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的燕子
突尼斯、埃及政府相继垮台,利比亚、也门接近了内战的边缘,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沙特、伊朗等国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社会震荡,中东北非地区似乎进入了三十多年来罕见的政治动荡期。政治动荡来源于社会矛盾、经济停滞和政治不满,人们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改善生活环境。然而,政治动荡并非总是带来新的幸福生活,一些国家或地区反而因此进入了政治动荡的恶性循环,人民生活每况愈下,地区局势动荡不安。经济困境不会因政治动荡而消失,反而会因此而加剧。相反,经济结构转型或经济质量提升需要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东北非国家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全球化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法两国为了获取石油利益,强行划分了中东北非地区的国界线,埋下了日后长期存在的国与国之间、教派与教派之间的纷争,确立了以资源、劳动力出口为主的殖民地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对抗主导了中东北非地区的政治、经济格局,埃及等一些国家又形成了依赖外国援助的“乞讨经济”。冷战结束后,美国在中东北非地区一家独大,埃及、沙特、巴林、约旦等国对美国过渡依赖,利用美国提供的支持对抗经济改革的要求。因此,中东北非地区苦难的政治史使其畸形的经济结构长时期延续下来。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东北非地区作为全球经济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最先断裂了,并由经济上的困难引发了政治动荡。但是,正如美国“对外关系协会”主席哈斯所言,埃及的革命成功了,但是革命之前所有问题依然存在,没有一个得到解决。经济结构转型需要一个高效的政府,但是埃及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产生这样一个政府;经济结构转型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显然埃及何时能拥有社会稳定是一个很大的问号。政治动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使一些国家的国内政治斗争激化,政府职能弱化,不能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基本保障。突尼斯、埃及政变后,新政府迟迟未能建立,街头政治还在延续,政治势力正在重新分化组合,短期内很难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政府。以埃及为例,“穆斯林兄弟会”是一个带有深厚伊斯兰色彩的政党,代表要求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宗教势力,目前临时掌握国家权力的军方是国家权力中的实力派,还有目前正分化组合的数十个世俗政党。这三派力量均在埃及政治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一派都不可能被排除在政府之外,三股力量的实力基础、权力来源、执政理念和行为模式大不一样。当下,埃及正在军方的主导下制定新宪法,但是任何一部新宪法都必须满足这三股力量的需求。历史上,这三股力量从来没有密切合作过,未来要形成一个稳定的合作框架决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利比亚、也门的政局更是令人担忧,因为部族势力的存在,长期陷入内政的可能性不可排除,人民将因此而被抛入绝望的深渊。美国的中东问题观察家因此而断言,中东政治动荡仅仅开了个头。中东地区历史上就是全球的一个火药桶,战火不断,各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仅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就经历了三次阿以战争、两次伊拉克战争和一次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可谓是战火连绵不断,人民渴望和平的心情极为迫切。近期的政治动荡可能加剧地区局势恶化,让和平可望而不可及。阿以冲突和伊朗问题是中东地区的两大历史性难题,直接关系到中东北非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阿以冲突涉及到中东地区的所有国家,是中东稳定最大的挑战。过去三十多年,阿以之间能够避免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关于在于埃及、沙特等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签署和平协议,达成了一定的妥协。但是,中东政府同以色列妥协了,中东的人民并不认可,政府和人民之间在以色列问题上有相当大的认识落差。可以想象,在政治动荡过程中,中东北非国家的民族情绪会上升,阿以之间的矛盾会突显,阿以和谈将被无限期推迟。与此同时,伊朗的生存环境却获得改善。