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87

童心惠敏
首页 > 职称论文 > 家园合作父亲参与现状研究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请叫我大王哦

已采纳

1、研究缘起,国际社会掀起对父亲研究的第一个热潮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2、研究兴起,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随着系统论观点的兴起,父亲不仅作为独立个体被研究,并被放到家庭、社会等系统中的一员,考察其在家庭中的发展,并关注其对儿童终身发展的影响。3、研究作用,父亲参与学前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父亲教养对孩子的作用愈来愈凸显。

120 评论

柔柔1989

人类社会已进入高科技时代,面对社会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及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摆在现代家庭面前的第一大课题就是如何培养好下一代——我们的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已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而父母作为宝宝的第一任老师,更显得及其重要。对0~3岁婴幼儿来说,亲子活动已经成为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衔接。相比只有师生参与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亲子活动的特殊性在于同时鼓励家长参与,是一种婴儿教养与家长教育并举的教育活动。但现状却存在两种倾向:一是简单旁观,家长虽然来到幼儿园,来到了孩子活动的真实现场,却不明确参与的真正目的,充当的只是教师的助手和婴儿活动的被动配合者(这个主要体现在我们的问候环节和说说唱唱环节);二是过度干预,家长要么包办代替、要么反复让孩子练习或训练、要么不管原因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纠错(这个主要体现在我们的做做玩玩的操作环节)。两种倾向的共同结果是,虽然家长次次活动都参与,但对“活动中教师为什么要教孩子做这些游戏、在游戏中家长可以学习什么和观察什么、面对游戏中孩子不同的表现家长应该怎么做、回家后家长又该教什么”仍然是一片茫然。那么,该如何调动家长参与亲子活动的积极性,让家长有效的参与进来,更好的促进师幼家三方互动,从而体现亲子活动的教育价值呢?我尝试从家长指导方面入手。●明确角色开班前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发放关于亲子活动的文章,进行亲子宣传活动,让家长们了解亲子园,了解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关注早期教育,解释活动中需要注意的要点。在每次活动中,我们也及时去提醒家长明确自己的角色,指导家长正确地去指导孩子活动。有了这一层基础,家长在参与活动时,会有参与活动的意识,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宝宝共同操作,共同游戏。在和家长聊天中,有些家长反映:“我们怎么参与呢?”家长不明白做些什么。因此,为了更好的让家长自然参与到活动中,教师还专门给家长设计了一些角色。如:在表演拔萝卜时,请爸爸当大萝卜,妈妈和宝宝们分别演其中的角色,打破了以往只是宝宝表演妈妈指导的形式。这样宝宝觉得原来妈妈就是我们的好伙伴呀!妈妈也很自然的参与到活动中。又如:在玩开火车的时候,一个家长当火车头,其他家长和宝宝都是火车箱,不管是奶奶、妈妈还是爸爸都很投入。家长与宝宝共同体验游戏的乐趣,宝宝开心,家长也觉得乐趣无穷,为他们以后参与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树立榜样1.教师为榜样有些家长因为平时就经常与孩子共同游戏,再加上教师的引导能很快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但有些家长碍于面子,会对参与活动表现出不好意思,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甚至不参加活动,让孩子自己玩自己的,他则是个旁观者。因此,活动过程中,老师的示范行为往往对家长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一次,我们太阳班玩网小鱼的游戏,我向家长及宝宝介绍玩法后,便和他们一同玩了起来,开始家长还有点拘束,后来看着教师和孩子们玩得特别高兴,便放开了,积极的投入到活动当中来,还创新了几种玩法。函旭的妈妈总说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专心的搓橡皮泥,总想跑。经过观察后,发现并不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而是妈妈的参与并没有引起宝宝的兴趣,所以宝宝当然要分散注意力去寻找更感兴趣的东西了。于是,我在宝宝身边坐下来,一边示范搓着橡皮泥,一边说儿歌“搓呀搓,搓呀搓,变成一个小汤圆,小汤圆排排队,变成一条毛毛虫。”宝宝小眼睛很快收了回来,也学了起来,可认真了。妈妈也模仿我的示范方式和宝宝一起玩了起来,而且还称宝宝是小魔术师,玩得可开心了。事后我与函旭妈妈沟通,孩子喜欢游戏,要用孩子感兴趣的语言与他交流,用游戏的形式吸引宝宝,函旭妈妈感慨颇深,并在今后的活动中灵活运用这种方式。可见,教师的榜样示范行为可以大大的带动家长。2.家长为榜样没有参与到宝宝游戏中的家长,原因可能有几种:有些家长在参与亲子活动当中,总是不好意思,觉得孩子玩的事情,我们都是成人不愿陪他们活动;还有些家长参与到了活动中,但却放不开,不好意思;也有的家长愿意参与孩子的活动,但却不知怎样和孩子玩。