后母生了病,想吃活鱼,要王祥到河捉鱼。天下着大雪,北风呼呼地吹着,河水早已结冰,哪有鱼呢? 王祥想:我可以用体温使冰块溶化啊!他脱掉衣服,卧在冰上,刺骨的寒冰冷得他牙关打颤,全身颤抖,但他仍然强忍着、忍着……突然间,他身体下的冰块裂开了,两条鲤鱼跳了上来。王祥大喜,抱着鲤鱼飞奔回家,煮鱼汤给后母吃。

其实,为父母做一件小事,就算是“孝”了。记得上一次,妈妈上班回到了家,感到非常疲惫。我就为妈妈倒一杯茶,妈妈就说了声:“谢谢!”我心里感到好温馨呀!其实,为父母做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我们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

然而,我们身边有许多算是孝事了。同学们,我们有好多事情想象成小事,懒的去做。只要肯付出,就有所收获!

自从我看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书中机智过人的诸葛亮和威猛过人的赵子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讲的是东汉末年,朝政腐败,黄巾军蜂起,皇权落入董卓手中,司徒王允使用反间计,借吕布之手杀死了董卓。在镇压黄巾军的过程中,曹操经过多次战伐,逐渐统一了北方,曹操并不罢休,他趁刘备、孙权还比较弱小时,挥军向南方出发,准备趁机统一全国。随后就有著名的赤壁之战,在赤壁一战中曹操被孙权和刘备打得丢盔弃甲、一败涂地。刘备趁机占领四川,建立了西蜀,这就三国鼎立。但没过多久,孙权就杀死了刘备的义弟关羽,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不听诸葛亮的劝告,率领大军攻打吴国,大败而归。之后刘备病死了,丞相诸葛亮辅助刘禅治理蜀国,诸葛亮最后病死军中。最后司马氏建立了西晋,打败西蜀和东吴,统一了全国。

《三国演义》中我最佩服的人就是诸葛亮和赵子龙了。说起三顾茅庐大家一定知道是在说诸葛亮了吧!他机智过人,为别人出谋划策,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能想出天衣无缝的计划来对付敌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什么事都瞒不了他,像新官上任三把火就是指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还有著名的空城计~~~~这些计策都是谁想出来的,当然是孔明先生呀!据说他没有打过败,真是太厉害了!说到单骑救主那肯定是我们的赵子龙来了吧!他文武双全,勇冠三军,他的银枪上下翻飞,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真是太威武了!我真想成为像他那样的人啊!

250 评论

懒云堂主

《古文观止》,《文选》,还有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都是散文大家

262 评论

败家小歪歪

中国古代的五大经典文献分别是《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和《春秋》。《易经》是在周朝晚期形成的一部哲学性质的典籍,主要介绍了变化和易理的概念,被赞为“太极之书”。《尚书》是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历史文献,内容包括各族君主所做过的大事、周王及其诸侯的命令、奏疏、誓约、祭文等,是研究古代政治制度和社会风俗的重要资料。《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集合,收录了104篇诗歌,主题涉及爱情、社会生活、自然景色、政治风云等各个方面,是研究古代文化和文学史的重要材料。《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讲述人们在社交、生活、教育等方面的行为准则和礼仪习惯,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春秋》是《左传》和《公羊传》两部注释文献的合称,讲述了春秋时期鲁国左传、公羊传等历史事件,以及对当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评价和思考。《春秋》被视为史学、哲学、文学、政治学领域的重要经典。

108 评论

吴晗晓美眉

有贾谊《过秦论》、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诸葛亮《出师表》、韩愈《师说》等。

一、《过秦论》

《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此文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

二、《两都赋》

《两都赋》是唐代李庾赋作。唐文宗太和年间,李庾作《西都赋》《东都赋》,直接上继班张,写长安与洛阳,成了唐代少见的大赋(注:李庾《西都赋》《东都赋》载《文苑英华》卷四四。

其创作时间,马积高考证作于唐文宗太和四年或五年(830或831年),是也。参马先生《赋史》342-34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7月版。)。

三、《二京赋》

《二京赋》是东汉辞赋,为张衡的代表作之一。《二京赋》包括《西京赋》、《东京赋》两篇。二京,指汉的西京长安与东京洛阳。《二京赋》由于其结构的严谨精密,被多数人认为是汉赋中的精品。

四、《出师表》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克复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

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全文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洛阳);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文章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多以四字句行文。

五、《师说》

《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

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全文篇幅虽不长,但涵义深广,论点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富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177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古典戏曲文章知网查重

    京剧:《长坂坡》、《汉津口》、《芦花荡》、《两将军》、《连营寨》豫剧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因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

    clover冬儿129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经典诵读文章或古诗

    苏轼 《水调歌头》

    Melinda麒儿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中华经典诵读文章

    1、《蜀道难》 《蜀道难》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诗作。此诗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

    黄小仙128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古诗经典诵读文章

    蒋光慈《哀中国》我的 悲哀的中国! (低沉)我的 悲哀的中国! (比第一句更深沉 但语调要高半拍)你 怀拥着无限美丽的 天然, 你的形象 如何浩大而磅礴! 你身

    Bulabula789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中国近代史经典文章

    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

    龙真妈妈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