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ko米粒
自课题立项以来,依据课题方案和实施计划我扎实地进行研究,现对课题这一阶段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如下: 一、调查研究,学习理论,转变观念。在宣传动员阶段,我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谈话、论坛讨论等多种方法,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需求,喜欢的学习方法及学习的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特点。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准备(一)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一定要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组内异质”就是将不同性别、成绩优劣、能力强弱、爱好喜乐、性格差异、家庭环境等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这样有利于组员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组间同质”就是保持组际之间人员搭配的均衡性,这有利于组际间平等的交流与竞争,有利于对各组学习活动的公正评价,有利于促进整个班级的进步发展。(二)分工合作,发挥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作用。合作学习要有一套有效的运行体系,小组成员要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这是促进小组成员有效探究的保证。一般可分配以下职务:1、小组长。常由成绩好、有主见、有魄力、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能够在小组里充当领导、小老师、指挥员的角色,小组长是固定的,对于人数较多的小组可安排两名组长分工负责组内事务,以减轻学生负担。2、汇报员。主要负责在展示交流时向全班汇报小组学习成果。为保证小组成员有均衡的发展机会,小组汇报可结对子轮流进行,促使互帮互助的团队意识在展示交流环节能得以培养。3、记录员。主要负责整理记录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结论,以备小组汇报用,也由组员轮流来承担。4、资料员。负责整理收集保管小组课前搜集的资料、活动所需要的材料等,以备课堂学习、交流、展示、补充、评价时用。此外,可根据合作学习的需要设一些相关的小组职务,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扮演管理者的角色,如:纪律监督员(在小组讨论时注意维持组内纪律),小组信使(负责与其他小组共享一些学习心得),声音控制员(在讨论声音过大,影响相互倾听交流时负责声音调控)等等。使每一位学生都觉得自己是小组的主人,提高参与的积极性,这有利于小组团结和感情交流,促进学习经验的相互交流。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要有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树立“小组的荣誉离不开我的努力”的意识,为了使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锻炼,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可以轮流进行。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要求(一)选定好合作学习内容。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什么时候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将是合作探究的最佳时机:1、在新旧知识衔接时的合作学习。教师精心设计导语、复习,进行知识的迁移时,有的同学却感到很困难,有许多的疑问等待解答,这时小组同学合作讨论一番,多数学生就能顺利将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2、动手操作、探究问题时的合作学习。在教材中许多知识需要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来发现、探究总结规律,教师可适时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全组同学共同研究探讨,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共同解决。3、针对教材重难点的合作学习。在学生对教材重难点不易突破时,组织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再加上老师点拨,会使学生豁然开朗,使难题迎刃而解。4、在课堂普遍性的认识偏颇时的合作学习。学生思维受到制约,见解不够深刻或完善甚至偏颇的现象在课堂上是少不了的插曲,只要善于抓住学生中普遍性的错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互相启发,补充修正,就能使错误得到改正。5、知识整合阶段的合作学习。在每一单元或几个单元学完后老师都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这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通过互相听写生字、批阅试题、结对帮扶等方法来查漏补缺,促进小组的整体推进,综合提高。6、拓展延伸性问题的合作学习。为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具有创新思维意识和思维能力,在一些开发性问题的研究中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二)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过程。1.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合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量的实践证明,学生只要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产生继续探究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网络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我们需要的案例、音频、视频等素材都可以从网上下载,可以用一些免费的视频编辑软件,可以随心所欲的进行剪辑、合成,把它们制作成我们教学用的背景材料。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教师的精心点拨引导,会使合作更围绕中心、更突出主体,会让学生的合作精彩纷呈。这里要求教师对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要精心设计。这节课应提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应怎样提出?学生讨论时出现偏差时,怎么办?在小组中分工不清,讨论混乱时怎么办?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要有预案,要有所准备,当然也需要老师的课堂机智,做到随机应变 。总之就是引导学生顺利的进行合作学习。3.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寻找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最佳途径,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之中来。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三)对小组探究进行有效的监控。1、在小组探究过程中,教师应适时指导点拨,发挥主导作用。在小组开展学习活动时,教师应密切关注,适时指导点拨,对于有困难的小组,教师可以加入其中,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在学法上予以指导。对分工明确、积极探讨、学习高效的小组,全班进行表扬并将他们的经验推广。指导各小组将出现的问题与其他小组讨论,引发全班同学思考,提高学生探究意识。2、把握好小组探究时机。一般来说,学生自学能解决的问题不需要探究,那些能突破重难点、综合性较强、学生不易把握的、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教师应把握时机,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把小组学习落到实处,提高课堂学习效率。(1)当学生的思考停留在浅层次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2)在大家意见不统一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深入探究;(3)在问题具有综合性,需要学生发散思维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四)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记得有一句广告语这么说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果我们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合理、科学地评价,相信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的学生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1、生生评。