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玫瑰
学术史系列1.《二十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学术史初议》(万字),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在乌鲁木齐举办的世纪之交中国古典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古典文学学术史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跨世纪古典文学研究:呼唤学术的独立品格》(万字),《湖北大学学报》,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8年第6期全文转载。3.《明清诗文研究述评》(万字),载作家出版社99年11月版《中国文学年鉴》。李贽研究:4.《论李贽对专制社会文化空间的拓展》(万字),《李贽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首都师大出版社。5.《精神世界的生态平衡与李贽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李贽论丛》,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明清小说研究系列:6.《诸葛亮悲剧形象的文化解读》(万字)《明清小说研究》。7.《乱世英雄的喜剧悲歌--〈三国演义〉的复杂文化蕴涵刍议》(万字),载《三国演义新论》,华中理工大学版。8.《三国演义新校本前言》(万字),载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初版的《三国演义》9.《潘金莲的人格心理自我防御机制及其文化诠释》,《通俗文学评论》1993年第2期10.《小说的小字史议》,《古典文学知识》1986年第6期。11.《说岳全传论略》,《唐宋元明清文学讲座》,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年6月出版。12.《小说补天论——笔炼阁主人小说观念初窥》(万字),《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5期。13.《幻情浓处态千般——第二十三回赏析=,《红楼》1989年第1期。14.《漫论读法说金瓶》《高师函授学刊》1989年第6期。15.《贞女神庙的尴尬与自嘲--读<聊斋志异·金姑夫>》,《语文教学与研究》。16.《论清代小说的分类及其演变》,《高师函授学刊》。17.《儒林外史二题》,《高师函授学刊》1991年第11期。诗文研究:18.《竟陵派诗论的现实土壤与历史渊源》,载《竟陵派与晚明文学革新思潮》(论文集),1987年5月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19.《论元代散文的文化境遇--兼释元代散文的跌落》,《华中师大学报》,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4期全文转载。20.《中国书信体文学史论略》,《荆州师院学报》,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2期全文转载。21.《论明末清初文化启蒙思潮中的廖燕散文》,《华中师大学报》2000年第4期, 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12期 全文转载。22.《元明清散文发展论略》(一),《高师函授学刊》1992年第3期。23.《元明清散文发展论略》(二),《高师函授学刊》1992年第9期。24.《元明清散文发展论略》(三),《高师函授学刊》1992年第11期。25.《明代散文论纲》,《明代文学与地域文化研究》,黄山书社2005年7月。26.《<历代名人名简>(丛书)总序》,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全书5册。戏曲曲艺研究:27.《元杂剧漫论》(上、下);《唐宋元明清文学讲座》,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年6月出版。28.《论夏雨田的相声创作与中国优语文化》,载《幽默人生效应--夏雨田作品评论集》,1993年11月武汉出版社出版。29.《死的历史与活的当代--在通俗文学学科建设座谈会上的发言》,《通俗文学评论》1993年第2期。高阳研究系列:30.《高阳:一个刚刚打开的话题》,《长江日报》发表时有删节,后在《中国经营报》全文发表。31.《高阳历史小说创作的方法与思想刍议》,1998《华中师大学报·高阳研究专集》。32.《大厦将倾时的铁腕女性--论高阳<胡雪岩全传>中螺蛳太太的艺术魅力和文化蕴涵》,首发于《通俗文学评论》,后收入《解读八面人生》,中国工商联版。33.《决胜岂止在战场--读高阳的<大将曹彬>》,首发于《通俗文学评论》,后收入《解读八面人生》,中国工商联版.语文新课标及语文课程改革:34.《关于高中“小说与戏剧”课程目标的问答》,《语文建设》,2004年第5期。35.《文学研究的新理念与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载《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初中语文》,东北师大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学术随笔:36.谈谈文学的人格品味(《长江日报·江花》)。37.贺《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辞典》出版(《文艺报》)。38.《铁腕女性螺蛳太太》,《中国经营报》1996年1月16日。39.游记成了流氓(《长江日报·读书》)。40.《枯树吟》(散文),《武汉晚报·白云阁》。41.《研究型大学的教师应该成为研究型教师》,《华中师大报》2004年11月30。
长草的燕窝
