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62

健康&平安
首页 > 职称论文 > 研究疍家文化的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毛毛豆豆

已采纳

一、疍家文化的本质及北海疍家的历史演变。1、疍家就是水上作业为主、以船为家的人。北海老一辈都知道“疍家佬”、“疍家婆”这些称谓,是指那些长期生活在海上、以船为家、以捕鱼为业为生的人。许多人不知这“疍”字怎么写,误以为“蛋家佬”或“邓家佬”。新华字典这样注释:疍民,是指过去广东、广西、福建内河和沿海一带的水上居民,多以船为家,从事渔业、运输业。从字典解释及民间共识可知,疍家就是水上作业为主、以船为家的人。北海外沙与地角的疍家人大致都认同自己的祖先来自福建,据老一辈疍家人说:由于见岸遇港就泊船扎营的迁徙特点,在19世纪的某一天,他们的祖先发现这个静静的海湾是个理想的避风港,于是在这里搭起疍家棚,定居下来,他们一代接一代繁衍,形成了疍家人相对聚居的两个居民区,并延续着疍家人的生活习俗和风情文化。而居住在侨港镇的疍家人,则是历史上躲避战乱、侨居越南的华侨,因为1978年越南排华,祖国让他们在侨港镇这个宁静的港湾安了家。2、学术界认为,疍家不是独立民族,是水上居民的统称。由于疍民有着与陆地居民不同的生活习俗和风情文化,关于疍家的传说很多:广东通志》载,疍民,是当年越人抵抗秦始皇统治的遗民”;也有人认为疍民是古百越族的后代甚至是56个民族之外的另一个少数民族;还有一种说法更有传奇色彩——“东 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卢循顺海南下,失败后部下四散,有一部分乘船漂泊成为水上人家,从事打渔、摆渡等职业。统治者们对他们约法三章:不准上岸居住,不准读书识字,不准与岸上人家通婚。一千多年来,这种清规戒律延续下来,水上人家就逐渐演变成为特殊阶层——疍家。”目前,学术界对疍家基本有一个共识:疍家不是一个独立民族,而是我国粤、桂、闽沿海地区水上居民的统称,是一个独特民系,属汉族。疍家人和客家人一样,都漂泊、都迁徙、都避世。不同的是客家人躲进深山老林,而疍家人却隐身于汪洋大海;客家人族群庞大、负重拼搏,而疍家人却淡泊、轻松、知天命。只因为世居水上、漂泊不定、靠海靠水繁衍生息,疍家人成为“水上吉卜赛人”。3、疍家文化是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职业文化。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北海的疍家人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和风土文化,常见的文化活动是唱咸水歌,最具特色的是疍家婚俗。咸水歌是疍家人在日常生活中随意哼唱的小曲,咏男女恋情、叹生活艰辛。疍家婚俗中至今保留着新娘面临与父母分离而哭唱几天才出嫁的“叹家姐”曲调、对新郎进行家庭教育的“喃伴郎”两大咸水歌系列。接亲过程中“玩媳妇”也独具海上特色,接亲后娘家人扯着船缆绳挽留新娘、与艄公进行“小艇拔河”,艄公们在同一小艇上反方向的“对划龙舟”,艄公把船摇得左右晃荡的“碌艇”……这些“闹洞房”式的嬉戏把新郎新娘弄得头晕目眩,向人们证明了新郎新娘的海上劳作能力。纵观这些疍家文化,咸水歌其实就是海上劳作的劳动号子,疍家婚俗中的“叹家姐”、喃伴郎”咸水歌曲调是一种靠海繁衍生息的抒情,玩媳妇”也起到教育疍家儿女要胜任海上劳作的示范作用。妙趣横生的疍家文化实际就是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职业文化。二、北海疍家文化正在与陆上风俗文化相互同化、互相渗透。1、疍家人陆续上了岸、上了学、融入了社会发展。因为历史上的社会环境比自然环境更可怕,所以疍家人觉得在船上生活比在陆地上更安全,宁可战天斗地也不敢与权贵斗。如今社会进步了,陆地生活更加方便舒适,加上希望儿女比自己更有出息,所以现代疍家人不再以船为家,船恢复了用于海上作业的原有功能,并且海洋资源已日渐枯竭,维生未必全靠海,打工经商或者从事其他职业也可步入小康生活。所以现代疍家人上岸安家,上学接受教育,更接近与融入社会发展。2、疍家人渐渐不再唱咸水歌、不再哭嫁。由于洋节文化正在冲击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加上流行歌曲的强势流行,连京剧、粤剧等一些有较完备理论基础、实践经验与受众群的文化形式也开始式微。没有代表作品、没有专人研究的咸水歌更是渐渐没落。加上现代通讯工具的普及,疍家人要见个面、说个话也不难,哭嫁也只是走过场、聊表思念的仪式和礼节,传统的疍家文化正渐渐被淡化。3、活蹦乱跳的海鲜、疍家美酒和疍家人日常用语一起,陆续走进万千北海居民家。疍家人的鱼随手拈来,捕上的鱼马上可以下锅,其鲜无比,用他们的话讲就是“么低都无抵新鲜(天下美味以新鲜为最好)”。北海人住海边,吃海鲜,翻身就能掉下海,天天过的都是疍家人的海鲜生活。疍家人的风情文化也影响了万千北海居民。疍家人泡的疍家酒,壮阳祛风湿,北海人都知道。疍家人怕“翻船(即船底朝天)”,所以忌“翻”字,于是吃大鱼时,吃完一面,想把鱼“翻”过来吃另一面,就说“顺转这条鱼”而不是“翻转这条鱼”。于是众多北海居民都学会了“顺鱼”,因为他们可以不坐船但不能不坐车,总不想坐上一辆“翻”的车吧?

