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小吃货
导语:《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诗经关雎赏析范文,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这首诗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可以被当作表现夫妇之德的典范呢?首先,它所写的爱情,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婚姻目的,最终又归结于婚姻的美满,不是青年男女之问短暂的邂逅、一时的激情。这种明确指向婚姻、表示负责任的爱情,更为社会所赞同。其次,它所写的男女双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这是一种与美德相联系的结合。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双重意义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说体貌之美和德行之善。这里君子与淑女的结合,代表了一种婚姻理想。再次,是诗歌所写恋爱行为的节制性。细读可以注意到,这诗虽是写男方对女方的追求,但丝毫没有涉及双方的直接接触。淑女固然没有什么动作表现出来,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独自在那里辗转反侧,什么攀墙折柳之类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爱得很守规矩。这样一种恋爱,既有真实的颇为深厚的感情的(这对情诗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对于读者所产生的感动,也不致过于激烈的。以上种种特点,恐怕确实同此诗原来是贵族婚礼上的歌曲有关,那种场合,要求有一种与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称的有节制的欢乐气氛。而孔子从中看到了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中和之美,借以提倡他所尊奉的自我克制、重视道德修养的人生态度,《毛诗序》则把它推许为可以风天下而正夫妇的道德教材。这两者视角有些不同的,但在根本上仍有一致之处。
古之儒者重视夫妇之德,有其很深的道理。在第一层意义上说,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在古代,这一基本单元的和谐稳定对于整个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意义至为重大。在第二层意义上,所谓夫妇之德,实际兼指有关男女问题的一切方面。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札记·礼运》),孔夫子也知道这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饮食之欲比较简单(当然首先要有饭吃),而男女之欲引起的情绪活动要复杂、活跃、强烈得多,它对生活规范、社会秩序的潜在危险也大得多,老夫子也曾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论语》)所以一切克制、一切修养,都首先要从男女之欲开始。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克制到什么程度为合适,却是复杂的问题,这里牵涉到社会物质生产水平、政治结构、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也牵涉到时代条件的变化。当一个社会试图对个人权利采取彻底否定态度时,在这方面首先会出现严厉禁制。相反,当一个社会处于变动时期、旧有道德规范遭到破坏时,也首先在这方面出现恣肆放流的情形。回到《关雎》,它所歌颂的,是一种感情克制、行为谨慎、以婚姻和谐为目标的爱情,所以儒者觉得这是很好的典范,是正夫妇并由此引导广泛的德行的教材。
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你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当初编纂《诗经》的人,在诗篇的排列上是否有某种用意呢?这已不得而知。但至少后人的理解,并不认为《关雎》是随便排列在首位的。孔子《论语》中多次提到《诗》(即《诗经》),但作出具体评价的作品,却只有《关雎》一篇,谓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他看来,《关雎》是表现中庸之德的典范。而汉儒的《毛诗序》又说:《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这里牵涉到中国古代的一种伦理思想:在古人看来,夫妇为人伦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须以夫妇之德为基础。《毛诗序》的作者认为,《关雎》在这方面具有典范意义,所以才被列为《风》之始。它可以用来感化天下,既适用于乡人即普通百姓的,也适用于邦国即统治阶层。如此说来,《关雎》之义大矣!这种理解究竟有多少道理呢?我们暂且撇下,先从诗歌本身说起。
《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的,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以前常把这诗解释为民间情歌,恐怕不对头,它所描绘的显然是贵族阶层的生活。另外,说它是情爱诗当然不错,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爱情诗。据我看来,这原来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赞美新娘、祝颂婚姻美好的。《诗经·国风》中的很多歌谣,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娱乐功能,又兼有礼仪上的实用性,只是有些诗原来派什么用处后人不清楚了,就仅当作普通的歌曲来看待。我们把《关雎》当作婚礼上的歌来看,从窍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不也是喜气洋洋的,很合适吗?