每个同学对组内或组际间其他成员的学习态度、质量、见解都会有自己的评价,当发现同学的闪光点时,会用恰当的语言由衷赞美,对其说的不到的地方,委婉而真诚提出希望。同伴的坦诚评价犹如润滑剂一般,能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不断反省自己,提高自己,发展自己。2、师生评。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关注整节课中学习小组、学习个体的独学、群学、合作、交流、展示、补充、评价,一定要善于发现亮点进行激励,使学生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以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自信;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评价点拨,使学生在老师的鞭策下积极调整,向正确的、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可以说,教师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保证。3、自我评。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评价,是学生自我完善的过程。通过评价进行自我调整,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小组探究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应鼓励全体组员参与探究及展示,把参与度作为评价的一个标准,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让每个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1) “五步三查教学模式”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拓展;(2)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上存在缺憾,与之相适应的教师教学能力和技巧不足;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的基础薄弱,讨论与交流的质量有待于提高;(3)对教师和学生的前期集中培训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班级文化建设和小组文化建设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学生在合作、 倾听 、交流、评价等方面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多元评价体系不够健全,评价流于形式,需要不断地完善。
兰生幽荣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意识和集体的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同时还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分别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那么,如何使合作学习有效地开展呢?从合理组建合作小组、激发学生合作欲望、组织形式多样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苏派课改中心认为要做好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将班级文化体系、生训体系、导学案和课堂流程体系、评价体系和推进体系都做到位,群一不可,她们指导的学校也是严格按照五大体系的内容和要求去做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一、合理组建合作小组为了有效地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建立结构合理、互帮互助的合作小组是基础,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学生之间能力倾向、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故合作小组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合理搭配小组成员,既让每个成员都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又能让小组内部和谐一致,共同提高合作实效性,以利于学生愉快地进行合作,培养其学习能力。教师要对学生的性别、性格、气质特点、兴趣、能力等各方面作全面了解,然后遵循异质搭配的原则进行分配。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率,组内成员在一个组里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分工明确,人人有责。鼓励每个组员要积极参与、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及时补充修改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长处,特别是给那些平时不愿意说话或是不敢说的同学提供展示自已的机会,让每个人在活动中做到:会倾听、会表达、会讨论。保证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杜绝“搭便车”现象,让每个学生都能承担他个人对小组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二、激发强烈的合作欲望在教学中,要顺畅、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焕发活力,那必须要使学生有合作的意识和欲望、对合作学习内容感兴趣。(一)、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材要有讲究合作学习是学习方式之一,但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用合作学习法。事实上,不需要也不可能所有的课堂学习内容都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因此要根据教材内容需要和学生的现状进行选择。1、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要难易适度,有一定的思维含量。问题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吃,千万不要过于简单。如果合作要完成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加思索、轻而易举就可得到答案, 这样影响学生合作的热情,降低了合作的效果。合作学习所布置的问题太难,学生又不知如何下手,不但耽误时间,而且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2、尽量把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条形统计图”时,可让学生分组统计一下本小组每个人的年龄、身高,平均每个人的零花钱数,每个人家庭的人数等,然后将数据进行整理,再制成条形统计图等。这样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讨论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激发学生浓厚的合作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在观察、探索、发现中提高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3、合作学习必须追求其教育价值,合作学习的问题必须具有开放性。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可带领学生先复习长方形的面积,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一下、再拼一拼。拼后让学生讨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有什么关系?在讨论过程中让小组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大家达成共识,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对这个自己总结出的公式将记忆深刻。(二)、把握合作学习时机,提高主动参与欲望恰当的时机是小组合作的有效保证,教师要把握恰当的时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内动力,让学生带着迫切的欲望投入合作学习之中。课堂上合作要抓住时机, 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实践表明,在学生独立学习碰到一些似曾相识、又无从下手的问题,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愿望时;或在某一问题有多种答案有争议时;或在所教知识需要学生合作、集体分工共同完成时;或学生对某些知识点混淆时,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将取得较好的效果,。比如教学“体积和容积”一课时,教师出示两个杯子,杯子的形状不一样,但容积的大小几乎一样。让学生自己设计试验来解决哪一个杯子装水多的问题。该实验方法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需群策群力才能设计出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法。并且学生个人操作无法完成,需要小组合作才能顺利进行,再有学生本身对试验的兴趣很高。