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兔吃土
2月11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向全球进行了预警,称希望全球高度戒备现在正在肆虐的蝗灾,防止被入侵国家出现粮食危机。据悉,本次蝗灾始于非洲,然后飞过红海进入欧洲和亚洲,目前已经到达了巴基斯坦和印度。而当气候重回干旱,蝗虫必然随着植被的萎缩出现聚集,而当腿部接受机械刺激的神经接收器出现碰撞,这些原本喜欢独居且胆怯迟钝的沙漠蝗虫就会“性情大变”,再加上气温升高导致抑制蝗虫的丝状菌,使失控的蝗群汇集成行动一致的恐怖蝗虫带。蝗虫危害今天的东非蝗灾,已经随着蝗虫自西向东的蔓延分成了三个主要区域,分别是非洲之角、伊朗南部和印巴边境,而且还在以每天150公里的恐怖速度蔓延。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由于蝗群已经进入孵化期,所以蝗灾必然愈演愈烈,且持续到6月,届时其规模将是当下的500倍还多。由于蝗群基本沿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北纬30度附近自西向东蔓延,所以我们似乎很危险。但青藏高原的存在使这一切可能变成了不可能。各国面对突如其来的蝗灾为何会束手无策?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虫灾的发生与害虫本身的生物学习性关系非常密切,也与当地气候与生态环境关系非常密切。迁飞性害虫繁殖力极强,一旦发生,虫口密度异常之大,几亿甚至几十亿成群迁飞危害,它们的飞行能力极强、食性杂,很难有有效的防治办法。同时,沙漠蝗的成虫寿命很长,最多可以生存100多天,以上这些特性给防治带来极大困难。最有效率的办法就是对滋生地的严格管理与封锁,减少虫口密度、避免造成灾害。
糖果屋de芒果
首先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它的灾难严重性。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判断,本次非洲蝗灾的波及区域已经达到265477公顷,规模已经是25年一遇,在部分地区已经是二战后最大的一次。也就是说,这算是百年一遇的天灾。
回顾蝗灾爆发的机制便不难发现,古代中国的蝗灾肆虐,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森林砍伐与耕地开垦,同样的故事也在萨赫勒地区一再上演,由此带来的水资源失调和生态多样性丧失,让蝗灾爆发失去了最后的防线。而在今日东非肆虐的蝗灾,也应从日益变暖的印度洋里寻找答案——过去两年的异常降雨,正是全球变暖大背景下气候极端化的冰山一角,如同追求利益的冲动压制了理性,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催发了聚集信息素在蝗虫体内涌动。
目前来看,救治方法来说,蝗虫正是检验一地生态稳定的最好标准。空中喷洒农药、病原微生物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减“蝗灾炸弹”的威力,但更积极的应对措施,应当是掐灭将其引爆的引信。靠药物治理的传统办法还是必须的。
总之2020年的非洲,还是衷心希望他们能挺过这次灾害。
蝗情分布
吐司酸奶
(一)旱灾——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1.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2.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1)东北地区盛夏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较少。(2)华北地区春旱严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旱灾频次居首位。(3)长江地区伏旱,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生旱灾,但是,台风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4)华南地区夏秋旱。 (5)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总的说来,我国旱灾以春旱发生地域最广,频率最高,夏旱和秋旱次之。 3.旱涝关系(1)旱灾和涝灾在时间上交替:我国主要旱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地区 (2)旱灾和涝灾在空间上交错出现:即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4.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二)台风灾害1.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因此,我国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2.台风发生的时间:主要为盛夏至秋初3.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沿海重、南方重。4.台风造成的损失: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其中沿海省区的台风灾情最重。(三)寒潮灾害1.发生时间:9月至次年5月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3—4月和10~11月,前者更强。春秋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2.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3.路径: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入。4.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我国青藏高原的海拔高于寒潮天气系统的上界,因此很少受到寒潮影响。 5.影响地区: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发生频次高,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6.