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70

卓越精品装饰
首页 > 毕业论文 > 马骨胡传承研究毕业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两小酒窝

已采纳

二胡与马骨胡,同属中国的民族弓弦乐器,虽然它们出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渊源,各自也有着不同的传播方式。但是,由于文化的相互渗透,它们的演奏方法、演奏技能,都有着共同之处,然而,马骨胡在演奏风格方面,与二胡又有着一定的差别,真所谓有异有同。研者通过论述与比较,把其异同当作文化现象,从民族史学的角度去认识,期望能弦内道出些本色渊源,弦外带出些和谐之韵,此为所论之目的。 二胡,又称胡琴 ,古代曾冠有“奚琴”“嵇琴”之名。那么,两根弦演奏的弓弦乐器又何以冠之“胡”?这恐怕与其历史关系密切,古代“胡”字代表北方民族或西域的来由已久,远在春秋时期,“胡”字就已经在汉族人民的语言文字中被运用出来。如白居易诗中的“满面胡沙满面风”说的是自然景色,而李白诗中的“洛阳三月飞胡沙”“南风一扫胡尘静”等句,则是指安使之乱的胡人而言,宋代陈阳《乐书》记载:奚琴本胡乐也……所以,顾名思义,品二胡之名就显其源与本,“二”乃只限两根弦完成音律过程之量定,“胡”乃古代北方民族“胡鲁”之乡(相对匈奴而言),胡琴这种命名,是同以上于语言隔阂或民族矛盾中形成的不谐和与特定历史原因所产生的乐器符号。因此,二胡当释为北人胡鲁民族用二根弦与绷紧的马尾磨擦而发出乐音的乐器。它的生命力是在矛盾中接受与传播,在当时汉民族眼里,“胡”字多少带有敌意和贬意,然而“琴”这种东西又能发出超出民族界线的悦耳之音,从人类的文明与创造而言,二胡最早是劳动人民用智慧制造了它,并常为北方游牧人或买卖人聊以填补单调枯燥的娱乐工具,这是二胡产生的渊源。二胡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中国民族器乐中的主流乐器,并享誉世界,这完全是它的文化魅力所在。中华民族是个向往生活又富有情感的民族,每一种文化的形成,都有它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马骨胡为壮民族的乐器,它产生的背景也颇有传奇色彩,耐人寻味。相传古代骆越部族间的争斗时有发生,壮人祖先为庆祝胜利,砍下马腿骨做成胡琴,拉奏起欢快的乐曲,以宣泄胜利后的情绪。还有一种传说,古代一个壮族青年为了寻找离散的恋人,用马骨做成胡琴,边拉奏边寻找心上人。无论源于哪种历史渊源,它都出于当地民族对生活的热爱,成为生活中心灵主体情绪的另一种语言,于是乎,马骨胡便是名副其实的以马骨制成的一种能悦人心境的南疆特有弓弦乐器,这是马骨胡产生的文化渊源。拉弦乐器的共鸣箱多为筒状、其发音原理都是通过弓毛来回运动对琴弦磨擦,通过音桥(琴码)为传感,直接对绷在琴筒上的蟒皮产生震动,并借琴筒的共鸣而生发出极富娓婉的乐音。由此可见,共鸣箱当为弓弦乐器最主要的构成部分,这是二胡与胡骨共同的发音原理。但是,二胡的共鸣箱为木质结构,马骨胡则是骨质结构,二胡的共呜箱多为拼筒体,而马骨胡是自然的单筒体,这是两种乐器主要部件上的最大区别。那为什么马腿骨做成的乐器也称之为“胡”,而不称为“骨悦琴”或“马骨筒”呢,这恐怕与前面所述的北方 “胡”文化的传播和渗透有着一定的关系。 二胡作为遍及神州乃至名贯海外的中华乐魂,究其根本,它的传播与中国古代战争似有着密切的联系。众所周知,战争中的军队生活是很枯燥的,每到一个地方,他们都猎奇般地注意当地的文化特点,准确些说应为搜寻当地的娱乐形式和娱乐工具,用以调整斗士的情绪,充实枯乏的军旅生活,随着战争的大量运动,军队就把各地的文化方式和娱乐工具带向了其他地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交叉渗透的作用。