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3

1号女王
首页 > 职称论文 > 火山论文参考文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78952146984里

已采纳

调查原因:在陆地上的火山大多是喷火的,因为地壳运动,平日里被包在地壳里的岩浆由于温度高,又承受地壳的压力,所以一遇到地壳薄的地方岩浆就猛烈冲出地面,如同火焰一般便称为火山。那你可想象过水火山吗?水火不相容,水火山又要怎样爆发呢?研究方法:用行动获得证实,并找出原因。研究过程:我准备了一个巨型脸盆,一个玻璃瓶。我在巨型脸盆中放进很冰很冰的冷水,在玻璃瓶中加入3/4热水,为了更加清楚的观察过程,我在玻璃瓶的热水中加入蓝色颜料,准备就绪。我小心地把玻璃瓶放入水中,然后迅速沉入水中。只见在玻璃瓶中蓝色的热水慢慢涌上水面,弥漫开来。过了半分钟,待它完全冷却,蓝色的“岩浆”慢慢下沉,沉到盆底。结果分析:为什么会这样?首先先要知道水是什么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温度升高时,水分子运动速度快,因此,在热水中,水分子运动非常快,到处乱窜,分子间的距离不断拉大。随着水的体积不断增大,密度会不断变小。而水温降低时,分子间距离缩小,水的密度增大。当蓝色的水涌出玻璃瓶时,由于水分子运动减慢,就会下沉到盆底了。 收获体会:原来水中的火山也是如此有趣,水也能造出火山奇观,火山也非如此单一,世界上不是喷火的火山也不少。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就是一座喷金的火山;冰岛南部海滨的格姆维特火山只爱喷发冰块;哈萨克斯坦的缅布拉克山谷是一座喷射水的火山。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啊!

303 评论

刘小贱爱花钱

众所周知,美国黄石超级火山以其规模庞大的岩浆室和致命的火山口而闻名天下,是地球火山领域中当之无愧的“大哥大”。不过,“山外有山”,美国地质学家通过探测发现,在美国西部大都会附近还隐藏着另外一座超级火山。令人担忧的是,其规模大约是黄石超级火山的30倍,其喷发的威力无法想象......黄石超级火山在过去的210万年、130万年和63万年前分别喷发过三次,虽然如今已到了有一个爆发窗口期,却迟迟未见有爆发的迹象。因此,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长期通过一系列地震站台来监测黄石国家公园,希望通过地震波信息找到火山活动的变化轨迹。弄巧成拙的是,地质学家没有发现黄石火山任何喷发的迹象,却无心插柳柳成荫地在北美大陆发现了另一座超级火山群。 美国犹他州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Eric Christiansen教授认为,新发现超级火山是真正意义上世界最大的火山,其具有代表性的华华泉(Wah Wah Springs)大爆发也是人类目前已知的最大规模爆炸性火山喷发。大约3000万年前,华华泉附近释放出约5500立方公里的岩浆,导致整个北美大陆被笼罩在火山灰之中。随后,这座超级火山在犹他州西部坍塌。迈伦·贝斯特(Myron Best)表示,由于大气中的火山灰完全挡住了太阳,整个天空都处于黑暗当中,持续了几天至几周。超级火山的喷发在犹他州西部和内华达州东部占地约3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造成了难以想象的破坏。尽管目前没有任何关于这次大规模喷发的记载,人们只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可能的喷发过程形象地描述出来,但是凡存在必有证据,地质学家开始从地下岩层中发现超级火山喷发的痕迹。对此,研究人员花了大约30年的时间绘制出了犹他州西部地质图,最终找到了超级火山喷发的遗迹,更证实了这座超级火山的存在。测绘结果显示,在犹他州和内华达州的交界处,有一个直径约48公里,深度约5000米的巨型破火山口。研究人员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和矿物化学分析法进行研究分析,最终证实周边地层中的火山灰都来自于同一个古老的超级火山喷发。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座超级火山与仍然活跃着的黄石超级火山群不同,它可能永远都不会再爆发。根据火山喷发的规律总结我们不难发现,火山喷发导致的后果越严重,这个火山的喷发频率越低,反之亦然。由此可见,这座超级火山虽然威力强大,但在我们有生之年,恐怕无法再相见了! 责编/朱张航宇 参考文献:Yellowstone volcano: How scientists discovered supervolcano 30 times LARGER in Utah, Callum Hoare.