各地灾害表现:北方主要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南方主要表现为降温、冻害、雨雪等(四)沙尘暴——华北地区春季影响很大的气象灾害 (1)概念: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2)发生与防治 ①沙尘暴发生时间:冬春季节②沙尘暴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大风——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二是地面的沙尘物质——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和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③防治沙尘暴最有效的人类行为是植树造林、种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这样可以减小风速,降低沙尘暴的动力条件,增加湿度,调节并改变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可以减轻沙化,降低沙尘暴的物质来源条件。五)气象灾害多发区——华北地区1.最常发生的气象灾害:干旱、寒潮、沙尘暴、冰雹、干热风、霜冻等,其中干旱—沙尘暴和干旱—虫灾是主要的气象灾害。2.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五、中国的生物灾害(一)农作物病虫害1.特点:种类多,危害大,灾情东部重于西部。2.危害:不仅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还导致农产品大批量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3.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几种病虫害及其分布:(1)小麦锈病(包括条锈、叶锈和秆锈)——是中国发生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类小麦病害,在各麦区均有发生。(2)水稻病害的分布与灾情(3)棉铃虫分布与灾情(二) 森林病虫害1.危害:导致林木生长量减少,森林枯死,不仅对我国森林工业造成极大损失,而且对森林生态功能造成严重破坏。2.导致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原因:主要是大量单一的人工林替代了种类多样性丰富的原始森林,使森林对有害生物的自控能力降低。3.主要害虫——松毛虫松毛虫发生频率的地区差异:常发区 海拔低于400米、平均气温25℃以上的地区偶发区 海拔400~500米、气温在10~25℃的地区 (三)蝗灾与鼠害——两种最广泛的生物灾害1.蝗灾:(1)危害最严重的爆发性生物灾害。其中,危害最严重、成灾率最高的是飞蝗,俗称“蚂蚱”。对农、林和牧业的破坏具有毁灭性。(2)主要种类及分布(3)蝗灾与旱涝的关系:旱灾与蝗灾经常链性发生,在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区域特别适宜雌蝗产卵,使得蝗虫数量激增。若前期干旱少雨,利于雌蝗产卵,而后期多雨又利于蝗虫幼虫成长,蝗灾就会爆发。2.鼠害(1)危害:老鼠不仅糟蹋粮食、破坏草原和危害林木,而且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我国鼠害发生面积广、种类多、危害大,对农、林、牧业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2)我国鼠害的地域差异显著 分布本区农业特点常见害鼠亚洲东部喜湿鼠类危害区包括东北、华北和西南区的大部、华东和华南的全部。本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开发历史久远,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褐家鼠、小家鼠等亚洲中部耐旱鼠类危害区包括我国西北区的大部、青藏高原大部,以及东北和华北区的边缘地带。本区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小家鼠、黄鼠等(四)生物入侵
五堂宅修
从2019年到2020年,大约有3600亿只蝗虫入侵非洲,致使多地粮食被毁,民众生活在饥饿中。2月9日,蝗虫大面积入侵了非洲中部国家乌干达,并在当地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而此前,蝗灾已威胁到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等国的粮食供给。这导致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和肯尼亚等国的灾害严重,联合国粮农组织宣称,如果蝗灾持续恶化,那么蝗虫再次孵化后其数量会增长500倍,届时将造成不可估计的恶劣灾害。目前,非洲境内有多达1200万人面临着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情形还在不断恶化。索马里已因这场蝗灾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肯尼亚目前在北部地区用飞机喷洒农药,将这次蝗灾视为国家7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蝗虫灾害不止在非洲,现在向亚洲大陆蔓延,蝗虫从非洲之角跨越到索马里,然后进入到巴基斯坦和印度。目前印度受灾最严重,蝗虫群的长度甚至达到长60公里,宽40公里。目前蝗虫在印度境内,正在逐渐泛滥,印度的12个地区都受到了影响,超过20万公顷农田受到毁灭性打击,近40万亩良田受到影响。随着蝗虫群数量不断的增长,印度每天都在损失超过4万人的粮食,这种趋势下,印度会损失很大。
xxs的吃喝玩乐
数据来自论文《民国时期的蝗灾与社会应对》 下同
蝗灾,尽管它看起来已经离我们现在的中国人很遥远,但就在不到100年前的中国,这种灾害曾经是仅次于水旱灾的第三大自然灾害。在民国三十八年的历史当中,共计有2100县次的蝗灾,一次蝗灾超过50县的就有15年次,而最高的1928年就有253县次的蝗灾记录。
在这其中尤以山东、河北为最。山东共发生蝗灾374县次,32年次(共38年),平均年1次。放眼望去,全山东又有多少,不是灾民?
