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12

暖洋洋的心2006
首页 > 毕业论文 > 加州鲈鱼毕业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快到碗里吧吧吧

已采纳

鲈鱼又称花鲈、七星鲈,在分类学上属鲈形目、脂科,由于其繁殖和生长于沿海,有别于淡水生长的加州鲈和桂花鲈,故又称为海鲈。鲈鱼是西江水域的四大名鱼鲈、嘉、鳜、魽鱼之一,肉质坚实鲜美,营养丰富,每百克鱼肉含蛋白质克、脂肪克和多种维生素。 鲈鱼生活习性 鲈鱼生活在浅海河口,适盐广,幼苗在22‰左右盐度的海水中孵出,再溯河而上到咸淡水交汇的河口生活,并可进入淡水水域觅食生长,但成鱼多数在咸淡水中栖息。鲈鱼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食量大,一次摄食量可达体重的5%—12%,捕食强度在春夏季节最强裂,鱼苗以挠足类和糠虾为饵,长至10厘米体长后则捕食小鱼虾。

103 评论

翻页作废啊

中文里共有四种鱼类都可以被称为鲈鱼,分别是:海鲈鱼,学名日本真鲈,分布于近海,及河口海水淡水交汇处。松江鲈鱼,也称四鳃鲈鱼,属于降海洄游鱼类,最为著名。大口黑鲈,也称加州鲈鱼,从美国引进的新品种。河鲈,也称赤鲈、五道黑,原产新疆北部地区。本词条着重介绍其中的第一种海鲈鱼(日本真鲈、花鲈),另外三种鲈鱼将在词条最后加以介绍、区分,以免混淆。日本真鲈,商品名为海鲈鱼,又称花鲈、七星鲈、鲈鲛,地方名有寨花、鲈板、四肋鱼,等等。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及日本的近岸浅海;中国沿海均有分布,喜栖息于河口,亦可上溯江河淡水区。国内以东海舟山群岛、黄海胶东半岛海域产量较多,为经济鱼类之一,也是发展海水养殖的品种。外形特征体长,侧扁,背部稍隆起,背腹面皆钝圆;头中等大,略尖。体长可达102厘米,一般重公斤,最大个体可达15公斤以上。吻尖,口大,端位,斜裂,下颔稍突出于上颔,上颌伸达眼后缘下方。两颌、犁骨及口盖骨均具细小牙齿。前腮盖骨的后缘有细锯齿,其后角下缘有3个大刺,后鳃盖骨后端具1个刺。体被小栉鳞,侧线完全、平直。体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银白。体侧上部及背鳍有黑色斑点,斑点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背鳍两个,仅在基部相连,第1背鳍为12根硬刺,第2背鳍为1根硬刺和11-13根软鳍条。臀鳍硬棘3枚;臀鳍软条7至9枚,背鳍、臀鳍鳍条及尾鳍边缘为灰黑色。鲈鱼喜栖息于河口咸淡水,也能生活于淡水。生活习性主要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及通海的淡水水体中均产,东海、渤海较多。性凶猛,以鱼、虾为食。为常见的经济鱼类之一,也是发展海水养殖的品种。主要产地是青岛、石岛、秦皇岛及舟山群岛等地。渔期为春、秋两季,每年的10~11月份为盛渔期。 价值 营养价值鲈鱼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还含有维生素B2、烟酸和微量的维生素B1、磷、铁等物质。鲈鱼能补肝肾、健脾胃、化痰止咳,对肝肾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补益作用,还可以治胎动不安、产后少乳等症。准妈妈和产后妇女吃鲈鱼,既可补身,又不会造成营养过剩而导致肥胖。另外,鲈鱼血中含有较多的铜元素,铜是维持人体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并参与数种物质代谢的关键酶功能发挥的不可缺少的矿物质。 食用价值1.鲈鱼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钙、镁、锌、硒等营养元素;具有补肝肾、益脾胃、化痰止咳之 效,对肝肾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补益作用。2.鲈鱼还可治胎动不安、产生少乳等症,准妈妈和产生妇女吃鲈鱼是一种既补身、又不会造成营养过剩而导致肥胖的营养食物,是健身补血、健脾益气和益体安康的佳品,鲈鱼多为清蒸以保持营养价值。3.鲈鱼血中还有较多的铜元素,铜能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的功能并参与数种物质代谢的关键酶的功能发挥,铜元素缺乏的人可食用鲈鱼来补充。