为此,我在活动中充分利用家长的榜样作用来带动其他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很有成效。例如:宝宝在玩“碰一碰”的游戏中,王宸妈妈表现得特别出色,和孩子玩得特别开心。只见和王宸,一会儿碰鼻子,一会儿碰小脚,一会儿又碰碰屁股,孩子特别尽兴,家长也把自己融入到了活动当中。只觉得自己是孩子的伙伴,忘记了自己成人的身份。这时我就抓住了机会大力表扬了这位家长的行为,同时鼓励其他家长模仿参与,这样家长就毫无顾忌地参与到了活动中。他们在教师的鼓励下各显神通,与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又如:在进行小老鼠的制作时,一一的妈妈和宝宝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我是小猫咪,要捉住你这只坏老鼠!……”一在垫子上跑来跑去,一边叫着一边笑着,可开心了。教师及时给予了家长鼓励与肯定:“看他们玩的游戏多好玩啊,宝宝特别开心。”后来其他家长看到人家玩得很尽兴,便放下了开始的“不好意思”,也和宝宝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有的家长和宝宝互换了角色游戏,还有的家长把老鼠放到半空中,让宝宝跳起来抓。家长的这些做法都得到了教师的肯定,受到表扬的家长在活动中会参与得更积极、更开心。再如:在语言游戏“小兔本领大”创编时,琪琪的妈妈和宝宝一起编了一首儿歌,我便鼓励她们进行示范,并请其他家长进行模仿。教师及时肯定示范家长的创编行为。这样一来,其他家长也有了创编的积极性,纷纷与宝宝在回家后创编,争取下次的示范展示机会。这足以说明,家长和教师的榜样作用能够促进家长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肯定家长同幼儿一样,要培养其行为的积极性,同样需要老师不断的肯定和鼓励。每当家长积极的参加到活动中来,我都会留意给予肯定和鼓励。宝宝在玩毛毛虫的游戏时,李敏轩的妈妈和孩子玩得特别投入,同时将玩法进行了改编,教师在一旁及时给予了肯定并请她们将自己的经验告诉给其他人,她的妈妈特别高兴,在以后的活动中积极性越来越高。妞妞拿来的玩具没有放回家就又去选择其他玩具了,这时妈妈看到后,赶忙对她说:“你的玩具还没有回家呢,它找不到家一会儿该伤心了,快送它回家吧。”小家伙不加理睬,妈妈走到她身边,“这样,咱们一起送它回家吧。”于是妈妈开始边招呼他边收玩具,小家伙已经跟了过来,和妈妈一起收,而且很开心,像做游戏似的,小玩具就回家了。教师及时给予了这个妈妈刚才行为的肯定,并向其他家长介绍刚才的事情,激励他们也互相学习,同时对于当事者则是一种鼓励与肯定。妈妈的教育行为得到了教师的认可,明显更自信了,在以后的活动中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态度。教师要随时发现家长的积极表现,及时给予肯定,这样才能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增强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提供机会每次亲子活动时,老师一个人在组织活动,很多家长都是在配合老师在完成游戏,活动中家长一直处于被动。亲子活动其实是家长与婴幼儿面对面交流的一种最佳方式。在亲子活动中,家长应与婴幼儿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以与婴幼儿同等的身份来参与活动。这对于亲子关系的改善,形成温馨、融洽的环境氛围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既然有家长的参与,那么亲子活动中就一定不能忽视家长的作用。在活动中,家长不是陪衬.也不是看好婴幼儿不乱跑的角色。家长是老师与婴幼儿之间的桥梁,家长可以把孩子引入活动中,也能使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如何让家长主动参与进来,更好的促进这种“三方互动”关系,我在组织活动时做了一些尝试:将活动的组织权交给了家长。首先,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亲子游戏,并在活动预约单上呈现出来,附上游戏目标、游戏内容、游戏玩法指导。请家长在家中和宝宝按照玩法进行游戏。如:《顶锅盖》游戏指导:家长伸出一只手弯成锅盖的形状,宝宝伸出食指放在家长的手心下面,家长和宝宝一起说儿歌:顶锅盖,油炒菜,辣椒辣了不要怪。噗,一口风,噗,二口风,噗,三口风。当儿歌说到噗的时候,家长和宝宝对着手作吹风的状态。当说到三口风时,家长抓宝宝的食指,宝宝可迅速抽出食指。(家长可在家提前熟悉儿歌,和宝宝玩一玩这个游戏,以便活动时和大家分享您的经验。)其次,将每一次活动的最后环节留给家长,由家长来组织亲子游戏,分享自己的游戏经验。如:在《顶锅盖》游戏活动时,我说:“本次亲子游戏,哪位妈妈愿意来和大家分享您的游戏经验?”王宸妈妈主动提出组织该游戏。王宸妈妈和王宸配合得非常融洽。最后,在游戏结束时,表扬主动组织的家长和宝宝,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其他家长也纷纷表示以后也要主动来组织活动,给宝宝一个良好的榜样,变被动为主动。为家长设计游戏,让家长也主动参与进来,引导他们与孩子之间进行交流并学会观察孩子。从而转变“老师是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操作者,他们只是旁观者的观念”。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力求在过程中体现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婴幼儿、教师与婴幼儿、婴幼儿与婴幼儿、家长与家长间的互动与交流。鼓励不仅面向幼儿,还要顾及家长这一特殊的群体。如让家长来主导一节活动,及时给家长以鼓励,不仅能更好的发挥家长的主动性,而且使孩子对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对父母更加崇拜,从而更加自信、自豪。