这并非冷冰冰的数据,而是血淋淋的灾难以及个体承受的,切实的悲剧。
我们这次从1927~1928年,那场席卷华北的蝗灾中,来看民国时期的蝗灾以及人们的自救。
通常民间有旱蝗相接的说法,这是因为蝗虫可保持繁育的温度最适宜的在28-34℃。加之山东大部分属于黄泛区,存在大量的江湖河滩、海滨,旱涝交织的山东地区又给了蝗虫近乎完美的气候、地理条件,致使整个民国山东人民遭蝗荼毒最深。而这其中又尤以1927~1929山东特大蝗灾为最。
1927年入夏之后,山东遇到了难遇的大旱。9月后秋蝗大作,鲁西南发生了70年未曾有过的蝗灾。《二十世纪中国重灾百录》中写道:“大批的蝗虫源源不断地飞来,天空中滚动着一团毛茸茸的蝗虫云,无数只蝗翅煽动,发出令人胆战心惊的巨响……它们疯狂地噬咬着,庄稼地里响着急雨般的声音,满目的丰收在望的稼禾在转眼便消失广了。”
蝗灾过后,寸草不生,给了当地的农民灭顶之灾。旱蝗两灾过后第二年,山东3万余村庄收成绝大多数只有往年的一成。1928年4月,华洋义赈会的报告称“山东最困苦之灾民,总计有千万以上,约占全省人数的四分之一”,而这仅仅是灾难刚刚开始的第一年。此后灾情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据记载,山东1928年发生68县次蝗灾、1929年发生11县次蝗灾。在这般情形下,把整个山东划为重灾区也不为过。
让我们来把视野向下,看看那时候的民国百姓遇到的,真实困境。
这段时间的东非蝗灾后,广大网民和一些自媒体将“中国吃货”这个话题又炒了上去,什么“三个蚂蚱一盘菜”之类的,感叹中华民族的吃货属性的也不在少数,甚至把李隆基吃蝗虫的民间传说拿出来说事儿,说中国人吃蝗虫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
可问题是以前的中国人,真的会将蝗虫视为一种美食,然后烹饪之吗?民国时期会吗?
其实,这只是现代人一种相当浪漫而且幼稚的想法而已。
真实的情况是,在民国时期相当大的一部分百姓将蝗灾视为天罚,如果对蝗虫进行捕杀,则会惹怒神佛。尽管有一些捕杀的行为(多发生在南方经济发达地区),但这并不普遍。
刘猛将军形象
徐光启在《除蝗疏》中指出:“虽然水旱二灾有重有轻……惟蝗不然,先事修备,既事修救,人力苟尽固可殄灭之无遗育。”充分指出,治理蝗灾中人事的重要性,并且在该篇下文还提到治理蝗灾的多种办法。在明清易代以及清前期,蝗虫捕杀的各种方法已经有之,但后来由于人事的腐败,这套措施逐渐的在民间衰落下去,使得老百姓不得不向巫术求助,甚至在民间形成了蝗灾来临人为不可干预的思想。
蝗灾来临后,普通老百姓的本能反应,是赶紧祭祀驱蝗神刘猛将军(原先以八蜡庙为主)。刘猛将军的民间信仰在清朝被官方承认后,成为一个普遍的民俗文化现象。1927年山东高密东北乡(莫言老家)发生蝗灾后,村民在自家堂屋拜起了神案,刘猛将军庙、土地庵、城隍庙等等,但凡是个神庙都被农民踏破了门槛,错过了捕杀蝗虫的最佳时机。等到蝗潮过后,留下的也是赤地一片。
民间小吃 炸蝗虫
这样的情况在抗日战争期间仍然存在。如在1942年大饥荒中,洛阳栾川县甚至出现了蝗虫吃人的悲剧,其下潭头镇的百姓对蝗虫手足无措,甚至敬畏有加,叫它们“蝗虫爷”。河南大学农学院的师生在潭头镇进行宣传,称“蝗虫是一种富含高蛋白的小昆虫,对人体很有好处”。训导长赵新吾和他的夫人到田地里抓蝗虫,当街油炸食用,并且拿出一部分经费鼓励大家捕杀蝗虫,百姓捕一斤蝗虫可以换五分钱,五分钱可以换一个半鸡蛋,一些中小学生一天就能挣个7角钱,着实是一笔巨款。