街头流浪泡泡
《诗经》的首篇《关雎》一诗的首句“关关雎鸠”中的“关关”二字,历来被注家解释为“拟为鸟鸣”“雎鸠鸣声”“关关,和鸣声”“雌雄相应之和声也。”等等。对此,笔者通过探究产生了以下几点疑问:①“雎鸠”是一种什么样的鸟?②“关关”是否一定是雎鸠的叫声?③“关关雎鸠”的描写是一种什么特点? ①“雎鸠”是一种什么样的鸟? 《辞海》1979年版(缩印本)2012页“雎鸠”条:“鸟名。《诗·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毛传:‘雎鸠,王雎也。’《尔雅·释鸟》:‘鴡鸠,王鴡。’郭璞注:‘雕类,今江东呼之为鹗,好在江渚山边食鱼。’《禽经》:‘王雎,雎鸠,鱼鹰也。’”又1776页“鹗”条:“动物名。亦称‘鱼鹰’。鸟纲,鹗科。雄鸟体长约50厘米,头顶和颈后羽毛白色,有暗褐色纵纹,头后羽毛延长成矛状。上体暗褐,下体白色。趾具锐爪,趾底遍生细齿,外趾能前后转动,适于捕鱼。常活动于江河湖滨。营巢于海岸或岛屿的岩礁上。”《淮南子·泰族训》:“《关雎》兴于鸟,而君子美之,为其雌雄不乖居也。”朱熹注《诗经集传》:“雎鸠,水鸟,一名王雎,状类凫鷖。今江淮间之。生有定耦而不相乱,耦常并游而不相狎。故毛传以为挚而有别。列女传以为人未见其乖居而匹处者,盖其性然也。”《康熙字典·亥集中·鸟部》“鸠”条:“……《严粲诗缉》左传五鸠备见诗经,祝鸠鹁鸠也,四牡嘉鱼之是也。鴡鸠关关鴡鸠之鸠是也。鳲鸠布谷也,曹风之鳲鸠是也。鷞鸠大明之鹰是也,鹘鸠鸟鸠非斑鸠小宛之鸣鸠,氓失桑葚之鸠是也。” 从以上资料大致可以知道雎鸠是一种鸠属的水鸟,是鱼鹰的一种。它羽毛褐白交杂,样子刚健凶猛,是江河湖泊中鱼虾的大敌。雎鸠生活在水边,常常成双成对,雌雄伴侣固定。但以上的结论也告诉我们,雎鸠既然是鱼鹰,而鱼鹰却是不喜欢鸣叫的。一是它的天性使然,二是它的生存机能要求它必须少鸣叫,否则它就会把鱼虾吓跑而挨饿。雎鸠常常悄然无声地兀立在水边,用锐利的双目紧紧地盯着水下的鱼儿,随时准备出击。即便它有时会因为刚刚吞下了一条鱼儿而发出一二声快乐的歌唱,那也绝不会是朗朗的“关关”声,而只会是咕咕咕的低鸣。因为鸠属的鸟类的叫声一般就是咕咕咕的声音,譬如斑鸠、鸽等。那么,“关关雎鸠”之中的“关关”又作何解释呢? ②“关关”是否一定是雎鸠的叫声? 关字,《说文解字注·第十二篇·上》“关”字条:“以木横持门户也。通俗文作晨引申之周礼注曰关畍上之门,又引申之凡曰关闭曰机关曰关白曰关藏皆是,凡立乎此而交彼曰关,毛诗传曰关关和声也,又曰闲关设辖皃皆於音得义者也。”《康熙字典》“关”字条有:“《传》关关和声也。”朱熹注《诗经集传》卷一中有:“关关,雌雄相应之和声也。”《辞海》1979年(缩印本)283页“关”字注释中的第5条:“牵连;涉及。如:关联;关涉;息息相关。鲍照《代堂上歌行》:‘万曲不关心,一曲动情多。’” 从以上资料至少可以看出两点,一是“关”字本义是门栓,是一根横木(即门栓)持闭两门(即门鼻),而“凡立乎此而交彼曰关。”二是“关”字有牵连、关涉的引申义,有互动互往的动态形像,是一个相互牵连的动作过程。由此是否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关关二字在诗中的运用,主要是借用“关”字“和合、关联”的引申义,以此形容雎鸠鸟相亲相爱的情谊。王应麟《困学纪闻·卷三·诗》:“鹤林吴氏《论诗》曰:‘兴之体足以感发人之善心……注曰:兴也。而比、赋不称焉,盖谓赋直而兴微,比显在而兴隐也。朱氏又于其间增补十九篇,而摘其不合于兴者四十八条,且曰:‘《关雎》,兴诗也,而兼于比’”又:“格物之学,莫近于《诗》。‘关关雎鸠’,挚有别也。”朱熹注《诗经集传》:“挚字与至通,言其情意深至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之辞也。”《辞海》1979年(缩印本)第286页“兴”字条,第2读音第3例:“《诗》六艺之一。谓触景生情,因事寄兴。《诗·周南·关雎序》:‘四曰兴。’孔颖达疏引郑司农云:‘兴者,托事于物,则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关雎”是一篇托物起兴的诗,而诗人所托之物就是互爱深挚的雎鸠,而雎鸠在人们眼中的主要印像是形影不离,且“不乖居”。诗人只能是睹物寄思起兴,看见了相偎相依、成双成对的雎鸠,而引发了憧憬以“窈窕淑女”为美好配偶的情思。诗人是不大可能一听见鸟鸣就马上想到自己的伴侣,从而发生感慨,联想到爱情的天长地久的。当然,诗人可以先听见鸟鸣然后马上看见鸟,也可以先看见鸟然后马上听见了鸟鸣,但即便如此,也仍然是形体的触动更能让人心动神摇。此时此刻的诗人也一定会首先去描写雎鸠依依温存的样子而把鸟的鸣叫放在其次。这样的推想也才能符合《诗经》中诗歌创作所着重运用的修辞手法——“兴”。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邹晓丽先生在《传统音韵学实用教程》一书第一章第一节中讲述古文献通假借的重要性时,以《诗经·周南·关睢》作为第九例列出,她说道:“《诗经·周南·关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逑’的本义,是‘聚敛也’(《说文》)。