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笨的2003
●国际交流与合作稳步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重实效”的交流合作模式基本形成
规划院在国际合作工作中充分发挥专业领域广泛、技术人才和政策研究专家众多、基础资料和数据丰富、研究成果积累深厚等优势,通过一系列国际交流和培训,着力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土地专家,复合型人才和国际型专家的培养平台初步构建;积极参与我国对外援助项目,国际合作工作呈现出显著的“走出去”特点;国际合作由技术政策交流,逐渐向技术政策交流与国际项目合作转变,国际合作工作有力地支撑了核心业务工作的发展。
▲莱索托王国土地利用规划技术援助项目
▲赴加拿大MDA公司考察
深化、拓展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实施,为核心业务提供了发展支撑
顺利实施莱索托王国土地利用规划技术援助项目。2012年规划院派出两批专业技术人员10人,分别赴莱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援外技术指导工作,帮助莱索托王国确定了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和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并完成莱索托王国历史上第一张土地利用规划底图的绘制,专家工作受到了莱方政府以及中国相关部门高度评价。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形成了在援外领域的人员储备和成体系的教材,积累了经验,总结了一套有针对性、操作简单、能够妥善协调各方能动性的组织模式,为援外项目的实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顺利启动科技部2012年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国家耕地资源动态监管系统核心技术引进与合作研究”。组织了赴加拿大和美国与加拿大MDA公司和美国TRIMBLE公司开展交流与考察,着重了解MDA公司雷达数据解译的处理技术及TRIMBLE公司在面向对象的变化监测处理技术,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并就核心技术的转让和引进达成了相关协议。顺利启动亚洲开发银行技术援助项目“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研究”。
专业人才亮相国际会议,土地领域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3名专家参加了2012年度国际测量师协会(FIG)年度大会,提交了论文并进行专题发言。选派1名专家参加了亚洲开发银行土地政策交流会议。选派6名专家赴韩国参加了中韩土地政策和规划研讨会议,并作了《中国建设用地管理政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两个主题发言,进一步了解了韩国国土研究院编制四轮韩国国土规划的工作经验,对我国正在实施的国土规划编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韩土地政策和规划研讨会上周建春副院长赠送礼物
首次派出专家赴外开展客座研究,合作交流深度扩张
应韩国土研究院的邀请,王柏源副研究员赴韩国参与该院《在城市开发过程中的补偿、评估制度》项目的研究。这是规划院第一次派出专家参与国际著名研究机构的客座研究,将有利于学习土地管理研究的新方法、新思路,并对我国的土地管理制成提出建议。
认真组织出访考察,出访实效性不断提升
赴意大利、荷兰、奥地利就不动产税收、地籍管理、土地登记、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情况进行了考察,达成了在土地资源管理领域进一步合作的意向,为今后深化交流与合作搭建了良好的沟通桥梁和平台。赴德国、比利时开展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考察。赴英国、瑞士开展土地法律及土地税费制度政策研究考察。
▲访问德国时与专家进行讨论
深度参与、组织培训,复合型国际人才培养平台初步构建
顺利执行澳大利亚土地管理综合培训项目。培训紧紧围绕国土资源部重点工作设置内容,全面了解澳大利亚土地规划、土地征收、土地税费、土地法律等知识,同时还访问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政府所属有关部门、高校,启发培训人员对完善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全方位的思考,实现了培训内容由单一的土地登记到土地管理的综合培训的转变。
▲澳大利亚土地管理综合培训
顺利执行了国土资源部与瑞典制图、地籍和土地登记局在北京和瑞典的两期培训合作,就统一登记、地籍信息化和社会化服务开展等瑞典地籍管理的经验展开了培训交流,对我国地籍管理工作的实际应用提出了富有操作性的建议。2012年4月,中瑞双方高层在北京进行了会谈,对在今后持续合作达成了共识,推动中瑞地籍合作向纵深发展。在瑞典培训的过程中,围绕国土资源部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探寻通过健全土地法律体系,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建立全国土地登记信息动态监管查询系统等,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地籍管理体系建立的思路。同时,两名年轻专家还参加了意大利皇家测量师在西班牙举办的针对年轻测量师在地形学方面的培训。
▲中瑞地籍管理综合培训
▲郑凌志院长在中德国土规划研讨会上
召开国际交流研讨会,搭建常态化交流平台
2012年,规划院继续深化与日本、德国、匈牙利等相关部门的交流合作。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召开中日土地政策研讨会、中德国土规划研讨会、中匈地籍管理和遥感监测研讨会、中韩土地政策和规划研讨会,就地籍管理、地价公示、土地税费、空间规划、国土规划、遥感监测等领域开展了交流与研讨,基本建立了常态化双边沟通交流的机制,构建了常态化对外交流平台,国际合作交流的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
▲我国土地价格在工业化和城镇化中的定位研讨会
●对外宣传交流呈现新气象
