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ake20001981
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日本基础教育对我的启示 陈红:历史高级教师 今天的时代,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都在强调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竞争的现实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独生子女化的因素,中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比较薄弱。这将意味着在未来的社会和国际竞争中,我们的教育将面临着一个重要挑战。 如何在今天的基础教育中培养和体现团队精神,这是目前我们在新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不断去探讨和实践的教育内容。日本是一个以培养团队精神闻名的国度,我自己也曾感受过这种教育。回国后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自己有意识的在班级建设中把所学的先进教育思想理论应用于实践之中,注重培养在新世纪下的团队精神,其效果十分明显。 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并不单纯仅是组织集体的活动,它包括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团队精神的培养、人与人之间健康的心理素质等内容。 一、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和信任学生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思想,更多的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思想、心理、能力发展为指导,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以平等的意识和行为与学生相处和交流。这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既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又是平等的朋友关系。我相信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发展, 给学生真诚的信任,放手让他们去实践 、去创新,以自己的努力和成果展示个人特有的才华。 我在班级管理中, 注重通过自己的言行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和信任,并以此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来参与管理。在近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一直坚持班内的值周班长制度。指导思想一方面锻炼学生自主的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具体做法是:每一个学生每周轮一次,每人都有资格当一次值周班长,周一早自习由值周同学在全班做总结。内容包括一周中班级和个人在德智体等方面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目的是让个人学会在一个群体中,如何正确客观的认识自己和他人,以主人翁的精神状态创造良好的集体氛围,同时在这个环境中倡导积极向上的精神风尚。因为有这样一个交流机会,同学们都很珍惜,每一个学生都要作认真的观察和记录,对班里出现的好人好事及时由值周的学生表扬和肯定,而不是单纯依靠老师来作评判。对不足之处,也都由学生自觉、 自主的进行提醒和及时的纠正。从个人角度来看,学生首先要学会肯定自己的努力和成绩,有一份生活的自信心,在此基础上学会从他人处学习优点和长处,不断的提高和完善自己。从实践的结果来看,学生反映这种方式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增强同学们的自主意识和集体意识,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感。 这些工作的开展,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充分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之上的,每一次的交流都是学生唱主角。对他们的总结,我总是找出其中的优点,有时甚至是微小的进步,给予全班范围内的表扬。让他们体会到老师很看重他们的进步和发展,看到他们的努力和同学们之间的交流息息相关,教育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尊重相互之间的人格平等,共同进步和发展。在班级中营造一种我为集体,集体促我成长的氛围。这就是我的教育目的。我希望他们能客观的看待在未来人生道路上的人和事,而不会是人云亦云,无从把握自己。 二.团队意识的培养: 在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前提下,注重团队意识的引导和培养。 1、集体意识的培养: 一个团队必须具备相互理解的行为、目标一致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趋同,形成一个从心理、思想、行为等方面的集体意识。 ①创设积极向上的氛围和精神风貌 在学生的成长环境中,班级和学校的学习生活氛围对学生的品德、学业、身心健康等起着积极的作用。许多我教过的毕业生在回忆中学生活时都谈到中学时代好的班风对自己身心的积极影响。在一个集体中要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和精神风貌,同时要建立一个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激励的集体。在这个集体中每个成员不能单纯的强调自我的意识和行为,注意个人行动对他人或组织的影响。日本的学校和企业都非常重视集体意识的强化,他们的文化观念中通常都强调个人行动要顾虑周围方方面面的因素,一旦作出决定和指示,大家都会有意识去遵守,非常清楚这是集体的决策和行动,而不能找理由拒绝和放弃。通过奋斗目标的强化、价值观的趋同、行为的一致等方式,使一个集体在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②在集体活动中展示才华、共同进步 集体活动最能体现集体的意识和精神面貌,在活动中为同一个目标大家互相参与、互相激励。日本的学校注重学生对集体活动的参与,学校的任何一个有助于学生发展的活动都基本是全体参与,比如学校的运动会,全校打乱年级的界限,运动双方就只有红队和蓝队,人人是运动员,同时人人又是观众,运动项目全是集体项目,没有个人运动项目,所以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活动,自己的过失和大家密切相关,因此大家都很关注自己和集体的关系。 由于我们的学生人数多,不太现实做到每一个人都能参加每一项的活动,但我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的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组织的活动,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每一个同学都承担一定的工作,让大家在活动中展示自己不同的才能,感受主角和配角都同样重要。