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米飞
印象是指我们对他人外部特征、内在性格的判断和认识。印象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则和基本模式。本章内容导图: 一、印象形成的一般规则 1、一致性规则 指的是我们对别人的印象应该是一致的,而不是矛盾的。如果我们收集到别人的信息前后矛盾,我们也会根据一致性原则把各种矛盾的信息整合起来,尽力去消除或减少这种冲突,把对方看成多种特征相融合的、一致的人。 我们不会认为别人既是好的又是坏的,既是诚实的又是虚伪的,既是热情的又是冷淡的。 我们在处理这些矛盾的信息时,分别给予不同的权重,试图把各种特性以一致的线索整合起来。 比如单位来了一个新同事,外表英俊并且聪明,但是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我们在形成对他的印象过程中,不得不协调他的优点和缺点,最后形成相对一致的印象。 印象形成的一致性规则最终可能会形成一种以偏概全的结论,但这种结论符合我们的心理需要。 2、评价的中心性 比如单位新来一个同事,他有很多特性,比如英俊、聪明、幽默、有能力并且非常自信,但是另外一方面,他会比较易怒,喜欢吹嘘自己、对个人得失很计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对他形成怎样的印象呢?或者说我们最终所形成的以偏概全的印象会把哪个特性放在中心位置进行评价呢? 奥斯古德等人通过实验发现, 我们用于描述他人的全部形容词主要涉及三个维度,即评价(好与不好)、力量(强与弱)、活动(积极还是消极)。好与不好的“评价”维度是主要的,会影响有关“力量”和“活动”的描述。一旦我们判断了别人的好坏属性,其印象就基本确定了。 罗森伯格同意将评价维度放在中心位置上(评价的中心性),并进一步区分了评价的内在结构。他们认为, 我们会根据社会特性和智能特性来评价他人的。 而后汉密尔顿等人通过实验证明: 让我们看到较多的关于社会特性的判断,一般会影响我们对别人的喜欢程度,让我们看到较多的关于智能特性的判断,会影响我们会别人的尊重程度。 关于评价维度的结构与内容 从以上不难看出,至少有三个大的维度和若干具体特性会影响我们对他人的印象。最有分量的特性称为中心特性。评价维度和中心特性分别处于不同的层次。 二、印象形成的基本模式 1、平均模式: 指的是我们对别人各种特征的平均值的过程。 平均模式可以解释:一开始我们认为某人很好,但是随着交往的深入,越来越觉得此人没有开始认为的那么好。 2、增加模式 :指的是我们对别人的印象是把所有特征价值的总和作为依据(包含优点和缺点)。 这可以解释:我们对一个人越熟悉越喜欢他,虽然我们明知他有许多缺点和不足。 3、加权平均模式:指的是对印象形成的影响力而言,一些特征往往比其他特征更加重要。影响力很大的极化特征我们会采取增加模式,其他特征我们会采取平均模式去综合。 (1)先行信息加重作用。 我们在对别人形成印象时,并不会同等看待对方身上的所有特征,那些首先被我们发现的特征会影响我们对后来掌握的其他信息的处理方式。 (2)消极否定信息加重作用。 别人身上的“好”和“坏”的特征,其中我们会更加看重“坏”的特征。 如果其他条件相同,传达消极否定信息的特征比传达积极肯定信息的特征更能影响印象的形成。 不管一个人具有其他什么样的特征,一种极端否定的特征会使人产生一种极端否定的印象。所以我们不要轻易对他人形成否定的印象。
猫妖梦懿
1首因效应:在心理学中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是在短时间内,以片面的资料为依据形成的印象,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四十五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这一最先的印象对他人的社会知觉产生较强的影响,并且在对方的头脑中产生并占据着主导地位。 2近因效应: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项的刺激,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据了主导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因此,也称为新颖效应。例如《风声》中的女主角(由周迅扮演),起初,花天酒地,为国名党做事,给人的第一印象不好,到故事的最后才暴露了她是一个共产党员,让观众重新认识她,并产生了好的印象。 3晕轮效应:这种强烈知觉品质或特点,就像月亮形成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从而掩盖了其他品质或特点,所以就形象的称之为光环效应。 4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夺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 5仁慈效应:又称宽大效应,是指人们在对他人的特性进行评定时,好的评价常多余不好的评价。 6定型效应(有叫刻板印象):是指人们用刻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人、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作为判断和评价依据的心理现象。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比如相同地域,形成的相同风俗,相同领导形成的相同的理念。
woshiyujiaolong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系列之“首因效应”(仅供参考)【基本概念】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它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 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首因,是指首次认知客体而在脑中留下的“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首因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实际上指的就是“第一印象”的影响。第一印象效应是一个妇孺皆知的道理,为官者总是很注意烧好上任之初的“三把火”,平民百姓也深知“下马威”的妙用,每个人都力图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心理学家认为,由于第一印象主要是性别、年龄、衣着、姿势、面部表情等“外部特征”。