明清时期的吴江,文风昌盛,在诗坛、文坛上,出了很多有影响的大家、名家,如吴兆骞、叶夑、潘耒、朱鹤龄、徐釚、戴笠、潘柽章、郭麐、王锡阐等。有男性诗人、作家,也有女性诗人、作家。有文学世家,也出现了很多文学团体。 据统计,清代吴江有历代文学总集问世的诗文选家55人,所编除唐朝以外的历代诗文选本81部。选编本邑诗文总集59种。职业选家有顾有孝、徐崧等,他们毕生致力于文献整理和诗文编纂。还有业余选家,如顾樵、黄容、孙偀、徐釚、周铭、顾施桢、顾我錡等。目前可考见的清代吴江诗人,仅乾隆以前就达四百余人,女性诗人达二百七十余人。 吴江文学,特别是清代吴江文学,一直成为研究者的关注点。历年来,专题方面的研究,著作比较多,有出版的书籍,还有更多的散见于各刊物的论文。但全面探讨清代吴江文学、清代吴江诗歌的研究专著却没有看到过。周雪根所著的《清代吴江诗歌研究》填补了这一空白。 将清代吴江诗歌作为研究对象,作者的理由有两个:“一、以前对吴江的研究,主要着眼在戏曲研究(如沈璟及‘吴江派’)、家族文化、文学家族研究,而对诗文研究还远远不够。二、江浙是清代文学的半壁江山,吴江小小一邑也取得了累累硕果。探索清代该地人文昌盛的原因,尤其是挖掘清初、清末何以人文蔚起而中叶明显萧条、衰落的根源,对文学研究、地方文学史研究都非常有意义,也甚为必要。” 清代吴江戏曲研究方面,影响比文学方面大得多。这方面的著作,主要有刘强民主编的《沈璟与昆剧吴江派》(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孙俊鸿、孙悦良主编的《2008年沈璟暨昆曲“吴江派”学术研究讨论会论文集》(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版)、刘召明的《晚明苏州剧坛研究》(齐鲁书社2007年版),等等。此外,吴江籍的曲学大家凌景埏几乎被遗忘了,他曾编著过《全清散曲》,1985年齐鲁书社出版。 吴江家族和群体的研究,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著作有蔡静平《明清之际汾湖叶氏文学世家研究》(岳麓书社2008年版)、郝丽霞《吴江沈氏文学世家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版)等。还有很多这方面的论文,如关春燕的《明代吴江女性文学研究》、王晓洋的《明清江南文化望族研究》、曲向红的《吴江叶氏女性诗词研究》、吴碧丽的《明末清初吴江叶氏家族的文化生活与文学》、张清河的《晚明吴江叶氏女性文学研究》等等。这些是女性。男性作家较为著名的有:叶燮、吴兆骞、王锡闸、徐釚、郭麐等。研究叶燮的专著和论文最多,有蒋凡的《叶燮和原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李晓峰的硕士论文《王夫之诗学与叶燮诗学比较》和博士论文《叶燮原诗研究》、刘晓春的硕士论文《叶燮原诗美学思想研究》、陈静的硕士论文《叶燮与艾略特比较研究》、李铁青的硕士论文《论叶燮的诗性智慧》、申钊的项士论文《叶燮美学思想研究》、王霞的硕士论文《叶燮原诗研究》等。这些论文主要着眼于叶燮的诗歌理论。只有陈雪的硕士论文《叶燮诗文研究》,将叶燮诗文作为研究课题。 对吴兆骞的研究,李兴盛可以说用大半生的精力,著作除《东北流人史》、《中国流人史》外,还有《诗人吴兆骞系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包括《江南才子塞北名人吴兆骞传》、《江南才子塞北名人吴兆骞年谱》、《江南才子塞北名人吴兆骞资料汇编》)。吴兆骞研究的论文有:敖运梅的《吴兆骞诗赋研究》、蒋勇的《吴兆骞诗歌研究》、代玲俐的《丁酉科场案与吴兆骞心态变化及文学风格演变关系研究》等。 王锡阐研究,已出版陈美东、沈荣法主编的《王锡阐研究文集》(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基本上只是对其天文学成就进行探讨。 对徐釚的研究不多,只有张东艳的论文《徐釚研究》。 郭麐研究,有曾瑱的论文《有沉雄骚赋,激烈鸡舞——郭麐词研究》、黄丽勤的论文《郭麐研究》、王蓓蓓的论文《论郭麐及其词风的新变》,陈玉兰的专著《清代嘉道时期江南寒士诗群与闺阁诗侣研究》辟有专章研究郭麐诗歌。 根据周雪根的研究发现,对吴江戏曲研究较多,诗文词研究较少;对沈氏、叶氏家族的研究较多,其他家族研究较少;个别大家如叶燮、吴兆骞、郭麐等研究较多,其他诗文家研究较少;对沈氏、叶氏两家族女性的研究较多,对其他女性文学家研究较少;对吴江明末清初文学研究较多,对整个清代吴江文学的系统研究较少。作者认为,吴江这一蕴涵丰富的文学宝藏亟需挖掘,整理和保存这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 《清代吴江诗歌研究》一书,对了解和研究清代吴江诗歌,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全书分九章,对清代吴江诗歌作了比较完整的介绍,重点介绍了抗清诗人吴昜;遗民诗人朱鹤龄、顾有孝;仕清诗人叶燮、徐釚、潘耒;寒士诗人计东、郭麐;闺阁诗人沈宜修、叶小鸾、姚栖霞、周羽步、汪玉轸、吴琼仙;边塞诗人吴兆骞等清代吴江诗人,基本上全面反映了清代吴江诗坛的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整个清代的吴江文学,汾湖地区无疑是一个亮点,叶绍袁、叶燮、郭麐、徐达源夫妇等诗人,叶氏、沈氏、柳氏、凌氏等文学世家,影响非常大。如果加上本书没有论及的徐涛、陆燿、杨廷枢、沈刚中、李重华、迮朗、凌泗等,那么,汾湖在清代吴江诗坛的地位,就会更加引人注目。因此,清代汾湖诗歌现象,今后应成为清代吴江诗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郭麐诗选》(三册),是清代吴江诗歌研究的最新成果,期待清代吴江诗歌作品有更多的挖掘整理,也期待清代吴江诗歌研究有进一步的深入发展。
全面点的如《文学遗产》发表的文章基本代表古典文学研究最高水平,还有各大学的期刊都不错你可以询问一下,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北方论丛》就很不错,再就专门些的有《中国韵
1、吾母高风,首推博爱。遐迩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致,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劈理分
文章简介:摘要:在进行古代诗歌鉴赏的时候,注意关注题干中提供的朝代信息,关注诗歌的题目,尽可能全面的了解作者,解读诗句的具体含义,合理地补充、想象,总结明了诗人
诗歌赏析文一般有两种写法: ⑴综合分析法——通过对全诗的整体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这种体式下,较完整的写法是: A.作者简介。 B.作品写作背景简介。 C.
[1] 刘丹丹. 略谈《聊斋志异》中纤巧谐趣的游戏笔墨[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05) [2] 李云峰. 浅谈《聊斋志异》的讽刺手法[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