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大碴粥
春末夏初,天气变暖,万物复苏,空气中的花粉和各种过敏原渐渐增多,“皮痒痒”的人群也随着增多,这可把皮肤科医生们忙坏了。这个季节,患上荨麻疹的病人特别多。“荨麻疹是春季皮肤病中的一种高发病。不少病人起病初期,都以为是蚊虫叮咬造成的瘙痒,没有多加注意。但是,随着病情的加重、瘙痒的反复、多部位发作,难以忍受了,前来医院就诊,被医生告知患上了荨麻疹。那么,如何应对荨麻疹呢?荨麻疹俗称“风团”、“风疹块”,是一种常见而病因较为复杂的皮肤血管反应性过敏性皮肤病。荨麻疹,顾名思义就是春天发作的荨麻疹。这类荨麻疹的发作原因是和季节紧密联系的。对付荨麻疹发阵痒的家庭护理措施主要有如下几项:1、注意饮食荨麻疹的发病与饮食有一定的关系,某些食物可能是诱因。例如鱼虾海鲜,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剂、酵母菌等人工添加剂的罐头、腌腊食品、饮料等都可诱发荨麻疹。2、慎用药物在临床中,有些药物可以引起荨麻疹,如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多粘霉素等抗生素,安乃近、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剂等等。3、积极治疗原有疾病荨麻疹既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一种皮肤表现。能导致荨麻疹的疾病较多,例如感染性疾病:寄生虫感染像肠蛔虫、蛲虫等;细菌性感染像龋齿、齿槽脓肿、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炎等。4、避免刺激生活规律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喝酒、受热、情绪激动、用力等都会加重皮肤血管扩张,激发或加重荨麻疹。橡皮手套、染发剂、加香料的肥皂和洗涤剂、化纤和羊毛服装等,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或荨麻疹患者都可能成为不良刺激,应予避免。5、在健康状态下,人体内的TH1和TH2会互相平衡,且共同受到Treg调控。当Treg调控能力不足时或接触到某些蛋白质或细小分子(尘螨花粉或海鲜等食物后,使TH2过度活化,导致 TH2细胞激素分泌量过高,就会帮助B细胞制造较多的过敏抗体IGE,因而出现过敏症状。台湾研究中心研发长、台湾国立大学食品暨应用生物科技研究所谢佩珊博士研究发现,解决引起荨麻疹的IgE抗体治疗方法,可以持续补充抗过敏益生菌欣、敏、康来降低体内的IgE抗体,通过刺激干扰素分泌来调节免疫球蛋白的平衡,从而使人体的免疫应答恢复正确。欣、敏、康抗过敏益生菌可调控因过敏而反应过高的TH2型细胞激素分泌量,进而调节免疫细胞活性平衡。
Megumi2046
荨麻疹(Urticaria)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多数为Ⅰ型超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本病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有瘙痒感。风团可在24小时内消退并不留痕迹,但其反复发作和迁延不愈却是令患者苦不堪言。今天就让我们一块来了解一下如何治疗吧。荨麻疹通常是过敏引起的,其发病原因主要可能与昆虫叮咬,环境,饮食(比如奶粉 牛奶)、药物、感染等因素有关建议 口服西替利嗪或者氯雷他定,饮食需要注意少吃鱼虾 牛奶等蛋白含量比较高的食物对于长时间反复发作的患者,建议去医院做血液常规检测看看是否感染引起的,因为感染引起的过敏 可能会反复多次;如果检验结果提示有感染 可以加抗生素口服荨麻疹的病因非常复杂,约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特别是慢性荨麻疹。常见原因主要有:食物及食物添加剂;吸入物;感染;药物;物理因素如机械刺激、冷热、日光等;昆虫叮咬;精神因素和内分泌改变;遗传因素等。 如果找到病因,一定要去除病因,避免接触过敏源。荨麻疹发作的根源在哪里荨麻疹反复发作主要是因为体质问题,这种体质多属于特禀质的人,一般的抗过敏药物只能是进行对症治疗,而不能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过敏性荨麻疹是由过敏性因素诱发的荨麻疹,多数荨麻疹是由过敏性机理引起的,如:食物中的过敏原(多属于异种蛋白质)刺激人体,使人体产生特异抗体IgE(免疫球蛋白E),这种IgE抗体附着在体内的肥大细胞上或嗜碱性白细胞上,潜伏起来,并不会引发过敏反应。