2003年第二次伊拉克战争后,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地位已经上升。这次动荡中,沙特、巴林等国家的什叶派纷纷走上街头,争取政治地位。一方面,以伊朗为基地的什叶派力量可能加强。另一方面,阿拉伯国家可能拉开同以色列的距离,缓和同伊朗的关系。外国对中东北非地区的干涉可能加剧,中东人民独立自主的梦想破碎。外国干涉是中东地区经济畸形、政治动荡和战火纷飞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排除外国干涉也是阿拉伯复兴的前提之一。但是,长期政治动荡却可能引来更严重的外国干预。目前,利比亚处于内战的边缘,要求国际社会军事干预的呼声很高。日前,阿盟已经同意国际社会设立禁飞区,限制卡扎菲政府的军事行动自由。若禁飞区提议最后得以落实,美欧再次继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后对中东地区实施军事干涉。美国干涉和中东地区稳定之间似乎形成了一个难解悖论,美国为了获取稳定的石油供给,不断地干预中东政治以维持地区稳定,但是美国的干预却直接导致了地区局势动荡。因为美国对中东事务的长期干预,中东的伊斯兰极端势力才把美国作为首要攻击目标。“9 11”事件后,美国为了打击恐怖主义,再度深度介入中东事务,结果引发了更大的反美浪潮。此轮中东变局,引发地区权力平衡变化,美国核心利益受损,可能引起新一轮的恶性循环。
茶舞清香
在中东的国家普遍比较贫穷,经济形势严峻,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和通胀率都比较高,此外这些国家的政治也普遍缺乏民主,统治者独裁,政府腐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17关于中东局势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中东局势震荡的探讨》
摘 要:2010年12月由突尼斯开始的中东变局,波及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国,并导致多国政权更迭,随后叙利亚和也门引发了剧烈动荡。时至2012年,中东地区局势动荡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仍在持续。中东地区大震荡引发的原因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经济率先走出危机,实现持续平稳快速发展。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正处于深刻的发展和变动之中,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与此同时,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仍长期存在,局部的战乱、动荡、局势的紧张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趋突出。发达国家对于日渐强大的中国产生强烈的不安,总在伺机寻找借口或暗中作祟,对我国产生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中东局势;和平发展;中国
2011年1月14日,突尼斯揭开“阿拉伯之春”的动荡序幕。2月11日,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下台;3月14日,巴林局势动荡,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应邀出兵巴林“维稳”;3月19日,北约开始空袭利比亚,最终促使卡扎菲政权倒台,卡扎菲被打死;11月23日,也门总统萨利赫签署交权协议。
中东不是一个纯粹的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通常指西亚北非广大地区,包括从肥沃新月地带,阿拉伯半岛及延伸到马格里布的广大阿拉伯世界,以及以色列、伊朗、阿富汗、土耳其、塞浦路斯等20多个国家。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位于东半球中心地带。中东孕育了四大文明中的尼罗河流域和两河流域,是三大宗教伊斯兰教、____、犹太教的发源地,还孕育了三个盛极一时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一、中东局势动荡原因
1.民族矛盾。中东地区主要民族有阿拉伯、波斯、土耳其、库尔德、犹太等民族。但由于这些民族的兴衰出现在不同历史时期,在其强盛时期这些民族极力向外扩张,发展其势力,把自己的 文化 强加在其他民族身上,而在衰落时又经常受到其他民族的入侵和欺压,因此各民族之间造成积怨已久的矛盾。
2.宗教纠纷。中东是世界三大宗教____、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尽管三大教派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在教义上有很多共同之处,但在各自的信仰上都主张自己的立场,产生很多冲突矛盾。伊斯兰教是中东地区最大的宗教,由于该地区社会发展处于落后状态,伊斯兰教义又没有像基督____彻底地完成政教分离,而是紧密地与政治联系在一起,许多政治问题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宗教冲突、纠纷又与政治纠结在一起,使中东很多问题难以理顺。