就像我们看到的相声一样,其前身应为古代军队中的“参军”演变而来。二胡的传播途径,无不与其大有相同之处。北人为了疆土的安危,常常受朝廷之命奔赴南疆屯扎,随之而来的文化必然也对南方文化的影响与融合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马骨“胡”之统称,当与“胡”文化的渗透有关。尽管马骨胡受“胡”文化的渗透而冠名,传播之度也没有二胡那么深广,应用范围也没有二胡那么普遍,但是在广南西路的左右江一带却是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传播方式,也与二胡大有不同之处。马胡骨的传播与南方贸易有关。马骨胡早先为马帮的随身娱乐工具,赶圩的马帮半路小息的时候,他们把马鞍取下来当凳坐,但是,南方多为山地,运输不宜高头大马,环境造就了马矮马鞍必然也小,坐得太矮又不好操作胡琴,于是,浪漫的赶马人便叠腿交脚,将马骨胡放在弯成S形的脚面上拉奏,借以驱走一路的疲劳,这是赶马人唯一的精神依托。自古以来,赶圩是我国南方山地民族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为了招揽生意,赶马的商贾就拉起马骨胡以“广而告之”,随着马帮长年不断的运动,就成了这一乐器传播的主要手段,后来就成了壮族人民工余饭后的娱乐工具,最后演变成了戏台上的主要伴奏工具,这是马骨胡与二胡传播方式的区别。 这里所指的“外”是就外观造型而言,“内”则是指定弦而论。二胡的共鸣箱大于马骨胡,其蟒面直径若为,琴杆总长度(从琴托到琴头)若为83 cm,二胡定弦为D—A(有些特殊风格的乐曲定弦可低于D—A),中音二胡的共鸣箱比常规二胡较大,琴杆也较长,琴弦较粗,其定弦为G—D,整整比常规二胡低了一个纯五度,它是介于高音乐器与低音乐器的桥梁。虽然常规二胡属高音乐器,但是,由于共鸣箱为木质结构,其性柔仞而不绵,结实而不硬,既产生哄鸣,又不至于生发刺耳的噪响,因此,其音质非常圆润悦耳,其频率近似人声,极富歌唱性,是区别于弹拨乐器和吹打乐器的基本特点,这无论在合奏或伴奏中,都是其他乐器无法替代的最富情感张力的乐器。由于诸多优点,所以二胡在中国民族乐坛上既是可自成一体的独奏乐器,又可成为群体乐器,不管在大中小的民族管弦乐队里,都少不了二胡的介入,因此,其应用范围特别广泛,而成为中国弓弦乐器之首。马骨胡的操作和发音原理与二胡相同,但音色差别甚大。众所周知,北方平原多为高头大马,而南方山地的马多为运输所用小马,所以,高音马骨胡琴筒直径一般以马骨自然径体5—6cm左右为主,造胡时往往带有相当宽松的随意性,蟒面直径为5—6cm不等,有的甚至比京胡的竹质共鸣箱还要小得多,因此,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马骨胡的共鸣箱可算得上弓弦乐器类的小型之最。高音马骨胡多为单筒体,其琴筒长10——12cm,定弦为A—E,由于共呜箱骨质脆硬直径小,它的声音音质明亮、清脆,极富穿透力,在数十人的乐队中皆能清晰悦耳。生产力的发展,民族工艺的进步,一些地方戏曲团体为丰满其音乐的表现力,出现了中音马骨胡。既为中音,其共鸣箱必然要比高音马骨胡大得多,由于马腿骨的生态直径没有那么大的筒骨,所以就出现了拼筒的骨质共鸣箱——中音马骨胡,中音马骨胡琴筒直径约8cm左右,筒身长度与二胡大致相同,杆的总长度(由琴头到琴托)约为73cm左右。虽名为中音马骨胡,其实并非中胡(中音二胡)的概念,也没有中胡低沉浑厚的音质。首先,中胡的定音为G—D,而中音马骨胡的定音却是D—A,整整比中胡(中音二胡)高了五度,实际却为常规二胡的音高。