309 评论

薄荷kokoro

亲子活动,顾名思义,就是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相互合作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它有利于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古希腊某位哲人曾说过:感情是由交流堆积而成的。任何一种感情的升华都有赖于交流。血浓于水,亲子之情虽是与生俱来,亲子活动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亲子活动能帮助家长建立主人翁意识,激发家长积极与幼儿园、教师合作的态度;也可以促进亲子关系健康发展;是让家长走进幼儿园,了解幼儿园教育理念的一种好的途径;而且亲子活动能为孩子与家长、教师与家长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使互相之间能够进行密切的交流。那么如何让家长更加有效的参与亲子活动,而不是纯粹的让家长和宝宝玩一玩,走过场呢?我觉得这是进行亲子活动所必须思考和研究的。一、激发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建立他们的主人翁意识现在有很多家长因平时工作太忙,没有多少时间去考虑孩子,认为孩子放在幼儿园让老师教育就可以了,对孩子在幼儿园的方方面面都很少过问。常常有家长这样对老师说:“老师,我们平时也没空管他,都是老人在带,你们帮我们多教教他”、“老师,他在家里一点都不乖,你帮我说说他”。完全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缺乏参与幼儿教育的意识。开展亲子活动可以让忙碌的家长建立主人翁意识,与教师共同担当教育孩子的责任。学期前,我们根据计划,首先召开了一次新学期家长见面会,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家长的需求,向家长系统讲授科学育儿的知识,并向家长介绍一些在家中和孩子交往应注意的问题,如:对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要耐心和诚实的作答,并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让孩子多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带孩子到他感兴趣的地方去玩;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孩子们正常交往;自己遵循合理的行为标准并留心使孩子照着做;让孩子独立思考问题;认真对待孩子个人要求;允许孩子玩各种无毒无害的废弃物;鼓励孩子发现问题,随后解决这些问题;诚实评价自己对孩子的感情;让孩子有机会真正自己作决定;鼓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人等等。同时向家长介绍本学年我们将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园本特色,重点探讨亲子活动的开展,及时让家长了解我们每个月将实施的亲子活动,使家长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配合。给家长提出亲子活动的要求,要求家长能积极配合和参与到活动中,给孩子起到一个表率的作用。因为只有家长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孩子才会去模仿家长也积极参与活动。二、开展新生亲子情绪体验活动以往我们只有对新生入园进行调查问卷的活动,通过问卷的形式熟悉幼儿,但新生班的孩子表现出哭闹的现象较多,而家长见孩子哭也开始变得焦虑起来,有些家长就会坚持陪伴孩子久久不肯离开, 这样反而使孩子们在适应幼儿园新生活方面比较被动。而这两学期我们采用了新生亲子情绪体验活动,发现这个效果十分好,孩子在父母陪伴下,情绪愉快的主动参加幼儿园的活动,主动的熟悉幼儿园的环境、熟悉老师、熟悉幼儿园的一日作息,父母也看到了我们丰富多彩的活动,放心的将孩子留下了,使孩子们能主动适应新环境,逐渐达到不哭闹。新生亲子情绪体验活动中让家长当辅助教师,使孩子的常规、习惯培养得到落实。以往很多常规、习惯的培养都是由老师来教给孩子的,这样的效率和效果都不高,而通过新生亲子情绪体验活动,我们尝试让家长一起来当老师,辅助教师共同指导自己的孩子洗手、用厕、使用毛巾、自己拿饼干、牛奶,对应放玩具。让家长从旁观的角色转变为孩子的指导老师,家长一对一的指导,使得孩子们常规能在这短短的两个半日活动中有效落实,效率和效果都大大提高了。在第二天的亲子情绪体验活动中,我们让家长了解他们今天的任务是鼓励孩子自己上厕所、自己洗手、自己擦毛巾,让孩子得到锻炼,让父母看了更放心、也让家长看到我们教育的循序渐进更加信任老师。