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26

Hexe留恋不往
首页 > 职称论文 > 绘本游戏论文参考文献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黑犬黑犬97

已采纳

绘本,顾名思义,即“画出来的书”。日本学者松居直用“文 画=有插图的书,文 画=图画书”这一公式对绘本进行了生动形象的定义。[1]绘本中的文字和图画共同致力于同一主题的表达,不仅启迪着婴幼儿知识和智慧,同时也行使着美育的文化使命。

绘本最为人所称道的是其极具艺术性的图文。绘本中的图画用来表现空间、事物外观、内在情绪、基调氛围、事件现场等。绘本中的图画不仅线条流畅、色彩绚丽,而且布局考究,创作设计注重婴幼儿的身心特征,因此婴幼儿可以从绘本图画中真切地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 情感 。这些图画经作者反复斟酌而设计,既有鲜明的风格特征,也不乏精美独到的细节,是一种具有独创性的艺术品,对婴幼儿的艺术启蒙起到关键作用。

绘本的另一套表达系统则是文字,它可以概述性地说明时间、声音、人物对话、逻辑关系等方面的内容。由于绘本所服务的对象大多是婴幼儿,出于对他们认知特点的考虑,绘本中的文字内容较少。但是这些简短的文字却极为精练,往往寥寥几句便可勾勒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除此之外,为契合婴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绘本创作者还会对文字内容仔细推敲,再三锤炼,使得文字不仅具有押韵、口语化等特点,还活泼风趣,便于婴幼儿朗读记忆。

绘本的艺术价值,是通过绘本阅读展现的。绘本阅读是婴幼儿凭借图像、文字,或借助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以图画为主的婴幼儿读物的过程。[2]婴幼儿既可以进行自主绘本阅读,也可以听成人朗读绘本内容,不论以何种方式进行,婴幼儿都可以受到艺术启蒙。

一是观赏图画内容。 图画作为绘本重要的艺术要素,在婴幼儿艺术启蒙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图画通过线条、色彩、结构布局等表达作者的审美诉求和审美感受,而这也恰恰是进行艺术启蒙的切入点。

点和线条可以说是最基础的艺术要素。点在画面中的数量、大小、排列方式以及位置,都会影响画面的布局和结构,分散的点让画面安静恬淡,密集的点则让画面显得热闹随意。线条在绘本的图画中主要起到勾勒物体形状、烘托光影、表达情绪 情感 等作用。曲线柔和、直线冰冷,不同的线条都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它们的特征在《点和线》中得到了凸显,绘本中的点和线并不是毫无感情的符号,它们带着各种丰富的表情引领婴幼儿进入到由点和线构成的缤纷世界中,丰富着婴幼儿的艺术想象力。此外,线条不仅可以在图画中显示,还可被运用在绘本的装帧设计中,“点点和多多”的系列图书的纸张边角都设计为曲线,除视觉刺激外,也通过感官认知帮助婴幼儿了解曲线特点。

色彩同样是造型艺术的重要内容,色彩所有的特质,包括上色方式营造出的透明或不透明感、浓郁、单调、深浅、暖调或冷调等,都会影响象征含义。[3]绘本正是利用色彩的特质,才使得图画的内容表达更加完善。对于婴幼儿来说,色彩的启蒙主要是以认识色彩为主,他们更喜欢像红、黄、蓝这样能够引起强烈视觉刺激的色彩,因此在挑选绘本进行阅读时,具有大面积纯色的绘本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李欧·李奥尼的《小蓝和小黄》中大片单一色彩以不规则圆形呈现,并直接采取基本色彩叠加的方式,表现出了颜色混合的规律。此外,诸如《柠檬不是红色的》《黑白卡》等绘本也突出了色彩的特征,对婴幼儿的色彩启蒙大有裨益。

绘本中还有不少由点、线、面等要素组成的形态。对0—3岁婴幼儿进行艺术启蒙时,可以引导婴幼儿以掌握物体轮廓为主,即幼儿能够区别相似物体外界轮廓,并能够用轮廓线描绘出物体形态的外部界限。《好饿的毛毛虫》中就塑造了许多物体形态,它们结构简单清晰,多以拼贴的方式呈现。除了画面主要形象之外没有任何多余的笔触,这样的形态结构不仅可以发展婴幼儿的认知水平,还可以让婴幼儿更加专注于主题,不被无关装饰所干扰。