由于骨质共鸣箱坚硬的原故,其音壁吸音度较低,在音色上比木质共鸣箱显得薄,虽为中音性乐器,其实还是高音乐器的频率,所以,中音马骨胡之所谓“中”性的界定,只能就其马骨胡糸列而言。这是马骨胡与二胡从概念到音色上最大的差异。也许是由于以上原因,在应用方面来说,一般的常规乐队很少有马骨胡的介入,除非作为特色乐器出现,或且特定的剧种专用。但是它那介于京胡和高胡之间的特有音色,确是弦外有音,因此而派生出了好些颇为成熟的独奏曲和齐奏曲,也许该乐器的产生与地域环境的缘故,诸如《壮乡春早》 《右江河畔好风光》《马驮进壮乡》等器乐曲,都与自然景色和生态环境密切相关,马骨胡的这一音乐风格和特点,也成为其山地韵味的一大音乐特色。 近两千年的二胡不仅没有随时间的流逝或因历史、政治的原因而消失,它反而在时间的进程中越变越完整,工艺越变越精致,甚至越来越广地被海内外音乐爱好者所接受,其主要原因是该乐器的音色美,极富歌唱性,并且表现的张力很大,特别从刘天华先生的十首传世之作中,把古代两个把位提到五个把位的探索和创造之后,大大地提高了二胡的表现力,就二胡的弓法而言,就有拉、推、连、顿、跳,抽、送、抛、击,搓、断、飞、颤、提等弓之分;指法方面就有自然泛音、人工泛音、垫指、同音换指、同指换音、上回滑音、下回滑音、飞指、勾弦拨弦、绝弦等技巧;在音乐风格方面,无论是内蒙大草原的开放与宽广,还是带有西域风韵的密集式的天山音乐,无论是岭南粤调的花指滑奏,还是小桥流水的江南丝竹风格都可以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在演奏曲子方面,无论慢如行云流水,还是快似万马奔腾,无论是情绪欢快,还是扣人心弦的悲绝音韵,都无不尽悦人耳,其表现力之丰富,是其他乐器所不能及的。因此,二胡无论是独奏还是群体展示,都不愧为中国民族乐器之首。马骨胡作为弓弦乐器的种类,它所演奏的弓法、指法,技巧,大多与二胡相同,但是,在一些乐曲的处理方面,它却与二胡的节奏风格迥然不同。比如:马骨胡器乐曲《壮乡春早》,引子之后,A段体的欢快部分为四二拍节奏,按照音乐的强弱规律,应为前强后弱,前半拍稍强,后半拍稍弱,除非乐曲的特殊要求,否则,不要打破它规律性,这样才不悖于音乐的节奏逻辑。然而,马骨胡演奏对欢快节奏的处理却反其道而行之,它将四二拍中节奏规律处理为:| 弱强 弱强 | 弱强 弱强 |,这一独特的演奏方法打破了传统的节奏规律,将强弱顺序反之行进,却又令人耳目一新。这一奇特的节奏的形成,是与其生活的地域和生存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糸。山地民族的环境多为崎岖山路,纵有先进的交通工具,也难施其能,为了生活,山地人民跨沟过坎去劳作,翻岗越梁去贸易,非是马驮人扛,就是篓背肩挑,这样的运动节奏形成了极富跳跃的生活节奏。比如挑担行走,跨第一步的时候,扁担两头必然因负重而往下坠压,第二下的时候,扁担两头是往上抛的,其吱呀欲折的声音也是先弱后强的节奏效果。与二胡这一迥然不同的节奏特点,不但充分体现了该乐器的特有风格,也往往折射出该民族的浪漫与风趣,品之更觉其民族的可爱。二胡与马骨胡,一个源于北方的游牧民族,一个则出自祖国南疆的山地民族,虽然从文化背景、传播方式、造型效果、演奏风格方面大有不同,但是,二胡和马骨胡都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那就是从大自然中摘取的音律,它们的构件无需经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来完成造型过种。就好像大自然身上掉下来的音律,形成了生态母体派生文化的一大派系。二胡与马骨胡应当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和演奏技能的不断丰富,它们将会有更为出色的声望与辉煌。

