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晴小姐8755
1 聚氯乙烯树脂行业发展趋势我国聚氯乙烯树脂消费主要集中在华南和华东两个地区,广东、浙江、福建、山东和江苏等省份的消费合计约占全国总消费量的 70. 0%,其中,广东和福建省市场需求量最大,但产能不足,进口聚氯乙烯树脂所占比例较高; 江苏、山东和浙江省聚氯乙烯树脂加工工业比较发达,三省的消费量约占国内总消费量的 34. 0%; 华北地区产销基本平衡。随着中西部地区开发力度的加强以及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兴建,中西部聚氯乙烯树脂的消费量将会逐渐增加。2 需求预测聚氯乙烯树脂行业属于基础型和能源密集型产业,受需求和能源价格影响较大,同时又是基础化工原料,因此与经济发展关联也非常紧密。从 2012 年的情况来看,由于国内聚氯乙烯树脂产能仍不断减少,而下游需求增长相对缓慢,加之出口受阻,进口增加,因此国内聚氯乙烯树脂企业整体开工率不高,产能闲置数量较大,市场价格也始终保持中低位徘徊,价格波动区间减小,另外,聚氯乙烯树脂期货的上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聚氯乙烯树脂市场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我国聚氯乙烯树脂行业仍将处于一个较为艰难的整合期,将有多种因素影响到我国未来聚氯乙烯树脂的发展。3 出口问题① 成本壁垒PVC 属于基础化工原料,产品差异性较小,在国内完全竞争的市场格局下,成本高低是影响企业竞争能力的最主要因素。由于行业特性,原材料和能源在产品成本中占有较高比重。石油乙烯法的成本主要受石油价格影响;电石法的生产成本主要受电石成本影响,一般而言,电石成本占PVC 成本的70%左右,而电力成本又占到电石成本的60%左右,由于我国西部电力资源丰富,电价相对较低,与东部电石法生产企业相比,西部电石法生产企业在成本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而具备资源秉赋,配套电石生产的企业,将构筑更加坚实的成本壁垒。② 产业政策壁垒为促进氯碱行业产业结构升级,规范行业发展,按照“优化布局、有序发展、调整结构、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安全生产、技术进步”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国家发改委制订发布了《氯碱(烧碱、聚氯乙烯)行业准入条件》,并自2007 年12月1 日起开始执行:在产业布局方面要求新建氯碱生产企业应靠近资源、能源产地,东部地区除搬迁企业外原则上不再新建电石法聚氯乙烯项目和与其相配套的烧碱项目;工艺方面要求新建、改扩建电石法聚氯乙烯项目必须同时配套建设电石渣制水泥等电石渣综合利用装置;准入条件还从能耗指标和环保方面对新建项目设定了标准。产业政策的调整大大提高氯碱行业的资金、技术、人才、资源门槛。③ 规模壁垒生产PVC 所需投资规模较大,固定成本较高,规模效益比较明显。规模大的企业在与供应商的谈判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有利于降低原材料成本。产销量大的企业,市场占有率也相应较高,具有更大的市场影响力,相对更容易获得客户。PVC 生产企业一旦产销达到较大规模后,边际成本将逐步降低,并增强抗风险能力。④ 资金壁垒同时,随着国家对安全、环保监管的日益严格,氯碱生产装置建设必须配套相应的大型环保装置(如电石路线必须配套电石渣制水泥装置等),资金投入较多,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一般无力承担。因此,投资本行业的厂商必须具备强大的资金实力,存在一定的资金壁垒。印度国内市场对PVC的需求逐年增加,从2009年的170余万吨提高至2012年的220余万吨;但前印度只有5家PVC生产企业国内生产能力125万吨/年。印度Finolex工业公司是印度最大的PVC管道生产商。由于供需并不平衡,存在较大缺口,因此印度平均年PVC进口量达95万吨。同时,印度乙烯基原料缺口也逐年增大,2011年为万吨,2012年为万吨,2013年将达112万吨。据统计,2012年4~9月份,印度PVC进口主要来源于韩国、中国台湾、德国、美国、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其中来自韩国和中国台湾两地的PVC进口量均超过20万吨。Rajesh Deshpande谈到,印度PVC下游产品以PVC管材及配件为主,占该国PVC下游产品总量的43%。2012~2013财年前六个月下游需求增长20%,进口量增长50%。按照该速度发展,到2013年3月,印度国内市场需求将达220万吨,PVC管材的发展速度也将达到两位数。由于PVC下游消费市场逐年扩大,印度PVC工业迎来较大的发展机遇。据Rajesh Deshpande预测,印度PVC产品下游消费市场的增长源于诸多方面。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年增加。