299 评论

starjing99

在中国,有着很多令人感觉十分奇异的故事与人,这些故事与人吸引着我们不断的去探索、去了解、去研究,而疍家人就是其中之一。疍民,又称蛋民、蛋家、疍户、蜑、蜒、游艇子、泉郎、白水郎、卢亭子、龙户等。他们世代居住在海上,“以船为生,以船为家”就是对他们生活最好的诠释。那么,疍家人又是从何而来?他们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海上的疍家人

疍家人的祖先是什么人?他们为何要在海上生活?这些目前还没有定论,在学界有几种说法,仅供大家参考。

1.大部分研究者认为,疍家人的祖先是当时秦始皇征发五十万大军开戍南岭时,当地的不甘为秦所掳而逃往江湖以渔业为生的部分土著越人。历史上疍民的分布首先集中在四川、云南等地。秦汉以来,巴蜀、湘、黔地区等地区都有关于疍家人的记载,“蜒”这一记载最早见于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其地东至鱼腹,而至僰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其属有濮、賨、苴、共、努、賨苴、夷、蜒之蛮。”《南齐书·高逸·名僧传》亦载:“建元之年为巴州刺史,绥坏蛮蜒。”《隋书·地理志》“:长沙郡又杂有夷蜒,名曰莫徭。”

隋唐之后,疍家人开始向东南迁移,主要迁往两广、福建沿海地区。《隋书·南蛮传》载:“南蛮杂类,与华人错居,曰蜒、曰儴、曰俚、曰僚、曰伍,俱无君长,随山洞而居,古先所谓百越是也。”另外,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清人屈大均《广东新语》以及《广西通志》、《广东通志》等史书及地方志都有两广、福建地区疍民的活动记载。在明清时疍家人发展到了高峰,遍布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岛等东南沿海一带。

2.还有一种说法是,疍家人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在元末那个动乱的时代,一部分蒙古人为了躲避战乱,南下迁徙,其中一部分成为了海盗,另一部分人在海上漂泊,以捕鱼为生。这些也就是今天疍家人的祖先。

虽然疍家人的先祖并不能确定,它在不同历史时期融入了不同的族群;但是在现代人类学家的考察分析下,证实了疍家人不属于一个独立民族,而是我国沿海地区水上居民的一个统称,属于汉族。

疍家人的渔船

而“疍家人”这个名字的由来有好几种说法。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早前他们居住的船,外形就像蛋壳漂浮于水面,所以叫做“疍家人”;另一种说法是因为这些人一直生活在海上,就像是浮在海上的鸡蛋,所以被称为“疍家人”;而疍家人自己则认为,他们常年在海上与风浪搏斗,生死难以预料,如同蛋壳一般脆弱,所以称自己为“疍家人”。