251 评论

星不所在

论食品雕刻工艺暨在烹饪中的应用 摘要:食品雕刻产生于我国古代祭祀活动中,经过历代宫庭盛筵得到了发展,并流传于民间。早在宋朝就有诗赞扬州的瓜雕:“练厨朱生称绝能,昆刀善刻琅环青,仙翁对奕辨毫发,美人徒倚何娉婷……”可见当时的食雕工艺已相当精美了。如今国宴上,城乡宴席上都用食品雕刻来美化宴筵。早在1986年在法国马黎,中国首次参加世界性烹饪大赛时,因为食品雕刻和而夺得金牌。食品雕刻对菜肴的创新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现根据已掌握的文献和工作经验,以果蔬雕刻为主论述一下食品雕刻各项工序工艺和在烹饪中如何更好的应用。 关键词:食品雕刻、工艺、烹饪、应用 论文主体: 一、食品雕刻的类型 食品雕刻有专供欣赏的展台,有欣赏兼作容器的,有既可欣赏又可食用的,但又根据雕刻原料和雕刻方法的不同来分类。 1、雕刻原料分类:可分为果蔬雕、琼脂雕、巧克力雕、黄油雕、面塑、糖塑等。 2、雕刻的方法分类:食品雕刻可以分为圆雕和浮雕两大类,圆雕有整雕和零雕整装之分。浮雕则分为凸雕、凹雕和镂空雕。 (一)整雕:整雕就是用一整块原料雕刻而成。它的造型是立体的,从各个角度都可以观赏雕刻作品形象。所以难度最大,它富于表现力,常用于小型看台和看盘的制作。 (二)零雕整装:零雕整装适用于大型展台,它是用各种不同色的和同色的原料,雕刻成造型的各个部分,再集中组装粘接成一个完整的雕刻品,因为原料不受限制,色彩鲜艳壮观。 (三)凹雕和凸雕:凹雕和凸雕又称阴雕和阳雕,凹雕是在原料表面用凹陷的线条来表现图案,接近于绘画描线,这种雕法较简单,容易掌握,适用刻一些复杂的图案。凸雕是将图案的线条留在原料表面,刮或铲低空白处,显出层次,较难,适用于简单的规整的图案,适用于东瓜盅和瓜灯等制作。 (四)镂空雕:镂空雕又称为透雕。是用漏透的方法使原料内部到外部具有空间和层次感,比浮雕难度大,适用于空心球,瓜灯、假山的制作。 3、雕刻造型分类: 雕刻造型可分为:花鸟鱼虫类、祥兽人物类、景观器物类、瓜盅瓜灯和综合类雕刻,根据宴席主题不同,雕刻造形应用也不同。 二、食品雕刻的原料 食品雕刻原料主要是以具备雕刻性能的瓜果蔬菜原料为主,也有烹调制作的茸泥性原料和辅助类原料几种。 1、瓜果蔬菜类原料 植物性原料:如南瓜、冬瓜、茭瓜、西瓜、甜瓜、哈密瓜、甜菜根、红薯、苤蓝、土豆、白萝卜、青萝卜、胡萝卜、芥菜头、莴苣、黄瓜、心里美萝卜等,主要选用体积大、质地实的品种。 2、茸泥性原料 茸泥性原料具有可食用性,如:蛋黄糕、蛋白糕、火腿、西式火腿、酱牛肉、酱肝、鱼糕、豆腐、凉粉、琼脂、肉冻等,这些原料具可表现各种立体的和浮雕的艺术造型,又展示了烹饪技能。 3、辅助性原料 辅助性原料是指雕刻作品中能起到辅助作用的原料,可分为: ①上色原料:雕刻原料有时颜色单一,就要使用上色的方法,对其添加颜色。一般有:人工合成色素、靛蓝、柠檬黄、胭脂红、桃红等。 ②粘接连接性原料:粘接类的原料用于组合雕刻的分体连接,一般有:竹签、牙签、502胶水。 ③骨架支撑原料:主要用于支撑平衡大型组合雕刻,一般用特制铁架、木架来支撑造形。 ④点缀性原料:点缀性原料用来点缀动物眼睛或展台环境,一般有仿真眼、花椒籽、相思豆和花草、树叶、松枝等。 三、食品雕刻的方法与刀具的应用 要雕好作品,应该知道如何应用雕刻刀,手如何执刀,如何使用刀法,怎样应用刀具,是雕刻工艺的重要基本知识,对此作以下介绍。 1、食品雕刻的执刀方法 在雕刻作品时,操作者手执刀具的姿势很重要,只有掌握好正确的执刀方法才能灵活应用。