但是,当拥有特异抗体IgE的人再吃这种食物时,IgE抗体就和食物中的过敏原相结合,从而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白细胞释放组织胺。组织胺又作用于血管,使之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因而大量蛋白质和液体外渗到皮肤组织中,于是产生荨麻疹,这就是荨麻疹的发病过程。以上这种过敏性荨麻疹属于I型过敏性反应。属于这种机理的荨麻疹较多,最常见的有羊肉、鱼、虾、贝壳、蟹、牛奶、蛋类等动物蛋白质,还有草莓、西红柿、大蒜等植物引起的荨麻疹。内服或注射的药物,空气中存在的霉菌孢子、花粉和化学物质被吸入,各种感染或感染性病灶的产物等,都是引起过敏性荨麻疹的因素。如何缓解荨麻疹?1、荨麻疹的常规对症治疗抗过敏药物治疗:抗组胺药物仍然是慢性荨麻疹治疗的基本用药,但要关注抗组胺药治疗策略的变化;第二代非镇静的抗组胺药物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首选,无效或治疗反应较差时的基础是抗组胺药物不能全面阻断肥大细胞活化后三个事件,包括脱颗粒、炎症因子合成和释放以及前列腺素代谢等,主张以增加剂量为优先选择原则;考虑到多种环节参与荨麻疹发生、发展,联合用药应以第一代抗组胺药物首选。但常规的治过敏的药物虽然治疗效果快,但是副作用也很大,容易反复。2、全身治疗免疫抗过敏:血清IgE升高是过敏性疾病最有力的提示,因此控制体内免疫球蛋白的平衡是治疗荨麻疹反复发作的有效手段。专家在接诊治疗的荨麻疹患者中给予分组治疗,其中一组给予常规的抗组胺药物;另一组给予抗组胺药物结合欣敏康抗过敏益生菌。结果显示,抗组胺药物结合欣敏康抗过敏益生菌治疗的患者其结果明显优于单纯服用抗组胺药物治疗的患者。经分析发现,欣敏康抗过敏益生菌的配方中含有多种具有抗过敏作用的益生菌菌种,采用了先进的提取融合技术,进一步提高人体的接受能力与益生菌的抗过敏能力。欣敏康通过促进机体免疫系统分泌γ干扰素,有效改善过敏症状;利用人体微生物细胞刺激免疫细胞,减少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的生成,减少免疫细胞的过敏原的应激反应,改善过敏体质,阻断过敏进程,防止过敏性疾病的反复发作。3、远离过敏原荨麻疹患者避免接触过敏原,不能吸入一些过敏原比如动物的皮毛真菌、尘螨面粉等,另外也不能长时间接触油漆汽油或者化妆品等。荨麻疹患者必须要去医院排查过敏原并且针对性地远离,防止对鼻子带来二次刺激。预防荨麻疹记住4点饮食禁忌: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避免食用鱼、虾、蟹、辣椒等易过敏或刺激食物,不喝酒、浓茶、咖啡,以免加重病情。环境维护:家里衣被勤洗勤晒,特别换季的衣被不要刚拿出来就穿上、盖上,要及时除螨除尘,最好不要饲养猫狗等宠物,保持起居环境的卫生清洁。重视心理健康:绝大部分慢性荨麻疹不影响患者内脏器官的健康和自然寿命。患者可保持平和的心态,不必焦虑。家中常备抗过敏药,遵医嘱坚持药物治疗,不可自行停药。注意冷暖:避免受凉,注意防寒保暖;避免热水浴,水温过高会加重荨麻疹。另外,衣服宜宽松。
柔和的风0751
寒冷性荨麻疹,是荨麻疹的一种,一般在遇冷的时候容易发病一般来讲跟个人体质有关,过敏体质的人容易患病;目前寒性荨麻不能完全根治,但是可以看好的,一般多注意些复发的几率就会非常低的,一般不严重不需要用药,平时避免过敏源多注意些就会好,如严重可用些中药,选些偏方配合治疗,不要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类药,这种药用后对身体副作用很大,还会损害肝脏。日常生活禁忌:不要去抓:一般人对于皮肤痒的直觉反应都是赶紧用手去抓,可是你可能不知道,这个动作不但不能止痒,还可能越抓越痒,主要是因为当你对局部抓痒时,反而让局部的温度提高,使血液释出更多的组织胺(过敏原),反而会更恶化。避免吃含有人工添加物的食品,多吃新鲜蔬果。油煎、油炸或是辛辣类的食物较易引发体内的热性反应的食物少吃。荨麻疹因为是体质性的问题,根治不易,过去也有许多人因为对药物治疗的反应不好,持续的复发,除了避免接触过敏原之外。日常的调养也要注意几个原则:多吃含有丰富维他命的新鲜蔬果或是服用维他命C与B群,或是B群中的B6。多吃碱性食物如:葡萄、绿茶、海带、蕃茄、芝麻、黄瓜、胡萝卜、香蕉、苹果、橘子、萝卜、绿豆、意仁等。多休息,勿疲累,适度的运动。以上这些都有助於体内自然产生对抗过敏原的机制。寒冷性荨麻疹食物疗法1.取酒酿100克,玉米须15克。将玉米须放人铝锅中,加水适量,煮20分钟后捞去玉米须,再加酒酿,煮沸食用。2.用黑芝麻30克,黄酒15--30克。芝麻打碎,放杯中,加入黄酒,加盖,放锅中隔水蒸15分钟。每晚睡前1次服食芝麻酒。每日1剂,连食1周。3.取去骨鸡肉100克,三七克。三七切成薄片,用鸡油或猪油炸黄,加入鸡肉拌匀,放人碗中,再加水适量,用文火蒸炖1小时,加入少量食盐调味,药肉汤1次服完,每日或隔1--2日服1剂,连服2--3剂。