由此才打破了潭头镇百姓认为“蝗虫是神虫”的封建观念,但这样的普及工作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慢慢在全国铺开。
一些科学团体和地方官员进行宣传和治理的时候,往往会受到百姓的阻拦。《湖口彭泽治蝗纪实》中就写道,治虫指导员陈家祥到江西湖口的农村,劝导农民不要求仙问佛,而是要用科学的办法治理。不料数十名农民拿着镰刀铁锹冲进指导员的休息地破口大骂,称科学的办法是“系人的”。
胡适也以他一贯的悲观态度,讥讽中国的农民,他嘲笑道:“天旱了,只会求雨;河决了,只会拜金龙大王;风浪大了,只会祷告观音菩萨或天后娘娘;荒年了,只好逃荒去;瘟疫来了,只好闭门等死;病上身了,只好求神许愿。”
蝗灾过后往往会导致一个地方饥荒的蔓延,由此产生卖儿鬻女、易子而食的悲剧。1927年这场发生在山东的蝗灾就是如此,山东百姓将家中所有牲畜、财产卖光,甚至连土地都典当,但由于农民大量的在市场上抛售,这些财产的价格往往又比平时低了不少,有些只有原价的十分之一。
1928年大公报登载了一篇名为《鲁灾目击谈》的报道,反映了山东临清、冠县人口买卖的情况:“十五六岁之女子,不过售洋二三十元,十龄上下者,仅值五六元而已”。另一篇《北省灾民之惨状》记载,因为农民没有能力养孩子,一些农民把孩子扔在井里,“竟至湮塞”。当地灾民又旋聚为盗,祸乱一方,基层秩序几乎崩塌。
而这样的悲剧,只不过是近代灾荒史的一角而已,这样的情形不断的上演,以至于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灾荒史专家李文海这样说:“一旦接触到大量有关灾荒的历史资料,我们就不能不为近代中国灾荒之频繁,灾区之广大及灾情之严重所震惊。……在中国近代社会,‘十年倒有九年荒’这句话,丝毫不是文学上的夸张,而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中国近代史中,最值得歌颂的第一是历经苦难的劳动人民,第二是为生民立命的知识分子。在治理蝗灾这个盘旋我们民族头上数千年的恶魔的路上,有一代又一代的能人志士呕心沥血、披肝沥胆,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民国时期,对蝗虫灾害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有张巨伯、戴芳澜、张景欧、杨惟义、邹钟琳、吴福祯、尤其伟、李凤荪、蔡邦华、傅胜发、邱式邦、任明道、钱声浩、马骏超、陈家祥等人。他们绝大多数出身在东南各省的富裕家庭,却毅然决然的进行农学方面的研究,深入穷困的农村一线进行调查、实验,不怕苦不怕累,为我国昆虫学、农业害虫防治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也给新中国成立之后基本上除却大规模的蝗灾有奠基之功。
1941年,吴福桢的弟子钱浩声研制了第一架国产手动喷雾器“七七”喷雾器 非上图
这一批知识分子介绍了国外先进的治蝗办法,并根据本土特点加以改进。当时比较流行的治理蝗卵的办法有耕锄法、掘卵法;治理成虫的办法有掘沟法、火烧法、火光诱杀法、油杀法、毒饵法、器械除蝗法等,在实际的应用中以人工扑打为主,至于其他办法只有在经济情况略微良好的地方才使用。
他们还对蝗灾进行了科学普及工作,如到地方进行科普宣传、设立专门的职业培训机构等,并在1935年召开了七省治蝗会议,推动官方进行立法和行政体制的改革,制定了《农作物病虫害防除规则》、《治蝗冬令除卵办法》,地方政府则陆续成立的昆虫局,而基础政府则依托地方保甲组织治蝗队等等。
