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58

小丸子新
首页 > 毕业论文 > 见毕业论文导师导师焦虑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切尔西爱吃鱼

已采纳

我曾经为论文答辩而焦虑。那时好多年前的事了,好在当时有导师指引和教导,这种焦虑就没有了。

当时导师是这样指引我缓解论文答辩之前的焦虑,要做到宏观两认识和微观三注意。

宏观两认识

第一,认识到人生一切事情都具积极意义。

就像一个不喜欢运动的人看待体育课:如果把体育课看成是来折磨他的事物,就会反感并焦虑;如果把体育课看成是帮他磨砺性情,增强体魄的事物,那么他就会积极接纳并行动。

这也是吸引力法则的内容:如果你积极接纳事物,那么宇宙就会发出正能量,帮助你达成心愿。反之亦然。

所以你要把毕业答辩看成是你人生有益经历,是来帮助你历练人生,使你日臻成熟的事物。

第二,认识到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毕业了只是一个阶段的结束。每一个阶段的结束都标志着人的进步:在知识上,在身心上,在人生历练上。

我们生命中有一些当时看上去很难熬的事件,比如中考高考,比如各种毕业仪式,还比如论文答辩这种事件,过后回忆起来有着充实和幸福感。这就是因为每一个阶段都意味着我们的成长。

因此你为自己有答辩机会这样一个学习成果仪式,迎接自己的成长感到开心。

微观三注意

第一,要把握好自己论文的大意与细节。

论文是自己一段时间的心血作品,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于他整体的感觉及头、身体、脚,这些重点部分了如指掌。

可以通过自己设问,来了解论文的情况。

论文选题的意义在哪里?

论文有什么创新点?

采用了什么方法,获得了什么结果?

各研究进程阶段分别有些什么进展?

重要文献的描述及其具体运用。

研究中有什么困难?有什么不足之处?

第二,承认自己的紧张并应对

可以在答辩过程中准备纸笔,不仅用于做笔记理清思路,还可以帮助缓解焦虑的情绪。

还可以在刚开始公开承认自己的紧张。只要不刻意去抵抗紧张,情绪就会得到缓解。

毕竟这种大场合每个人都会紧张,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你的开诚布公可能还会让评委们感到你的真诚。

第三,在心中要始终提醒自己强大。

美国研究表明:做有益的白日梦有利于成功。所以你可以详细地想象自己是一个答辩老手,虽然承认了自己的紧张,但是内心有一片平和安宁。

不要刻意为答辩那一段时间安排的紧凑有条理。应该让自己像平时一样,就好像去上个课,或者去找工作应聘一下。在紧张中有放松,在放松中有紧张。松弛有度。

答辩现场有几点注意提醒你:

保持微笑。所有评委的问话你都要首先表示感谢,然后作答,切忌沉默不语。

关于眼神。最好似乎看到每一个人,但其实放空。你可以将眼神放在所有人的脑袋旁边的位置,这样就不会因为看到他人的各种表情而紧张。

在外你要关注到每一个评委的语言,向内尽量保证自己的稳重与专注。

总之,要做到以上这些,我们需要:

第一,对自己的论文有很好的把握。

第二,进行实战操练,即自我彩排。

第三,让日常生活一如既往,不过于紧张。

与其紧张焦虑,不如行动起来,去外面跑一圈。

101 评论

暖暖滴嗳

经常看推送的小伙伴们应该知道,前不久在公号里说,决定不限期停更,让小伙伴们取关。并且“清理门户”,把之前写的很多文章都删掉了。有用户在后台留言,“发生什么事了,这么严重?”其实一方面文章是因为文章的确写得不如人意,到了自己都无法接受的地步。另一方面是研究生开学以来,因为一些琐事和本硕的大落差,状态不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焦虑,重新陷入自我否定的泥淖。生起自己的气来,就什么都不想干,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在公众号这件事上,就表现为,就这样吧,逃避吧,停更吧,别写了。 这样,就不会被人发现自己的退步,就不会被人发现自己重新陷入困境。 还能继续在朋友圈和对话框里粉饰太平,塑造出一种过得很好的形象。 人,总是想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示出来,闪闪发光,耀武扬威。 但逃避其实是一种反噬,越逃避,越焦虑,越不安。 于是开始有针对性地看一些书,虽不说有醍醐灌顶之感,但也令人茅塞顿开。 看完之后分析这种焦虑状态产生的根源,居然很简单,正如身边的人常说的那样 “你要求太高了” 。 生活中那些被“说烂了”的大道理啊,真的是不得不服。 这种“要求太高”一方面源于对自身的期望值太高,另一方面来源于环境如师长、家人和同学的期待“包袱”。 对自己的期望值太高 ,从好的一方面来说,是“上进”,“有目标”。然而反过来,太想要一个完美结局了,会让自己陷入深深的焦虑和不安之中。从中学、大学、研究生一路走来,大家都是过五关斩六将之后站在一起,想要真正拉开差距,谈何容易。而且如果真要如此比较,我们参照系恐怕远远不止身边的这群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那这种自卑和焦虑感可能就要永远挥之不去,缠绕心头,陷入恶性循环不可终日了。 来自于环境的压力。 我们常说“为自己而活”,但也总被人说这样太“自私”。一个人的背后是一群人,我们是不可能只看着自己的步伐,而让身后的人为我们收拾任性后的“鸡毛”。就算是家人也没有义务承担我们超出家庭负荷的梦想。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怎么能辜负“老师的殷切希望”、“家长的盼望”、“同学们的信任”呢?于是,总是努力让自己“跳高”,牺牲长远目标,去够外界的评价体系——考了第几名、拿了几个实习、简历累得多好看。但内心总是空虚的,看不清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除了自己的期望值太高、来自环境的“包袱”太重,其实 对焦虑感本身的不正确认识,也是一大原因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唯不安者得永安”,大意是焦虑可以帮我们更好地准备即将到来的挑战,就正如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写的一样: 在这种心理暗示下,看到了它带来的积极结果,却忽视了, 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准备过程的煎熬,使得我们非常不快乐,延伸至我们对学习本身的反感,觉得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suffer的过程,而失去了达到“学习也是一种relax”的境界的机会 。(“学习也是一种relax”是在律所实习的时候,陈P要大家周六一起参加培训活动的时候讲的,受益匪浅。) 对症下药的话,目前找到以下几个方法,有的亲测过,有的只是“空谈”,不介意的话,一起摸索吧: 一是承认自己的无能,接受自己的“做不到”。 本科写毕业论文的时候,第一次见导师,老师半开玩笑地说“好好写,拿个校优秀论文回来”。说者无意,听者压力山大。甚至于在学院中期答辩要求交初稿之前,才熬夜三天把东拼西凑的初稿交过去。那一阵子经常跟易老板打电话,打到易老板熬不住了,说,“你就拿个毕业证,顺利毕业就行了”。听完茅塞顿开,“锦上添花”的一件事非被自己整成“非有不可”的。于是开始放平心态,以一种平常心去写,去描述、去论证、去行文,那个良顺利毕业其实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当然,也会很认真地去跟老师探讨,去修改,最后熬了两周的通宵,在一种每晚能写完几千字的成就感中写完了毕业论文。看文献的过程非常开心,写的时候非常有成就感,聊的时候老师说“你还是很有做学术的潜力的”。 二是建立自我评价体系以反馈外部环境压力。 外部压力不一定都是坏事,重要的是我们对来自外部压力和评价有没有自己的判断。有些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有些是没有必要斤斤计较,自己开心就好。可能是因为自己没有自信的原因,总觉得来自别人夸奖是一种累赘,一方面害怕“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另一方面害怕会被孤立(以前有过这样的经历)。而别人一旦指出我的缺点,或者批评我做得不好时,我就会把它无限放大,上纲上线地自我反省自我批评,陷入很长时间的情绪低落期。还是毕业论文的例子,最后有能参加校优秀论文的机会时,认命自己的平凡和普通为借口,写了“弃权申请书”。标榜这是自我改变的开始,但是很巧合的是,申请时间截止的上午去学院在电梯里碰到了指导老师,老师还是半开玩笑地说“你太让我失望了,为什么弃权?”,我说:“因为我觉得拿不了优秀论文”。说完我突然意识到,这其实还是一种害怕失败的畏缩心理在作祟。当所有人都觉得你行的时候,自己内心给自己“不行”的退路是很窄甚至没有的。这种心理压力太大,所以不如放弃,不如不去,一直当鸡头悠哉悠哉。这种放弃其实不是基于承认自己的“做不到”,而是害怕自己“做不到”就不去做,是一种没有勇气的懦夫行为。于是中午赶在截止时间前五分钟交了缩写稿,准备答辩,最后侥幸拿到了奖。 这是本科给我上的最后一课,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课: 做事的时候降低期望值,求结果的时候要有勇气争取。 接受自己的“做不到”不是不去做,而是有去做的勇气,然后接受自己的失败可能。 三是正确面对自卑、焦虑和不安这些情绪。 情商之道一直被奉行了很多年,我们一提起情商,就会想到是待人接物的进退有序,但其实, 心理学家Daniel Goleman提出的情商模型中的五大要素:自我意识、控制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处理相互关系中,有三大是对自己 。自卑、焦虑和不安,乍一看是贬义词,但正如前文所述,它们也有积极的一面。如何寻找到中间点,为我所用,又不被左右,才是真正的情商。 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里说身份为我们带来关注、尊重和“爱”这些我们追求的自身价值,而 我们的焦虑来源于身份的不确定性 。但这些不确定性才构成了我们生活的五颜六色,我们有无数种可能,可能是一场大活动的小场务,可能是那个发言毫无逻辑的学生,可能是那个文笔青涩满满馊鸡汤味的我,我们也可能有一天站在舞台中央的领奖人,也可能是那个语惊四座舌战群儒的学者,也可能是空中飞人,也可能是兢兢业业的螺丝钉。 自卑、焦虑和不安,都只是一个形容词,接受自己的“做不到”,但仍然去做,是最近看完几本书之后熬的新鲜出炉的鸡汤。

