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07

挑剔的嘴
首页 > 职称论文 > 检测铅的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乱世美女

已采纳

浅谈重金属检测传感器技术的应用论文

摘要: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日新月异, 人们对重金属的开采及加工越来越频繁, 这使得不少重金属存在于大气水以及土壤中, 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环境污染,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重金属检测传感器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途径。针对上述背景下, 对重金属检测传感器技术研究与应用进行合理性阐述, 以促进重金属检测传感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重金属检测; 传感器技术; 环境污染;

重金属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重金属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随着人类的开采、冶炼、加工活动而使得重金属转变成化学状态或化学形态广泛分布于大气、水、土壤中, 随着时间的积累而不断留存、迁移, 从而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重金属甚至还会随着废水的排出而流入海洋中, 对鱼和贝类造成严重的危害;重金属还会附着在人类的鼻腔和食物上, 造成人类呼吸道感染和重金属中毒[1]。重金属具有沉积性和不可降解性, 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污染源, 因此对于重金属的研究与检测是十分关键的。通过调查与研究, 发现重金属检测传感器技术主要分为离子选择性电极传感器技术、光纤化学传感器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以及微电极矩阵传感器技术四个方面, 本文通过对这四种传感器技术在重金属检测中的研究与应用作简要分析, 以推动重金属检测传感器技术的发展。

1 离子选择性电极传感器技术。

离子选择性电极传感器技术是一种操作简单、性价比高、准确有效的重金属检测传感器技术。离子选择性电极传感器技术因为不需要提前对样品进行操作而被广泛应用于重金属的在线检测中。目前, 国内外学者对离子选择性电极传感器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发现选择性高、经济简单的离子选择性电极主要分为基于聚氯乙烯膜的离子选择性电极和基于流系玻璃膜的离子选择性电极两种[2]。

基于聚氯乙烯膜的离子选择性电极。

目前在对基于聚氯乙烯膜的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究中, 主要是对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重金属离子的识别以及聚氯乙烯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 同时, 对不同的载体和膜增塑剂对离子选择性电极性能的影响作简要分析, 从而提高对重金属的识别能力。

基于流系玻璃膜的离子选择性电极。

基于硫系玻璃膜的离子选择性电极良好的红外线透过性是其他离子选择性电极无法相提并论的。许多发达国家都通过购买硫系玻璃膜的离子选择性电极来用于重金属检测工作。

2 光纤化学传感器技术。

对于光纤化学传感器技术的研究比离子选择性电极传感器技术的研究还要早, 光纤化学传感器技术的研究始于美国研究所, 从那以后, 许多国家都在实验室中对光纤化学传感器技术进行研究, 并应用到重金属检测中。陈雷等人对基于聚氯乙烯膜的光纤传感器进行研究并应用到铜离子的检测中,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李学强等人将注册分析法和激光激发荧光光谱技术应用到对金属离子传感器的研制中, 使我国饮用水中的重金属检测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3 生物传感器技术。

第一个生物传感器始于Red String仪器公司。之后, 又在多个公司相继推出, 这些生物传感器主要是对人类血糖和尿糖中的重金属物质进行检测。重金属物质在人体中的留存和迁移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生物传感器可以与人体生物识别因素相互影响, 以达到对人体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 从而预防重金属中毒的目的。通过研究发现, 生物传感器主要分为蛋白质为基础的'生物传感器以及整个细胞为基础的重金属传感器两种。

蛋白质为基础的生物传感器。

生物识别因素主要是促进消化的酶、防止病毒入侵的抗体、增强体质的金属键键合蛋白以及脱辅基酶蛋白质。以这几种生物识别因素为基础制作蛋白质为基础的生物传感器, 用来检测铜离子、锌离子、汞离子以及铅离子等金属离子。传统的生物传感器存在灵敏度低、选择性差等一系列缺点, 因此必须研制出选择性高的新型传感器来实现对重金属离子的检测, 这种新型传感器被称为蛋白质为基础的生物传感器。

整个细胞为基础的重金属传感器。

整个细胞为基础的重金属传感器可以实现对微型有机体生物标识的检测, 它具有所受干扰因素少、反应速度快等一系列优点, 可以实现对苔藓、海藻、酵母等海洋生物中的重金属的检测。随着生物医学和环境工程的蓬勃发展, 可以通过改进主传感器的途径来解决重金属检测过程中的干扰问题, 即在基因层次上设计细胞器。

4 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通过对重金属检测传感器技术研究与应用进行分析, 主要从离子选择性电极传感器技术、光纤化学传感器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以及微电极矩阵传感器技术这四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为传感器检测技术在重金属中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以减少重金属污染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涛, 苏倡, 刘艳, 等.泥蚶 (Tegillarca granosa) 重组铁蛋白富集重金属离子的特性及化学传感器的研究[J].海洋与湖沼, 2017, 48 (4) :870-876.

