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11

水蓝色的风铃
首页 > 职称论文 > 火箭发射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八零梁行

已采纳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50年代中期开始的,1956年,中国制定了12年科 学发展远景规划,把火箭和喷气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同年建立了第 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1958年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列入国家科学规 划,组建机构开展空间物理学研究和探空火箭研制工作,并开展星际航 行的学术活动和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中国航天事业在创业之初经历了 经济上、技术上的种种困难,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1960年2月发射成 功第一枚探空试验火箭,同年11月又发射成功第一枚自制的运载火箭, 在60年代后期又研制成功中程和中远程运载火箭,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中国于60年代中期制定了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空 间计划。1968年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 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 、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卫星的国家。1971年 3月3日发射成功的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向地面发回了各项科学实验数据 ,正常工作了多年。1975年11月26日首次发射成功返回型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成了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0 年5月,向南太平洋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取得成功,1981年9月20日首次用 一枚大型运载火箭把三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送入地球轨道,1982年10月 从水下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1984年4月,发射一颗对地静止轨道试 验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4月16日卫星定点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 至1985年10月,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发射了1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 卫星。这些卫星为地质、测绘、地震、海洋、农林、环境保护等国民经 济部门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已用于国内通信广播和电视节目传输,对改善边远地区的通信和广播状 况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一系列航天活动中国已建立了各类人造卫星、 运载火箭、发射设备和测量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的基地 ,建成了能发射近地卫星和对地静止轨道卫星,拥有光测、遥测和雷达 等多种跟踪测量手段的酒泉和西昌航天器发射场;组成了由控制中心地 面台站和测量船构成的卫星测控网,造就了一支富有经验的航天科学技 术队伍,从而有能力不断开拓航天活动。 10月15日到16日神州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中国高科技领域继 “两弹一星”之后又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 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国家

157 评论

请叫我阿虎

你是哪个专业的啊。我是你们教官

321 评论

Q蛋蛋果

2004年1月,我国探月计划“嫦娥1号”工程正式启动,这标志着我国的深空探测进入了实际操作阶段。探月工程将分“绕”、“落”、“回”3个阶段来具体实施。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空间飞行器的定轨精度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火箭运载的能力可以确保把总重约吨的飞行器送到约38万公里的地月距离处,但保证其准确进入环月飞行工作轨道则有赖于地面测控系统的精密定轨和轨道预报。经多次反复论证,我国探月工程决定,探月飞行器的测控工作,以我国的联合S波段(USB)测控系统为主,辅以中国科学院的甚长基线射电干涉(VLBI)测量系统进行精密定轨。 本文以我国正在实施的探月计划“嫦娥1号”工程为背景,分析了在我国USB测控网和VLBI跟踪网的现有空间分布、观测弧段和尽可能接近真实情况的误差源等前提下的探月飞行器的精密定轨。“嫦娥1号”的整个飞行过程包括以地球为中心的调相轨道飞行、地月系之间的奔月飞行轨道以及环月轨道的飞行。各轨道段有不同的轨道特征,为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影响奔月飞行器和环月飞行器定轨精度的主要误差源,以及观测量精度、观测资料类型等对定轨的影响。在环月阶段,月球重力场误差是影响定轨的最主要的误差源,本文采用减缩动力学法,即采用合适的经验加速度参数吸收重力场误差对定轨的影响。采用的方法是仿真模拟计算,即首先模拟观测数据,然后在计人各误差源的影响后进行求解,并对解算结果进行比较。仿真模拟的工具是美国宇航局哥达德飞行中心的空间数据分析软件系统GEODYNⅡ。 仿真的计算结果表明:采用USB测距、测速和VLBI时延,时延率联合定轨能够提高定轨和轨道预报精度。在奔月阶段,提高观测量精度(时延)和减小测量船的点位误差将有助于提高定轨精度,而在环月阶段,采用减缩动力学方法和提高月球重力场精度将有助于提高定轨精度。