到了第三天的时候,宝宝们的进步已经非常明显,对一些常规的如厕、吃点心已经是熟能生巧,家长都非常的欣喜。对比以往教新班的孩子,我发现了开学亲子情绪体验活动的意义,同时得出教师在活动中一定要有方法,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三、多形式的指导家长有效的参与亲子活动亲子活动中设置了家长指导语部分,主要在恰当的地方提点家长:我们为什么要这要做?我们为什么要安排这个活动?应该如何来参与到孩子的游戏当中?怎样去指导他,而不是包办代替?回家后可以怎么样延伸这个活动?对孩子的哪些方面有好处?这个部分的安排,对家长是一种指导,是一种提炼,而不是纯粹的来参加一次亲子活动,结束之后就没有了,只是家长和宝宝玩一玩这么简单。例如:在亲子活动《小蓝和小黄》的结束部分我就做了以下的一些对家长的“叮咛”:“今天的活动内容我们在家里也可以进行,在家可以让孩子玩涂鸦,给孩子彩色的笔,让孩子自由的绘画,这时候不是要孩子画像什么,而是要让孩子对色彩有兴趣,同时涂鸦的过程也是幼儿手部小肌肉锻炼的过程。游戏《亲子运球》也是非常好的一个活动,家长朋友在家也同样可以和孩子一起活动,不仅可以用皮球做道具,还可以用其他的替代物,如玩具、沙包等等,多和孩子一起运动,不仅能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对孩子的运动发展,身体发育都是良好的促进。经常和孩子一起跳旋转的舞蹈,能促进宝宝额前庭的发育。家长有空的时候可以和宝宝多做做这个活动。”在亲子活动后与家长的个别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个别交流可以把活动的意图再次向家长阐明,与家长交换对活动的看法,解答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惑。在交流的同时,也可以告诉家长在亲子活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不能盲目顺从孩子,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家长意识不能太强,要与孩子建立朋友关系;不要经常空头许诺,做不到的不欺孩子,也不要让孩子提太多条件;不要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过多的横向比较,把自己的孩子泛的一无是处,要把目光放远一点;不要对孩子将来期望过高,提出过高要求,要实事求是的看待孩子今后的发展。有些家长为了很好的培养孩子,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经常去学习、吸取好的教育知识和育儿经验,都成了半个育儿专家。我们就针对这种现象,给家长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开展了“亲亲宝贝沙龙活动”,建立几个家长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如:1.如何培养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2.如何提高宝宝的规则意识?3.如何提高宝宝的交往能力?4.如何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以茶话会的形式展开讨论,每一位家长都选择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自由组成一个话题讨论小组,互相说说自己的孩子。然后再向大家介绍自己平时的一些好的育儿方法,通过开展这样的谈话活动,家长之间可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探讨“育儿经”。同时也让我们老师对孩子和家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以后的亲子教育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一位学者这样说过:“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老师是孩子的第二任父母。”可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展亲子活动满足了幼儿依恋父母的情感需要和家长希望了解孩子在集体生活中一些情况的愿望,同时是进一步密切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实行家园同步教育的好形式。在孩子0—3岁这段最为重要的时期,亲子教育成为了关键,父母作为孩子最为亲密的第一任老师,要善于针对自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抓住他的兴趣,选择适当时机,捕捉技巧方法进行引导,让他们从生命的开始在身、心方面就能得到最好的教育,为其将来一生的