每当学校和班级组织活动时,我都先作动员并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向,让每一个学生都明确这项活动的目的和对自己的锻炼。而每一次活动结束后,班干部和我都在全班作总结,巩固成果找出差距,对积极参与活动的同学提出表扬。特别在高一打基础阶段,集体活动的开展是培养集体意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活动中同学之间加强了解和沟通,展示了学生的才华,提高了自信,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我抓住每一个教育的契机,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教育。 2.自主意识的强化: 自主意识是一个团队奋斗的催化剂。在集体意识中,每一个人为这个集体目标的实现自觉的付诸于行动的行为,即是集体自主意识。如果没有自主意识,而是被动的接受他人的安排,其结果必然是没有活力,缺乏生命力。我经常鼓励学生多为班级建设出主意想办法,用书面或口头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法,这并不是由我强制要求的,而是一种自发性的行动。这种意识和行为有助于集体观念的形成,同时也有助于调动个体的积极性。 我曾号召设计班徽,全班几乎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即使不会绘画的同学也用自己简单的符号来表达美好的心愿,我们把每一个同学设计的图案进行展示和评比,在全班的参与下,大家认真讨论,最后把两个同学设计的图案综合在一起,产生了我们的班徽。这项活动每一个同学都自觉的积极参与,共同的目标调动了大家的集体荣誉感,他们把自己对新集体的渴望和美好祝愿都融在这个班徽里。运动会上同学们自豪地穿着印有班徽的白色短袖、迈着矫健的步伐、抖擞的精神面貌赢得全场的一片掌声,由此获得入场式第一名的优秀成绩。虽然这只是一项活动,但发挥了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意识,感受自己的参与给集体带来的成功,同时也肯定了大家的努力和成果。 三.团队心理素质的培养 1.学会交往 增强自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学会生存”作为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内容,而交往能力则是学会生存的能力之一,日本则把生存能力作为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这种能力的培养在日本的小学就开始了,比如:从小学开始,学生在每一年和两年的学习过程中都要打乱班级进行重新的调整和组合,学生在他的学习生涯中都会被调整几次,在不同的班级学习,经历不同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教育,其间学生学会和不同性格同学的交流,和不同风格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思想的磨合,这样的管理制度在一定的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完善了自己的性格。 人与人之间良好的交流氛围,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起到积极的作用。我在做学生的工作时,无论是在课堂还是课下 ,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例如:每星期一的个人值周总结;学习互助小组中疑难问题的探讨;不同性格同学之间的磨合;宿舍里的礼让等;除此之外,还提倡并交给学生如何主动与父母心平气和的交流;如何和任课老师的沟通等,以每一个小话题的方式,教给他们方法并在实践中运用和交流,同学间平等愉快的交往,锻炼了与不同性格、不同层次人的交流能力,丰富了自己的人生、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和人脉关系的把握。 2.学会理解 学会宽容 学会感谢 一个集体的形成,除了奋斗目标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以外,很重要的一点即在相互的交流中,每个成员之间要学会理解 、学会宽容、 学会感谢。这是人际交往中重要的素质,学会理解 、学会宽容即是对他人的情感的健康交流,同时也是对自己心灵的净化。用教师的言行教给学生学会在一定的时间、地点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体谅他人的难处,当别人偶有不足时学会宽容,不能苛求他人言谈必须和自己一致,有多样化的集体生活和丰富的内容,这个集体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在集体中要提倡每一个人对别人的感激之情,不能心安理得的享受别人给予的帮助或问候,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懂得珍爱。当他人为自己或集体努力做事时,要表达出自己的感谢之情,是语言或是行动。日本的团队中注意个人的言行对集体的影响,同事之间感谢的话是天天挂在嘴边的,做到调节集体的氛围。我经常在学生面前就自己的工作得失作批评与自我批评,我也要求我的学生在自己做值周工作时,发扬自己的优点,正视自己的缺点,当有同学为班级建设作出贡献时,及时发现、及时表扬,并全班同学鼓掌表示感谢。这样的点点滴滴熏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得到对集体情感的升华。 经过这几年把所学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不断结合,我所带的班级,无论是毕业的学生还是在校生,集体荣誉感都很强,大家都很珍惜在一起的时光和怀念曾学习生活的班级。我深深的体会到团队的合作精神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基础教育中不断去探讨和实践的内容。相信我们的国家在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教育思想的过程中,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很强团队精神的新一代建设者。发扬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靠大家的奋斗和力量,我们的未来一定会创造出奇迹。 参考书: 1.日语:日本《教育小六法》 平成12年 学阳书房出版 2.《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 林崇德著 开明出版社
杏仁茶甜甜