276 评论

clover2011

加州鲈鱼主要栖息于混浊度低,且有水生植物分布的水域中,如湖泊、水库的浅水区(1—3米水深)、沼泽地带的小溪、河流的滞水区、池塘等。常藏身于水下岩石或树枝丛中,有占地习性,活动范围较小。在池塘养殖,喜欢栖身于沙质或沙泥质不混浊的静水环境中,活动于中下水层。性情较驯,不喜跳跃,易受惊吓。加州鲈鱼的适温范围广,在水温1—℃时都能生存,10 ℃以上开始摄食,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水质要求每升水溶氧量在毫克以上,比鲈鱼、鳜鱼耐低氧能力强。幼鱼爱集群活动,成鱼分散。加州鲈原产地为纯淡水,但经深圳市试养证明,在10‰以下盐度,pH值在6—之间的水体均能适应。 加州鲈鱼1周年以上才成熟。产卵在2—7月间,4月为产卵盛期。繁殖的适宜水温为18—26℃,以20—24℃为好。初重1公斤的雌鱼怀卵4—10万粒,为多次产卵型,每次产卵2000—10000粒。平时雌雄鱼难以辨别, 到了生殖季节,雌鱼体色较暗,鳃盖部光滑,胸鳍呈圆形,腹部膨大,体型较粗短,生殖孔红肿突出;雄鱼则体长,体色稍艳,鳃盖部略粗糙,胸鳍较狭长,生殖孔凹入。在一定生态条件下,加州鲈可在池塘中自然繁殖,如水质清新,池底长有水草等。产卵前,雄鱼在池边周围较浅水处用水草或根茎筑巢,巢穴深3—5厘米,巢直径30—50厘米,距水面30—40厘米处,雄鱼筑好巢后便在巢中静侯雌鱼到来。雌雄鱼相会后,雄鱼不断用头部顶托雌鱼腹部,使雌鱼发情,身体急剧颤动排卵,雄鱼便即刻射精,完成受精过程。雌鱼产卵后即离开巢穴觅食,雄鱼则留在巢穴边守护受精卵,不让其他鱼类靠近。受精卵略带粘性,粘附在鱼巢的水草上和沙砾上,待鱼苗出膜可以平游以后,雄鱼才离开巢穴觅食,孵化时间一般为5—7天。刚孵出的鱼苗体近白色半透明,全长7—8毫米,集群游动。出膜后第三天卵黄吸收完后即开始摄食小球藻、轮虫,以后摄食小型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生物。在天然水域,孵出1个月内的鱼苗仍集群受到雄亲鱼的保护。