布丁的信仰
问题一:小儿荨麻疹是怎么回事
小儿荨麻疹,俗称风疹团,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也是小儿常见的皮肤病。发病时,皮肤上会有大小不等的风疹块(团),用手摸会发现有发硬的感觉,瘙痒剧烈。风疹块的表面抗原看到毛孔,在皮肤上轻轻刮痕可以出现一条略高于皮肤表面的红色痕迹,这是由于血管内的细胞和液体渗到血管外而造成。患儿的风疹块出现得快,消失得也快,而且在小时候不留痕迹,但容易再次发作,一天中可能会出现数次。小儿荨麻疹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当牵连至消化道时,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还可以引起水肿、胸闷、闭气、窒息、支气管气喘等症状,爸妈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治疗。
小儿荨麻疹症状不超过6周为急性,超过6周为慢性。慢性荨麻疹是对特定抗原发生过敏反应。荨麻疹以在身体的各部位循环出现为特征。有时白天好好的,一到晚上就会变得严重。吃了特定的食物、被蚂蚁等昆虫叮咬后,或者因为心理上兴奋后皮肤的一部分发红、发胀、瘙痒,就有可能是荨麻疹。
问题二:小儿荨麻疹的根原在哪里
1、肠道发育不完善
肠粘膜是婴儿抵御外界有害物质侵害的天然屏障,成熟的肠道粘膜上皮细胞排列紧密,就像没有任何缝隙的“墙壁”。但肠壁发育不完善的小婴儿肠粘膜上皮细胞排列不紧密,存在间隙,通透性增加,一些食物颗粒的大分子营养素也会被吸收。例如属于双糖的麦芽糖或者牛奶大分子蛋白质,很容易就通过肠壁直接进入血液,形成相应的抗体,从而导致过敏。正常情况下,小肠只吸收小分子营养素。最常见的过敏原为蛋白物质,如:牛奶蛋白、鸡蛋蛋白、其它动物或植物蛋白。一旦这类食物再次进入身体时,抗原和抗体反应就会引起过敏反应。
2、遗传过敏体质
宝宝具有遗传性过敏体质,或者自身的血管神经免疫功能出现障碍。如果吃进或吸入花粉、霉菌、动物皮屑等过敏原,就容易透过较薄的肠壁进入血液中。由于宝宝的皮下毛细血管很丰富,所以症状就立刻表现在皮肤上。
3、消化酶缺乏
当食物进入消化道后,应当被消化和分解成氨基酸、甘油和单糖水平,这样才能完全转化为能量提供人体所需。然而,许多食物因为缺乏相应的酶而无法被机体消化切底,会以多肽或其他分子形式进人肠道,被机体作为外来物质识别,从而导致免疫反应的发生。
问题三:小儿荨麻疹的临床特点
1、小儿荨麻疹多为急性荨麻疹,但是随着年龄增大,儿童及青少年过敏性湿疹和哮喘加重,或服药物,引发的荨麻疹,可逐渐由急性荨麻疹转变为慢性荨麻疹,成人则慢性荨麻疹、药物所致荨麻疹较儿童多。
2、儿童感染性荨麻疹患者皮肤红斑常不能完全消退,中央消退后可遗留环状或不规则状淡红色边缘。
3、感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之前,荨麻疹很难得到彻底治愈。服用抗过敏药物或糖皮质激素之后,病情可暂时控制,但很容易复发,加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后,病情迅速得到控制并治愈。
4、少数患者疾病治愈后,白细胞总数仍偏高,中性百分比恢复正常,这种情况多是应用激素所引起的,停止使用激素后会下降至正常范围。
问题四:小儿荨麻疹的治疗方法
1、免疫疗法;儿童抗过敏益生菌与儿童湿疹、儿童荨麻疹等微生态研究成果已发表诸多论文研究,对于过敏性疾病,不再是停留在抗过敏药和激素雾化的治疗层面。欣敏康抗过敏益生菌可以增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调节TH细胞因子活化,抑制TH2型反应,增强TH1型免疫反应,以及上调免疫细胞和加速皮肤和黏膜屏障功能的修复。目前,国际微生物学研究对解决引起荨麻疹的IgE抗人抗体治疗方法就是大量补充人体抗过敏益生菌欣敏康来降低体内的IgE抗体,通过刺激干扰素分泌来调节免疫球蛋白的平衡,从而使人体的免疫应答恢复正确。因此,对食物、花粉、冷热等刺激导致的小儿荨麻疹的治疗有着显著的疗效。
2、盐酸西替利嗪片适用于由过敏原引起的荨麻疹及皮肤瘙痒。服用方法为口服:成人或12岁以上儿童,一次10mg,一日1次或遵医嘱。如出现不良反应,可改为早晚各5mg。6~11岁儿童,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不同,推荐起始剂量为5mg或10mg,一日1次。2~5岁儿童,推荐起始剂量为,一日1次;最大剂量可增至5mg,一日1次,或每12小时1次。