疍家棚

疍家人的服饰与汉族区别并不是很大,其传统服饰形式一般以黑、蓝为主。其中较有特色的就是“疍家帽”。疍家帽是一种用竹篾竹叶做成的斗笠,直径约40厘米,帽檐会微微下垂5厘米左右,帽子顶部是一个正六边形,这样的设计可以防雨水,也有遮风避雨的作用。疍家的姑娘们还会用材质各异的配件装饰在疍家帽上。此外,为了使疍家帽不容易被风吹落,帽上有一个以红、橙、黄、白、紫、蓝、黑等胶丝配上闪闪发亮的贝类小珠编织而成的四耳笠带。

疍家帽

咸水歌是疍家人口口相传的歌曲,它没有固定的歌谱,基本就一个调。而咸水歌之所以被称为咸水歌,一说是它传唱的地方基本位于海上,都是咸水,所以叫咸水歌;二是,有学者认为“咸”字在粤方言中继承了古义,主要指与男女爱情有关的事。而咸水歌的内容也是以男女爱情为主,所以叫做“咸水歌”。因此在明清后,咸水歌就为疍家人传唱并成为了婚嫁当中的重要内容。在旁晚时分,亲朋好友齐齐赴宴,新娘就会一边敬茶,一边唱着咸水歌,收取盘茶红包。

粤剧《疍家女》

而除了唱咸水歌外,疍家人结婚时,亲朋都会用制作疍家衣的布料作为贺礼送给新人。新娘的家人,也会送新娘6尺的布料作为嫁妆。在结婚前,新娘便会选取其中红色的布料制作婚服。

疍家人的婚礼

因为是水上人家,疍家人也有着属于自己的一些禁忌。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不能说“翻,沉,搁”等字,因为这是不吉利的,会使得船翻沉,搁浅等,因此需要用其他字眼代替,“翻个头”要说“转个头”,“搁”要说“放”等等。煎鱼时,只能煎一面,不能翻过来煎,同理,吃鱼时,不可以吃完一边后,把鱼翻过去吃,而是应该吃完上面的肉,把骨头剔开,再吃下面的鱼肉;而且吃鱼时,第一筷不能动鱼头,鱼头代表船头,第一筷吃鱼头会有将船毁了的不吉利的寓意。

在明代,由于东南沿海及海上并未平定,加之有倭寇经常扰边,实行了海禁政策,后代虽有时废除,但基本沿用,直至1840年。而这也使得“以海为田”的疍家人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很严重的压缩。再加上严重的渔业税收,法律上地位的低下,豪绅的欺凌,使得疍家人的生存越发困难。

面对这样的困境,疍家人不得不或主动或被动的转型。有的人从事商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沿海地区的商业的发展;还有的人由出海捕捞转型为水产养殖,使海洋渔业经济的发展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而充当船手等佣工的疍家人补充了东南沿海经济发展时遇到的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投身军队成为海军的疍家人也维护了海防;亦或是被动的成为地主的佃农进行农业耕作。直至今日,疍家文化慢慢地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大家基本也只有在个别地区能看到少数的疍家人及疍家文化。