323 评论

晴天花生

近几年,加州鲈鱼的养殖面积在稳步地增加,主要的养殖面积在广东,随着消费经济的拉动,不少省份都在开始养殖加州鲈鱼。随着产业变迁与消费升级,加州鲈迅速走红,被业界称为“第五大家鱼”。 一、基本信息 加州鲈鱼,体侧扁,呈纺锤形;背肉稍厚,墨绿色,体侧青绿;头部和背部散布密麻黑色斑,排列呈带状;体被细鳞,口大。牙为绒毛细齿,锐利。原产于美洲淡水湖泊中,水螅类,自1983年引入我国养殖,经人工驯化,可在1%以下的咸淡水中正常生长,喜欢栖息在较清澈的水层,且有水生植物分布的水域。 二、原产地介绍 原产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密西西比河水系,是一种肉质鲜美、抗病力强、生长迅速、易起捕、适温较广的名加州鲈鱼贵肉食性鱼类。广东深圳、惠阳、佛山、浙江等地也于1983年引进加州鲈鱼苗,并于1985年相继人工繁殖成功。繁殖的鱼苗已被引种到江苏、浙江、上海、山东等地养殖,而且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加州鲈特性及其养殖 特性: 加州鲈最突出的优势是生长速度快,当年繁殖的鱼苗能长到千克,达到上市规格。加州鲈不但可以在池塘中单一品种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亩产量达2500千克以上,而且还可以与其他品种混养。这是因为加州鲈为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在养殖传统的四大家鱼或其他名优新品种时混养一定数量的加州鲈,能够有效地控制鱼塘中野杂鱼虾和罗非鱼的过度繁殖,可谓一举多得。 池塘养殖: 鲈鱼养殖池塘条件塘口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不漏水,水深,水质良好,无污染,通风透光,底质为壤土。因鲈喜欢栖息在水质清新、不混浊的静水环境中,活动于中下水层,有占据栖息习性。适宜生长水温为12-30℃。喜欢偏碱性池塘,PH在最为适宜。单个塘口面积在5~8亩左右。每每亩用生石灰50~80kg,全池泼洒,再经3~5天晒塘后,灌入新水。在苗种下塘前使用肥料培育水色即可。 四、养殖现状 据统计, 2018年我国淡水鲈鱼(主要为加州鲈)养殖产量万吨,主要集中分布在广东、浙江、江苏、江西、四川、湖北、福建等7省份,占全国产总量近94%,其中广东占60% 。加州鲈养殖分布具体如下。 广东: 养殖主要集中分布在珠江三角洲的佛山市,主要为池塘精养。通过调研,2018年广东的养殖面积有8万亩, 产量为万吨 。其中佛山的顺德区池塘养殖加州鲈有万亩,主要分布在勒流、杏坛、乐从、龙江和均安等镇。佛山市南海区有2万多亩,主要分布在九江镇。顺德和南海两地加州鲈的平均亩产在3吨左右,最高产量高达6吨,据此推算,仅顺德、南海两区加州鲈养殖产量近20万吨。 江苏: 养殖主要集中分布在南京、苏州两市,主要是池塘养殖。之前河道湖泊网箱养殖面积较大,但由于环境保护的原因,网箱养殖已大面积减少。通过调研,苏州市吴江区池塘养殖加州鲈有3万多亩,南京市高淳区和溧水区有万亩左右,平均亩产在1吨多,据此推算,总产量约4万吨。 浙江: 近两年,浙江加州鲈养殖产量不断上升,养殖主要集中分布在杭嘉湖一带。据介绍和资料显示,仅湖州池塘养殖加州鲈在2万亩以上,养殖产量已经超过江苏,在5万吨以上。为加州鲈养殖第二大省。 此外, 江西、四川过去网箱养殖加州鲈都较多,现在基本上网箱养殖都已退出。目前,江西没有集中的养殖区,实际产量并不多;四川池塘养殖集中分布在成都、绵阳、德阳、攀枝花等市,平均亩产在1吨~吨,实际总产量在3万吨左右;福建养殖规模很小,处于试养阶段,主要集中在漳州市郊区一带,而且为从台湾引进的苗种,湖北虽然养殖量不大,这两年加州鲈养殖产量上升势头很高,有非常大的潜力。 五、放养模式 山东、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开春晚,入冬早,加州鲈鱼苗要选择大苗,1斤20-50尾左右的鱼苗,在4月底到5月初开始放苗。9-10月份出鱼。 放养密度为2500~3000尾/亩,混养黄颡鱼300尾/亩、花鲢30尾/亩、白鲢30尾/亩,也有少量搭养青鱼。