3、如果不放心西药,也可以选用传统中药麻黄、白鲜皮、地肤子、金精草、龙戟草治疗,能清热祛风,除湿止痒。但是治疗期间一定要大量饮用开水,保持大便通畅。这些药物都是药店可以买到的,省钱方便,但疗效有限。
lucy一只鱼
1. 麻疹防控小知识ppt 麻疹防控小知识ppt 1.预防麻疹的小知识 麻疹是一种常见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接种麻疹疫苗有效预防,国家免费为儿童接种两剂次麻疹类疫苗(8月龄1剂次,岁至2岁1剂次)。目前我市正在开展麻疹疫苗的查漏摸底工作,未接种满2剂次的幼儿家长可到预防接种门诊咨询登记。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多为幼儿。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末春初为多见。传染性很强,容易在学校、幼儿园等人口集中的地方流行和暴发。临床表现以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柯氏斑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为主。 初生儿大多已自母体经胎盘获得被动免疫抗体。这种免疫力可维持4~6个月,以后逐渐下降,至9个月时抗体水平已测不出。患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很少第二次患病。典型麻疹的临床过程可概括为“烧三天,出疹三天,退热三天”,潜伏期约10天。 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预防麻疹的关键,目前国家采取以预防接种麻疹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麻疹患者要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一、管理好传染源。 麻疹患者是此病唯一传染源,对麻疹患者应隔离,至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至10天。凡接触患者的易感儿应检疫3周,并根据情况给予自动免疫或被动免疫,接受免疫制剂者,应延长检疫至4周。 二、切断传播途径。 患者住过的房间应开窗通风半小时,医务人员需洗手,更换外衣或在室外间隔至少20分钟后再接触易感者。 三、保护易感人群。 1.接种麻疹疫苗。我国国家免疫规划麻疹疫苗程序8个月时初始免疫,岁~2岁时加强一次,接种剂量为毫升皮下注射。易感者在接触麻疹病人后两日内,若及时接种麻疹疫苗,仍可防止发病或减轻病情。麻疹疫苗可与风疹疫苗、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同时接种,不影响其免疫效果。 有发热和急、慢性疾病者,应暂缓接种麻疹疫苗;有过敏体质、活动性结核、恶性肿瘤、白血病及应用免疫抑制剂或放射治疗和先天性免疫缺陷者,不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凡8周内接受过输血或血制品及被动免疫制剂,以及4周内接受其他病毒减毒活疫苗者均应推迟接种,以免影响效果。 2.被动免疫。年幼体弱及患病者如接触麻疹病人,5天内进行被动免疫可免于发病,5~9天内进行则仅能减轻病情。一般可选择注射丙种球蛋白(10%),或胎盘球蛋白,或成人血浆20~30ml。 2.预防麻疹的小知识 麻疹是一种常见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接种麻疹疫苗有效预防,国家免费为儿童接种两剂次麻疹类疫苗(8月龄1剂次,岁至2岁1剂次)。 目前我市正在开展麻疹疫苗的查漏摸底工作,未接种满2剂次的幼儿家长可到预防接种门诊咨询登记。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多为幼儿。 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末春初为多见。传染性很强,容易在学校、幼儿园等人口集中的地方流行和暴发。 临床表现以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柯氏斑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为主。 初生儿大多已自母体经胎盘获得被动免疫抗体。 这种免疫力可维持4~6个月,以后逐渐下降,至9个月时抗体水平已测不出。患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很少第二次患病。 