[2]吕攀攀, 肖芳兰, 严锡娟, 等.构建一种基于双启动子模型的特异性检测镉离子的大肠杆菌传感器[J].生物工程学报, 2015, 31 (11) :1601-1611.

[3]贾朔.边超, 佟建华, 等.基于纳米金Core-satellites等离子体耦合增强效应的汞离子光纤传感器的研究[J].分析化学, 2017, 45 (6) :785-790.

340 评论

小殊哥哥

能把你这边论文给我参考参考不?

335 评论

sizonghang

重金属指的是密度在5以上的金属,如金、银、铜、铅、锌、镍、钴、镉、铬和汞等45种。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实际上主要是指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也指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锌、铜、钴、镍、锡等。目前最引起人们注意的是汞、镉、铬等。重金属随废水排出时,即使浓度很小,也可能造成危害。由重金属造成的环境污染称为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污染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水体中的某些重金属可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毒性更强的金属化合物,如汞的甲基化作用就是其中典型例子; (2)生物从环境中摄取重金属可以经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在较高级生物体内成千万倍地富集起来,然后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积蓄起来造成慢性中毒,危害人体健康; (3)在天然水体中只要有微量重金属即可产生毒性效应,一般重金属产生毒性的范围大约在1—10mg/L之间,毒性较强的金属如汞、镉等产生毒性的质量浓度范围在0.0l—0.001mg/L之间。重金属的污染有时会造成很大的危害.例如,日本发生的水俣病(汞污染)和骨痛病(镉污染)等公害病,都是由重金属污染引起的,所以.应严格防止重金属污染。 如汞中毒的临床表现有,全身症状为头痛、头昏、乏力、发热。口腔及消化道症状表现为齿龈红肿酸痛、糜烂出血、牙齿松动、龈槽溢脓,口腔有臭味,并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皮肤接触可出现红色斑丘疹,以四肢及头面部分布较多。少数患者可有肾损害,个别严重者可有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绀紫等急性间质性肺炎的表现。重金属指比重大于5的金属(一般指密度大于克每立方厘米的金属)。约有45种,一般都是属于过渡元素。如铜、铅、锌、铁、钴、镍、锰、镉、汞、钨、钼、金、银等。尽管锰、铜、锌等重金属是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但是大部分重金属如汞、铅、镉等并非生命活动所必须,而且所有重金属超过一定浓度都对人体有毒。 例如,汞中毒的临床表现有:全身症状为头痛、头昏、乏力、发热。口腔及消化道症状表现为齿龈红肿酸痛、糜烂出血、牙齿松动、龈槽溢脓,口腔有臭味,并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皮肤接触可出现红色斑丘疹,以四肢及头面部分布较多。少数患者可有肾损害,个别严重者可有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绀紫等急性间质性肺炎的表现。 重金属中毒会使体内的蛋白质凝固,这个你可以从高三的化学书看到。如果轻微中毒就大量喝牛奶。牛奶中的蛋白质会和重金属反应。这样不会损伤到你自身的身体机能。喝了以后还必须马上就医。 对什么是重金属,目前尚没有严格的统一定义,在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主要是指汞(水银)、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元素。重金属不能被生物降解,相反却能在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下,成千百倍地富集,最后进入人体。重金属在人体内能和蛋白质及酶等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失去活性,也可能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累积,造成慢性中毒。重金属元素由于某些原因未经处理就被排入河流、湖泊或海洋,或者进入了土壤中,使得这些河流、湖泊、海洋和土壤受到污染,它们不能被生物降解。鱼类或贝类如果积累重金属而为人类所食,或者重金属被稻谷、小麦等农作物所吸收被人类食用,重金属就会进入人体使人产生重金属中毒,轻则发生怪病(水俣病、骨痛病等),重者就会死亡。所以我们不要过量地进食海产,每次进食前一定要把海产彻底煮熟,以免吃入细菌。希望对你有帮助

170 评论

爱宇冰冰

燃煤过程中铬铅去向分析论文

摘 要:对煤炭燃烧后其中的铅、铬等危害环境的重金属元素的转化、迁移方向进行了分析研究,为电厂的环保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铅、铬元素;化学提取;分布规律

0 前言

煤炭中含有众多的微量元素,由于消耗量巨大,微量元素通过燃烧途径的迁移、转化,已成为其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分支之一。目前,我国煤炭消耗的大户是火电厂。煤炭及燃烧后灰渣中微量元素含量对环境影响巨大,而有关煤中痕量重金属在燃烧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特别是在燃烧产物中的分布、形态分配以及环境稳定性的系统研究更少。