249 评论

美丽苗条龙龙

[国内视点] 中国探月副总设计师:15年内有望将2-3人送上月球 [佚名][2010年11月7日][11]简介:“中国现有的技术和经济实力,已经超过了美国的阿波罗登月时期,15年内,中国完全可以将2-3人送上月球,然后成功返回。”昨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月球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豪,在回母校华中师大一附中参加60周年校庆时透露。内容:“中国现有的技术和经济实力,已经超过了美国的阿波罗登月时期,15年内,中国完全可以将2-3人送上月球,然后成功返回。”昨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月球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豪,在回母校华中师大一附中参加60周年校庆时透露。龙乐豪曾主持和参加了5项国家重点工程运载火箭或导弹的研制,其中长征三号甲被誉为“金牌火箭”,至今仍保持100%的飞行成功纪录。他还主持过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展规划与月球探测工程运……2. [新闻评论] 外媒:中国二次探月是新版太空竞赛 [佚名][2010年10月10日][115]简介:美国媒体在嫦娥二号发射当天即用大量文字和图片报道中国月球探索历程;新加坡《联合早报》将中国的嫦娥二号和西方发射的探月卫星进行了比较,认为嫦娥二号只用112小时便能进入月球轨道,比欧洲和日本探月卫星的速度都要快。内容: 中国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二号」在飞行180余小时后,在9日上午11时32分正式进入轨道高度为100公里、周期为118分钟的圆形环月「使命轨道」。这代表着,「嫦娥二号」任务已基本取得成功。中国选择在国庆日当天进行嫦娥二号的发射,引起了全球的瞩目。在称赞之声之外,也有外媒称,中国发展航天科技是在进行「国际竞赛」。 赞扬中国航天成就 当中国的嫦娥二号在10月1成功发射,并在此后的几天多次成……3. [国内视点] 中国嫦娥二号卫星成功进入环月轨道 [佚名][2010年10月9日][484]简介:中国“嫦娥二号”卫星第三次近月制动结束,进入预定环月轨道,此时卫星距离月球100公里,绕月周期为118分钟。10月26号,嫦娥二号卫星还将与月球有一次更加亲密的接触,她将把飞行高度下降到距离月球表面只有15公里的地方,对未来中国月球探测器的着陆点进行拍照。内容:(综合讯)中国广播网报道,中国“嫦娥二号”卫星第三次近月制动结束,进入预定环月轨道,此时卫星距离月球100公里,绕月周期为118分钟。 报道指,按照计划,10月26号,嫦娥二号卫星还将与月球有一次更加亲密的接触,她将把飞行高度下降到距离月球表面只有15公里的地方,对未来中国月球探测器的着陆点进行拍照。……4. [国内视点] 嫦娥二号卫星全程测控纪实 [佚名][2010年10月8日][56]简介:当嫦娥二号完成这一系列试验测试后,又将重新回到高度为100公里的环月近圆轨道,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半年。在嫦娥二号任务后期,西安中心还将在嫦娥二号上进行相关技术试验,提高测控精度,为我国嫦娥工程和深空探测提供第一手资料。内容: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随着一声惊天轰鸣,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桔红色的烈焰,托举着嫦娥二号卫星拔地而起,直刺苍穹…… 此次嫦娥二号任务中,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简称西安中心)及所属喀什测控站、青岛测控站、厦门测控站以及智利圣地亚哥站将完成卫星在轨寿命期间的全程监测,拉开嫦娥二号征战太空的恢宏序幕。 “嫦娥”升空:快速定轨 “关闭各类信号源、塔上应答机,天线置于等待点。” “功率……5. [国内视点] 嫦娥二号将提前3天进入状态 [佚名][2010年10月8日][21]简介:根据计划,今天嫦娥二号将进行第二次近月制动,卫星将进入一个小时周期的轨道。昨天下午13时30分飞控中心对嫦娥二号实施一次轨道平面机动,提前三天实现了卫星由侧飞到正飞的姿态调整。内容:根据计划,今天嫦娥二号将进行第二次近月制动,卫星将进入一个小时周期的轨道。昨天下午13时30分飞控中心对嫦娥二号实施一次轨道平面机动,提前三天实现了卫星由侧飞到正飞的姿态调整。 卫星轨道当前有一定偏差 第一次近月制动后,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主任设计师张波介绍说,第一次近月制动出来的各种参数显示,从发动机温度,到速度控制曲线,吻合得都非常好。张波介绍,第一次近月制动后,实际的近月点高度距离……6. [国内视点] 嫦二是全球第127个月球探测器 [佚名][2010年10月8日][486]简介:无论在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和空间探测方面,目前水平整体来说处于世界上中等的水平,有一些技术达到了国际水平,但是随着我们国家经济技术的日新月异,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们再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可以达到国际的先进水平,基本情况是这样的。内容:日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航天专家庞之浩就绕月探测工程和嫦娥二号的相关话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网友问:其他国家的探月工程目前处在那个阶段呢?庞之浩:探月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分三大阶段,一个是1958年到1976年,美苏进行太空竞争,探月也是一个重要的领域,这个阶段发射大量的月球探测器,苏联完成了绕月中的绕落回,美国不仅完成了绕落回而且进行了六次载人航天登月,花了250亿美金,但是这之后由于苏联……7. [国内视点] “嫦娥二号”今天进入环月轨道 [佚名][2010年10月6日][30]简介: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朱民才昨日说,由于首次中途轨道修正满足入轨精度要求,嫦娥二号卫星原计划需进行的中途轨道修正再次取消,预计将于今日进入预定环月轨道。内容:(北京综合讯)嫦娥二号中途轨道修正昨日再次取消,今日将进入预定环月轨道。据新华社报道,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朱民才昨日说,由于首次中途轨道修正满足入轨精度要求,嫦娥二号卫星原计划需进行的中途轨道修正再次取消,预计将于今日进入预定环月轨道。朱民才表示,在10月2日实施首次中途轨道修正后,控制非常精准,满足卫星到达近月制动点的精度要求,所以,原计划于此后进行的两次中途修正不再进行。这标志着中……8. [国内视点] 嫦娥二号今日将首次进入环月轨道 [佚名][2010年10月6日][50]简介:今天上午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将对嫦娥二号卫星进行第一次近月制动,使卫星进入环月椭圆轨道。据介绍,第一次近月制动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点,“不容许有任何失败,一旦错过就很难补救。”内容:(268, 350, 250, ad_news_detail_new_1, float:left; margin:5px 10px 10px 0px; padding:2px; text-align:center, , );核心提示:今天上午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将对嫦娥二号卫星进行第一次近月制动,使卫星进入环月椭圆轨道。据介绍,第一次近月制动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点,“不容许有任何失败,一……9. [国内视点] 嫦娥二号完成首次近月制动 [佚名][2010年10月6日][22]简介:6日上午11点06分,“嫦娥二号”卫星点火,持续33分钟左右,第一次近月制动成功完成。这意味着“嫦娥二号”正式进入12小时的环月轨道,完成飞入太空后迄今为止难度系数最高的这一跳。内容:6日上午11点06分,“嫦娥二号”卫星点火,持续33分钟左右,第一次近月制动成功完成。这意味着“嫦娥二号”正式进入12小时的环月轨道,完成飞入太空后迄今为止难度系数最高的这一跳。