典型麻疹的临床过程可概括为“烧三天,出疹三天,退热三天”,潜伏期约10天。 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预防麻疹的关键,目前国家采取以预防接种麻疹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麻疹患者要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一、管理好传染源。 麻疹患者是此病唯一传染源,对麻疹患者应隔离,至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至10天。 凡接触患者的易感儿应检疫3周,并根据情况给予自动免疫或被动免疫,接受免疫制剂者,应延长检疫至4周。 二、切断传播途径。 患者住过的房间应开窗通风半小时,医务人员需洗手,更换外衣或在室外间隔至少20分钟后再接触易感者。 三、保护易感人群。 1.接种麻疹疫苗。我国国家免疫规划麻疹疫苗程序8个月时初始免疫,岁~2岁时加强一次,接种剂量为毫升皮下注射。 易感者在接触麻疹病人后两日内,若及时接种麻疹疫苗,仍可防止发病或减轻病情。麻疹疫苗可与风疹疫苗、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同时接种,不影响其免疫效果。 有发热和急、慢性疾病者,应暂缓接种麻疹疫苗;有过敏体质、活动性结核、恶性肿瘤、白血病及应用免疫抑制剂或放射治疗和先天性免疫缺陷者,不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凡8周内接受过输血或血制品及被动免疫制剂,以及4周内接受其他病毒减毒活疫苗者均应推迟接种,以免影响效果。 2.被动免疫。 年幼体弱及患病者如接触麻疹病人,5天内进行被动免疫可免于发病,5~9天内进行则仅能减轻病情。一般可选择注射丙种球蛋白(10%),或胎盘球蛋白,或成人血浆20~30ml。 3.麻疹的预防知识有哪些 麻疹的预防措施 1、接种麻疹疫苗预防 幼儿可在8个月之后接种麻疹疫苗,一次接种的保护率的可达90%以上。随着时间过去,接种过疫苗的部分儿童体内的麻疹抗体在4到6年可能会消失,所以有专家提倡在4到5左右进行复种。 2、注射免疫球蛋白预防 年弱体虚的易感患者在接触过麻疹病人之后为防止被传染可以在5天内注射免疫球蛋白进行麻疹预防,但是注射免疫球蛋白的预防作用只能维持两个月的时间。 3、控制传染源进行预防 麻疹病人是麻疹病毒传播过程中的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麻疹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等由飞沫传播。所以要做到对麻疹病人早隔离,对麻疹病人护理时勤洗手,戴口罩。 4、阻隔传染途径进行预防 麻疹病毒在离开人体之后极难生存,只要让病人的衣服在阳光下暴晒,病人房间通风且用紫外线照射便可大量减少麻疹的传播。 同时在麻疹流行季节,患者要尽量少去公共场合,预防麻疹病毒的交叉感染传播。 麻疹饮食的注意事项 1、宜进清淡饮食,多休息,勿疲累,适度的运动。多吃含有丰富维他命的新鲜蔬果或是服用维他命C与B群,或是B群中的 B 6。多吃碱性食物如:葡萄、绿茶、海带、蕃茄、芝麻、黄瓜、胡萝卜、香蕉、苹果、橘子、萝卜、绿豆、意仁等。 2、忌食辛辣鱼腥发物:在没有发现可能诱因的情况下,尽量避免鱼虾、蟹及剌激性食物。如虾蟹、牡蛎、海蛤、甲鱼、带鱼、鳝鱼、猪头肉、公鸡、牛羊肉、蘑菇、竹笋、香蕈等,因为这些食物容易生风化热,可催生本病产生。 3、忌食油炸肥腻食物:如各种油炸、煎烤、熏腌肉制品、动物内脏、奶油蛋糕、巧克力等,因这些食品易生痰动火或聚湿生热,使湿热内蕴,郁于肌肤而诱发本病。 4、对于慢性麻疹饮食的限制更要谨慎,因为慢性麻疹的原因较急性更复杂,食物因素不是很主要。有些干果类,如核桃、豆类、花生酱、巧克力、咖啡、柠檬饮料等也不少见。 4.宣传防治麻疹有关知识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口腔粘膜斑和全身斑丘疹为特征。本病传染性很强,多发于冬春季节。 一、流行特征 1、传染源 麻疹患者是本病的传染源,传染期为发疹前后各5天。 2、传播途径 主要经空气传播,眼部分泌物中的病毒也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 3、易感性 人对麻疹普遍易感。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4、流行特征 麻疹多见于儿童,5岁以下发病率最高,6个月以下婴儿极少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发病率以冬春季较高,流行多集中在春季。 