3.边界问题。很多人把中东问题仅仅归结为资源危机,或是宗族信仰问题,然而我们还应该看到,任何能源都是以土地为依托的,任何宗族的生存也都是以土地为根本的,特别是中东地区,长期的动荡、战争频频,很多战争都是由于边界或领土的争端引发的。中东地区曾是人类文明最早发源地之一。孕育了很多具有深远影响的帝国,特别是最后一个帝国:奥斯曼帝国,因此奥斯曼帝国的兴衰成为今日中东国家边界问题的重要历史根源之一。奥斯曼帝国兴盛时期,大部分中东地区都属这个帝国的版图,但随着国势渐衰帝国各省虽维持臣属关系,但已不听命于帝国中央,进入近代史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中东地区成为西方殖民主义角逐的场所、瓜分的对象,从而使中东国家边界深深刻上了殖民主义的印记。西方列强肆意对中东地区分割再分割,并强加奴役性条例,西方殖民者的残酷剥削加剧了中东人民的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中东国家先后独立,但这些中东国家并未按照自身边界划分,而是在殖民者的势力范围内实现了独立,再加上中东新兴民主主义历史不长,尚有未划分完的边界以及泛阿拉伯主义思潮的影响,造成很多争端和战争。
4.大国的干涉和影响。中东地区是亚非欧三大洲的结合部,是东西方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是各大陆间的必经之道,该地区一些著名的海峡和水域通道具有重要的国际战略意义,如:黑海海峡、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和曼德海峡。同时中东又是世界主要石油出产地,目前全世界已探明的石油总量约1 亿吨,天然气量约1 128 921亿立方米。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量的,拥有天然气占世界储量的31%,其中,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伊朗储量超过100亿吨。中东地区不仅油气储量大、分布集中,而且开发条件优越。因此,该地区是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最敏感的地区,历来是大国争夺的重点地区。正是由于在全球战略中具有极重要的地位,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首选目标就是中东,早在16世纪后的二三百年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确立,西方列强加紧向世界范围扩张时,就把殖民主义的魔爪伸向了广大中东地区,中东地区在那时成为了西方列强进行殖民扩张、扩大海外市场、掠夺财富和资源的猎物。
二、中东冲突与动荡造成的后果
1.动荡打破了中东地区传统的力量格局,阿拉伯世界再次被分化和削弱,整体实力下降。在这次动荡中,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分歧进一步加深,矛盾也更趋激化。阿拉伯世界作为整体,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下降。阿盟作为阿拉伯世界唯一的地区组织影响式微,对该地区成员国一开始出现的国内乱局反应迟缓,并毫无对策。回顾60年代以来,在涉及阿拉伯世界重大利益的诸多问题上,如巴勒斯坦问题、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等,阿盟都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此次中东危机,尤其是针对利比亚问题,阿盟对西方军事行动态度摇摆,无能为力。反映出阿盟地位日渐下降,在深受西方压力和内部意见分歧影响下而日渐衰弱的现状。
2.中东地区传统的意识形态面临新的挑战。阿拉伯民族主义等主流意识形态都已遭受到挫折和打击,其代表人物都以不同结果退出阿拉伯政治舞台。目前,中东国家处于十分重要的转型期,即摒弃传统专制主义之后向现代民主政治迈进,伊斯兰教本身处在相对落后的发展阶段,承载了太多非宗教功能,使政教关系变得错综复杂,在新的形势下,一些国家打算全盘西化或寻找“伊斯兰替代方案”,但结果都是令人失望的。处在转型期的中东社会面临诸多的社会矛盾,统治者在处理各类问题时的失误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没有彻底的宗教改革就无法实现深刻的社会变革,因此,宗教改革已成为中东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历史必然的需求日渐凸显。而经过宗教改革或宗教革命洗礼的伊斯兰教不仅将进一步自我完善,还必将推动中东社会的迅速发展。
3.中东地区要建立起稳定的地区新秩序需要漫长的过程。尽管中东国家有很多是同一性质的社会,但各个国家的具体问题都各有不同,如巴林和也门、叙利亚因教派之争产生分裂,利比亚本土部族之间有很大分歧,爆发冲突的可能性极大。过渡转型时期,中东各国家因其社会、历史、文化及发展不平衡的差异性,在政治发展形势上也不尽一致,呈现出“多元化发展中政治”,因此,中东国家不会以同一种方式完成政治变革,这些国家的社会转型也绝不可能孤立地完成,另外,各种外部势力和体制的干涉,也加剧了中东国家的矛盾的复杂性。因此,短时期内,该地区不可能实现政治多元化、经济一体化的稳定新秩序。
三、乱局之下的理性思考
到目前为止,中东出现震荡的几个国家基本上表现出的性质是:一场民众自发性的变革运动。尽管参与者、支持者的某方面现代技术的加入显现出较具规模和组织性,但大多民众也多半都是在对重大历史行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登上历史舞台的。民众诉求不明确,缺少建设性目标和具有超凡能力的符号性领导人,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国家暗中干涉,利用各种 渠道 影响、怂恿还处在蒙昧期的抗议群众和反政府组织,暗中作祟的同时也在明处以各种理由干涉各个国家的内政。