亩产达到2000-2500斤。 两湖地区: 加州鲈主要养殖模式为在主养塘中套养少量其他鱼类。苗种来源有3月底至4月初从广东引进和本地繁育两种。 放养密度为2500~3000尾/亩,混养黄颡鱼300尾/亩、花鲢30尾/亩、白鲢30尾/亩。亩产达到2000-2500斤。 珠三角地区: 加州鲈鱼种投放密度为6000尾-8000尾/亩左右。此外混搭鳙鱼100尾/亩、鲫鱼400-500尾/亩、黄颡鱼1500-2000尾/亩。亩产5000-10000斤的都有。 六、疾病大全 1、烂身病 (1)症状: 躯干肌肉深度腐烂,严重者腹腔穿孔,可见内脏,或整个尾部肌肉缺失,或侧线以上肌肉全部缺失;病鱼鳃丝淡白,肌肉疏松,恶臭味浓烈。该类病鱼,多数未感染寄生虫病, (2)病原: 病灶常见大量杆状活细菌,内脏偶尔能分离到疑似致病菌,但内脏感染致病菌的比例较低;后肾及肌肉的虹彩病毒阳性率极高,达95%以上,且病毒量大,绝大多数呈强烈阳性;因此,基本可认为本病乃虹彩病毒病。 (3)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感染全长10cm以上的加州鲈,成鱼也可发病,但以全长为15-25cm的加州鲈为主。在暴雨后发病率较高,也常见于长期水质差(氨氮、亚盐长期超标)、投喂不当(使用劣质饲料,过度投喂等)、管理不善的池塘。 (4)防治方法: 池塘养殖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每二氧化氯,碘制剂交替进行全池泼洒消毒。在投喂的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添加量为饲料鱼重量的1‰-3‰。可以采取外消内服(水体消毒、内服抗菌药物)的方法进行预防和控制。在夏季高温期间可以采取增加养殖池塘水深、适量减少饲料投喂量、保证饵料质量、不投喂变质不洁的饵料及调节水质环境等预防措施,维持水质环境的稳定,减少应激造成的病害发生。 2、花身病(虹彩病毒病) (1)症状: 体表点状或块状浅表性溃疡,乍看似钉虫咬伤,但仔细观察无虫体,镜检常可见大量活泼细菌;部分病鱼鳃盖红肿甚至溃烂,臀鳍、胸鳍基部等充血发红;解剖偶可见肝脏有白斑,或蜡黄萎缩。 (2)病原: 该类病鱼,多数未检测到寄生虫;病灶常可见活泼肝脏细菌,但内脏往往分离不到疑似致病菌;后肾及鳃颊肉虹彩病毒阳性率极高,达95%以上,且病毒量大,绝大多数呈强烈阳性;因此,基本可认为是虹彩病毒病。 (3)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危害全长8-15cm左右的鱼种,密度过大的鱼种塘容易发病,在鱼种过塘后10天内发病率极高,常与柱状黄杆菌混合感染,发病十分迅猛,死亡率极高,治疗难度大,疗期长,损耗甚至可达80%以上;本病也可危害成鱼。 (4)防治方法: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防控措施,一般的治疗效果也不佳,水温下降病情会缓解。 3、诺卡氏菌病 (1)症状: 体表花身,创口鲜红,或体表有浓疮,挤压有乳白色脓液流出;解剖可见肝、脾、肾等有白色结节,后肾常见巨大的囊肿物,剪开肌肉可见灰白色结节。 白色结节 (2)病原: 取病灶或后肾脓液压片镜检,见交错成团的分枝菌丝即可诊断。 (3)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感染存塘旧鱼。由于体质弱,塘水质较差,诺卡氏菌侵染病鱼免疫器官。本病的治疗难度很大,且高温期发病快,病情急,一旦发病损失往往十分惨重。 (4)防治方法: 采取外消内服(水体消毒、内服抗菌药物)的方法进行预防和控制。另外,在夏季高温期间可以采取增加养殖池塘水深、适量减少饲料投喂量、保证饵料质量、不投喂变质不洁的饵料及调节水质环境等预防措施,维持水质环境的稳定,减少应激造成的病害发生。 4、烂嘴烂尾病 (1)症状: 嘴部或尾部浅表性溃疡,粘附较多有机物;有时也出现背部、腹部浅表性溃疡等。 (2)病原: 取病灶处粘液、鳞片镜检,可见大量柱状黄杆菌(长杆状,一头摇摆,常形成仙人柱或仙人球状菌落。