二、临床表现 1、潜伏期 一般9—11天,短者6天。 2、前驱期 多为3—4天,以发热、上呼吸道炎及眼结膜炎、口腔粘膜斑为主要症状。发病第二、三天约90%患者,其口腔颊粘膜的第二磨牙对应处出现针尖大的灰白色小斑点,周围绕以红晕,即麻疹粘膜斑,是麻疹早期的特有体征,也是早期诊断麻疹的重要依据,皮疹出现后1—2日消失。 3、出疹期 约2—5天,常于发热第4天出疹,先自耳后、发际、颈部开始,渐而蔓延至额面、胸腹、四肢,由上而下遍及全身,最后波及手心足底。皮疹呈玫瑰色斑丘疹,大小不等,直径约2—4毫米, 5.麻疹怎么预防 麻 疹 预 防 知 识一、麻疹是怎么回事?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末春初为多见,患者多为小儿。 以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柯氏斑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为主要临床表现。易感者感染麻疹病毒后约有90%左右发病。 若无肺炎、喉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者,预后良好。患病后获得的免疫力持久,多数人可终身免疫。 35年前没有麻疹疫苗时,几乎全部儿童都受感染而发病,平均全球每年发病3亿,死亡700万-800万人。麻疹疫苗接种后,麻疹发病率已明显下降。 二、麻疹是怎样传染的? 麻疹是由麻疹患者在传染期内通过空气飞沫播散,传染给易感者的。经多年研究,目前认为麻疹患者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 发病前1-2日至出诊后5日内均有传染性,尤其是潜伏期末期和出诊早期的传染性最强。退疹期已基本无传染性。 传染期内,患者的口、鼻、咽、眼结膜分泌物,痰尿、血液内特别是白细胞内均有病毒。当患者打喷嚏、咳嗽、说话、哭闹时,病毒即随同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或小滴而被喷出,与空气混合,形成气溶胶颗粒,以后随着空气的流动迅速播散开来。 如果易感者吸入了这种带有麻疹病毒的空气,即可被传染。 三、典型麻疹的临床表现? 未接种过麻疹或第一次接种麻疹疫苗未成功的人患麻疹时,几乎全部表现为典型的临床经过。 麻疹潜伏期约10日(6-21日)。本病过程常表现为3个时期。 1、前驱期(出诊前期):一般3-5日。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炎症,发热多在38-39度,同时伴结膜充血、畏光、流泪、打喷嚏及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 精神差、食欲减退、患儿易烦躁、哭闹、少数有呕吐或腹泻。发热后2-3天,两侧颊黏膜上可见毫米的小白点,周围有毛细血管扩张引起的红晕,称麻疹黏膜斑,又称柯氏斑。 2、出诊期:发热3-4日后,开始出现皮疹。首先耳后发际,继之面颈部也有,再向躯干及四肢扩张,最后达手足心。 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压之退色,直径约2毫米—5毫米,大小不等,开始散在皮疹多,融合者少,逐渐互相融合不规则的片状,颜色也越来越深。此期体温可达40度以上,持续数日,全身中毒症状更重,精神萎靡,终日昏睡,不思饮食,眼面水肿,干咳声嘶。 3、恢复期:皮疹出齐出透后,体温开始下降,1-2日即降至正常,全身情况也随之改善。皮疹在退热后2-3日消退,初留浅褐色斑痕或同时伴有少量糠麸样脱屑,经1-2周开始完全消失。 褪疹时的顺序同出疹,自上而下,自中心向末梢。 四、得了麻疹怎么办? 麻疹是病毒引起的疾病,目前尚未发现有直接杀死麻疹病毒的特效药。 患麻疹时,需要精心护理,防止并发症,并加强支持疗法,帮助患者度过极期。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日,并发肺炎者延长至疹后10日。 2、前驱期及出疹期高热时,不宜采用冷敷或较强烈的退热剂,以防疹子出不透。发热过高可冷敷头部或必要时用少量退热剂,切忌大量发汗与急速降温。 3、患者应卧床休息,室内保持清洁、温暖、空气新鲜,切勿关闭窗户,光线不宜过强。保持口、鼻、眼的清洁,可用4%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冲洗。 宜多喂水,给易消化饮食,但勿长期忌油忌蛋白等。 4、合并肺炎细菌感染时,无需常规应用抗生素。 五、怎样预防麻疹? 应采取以预防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并做到对麻疹患者的早期诊断,早期隔离治疗。 