以此本义无法解通此句。事实上,在这里,逑是‘雔’的通借字。雔,金文作二鸟求偶时相向对鸣之形,表配偶义。《说文》:‘雔,双鸟也。’所以此句应解为‘君子的好配偶’。逑,群纽幽韵;雔,禅纽幽韵。二字叠韵,故可通借。”这一段话,从古文字的形、义、声、这一角度,通过对“雔”字的阐释,虽然间接却是有力地证明了“关关”二字的表现是重在形偶而非为声音的基本意义。 总之,在“关雎”篇里的“关关”,虽然可以释为雎鸠的叫声,但不能不说是非常勉强。“关关”只有释为成双成对或者相亲相近,才是对诗句所要表达的诗意较为准确的理解。“相亲相近的雎鸠鸟啊,成对地依偎在河边的沙洲旁。美丽娴静的姑娘啊,正是有情君子的好配偶。”这样的解译对不对呢?如果没有错误,那么这个看似无足轻重的小问题,很可能就引出了一个《诗经》创作上的重要特征——“关关雎鸠”的描写手法到底是不是一种规律呢? ③“关关雎鸠”的描写是一种什么特点? 《诗经》一书中共有184首诗歌在668处运用重言的描写手法组词造句(含一诗中或几首诗中重复的)。而其中用重言描写声音的有53首76处,这中间重言之词的用法基本与“关关”句一致的17处(含关关句),句法完全一致的4处(含关关句)。除关关句外,其它的三句为:“交交黄鸟”(国风·黄鸟)、“嘽嘽骆马”(小雅·四牡)、“营营青蝇”(小雅·青蝇)。三句中“交交”、“嘽嘽”、“营营”在诗中历来多是作为象声词来注释的,然而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 先说“交交”。《说文解字第十·下》:“交,交胫也,从大象交形,凡交之属皆从交。”《说文解字注·第十篇·下》:“交,交胫也。交胫谓之交,引申之为凡交之称,故爻下曰交也,烄下曰交木然也,爻火攵交灼木也,木省下曰木参交,以枝炊竹奥者也,衿下曰交衽也,凡两者相合曰交皆此义之引申假借耳,楚茨传东西曰交,邪行曰辶昔,辶昔字之假错。小雅交交桑扈,笺云交交犹佼佼飞往来皃,而黄鸟小宛,传皆曰交交小皃,则于本义不同,盖方语有谓小交交者。”《康熙字典·子集·上》“交”字条:“交,古文,[小尔雅]俱也,[广韵]共也合也,[易泰卦]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又友也,[易繋辞]上交不谄下交不渎,[礼郊特牲]为人臣者无外交不敢贰君也,又交交鸟飞貌,[诗秦风]交交黄鸟……”
月儿丸丸
[作品介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三类。“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绌,诗味不多。《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而《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原文:关关③雎鸠,在河之洲④。窈窕淑女,君子好逑⑤。参差荇菜⑥,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⑦寐思服⑧。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⑨。参差荇菜,左右芼⑩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①关雎:篇名。它是从诗篇第一句中摘取来的。《诗经》的篇名都是这样产生的。②周南:西周初期周公旦(公元前1063-前1057年)住东都洛邑(在今河南省洛阳市),统治东方诸侯。“周南”都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诗歌。《关雎》是一首情歌,写一个贵族男子爱上了一个采荇菜的姑娘,思慕她,追求她,想和她结婚。③关关:象声词,鸟的啼叫声。④在河之洲:(雌雄雎鸠)在河中陆地上居住着。形容它们的融洽。⑤好逑:等于说“佳偶”。逑:配偶。⑥参差荇菜:长短不齐的荇菜。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荇菜,水生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⑦寤:醒着。寐:睡着了。⑧思服:思念。服:想。⑨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表达对她的爱慕。⑩芼:摸,这里是选择的意思。 译文: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复去难成眠。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宠爱。