教师恰当把握合作时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时机才是恰到好处的,才能让学生感受合作的意义,享受合作成功的愉快,学生的小组合作也才是富有实质性的。教师巧设悬念,精心设疑,使学生产生自己解答不了,或者自己得出结论确定不了是否准确,急需和别人交流,听取别人意见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学生恰到好处地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状态。 如在教学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时,教师出示课件,一个小猴子在卖桃,盒里放了十个,盒外有3个,小猴子说:一共有13个桃子,小兔说:我买9个,白菜老师问:还剩几个?小猴子抓耳挠腮想不出来,老师说:同学们能帮帮小猴子吗?学生兴致高涨,纷纷动脑筋,想办法。独立思考了几分钟后,有的同学眉头紧锁,面露难色,教师趁势说:小组的同学可以合作,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同学们一听,立刻又活跃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着各自的看法。此时的合作交流学习就变成了学生的最大愿望。(三)、让学生体验到合作中的乐趣,感受合作的必要性。在实践活动中,单凭一个人的力量不能解决问题时,引发了学生合作的欲望,教师顺应学生合作的内在需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合作是一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例如在《简单的统计》教学时,教师先提出要求:统计三年级参加运动会各个项目的人数。然后给学生宣读学校运动会三年级各班的运动员名单及参赛项目:“三(1)班陈川100米,李根铅球……”刚读了几个,就有学生说太快了。我放慢速度后学生还是觉得来不及。“要是几个同学一起统计就好了。”一个学生提出来,其他同学也一起附和。于是小组同学马上围在一起,商量合作的方法。当教师再次读完一遍名单后,学生都兴奋地举起了小手。三、 组织形式多样的合作活动1.游戏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情感的兴趣之间的一种缓冲地区。组织一些小组合作的数学游戏,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不仅可促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也可以发展学生的灵敏性,积极思维的心向。2.操作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俗话说:“眼见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操作是思维的基础和源泉,是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良好方法。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根据教材内容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根据学具操作参与知识形成过程,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在教学中安排一些需要学生积极合作实验操作的活动。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学生拿出一块地瓜,动手合作切出一个平面,然后又让学生在第一个面的旁边再切一个面,这样两个面之间就有一条相交的线,这条线就叫棱。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认识了面、棱。3.探究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内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时,一般都离不开组内合作,探究学习有赖于合作形式;合作学习的真正价值也不在于合作形式的追求,而在于探索、研究能力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所以,二者完全能够并且应该整合起来。小组合作研究能使学生“好学”、“乐学”,激发积极进取精神,从情感上保证探究学习的质量,反过来,探究学习又能加深合作情感,使人与人的交流、交往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从而提高合作广泛性。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引导学生在简单回忆、思考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的之后,顺势提出:圆的面积公式是否也可以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而推导出来呢?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索,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小组成员纷纷开动脑筋,积极参与。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有的拼出了近似于平行四边形的图形,有的拼出了近似于三角形的图形,还有的拼出了近似长方形或梯形的图形;有的同学还在合作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于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其它相类似的图形。随后,教师就借助电教手段对学生合作的成果予以展示,让同学门再补充完善,同时把小组的一些想法加以延伸,使每一个组员都切实体验到了自己的一份发现、感受着同学合作的相互作用。4.实践应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日常教学中,经常组织进行一些收集数据、量量算算、调查生活中的数学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得到一种体验,感觉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学习“比例尺”后,小组的同学进行了细致、明确地分工,他们有的负责测量、有的负责换算,还有的同学负责绘制。小组同学合作量出学校草坪、绿地、建筑各个部分的长度,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图上距离,绘制成学校的平面图。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在合作学习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合作技能的传授与训练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否则学生会因为缺乏必要的合作技能而无法进行合作,从而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甚至严重削弱教学效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合作方法、培养合作技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提高参与合作学习的能力。(1)听辩的技能: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分析、判断,同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2)表达的技能: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说话时要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简练且能突出重点。(3)交流的技能:尊重别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给别人有发表意见的机会,修改、补充自己原先的想法,体会他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4)合作的技能:学会根据任务性质来决定应该采用的策略,促使合作更加有效.例如: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所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或先独立思考再合作讨论,达到开阔每个人思路的目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合作内容的选择,例如:辨析概念性问题的合作;发现知识性规律的合作;优化解决问题策略的合作。五、注重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评价是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失去了评价的制约,合作学习也将难以落到实处。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可以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是同伴之间的评价或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评价的着眼点是不仅评价学生发言的答案正确与否,更要注意评价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参与的过程、合作的精神、创新的意识等等。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水平作为评价的内容,要求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其他成员获得成功。