1、管理好传染源:麻疹患者是本病唯一传染源,对麻疹患者设立隔离病室,对接触者隔离3周。 流行期间,托儿所、幼儿园等宜暂停接送,并不接受易感儿入托,检疫期每日进行晨间检查,便能早期发现病人,早期隔离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如患者住过的房间应开窗通风半小时,医务人员需洗手,更换外衣或在室外间隔至少20分钟后再接触易感者。 3、保护易感人群: (1)自动免疫:我国1965年麻疹减毒活疫苗制造成功,即在全国大面积接种,接种对象为未患过麻疹满8个月的小儿,毫升皮下注射,1次接种后保护率可达90%。 易感儿接触麻疹2日内及时接种疫苗可预防麻疹。 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一般反应轻微,约5—15%接种者接种后出现低热或个别出现较高热,1-2日即退。 (2)被动免疫:年幼、体弱患病的易感儿接触麻疹后。 可采用被动免疫,使不发生麻疹或减轻症状。常用人血免疫球蛋白3毫升、胎盘丙种球蛋白3-6毫升肌肉注射。 接触麻疹患者后5日内注射,可预防发病,接触后5-9日注射可减轻症状,被动免疫只能维持3-8周。 6.怎样预防麻疹的发生 发现麻疹患者应立即作疫情报告,并隔离至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至10天。 患者衣物应在阳光下曝晒;患者曾住房间 宜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流行季节中做好宣传工作,易感儿尽 量少去公共场所。凡接触患者的易感儿应检疫3周,并根据情 况给予自动免疫或被动免疫,接受免疫制剂者,应延长检疫至 4周。 集体机构应加强晨间检查,对可疑者应隔离观察。年幼 体弱及患病者如接触麻疹患者,5天内进行被动免疫如肌注丙 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或成人血浆20 ~ 30 ml,可免于发病, 5〜9天内进行则仅能减轻病情。 易感者都应接种麻疹减毒活 疫苗,初种年龄不宜小于8个月,因恐来自母体的抗体中和疫 苗病毒,使之失效。 7.关于麻疹的知识 麻疹是以往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粘膜斑(Koplik斑)及全身斑丘疹为特征。 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始广泛应用减毒活疫苗以来,麻疹发病率已显著下降。 麻疹病毒属副粘病毒科,呈球形颗粒,直径约100-250nm,有6种结构蛋白;在前驱期和出疹期内,可在鼻分泌物、血和尿中分离到麻疹病毒。 在人胚胎或猴肾组织中培养5-10天时,细胞出现病理改变,可见多核巨细胞伴核内嗜酸性包涵体。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 病毒不耐热,对日光和消毒剂均敏感,但在低温中能长期保存。 麻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患儿从接触麻疹后7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 本病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均发病,过去在城市中每2~3年流行一次,l-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麻疹减毒活疫苗使用后,发病率已下降,但因免疫力不持久,故发病年龄后移。 目前发病者在未接受疫苗的学龄前儿童、免疫失败的十几岁儿童和青年人中多见,甚至可形成社区内的流行。 婴儿可从胎盘得到母亲抗体,生后4-6月内有被动免疫力,以后逐渐消失;虽然绝大部分婴儿在9个月时血内的母亲抗体已测不出,但有些小儿仍可持续存在,甚至长达15个月,会影响疫苗接种。 易感母亲的婴儿对麻疹无免疫力,可在分娩前、后得病。 当易感者吸人麻疹患者鼻咽部分泌物或含有病毒的飞沫后,麻疹病毒在局部粘膜短期繁殖,同时有少量病毒侵人血液;此后病毒在远处器官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复制活跃,大约在感染后第5~7天,大量进入血液,此即为临床前驱期。 在此时期,患儿全身组织如呼吸道上皮细胞和淋巴组织内均可找到病毒,并出现在鼻咽分泌物、尿及血液等分泌物和体液中,此时传染性最强。皮疹出现后,病毒复制即减少,到感染后第16天,仅尿内病毒尚能持续数日。 出疹后第2天,血清内抗体几乎100%阳性,临床症状也开始明显改善。由于此时全身及局部免疫反应尚受抑制中,故部分病人常继发鼻窦炎、中耳炎和支气管肺炎。 