201 评论

暗了个然

一、疍家文化的本质及北海疍家的历史演变。1、疍家就是水上作业为主、以船为家的人。北海老一辈都知道“疍家佬”、“疍家婆”这些称谓,是指那些长期生活在海上、以船为家、以捕鱼为业为生的人。许多人不知这“疍”字怎么写,误以为“蛋家佬”或“邓家佬”。新华字典这样注释:疍民,是指过去广东、广西、福建内河和沿海一带的水上居民,多以船为家,从事渔业、运输业。从字典解释及民间共识可知,疍家就是水上作业为主、以船为家的人。北海外沙与地角的疍家人大致都认同自己的祖先来自福建,据老一辈疍家人说:由于见岸遇港就泊船扎营的迁徙特点,在19世纪的某一天,他们的祖先发现这个静静的海湾是个理想的避风港,于是在这里搭起疍家棚,定居下来,他们一代接一代繁衍,形成了疍家人相对聚居的两个居民区,并延续着疍家人的生活习俗和风情文化。而居住在侨港镇的疍家人,则是历史上躲避战乱、侨居越南的华侨,因为1978年越南排华,祖国让他们在侨港镇这个宁静的港湾安了家。2、学术界认为,疍家不是独立民族,是水上居民的统称。由于疍民有着与陆地居民不同的生活习俗和风情文化,关于疍家的传说很多:广东通志》载,疍民,是当年越人抵抗秦始皇统治的遗民”;也有人认为疍民是古百越族的后代甚至是56个民族之外的另一个少数民族;还有一种说法更有传奇色彩——“东 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卢循顺海南下,失败后部下四散,有一部分乘船漂泊成为水上人家,从事打渔、摆渡等职业。统治者们对他们约法三章:不准上岸居住,不准读书识字,不准与岸上人家通婚。一千多年来,这种清规戒律延续下来,水上人家就逐渐演变成为特殊阶层——疍家。”目前,学术界对疍家基本有一个共识:疍家不是一个独立民族,而是我国粤、桂、闽沿海地区水上居民的统称,是一个独特民系,属汉族。疍家人和客家人一样,都漂泊、都迁徙、都避世。不同的是客家人躲进深山老林,而疍家人却隐身于汪洋大海;客家人族群庞大、负重拼搏,而疍家人却淡泊、轻松、知天命。只因为世居水上、漂泊不定、靠海靠水繁衍生息,疍家人成为“水上吉卜赛人”。3、疍家文化是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职业文化。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北海的疍家人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和风土文化,常见的文化活动是唱咸水歌,最具特色的是疍家婚俗。咸水歌是疍家人在日常生活中随意哼唱的小曲,咏男女恋情、叹生活艰辛。疍家婚俗中至今保留着新娘面临与父母分离而哭唱几天才出嫁的“叹家姐”曲调、对新郎进行家庭教育的“喃伴郎”两大咸水歌系列。接亲过程中“玩媳妇”也独具海上特色,接亲后娘家人扯着船缆绳挽留新娘、与艄公进行“小艇拔河”,艄公们在同一小艇上反方向的“对划龙舟”,艄公把船摇得左右晃荡的“碌艇”……这些“闹洞房”式的嬉戏把新郎新娘弄得头晕目眩,向人们证明了新郎新娘的海上劳作能力。纵观这些疍家文化,咸水歌其实就是海上劳作的劳动号子,疍家婚俗中的“叹家姐”、喃伴郎”咸水歌曲调是一种靠海繁衍生息的抒情,玩媳妇”也起到教育疍家儿女要胜任海上劳作的示范作用。妙趣横生的疍家文化实际就是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职业文化。二、北海疍家文化正在与陆上风俗文化相互同化、互相渗透。1、疍家人陆续上了岸、上了学、融入了社会发展。因为历史上的社会环境比自然环境更可怕,所以疍家人觉得在船上生活比在陆地上更安全,宁可战天斗地也不敢与权贵斗。如今社会进步了,陆地生活更加方便舒适,加上希望儿女比自己更有出息,所以现代疍家人不再以船为家,船恢复了用于海上作业的原有功能,并且海洋资源已日渐枯竭,维生未必全靠海,打工经商或者从事其他职业也可步入小康生活。所以现代疍家人上岸安家,上学接受教育,更接近与融入社会发展。2、疍家人渐渐不再唱咸水歌、不再哭嫁。由于洋节文化正在冲击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加上流行歌曲的强势流行,连京剧、粤剧等一些有较完备理论基础、实践经验与受众群的文化形式也开始式微。没有代表作品、没有专人研究的咸水歌更是渐渐没落。加上现代通讯工具的普及,疍家人要见个面、说个话也不难,哭嫁也只是走过场、聊表思念的仪式和礼节,传统的疍家文化正渐渐被淡化。

214 评论

相关问答

  • 研究贺州客家饮食文化论文

    我国的饮食文化有上千年的历史,很难能用几千字说清楚的!

    冰心草堂123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上海家化多品牌研究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题 目: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建设研究探讨 学生姓名: 刘 爽 专 业: 汽车车身设计 班

    蹦蹦跳跳321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中华传统文化研究名家论文

    当代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怎么

    wo洒脱小姐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家乡文化遗迹保护研究论文

    你家乡在哪里?

    都市月亮飘飘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石家河文化玉器的研究论文

    石家河文化是在屈家岭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当于中原龙山文化的晚期阶段至夏代统治的前期,曾一度称为“青龙泉三期文化”。 因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更具这种文化的代表

    小夕玲儿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