其对pH较敏感,当水体pH达或以上时生长受抑制)。该病为柱状黄杆菌感染所致。 (3)流行特点: 主要危害当年新鱼。需要指出,柱状黄杆菌主要由体表入侵,形成体表病灶,但也可侵入肝、脾、肾等内脏组织。 (4)防治方法: 彻底清塘(生石灰清塘),暴雨或“白撞雨”后及时使用碘制剂等温和型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平时定期施用乳酸菌、芽孢杆菌等有益菌,以占领生态位;以及使用适量的微肥等维持水体适宜的肥度,维持水体pH弱碱性等,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治疗时遵循外消内服治疗方案。 5、水霉病 (1)症状: 患有水霉病的加州鲈在水面离群游动,在水里可见鱼体有白絮状,食欲减退; (2)病原: 体表水霉菌; (3)流行特点: 在水温低时易发生,多发于冬春两季;尤其在鱼体受损之后容易发生。对加州鲈鱼苗危害很大,可造成大批量死亡。 (4)防治方法: ①对鱼进行操作时要小心,尽量避免鱼体受伤,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霉菌的感染;②池塘中发生此病时,可用浓度4克/立方米的食盐和4克/立方米的小苏打全池泼洒。 6、车轮虫病 (1)症状: 患车轮虫的加州鲈会在塘边离群独游,体色暗淡,行动迟缓,会出翻转打转的现象,车轮虫多寄生于鱼体鳃上,打开鳃盖可观察到鳃上黏液较多,取鳃丝镜检可见如车轮状的虫体来回滑动; (2)病原: 车轮虫和小车轮虫; (3)流行特点: 2~6月最为流行,适宜水温为18~℃;对鱼苗、鱼种危害较大。该病传播速度快,感染率高,感染强度大,且易发生继发感染 7、小瓜虫病 (1)症状: 病鱼鱼体消瘦,体色发黑,游动缓慢,鳃部、体表皮肤粘液增多,鳃上皮肤及体表产生白色的胞囊,镜检可见大量小瓜虫; (2)病原: 多子小瓜虫; (3)流行特点: 每年4~5月和8~9月水温15~25℃时最为流行,对鱼苗、鱼种危害较大; 8、锚头鳋病 (1)症状: 体表有红点,仔细观察可见虫体; (2)病原: 锚头鳋; (3)流行特点: 对各龄鱼都可危害,感染率高,感染强度大,流行季节长。锚头鳋在水温12~33℃都可以繁殖,故主要流行于夏季 9、杯体虫病 (1)症状: 杯体虫感染加州鲈苗种时,成丛的寄生于鱼类的皮肤、鳃、鳍条等处,常引起组织炎症,导致大量黏液分泌,体表、鳍条粘附是棉絮状物;鱼体消瘦、发黑,苗种活动不正常,即漂游于水面或游动缓慢、呼吸困难,如浮头状,严重时可引起苗种死亡;镜检可见大量杯体虫; (2)病原: 杯体虫; (3)流行特点: 多见于加州鲈苗种养殖期,常发生于养殖密度高、有机质含量高的养殖水体 10、花肝病 (1)症状: 体表无明显症状,解剖腹部观察肝脏颜色有红白色、淡黄红色; (2)病原: 造成花肝的原因可能是饵料单一,缺乏维生素,亦可能饲料质量差,未能满足加州鲈生长的营养需求 (3)流行特点: 多见于加州鲈驯化后饲料喂养,饲料质量差塘口,和投饵率高的塘口。 (4)治疗方案: 不改变饵料很难治好花肝,在肝脏损伤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水温降低有助于改善肝脏状况,建议第二年养的时候把塘挖深点,选择品质好的饲料。 另外,也可以用氟苯尼考100克拌料40斤投喂,严重者就再加100克强力霉素,但加州鲈如果喂冰鲜拌料效果就不好,所以发病时养殖户一般会拿饲料用来拌药。 备注: 加州鲈寄生虫性疾病和一般家鱼寄生虫疾病防治方法大致相同,这里不做阐述。其实加州鲈养殖要预防疾病无非注意密度,环境,投喂情况。 1、控制放养密度: 由于池塘的容量有限,在一定范围内,池塘苗种的放养量与经济效益是成正比的,但超过池塘的最大载鱼量后,盲目增大苗种的放养量往往会得不偿失。 2、培养良好水质: 笔者调查发现,所有水质较好的池塘,加州鲈代谢障碍的发病都较少,即使发病,死亡数量也比较少,也能很好控制。反之水质差的池塘,发病率与死亡率都较高。因此,在高温季节,要重视对水质的管理,重在解毒调水。 3、科学投喂: 在加州鲈吃食正常的时候,同样需注意投喂量,切忌过量投喂。天气不好时,减料投喂或不投喂。选好料是加州鲈养殖成功必备的前提。