统计表明,“十二五”期间,印度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将达8900亿美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基金增加至35亿美元;对农村饮用水及环境卫生投资预算达25亿美元;将投资5300万美元加强灌溉系统建设;在德里—孟买工业走廊,将投资900亿美元建设大型基础设施,其中日本政府赞助45亿美元。尽管供需缺口大,但由于进口产品具有较大竞争优势,印度PVC行业面临一定的挑战。Rajesh Deshpande坦言,印度PVC行业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用户还未能看到塑料管材相对于传统材质管材的优势;环保人士和民间组织从环境危害角度阐述塑料管材的害处;相关生产企业不注重自身产品质量把关等。因此,印度PVC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同时注重PVC用品的回收和再利用。中国尽管拥有全球最大聚氯乙烯生产能力,但由于乙烯价格下跌,2009年乙烯法聚氯乙烯进口量创下新纪录,另一方面,中国聚氯乙烯市场始终处于低开工率状态。2009年上半年,中国进口了约120万吨聚氯乙烯,比2008年全年进口量还多100万吨。随着乙烯价格暴涨,中国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竞争优势显现出来。2009年下半年,中国聚氯乙烯进口量稳步下降,据中国海关数据,11月份进口量只有60646吨。2013上半年,受行业产能过剩、下游需求疲软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聚氯乙烯(PVC)行业整体效益表现欠佳,企业处境较为艰难。但聚氯乙烯外贸市场表现抢眼,多项数据较往年同期均有明显恢复性调整。不过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美国聚氯乙烯工厂开工率提升,预计我国聚氯乙烯对外贸易将呈现进口量恢复性增长、出口量稳中萎缩的局面。据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统计,截至2013年6月底,国内聚氯乙烯(含糊树脂)产能为2392万吨/年。其中2013年上半年聚氯乙烯新增产能为86万吨/年,退出35万吨/年,净增51万吨/年,退出产能全部为电石法生产装置。行业整体产能扩张速度已有明显放缓,但产能稳中有增的趋势仍在延续。出口方面,1~5月份我国聚氯乙烯累计出口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从流向来看,最大出口消费市场是印度;出口至俄罗斯的货源数量则增速放缓,居第二。此外,金融危机暴发以来,全球市场、贸易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针对我国企业产品的贸易摩擦显著增多。
little1208
我国聚氯乙烯需求量分析2008~2009年的全球经济衰退对氯碱行业冲击非常大,并产重打压了下游需求。因氯衍生品的盈利能力仍未恢复,直到2012年,氯碱行业仍然过分依赖烧碱。不过,一旦氯碱行业恢复正常,在氯产品的带动下,出于碱氯平衡的原因,烧碱增长速度将超过需求增速,由此造成全球烧碱供大于求的局面。未来3年,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新兴市场经济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全球聚氯乙烯需求将强劲增长。2010~2018年,全球氯碱行业的生产量预计将以年均的速度增长,氯产品的年均需求增长率预计为3. 6%,烧碱的年均消费增长速度为。未来5年在亚洲新兴经济体对聚氯乙烯需求增长的带动下,全球氯碱装置开工率将提升。虽然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挑战性时期,中国经济的增长受到全球环境的影响,但他坚信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将推动全球经济走向复苏。未来5年,在中国、印度、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新兴经济体基础设施大发展的带动下,聚氯乙烯的需求将增加。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聚氯乙烯消费国和生产国,占全球需求的30%左右,占亚洲消费量的60%’65%。2011年中国聚氯乙烯需求量约为1330万吨,较2010年增长了8%。据巴克莱银行的数据,中国2011年烧碱年产能约3400万吨,占全球的41%,位居第一:位居第二的是美洲,占21%:欧洲和独联体占18%;亚洲其余国家和地区合计占16%:中东和非洲约占4%。中国烧碱需求占全球比例为34%,其次是欧洲和独联体占20%,北美占18%,南美占5%
于海丽888
聚氯乙烯膜行业研究及十四五规划分析报告