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雎鸠的阵阵鸣叫诱动了小伙子的痴情,使他独自陶醉在对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种种复杂的情感油然而生,渴望与失望交错,幸福与煎熬并存。一位纯情少年热恋中的心态在这里表露得淋漓尽致。成双成对的雎鸠就象恩爱的情侣,看着它们河中小岛上相依相和的融融之景,小伙子的眼光被采荇女吸引。诗人在这里采用了“流”、“采”等词描述小伙子的心里变化的过程。诗中许多句子都蕴含着很深很美的含意,千古传颂的佳句有“窈窕淑女”,既赞扬她的“美状”,又赞扬她的“美心”,可说是前后呼应,相辅相成。又如“辗转反侧”句,极为传神地表达了恋人的相思之苦,后来白居易《长恨歌》“孤灯极尽难成眠”,乔吉《蟾宫曲·寄远》“饭不沾匙,睡如翻饼”,都是从这里化出的名句。而最后一句“钟鼓乐之”,又更是“千金难买美人笑”之类的故事的原本。通过这不知名的作者的笔,我们完全被这朴实恋情和美丽如画的场景感动了。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属于《诗经》咏物言志三法案——“赋、比、兴”之一的“兴”,即从一个看似与主题无关的事物入手,引出心声,抒泄胸臆。本诗语汇丰富,如使用“流”、“求”、“采”、“友”等动词,“窈窕”、“参差”等形容词,表明了诗人的文学技巧。全诗朗朗上口,韵律和谐悦耳。其中有双声,有叠韵,有“之”字脚的富韵,加上对后世七律、七绝影响最大的首句韵式,使得本篇堪称中国古代韵律诗的开山之作。
秀之美adahe
《关雎》全诗共分四章,每章四句。诗章反复以“参差荇菜”起兴,反复出现“窈窕淑女”,意在表明少女采摘荇菜的美好身姿给男子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男子“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辗转反侧”,日也想夜也想,因为相思而彻夜难眠。
不仅如此,因为相思之深。男子还做起了白日梦,幻想起与女子结合后的和睦生活。“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既反映出男子对女子的相爱之深,也表明了男子的贵族身份。
这首诗写男子对女子的思慕,大胆、直率而又健康纯洁,具有“乐而不淫”的特点。在章法上采用反复咏唱的方式使感情抒发逐步深化,二章与四章采用跳章叠词的方式,使章法变化独特。
扩展资料:
《国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
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春秋时代以歌诗为辞令,我们只认得当日外交之风雅,《关雎》写出好婚姻之一般,这日常情感生活中实在的谐美和欣欣之生意,却是那风雅最深厚的根源。
那时候,《诗》不是装饰,不是点缀,不是只为修补生活中的残阙,而真正是“人生的日用品”(顾颉刚语),《关雎》便好像是人生与艺术合一的一个宣示,栩栩然翩翩然出现在文学史的黎明。
关雎,是《诗经》的开篇之作,向来有赞誉。为什么用关雎作为这篇充满爱意的诗的题目呢?在孔子编辑《诗经》时,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
风,为民间传唱的诗,《孟子见梁惠王》中有关于民间的歌曲的记载,风,大体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歌曲。雅,中的部分来自民间,部分来自贵族的歌颂诗。颂,便是贵族用来祭司时歌颂上天,先祖的诗。
所以,大部分的诗是没有名字的,而编辑一部书,为了让人们便于查阅必将为每部分添加题目。当然,孔子比较谦虚采取了取诗每句开头的词作为诗的题目。《关雎》取自关关雎鸠 ,“关关”是指雎鸠的叫声,拟声词。
后世多用这种的命名方法,如唐李商隐的《无题》,因为有多首,所以采取了孔子发明的命名方法,如《锦瑟》取自:锦瑟无端五十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国风·周南·关雎
天秤座dan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曲千古绝唱,“蒹葭”、“白露”、“伊人”、“水一方”有四个意象组成,前两个意象起兴、简单铺陈,后两个意象简单罗列,经过读者发挥想象力进行艺术的再创造,丰厚的意味,朦胧的意境,呼之欲出,其再创造中的无穷意味,纯洁的爱慕之情,未经重章叠唱就已经让人销魂不已了。追寻者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而追寻?我们不知道;被追寻的“伊人”是什么 身份?为什么他那么难以得到?我们也不知道;以至于连他们是 男是女也无从确认。特别是“伊人”,音容体貌均无,一会儿在河的上游,一会儿在河的下游,一忽儿在水中央,一忽儿在水边草地,飘忽不定,来去渺茫,简直令人怀疑他是否真有实体存在。