除此之外,老百姓自身也对蝗灾治理作出了突出贡献。比如最近互联网上突然被人熟知的用鸡鸭治理蝗灾的办法,实际上在明清时期以及后来的民国时期已经有实践。
如在江苏南京八卦洲就极度推崇养鸭治蝗的办法,百姓自发组织了“八卦洲治蝗养鸭会”进行办法的推广和农户的补助,提升农民农副收入的同时也大大的降低了蝗灾发生的风险。还比如,江西的民众自创了“三角灯诱杀法”和“悬灯张幕扫集法”,利用灯火吸引蝗虫,然后用火油闷杀,一晚上能捕捉五六十斤蝗虫。
而一些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奖励措施,比如安省在1937年就有政策,标准为“一斤飞蝗换面粉1-2斤,一斤跳蝻换面粉半斤,蝗卵一斤换面粉1-3斤”,包括征募捕蝗人员也有报酬。
但于全国而言,这些治理措施都如杯水车薪一般,在民国内忧外患的时局和腐败的官僚体制之下,无论是政府还是百姓都无法彻底的根治这一个灾害。
明朝郭敦飞曾写诗《飞蝗》,全诗如下:
飞蝗蔽空日无色,野老田中泪垂血。
牵衣顿足捕不能,大叶全空小枝折。
去年拖欠鬻男女,今岁科征向谁说。
官曹醉卧闻不闻,叹息回头望京阙。
此诗反应的是在蝗灾过后,百姓遇到的天灾人祸的双重打击。即便是在民国时期,这首诗反映的现实依然没有改变。
尽管我们能看到知识分子和一部分人民群众在全力的推动治蝗事业,但这些条款和制度往往成为一纸具文,在实践中难以推行,相关的经费也被地方政府上下其手,贪了个干干净净。民国长期割据分裂的情形,也加剧了蝗灾的蔓延。要知道蝗虫过境,可是不分你是河北人还是山东人的,但基层地方政府往往各行其是,全国范围内也没有有效的统一措施,致使蝗灾愈演愈烈,百姓苦不堪言。
《流民图》部分
民国时期是一个特殊的年代,
一面是纸醉金迷的城市浮华,一面是饿殍遍野乡村惨状。
若是仅看一面,我们都无法正确的了解那个支离破碎的年代。
有的人,心中只有大师,却没有百姓。
我希望人们能了解那些粉墨人物之间的爱恨情仇、鸡毛蒜皮之外,还能了解这些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小老百姓之间的生离死别、患难真情。
那一个个看似冷冰冰的受灾数字、死亡数字背后,代表的是一个又一个肉体凡胎的人类所遇到的真真切切的苦难。
研究灾荒史不算是一个讨喜的活,也有人说你在盛世说灾,总有不好的导向,也有吃人血馒头的嫌疑。但我总觉得,过去的苦难中存在着一个又一个的“错误答案”,他是我们人类历史的“错题集”,若不时常翻阅,又怎么能面对,未来一场又一场的“大考”呢?
海啸: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 2011年3月11日,日本近海发生9.0级强烈地震,引发约1
昆虫的营养价值:昆虫是人类向自然界摄取蛋白质的途径之一,据记载:从古时,在人民生活困难的时候,就主要使用昆虫。目前在世界贫穷的国家:如非洲,尼泊尔,埃塞俄比亚等
木有免费的,有意可以联系,开空间有扣号。可以帮你写
岩土工程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
A Study of Seismic Events in the Late Sinian Carbonates of Dalian 彭阳杨天南乔秀夫李典志王国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