阿拉伯国家的政权“过去和现在都不是靠外部力量框架来维系的”。相反,他们能屹立几十年不倒,“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借自身的手段”。主权国家的内政应由主权国自己解决,用不着别国干涉,所以解决问题的最终途径还是要依靠人民。中东问题的最后解决也是要靠阿拉伯世界的团结。
时刻警惕大国的别有用心。奥巴马政府总体上在这次中东动荡中,采取的是所谓“有选择介入”的现实主义政策。“奥巴马主义”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国自伊拉克战争来一直面临的一种外交困境:一方面美国难以忍受那些冒犯美国价值观或威胁美国边缘利益的海外事件,另一方面,美国又不愿冒风险全力投入加以应对。这部分也是因为美军的资源现在几乎已用到了极限。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收缩中东战线,将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美国对中国等新兴大国的发展对其国际地位和全球影响力和支配力带来的挑战已经有极大紧迫感和危机感。尤其,近年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美国开始担心中国正在和美国争夺全球影响力。同时美国也觉察到已经不能单靠自己处理全球经济事务。美国近期高调加入并力推TPP,显然带有制衡中国地区影响力的战略意图。目的明确地将亚太作为重点的战略部署。当前乃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美国战略重点毫无疑问地指向亚太地区。
四、对中国的启示
埃及、突尼斯、利比亚等国发生了动乱,并引发了英、美、法等国的干涉,西亚、北非的一些国家局势剧烈动荡,国家遭受巨大灾难。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经济率先走出危机,实现持续平稳快速发展。正是对这种所谓“大环境”的清醒把握。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正处于深刻的发展和变动之中,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与此同时,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仍长期存在,局部的战乱、动荡、局势的紧张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趋突出。发达国家对于日渐强大的中国产生强烈的不安,总在伺机寻找借口或暗中作祟,对我国产生不利的影响。就我国本身而言,在十二五期间更应注重关注:民生问题、经济结构调整问题、腐败问题等。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继续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只有切实做到发展才是硬道理,集中精力搞建设,处理好转型时期的各种矛盾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施雪华,汤静容.近期北非和中东局势动荡的成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11).
[2]王维虎.探析中东地区局势动荡的原因及其影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8).
《中东动荡问题的分析》
摘要:本文简单分析了有关中东动荡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看法。
关键字:中东 动荡
众所周知,最近世界局势有些动荡不安,尤其是中东地区形势尤为严峻。这对我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中东问题由于涉及到众多国家的利益,所以长期未能得到解决,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这些年由于以色列实行强硬政策,以及美国政府的偏袒政策,巴以问题陷入了新的僵局,中东局势依然处于动荡之中。在阿巴斯上台之后,中东问题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直到现在,稍显平静的中东局面依然藏有暗忧,前景不容过于乐观。
造成中东问题现状的因素诸多,但大多数都紧紧的围绕着宗教冲突以及领土冲突。在中东问题上,美国和以色列的政策在巴以和平进程中起主要的作用:
以色列方面:以沙龙政府为代表的以色列右翼力量 深受犹太复国主义、宗教和民族沙文主义的影响,长期推行铁血政策。造成巴以冲突激化的现状的直接原因,是鹰派人物沙龙上台后推行的铁血政策,以色列的宗教民族沙文主义窒息扼杀了巴民族解放事业, 使得中东和平进程崩溃。从以色列角度看造成现状的原因,是有深刻思想根源的右翼政府的强硬政策的原因,而国家安全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以民众的支持,又是政策能够站住脚的原因。这更成为了目前中东问题得不到解决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美国方面:参与协调巴以问题的国际社会成员除了美国还包括联合国、欧盟、俄罗斯等。但从本质上看,给与以色列政治、经济、军事支持的美国才是影响巴以问题外部因素中唯一关键的因素。美国在中东有巨大利益,支持以色列这个民主的非伊斯兰的国家符合其利益。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才得以在阿拉伯世界中生存和发展,以色列对美的依赖性很大。所以几乎只有美国才能从外部影响到以色列。但是美国在中东问题上偏袒以方的态度显然有失公正,其结果不但不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而且还在阿拉伯及伊斯兰世界中撒下仇恨的种子。