二是探析文字设计。 文字是绘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叙事、说明,同时也能够起到视觉传达的作用,虽然0—3岁的婴幼儿尚未识字,但是在图画系统的辅助下,婴幼儿仍能够对文字表征进行观赏,感受其艺术张力。

绘本中的文字虽不多,但是这些文字的字体、颜色、排版方式却极富艺术内涵。楷书方正,黑体端庄……各类字体都独具艺术韵味,而绘本为契合婴幼儿的身心特点,较多采用字形饱满,笔画圆润的字体,这些字体的艺术性较强,兼备易读性和观赏性。松冈达英的《蹦!》围绕“蹦”这一动词进行描述,绘本中每一种动物的“蹦”字所对应的线条、写法均无重复,与动物非常相配,并且画面中的“蹦”字活泼可爱,会随着小动物“蹦”的动作向上“跃起”。这种“形象”的文字与小动物们的动作相得益彰,有利于婴幼儿领会“蹦”字的内涵。甚至在有的画面中,“蹦”字在蹦的过程中被拆分开来,有利于婴幼儿熟悉文字的艺术结构。

除字体之外,文字的颜色也承担着艺术 情感 表达的作用,安娜·尤迪卡《伤心的海洋》中,文字还被赋予了艺术内涵,形容心情的文字随着鱼的颜色不断发生着变化,与图片内容更为契合,也能够帮助婴幼儿了解其中的艺术关联。此外,婴幼儿缺乏阅读经验,也没有阅读文字的习惯,所以不少绘本会考虑到他们心理接受能力与对文字的感知能力,通过文字的排版,培养婴幼儿对文字阅读顺序的感知能力。例如《点和线》中,部分文字并不是笔直排布的。当点和线组成不同物体时,文字则会沿着物体的形态轮廓排布,这种文字的排版方式不仅具有一种别样的艺术美感,也能够让婴幼儿初步了解阅读的顺序。

三是聆听语言韵律。 婴幼儿生理和心理上的特殊性直接决定了他们接受绘本的特殊性。“听赏”是婴幼儿接受绘本的主要方式,即婴幼儿一边观看绘本,一边听成人朗读绘本内容。中文是一种具有韵律感的语言,为了凸显绘本文字的韵律感和画面性,不少绘本的创作者都会使用叠字、重复等手法,让婴幼儿感到更为亲切,有趣。这种“听赏”的方式,不仅可以让未识字的婴幼儿欣赏到富有艺术感的画面,也能够通过成人的阅读,感受到语言的艺术。

绘本的文字是具有节奏感的,一种表现在文字的标点和断句上。标点和断句可以提升绘本叙述节奏,让绘本故事的节奏更为流畅。佐佐木洋子在《你好》中采用大量“名称 你好”的句式,这种韵律和谐的对话形式,通过成人的阅读,让婴幼儿可以更为直观地感受到文字韵律。另一种则是文字本身的节奏。叠词或者重复句式等手法的运用会让绘本具有一种简单、明晰的节奏感。例如《拔呀拔呀拔萝卜》这一绘本中就多次重复“快来呀,快来帮忙拔萝卜”“我们一起拔萝卜”等句式,节奏明快,且读起来也富有韵律感。此外,五味太郎创作的《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中也有不少重复的句式,牙医和鳄鱼的心理活动如出一辙,描述文字完全重复,这些重复的语句加上不同的人物画面,不仅形成了一种明快的节奏,也给人忍俊不禁之感。[4]

依托绘本,对婴幼儿进行艺术启蒙,主要是通过绘本阅读来实现的。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既要发挥婴幼儿的自主性,也要注重成人的引导作用。

一是精选绘本,注重艺术启蒙内容。 在利用绘本阅读进行艺术启蒙时,应当选用一般意义上的优秀绘本,虽然对于“优秀”的绘本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综合各个方面的内容来看,优秀绘本的画面是有质感的、文字是有内容的。绘本的质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绘本插图能够呈现出事物的真实感和细节感,能够帮助婴幼儿感知出具有美感的线条组合、轮廓形状以及造型结构。其次,绘本色彩表达准确,绘本能够依据婴幼儿的身体特点,对色彩进行选择和搭配。最后,优秀绘本也是具有“触感”的,玩偶书、洗澡书、发声书、立体书等不仅设计精良,而且具有质感,婴幼儿在阅读中,视觉与触觉都能够得到调动。