把“要求组内成员个个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有效地激发学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并产生“我能行”的积极情感,从而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更主动、更积极。“总之,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不应该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优势不但在教学中实现了参与对象的全面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合作精神,是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合作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追寻华而不实的课堂氛围而做,最主要的意义在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交住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展,由学会共同学习向将来学会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等更广阔的领域发展。因此,还需要我们对合作学习进行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努力研究,使之更加有效。
小v爱火锅
一)转变教师观念,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学生是合作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把课堂的舞台留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无所事事了,相反,教师要担负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因为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要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教师要对小组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形做到心中有数,以此判断小组合作成功与否,并将结果反馈给各个小组的每一个成员,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与其他人成功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也知道谁需要支持、鼓励和帮助。教师在合作学习中都要本着这样在原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供给学生更多建构属于他们自己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提供给学生更多展示属于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策略的机会,提供给学生更多解释和评价他们思维结果的权利。 (二)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组织合作学习的能力与技巧 1.教师要关注学生,关注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从表面来看,合作学习的开展“压缩”了传统教学空间,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在课堂上要想真正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关注课堂。 (1)要让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教师在课前要作周密的思考。如,为什么这节课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多长时间?教师如何点拨?对这一连串问题的剖析,有助于克服合作学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实行合作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的时空环境。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如何交流,如何倾听别人意见,如何评价别人的优点与缺点,教师和学生都以平等的心态参与交流讨论。 2.教师要优化组建合作小组 在目前的课堂合作学习中,教师大多是面对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临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学习场面看起来很热闹,但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合作意识的养成并没有多大的促进作用。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优化组建合作小组。那么,如何优化组建合作小组呢? (1)合理分组。为了促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首先应对全班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在分组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几方面的因素。一般来说,教师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 (2)优选组长。“小组长”人选要选择有责任心,能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善于听取组员的意见,能推动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展开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人选不要固定,要引进竞争机制,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锻炼。 (3)明确分工。小组成员之间要有明确分工,落实具体任务,每个人都须负有一定的责任,以免“责任扩散”,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3.正确把握合作契机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因此,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的契机。合作要适时,一般可在以下几个环节处展开: (1)在实验探究规律时,实施合作教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规律需要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才能发现,这时仅凭个人的才智是不够的,须挖掘集体智慧,才能集思广益,达成目标。如在教学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时,我让学生经历独立操作——小组探究——集体归纳的过程,从而充分领略合作探究的魅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辨析易淆概念时,实施合作教学。例如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质数”和“互质数”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的老师设计了这样的题目,导向性地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在10以内的整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你会选取其中的两个数组成互质数吗?为什么?质数与互质数有什么区别?”结果各小组争辩激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七嘴八舌中对“质数”和“互质数”的本质区别与各自内涵越来越清晰。 (3)在选择解答策略时,实施合作教学。由于一些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地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出各种策略和结论。如教学“平均数应用题”时,要求学生算出“第一小组同学的数学成绩分别是98分、60分、95分、100分、82分,这一组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学生通过独立解答,作业在小组内互阅、互改、互评并阐述列式根据。有学生出乎意料列出60+(38+35+40+22)/4、90+(8—30+5+10—8)/4的算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学到更多的解题策略,思维越来越开阔。 (三)引导学生掌握社交技能 在合作学习中,一般来说,学生需要掌握三种类型的社交技能:组成小组的技能、小组活动的基本技能、交流思想的技能。教师应由易到难并逐步地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技能。 首先,教师可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或小组活动中出现的社交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交技能的必要性和它的价值所在。