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己庚辛
2021年参访了数十家托育实体门店,普遍都在成长期,盈利模式单一,创业者回收投资遥遥无期,这里黄老师分享一下如何“盈利” 一、托育行业是否“刚需” 托育行业在年代时候确实刚需,那是基本国家都是集体大型企业为主,往往上班地方和家属楼距离几十公里、厂车接送、集体企业有自己的“托儿所”,那是80%以上双职工都将宝宝送入. 现在只有居住人且为繁忙精英工作者,又双方无老人在居住地的人群方为“刚需”客户,这部分人群占比5%左右. 二、“盈利”如何这么难 1,托育门店的“认知” 托育门店经营可不是“幼儿园”,“早教”,幼儿园基本全力讲教育体系完善,招生压力轻松、“早教”都是家长陪同,而“托育”是个全系统营运的体系,从“师资”,“商业模式”,“品牌设计”,“营运体系”“招商客服”,“安全防护”,“餐饮”,“保洁消毒”都需要具备,目前市场托育门店,尤其单个门店无法支撑全系统人才招募和费用支出. 2,资金预算无经验 很多托育创业者预算不完善,不科学,总以为只要开业就可回收,完全不知新店至少需要3-6个月调整摸索期,如团队不专业,不靠谱那就更长了,80%的托育创业者在刚开业时候资金已经见底或者已经有欠款、心态完全不同了,更容易恶性循环,如一家门店到开业需要100W,那么托育门店至少需要200-250W的资金,如没有这笔资金宁可不开,或者开家庭园、先试试水. 3,门店效率功能和创收设计缺乏 我们很多托育门店形象真不错,高大上,硬装,软装达到3000+每平方,可是没有留出创收及效率功能,例如:每个教室没有操作台,上下水,导致老师工作繁重,没有预留“母婴店”,“水育”,“儿童摄影”对外合作增“流”,增“收”空间 4,只依靠单纯的“托育”模式 大部分托育机构在“60-80”人托位,没有去思考“托费”以外的客户需求,0-3客服消费画像需求太多了,家长也有很多. 5,没有回归0-3托育核心需求 国家大力中小学减负,托育反而在大力各种课件,0-3岁安全,食育,体适能、各种以活动,玩乐形式的体验更加切合,黄老师认为要以有经验的“保育”师为主导 6,招生误区 我们都是“突击”招生模式,招生是在平时和家长链接中完成,如何将园区70%家长变成好朋友,合作伙伴,招生也就不难了 7、创业者不爱学习跨界思维 托育园创业者都在闭门思维,小团队内部思维,要多学习外界,跨界思维,毕竟托育行业也就3-5年的新起,其它实体服务型行业都历经了几十年,培训费要舍得 8,收费模式单一 要根据自身设定的的投入及回报期来核定价格,而不是看人家参考,如果定3年,那成本按3年折旧平摊,价格优势马上得以体现,飞机都有头等舱,公务舱,经济舱,我们托育价格为何如此单一? 当然目前托育实体门店难“盈利”的主要核心还是没有一套可行的“商业模式”,研婴社通过实践及数年研究已经打磨出一套“可盈利”托育门店经营商业模式,欢迎大家共同交流,共同成长!