1 化学逐级提取法

本文采用的化学逐级提取法:将样品研磨过100目筛,称样品(准确至),放入聚乙烯离心管,同时做平行样,进行逐级分离试验。逐级提取的样品经离心分离后取上清液测定,残渣消化后测定,同时对样品中各元素总量进行测定,以验证形态分离数据的合理性。

2 燃煤过程中微量重金属铬、铅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灰渣中微量元素的含量高低与燃用煤种、燃烧方式、燃烧温度、燃烧气氛、煤粉细度、元素存在形态等均有紧密的关系,影响因素复杂。

本次研究以河南省某电厂为实例,该厂总装机容量6×200MW,主要燃用山西煤,全厂采用静电除尘、灰渣分除、干除湿排的除灰渣方式。

入炉原煤、煤粉中铬、铅元素形态分析

由于元素的化学性质及在煤中存在形式不同,导致它们在燃烧中的行为也有所不同。以硫化物和有机物形式结合的元素以及在燃烧温度下易挥发的元素,易于在细微颗粒表面富集,而在燃烧温度下不易挥发的元素,易于留在较大颗粒中。只有深入了解煤中痕量元素的分布形式及化学亲和性,才能对煤燃烧产物中痕量元素的分布做出正确判断。

对采集的入炉原煤、煤粉用化学逐级提取法进行铬、铅的元素形态分析。结果显示,煤中Cr 、Pb均主要以稳定的残渣态存在。其中:

Cr主要以残渣态(80~93%)、铁锰氧化物结合态(5~12%)、有机结合态(2~6%)为主,碳酸盐结合态约。不同浸取状态百分含量高低顺序为:残渣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水溶态、可交换态。

Pb主要以残渣态(60~69%)、碳酸盐结合态(13~23%)、铁锰氧化物结合态(15~20%)为主,有机结合态约2~5%。不同浸取状态百分含量高低顺序为:残渣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水溶态、可交换态。

燃煤过程中铬、铅在燃烧产物中的分布规律

入炉原煤、煤粉、灰、渣样中铬、铅含量分析结果表明:

(1)原煤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分布规律与成煤物质和成煤过程有密切关系,与文献资料相比,电厂煤中Cr含量高于植物低于土壤,而Pb均高,说明Pb比Cr更易于富集在煤中。

(2)入炉煤粉与入炉原煤相比,Cr、Pb含量变化不大,Cr略有增加。电厂使用的钢球属低铬合金铸铁钢球,铬含量为,衬瓦铬含量为。

根据吨煤球耗121 g/t、煤本身的含铬量10~13mg/kg以及冲灰用水中的'总铬约计算,由冲灰用水带入生产系统中的铬约占生产系统的~,由钢球带入生产系统中的铬含量约占生产系统的~(由于吨煤球耗包含锅炉大小修和清理滚筒时弃去不用的钢球,实际的钢球消耗量更低)。因此,电厂燃用煤是生产过程中铬主要来源。

(3)干灰、炉渣中Cr、Pb含量均较煤有明显升高,说明煤炭燃烧后,Cr、Pb都在干灰、炉渣中进一步富集,Cr更易于在炉渣中富集,Pb更易在干灰中富集。

Cr、Pb属亲氧元素,Cr的熔点和沸点高于Pb(见表1)。熔点高,燃烧时不易挥发,排入大气中少,而富集在灰渣中多;熔点低,燃烧时易挥发,当烟气冷却时,将发生凝聚和结核作用,导致其在细灰粒中有较高含量。结合前面元素形态分析的结果来看,原煤中Pb残渣态含量低于Cr,而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高于Cr,也说明Pb比Cr更易于燃烧完全,富集在灰粒中。

比较灰、渣中的铬和铅含量与文献值和国外公开发表的有关飞灰、底灰中元素含量,铬和铅属于该范围内的低值区;与全国土壤水平相比,铬含量与其相接近,铅含量高于土壤水平;与农用粉煤灰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8173-87)相比,远低于标准。

不同粒度灰样中铬、铅的分布规律

在煤炭中微量元素向环境传输的过程中,微量元素在燃煤灰样中的粒度分布是一个重要环节。灰样中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归宿以及对外环境的效应都与粒度分布有密切关系。 不同电场灰样的粒度构成以及铬、铅元素在不同粒度范围内的含量分布:

(1)#1炉<粒子含量约50~75%,#6炉<粒子含量约80~88%, #6炉灰较#1炉灰样粒度细。

(2)不同电场,铅、铬含量呈现一定的变化趋势,表现在:#1炉二三电场>#1炉一二电场、#6炉三电场>#6炉二电场>#6炉一电场。 Pb、Cr都更易在细粒径上富集,大部分存在于<灰粒上,最高值均在<的颗粒级分,前3级分粒子中元素质量百分含量之和基本均达90%以上,有的达100%。