187 评论

索邦大学

《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分析》

【摘 要】教育管理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对于幼儿园来说,幼儿的年龄特性决定了其教育管理单纯地依赖管理者和教师是很难获得应有教育效果的。因此,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提高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势在必行。文章在对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从组织架构、制度保障、参与能力三个方面提出了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管理;家长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7-0128-02

管理者通过组织协调教育队伍,充分发挥教育人力、财力、物力等信息的作用,利用教育内部各种有利条件,高效率地实现教育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就是教育管理。不同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单纯地依靠幼儿园管理者进行教育管理是很难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的。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言,“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同样的道理,幼儿园教育管理也需要家长、管理者、教师共同参与,方能实现幼儿的健康发展目标。

一、幼儿园教育管理家长参与现状

1. 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深度不够

目前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仍旧停留在为教育活动提供经济支撑的层面上,即通过学生学费、捐赠、教学辅助等方式来确保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幼儿园为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欲举办一些工作坊,但没有专业的人手来负责此事。这种情况下,具备这种能力的家长往往自告奋勇地承担这一任务,从而确保了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再如,夏天家长接送孩子时发现蚊虫较多,便主动购买了能够驱赶蚊虫的夜来香放在园内等,这些都是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为幼儿园教育提供经济支持的重要表现。这也反映了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管理的认知仍旧停留在教学活动这一层面上,并没有认识到教育管理不仅仅是教学活动的开展,更重要的是正确教育理念的树立和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

2. 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广度不够

教育管理是幼儿园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大多数家长对于参与幼儿园行政管理都有着极高的热情。但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家长所参与的行政管理更多的是集中在与孩子相关的行政事务上,对于直接关系教育质量的教育管理并无太大热情。如为确保孩子的饮食结构合理,部分家长主动承担了幼儿园食物的采购工作,在生活之余主动的对幼儿营养进行研究,针对性地制定每周食谱;有的家长承担了幼儿打扫卫生的辅助职责,即指导和帮助幼儿打扫园内卫生等。究其原因,一方面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抱有极大的期望的,希望幼儿园教育能够为孩子的成长奠定稳固的基础,另一方面,家长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又充满了担忧,两者综合之下决定了家长在幼儿生活管理这一方面具有极高的参与积极性。

二、影响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的因素

分析当前幼儿园教育家长的参与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家长更多的是直接参与幼儿园教育过程,在教育管理的参与度较低。这一现象的产生既有家长的个人因素,也有学校的教育管理理念因素,具体如下:

1. 个人因素

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其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参与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参与教育管理的动机和家庭背景的不支持。动机指激发人的行动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发和鼓励,使人们产生一种内在驱动力,使之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家长之所以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参与度不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长缺乏对教育管理的参与动机。简单的说,一方面家长认为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者,其教育水平远远高于自己,幼儿园管理者多年的管理经验也能够确保对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自己只需要将目光放在对教育的监督上即可,参与教育管理往往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这种观念决定了家长几乎没有产生过参与教育管理的想法;另一方面,家长对教育管理的认知度不高,很多家长将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和参与教育管理等同起来,并没有产生参与教育管理的动机。

2. 学校因素

作为幼儿教育的主导者,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对于家长参与教育管理有着直接的影响,开放的教育理念要能够为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提供良好的契机,提高其参与度和参与水平;反之,家长虽然具有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的想法,但是往往“无门而入”。具体而言,幼儿园对家长参与教育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理念是否与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相契合;二是幼儿园管理者与教师对家长、幼儿的认知水平。

三、优化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的对策

1. 完善组织架构

当前幼儿园的组织架构大致可以分为管理者和教师两大部分,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是管理者在吸收教师意见的情况下自发进行的,从而导致了教育管理缺乏足够的科学性。对此,笔者根据华德福的三元结构理论认为,应当构建校董会(管理者)、教师委员会(教师)、家长委员会(家长)的组织结构,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以三方的共同讨论为基础,确保教育工作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

对于家长委员会的设立,笔者认为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对家庭背景和价值文化水平进行调查,委员会成员以背景较好和文化水平较高的家长为主,但是每一个委员会成员都要和一定数量的家长组成小组,对家长关于教育管理的想法进行总结然后将其反馈给幼儿园,即每一位家长委员会下都设有家长小组;其次是要确保家长委员会在幼儿园组织架构中的重要地位,而不是仅仅给予其建议权,以此来保证家长能够通过家长委员会切实地参与到幼儿园教育管理中。

2. 提供制度保障

通过家长委员会来实现提高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参与度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很多幼儿园早已设立家长委员会,但效果却不甚理想。究其原因就在于幼儿园一方没有为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提供稳定的制度保障,从而导致家长委员会始终游离于幼儿园教育边缘,形同虚设。对此,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为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提供制度保障:一是以制度的形式明确家长、管理者、教师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的同等地位,增加家长的话语权;二是明确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所应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避免家长和教师出现争执;三是制定教育管理问题应急对策,即针对家长参与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来保证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3. 培养参与能力

受家庭背景和知识文化水平的限制,很多家长虽然具有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的想法,但是参与能力不足导致其不得不将目光集中在教育活动的参与和监督上。对此,幼儿园一方应当从理论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来培养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的能力,如开设家长学校为家长提供相关知识的培训、咨询等服务来加强家长对教育管理的认识,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和模拟活动如“教育管理三天行”等来提高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的实践能力,以此来促使家长和幼儿园教育理念的统一,充分发挥教育管理对教育目标实现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莹莹.美国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实践策略及其启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2).

[2] 孙钠,毛华清.家园合作渗入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调查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11).

[3] 李晓巍.父母参与的现状及其对幼儿社会能力的预测[J].学前教育研究,2015,(6).

[4] 张莹莹,吴琼.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现状述评[J].现代教育科学,2015,(2).

243 评论

相关问答

  • 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现状研究论文

    父亲参与幼儿家庭教育角色投入问题及对策论文 一、父亲参与幼儿家庭教育角色的主要优势 (1)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母系社会逐渐远去。在父亲这一角色

    丹枫在心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公园现状与改造研究论文

    园林景观综合公园设计毕业论文有效果图和论文,一套的,

    创业宝贝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家园合作形式研究论文题目

    幼师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难忘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收集整

    嘎嘎希尔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农村家园合作现状与研究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选题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1】 1.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2.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3.试论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

    shishan786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论文亲子阅读的研究现状

    语言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听到丰富的语汇。对于事实上,建立幼儿阅读能力的基础,是从耳朵不断积累词汇开始,而不是让幼儿提早认字。“亲子阅读”,又称

    悠悠思忞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