2019年,全球聚氯乙烯膜市场规模达到了xx亿元,预计2026年可以达到xx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xx%。中国市场规模增长快速,预计将由2020年的XX亿元增长到2027年的XX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XX%(2020-2026)。
本报告研究“十三五”期间全球及中国市场聚氯乙烯膜的供给和需求情况,以及“十四五”期间行业发展预测。重点分析全球主要地区聚氯乙烯膜的的产能、产量、销量、收入和增长潜力,历史数据2016-2020年,预测数据2021-2027年。
本文同时着重分析聚氯乙烯膜行业竞争格局,包括全球市场主要厂商竞争格局和中国本土市场主要厂商竞争格局,重点分析全球主要厂商聚氯乙烯膜产能、产量、产值、价格和市场份额,全球聚氯乙烯膜产地分布情况、中国聚氯乙烯膜进出口情况以及行业并购情况等。
此外针对聚氯乙烯膜行业产品分类、应用、行业政策、产业链、生产模式、销售模式、行业发展有利因素、不利因素和进入壁垒也做了详细分析。
全球及国内主要厂商包括:
山东巨晖防水材料
Chinyang Chemical
Premier Polyfilm
Universal Polymers
IBMH
Ecomas Marketing
Gorantla Geosynthetics
Nihon Kutaisyori
Kitex
Tasco
按照不同产品类型,包括如下几个类别:
防止油与水混合型
防止油与空气混合型
防止其他杂质混入空气型
按照不同应用,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建筑
包装运输
电子电气
汽车和航空航天
其他
本文包含的主要地区和国家:
北美(美国和加拿大)
欧洲(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其他欧洲国家)
亚太(中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东南亚、印度等)
拉美(墨西哥和巴西等)
中东及非洲地区(土耳其和沙特等)
本文正文共12章,各章节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报告统计范围、产品细分、下游应用领域,以及行业发展总体概况、有利和不利因素、进入壁垒等;
第2章:全球市场供需情况、中国地区供需情况,包括主要地区聚氯乙烯膜产量、销量、收入、价格及市场份额等,也同时包括中国市场进出口情况;
第3章:全球主要地区和国家,聚氯乙烯膜销量和销售收入,2016-2020,及预测2021到2027;
第4章: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包括全球市场企业排名及市场份额、中国市场企业排名和份额、主要厂商聚氯乙烯膜销量、收入、价格和市场份额等;
第5章:全球市场不同类型聚氯乙烯膜销量、收入、价格及份额等;
第6章:全球市场不同应用聚氯乙烯膜销量、收入、价格及份额等;
第7章:行业发展环境分析,包括政策、增长驱动因素、技术趋势、营销等;
第8章:行业供应链分析,包括产业链、主要原料供应情况、下游应用情况、行业采购模式、生产模式、销售模式及销售渠道等;
第9章:全球市场聚氯乙烯膜主要厂商基本情况介绍,包括公司简介、聚氯乙烯膜产品规格型号、销量、价格、收入及公司最新动态等;
第10章:中国市场聚氯乙烯膜进出口情况分析;
第11章:中国市场聚氯乙烯膜主要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
第12章:报告结论。
agnes唯有Momo
聚氯乙烯的市场分析与发展前景1 世界聚氯乙烯的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 生产现状 近年来,世界PVC树脂的生产能力稳步增长。2005年全世界PVC树脂的总生产能力为万t,2007年增加到约4 万t,同比增长约。其中非洲地区的生产能力为万t/a,约占世界PVC树脂总生产能力的;中东欧地区的生产能力为万t/a,约占总生产能力的;北美地区的生产能力为万t/a,约占总生产能力的;中东地区的总生产能力为万t/a,约占总生产能力的;太洋洲地区的生产能力为万t/a,约占总生产能力的;中南美地区的生产能力为万t/a,约占总生产能力的;西欧地区的生产能力的万t/a,约占总生产能力的;亚洲地区的生产能力为,约占总生产能力的。其中信越(Shi-Etsu)化学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PVC树脂生产厂商,生产能力为万t/a,约占世界PVC树脂总生产能力的;其次是我国台湾省的台塑集团公司,生产能力为万t/a,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再次是Georsia Gulf集团公司,生产能力为万t/a,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 近年来,世界PVC树脂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生产厂家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几个大的公司手中,其中世界前10大生产厂商的生产能力合计达到1 万t/a,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2)生产装置分布世界各地,但大型装置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和西欧3个地区,其中亚洲地区是拉动世界PVC树脂产能增长最主要的因素;(3)跨国经营成为世界PVC树脂生产的一大亮点。