松涛学大教育
我来交作业了哈!原谅我是个拖延症晚期患者,上周末(11月2号、3号)去的北京参加“新时代新托育”的论坛,之前说要写的论坛复盘和个人思考作业,一直拖了整整一周才动手……(虽然从北京回来后,工作上一直处于加班到凌晨状态,不过拖延就是拖延,此处我不允许自我反驳哈) 废话不多说,接下来,想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些关于托育关于自己的思想。 导读大纲 很奇葩的个人工作生涯 : 学前教育本科毕业,学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读,弹唱说跳画五大技能凑合,更偏重学前理论研究。一年幼儿园一线经验,公立私立都有,行政教学兼备。半年早教机构办学,与合伙人理念不同而退出。 目前工作与学前与教育无关,是工业设计相关行业。碰着 一个好领导,学习人力资源管理会计金融企业管理等杂类,丰富个人思维架构。 综合以上,我是个蛮野的人:考上了所谓有编制稳定的公立教师,而没去;是师范专业毕业,却仅靠师范教育,自己的思维架构不完整,有很多的思维盲点,而选择了非师范工作;对学前教育有兴趣有热爱,却未能像身边同学一样投身于教育领域,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折腾的一个人,就希望来人间一趟不容易,活够本,既然无知就去求知,既然干一行就爱一行吧……正如我在“超级早教专家”公众号评论的一样,我与托育的关系是实用主义,想去论坛的初衷也是现实功利的: 我从去年就开始准备写毕业论文了,其中更换了很多次论文题目,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大主题一直是围绕“托育”这一话题: 从最开始的我国没有相关托育政策的出台,本来选定的研究的方向都是借鉴他国他地区的政策、经验、发展历程等:《我国台湾地区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政策研究》——《 OECD国家的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的经验借鉴》——《日本0-3岁托幼一体化的发展进程》等。 到今年,托育系列相关的政策标准的出台,我将眼光对准了我国的托育发展:从我国托育机构师资专业化成长,到家长的托育需求以及满意程度研究,到0-3岁托育机构从业人员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到托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儿童观变化…… 几易其稿,关于“0-3岁托育服务研究”的论文写作,陷入了自我否定的过程,我不知道如何找到托育的着力点,就跟我的研究生导师所说的一样:论文是有现实意义的,而不是花几万个字告诉大家一个“众所周知”“显而易见”的废话。 是的,虽然开始论文写作一年多,也看了很多相关的托育文章,去了托育机构,但是我不知道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托育的重点……我没办法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且又是有研究价值的选题。 于是正好看见这个会议,就希望能够得到现场聆听学习的机会拓展视野,更深入了解托育服务。 在学习托育的过程中,我跟我小姨借了我家两岁多的小弟弟去不同托育机构上课,借着了解不同机构的课程设置等,也有心希望以后能够往办好一个托育中心的方向走。 而为什么是托育机构呢?这个也是很自私的出发点。我是个女性,虽然还未婚还没有对象,我不是不婚主义,我有生儿育女的打算,我也会成为一个妈妈。对于父母辈而言,“孩子”只是生养问题,生下来,养大他就好了;对于我而言,“孩子”是责任,关系到生育、养育、教育各个方面。而托育是生命之初“养儿育儿”的综合体存在,我相信托育是能够助力家庭育儿的重要抓手。 另一方面,是看中了托育机构对于“妈妈”这一群体的支持。很多时候,作为“妈妈”和职场女性某种是会有冲突的,我不知道像我这样又想要家庭又想要事业的女性,是否有足够的幸运拥有强有力的家庭支持?我也不确定“妈妈”这一群体该如何不与社会脱轨?我更不知道我能否承担“妈妈”的职责,处理好家庭与工作的关系…… 就像《向前一步》的作者谢丽尔 · 桑德伯格所说的:“现在有不少方法可以让女性在一定程度上摆脱生物学意义上的职责,如果从丈夫和朋友那里获取支持,很多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于我而言,托育服务就是让女性在一定程度摆脱生物学意义的职责,让女性能够做真正的自己,拥有自由的选择权,实现自己的潜能,创造出最大的自我价值。 . 不过话说某种程度上,以上的担忧是我这个“恐婚恐孕”少女夸大了孩子的压力,放大了女性“职场天花板”的恐惧也未可知哈~ 可是,我相信我不是个体,会有很多像我这样的女性会为了未来的可能而担忧,而很多时候,这种未雨绸缪常常会让女性在职场里踩着刹车。还没结婚就想到了生育问题,还在备孕阶段就已经在职场上退缩。尽管那时候还没有面临任何实际的困难。以我为例,我的父母对于我的期待就是工作稳定,年轻的时候是可以浪,但是需要考虑有了孩子之后:一份稳朝九晚五的稳定工作,虽然不能带给我太多的职场进步,但是足以让我在保持基本工作的前提下,投入更多的精力给家庭。虽说上车到山前必有路,在困难还没有来临之前,担忧再多也无济于事。但是如果可以的话,我想抓住一切可能在职场上取得更大成绩,才会为在未来面对困难和挑战,争取更多的选择权。如果能够将我的职场发展与育儿结合起来,就更好了哈。 我在北京两天,根据自我的兴趣点以及实用主义需要,我主要听了11月2号上午的开幕式主论坛;下午的分论坛2:托育服务发展模式探讨与实践;11月3号上午的分论坛6:托育服务机构的课程与师资建设。 