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清发表的理论文章
陈晓明优美作品之发现的可
在文学史观方面尚未找到超过夏志清的新理论,那么在具体的作品审美分析和评判方面,比之夏志清的成果则还有所欠缺。夏志清的文学史建构和作品分析显示出
夏志清中国现代文学史合集
2.1917 年 1 月, 《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章“八事”这是倡导文学 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胡适是 20 世纪中国写作和发表白话新诗的第一人,1917 年 2 月,
书人评论陈国球普实克
所引述的文章发表于1963年,是就捷克斯洛伐克汉学家普实克(Jaroslav Průšek, 1906-1980)在一年前(1962)对夏志清第一本学术专著──《中国现代小说史
觉醒年代相关中国现代文学史
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的文章,标志着文学运动的正式兴起。二人的文章从理论上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其宗旨是反对文言,
鲁迅杂文十篇
认为鲁迅杂文与英国随笔同是一种理论与文学杂交的变体形态与杂糅形式,是人类进入近代、自我意识觉醒时为了自如地表达对自身与世界的理解、自由地互相交流而采取的一种个性化的符号
从夏志清到李欧梵和王德威
可以说,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史叙事的最重要的外部推动力量,是由夏志清、李欧梵和王德威①的著作构成的。具体说来,在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的推动下,形成
夏志清不要忘了那个知识渊博充满幻想的夏济安
夏志清|不要忘了那个知识渊博、充满幻想的夏济安. 活字文化. 关注. 2021-04-05 09: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夏志清 活字文化 收录于话题#夏志
论夏志清与普实克之笔战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回顾夏志清与普实克的笔战,这对反思海外汉学,使国内研究者走自己的道路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笔战的背景与原因 夏志清与普实克的笔战发生在1960年代初,他
如何看待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现代”是一个相对的名称,真正的大作家当然以表现现代为己任,但这并不是说他先学会了当代最流行的技巧,从本国和国外最时髦的作品里,抓住了“时代意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