世界主要的PVC树脂生产企业,除了在本国建有大型装置外,均在国外建有独资或合资企业。预计今后几年,世界PVC树脂的生产能力将以年均约的速度增长,到2011年生产能力将达到约5 万t/a,其中产能增长主要来自亚洲地区,年均增长率将达到约。 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 近年来,世界PVC树脂的消费量不断增加。2001年世界PVC树脂的总消费量为2 万t,目前消费量达到约3 万t,其中亚洲、北美和西欧地区是世界PVC树脂最主要的消费地区,消费量合计约占世界PVC树脂总消费量的。其中亚洲地区的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北美地区约占,西欧地区约占。 西欧和亚洲地区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贸易地区,其中西欧地区的进口量最大,约占世界总进口量的;其次是亚洲地区,进口量约占总进口量的;亚洲地区的出口量最大,约占世界总出口量的;其次是西欧地区,出口量约占总出口量的。 亚洲、北美和中东欧地区是世界PVC树脂的净出口地区,其中亚洲地区的净出口量最大,除上述几个地区外,其他地区均为PVC树脂的净进口地区,其中中东和西欧地区位居前列。预计到2011年,亚洲和北美地区仍将是世界PVC树脂最主要净出口地区,而西欧地区仍将是净进口地区,另外中本地区发展将十分迅速,生产能力和产量将大幅度增加,也将成为未来世界重要的PVC树脂出口地区。 PVC树脂制品可分为硬制品和软制品,硬制品主要有管材、管件、异型材、硬片等,软制品主要有铺地材料、电线电缆绝缘材料、人造革以及膜等。目前,世界PVC树脂的消费以硬制品为主,约占总消费量的,软制品占。其中用于管材管件的PVC树脂数量占总消费量的,是PVC树脂最大的消费市场,在许多国家和地区,PVC树脂在小口径上下水管、排污管及电缆护套方面的应用与其他材料相比占绝对优势。全球PVC树脂在异型材市场的消费量占其总消费量的,由于具有很好的绝缘性、耐久性、刚性、尺寸稳定性以及低维护成本等优点,PVC树脂在门窗、侧板等市场上的发展也非常迅速。 预计今后几年,世界PVC树脂的消费量将以年均约的速度增长,到2011年总消费量将达到约万t,其中亚洲地区的消费量增长最快,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约。另外中东地区发展十分迅速,也将成为未来世界重要的PVC树脂生产和消费地区,其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约,消费结构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2 我国PVC树脂的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 生产现状 我国PVC的工业生产已经有近50年的历史,近10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以及建筑业与PVC加工工业对PVC消费的强劲拉动,国内PVC工业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近两三年,受PVC反倾销裁定、国内市场供不足需以及原油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国内PVC价格高涨,掀起了PVC建设高潮,生产能力和产量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PVC树脂生产国家之一。目前,我国PVC的生产企业有100多家,2003年生产能力只有万t,2007年随着中盐内蒙古吉兰泰盐化集团公司首期万.比生产装置、东曹(广州)化工有限公司22,0万t/a、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万t/a、四川宜宾天原集团有限公司万t/a以及江西蓝恒达化工有限公司万t/a等多套PVC装置建成投产,我国PVC的总生产能力达到约1 万t,同比增长约。生产装置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南、华中、西北和华东地区,其中华北地区的生产能力约占全国总生产能力的,华东地区的生产能力约占,西北地区的生产能力约占。