其次,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讨论各项社交技能的具体表现,如对“注意倾听他人谈话”这一技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罗列出许多集体的行为指标,像“应该看着讲话人”、“用点头、皱眉等行动来表示正在倾听”、“用‘嗯’、‘对’等词语来应对讲话者”、“简要记录讲话的要点”等,这样,学生就能清楚得知道自己应当怎样去倾听别人讲话,怎样判断别人是否在倾听自己的讲话。这比笼统地要求学生“认真听”、“专心听”更能有效地影响学生的行为。再次,教师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在课堂的小组活动中使用特定的社交技能,并提供及时的反馈,以便学生不断改进。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平时的校园活动和社会生活中有意识地练习使用特定的社交技能,如向提供帮助的人表达感谢、对别人的讲话进行恰当的评价等。 (四)建立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小组合作学习追求的是整体目标达成的同时实现个人目标,亦即要使学习小组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追求基于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和个人进步基础上的团体进步。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建立一种合理的、激发每个小组成员之最大潜力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并且乐于与同学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否则合作学习应有的教学效果就难以体现出来。 因此,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时我们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把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在此基础上侧重于过程评价和小组集体的评价。把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可以促使学生更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并认识到从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的方式,发展合作学习的精神的重要性。同时,把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结合起来,并侧重于集体评价,可使学习小组成员认识到合作小组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从而防止个人英雄主义、小组歧视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当然,在小组评价时,也要对个人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有个恰当的评价,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的竞争,以调动每位成员的参与积极性,打消依赖别人的思想。 高科技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社会,“学会学习”是人获得自由发展的基本条件。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学习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和应用前景。我们只有正确认识了合作学习的科学内涵,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和进行学习策略的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合作学习是伴随新课改而广泛应用的一种新的教学策略,也是一个值得大家去研究去探索的课题。在此,笔者基于合作学习的理念,对其实施过程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但由于时间仓促,对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还不够全面、深入。诸如,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要素和理论基础等,对于这些,笔者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还需不断深入,从而使小组合作学习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哆啦C梦的梦
制订学习计划 1、全面分析,正确认识自己。 准确找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便明确自己学习的特点、发展的方向,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发挥的最佳才能。 2、结合实际,确定目标。 订计划时,不要脱离学习的实际,目标不能定得太高或过低,要依据:(1)知识、能力的实际;(2)“缺欠”的实际;(3)时间的实际;(4)教学进度的实际,确定目标,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达到为宜。 3、长计划,短安排。 要在时间上确定学习的远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在内容上确定各门功课和各项学习活动的具体目标。学习目标可分为:(1)掌握知识目标;(2)培养能力目标;(3)掌握方法目标;(4)达到成绩(分数)目标。 长计划是指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的内容、专题,大致规划投入的时间;短安排是指具体的行动计划,即每周每天的具体安排和行动落实。 4、突出重点,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所谓重点:一是指自己学习中的弱科或成绩不理想的课程或某些薄弱点;二是指知识体系中的重点内容。订计划时,一定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保证重点。 5、计划要全面,还要与班级计划相配合。 计划里除了有学习的时间外,还要有进行社会工作、为集体服务的时间;有保证睡眠的时间;有文体活动的时间。时间安排上不能和班级、家庭的正常活动、生活相冲突。 6、安排好常规学习时间和自由学习时间。 常规学习时间(即基本学习时间):指的是用来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学习任务,“消化”当天所学知识的时间。 自由学习时间:指的是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之后,所剩下的归自己支配的学习时间。在自由学习时间内一般可做两件事:补课和提高。补课是指弥补自己学习上的缺欠;提高是指深入钻研,发展自己的学习优势或特长。不管是补课还是提高,最好要围绕一个专题进行,这样做,学习比较容易见效果。 自由学习时间内所取得的学习效果,对改变学习现状具有重大的作用,因此这一时间的安排,应当成为制订学习计划的重点之一。 7、脑体结合,学习和其他活动应合理安排。 在安排计划时,不要长时间地从事单一活动。(1)学习和体育活动要交替安排。比如,学习了一下午,就应当去锻炼一会儿,再回来学习;(2)安排科目时,文科、理科的学习要错开,相近的学习内容不要集中在一起学习;(3)同一学科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学习。 8、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率 时间是宝贵的,自觉提高时间利用效率,是每个中学生学习上进行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1)早晨或晚上,一天学习的开头和结尾时间,可安排着重记忆的科目,如英语科等;(2)心情比较愉快,注意力比较集中,时间较完整时,可安排比较枯燥的内容或自己不太喜欢的科目;(3)零星的或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时间,可安排学习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或做习题。这样可以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9、计划要留有余地。 10、注意效果,定期检查,及时调整。 检查内容:(1)计划中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2)是否基本按计划去做?(3)学习效果如何?(4)总结得失,找出偏差,分析原因 ,以利改进。从而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激励、自我调整。
问题一: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 行政效率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所得到的劳动效果、社会效益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的比率关系。在我国,行
硕士论文修改提高通过率,其实我觉得这种情况下,应该加个封面词汇 尽量避免重复
“英语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怎样合理有效的利用早读课。一.早
提高考研通过率,最容易提高的部分其实是初试,初试的分数越高,复试的压力就越小,通过率也就越高。如果有条件,可以报班或者跟随一些有经验的学长学姐学习。
1.修改格式。段落分布:论文查重系统将按格式进行检测。如果格式和段落分布与检测系统数据库中的文献相似,则很容易被认定为剽窃,检测率结果就是偏高。 2.修改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