优秀绘本的文字也是富有内容的。婴幼儿是“看绘本的图画”,成人则是“看绘本的文字”,婴幼儿在成人的陪伴下进行阅读,所接收到的是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因此,优秀绘本的文字应与图画相辅相成,和谐一致。文字也要与婴幼儿的年龄特征保持一致。文字的外观、排版以及表述方式要富有童趣,可以帮助婴幼儿领略到文字韵律、文字造型等方面的美感。

二是阅读陪伴,予以艺术启蒙支持。 婴幼儿在进行绘本阅读时,既可以在成人的帮助下进行“听赏阅读”,也可以通过自主读图,享受阅读之美。婴幼儿进行自主阅读时,成人也可以从旁进行有效指导,成人可以有效采取“激发与提示”的策略,选择合适时机,围绕着绘本中的画面、文字、故事情节等展开提问或对话。但是,成人在进行指导时也要注意不能急着说教,也不能不断地就绘本内容进行提问和说明,应当把看图、思考的空间留给孩子,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观赏绘本的图画和内容,发现绘本中蕴含的艺术元素,通过自己的发现和思考将绘本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体会。

绘本是通过优美的文字和图画进行表现的,成人也可以适当地参与到绘本阅读中,当成人将绘本的故事情节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进行讲述时,其中的 情感 与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因此,成人在朗读或讲述绘本的过程中,既可以运用自身语音语调、表情动作,也可以选择采取音乐伴奏等方式,对绘本内容进行直观、形象的展示,让婴幼儿通过成人的艺术加工,更加深刻地感知绘本的艺术。例如,佐佐木洋子的“噼里啪啦”系列绘本中,分别描绘了孩子在刷牙、洗澡、游玩、吃点心等场景中所碰到的问题,成人在阅读这一部分时可以用变换的语音、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进行示范引导,加强婴幼儿的艺术感受。

三是拓展 游戏 ,丰富艺术启蒙形式。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绘本就一本书,是用于阅读的。其实不然,绘本不仅可以用于阅读,还为婴幼儿提供了许多 游戏 的渠道,让艺术启蒙更为多样化。在通过绘本对婴幼儿进行艺术启蒙时,要善于发现绘本中的“ 游戏 ”,使得艺术启蒙更加多样化。

进行绘本阅读时,成人可以带领婴幼儿按照绘本内容 游戏 。0—3岁婴幼儿的 游戏 以感觉运动 游戏 为主,婴幼儿通过直接体验和感知,可以获得愉悦的体验。绘本《抱抱》中,作者杰兹·阿波罗用“宝宝”“抱抱”“妈妈”三个重复的词语勾勒出来一个温馨的找妈妈的故事。在进行绘本阅读时,成人可以和孩子玩“角色 游戏 ”,当绘本中出现“抱抱”的画面时,婴幼儿和成人可以模仿不同的角色,一边说着“抱抱”,一边做出拥抱的动作。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强亲子间的 情感 交流,也能通过词语的复述,让婴幼儿了解绘本文字的韵律之美,加深对词语的理解。此外,还可以 探索 多样化的 游戏 方式。我们不仅要选择 游戏 性强的绘本边玩边读,还要对 游戏 成分少的图画书进行深入挖掘,让艺术启蒙的过程更加富有趣味。绘本《小蓝和小黄》中,作者通过颜色的叠加变化让婴幼儿认识了原色和间色。在阅读这一绘本时,成人可以依据绘本的内容,提供水彩颜料或彩色橡皮泥,让婴幼儿自主进行色彩的搭配与融合,通过实践,让婴幼儿更为直观、深刻地感受到色彩的魅力。

总而言之,绘本的艺术创作遵循了美的法则,绘本中的文字系统和图画系统不仅以其特有的形式带给读者美的享受,同时也承载着多样化的艺术启蒙功能,并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得以传达。但是,是否能够熟练地运用绘本,使其艺术启蒙的功能最大化,还需要成人的 探索 与学习。

文/汪钰洁(作者单位: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松居直. 我的图画书论[M].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216.

[2]张慧丽. 中美图书馆儿童早期阅读研究综述[J]. 图书与情报,2011(2):2-6+25.

[3]珍·杜南. 观赏图画书中的图画[M]. 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8:8.