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我国最大的PVC生产厂家,生产能力为万t/a,约占国内PVC树脂总生产能力的;其次是中国石化齐鲁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能力为万t/a,约占国内总生产能力的;再次是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能力为万t/a,约占国内总生产能力的。 随着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加,我国PVC树脂的产量也不断增加。2004年我国PVC树脂的产量为万t,2006年增加到万t,2007年进一步增加到万t,同比增长约。 从生产规模上看,近年来我国PVC企业的平均生产规模不断提高,2004年平均生产规模约为万Ua,2007年增加到约万t/a,一些扩建、新建装置的生产规模达到~万t/a,企业最大规模达到万t/a。 从技术上看,各企业为了提高单釜装置生产能力,除了普遍采用70m3聚合釜及成套技术外,还开始采用100m3以上的大型聚合釜和成套技术。同时,在工艺技术方案上采用先进的配方技术,密闭进料技术,防粘釜技术,新型汽提技术,新型干燥技术和DCS控制技术等,提高了生产装置的自控水平和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质量,大幅度降低了原辅材料的消耗和能源消耗。 氯乙烯单体的生产主要有电石路线和乙烯路线两种,其中国外生产主要以乙烯路线为主,电石法PVC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污染严重,在国际上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已经全部淘汰。在我国,由于乙烯+法PVC受原料乙烯、氯乙烯、二氯乙烷供应紧张,氧+氯化工艺装置投资高等因素的影响,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而相Lb而言,电石法PVC因其所投入资金少、国产化程度高、工艺流程简单、利润空间相对较大等优势,成为当前PEC'行业投资发展的热点。在2007年的生产能力中,电石法生产能力约占、,乙烯法生产能力约占。采用电石原料路线生产的产量约占总产量的,采用乙烯法原料路线的产量约占总产量的;采用进口VCM和EDC原料路线的产量约占总产量的。从PVC生产工艺分布看,我国PVC生产路线有明显的地域倾向,石化系统及相关企业与合资企业的PVC生产全部采用乙烯法,而中西部地区则多采用电石法。另外,今后几年,我国PVC装置的新建或扩建项目,大多数仍将采用电石法原料,因此,未来几年电石法原料路线仍将是我国PVC生产发展的主要来源。 与其他合成树脂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布局的状况大不相同,近年来我国PVC树脂产业重心则逐步向煤炭和原盐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转移。华东地区PVC产能占全国的比例逐渐下降,而华北地区(主要是内蒙古、山西)则不断增加。 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走高为电石法PVC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加上我国中西部地区具有煤炭、石灰石资源丰富、电力供应充足以及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等优势,为发展电石法PVC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预计今后几年,我国PVC产能增加量的约70%将集中在新疆、陕西、河南、云南、四川、宁夏和内蒙古等地区。预计到2011年我国PVC树脂的总生产能力将超过万t,成为世界PVC最重要的生产国家。 进出口情况 2002年3月29日,原外经贸部发布公告,对原产于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和中国台湾地区的PVC进行反倾销调查。2003年5·月12日,商务部公布了对进口PVC反倾销调查的初裁决定。2003年9月29日,商务部对上述4个国家和1个地区的进口PVC做出最终裁定,对其产品征收反倾销税。此后,我国PVC进出口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近年来,我国PVC树脂的进口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01年我国PVC树脂的进口量为万t,2005年下降到万t,2006年进一步下降到万t,同比减少;2007年的进口量为万t,同比减少约,2002—2007年进口量的年均递减率约为。与此相反,近几年我国PVC树脂的出口量却逐年增加。2001年出口量只有万t,2005年增加到万t,2006年达到万t,2007年的出口量为万t,同比增长约,2002-2007年出口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 消费现状及市场前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对PVC树脂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2001年我国PVC树脂的表观消费量只有万t,2005.