我本想将每个老师的分享主题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搭建出框架来,反馈给超级早教专家这个平台的受众,毕竟我很幸运地获得现场聆听的机会,而很多人不一定有机会,如果我能整理出来,也算不负牛牛姐姐的选择和真金白银的增票活动了。(不过因为答应交作业时间也快到了,作业还未完成,就想这一部分再多加整理完善后,再来跟大家做个总结哈,不好意思~) 11月2号上午的开幕式主论坛 11月2号上午的开幕式主论坛 11月2号上午的现场托育相关书籍 11月3号上午现场听沙龙的一张入镜照 在论坛结束的时候,我发了条朋友圈,中心词是“看见”。不仅是因为喜欢柴静《看见》一书,更是因为这次论坛,让我得以看见了“人”的存在:不管是孩子还是家长,或者是自己。 在这个纷繁的世界,可看的东西太多。 在这个瞎眼的时代,看见的东西太少。 就像《看见》中所说,“‘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很多时候,我们应该停下来,去看看孩子,看看家长,更应该看看自己。 正如论坛所言“2019年,托育服务的元年”,各种托育政策的发布,使得托育变成了风口,各种利好,0-3岁托育就成了教育行业最耀眼的一颗星。融资不断,幼儿托育市场迎来了大批追随者,纽诺、圣顿、袋鼠麻麻、好姑姑、孩子国精致托育等喜获融资,以幼儿园&早教起家的老牌巨头红黄蓝、美吉姆、金宝贝等也在下场追击,托育赛道热闹非凡。教育行业不是逐利场,任何违背教育规律的热闹终究会归于沉寂,经历过政策带来的增长红利期,大浪淘沙,企业才会对市场更敬畏。 而在一家机构里面,几乎所有的人(投资人、园长、教学主任、早教老师、托班主任)都在想怎么样做成模式化、怎么样做成标准化、怎么样做成连锁化、怎样么可以赚钱、怎么样才会满园,从来没有真正的思考过现在我们在园所的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长。 资本逐利是没错,但是一个只有赚钱、分红、提成的机构和老师,又是否能够看见孩子呢?又如何实现对孩子的托育呢?又是否会忽略托育在幼儿性格的培养以及管理情绪的重要性?忽略了托育中心的专业指导性对于幼儿在语言发展、身体健康、社会情感、认知探索、艺术欣赏等方面的积极熏陶? 在第二天的“托育服务机构的课程与师资建设”分论坛,嘉宾互动环节,有很多老师举手向分享嘉宾提及“市面上的课程模式是否有可复制”“有没有什么课程是适合我们机构的”等等,当时嘉宾回答的开口便是说“特别高兴大家都是委婉地问课程,而不是直接在问教案,我知道有很多机构会说没有教案我的老师怎么上课,这是一件蛮让人心酸的问法” 是的,如果拿着教案去上课就变成老师主导一切教育过程,也同样是没看见孩子,只看见了如何更好地完成课程,完成老师的职责而已。毕竟托育养育不是分科教育。托育项目的课程内容牵扯心理发展、生理发展、保育、保健、教育发展等内容,课程体现在一日生活中,课程是一种模式在过程中生成,是围绕着每一个孩子的个体差异,老师为孩子创造温暖的照料环境、投放适宜的材料和开展适性的活动而生成的课程。我们把孩子放到课程中心, 不应该把课程当做是一个包装好的产品,它应该是一个动态和发展的过程,而这整个过程是通过婴幼儿的每一天参与到活动中而生成的。 做托育项目的参与人员,责任感不仅只体现在为了照顾好孩子,同时更需要 站在幼儿的视角下,为他们提供专业帮助,与家庭建立关系,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具备个别观察的能力,学会与幼儿互动,认真为每一个孩子负责。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首先,您得看得见孩子!唯有看见孩子,才能继续谈及托服务的发展模式、婴幼儿的营业管理、托育机构的运营管理、托育机构的课程与师资建设以及托育服务的国际经验与地方政策等等。 有人说; 早教是站立孩子的立场上,而托育更多感觉是在妈妈的立场上。 这一点我很赞同,对于托育的定义,有三个公认的定义: 家庭教育的补充;为妈妈育儿提供帮助;为婴幼儿成长提供帮助; 显而易见, 托育是缓解父母育儿压力的,是给父母增添力量的。 现在国内的托育机构引进了很多“高大上”的教育理念,什么pikler的理念,什么PIE的育养法…,很多洋概念,对于我来说是有点儿接受困难的,那么对于那些且双薪家庭和育儿出现困难的家庭能具提供什么帮助呢?那些托育机构的老师的专业水平又能够将这些理念清晰地讲述给家长听?我不愿意去质疑教师的专业素养,但是我确实不喜欢目前教育机构 在育儿问题上凌驾在父母之上,变着法子增加父母的焦虑,指责父母的不到位。 就跟贝拉课堂有一期公众号提到的 “来到托育中心的每一位妈妈都是带着问题和期盼的复杂心情来到这里,绝对不是让你用什么说教的理论来加深她的焦虑。”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有更多的托育机构能够去看见家长,与他们共同感受着他们的痛苦与焦虑,做他们育儿的助力,为父母育儿提供力量的支持,教会父母如何了解自己的宝宝,同时通过成长阶梯测评系统,帮助宝宝在六大领域的发展。 “爸爸负责赚钱养家,妈妈负责貌美如花,而你负责专业育娃” 不只是空话。 看见他人已属不易,看见自己更是难上加难。看见自己,也许是我这次北京之行的最大收获。 三槐堂保育园创始人王剑老师在分享他的主题《从师幼物关系看促进尹友文早起发展的保育环境》是提到了三槐堂对于选拔教师的方法以及三个标准:有热情、有趣味、能被感动。 就那个瞬间,我突然看见了自己,这不就是自己的追求嘛?就这样如我的名字一样,求知不止,无知不停,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就这样一直保持有热情、有趣味、能被感动就很好了。(当然以上的“看见自己”更多是对于时代发展的快速与自身能力的匹配,带来的自我质疑与否定……等等一系列焦虑情绪) 很感谢,我看见了“自己”的,跟自己达成了和解,跟过去的自己,跟现在的自己,跟未来的自己,因为“别人经历的,我必经历”,“了解”需要“不断坍塌,不断重建”,绝无一物可以“一劳永逸”。最后合影结束我的碎碎念,再次对牛牛姐姐以及超级早教专家团队表示感谢哈,有机会一起玩~