此前,有专家分析,“嫦娥二号”的第一次近月制动最为关键,这一动作被五大系统公认为是嫦娥二号在太空中难度系数较高的一次表演,风险极大。据介绍,“嫦娥二号”发动机第一次近月制动持续1940多秒,约33分钟结束。据中……10. [新闻评论] 外媒:「嫦二」令美眼热欧眼馋印眼红 [辛一山][2010年10月5日][206]简介: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的成功升空,不仅在国内成为最热新闻,在国际上也是「传遍街头巷尾」。中国在外太空的成就已不仅限于近地领域,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提前成为与美俄并列的太空强国。而记者采访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除了祝贺中国外,NASA表示在未来可能与我国合作。内容:(联合早报网讯)香港文汇网报道,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的成功升空,不仅在国内成为最热新闻,在国际上也是「传遍街头巷尾」。 美国《福布斯》杂志称,中国在外太空的成就已不仅限于近地领域,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提前成为与美俄并列的太空强国。而记者采访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除了祝贺中国外,NASA表示在未来可能与我国合作。 对于嫦娥二号升空的意义,外媒有着各种各样……11. [新闻评论] 中国正在奔月 美国却在告别月球 [佚名][2010年10月3日][322]简介: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1日成功发射升空,由于美国日前刚通过决议要求调整美国宇航局(NASA)未来的方向,短期内或不再进行探月计划,“美国在线”由此报道表示,“中国发射月球探测器时正是美国从月球上回来之时”。内容: 星箭准备点火发射。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1日成功发射升空,由于美国日前刚通过决议要求调整美国宇航局(NASA)未来的方向,短期内或不再进行探月计划,“美国在线”由此报道表示,“中国发射月球探测器时正是美国从月球上回来之时”。 报道首先说,中国第二个月球探测器在1号被发射升空,并介绍它将会采集月球表面图像,还会执行未来无人探测器登月地点的考察等工作。报道援引美联社的话称,中国近年来太……12. [学者观点] 毛利卫说嫦娥二号具世界意义 [佚名][2010年10月3日][248]简介:日本“航天第一人”毛利卫对于中国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表示祝贺,并认为这不仅对中国,对世界也具有重要意义。毛利卫是在昨日接受新华社记者蓝建中采访时作上述表示的。内容: 【日本新闻网10月3日消息】日本“航天第一人”毛利卫对于中国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表示祝贺,并认为这不仅对中国,对世界也具有重要意义。毛利卫是在昨日接受新华社记者蓝建中采访时作上述表示的。 报道说,毛利卫是日本首位宇航员,现任日本科学未来馆馆长。他说,日本“月亮女神”绕月探测卫星从2007年9月升空到2009年6月受控撞月……13. [国内视点] 嫦娥二号首幅地月成像照传回 [佚名][2010年10月3日][153]简介:昨晚19时25分星箭分离之后嫦娥二号独自一人在茫茫太空中飞行了一整夜,这一夜嫦娥二号并没休息。今天凌晨3点39分钟左右,经过一系列姿态调整,嫦娥二号卫星用自己身上携带的一部监视相机拍下它的第一幅摄影作品,也就是之前所说的「地月成像」中的对地成像。内容: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16个小时之前,四川西昌是我们瞩目的焦点,嫦娥二号卫星在长征三号丙火箭的托举中成功发射。卫星发射之后,跟踪、测控、调整成了重要的接力赛。 卫星发射到现在这16个小时以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一直在实时跟踪监测。测控大厅还是不时响起「跟踪信号正常、遥测信号正常」的声音。记者刚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得到的消息,工作人员说,卫星的运行轨道、一切参数都在正常范围内。 昨晚19时……14. [国内视点] 嫦娥二号18时59分57秒发射 [佚名][2010年10月1日][61]简介:据中新网报道,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负责人宣布,嫦娥二号卫星将于1日18时59分57秒发射。当前,火箭推进剂加注进展顺利,各系统状态良好,发射窗口气象条件满足要求。内容:据中新网报道,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负责人宣布,嫦娥二号卫星将于1日18时59分57秒发射。当前,火箭推进剂加注进展顺利,各系统状态良好,发射窗口气象条件满足要求。……15. [新闻评论] 嫦娥二号副总师:探月花费等于修2公里地铁 [佚名][2010年10月1日][212]简介:中国工程院院士、战略导弹与运载火箭技术专家、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国家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豪在启程赴西昌前夕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独家专访,从航天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讲述中国的登月愿景。内容:[268]={width:350, height:250, containerId:ad_news_detail_new_1, boxStyle:float:left; margin:5px 10px 10px 0px; padding:2px; text-align:center, keyword:, listAll:};if ($(#ad_news_detail_new_1).……16. [国内视点] 嫦娥二号今晚发射 外媒高度关注 [佚名][2010年10月1日][469]简介:嫦娥二号将于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发射。这是记者从1日上午嫦娥二号发射前举行的气象和海洋水文汇报会上获悉的。 据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室高级工程师江晓华介绍,1日11时到15时没有降水,15时到20时有小雨,发射窗口期间有小阵雨,无雷电、无地面大风、无高空大风。「这样的气象条件可以满足嫦娥二号正常发射的需要。」内容: 「嫦娥二号」发射进入倒计时包裹「嫦娥二号」的发射塔架矗立在群山环抱中(9月30日摄)。9月30日9时,托举「嫦娥二号」的长征三号丙火箭进行常规燃料加注,「嫦娥二号」发射进入倒计时。据新华网报道,嫦娥二号将于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发射。这是记者从1日上午嫦娥二号发射前举行的气象和海洋水文汇报会上获悉的。 据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室高级工程师江晓华介绍,1日11时到15时没有降水,15……17. [国内视点] 中国探月卫星于国庆日发射 [佚名][2010年9月30日][32]简介:中国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昨日发布消息,称嫦娥二号卫星和火箭已完成发射场区的测试和检查,测试结果正常,完全满足发射的技术条件,将于10月1日下午6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如果遇到气候等原因,不能在第一窗口时间发射,还选择了10月2日和3日择机发射。内容:(北京讯)中国“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将于中国国庆日当天、10月1日下午6时59分57秒发射。 中新社报道,中国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昨日发布消息,称嫦娥二号卫星和火箭已完成发射场区的测试和检查,测试结果正常,完全满足发射的技术条件,将于10月1日下午6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如果遇到气候等原因,不能在第一窗口时间发射,还选择了10月2日和3日择机发射。 “嫦娥二号”是“嫦娥一号”的……