年达到约万t,2007年增加到1 万t,同比增长约,2002-2007年表观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 我国PVC树脂的消费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软制品,约占总消费量的/0,主要包括电线电缆、各种用途的膜(根据厚度不同可分为压延膜、防水卷材、可折叠门等)、铺地材料、织物涂层、人造革、各类软管、手套、玩具、塑料鞋以及一些专用涂料和密封件等。二是硬制品,约占总消费量的,主要包括各种型材、管材、板材、硬片和瓶等。 预计今后几年我国PVC树脂的需求量将以年均约的速度增长,到2011年总消费量将达到约万t,其中硬制品的年均增长速度将达到约,而在硬制品中异型材和管材的发展速度增长最快,年均增长率将达到约。未来我国PVC树脂消费将继续以硬制品为主的方向发展。 3 影响我国PVC工业发展的因素 虽然近几年我国PVC的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原料来源、国家政策、国际油价以及环保等因素将对我国PVC未来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原料供应的影响 (1)乙烯供应不足 目前,我国乙烯法生产厂家主要有中石化齐鲁石油化工、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北京化二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中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天津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虽然有部分乙烯由中石化部分厂家提供,但还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近几年,我国乙烯工业虽然发展很快,但由于国内石油资源短缺,导致乙烯供应不足,仍没有过剩的乙烯供PVC生产,未来几年乙烯法生产装置生产所需乙烯仍将依赖进口。 (2)VCM单体和EDC受制于人 我国氯乙烯单体和二氯乙烷的产能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所需主要依靠进口。近两年,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高涨,造成VCM单体和EDC生产成本压力增大,部分生产厂家被迫减产,VCM和EDC价格一直维持高位,严重影响了国内大部分依靠进口VCM和EDC的乙烯法PVC厂家的生产。 (3)氯碱矛盾加剧 烧碱的市场容量制约了氯气的供应,同时也制约了PVC的发展。近两年,由于PVC需求增长较快,对氯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带动了烧碱产量的增加,使得烧碱供大于求的矛盾进一步突出,同时也导致了氯碱失衡现象的加剧。 (4)电石成本增加 受国家环保整治以及电力价格上涨、能源紧张、生产区域失衡、交通运输能力不足等因素影响,我国电石成本大幅度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电石法PVC的成本压力,进而影响到其市场竞争力。
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是由纤维、基体和界面层三部分组成的一种新型材料,由于其低密度、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热及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等特点,在航空航天、现代化国防、
对生育有一定的影响聚乙烯和聚丙烯等是用来作食品包装袋的材料,无毒。 聚丙烯虽无毒,但增塑剂、色母料都有一定的毒性。 无毒的塑料袋是用聚乙烯、聚丙烯和密胺等原料制
普通正常的聚苯乙烯是无毒的。 聚苯乙烯是指由苯乙烯单体经自由基加聚反应合成的聚合物。它是一种无色,无毒,无臭透明的热塑性塑料,具有高于100℃的玻璃转化温度,因
聚氯乙烯,英文简称PVC(Polyvinyl chloride)【生产工艺流程】PVC用自由基加成聚合方法制备,聚合方法主要分为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和本体聚合
化学化工环境1. 喜树发根培养及培养基中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2. 虾下脚料制备多功能叶面肥的研究3. 缩合型有机硅电子灌封材料交联体系研究4. 棉籽蛋白接枝丙烯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