全年主办了“完善土地产权制度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我国土地价格在工业化和城镇化中的定位研讨会”“快速城乡转型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土地利用问题与政策国际研讨会”“从学科体系入手开展陆地表层研究”“2012年度土地学会学术年会”“2012年中国土地科学论坛”“加拿大空间规划发展情况介绍”“省级政府土地利用和管理督察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土地价格与物价关系研讨会”“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土地地下空间利用相关政策研讨会”“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研讨会”等学术交流和讲座30余场。
全年累计有55篇信息被国土资源部《部内要情》采用,信息报送质量提高,多篇信息在《国办要情》刊登并得到国土资源部领导肯定,被评为“国土资源好新闻优秀组织奖”、“国土资源部信息报送先进单位”;编发《地政研究动态》20期、《情况通报》45期、会议纪要23期;出版《中国土地科学》12期,被评为2012年度“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土地科学动态》6期;完成了2011年度、2012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监测与核查工程周报29期及月报8期的编写工作。
●多方合作,全面推进全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系统建设
规划院继续坚持“开放建院、合作互利、共同提升”,通过不断创新思路,改进方式,谋划整体,将院系合作纳入规划院系统常态化管理之中,进一步集聚系统资源,从单纯的沟通情况、交流信息,到以项目为核心的实质性合作,再到目前初步形成的“项目合作、人才交流、基地建设”等多元化格局,取得了互利共赢的巨大成效,基本实现了“项目协作、平台共建、优势互补、发展双赢”的整体发展目标,通过开展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全国土地变更调查监测与核查项目、政策调研、国际援助项目合作以及对九大国家土地督察局的支撑服务等,积极落实与地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业务发展合作备忘录,调动和依靠整个规划院系统的力量,顺利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充分发挥了规划院系统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的整体功能和优势,进一步巩固了规划院系统作为土地管理支撑服务主力军的地位。
以“创新、提升、合作、发展”为主题,成功举办2012年度全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系统业务交流会,来自31个省(区、市)和有关城市的规划院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国土资源部重点工作布局,以积极主动发挥土地管理技术支撑和决策服务方面主力军作用为主线,全面推进重点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徐绍史部长对规划院系统工作的重要批示和王世元副部长重要讲话精神,对全国规划院系统一年来的工作进行交流总结,研讨国土资源管理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以加强高端建设、促进交流合作、整合力量、完善机制、推进工作为目的,完善全国规划院系统的国土资源管理业务体系和工作基础,提高土地管理理论,明确“做什么、怎么做”,更好地发挥支持服务作用。会议的圆满成功,对全国规划院系统建设,对未来规划院系统在土地领域更好地发挥技术服务支撑功能,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全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系统业务交流会
●积极谋划,稳步推进基地建设
2012年,在国土资源部的大力支持下,规划院通过科学谋划、前期调研、方案制订和实地考察及专家咨询,创建了四川、江苏等6个科研基地及浙江、贵州等4个实证监测基地,基本确立了科研基地办公场所、办公设施配备、运行机制及野外观测点等。通过开展多项技术研究、政策研究等项目合作,逐步建立了保障基地持续、长久、健康运行和发展的运行机制,以及地方主导、国家支持、多方联合、共享互惠的基地运作机制,以“一系统两中心”为重点的平台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为规划院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重要的路径,对规划院系统开展高端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更好地服务于国土资源战略目标,提升国土资源研究的战略地位,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土地政策实证研究基地揭牌
召开了首届“全国规划院系统科研基地建设专题研讨会”,出台了《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野外科研基地建设规定(试行)》、《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野外科研基地年度考核办法》、《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野外科研基地人才交流方案》和《土地政策实证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进一步凝聚了共识,明确了任务,为稳步推进基地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表2 2012年考察培训情况表
shirleycci
