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39

扬帆飘舟
首页 > 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余华作品象征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馋猫儿richard

已采纳

余华,浙江海盐县人,祖籍山东高唐县。1960年4月3日(《四月三日事件》的来源)出生于浙江杭州,后来随当医生的父亲华自治、母亲余佩文(父母的姓,是余华名字的来源)迁居海盐县。中学毕业后,曾当过牙医,五年后弃医从文,先后进县文化馆和嘉兴文联。余华曾两度进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深造,在鲁院期间,结识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女诗人陈虹。因陈虹在北京工作,余华后来迁居北京十余年。现居浙江杭州。 余华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是中国大陆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并与苏童、格非等人齐名。著有中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鲜血梅花》《一九八六年》《四月三日事件》《世事如烟》《难逃劫数》《河边的错误》《古典爱情》《战栗》等,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也写了不少散文、随笔、文论及音乐评论。其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荷兰文、挪威文、韩文、日文等在国外出版。长篇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2002年获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2004年获法国文学骑士勋章。长篇小说《活着》由张艺谋执导拍成电影。 作品特点: 余华的成名作是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此前他发表了二十几篇小说均没有多少影响,这篇作品发表后,深得李陀等著名评论家的好评,余华于是一举成名。此后,他在《收获》等国内重要刊物上接二连三的发表了多篇实验性极强的作品,令文坛和读者震撼,在评论家的密切关注下,他很快成为了马原之后中国先锋派小说的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余华并不是一名多产作家,他的作品以精致见长。作品以纯净细密的叙述,打破日常的语言秩序,组织着一个自足的话语系统,并且以此为基点,建构起一个又一个奇异、怪诞、隐秘和残忍的独立于外部世界和真实的文本世界,实现了文本的真实。余华曾坦言:“我觉得我所有的创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实。我的这个真实,不是生活里的那种真实。我觉得生活实际上是不真实的,生活是一种真假参半、鱼目混珠的事物。”由于先锋文本读者甚少,成名之后的余华及时地做出了调整,自《在细雨中呼喊》开始,他的作品不再晦涩难懂,而是在现实的叙述中注入适度的现代意识,以简洁的笔触和饱满的情感尽可能地获得读者最广泛的共鸣。

136 评论

芋仔疙瘩牛牛

我刚写完余华的毕业论文,发现关于这个人物的作品创作基本已经被研究透了,写不出什么新意来了,有本书《余华研究资料》,里面将余华研究的精华资料都收集了,很有参考价值,我倒是有个建议,不妨写写余华的现实观及其产生原因探究,应该彻底的话会有突破。余华的创作因对现实的看法不同而前后风格迥异,他的文学现实,生活现实,以及人性现实都是展开研究的内容。

193 评论

yiyi1169681829

余华的早期小说主要写血腥、暴力、死亡,写人性恶,他展示的是人和世界的黑暗现象。他小说中的生活是非常态、非理性的,小说里的人物与情节都置于非常态、非理性的现实生活之中;结构上,余华采用时间结构小说,他把物理时间转换为心理时间,几个时间交错叙述,把时间进行分裂、错位,呈现出多重象征;余华的小说在形式和语言上做过大胆的试验与探索,语言感觉与法国新小说相似。

356 评论

刘彦热茶

一、 “局外人”视角的独特作用1/6页在文学作品中但凡拥有独特视角创作的作品都会在文学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活着》则是以一种“局外人”的视点对故事加以叙述。小说中的“我”是一位民间采风人偶遇到主人公老者福贵客观地以“零度写作”的叙述方法再现其所述的苦难的人生经历少爷福贵挥霍无度败光家产从地主变为贫农、气死父亲之后心生忏悔继而发生转变成为了一个有醒悟与改变的人。在他转变的人生中妻子、儿子、女儿、女婿以及外孙接连死去而他则是以一个目送的姿态去见证世事变迁不失坚忍地活着。整个叙事的主导是福贵他在用朴实的语言讲述自己的人生而在叙述的关键处不时穿插“我”的见解与体会。从而使读者能够更好地融入于这个故事不至于产生单纯以福贵的角度叙事而出现的牵强与虚构之感进而增加了故事本身的客观存在的特征。此外 “局外人”的视角更有利于架构一种历史空间让读者不至于产生一种疏离感。进而在浓厚的历史感、时代感中深层探讨生与死之间互为依存的复杂关系以及发掘人物背后所蕴含的人性。从而使作品所表现的人性内容更加富有底蕴、 引人思考。此外客观、冷静的叙事风格也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并可以此激发出悲悯这一主题。 “局外人”视角的另一个好处是以小见大借一个时代的缩影来管中窥豹以个体来展现整个历史背景下的社会百态而历史感也是由此而来。2/6页二、象征意味的叙述方式余华在《活着》的全书中多次运用象征手法。象征手法在文学作品中可以说是连接文章主旨与内容的桥梁作者在不直接点明文章主旨的前提下对读者进行深层次的心理引导便是象征的精髓。而在《活着》之中余华的象征手法深谙此道。“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他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 ”①在这一段原文中作者以景物变化的描写象征着生与死的相依、不可割裂以及命运的不可把握进一步勾画出《活着》的一个内涵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生与死的命题本身便是哲理性非常的哲学命题。这种哲学命题的表达在文学作品中的传达一般都是以隐性表达为主毕竟文学不是哲理书艺术性还是要保证的。在这一段中我们可以看到余华对于生死命题的处理上以景物的变化来形容生死相随的状态隐性而深刻地借对景物的陌生化处理将读者引入到了一种哲思的环境中

。这位读者深入思考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为接下来的叙述做好了铺垫。可以说这种象征的应用是教科书式的运用。在不点明内涵3/6页的前提下成功主导了读者的思维可以说这种稳扎稳打似的象征是余华最大的特色。

132 评论

相关问答

  • 余华兄弟毕业论文

    作品简介:       《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上两个异性兄弟李光头和宋刚的一生。李光头的父亲因为在厕所偷看女人屁股而掉进粪坑淹死,他的母亲此后便在羞愧中度日

    吃货终结者0416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现当代毕业论文余华

    余华,浙江海盐县人,祖籍山东高唐县。1960年4月3日(《四月三日事件》的来源)出生于浙江杭州,后来随当医生的父亲华自治、母亲余佩文(父母的姓,是余华名字的来源

    佼佼猪猪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余华作品毕业论文好写吗

    我说一下我简单的看法吧。下面是我写的随笔。再后来是余华的《兄弟》,这部书我看得很慢,它很长,我也看了很久,分为上下两部,前一个是文革中的故事,那是一个精神狂热,

    怀念旧莳光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余华文学毕业论文

    我说一下我简单的看法吧。下面是我写的随笔。再后来是余华的《兄弟》,这部书我看得很慢,它很长,我也看了很久,分为上下两部,前一个是文革中的故事,那是一个精神狂热,

    爱淘唯一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汉语言毕业论文余华

    《活着》的经历正如一条颠簸在大海中的航船,始终会在浪尖与谷地起伏一样,前行在写作之路上的作家们的创作状态无疑不可能稳定如一。余华也不例外。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

    虫子不乖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