新课改已经走进我们的课堂,当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体会这轮课改的意义时,深深的感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改革教材、而是教育思想的一系列改革和转变.作为教师应首先转变教学理念。因为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课堂教学是老师讲, 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而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想法、思路去教学。这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抑制了学生有创造的见地,出现了高分低能。新课程理念使我们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也逐渐转化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者也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教学模式将被代替,教学过程不在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而是我们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师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互相学习、互相进步。新课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因此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对象的 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比如在讲多样的地域文化一节时,就可以采用接力比赛的竞赛方式,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竞争、合作、参与意识,学会表达和倾听;在艺术和体育这部分内容上,采用了个人才艺亮相,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另外还有小组讨论等等,学生思维上的碰撞,在合作中求得了共同发展。 新课程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们要不断的学习,领悟其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不以育人为本,没有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 叶圣陶说过:“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例如,在讲述亚洲的自然环境时,首先播放一段有关亚洲的录像资料或者播放一段《亚洲雄风》的歌曲,用文艺作品中对亚洲的表述,加深学生对亚洲的热爱。有些问题应让学生去研究、实践。教师不应包办代替,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潜在思维,如果我们能够让学生在通过感知—概况—应用的思维过程中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就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以训练,既增长知识,又发展了能力,从而实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其次、传统的教学观念,最大弊端是重认知、轻情感,不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 和情感体验,例如,我们在课堂上常看到一些学生听不进去,不感兴趣。但我们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还得继续讲下去,结果使许多学生欠下了好多债。新课程理念提倡情感教学,提倡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如在讲述亚洲的气候时,就从今日的天气作为话题导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感知入手,使枯燥的知识立刻鲜活起来。对于亚洲人口的讲述,课堂上请大家交流课前收集的材料,并分组讨论对于亚洲人口发展的建议。体验亚洲人口问题的紧迫感,增强责任感,同时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此外、我们在上课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兴致勃勃还是冷漠呆滞,学习积极性高还是不高。学习信心足还是不足。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使学生学科知识增长了,同时也成为人格健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学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性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注重学生合作、探究、实践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自主学习,发现学习。例如、学习阅读材料“亚洲地理集锦”时应让学生在地形图中找出各种地理事物,进一步熟悉和加强阅读地形图的方法。也可以请不同组的同学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传统的学习方式过份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的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研究等认识显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教给他们学习方法。“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方法。这就需要我们去仔细琢磨学生的个性发展,个性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总之、教师是教育的灵魂,只有师生平等,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才能推进中国教育的发展。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改变观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否则、将贻误学生、贻误教育事业。为了对教育和我们的学生负责,我们要勇于向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挑战,向自己挑战。早日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招财KItty.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中注重师生互动的价值及对策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中注重师生互动的价值及对策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当前在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中教师更加注重采用多样化手段开展授课。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开展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科学素养,而教师则应该注重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各教学环节中开展互动教学工作,让学生获得良好学习体验,加强对其引导,实现高效学习。因此,本文将围绕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思考为主题来展开分析,通过详细了解注重师生互动的价值,再提出促进小学科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 小学科学;师生互动;思考;