202 评论

木糖不纯

看到这样的问题不知是气愤还是悲哀,现在的学生都怎么啦?任务式学习,就是我们给你写好还让你拿全班第一又能说明你什么?说明你很会上网?很会抄袭?年轻的一代是父母的希望,是社会的希望,是国家的希望.父母一片心血,老师的辛勤灌溉,国家的致力培养,就出来这样的‘人才’?真乃家之不幸,国之不幸啊~~~~

315 评论

相关问答

  • 射箭论文参考文献

    因为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皇帝有想出过各种办法来享乐,有晋武帝司马炎所发明的“羊车望幸”,也有让嫔妃掷金钱的“投钱赌寝”法,决定谁来侍寝的方法,各种各样,但是唐敬

    xuliduruixue 9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射频识别技术论文的参考文献

    你好,我这边到万方和中国知网找了一下,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需要下载下来的话请hi我1运营商多种手机操作系统共存的利弊分析 [期刊论文] 《移动通信》 ISTI

    L张小猛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射频技术论文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1]王颖. 对RFID在图书馆应用的思考[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9,(02)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

    若曦0518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火箭发射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50年代中期开始的,1956年,中国制定了12年科 学发展远景规划,把火箭和喷气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同年建立了第 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19

    水蓝色的风铃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火炮控制与发射学报

    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不仅为论文写作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丰富了我们论文的内容。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化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的内容,欢

    wanglei8873057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