[4]陈映洁. 艺术心理学视角下的儿童绘本形式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2019.

166 评论

夏小麦521

[ 摘要 ]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和师生沟通的重要方式,针对幼儿园小班绘本教学中教师提问的不足,比如低认知水平问题为主、图文结合的提问较少、候答时间过短、单一机械的应答方式,本研究提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改善课堂气氛的提问策略,使教师提问有助于幼儿的思维发展。

[ 关键词 ]幼儿园;绘本教学;提问

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幼儿和教师之间架起了沟通交流的桥梁。美国教育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幼儿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1]。已有研究表明,教师提问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指向不明确、提问质量和有效性不高,因此,基于幼儿园小班绘本教学中教师提问现状的分析,本研究提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改善课堂气氛的提问策略,教师需要根据绘本内容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旨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取现场观察法,在2015年3月至5月间观察了苏州市某幼儿园8个小班的绘本教学活动,由8位教师执教,笔者重点观察和记录绘本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和应答方式以及幼儿的反应,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全面了解小班绘本教学中教师提问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二、结果与分析

(一)低认知水平问题为主

笔者现场观察时记录了361次教师提问,并根据布鲁姆提出的认知领域学习结果分类区分出六种问题类型,即识记型、理解型、分析型、应用型、综合型以及评价型问题,上述问题类型可以按照认知水平的高低区分为三种水平,即较低水平、中等水平以及较高水平。由表1可知,小班绘本教学中较低认知水平的提问占比为,说明教师提问对于幼儿认知水平的要求不高,主要关注幼儿对知识的识记与理解;需要幼儿分析应用和综合应用评价的中、高水平问题占比为和,较高水平问题的数量远低于中低水平问题,问题的结构比例不太合理,说明教师虽然尝试提出中高水平问题,但是关注度远远不够。虽然小班幼儿以识记和理解知识为主,但是分析应用与综合评价的能力也很重要,提问应当促进幼儿的分析、判断、推理以及综合等思维能力发展。

(二)问题重图轻文字

绘本是图片和文字共同构成的艺术,兼顾图片和文字并把握图文关系是教师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从教师提问的内容来看,可以分为文字为主、图片为主、图文结合等三种方式。统计结果显示(表2),教师在小班绘本教学中主要提出以图片为主的问题,占比,以文字为主和图文结合的问题占比分比为和,说明教师比较重视儿童的图片认知,较少涉及幼儿对文字或图文结合的认知。儿童文学理论家彭懿认为,“单纯地用文字或者图画来讲故事都是有局限的,图画擅长表现空间,却不擅长表现时间、味道、声音和人的心理活动等等,而对于文字来说这些都不在话下,但又很难让它来形容一座桥的外观”[2]。由此可见,教师只提问文字或图片的方式都不太科学,图画和文字是互补的.关系,绘本应该是图画和文字共同讲述的故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小班幼儿要能理解图书上的文字是和画面对应的,是用来表达画面意义的”。因此,教师需要有策略地运用各种提问方式,引导幼儿采取图文结合的绘本阅读方式,丰富幼儿的前阅读和前识字经验。

(三)候答时间较短

教师提问的候答时间包括两种,“第一类等候时间指刚开始问一个问题时教师让学生考虑回答的时间;第二类等候时间指一个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或其他学生肯定或否定答案,再继续下去的间隔”[3],本研究观察到的几乎都是第一类候答时间,统计结果显示(表3),教师的候答时间非常短,1-3秒的占比高达,意味着教师刚提出问题就要求幼儿给出答案。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多提出识记理解型问题,此类问题较为浅显简单,幼儿几乎不需要深入思考即可得出答案;二是教师多针对绘本图片提问,“所见即所得”,幼儿只需要稍加观察就能回答;三是教师权威控制教学现场,不愿意教学活动出现“冷场”的现象。