229 评论

meiguihualei

鲈鱼又称花鲈、七星鲈,在分类学上属鲈形目、脂科,由于其繁殖和生长于沿海,有别于淡水生长的加州鲈和桂花鲈,故又称为海鲈。鲈鱼是西江水域的四大名鱼鲈、嘉、鳜、魽鱼之一,肉质坚实鲜美,营养丰富,每百克鱼肉含蛋白质克、脂肪克和多种维生素。 鲈鱼生活习性 鲈鱼生活在浅海河口,适盐广,幼苗在22‰左右盐度的海水中孵出,再溯河而上到咸淡水交汇的河口生活,并可进入淡水水域觅食生长,但成鱼多数在咸淡水中栖息。鲈鱼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食量大,一次摄食量可达体重的5%—12%,捕食强度在春夏季节最强裂,鱼苗以挠足类和糠虾为饵,长至10厘米体长后则捕食小鱼虾。图片:

340 评论

相关问答

  • 鳙鱼毕业论文

    中西饮食思想的差异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沟通加强,在文化、艺术等其他领域也相互冲击、借鉴、融合。以法国、意大利、美国、英国、俄国等为代表的西

    姗姗爱C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猫吃鱼毕业论文

    科学家曾对这个问题进行过研究和分析。原来,猫是在夜间活动的,其体内就必需具备牛黄酸这种能提高夜间视力的物质。如果猫长期得不到这种物质的补充,夜视能力将会降低,无

    candy小蔡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王多鱼毕业论文

    这个项目我王多鱼投了,网络用语。这句话被用来嘲笑各种荒谬的产品或钱的活动,也用来调侃一些不实用但却有趣的发明。 词语出处: 电影《西虹市首富》中,主角王多鱼为了

    陈果果122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加州鲈鱼毕业论文

    鲈鱼又称花鲈、七星鲈,在分类学上属鲈形目、脂科,由于其繁殖和生长于沿海,有别于淡水生长的加州鲈和桂花鲈,故又称为海鲈。鲈鱼是西江水域的四大名鱼鲈、嘉、鳜、魽鱼之

    暖洋洋的心2006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咸鱼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初稿要写到什么程度如下: 论文初稿就是论文的毛坯、雏形,所以在我们论文的时候,论文的初稿就要具备论文该有的内容,比如论文的立意、研究的方向等等都是要有的

    土匪温柔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