116 评论

justjoshua

可以好好的放松一下,这样我们放下压力之后,可能灵感就来了,毕业论文就可以很轻松的写出来。

135 评论

卓木木收藏

我并没有,因为我现在已经是毕业的,所以我是没有为辩论答辩而焦虑的。

302 评论

foxbaby168

没有,我觉得尽力完成就可以了,虽然在毕业季每个人都会写,但是不应该让自己太过焦虑,否则会让自己有很大压力。

193 评论

大旺财爱小旺财

有。本来写论文就甚难,竟还要答辩,我简直吐血,且我乃性格甚内向之人,要面对甚多的人答辩,我感到甚无语。

159 评论

相关问答

  • 幼师毕业论文选题入园焦虑

    就是幼儿孩子入园之前的一个必须经历的一个心理心理过程,孩子从小在父母的成长呵护一下,猛一下进入幼儿园肯定要有个适应过程

    陈英杰哥哥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见毕业论文导师导师焦虑

    我曾经为论文答辩而焦虑。那时好多年前的事了,好在当时有导师指引和教导,这种焦虑就没有了。 当时导师是这样指引我缓解论文答辩之前的焦虑,要做到宏观两认识和微观三注

    小丸子新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毕业论文导师指导意见评语

    论文指导教师评语,是针对论文进行的综合性的评价。下面是2017年论文指导教师评语,希望对你有帮助。 1. 论文选题有意义,在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自己的

    孑子孓COMIC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数学毕业论文导师指导意见

    该生的论文比较符合当前的实际,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但在结构上不够合理,希望进行修改,同意开题。优: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有

    笨笨的2003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幼师毕业论文入园焦虑绘本

    3月份即将会有一部分民办幼儿园的孩子们入园,很多妈妈问我怎么做好入园前的准备。除了每天给孩子讲幼儿园好玩的事情外,面对可能即将出现的分离焦虑,我选择了很多绘本作

    爱宇冰冰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