151 评论

gell墨脱

Science:气候系统的多年代际振荡可能是由火山活动引起的

气候系统最显著的多年代际振荡是北大西洋区域的海表温度变化,即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tlanticMultidecadal Oscillation,简称AMO)(Kerr,2000)。AMO周期较长,约为50~70年,这一现象究竟是地球气候系统内部变率,亦或只是响应外强迫的表现,一直以来是悬而未决的问题。

基于仪器观测气象数据的研究认为,AMO来源于地球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基于树轮和冰芯的气候重建研究也表明,过去千年北大西洋和全球平均气候存在多年代际变率,但仅依赖观测和重建数据很难找到真正的归因。基于模式模拟的归因研究也仍未有定论,有模拟研究表明AMO可能是海表温度对大气随机扰动的响应,也可能是大西洋经圈翻转环流的外在表现,又或是对外部辐射强迫的响应。

最近,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MichaelE. Mann及其合作者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Mannet al., 2021),提出过去千年温度多年代际振荡是由火山活动引起的,气候系统本身并不存在多年代际的振荡。

作者认为内部变率与外强迫最大的区别在于:内部变率主要影响到全球能量的空间再分配,外强迫则影响全球能量的总收支,因此分析内部变率应从全球气候异常的空间入手。

作者采用了多锥度-奇异值分解方法(Multi-taper method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简称MTM-SVD),该方法是针对变量场进行频域分析,可避免因模式之间的差异对信号提取的影响,从而获得变量场的分数局地方差谱(Local Fractional Variance,简称LFV)。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获得特定频率带宽较窄信号的空间特征(模态)。作者使用该方法分析了参与第五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简称CMIP5)的所有模式的参照试验和过去千年模拟试验的全球温度场。

结果表明,与明显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年际信号不同,无外强迫参照试验模拟的全球温度中并不存在显著的年代际至多年代际的分量(图1A),而施加外强迫的结果则存在多个显著的年代际至多年代际振荡信号,其中包括以50~70年为周期的分量(图1B)。通过与多模式集合平均的全球平均温度(通常认为其代表对外强迫的响应)的功率谱(图1C)对比,发现过去千年模拟试验的多年代际振荡信号与集合平均的全球平均温度的多年代际变率的周期是一致的,即过去千年模拟试验中存在的多年代际气候变率模态极有可能是对外强迫的响应。

图1 CMIP5模式温度数据的谱分析结果;(A)CMIP5参照试验温度场的LFV谱,虚线表示蒙特卡洛方法计算的置信度,从下至上分别为p=、、、;每条彩线代表一个单成员(N=44),粗黑线为平均值;(B)同A,分析的是CMIP5过去千年模拟试验(N=16);(C)CMIP5过去千年模拟试验集合平均(N=16)的全球平均温度的功率谱,蓝色竖虚线指示B与C共有的谱峰(Mann et al., 2021)

作者进一步使用能量平衡模式(一种根据能量平衡计算温度及其分布的简单气候模式,其不考虑内部变率),分析了在过去千年全球气候变化中最重要的两个外强迫因子(太阳辐射和火山活动)对全球温度的影响。在使用多条火山活动和太阳辐射重建序列作为外强迫组合或单一驱动模式后,发现只有火山活动可以导致全球平均温度的多年代际变化。说明火山活动是过去千年全球平均温度多年代际振荡的主因。