无疑,由于追寻者、特别是被追寻者的虚化,使整个追寻人物、追寻事件、追寻内容都变得虚幻愿陇起来;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事实的虚化、膜犹,诗的意境才显得那么空灵而富有象征意味。诗中所描述的景象,并非目之所存的现实人事,也不是对曾经阅历过的某件真事的回忆,而是由许多类似事件、类似感受所综合、凝聚、虚化成的一种典型化的心理情境。这种心理情境的最大特点,是不粘不滞、空灵多蕴。“在水一方”,可望难即,就是这种空灵的心理情境的艺术显现。在这里,由于追寻者和被追寻者的虚化,那看来是真景物的河水、道路险阻,乃至逆流、顺流的追寻路线,以及伊人所在的“水中央”等诸种地点,也都成了虚拟的象征性意象。对它们均不可作何时何地、河山何水的深究,否则,伊人既在河的上游又在河的下游就自相矛盾,连两个人何以都不渡过河去也成了问题。《蒹葭》的成功,就在于诗人准确地抓住了人的心象,创造出似花非花、空灵蕴藉的心理情境,才使诗的意境呈现为整体性象征。在水一方”,可望难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徊从之,道阻且长”的困境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们可能经常受到从追求的兴奋。到受阻的烦恼、再到失落的惆怅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礼,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奋战多痛苦或顺流而下空欢喜的情感冲击;我们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爱情的境遇和唤起爱情的体验,也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理想、事业、前途诸多方面的境遇和唤起诸多方面的人生体验。意境的整体象征,使这首诗真正具有了难以穷尽的人生哲理意味。王国维曾将这首诗与曼殊的《蝶恋花》中的“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相提并论,认为它二“最得风人情致”,这显然是着眼于它的意境的人生象征意蕴。
一缕青丝万缕愁
一、这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兴”,即“兴起”,也就是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作品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二、这首诗还采用了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美。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以修饰动作的,如“辗转反侧”;用以摹拟形象的,如“窈窕淑女”;用以描写景物的,如“参差荇菜”,活泼逼真,声情并茂,体现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三、用韵方面,这首诗采取了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优化与对策研究摘 要: 改革开放至今,民营中小企业经过长足的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组织细胞, 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就业、提供
在材料学科上,要求学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材料科学的发展前沿。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有关材料学的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国内外基础医学教育考核的关联性思考论文 【 摘要 】基础医学教育是培养医学专业人才不可或缺的环节,全面推进基础医学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能够为我国医疗卫
小料仓中混有较大料的原因有多方面。 最直接的原因可能是设置的筛孔尺寸不合理,热料仓的筛孔尺寸与振动筛的频率、振幅、筛网的倾角有关。3-6mm仓的料实际上应
现如今,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关于人生的价值议论文作文5篇_议论文,仅供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