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态、姿势、谈吐、衣着打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人的内在素养和其它个性特征,不管暴发户怎么刻意修饰自己,举手投足之间都不可能有世家子弟的优雅,总会在不经意中“露出马脚”,因为文化的浸染装不出来的。 但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仅凭第一印象就妄加判断,“以貌取人”,往往会带来不可弥补的错误!《三国演义》中凤雏庞统当初准备效力东吴,于是去面见孙权。孙权见到庞统相貌丑陋,心中先有几分不喜,又见他傲慢不羁,更觉不快。最后,这位广招人才的孙仲谋竟把与诸葛亮比肩齐名的奇才庞统拒于门外,尽管鲁肃苦言相劝,也无济于事。众所周知,礼节、相貌与才华决无必然联系,但是礼贤下士的孙权尚不能避免这种偏见,可见第一印象的影响之大!【如何把握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的产生与个体的社会经历、社交经验的丰富程度有关。如果个体的社会经历丰富、社会阅历深厚、社会知识充实,则会将首因效应的作用控制在最低限度;另外,通过学习,在理智的层面上认识首因效应,明确首因效应获得的评价,一般都只是在依据对象的一些表面的非本质的特征基础上而做出的评价,这种评价应当在以后的进一步交往认知中不断地予以修正完善,也就是说,第一印象并不是无法改变,并不是难以改变的。 对于这种因信息输入的顺序而产生的效应的现象,有种种不同的原因解释。一种解释认为,最先接受的信息所形成的最初印象,构成脑中的核心知识或记忆图式。后输入的其他信息只是被整合到这个记忆图式中去,即这是一种同化模式,后续的信息被同化进了由最先输入的信息所形成的记忆结构中,因此,后续的新的信息也就具有了先前信息的属性痕迹。另一种解释是以注意机制原理为基础的,该解释认为,最先接受的信息没有受到任何干扰地得到了更多的注意,信息加工精细;而后续的信息则易受忽视,信息加工粗略。【首因效应小故事】 ①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新闻系的毕业生正急于寻找工作。一天,他到某报社对总编说:“你们需要一个编辑吗?”“不需要!”“那么记者呢?”“不需要!”“那么排字工人、校对呢?”“不,我们现在什么空缺也没有了。”“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说着他从公文包中拿出一块精致的小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佣”。总编看了看牌子,微笑着点了点头,说:“如果你愿意,可以到我们广告部工作。”这个大学生通过自己制作的牌子表达了自己的机智和乐观,给总编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引起其极大的兴趣,从而为自己赢得了一份满意的工作。这种“第一印象”的微妙作用,在心理学上称为首因效应。同样,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被试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多数被试都认为学生A更聪明。 ② 无独有偶,美国总统林肯也曾因为相貌偏见拒绝了朋友推荐的一位才识过人的阁员。当朋友愤怒的责怪林肯以貌取人,说任何人都无法为自己的天生脸孔负责时,林肯说:“一个人过了四十岁,就应该为自己的面孔负责。”虽然林肯以貌取人也有其可圈可点之处,我们却不能忽视第一印象的巨大影响作用,因而必须通过提高自身修养来整饰自己的形象,为将来的成功奠定基础,搭好台阶。【首因效应与职场】 首因效应职场上到处可见:“新官上任三把火”、“早来晚走”、“恶人先告状”、“先发制人”、“下马威”...... 等,都是想利用首因效应占得先机。首因效应完全可以解释这样一种职场怪现象:有的人吃了相貌的亏,有的人却占了相貌的便宜。这也是大学生求职前纷纷跑到美容院整容的原因之一。相貌不佳者,其实根本不需要整容。一是去谋求不计较相貌的职业;二是学点心理学,任何事情都抢个先,占尽首因效应带来的职场先机。【首因效应的启示】 首因效应告诉我们,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实验证明,第—印象是难以改变的。而第一印象主要是依靠性别、年龄、体态、姿势、谈吐、面部表情、衣着打扮等,判断一个人的内在素养和个性特征。因此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尤其是与别人的初次交往时,一定要注意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注重仪表风度,—般情况下人们都愿意同衣着干净整齐、落落大方的人接触和交往。其次,要注意言谈举止,言辞幽默,侃侃而谈,不卑不亢,举止优雅,定会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首因效应在人们的交往中起着非常微妙的作用,只要能准确地把握它,定能给自己的事业开创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问题一:如何塑造企业形象?该怎么写? 企业形象塑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包括企业形象的要素、企业形象的载体、企业形象的物质基础、企业形象的塑造者、企业形象的内在
个人形象塑造已经成为时尚界越来越关注的焦点,它越来越多的被普通人所接受,那究竟什么是个人形象设计?它会在日常生活中带给人怎样的生活效果呢? 形象是对某人或某事物
外愚内智:大才荀攸 荀攸,字公达,东汉末颖川颖阳人。他出身于士族家庭,为人善良端正,富有智计。荀攸从小失去父母,是跟着祖父和叔父长大的。他外表愚钝懦弱,内心却机
论消费者情感需求对品牌定位的影响与案例分析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商业市场,没有个性和特点的商品和品牌已经无法取得长久的胜利。只有当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能够为目标消费者提供
在《水浒传》书中,史进这一人物形象并不是十分的突出,但这主要是由于有关他的文字篇幅较短所造成的,并不能因此而否认作者在塑造其人物形象时所做的一些艺术上的努力.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