总的来看,虽考虑到美、以两国政府的更可能对现在局势发展的方向有影响。但就以往的 经验 由于宗教领土等诸多因素,即使出现缓和,也有很多尖锐的斗争和问题摆在各方面前。在未来,犹太复国主义这一意识形态仍对以政局有很大影响,美国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支持以色列,并有所偏袒的政策,而巴勒斯坦又无法得到强大力量的支持。所以,中东问题的前途总的来说是比较暗淡的,不可能很快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只有随着国际力量的变化,各方力量平衡后,才有可能得到各方满意的答案。才有可能更好的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重开巴以和谈之门。由此可见,中东和平之路是相当复杂而漫长的路,前景是比较暗淡的。
看了“2017关于中东局势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的人还看了:
1. 2017大学形势与政策答案
2. 中东问题聚焦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3. 形势与政策有关中东局势的论文
农夫三下乡
中东:“中东地区”或“中东” 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中东”地理上也是非洲东北部与亚洲大陆西南部的地区。 “中东”不属于正式的地理术语。中东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其中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中东不安定因素:尽管2005年1月以来,巴以局势出现转机,但仍需谨慎观察,尤其是2005年7月以来,在以色列紧锣密鼓推进实施“单边行动计划”前夕,巴以局势重新紧张。伊拉克政治重建继续推进,但伊拉克的安全局势恶劣。在美国的高压政策下,伊朗和叙利亚一度走上与美剑拔弩张的前台,目前关系发展依然有变数。中东诸热点仍将长期存在并继续影响本地区和世界局势。(一)、伊朗核问题时缓时急,目前趋于紧张。(二)、伊拉克大局还算稳定,然而安全局势异常严峻。(三)、阿以矛盾旷日持久,巴以争端久拖不决。(四)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活动继续发展。(五)、领土争端、水资源纠纷错综复杂。世界对中东注视原因:(一)、该地区的宗教纠纷错综复杂。(二)、中东地理位置重要,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称。(三)、中东地区石油资源极为丰富,有“世界油库”和“石油海洋”之称。(四)、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超级大国等介入导致中东乱象丛生。(五)、各国政体复杂多样,现代政治制度发育并不完整,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六)、该地区较普遍存在水资源纠纷,一些学者称呼“水战争”。中东局势及影响:在1990 年代,埃及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在国际货币基金会的支持下,在大量美国援助的美元之下,埃及开始了经济改革,企图改变纳赛尔建立的比较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体系,要走私有化和市场化的道路。平心而论,这些改革对埃及的经济还是有良好作用的。其中一个主要的变化,就是高通货膨胀得到了遏制,从之前的差不多25%的高通胀,降到了10%一下,有一大段时间,还是在5%左右。经济增长也有了5-7%的水准。但是在小穆巴拉克这些金融家们主导下的改革,靠的一个是扔掉政府本来的包袱。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两大类补贴,一类是能源,一类是食品。这个就导致了政府自身系统的不稳定。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主要依赖的是外来资金,导致了埃及的对外债务高企。在2008年之前,这两个因素,都由于整个国际环境,而没有成为燃眉之急。因为海外的资金太充足,简直是用不完。又因为中国的廉价消费品横扫全世界,也让埃及的很多穷人,得到了温饱。但是一旦国际市场的食品价格变动,埃及的国内通胀马上就变成了导火索。稀土业十二五前景光明机构资金回流 50亿元争夺4行业 新闻出版产业将获600亿融资支持 “新三板”改革提速 机器人受益 “通信高铁”迎利好 4类公司有戏 [微博]徐晓宇:如何把握年报行情 [股吧]提准暴露出主力真实的意图 [和讯知道]怎样炒股才能稳赚不亏 以色列外交部长阿维格多?利伯曼16日说,两艘伊朗军舰将驶经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伊朗媒体报道说,这两艘军舰将执行反海盗护航任务,保护伊朗货船和油轮安全。