常用的有:横握刀法、纵握刀法、执笔法、插刀法等。 (一)横握刀法:横握刀法是指用刀时,刀刃向上,竖起的大拇指与刀刃平行,其余四指握住刀把,大拇指贴于刀刃侧面,在原料上作削和旋的操作。 (二)纵握刀法:纵握刀法是把刀纵向握在手中,用刀时,可左右、前后用刀,在原料上作划,挑、削、挖的雕刻操作。 (三)执笔法:执笔法是把刀用握钢笔的姿势握住,运刀平稳,适用于精细部分的雕刻,在原料上作、划、刻、挑的雕刻操作。 (四)插刀法:插刀法与执笔法手法大致相同,区别于雕刻时要将中指或无名指按在原料上,以保出现滑刀和用力过大造成原料损坏及伤手。在原料上作推、戳的雕刻操作。 2、食品雕刻的刀法应用 食品雕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有一套独特的刀法,在进行雕刻时需要轮番使用许多刀具,下面就如何应用其刀法作介绍。 (一)切:切主要用于刻品大料定形,修平原料表面和分割原料。在雕刻中切是一种辅助刀法,所应用于分刀和切刀上。 (二)削:削没有固定的运刀方法,上下左右都可以,用刀方法有推和拉两种剥削法,一般常用的是推刀削,对韧性大或易损的原料原要使用拉刀削。 (三)划:划是在雕刻原料上以刀代笔进行图案勾划,在有基本图形上雕刻,有便于修改和下料,及定位的作用,所用刀具有划线刀、斜口刀、平口刀等。 (四)刻:刻是雕刻中的主要技法,运刀方向灵活多变,同时它又是食品雕刻造型刀法的总名称,所用刀具主要是平口刀、斜口刀及多种槽刀等。 (五)戳:戳刀法分直戳与推戳,直戳是刀口直线戳入,推戳是刀斜度较大的戳入,然后推进的方法,所用刀具是半圆形、三角形的槽刀。 (六)铲:铲是用刀一进一退或徐徐推进的方法进刀,把原料中多余的部分铲除,所用刀具有特制的平口刀、槽刀和斜口刀。 (七)挖:挖是刀刃作弧状运动,取原料的内部料,所用刀具有剜球刀、套环刀等。 (八)模刻:模刻是专指把各种形象的模具刀放在原料上进行冲压切料。这种刻法适用于平雕,使用这种刀法时原料的厚度不能超出模具刀的厚度,使用时可用木板或金属片垫手,以免伤手。 3、食品雕刻的刀具 食品雕刻的刀具除专业生产的套式刀具,也有雕刻师根据经验和制作难度,自行设计制作。但必须轻便合手,简便实用,下面就以上几种较实用刀具的形状及应用作一下介绍。 (一)切刀:切刀根据形状有长方形、尖头形和弯头形的,切刀主要用于切出原料的大形,切制有规则的几何形体或切平雕刻作品底座等。 (二)平口刀:平口刀又叫手刀或主刀,是雕刻应用最为广泛的刀具。平口刀有大、中、小三种型号,既能用于块面的刻制,又能用于细部的刻划,还能独立完成简单的雕刻品。 (三)斜口刀:斜口刀又称尖口刀,刀刃倾斜一定角度,刀口呈尖形,因刀口斜度的不同分为大号和小号斜口刀,主要用于刻制图案线条、浮雕铲削等。 (四)半圆形槽刀:半圆形槽刀又称U形槽口刀,按刀口大小不同分:大、中、小号,刀的两端皆有刃,而且一边略大,一边略小。可根据刀的大小用于刻制线条、肌肉、人物面部、衣物、鸟类羽毛、鱼鳞及花卉的雕刻,它能减少其它刀具形成的刀痕,使雕刻品圆润光滑。 (五)三角形槽刀:三角形槽刀又称“V”形槽刀,三角形槽刀按刀的大小不同,分大、中、小号,两端皆有刀刃,一端略大于另一端,有外斜刀口、内斜刀口和竖直刀口几种形状,三角形槽刀主要用于瓜盅,鸟羽、人物眉发和花卉的雕刻。 (六)划线刀:划线刀两端有环式刀刃,一端似笔尖棱形环口刀,另一端为圆形环口刀。主要用于划刻图形图案和雕刻精细刻品的部位,还能雕刻其它刀具雕不到的部位,快捷实用。 (七)瓜环刻刀:瓜环刻刀又称刻线钩刀,均在刀两端一侧有略大略小的小弧形弯钩,刃口开在弯钩的前沿,主要用用雕镂瓜灯的回纹、瓜环和刻画线条图案。 (八)模型刀:模型刀是以各种物象和抽象的动物、植物、文字和几何造形做成钢制的空心模型,主要用来冲压原料成形,属平雕。 四、食品雕刻制作步骤 食品雕刻制作一件或一组刻品时,都有一个程序,在每个程序中都有一些应注意的问题。 1、命题 命题即雕刻所选择的内容题材。确定雕刻作品的直述与寓意,要与宴会气氛内容相符合。在装饰雕刻品时要注意宾客的习俗、爱好,才能发挥更好的创新题材。 2、构思 构思是根据命题酝酿整体布局。如主题刻品与陪衬部分的分布比例,原料色彩的应用搭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要绘出草图,通过图示制作出完善的雕刻作品。 3、选料 选料即在构思后,先选择适合主题的雕刻原料,然后按大小颜色彩依次选料,以防在雕刻时造成浪费。供食用的食品雕刻,在选料时应注意原料是否具有可食用性和便于加工。 4、雕刻 根据各种原料,确定造型内容,用雕刻工具修出刻品轮廓后进行精细的雕刻修饰,直到完成作品。 五、食品雕刻卫生及存放 1、卫生:食雕作品是食品原料加工而成,非食品原料不得用于盘饰,还要注意生熟隔开,作为盛器的要加热消毒或制熟后才能应用。 2、存放:食雕用的熟原料可用冰箱贮藏。植物性雕刻品易失去水份,用冷水浸泡法、矾水浸泡法、低温保藏法、包裹法、刷胶保鲜等方法来保鲜存放。 六、食品雕刻如何应用 食品雕刻在烹饪中正确应用,能提高菜肴观感和美化宴席格调气氛,既创新了菜肴又提高了档次,下面就食品雕刻应用于菜肴的方法介绍一下。 1、食雕作品对菜肴主料的应用 将菜肴的主料形象,用雕刻品表现出来后,再来装饰这道菜肴,既可以欣赏雕刻品,又能清楚菜肴所用的主要原料。例如:是水产类的菜肴,则可将雕刻品设计为虾或鱼,菜肴可用:“盐水虾”、“蒜泥开边虾”或“清蒸鱿鱼”、“西湖醋鱼”等。 2、食雕作品原料产地或生长环境的应用 食雕作品最能表现各地域性的气氛,菜肴原料是云南的,可利用云南少数民族人物、动物或民间传说设计雕刻品,既能美化菜肴,又展示了当地文化和历史。 3、食雕作品对菜肴制作形状的应用 丸子形状的菜肴刻品可设计为龙:“金龙戏珠”。牡丹花形状的菜肴刻品可设计为凤凰:“凤戏牡丹”,如将原料用花刀处理成麦穗状或玉米棒状,雕刻品可设计为粮囤、碾子、磨盘等造型菜肴可用:“五谷丰登”、“丰收鱿鱼”、“粮果满仓”等。 4、食雕容器对菜肴的应用 菜肴如果为粒、丁、丝等形状,就可选用食雕容器进行分装,装饰。如雕刻青蛙罐、菜肴用“辣炒田鸡丁”、“孜香牛蛙”等。如雕刻小船,菜肴用“七彩鱼丁”等。如雕刻螃蟹盅,菜肴可用“一品芙蟹”等。既有创新,又有寓义。 5、食雕展台对宴会的应用 雕刻作品主要用寓意、吉祥的主题。根据不同的宴会需求和主题来设计应用。例如:“雄鹰展翅”、“马到成功”等刻品,可应用在开业庆典、商务会议、金榜题名的庆功筵席上。例如:“寿星捧桃”、“松鹤延年”、“麻姑献寿”等刻品,可应用在寿宴上。只要理解顾客所要表达的宴会含义,正确择用雕刻主题,既带来了商机,又展示了菜肴,可谓一箭双雕。 通过上述论点,对食品雕刻工艺的各项工序要点作了详细介绍,并证明了食品雕刻在烹饪中所起到的作用,充分说明食品雕刻与烹饪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为烹饪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既要好吃,还要好看,所以在我们不断提高烹饪技能的同时,也要对食品雕刻工艺加深了解和学习。让烹饪事业这个大家庭更加繁荣昌盛。