沅希Angela8
( 文摘《学前教育研究》 )试论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几个问题关注托幼机构的教育质量,已成为当代幼儿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的趋势。一些国家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试图编制出一套评价工具或标准系统,作为相对统一的尺度来评价各种不同类型的托幼机构的教育质量。例如1984 年美国幼儿教育协会(MAEYC)颁布了一个关于高质量的托幼机构的认证标准,这个标准以及作为这个标准的核心概念发展适宜性教育(DAP)在全世界影响相当广泛。在我国,80 年代末以来,一些地方政府制定颁布了托幼机构分级分类验收标准,自上而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当地托幼机构进行分等定级的验收工作,开创了我国幼儿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先河。幼儿教育质量评价,是幼儿教育由理论到实践、从观念转化到行动转化的一座桥梁。它不仅对于幼儿教育的实践与未来发展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而且也反映一个国家占主导地位的幼儿教育价值观的理论倾向和幼儿教育的研究水平。因此不应当把它仅仅视为行政管理的一种手段,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一、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兴起的原因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在各国兴起的原因不尽相同。现以美国和我国为例加以说明。美国对于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关注与研究始于本世纪60年代。6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工作母亲和单亲家庭数量的增多、强调早期教育重要性的各种理论的出现以及美国政府对幼儿教育的资金注入大规模实施以贫穷儿童为对象的“提前开始计划”,使得托幼机构的数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在传统上,中产阶级家庭的子女主要是在家庭中受教育,母亲被看作是婴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倡导的是“炉边教育”;托幼机构历来主要是为贫民子女设立的,慈善济贫、重保轻教的性质相当明显。托幼机构在数量上的扩展,政府资金的大量投入,这种现象在以中产阶级的价值观为主导的美国社会中必然引起不同观点的争论。它不仅带来了关于教育投资效益的评价问题,而且也带来了如何看待与评价集体保育制度对儿童发展的价值问题。所以,一直到70年代美国幼教界还在热衷于讨论“家庭以外的集体保育对儿童会有哪些不利的影响”的问题。这种争论,促使人们开始去研究托幼机构教育的效果与价值问题。随着对托幼机构的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由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而产生的“知识爆炸”问题,社会竞争加剧,学业压力逐渐向学前教育阶段扩展,一些托幼机构为了迎合家长的要求,向幼儿进行早期的学业技能训练,以笔和练习纸的使用为特征的直接教学与训练使幼儿教育小学化、成人化。这种情况使得幼儿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正视现实:作为一种社会需求,托幼机构的发展已经成为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现实,继续讨论“家庭以外的集体保育对儿童会有哪些影响 ”已经变得没有意义,重要的是我们应当为婴幼儿提供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才是他们所需要的、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因此在80年代初开始了以发展适宜性教育为标志与核心概念的幼儿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与讨论。在我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是幼儿教育观念与体制双重变化与改革的产物。改革开放以来20年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基本上可以80年代末为界,10年为一期划分为两个阶段。70年代到80年代末,我国托幼事业的发展的主要矛盾是解决群众“入托难”的问题。通过各级政府的努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办园,“入托难”的问题逐渐得到缓解。随着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入托难”的问题正逐渐演变为“入好园难”,一些历来被人们视为“好园”,尤其是教育部门办的示范园幼儿人满为患,不能满足家长追求幼儿教育质量的要求。同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幼儿教育事业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原先所具有的福利事业的性质逐渐淡化,幼儿园逐渐被推向市场,必然要产生“按质论价”、按市场供需规律办事的问题。