利伯曼没有谈论以色列如何获得这一信息,不过,他称伊朗这一举动为“挑衅”。与此同时,在中东其他国家,抗议和示威活动仍在发酵。其中也包括像利比亚这样的欧佩克成员国。16日,巴林的民众抗议示威活动进入第三天。另据外媒报道,在也门的冲突已造成人员伤亡。伦敦原油突破104美元摩根大通的最新报告指出,中东等产油区的局势不稳,对油市带来了较高的风险,且这样的风险还在不断增加。以苏伊士运河为例,该运河目前是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主要国际海运航道,连接红海与地中海,是全球重要的石油运输枢纽。一旦苏伊士运河出现运转不畅等情况,将大大增加原油运输成本,推高油价。一些分析师指出,尽管巴林等国本身并非主要的原油出产国,但其邻近沙特等产油大国,一旦这些国家的局势进一步恶化,不能排除对周边产油国带来不利影响。受到中东局势等因素刺激,国际油价周三大幅走高,其中,伦敦油价再度创出反弹新高。17日伦敦盘中,4月份布伦特原油期货在104美元上方徘徊。前一天伦敦收盘,该合约大涨美元,报美元,为自2008年9月底以来的收盘新高。近期一直折价较大的纽约WTI原油期货周三也上涨,至美元的两周高点。不过,17日晚些时候,油价出现回落。此前有当地媒体引述匿名消息人士的话报道说,苏伊士运河的运营方已收到通知,原定两艘伊朗军舰通过该运河的计划已被取消。金价连续四天上涨受到中东局势影响的还有黄金。国际金价16日连续第三天上涨,达到1375美元。周四盘中,金价继续上涨,一度达到1380美元。与此同时,中东的局势也影响到地区乃至全球金融市场。因为担心伊朗和以色列爆发冲突,美股16日午盘一度急速出现回落,只是在更多利好数据推动下才重新走高。而在中东本地,因政局拖累而陷入混乱的埃及金融市场本周继续关停。三、“大中东”时局将向哪个方向发展?(一)、中东诸多问题的关键是阿以矛盾问题(即中东问题),而该问题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中东问题包括巴勒斯坦问题、以色列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争端两个内容,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尽管中东和平进程已经从1991年以来取得一些重要成果,但其中最棘手最关键的问题如耶路撒冷最终地位问题、难民问题、边界问题、犹太人定居点问题以及水资源问题等远未解决。加上2000年9月以来持续4年多的严重冲突,可以预见,尽管目前巴以初步实现停火,但巴以和谈短期内难以取得实质进展。美国政府的政策、以色列政府的不稳定性、巴方内部的协调程度等诸多问题,都将是影响和谈的重要因素。2005年7月巴以局势重新不稳定再次说明了这一点。从历史经验看,即使达成一些协议,协议实施起来依旧障碍重重。(二)、美、俄、英、法、德、日、印等世界一超多强将继续在该地区展开争夺。尽管世界其余大国努力展现影响,但美影响难以被取代。布什执政几年来,一改克林顿时期“西促和谈,东遏两伊”的稳中求变政策,转而采取推进“反恐”和推进“民主自由”并行的“先破后立”战略。布什新任期将从改造价值观和重塑地缘政治入手全面推进大中东战略。美将在稳定伊拉克局势及促进巴以和谈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单边和多边、外交与军事等多种手段,清除反美政权,推广西方价值,实现其对大中东地区的全面主导。由于美在战略上居于优势地位,其“大中东民主计划”将会取得一定进展,但该计划的“目标”过于庞大,且受到多方阻滞,预计在较长时间内难以取得整体性收效。(三)、宗教问题固有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使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以解决。宗教文化具有相对较顽强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中东地区多数矛盾历史久远,有些热点不但不会减弱,还可能愈演愈烈。几年内催生“民主、自由”并实现彻底的宗教融合并不现实,甚至是遥不可及的缘木求鱼式设计。涉及宗教和文化方面的热点问题在未来很长时期内会持续影响地区局势,特别是美国不合时宜、没有理由地抛出所谓“文明冲突论”并在一定程度上付诸实施,将导致美国与该地区国家的文明对立和军事对抗长期持续。在大国尤其是美国中东政策带来的持续高压和冲击下,中东地区将面临巨大转型,而转型期内将充满动荡和变数,持续影响世界局势。北非:北非即非洲大陆北部地区,习惯上为撒哈拉沙漠以北广大区域。面积837万平方千米。人口亿(1991),70%以上为阿拉伯人。阿拉伯文化与伊斯兰教为北非重要人文特征。矿藏有石油、磷酸盐、天然气等。农产品有棉花、阿拉伯树胶、栓皮、油橄榄、无花果、椰枣等。产骆驼。纵使考察北非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其相似度西亚地区差不多.为了研究工作的方便,人们有时候把它和西亚放在一起研究.北非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是埃及,城市是埃及首都开罗.它因为是沙漠中的代表,人称沙漠之星.北非不稳局势诱发市场新格局近来,利比亚为代表的中东北非地区的动荡局势不仅牵动着全世界的目光,同样也给全球石油市场及各国经济造成巨大动荡。鉴于石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这场"政治危机"可能转变成"石油危机".近来阿拉伯地区的动荡,折射出地缘政治和能源战略博弈的魅影。一、欧盟利益首当其冲首先,欧盟是利比亚石油经济的主要投资者。