(四)单一机械的应答方式

应答方式是教师对于幼儿正确、不正确、不完整或不回答问题的反馈。基于其他研究者的分类方式[4],笔者针对研究样本的特点将教师应答方式分为终止性应答和拓展性应答两个维度六小类。统计结果显示(表4),复述答案和肯定表扬在教师的终止性应答方式中位列前两位,占比分比为和,“自己代答”占比最小()。复述答案指教师通过复述幼儿的回答帮助他们加强活动内容的理解,笔者在教学现场的观察中发现,大多数教师复述答案属于习惯行为,通常是简单重复幼儿的回答,平淡的语气和机械的复述方式无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内容的重点。拓展性应答方式包括积极追问、引导提示以及鼓励质疑,其中,追问的占比最高(),说明教师能够在幼儿回答后追加新问题,以期促使幼儿进一步思考;但是,教师往往追问浅层次或形式化的问题,无助于幼儿培养发散性思维和积极思考。总体而言,教师使用拓展性应答方式()的比例远低于终止性应答方式(),说明教师的应答方式较为单一机械,且缺乏必要的教学技巧和经验。

(五)问题的有效性不高

教师需要注意提问策略的有效性,以期每一个问题都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发挥出启发和引导的作用。笔者认为,提问可以分为有效性提问、低效性提问以及无效性提问,有效性提问指提出有启发引导性的问题,能够激励幼儿思考和积极参与;低效性提问指过于简单或教师表达不够清楚的问题;无效性提问指完全没有用处的问题。统计结果显示(表5),有效性提问()的占比较大,然后是低效性提问()和无效性提问()。总体而言,教师能够发挥出提问的基本作用,利用问题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大量的有效性提问可以很好地启发幼儿。王翠萍认为,“要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把问题描述得清楚、简短、有序,帮助幼儿打开思路”[5]。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提高问题的有效性,进而改善教学活动的效果。

三、建议与对策

(一)关注幼儿的思维特点,增加高认知水平问题

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最近发展区和思维特点以及绘本内容选择合适的提问方式,注意提问的条理性。首先,低认知水平的问题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其次,适当提高中、高认知水平问题的比例,并将不同认知水平的问题有机组合在一起;再次,教师能够根据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灵活运用三类问题,提问时注意层次性,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提问;最后,教师应该提出难度适中的问题,旨在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绘本内容。

(二)合理把握绘本内容的图文关系,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思考

绘本是图画与文字相结合的艺术,二者是互补的关系。培利诺德曼在著作《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中指出,“图画书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暗示的故事,以及两者结合所产生的故事”。因此,教师应该合理把握绘本中图画与文字的关系,通过有效提问促使幼儿通过观察画面、理解文字以及图文结合进行创造性思考;此外,教师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提问方式,既活跃课堂气氛,又突出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相互之间的互动交流。

(三)重视沟通,科学把握候答时间与应答方式

候答时间过短和单一机械的教师应答方式都不利于幼儿的积极思考,因此,教师要学会等待,合理反馈幼儿的回答。当幼儿针对同一问题给出不同的答案时,教师需要总结和归纳内容,方便幼儿理解;当幼儿不能回答或回答不完整时,教师不能不耐烦地打断,而是善于运用语言或动作引导幼儿说出正确的答案,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幼儿回答错误时,教师不能全盘否定甚至批评,既要引导同伴帮忙,也要及时鼓励幼儿。此外,教师可以实时追问,如“为什么”“还有其他方法吗”,鼓励幼儿深入思考问题和拓展学习经验,从而提高应答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继英.幼儿园教师提问行为及其观念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2]彭懿.怎样阅读一本图画书[J].语文教学通讯,2008,(36).

[3][美]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易东平,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226.

[4]王甜.民汉双语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4.

[5]王翠萍.试析绘本阅读教学教师有效提问策略[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4,(2).

90 评论

相关问答

  • 游戏制作论文参考文献

    《试论幼儿游戏教育教学》 摘要:游戏符合幼儿好动的年龄特征,切合他们具体形象的认知特点。妙趣横生的游戏和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能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孩子。前苏联的阿尔

    huayingxiong6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传统游戏论文参考文献

    幼儿民间美术游戏论文篇2 浅议幼儿园民间游戏 【摘要】民间游戏是我国 传统文化 的一部分,具有地域性、流传性、独特性与文化性等特征。幼儿园民间游

    还是曼特宁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3dmax游戏论文参考文献

    摘 要3DsMax 是进行三维物体制作的首选软件,建筑与室内设计,是3DsMax在国内最广泛的应用的行业。将3DsMax 运用于计算机辅助建筑室内设计可以满足室

    小小荷尖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儿童游戏论文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反思的三维框架及其应用.《教育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

    海棠花花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优秀游戏论文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反思的三维框架及其应用.《教育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

    小统哥9888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