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求生存、求发展已成为我国托幼机构面临的新的挑战。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成为托幼机构的自觉意识与行为。拉开不同质量托幼机构的收费标准,已成为来自幼教从业人员的呼声与要求。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西方管理理论的引进,使人们认识到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性。因此,为了保证托幼事业的健康发展,使托幼机构工作更加规范,保教工作质量得到提高,一些地方开始制定并实施托幼机构分级分类标准,验收工作的意义逐渐为托幼机构从业人员所理解。从上述中美两国托幼机构教育评价兴起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两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兴起的原因有所不同,关注的问题也有所不同。我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问题的提出的特殊时代背景,造成了我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特色与存在的问题。二、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评价模式与标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一定的标准与程序,对托幼机构的教育工作进行科学调查,作出价值判断的活动过程。这种评价活动,采取的基本上是一种差距评价模式,即首先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定出一套评价标准,这种评价标准反映了人们对理想的或高质量的托幼机构教育工作模式的比较一致的看法。然后依据这套标准去考察各个园所的工作,衡量或判断它们符合或偏离这套标准的程度。所以,所谓“高质量的托幼机构教育”就是一种反映幼儿教育客观规律,为人们所认可的关于理想的幼儿园教育模式的构想。这种构想成为一种绝对标准,被用作判断不同托幼机构教育工作质量的依据或尺度。可见,制定一套正确、合理的评价标准,是保证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科学性的关键。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通常由以下四类标准构成:(1)从业人员素质标准。幼教机构的工作人员的素质是决定托幼机构教育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业人员的素质标准是从业人员承担或完成托幼机构教育工作任务的条件,通常包括就业资格、专业经验等。(2)工作人员的职责标准。 幼教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工作人员的职责标准是对工作人员履行所承担的任务的要求。例如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教师应该做什么和应该怎么做的规定。这种职责标准是对幼教机构工作人员教育行为的规范,它直接影响幼儿的各方面发展,是影响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3)效率标准。效率标准是以投入/产出的比例为依据评价托幼机构工作业绩的根据。例如对场地、设备、器械的使用率、合理利用的情况以及保养状况等。(4)效果标准。效果标准用以考查托幼机构教育工作的结果。由于托幼机构本身承担教育幼儿、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幼儿入学作好准备、为家长服务和为社会培养年轻一代的任务,因此,人们往往以儿童发展、为家长服务、儿童入学适应情况等作为考查托幼机构教育工作结果的效标。在由不同的人或团体所制定的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中,对以上4 类评价标准的运用程度是不同的。例如美国NAEYC的认证标准以及Harms/Clifford 的托幼机构环境评价量表(ECERS)中主要使用的是职责标准和效率标准,而没有使用效果标准。我国一些地方的分类定级标准中则使用了效果标准,把“儿童发展”作为评价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效标。一套好的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应当具有较高的效度与信度。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是对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基本要求。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评价活动的有效性取决于评价工具的有效性,即评价工具或评价标准本身是否能够反映幼儿教育的客观规律,代表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体现质量标准的时代性与先进性,同时,又切合实际,适宜于本园或当地的具体情况。信度是指测量的稳定性。