2010年利比亚产量为160万桶/天,其中72%产量主要集中于以意大利埃尼集团、德国温特沙尔石油公司以及法国道达尔公司为首的海外石油公司的手中。局势动荡,使得这些海外石油公司不得不撤离人员以及全部或部分停产,正蒙受着遭受巨大损失。而中国主要在利比亚承建项目,直接投资较少,遭受损失有限。其次,中东北非持续动乱,必将推高油价,容易引发全球通货膨胀,而欧盟经济可能在全球通胀浪潮中最先倒下。由于美国拥有很高的战略原油储备、英国坐拥布伦特油田,而中国则手握巨额的外汇储备,因此假若国际油价继续攀升,饱受债务危机困扰以及通胀苗头已经初现的欧盟经济将会遭受重大打击。最后,中东北非的动乱将迫使难民涌入欧洲邻国,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二、美国手握主动权北非的突尼斯和埃及率先爆发动乱,固然有其深刻的社会和政治根源,而直接的导火线确是本国的高通胀。综观全球,唯有世界第一大农业生产储备国--美国,才具备操控国际粮价的实力。一方面,早在小布什任内,美国就启动了玉米乙醇汽油替代石油的计划,在美国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同时,也推高国际粮食价格;另一方面,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美国进一步放开本国近海石油的开采。于是,到2010年12月,美国居然从一个在石油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也就说,油价不断攀高,对美国的影响并不算大。而美国有可能在"石油危机"中置身事外,掌握着战略主动权,争取在地区动荡中摄取最大的利益:一、利用输入性通胀,钳制中国及欧盟经济的发展;二、通过动荡令阿拉伯国家自身难保,从而解除袭击伊朗的后顾之忧;三、利用动荡,继续增加在中东北非中的话语权,为美国获取更多的石油利益。三、各方博弈下,局势尚不明朗油价的持续上涨,必定不符合身陷囹圄的欧盟经济的根本利益。因此,欧盟极力敦促利比亚总统卡扎菲切勿武力镇压民众,为是的避免武力镇压导致利比亚陷入内战,进一步恶化局势,推高油价。同时,中国2010年对外石油依存度已经提高到了53%,而中东石油又占其进口石油的一半左右。倘若持续动乱,则中国石油将出现短缺,价格暴涨,导致通胀继续高企,制约经济高速发展,所以中国在密切关注局势的最新发展。虽然油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美国全球战略利益,但是利比亚因动乱而成为恐怖主义滋生的温床也不是美国所愿意看到的。此外,过分削弱其他阿拉伯国家,反而使伊朗从而受益。目前,动荡局势继续蔓延,已经令世界最主要的石油出口国沙特的国内并不平静。倘若沙特出现较大的动乱,那么国际油价突破147美元/桶的历史最高位将指日可待。这对世界经济将是致命的打击。四、超预期分析--北非与中东局势、国际油价、人民币国际化、美国国债近期中东、北非局势不稳并导致国际石油上升,已经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中东、北非局势如何演变对于石油的影响较大,但其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大,观望等待是主流的观点态度。广州万隆网认为,北非、中东局势不稳存在经济、宗教等多方面的国内因素,短期内难以解决。从国外因素来看,在北非、中东局势拥有较强话语权的美国,在这一过程中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总体是当前局势下的受益者。因此,从短期来看,北非、中东不稳局势将保持着市场对油价上升,通胀压力大的担忧,而这种预期将令市场短期内承压。但从中长期来看,国内高层将可能采取有效措施与美国形成制衡态势,以改变在石油方面的被动地位。例如,利用巨大的外汇储备与美国国债获得更大的话语权;适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升人民币在国际的储备货币地位,改变美元主导的格局。假如后者获得超预期的推进,如香港人民币IPO等,对于A股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至少改变AH股价倒挂的估值修正问题。中东和北非局势动荡对石油供给的影响2010年12月至今,中东和北非部分阿拉伯国家政局出现明显动荡,国际原油价格创下两年来新高。根据对历次中东或北非地区石油供给冲击的比较分析,再结合对当前经济基本面的判断,作者认为这一轮中东和北非局部地区的动荡对全球原油产量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有限,油价短期内会显著波动,但持续快速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但随着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的持续复苏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中长期内国际油价继续缓慢攀升的可能性有所增加。一、 目前中东和北非局势动荡对全球原油供给的直接冲击有限首先,局势动荡十分明显的国家石油产量和储量占世界总量的份额都相对较小,其他产油国家或地区利用闲置产能能够迅速填补产出的下降。其次,当前全球原油库存水平仍然偏高。第三,埃及政权交接相对平稳,重要的能源通道保持畅通。二、 中东政治危机和军事冲突对世界原油供给和价格的冲击在逐步削弱从历史经验看,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东和北非地区发生了五次比较大的政治危机或军事冲突,对世界石油供给产生了比较显著的影响。