对于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来说,其实学习的内容具有广泛性特点的,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物理、天文等,在学习时不仅能拓宽学生视野,同时还会在潜移默化过程中让其形成良好科学意识。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提升课堂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在各教学环节中实现有效互动和交流,并且融入具有趣味化的内容,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和研究,改变以往的学习态度,为促进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一、合理设计小学科学教学内容,加强师生互动
在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中为了实现师生有效互动交流,教师应对教学内容合理化设计,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主动性。具体来说,教师应在授课前对教学重点系统研究和分析,根据教学重点、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来优化设计教学流程,适当加入和学生互动的环节,拉近师生距离,以此确保互动教学工作有序开展,提升整体授课质量。例如,在为学生组织开展"观察鱼的年龄"这一学习内容时,教师要依据以下流程来开展设计工作。教师先为学生布置学习内容,积极鼓励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提前预习,在预习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辅助下收集本节课的学习资料,像观察金鱼的觅食行为、金鱼年龄等。然后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进入到动物园或花园中直接接触生活中的"鱼",构建真实的教学情景。在条件允许的背景下,也可以让学生开展捕鱼工作,对捕到的鱼进行品种对比,并带入学校进行全面研究和观察。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对学生分组,以小组形式共同学习。在分组时要求教师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为各小组安排学习任务,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然后指导学生进行解剖实验,实现利用各种器材来对鱼体解剖观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实现和学生有效互动交流,拉近师生距离,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意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避免对学生进行太多干预,影响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所以教师要摆正自身教学地位,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当学生存在疑惑时,再提供适当辅助[1]。
二、落实小学科学实践教学,实现师生互动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与日常生活有着深远的联系,大部分的知识点都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所以,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在开展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要重视实践,落实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互融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在进行师生互动中教师要始终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研究讨论,实现在自主分析中掌握知识重点,具备思维意识。例如,在教学"垃圾的分类"这一内容时,教师应设计以下教学流程,实现和学生开展互动交流。首先要求教师先对学生分组处理,再让各小组的学生相互研究讨论,在研究讨论中确定各项活动开展的目的、关键流程以及需要关注的问题。而教师则应辅助学生检查寻找活动方案中所存在的薄弱环节,并与学生取得有效沟通,优化学习方案,在确保无任何差错后,教师积极鼓励学生融入活动当中。在完成教学工作后,要求各小组的组长带领自身的组员来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所汇报的内容一定要具有全面性,像活动流程、垃圾类型、导致形成垃圾的主要原因,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师生、生生有效互动交流,构建和谐灵活的教学课堂。
三、在小学科学教学当中注重开展语言互动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处于发展阶段,对一些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很难将自身的关注点放在学习中,以至于很难构建高效课堂,落实师生有效互动交流。而教师则应善于利用学生这一年龄特征来加强师生互动,并加强指导和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教师采用的管理手段较为严格,很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束缚感,认为教师严肃,不可接近,很难将自身的想法告诉教师,和教师进行有效互动和交流[2]。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化指导学生,利用语言互动来创设良好学习环境,避免学生产生着畏惧心理和紧张情绪。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当学生所处的学习氛围较为轻松愉悦时,会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将自身关注点始终放在学习中,教师则要善于把握时机和学生有效互动交流,像依据日常生活或具有实践性的科学常识来和学生沟通,采用这种手段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融入到各学习环节中,踊跃发言,表现自我。
教师也应掌握特定的语言技巧,采用互动形式吸引学生关注点,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着更加具体化的认识。例如,在教学"给身边的材料进行分类"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手段进行教学,要求教师先在授课前为学生收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各种废品,如易拉罐、纸盒、草稿纸等。而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把收集到的材料为学生展现出来,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如"同学们在家庭当中有没有见过这些东西""如果见过这些东西你们是怎么处理的"。那么,学生就会依据自身学习经验来给出较为中肯的答案,然后教师应升华提问,如"同学们知道有哪些手段能够处理上述物品""老师准备的各种物品是否能够再次利用的",让学生踊跃融入讨论过程当中,实现在这一教学背景下让学生表现自己,提高教学质量,在讲解重点内容的同时,让学生形成良好节约意识和道德意识。