一套好的评价标准应当是指标具体,不笼统抽象,容易使人理解掌握,具有可操作性,不致产生理解上的歧义,或不致造成不同的人来使用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评价结果的现象。要编制一套正确、合理的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首先要求编制人员要有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例如对保育和教育的关系,教师与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与使用,师生互动的合理方式,环境与材料的作用,游戏与上课之间的关系,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关系等基本问题,要有正确的看法与态度,因为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本身正是教育价值观的反映。教育价值观不同,对于“质量”的看法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质量评价标准。例如美国NAEYC 制定的认证标.准注重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不主张过多的直接教学,反对小学化的用纸、笔进行的学业技能训练。教师的任务是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引导与促进幼儿与环境的积极的互相作用。而Harms/Clifford的托幼机构环境量表则比较注重教师对幼儿学习活动的预先设计与结构,以及教师的直接教学与指导,因此被人认为是以行为主义哲学为基础的评价量表。由于我国的国情,我国托幼机构分类定级的验收标准,一般以国家的文件法规为指导思想和依据。在这种情况下,真正把握与理解文件、法规中所概述的教育原则的意义,和这些教育原则所传导的教育价值观,就是一个关键问题,它直接影响到评价标准的效度与信度问题。三、编制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步骤与要求编制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过程就是描述一所好的或高质量的幼儿园在教育工作的基本方面“应如何”,确立一套“共同同意的标准”的过程。这个过程可分解为以下几个基本步骤:1.明确影响低幼机构教育质量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影响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人际关系(包括成人成人、成人儿童、儿童儿童之间的关系等)、成人与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互动模式、课程、物质环境、作息制度、营养与膳食、卫生保健、管理工作、家园关系等等。在列出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哪些因素是影响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支持因素。明确这些因素的作用及互相关系,可以为确定评价工作的重点和评价的权重提供依据。比如说,托幼机构的管理是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的管理能创造出一个高质量的幼儿园的教育环境。但是管理工作本身只是高质量的幼儿园教育的支持因素,而不是结构因素。有效的管理应当体现在结构因素中,例如反映在人际关系中、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行为中。对影响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因素的关系分析,直接制约着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工作是以园所为基本评价单位还是以班级为基本评价单位;是以园所管理工作的评价为重点还是以班级教育工作的评价为重点。一般来说,在托幼机构中以成人与幼儿的互动过程为基础的教育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体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核心因素。因此,班级应当是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基本单位,教师的教育行为是评价的中心内容。2.确定评价各种因素的质量标准。在明确影响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评价这些因素的质量标准。例如在教育过程中,什么样的师生互动模式是“好的”,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这种质量标准直接反映标准制定者的教育价值观。3.分析达到所制定的质量标准所需的条件(包括人员、设备、场地等),并进一步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标准,例如关于师生比例的标准。这里应当考虑本地区托幼机构资源的实际情况,使所制定的标准有一定的可行性。这里主要使用素质标准与效率标准等作为评价标准。4.分析达到所制定的质量标准工作人员所需进行的活动,并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标准。例如为了保证幼儿的安全与健康,工作人员应当做些什么和怎么做。在这里主要使用职责标准作为评价标准。5.分析在所制定的质量标准的指导下教育工作可能产生的结果,并选择恰当的效果评价标准。