(3)飞灰中元素含量及富集情况与锅炉类型、燃烧方式有密切关系,充分燃烧,更有利于重金属元素在燃烧产物中富集。#6炉灰渣中的铅、铬含量高于#1炉灰渣,与#6炉燃烧更完全也有关。

燃煤灰渣中铬、铅形态分布的研究

环境颗粒物中不同化学形态的金属具有不同的化学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因此,环境颗粒物中金属元素的形态分配研究受到人们关注。目前,对土壤、底泥等颗粒物中痕量金属的形态分析研究较多,而从污染源角度出发,对煤燃烧排放颗粒物(灰渣)中痕量重金属的形态分配研究甚少。

从前面的研究可看出,铬易富集在灰渣中,铅易富集在干灰中,不同粒径的颗粒具有不同的元素含量,它们均有在细粒子中富集的显著倾向。为研究它们在冲灰过程中以及环境中的释放和迁移,我们用化学逐级提取法研究了不同电场灰粒中六价铬、总铬与总铅的形态分布,从而对其在环境中的行为有一定的了解,为开展污染预防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1)试验结果。

试验方法同表1,结果见表2。

(2)结果分析。

①无论是干灰还是炉渣,Cr、Pb均主要以稳定的残渣态存在,这部分元素在环境中表现出高的稳定性,随着电厂冲灰过程,仍以颗粒物的形式向土壤或底泥迁移。

②水溶态、可交换态一般认为是由于吸附-解吸作用的颗粒物表面的离子形态,是环境中具较高迁移性的形态。从以上分析可看出,经高温燃烧后,干灰、炉渣中的Cr虽不主要以吸附作用存在于颗粒物中,但其水溶态、可交换态含量均比原煤中含量增加,环境稳定性降低。Pb在干灰、炉渣中的水溶态、可交换态含量基本为0,环境稳定性高。

③干灰中六价铬、Cr的水溶态、可交换态含量高于炉渣,环境稳定性低于炉渣。

④#6炉干灰样中Cr6+、Cr的水溶态、可交换态含量比#1炉高,#6炉灰样中Cr6+、Cr更易迁移到环境中。这与#6炉燃烧更完全有一定的关系,与实际冲灰过程的结果相符。

3 结论

当煤粉进入煤粉炉经高温燃烧后,铬、铅以与原来不同的比例分配在炉渣和除尘器下干灰中,它们在灰渣中进一步富集,由于元素本身及其化合物的物理化学特性差异,铬易于富集在炉渣中,铅则在干灰中的含量更高;铬、铅更易于在细灰粒中进一步富集,大部分存在于<灰粒上,其含量随电场不同的变化趋势均为:三电场>二电场>一电场;充分燃烧,更有利于重金属元素在燃烧产物中的富集。

干灰和炉渣中的Cr、Pb均主要以稳定的残渣态存在,这部分元素在环境中表现出高的稳定性,随着电厂冲灰过程,仍以颗粒物的形式向土壤或底泥迁移;但干灰中的六价铬、Cr在水溶态、可交换态含量增加,环境稳定性降低,变得易在环境中迁移,而Pb的水溶态、可交换态含量基本为0,环境稳定性高。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监测总站.中国土壤环境背景值[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

[3]@金龙珠、吴涤生.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河流底泥和煤飞灰中铅、镉、铜和铬[J].环境化学,,1983:13~19.

[4]@王起超等.燃煤灰渣中微量元素分布规律的研究[J].环境化学,1996,15(1):20~26.

177 评论

相关问答

  • 检测铅的论文

    浅谈重金属检测传感器技术的应用论文 摘要: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日新月异, 人们对重金属的开采及加工越来越频繁, 这使得不少重金属存在于大气水以及土壤中,

    挑剔的嘴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食品中铅的检测论文2000字

    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要想写好这类文献,我建议你还是去看看汉斯出版社官网上的相关文献找下自己的思路吧

    sleepworm88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国外食品中检测铅论文

    在现代社会中,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发展的基础,食品添加剂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各界关注的重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食品添加剂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分析食品添

    水蓝色的风铃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铅方面的论文答辩

    论文提纲与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论文提纲是作者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便于作者有条理地安排材料、展开论证。 一、毕业设计(论文)

    O小魔女O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铅蓄电池电压检测论文

    用仪器检测啊,按说明书操作就行了.用比重计检测电池水,比重不到1.25-1.28都是不够电.

    蝶澈0825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