(1)联系工作实际选题要结合我国行政管理实践(特别是自身工作实际),提倡选择应用性较强的课题,特别鼓励结合当前社会实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建议立足于本地甚至是本单位的工作进行选题。选题时可以考虑选些与自己工作有关的论题,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上升为理论,或者以自己通过大学学习所掌握到的理论去分析和解决一些引起实际工作问题。(2)选题适当所谓选题要适当,就是指如何掌握好论题的广度与深度。(3)选题要新意所谓要有新意,就是要从自己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出发,在研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善于发现新问题,敢于提出前人没有提出过的,或者虽已提出来,但尚未得到定论或者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只要自己的论文观点正确鲜明,材料真实充分,论证深刻有力,也可能填补我国理论界对某些方面研究的空白,或者对以前有关学说的不足进行补充、深化和修正。这样,也就使论文具有新意,具有独创性。选题技巧:技巧—:依据学术方向进行选题。论文写作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够解决特定行业的特定问题,特别是在学术方面的论文更是如此。因此,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据学术价值进行选择提炼。技巧二:依据兴趣爱好进行选题。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二,就是从作者的爱好和兴趣出发,只有选题符合作者兴趣和爱好,作者平日所积累的资料才能得以发挥效用,语言应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技巧三:依据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选题。文献资料是支撑、充实论文的基础,同时更能体现论文所研究的方向和观点,因而,作者从现有文献资料出发,进行选题和提炼标题,即成为第三大技巧。技巧四:从小从专进行选题。所谓从小从专,即是指软文撰稿者在进行选则和提炼标题时,要从专业出发,从小处入手进行突破,切记全而不专,大而空洞。[3]
寒风夜雨119
“土地系统科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2016-11-21 14:51:22 来源: 中国国土资源报 作者:乔思伟 廖蓉 张衍毓——访全球土地计划(GLP)联合主席彼得·凡布格10月24日~27日,全球土地计划第三届开放科学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以“土地系统科学:理解科学事实、寻求解决方案”为主题,研讨土地科学的前沿问题。大会间隙,记者采访了全球土地计划(GLP)联合主席彼得·凡布格。他表示,全球土地计划前两届开放科学大会分别在美国和欧洲,第三届之所以选择在北京举办,因为中国是一个对全球有重大影响力的国家,在土地利用方面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同时也有很多从事土地系统科学研究的专家和青年学子,这次会议对促进中国与全球学者的交流意义重大。问:作为GLP联合主席,您如何看待GLP这个全球计划和土地系统科学的?彼得:全球土地计划是一个关于土地科学和实践的跨学科社区,旨在促进土地系统科学的发展,鼓励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分享,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土地系统代表着人类与自然环境互动的相关联系,土地系统在处理粮食安全、水资源获取、人类生计、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退和气候变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许多全球变化的挑战都与土地系统紧密相关,而许多可持续发展目标都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紧密相关。在这种情况下,土地系统科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搭建全球与地区、科学和实践的桥梁问:GLP是联合国倡议的“未来地球”的核心计划之一,请问GLP能够为联合国层面以及区域层面的土地政策带来哪些贡献?彼得:土地问题有着具体到区域层面的特点,涉及每一个具体的土地利用者和他们的权利。GLP的研究成果为区域合理利用土地提供相关信息和建议。在国家、大区、市县等层面上,GLP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帮助,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合理的多层级空间规划,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当然,土地利用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某一个国家的土地利用会影响到其他国家,这也是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所在。有很多国家没有能力确保粮食安全,产生了贫困问题,这也是为什么联合国提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原因。可持续发展目标涉及土地利用、生物多样性、粮食安全等诸多方面,但从全球层面的发展目标过渡到实施层面,的确是一个挑战。我认为,GLP可以在实施层面上帮助有需要的国家,分析发展机遇,提供实施工具,以促成其早日实现联合国制定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全球和地区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帮助解决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与每个国家政策实施之间的转化。此外,不同国家的科学家们也需要进行交流,学习和分享不同地区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就像我们这次大会一样。一个国家在某个问题上走了弯路,其他国家就应规避这个错误,GLP也会推动国际合作平台的搭建。问:除举办国际会议的方式,将来GLP还将组织哪些其他活动?彼得:GLP的目标是要建立跨学科的一个团体。除了召开国际会议,我们还建立了网站,人们可以找到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合作研究。我们会征集论文,了解当前的知识发展阶段,明确知识点空缺所在。GLP也会召开小型的专题研讨会,形成某个议题的综述或者政策简述。此外,我们还会组织一些实践性的研究活动,引导形成成功的实践案例,并在此基础上发布全球指导性文件。同时,我们还帮助研究者寻求资金支持。总之,我们的活动很多样化,有学术型的也有实践型的,GLP本质就是位于科学和实践中间的一座桥梁。以科学事实为政策制定提供优先考虑因素问:目前土地系统科学已经发展成一门复合型的科学,涵盖了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各个方面与土地利用相关的内容,通过不同的学科角度研究所得到的政策建议有些是相冲突的。