这五次危机分别是:1973年欧佩克组织石油禁运、1978-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1980-1981年两伊战争以及1990年和2003年的两次海湾战争。危机期间,受直接冲击的地区或国家石油产量占世界份额均有明显下降,下降幅度大致在-之间。分析上述五次危机能够提供一个参考情景,有助于定量评估最近一次危机对石油供给和油价的影响程度和持续性。比较上述五次危机,可以看到其影响程度和持续性主要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的变化趋势:l.中东和北非地区石油供给变化对世界原油产量的冲击程度有所减弱,冲击持续的时间逐步缩短。2.短期内石油供给冲击能够导致世界油价出现比较明显的波动,但影响的持续性逐步减弱。3.石油供给冲击对经济增长的总体影响在逐步减弱。截止到2011年2月底,中东和北非局势明显不稳的国家或地区的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份额为,其中受冲击影响较大的利比亚已经减产80万-90万桶/天,减产份额不足全球总产量的1%。总体看,这一轮危机截止到目前对全球石油总产量的冲击较过去五次危机轻。再考虑到沙特、伊朗的局势目前相对稳定,根据过去中东或北非地区数次危机的经验,综合判断全球石油产量预计可以在3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填补这一空白,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快速攀升的可能性不大。三、 中长期内国际石油价格继续缓慢攀升的可能性有所增大一是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二是发达经济体尤其是美国的经济逐渐复苏,继续保持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助长通胀预期,并推高原油价格。目前美国经济增长水平已经接近危机之前的水平。三是石油具有资源和金融的双重属性,其价格的波动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国际投机资金的影响
越来越有感觉
中东北非局势的动荡会对中国与两地区的贸易、投资、石油供给等方面产生影响(1)贸易方面,我国是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10年中国对非投资约10亿美元,投资存量已超100亿美元,涉及矿业、制造业、农业等多个领域。目前中国在埃及的投资额超过6亿美元,埃及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五大贸易伙伴。如果两地局势不稳,很可能使许多出口企业谨慎下单;(2)投资方面,近年来,随着海外投资步伐的加快,中国公司加大了在非洲、中东等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的投资,积极参与到资源开发、工程承包、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以埃及为例,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底,中国在埃及投资企业累计1066家,注册资本亿美元,2009年末投资存量为亿美元,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11亿美元。非洲已跃居为中国第四大海外投资目的地。中东北非局势不稳定,目前我国正全力组织力量开始撤出我国在利比亚的华侨以及企业派出人员,在政局动荡国家开展运营的企业可能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损失;(3)石油供应方面,2010年中国进口原油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中国从中东和非洲的原油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81%,其中,苏丹已成为中国在海外最大、最完整的石油投资地,涵盖了勘探采油、输油管、炼油厂和港口等整个石油产业链。中东北非两地政局的动荡会严重威胁到中国能源供应的稳定。 中东北非的动荡凸显了中国海外投资所面临的不确定性,给中国带来了新的警示,一方面,中国海外投资需要强化应急能力建设,重视区域特点,区别不同行业,划分层次级别,建立健全国家风险预警应急机制。另一方面,强化面向全球的能源供应能力建设,推进能源进口渠道多元化政策,“多元发/多能并举”,改变单一进口源的脆弱性,同时加快完善我国的多层次能源储备体系建设,把能源风险管理提上国家战略性议程。
众所周知,南海问题由来已久,一直是中国的心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在南海几番动容,演绎了西沙的交响、南沙赤瓜礁的长号。此后,我国“一心一意谋发展”,“搁置”
名为香港与内地的关系存在着历史上面的一些原因所以我看来,这解决还是要时间慢慢来的。
初二啊...写这种政治性作文...具体的如果给了也没什么实际意义...这种文章就把他当成是普通议论文就可以了...主要以下面几个方面入手公民权利缺失:叙利亚人的
都还行吧。。。。。。。。。。。。
形势与政策课在各高校的实施状况也各有差异,主要表现在教学管理、教师队伍、教学内容、 方法 、手段、课程安排和考核方式、学生的认识程度等方面。我在此整理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