四、合理设计问题互动环节,提升学生学习思维
(一)让学生始终带着质疑学习
在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注重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让学生发挥出自身学习潜能,利用自身所具备的思维,加强思考科学问题。而教师要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注重互动交流,采用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形成学习自信,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中,为了落实师生互动,教师应让学生始终带着疑问学习,积极探索。科学学科本身就具有广泛性、探索性特征,需要学生融入各学习环节中,勇敢探索科学求真。需要注意的是,探究科学并不是单纯地做题,而是要让学生对各种科学知识形成固定印象和长久记忆,积极调动思维,大胆质疑。教师要设置各种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设置各种问题时要以学生思考的角度为出发点,也可以是成人认为较为常识性的问题,如水的蒸发、水的零度、水的三种形态,上述问题对于成人来说较为基础,对这些概念都较为清晰。但是,小学时期的学生对上述问题的理解较为片面,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教师就应加强引导,创设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始终具备探索意识和质疑能力,在积极探索中寻找答案,从而对科学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3]。
(二)合理提问提升学生的自信
大多数的学生都希望自身受到教师的认可和关注,而教师也应满足学生这一心理状态,在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积累自信,更加高效学习。而且对科学教学工作的规定较少,学习的内容具有趣味性,这对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有着促进作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实现以较为简单、入门级的问题为主,并对学习能力较差、缺乏学习信心的学生给予更多鼓励和支持,通过这种手段让学生树立起学习勇气和信心。当学生正确回答问题后,他们也会具备成就感,而且在后续的学习或者生活中如果遇到同样的困难,不再后退和惧怕,而是敢于尝试和创新,利用自身的手段来解决难题。另外,因为班级中的学生人数较多,教师要想时刻观察每一位学生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应构建学生档案。在学生档案中包括学生学习能力、认知能力、性格特点等,依据学生档案来给予学生适当辅助,加强交流。教师也应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群体,让学生感受到亲切感,愿意和教师敞开心扉沟通。
(三)在课后应加强和学生沟通
授课过程中加强互动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在课堂之外教师和学生也要相互交流,并注重构建良好的沟通环境,创造更多交流机会。在课后进行师生互动交流,也会让学生对在课堂中所学习的各种知识复习巩固。在课外活动交流工作中其实是相对独立的,整体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的设定需要教师合理化把控,落实建设以课外活动为基础的良好师生互动关系。由此同时,教师还应建设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在小组当中利用互联网等途径交流,探讨重点。当前可供教师采用的网络平台是具有多样化的,教师要积极的创建交流群,让学生在课后将自身疑惑,或者发现的科学知识上传到交流群中,和其他同学分享、研究讨论。教师也应积极和学生探讨生活中的科学知识,要求教师具备现代化教学理念,善于学习,提升信息技术素养[4]。
五、结语
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充分地意识到在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中注重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加强设计、开展实践教学、注重语言互动、让学生始终带着质疑学习、合理提问、提升学生学习自信以及在课后和学生交流沟通。教师也要具备一种终身学习的意识,善于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发挥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利用优势,让学生能够跟上教师的授课节奏,为促进小学科学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参考文献
[1]陈海燕.良好的师生互动可以提高小学科学的有效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6(4):34.
[2]查丽琳.真教育:真实有效的师生互动-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2):91.
[3]王金兴.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J].教育观察,2018(10):126.
[4]王友莲.浅议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实现有效的课堂互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0):141.
一、巧用插图,图字结合再简单的文字,都是表示语言的抽象符号,在教学时若不能对其进行科学的处理或处理不当,则小学生在识字时的确不易接受或存在很大困难,反之不仅能减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思考研究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幼儿教育教研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幼儿
中小学教师激励问题与对策论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激励:中小学:教师 论文摘要:文章针对当前中小学激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借鉴组织行为学的激励理论,提出了中小学教师管
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意义和方法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