这里的主要问题是选择恰当的、与作为指导思想的价值观相一致的效果指标作为评价标准。例如,如果我们以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而不是以死记硬背某些知识、概念作为评价指标,那么就会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从而影响质量评价标准的效度与内部的一致性。最后,对所确定的各种评价标准进行技术处理,结构评价量表。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评价工作,由确定评价标准与程序、搜集资料 、形成判断和反馈调整等环节构成。要保证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公正性,还需要有对评价工作的评价,以保证评价工作在每一环节上的科学、合理与公正。例如,对已制定的评价标准本身要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建立协调监控机构,来协调评价过程中可能产生不同意见等。四、我国托幼机构分类定级验收工作存在的问题我国托幼机构分类定级验收工作自80年代末开展以来,不仅使园所管理工作更为规范化,促进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使我国幼儿教育质量评价工作在我国从无到有、逐渐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推动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在评价标准的时代性、先进性以及评价工作科学化、合理化等方面,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加以改进。由于我国托幼机构分类定级验收标准的制定主要来自于当时管理工作的需要以及托幼机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对于什么是幼儿园教育的真正“质量”,哪些教育行为是适宜的,哪些教育行为是不适宜的,迄今没有展开过明确、充分、广泛的讨论。这种特殊的时代背景造成了我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特殊问题。1.评价标准过于抽象笼统,可操作性差。一些地方的分级分类验收标准简单套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的教育原则作为评价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标准,没有把教育原则转化为可观察的教育行为,或可评价的标准等。这种简单套用、生吞活剥“文件”的作法,实质上反映了对于作为指导思想的教育价值观的意义以及与这种价值观相适应的教育行为表现还没有真正理解与掌握。评价标准的这种抽象笼统,极易造成在实际评价过程中的歧义现象,形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结果,影响评价工作的信度与效度以及客观公正性。2.重园所管理评价,轻班级教育工作评价。一些地方制定的验收标准中园所管理部分的评价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同时对园所管理工作的评价,着重于文件、档案、记录、规章制度的检查,忽视在班级工作中观察园所管理的工作实效,带有文牍主义的倾向。这种倾向的存在,说明对于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与把握不够。3.在办园条件上,往往不注重使用效率标准,只罗列应当“有什么”,不注意考察实际使用的情况。4.缺乏对评价工作的调节监控机制。5.缺乏家长对于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参与。这些问题应当引起行政管理部门以及研究人员的重视与注意。要保证我国幼儿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高评价工作的质量,必须开展幼儿教育质量评价的研究工作。面向21世纪,我国的幼儿教育质量评价工作应更上一个台阶,进一步科学化、合理化,从而促进我国幼儿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现代农业园区的经营模式有很多,盈利项目也很多元化。比如:首先是生产培育新型农副产品,这也是各个园区的主要盈利方式。其次就是通过开放式的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创造第
线下,还有就是广告投放
幼儿学前教育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既是对论文引用原著的尊重,也是自身论文内容和论据的丰富。以下是我为您搜集整理的幼儿学前教育参考文献,希望您能喜欢。 [1]尼尔·本
汽车租赁分为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两种模式。融资租赁以分期付款为基础,将汽车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租赁后,如果汽车所有权转让给承租人,或者承租人可以以远低于市场价格的
一、种苗生产基地形成规模。近年来,随着林业生态建设任务的逐年扩大,我县实施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首都水资源治理工程,任务量大,种苗需求量大,给种苗生产带来了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