289 评论

天才少女JESSICA

冯一教就会风风光光

98 评论

相关问答

  • 传承科研精神毕业论文

    【篇一】科研工作心得体会 失败赋予了成功真正的涵义。在我搞科研的这段时间中,失败已是家常便饭,时常可能会因为一个小错误而功归于溃。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面对失

    明明来干啥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马哲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

    哲学是探索人内心的学问,仿佛和现实生活的距离较远,因而一直以来在考研的报考浪潮中远不如经济、管理、计算机之类的学科火爆。有些人要问,学哲学出来做什么?从目前的情

    理想气体911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研究生毕业论文罗马数字

    写论文都有固定的要求的,数字字母英文的都是Times New Roman,字号和你的文档一样。括号等标点符号用宋体,数字跟英文一样,都是times new ro

    呵呵呵达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有关二胡传承的毕业论文

    刘天华的XXXX贡献 刘天华的XXXX艺术特点 刘天华和阿炳的二胡演奏艺术特点(或区别) 王XX二胡作品艺术特征 谭X的XX艺术魅力 谈移植曲目对二胡演奏技术的

    大碗碗儿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哲学毕业论文传承

    传承 体验 实现 ———人生意义的诠释王立仁人生活在世界上,总是不断追问人生的意义。 生有什么意义。其实,这三个问题是统一于一个过程的。人生的意义是人生的活动内

    孩子的笑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