此外,作者使用相同的方法对观测数据与CMIP5 历史 气候模拟试验也进行过相同的分析(Mannet al., 2020),结果显示全强迫的 历史 气候模拟全球温度结果与观测数据一致,均具有约50年周期的多年代际变化特征(图2)。但是在仅加入人为强迫的 历史 气候模拟结果中,尽管也存在多年代际变率模态,但是其周期并不相同,约为60年(图3)。在对比观测数据和多个模式的结果后,发现这一多年代际振荡的相位在观测和不同模式中也较为一致,很明显这不符合内在变率的随机特性。考虑到参照试验中并不存在多年代际振荡,这表明这一多年代际振荡是对外强迫(人为强迫和自然强迫)的响应。

图2 CMIP5 历史 气候模拟试验(自然强迫+人为强迫)和观测数据的温度场LFV谱分析;灰色阴影代表集合成员的分布范围(深灰色区域为68%的集合成员的分布范围、灰色区域为95%),粗黑线为平均值,青线与紫线分别代表两个不同模式的结果,蓝线为观测结果(Mann et al., 2020)

图3 CMIP5 历史 气候模拟试验(人为强迫)和观测数据的温度场LFV谱分析;这里 历史 气候模拟试验是指不包括自然强迫的单一人为强迫试验,其余同图2(Mann et al., 2020)

总之,作者认为与气候系统年际尺度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内部变率不同,气候系统很可能不存在多年代际的内在变率。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温度的多年代际变化是由人为强迫和自然强迫共同影响下产生的,而在人类影响较弱的过去千年,火山活动是全球温度多年代际振荡的驱动力。

由于作者的研究均是基于气候模式,其获得的结果主要是说明CMIP5模式中并没有多年代际内在变率,其结果的可靠性受当前模式对内在变率模拟能力的限制。尽管如此,这一结果也再次表明火山活动对过去千年多年代际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这与过去千年的全球温度重建工作认为火山活动是多年代际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相符(PAGES2k Consortium, 2019)。这些研究启发我们,深入探究火山活动年代际至多年代际气候影响过程的物理机制,有利于对气候变化做出更为深入的科学解释。

【致谢:感谢新生代室徐德克副研究员的审阅及宝贵修改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KerrR A. A North Atlantic climate pacemaker for the centuries[J]. Science, 2000, 288(5473): 1984-1985.

MannM E, Steinman B A, Miller S K. Absence of internal multidecadal andinterdecadal oscillations in climate model simulations[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11: 49.

MannM E, Steinman B A, Brouillette D J, et al. Multidecadal climate oscillationsduring the past millennium driven by volcanic forcing[J]. Science, 2021, 371(6533): 1014-1019.

PAGES2k Consortium. Consistent multi-decadal variability in global temperaturereconstructions and simulations over the Common Era[J]. Nature Geoscience, 2019, 12(8): 643-649.

164 评论

相关问答

  • 防火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高校图书馆火灾隐患与应急策略论文 图书馆做为搜集、整理、收藏和流通图书信息资料,供读者学习、参 考、研究的学术性机构,它收藏的各类图书、报刊、音像资料、光盘资料

    少年卡米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火山论文范文

    地壳之下100至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份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火山

    杜佳妮625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火山论文参考文献

    调查原因:在陆地上的火山大多是喷火的,因为地壳运动,平日里被包在地壳里的岩浆由于温度高,又承受地壳的压力,所以一遇到地壳薄的地方岩浆就猛烈冲出地面,如同火焰一般

    1号女王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兴隆山论文参考文献

    链接: 山大知新楼,一跃解千愁,是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的知新楼。它是山大建筑里最高的建筑,山大学子经常开玩笑说学不进了就去山大知新楼。

    花花的老妈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黄山论文参考文献

    1. 《影视动画造型设计》 翟翼翚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6年10月1日2. 《国际经典动漫设计教程�6�1动画造型设计》 李浩跃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0年7

    jiuxing2015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