那么,在制定政策时,哪些方面的内容将被优先考虑?彼得:确定哪些作为优先考虑因素是政策制定者的职责。政策制定者在决策过程中,面临不同利益方时有很大的裁量权。我认为,科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应更多地关注长期愿景,明确我们最终想建立一个怎样的社会,指向是不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因此,优先考虑的因素应是基于长期愿景而不是短期目标的选择。科学家的角色是通过监测现状、构建模型、开展评估等一些研究方法向决策者完整地展示其政策带来的变化以及长期效益。在某种程度上,科学家可以通过科学事实改变政策制定者的优先考虑因素。问:中国土地学会和GLP的土地科学家都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大家关注的是,这些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怎么能够为政策制定者所用,从而推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您有什么经验?彼得: 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3个相关者:一是科学家,也就是学术圈;二是政策制定者;三是政策实施者。他们间的相互协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GLP致力于构建科学研究与政策制定之间的相关性,不仅是让两者进行对话,而是要确保科学家对于政策制定有一定的影响力。科学家必须要做长期深入的科学研究,为研究成果的质量负责。决策者则须在短时间内快速对土地问题进行反应并制定相关政策。因此,耗时的科学研究与追求效率的政策之间存在着矛盾,这也是科学家和决策者之间合作的挑战。我认为,科学家与决策者之间的协作是一个交互的双向影响过程。科学家应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解答政策制定者的问题,同时还要引领和提出新的发展问题,并促使决策者意识到这些问题。决策者如果只是参照科学家的解答制定政策也是有缺陷的,而要从管理的角度提出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由科学家一起协同解决。当然,科学家还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学术团体,能够开展独立研究并指出可能的问题,从而引起包括决策者在内的全社会的关注。科学家提出的问题可能现在不重要,而在未来可能就非常重要。根据我的经验,相比于其他国家,中国有很多科学与政策制定成功结合的案例。建好土地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将科学、实践、政策相结合问:中国在土地科技平台网络建设方面具有较好基础,中国土地学会本身就是土地科技交流的重要平台,不同层级国土资源部门也有一些专门的土地科技研发平台,还有众多的高校和研究所。为更好地整合科研资源,开展协同创新,我们也在着手建设中国土地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其目标和设计理念跟GLP有很多相似之处。请问GLP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分享?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合作?彼得:我很高兴听到这样一个计划,这对全球土地系统科学研究也是很重要的。中国的土地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寻求土地问题解决方案上也具有广泛的实践经验。中国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探索和案例,比如成功地实施退耕还林,这在国际上也是不多见的。同时,中国也面临很多挑战,如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农用地面积的减少、土地污染以及人们享用到的绿色空间有限等。我认为,土地系统科学研究网络可以向全球土地计划学习的是,分享世界各国不同的案例。我们可以针对一些特定问题,看看某个国家是怎么成功解决的,而另一个国家又为什么失败。例如,目前可持续城镇化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国际上也有类似案例,中国可以与其他国家分享这些国家的解决方案。GLP可以协助不同国家间的沟通,找到解决办法,包括就如何建立中国土地系统观测研究网络这样的问题都可以一起讨论。土地问题涉及方方面面,这意味着土地利用需要不同学科的人协同工作、彼此学习,但不同学科背景的人共同工作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总而言之,我认为可持续的土地利用管理就是要学会怎样实现其间的权衡。土地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建设的倡议很重要,尤其是将科学、实践、政策结合到一起。就土地利用而言,丧失优质土地是一场灾难。我非常希望能够尽自己的力量协助这个网络的建设。-----------------------------------------------GLP ,彼得·凡布格是不是也算敏感词或者广告嫌疑,会被杀掉?^_^
我毕业论文是在晋升网里参考的,现在已经上班了,你可以去那看看,还有就是丁香园了,但是丁香园注册过程太麻烦了,医学创新网里边论文数量太少了,总体觉得晋升网ok,内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是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呢。算是 国家级核心 期刊。
ps:lz只需将稿件正文+附件邮箱传到编辑邮箱,就基本可以了。《中国土地》是土地管理专业刊物。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土地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介绍有关土地管理的
《中国土地》是土地管理专业刊物。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土地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介绍有关土地管理的理论和科学技术成果,交流国内外土地管理的经验。主要栏目:地政时
5月19日 23:58 首先得遵从论文格式:l.作者署名 必须将作者姓名(笔名)署于篇名之下,并另起一行,加圆括号注明作者的单位全称、所在城市和邮政编码。如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