10%的患儿脑脊液中淋巴细胞明显增多,50%在病情高峰时有脑电图改变,但仅有脑炎的症状和体征,其出现常在急性起病数天后,此时血清中抗体已增高,且已找不到病毒,因此考虑为自身免疫性脑炎。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又称 Dawson encephalites。 在患麻疹之后若干年发生,曾提出病毒突变、病毒株特殊毒力或是第二个病毒感染促进慢性麻疹脑炎等发病机制,但都不能证实。最近研究发现SSPE病人系脑细胞的M蛋白(matrix)合成过程中翻译受阻所造成。 由于此蛋白是病毒装配所必需,M蛋白的缺乏使不完整的麻疹病毒聚集,它不能被抗体或免疫细胞清除,从而导致本病。 麻疹是全身性疾病,其病理改变可出现于全身各个系统,其中以网状内皮系统和呼吸系统最为明显。 全身淋巴系统出现增生,在淋巴结、扁桃体、肝、脾和胸腺等处可见多核巨细胞。在皮肤、眼结合膜、鼻咽部、支气管、肠道粘膜特别是阑尾等处可见有单核细胞增生及围绕在毛细血管周围的多核巨细胞,淋巴样组织肥大。 颊粘膜下层的微小分泌腺发炎,其病变内有浆液性渗出及内皮细胞增殖形成Koplik斑。 麻疹引起的间质性肺炎为Hecht巨细胞肺炎,而支气管肺炎则是继发的细菌感染。 SSPE病变早期可见脑膜轻度炎症,全脑炎累及皮质和皮质下灰质及白质,在血管周围有浆细胞和淋巴细胞围绕,胶质细胞常增生。疾病后期有神经元退行性变、神经元缺失和髓鞘缺失,在神经元、星状细胞的核内可见核内包涵体。 在电镜下,包涵体呈管状结构,是副粘病毒核衣壳的典型表现。这些损害在脑内分布不均匀,且在病程早、晚期的改变也不一致,故脑活检无诊断意义。 (一)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 1、潜伏期 一般为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2、前驱期 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这一期的主要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①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②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Stimson线),对诊断麻疹极有帮助。 ③Koplik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约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粘膜上,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粘膜并蔓延至唇部粘膜,粘膜疹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 可留有暗红色小点;④偶见皮肤荨麻疹,隐约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⑤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异症状,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婴儿可有消化系统症状。 3、出疹期 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面部浮肿变形。 大部分皮疹压之褪色,但亦有出现瘀点者。全身有淋巴结肿大和脾。
春末夏初,天气变暖,万物复苏,空气中的花粉和各种过敏原渐渐增多,“皮痒痒”的人群也随着增多,这可把皮肤科医生们忙坏了。这个季节,患上荨麻疹的病人特别多。“荨麻疹
荨麻疹俗称“风疹”、“风团”,是指皮肤上肿起来的部位,会以不同形状和大小出现。儿童荨麻疹一般很容易辨别,荨麻疹肿起来的部分中间凸出发白,边缘为红色,并且通常会发
可以的,没问题的。如果我们有了这本文献,并会及时通过网上发给你看的。
以下是一些护理领域的核心期刊: 1、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先进护理学杂志)。 2、Nursing Research(护理研究)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护理专业的人员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护理专业论文,供大家参考。护理专业论文 范文 篇一:《试论提高护士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