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蛋的肉粑粑
人口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可以理解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有价值的物质,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存在于地球表面和内部,还包括直接供给或影响地球某些资源的阳光、风能、潮汐等恒定能源。广义的社会资源则包括人力、技术、管理、信息等资源,是容易被忽视而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中国素以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著称于世,不过对此要作具体分析。就陆地面积而论,中国960万平方公里,位居俄罗斯、加拿大之后,可谓“地大”。自然资源总量,大致也排在相近位置,可谓资源大国之一。再具体一些,耕地面积9685万公顷,位居第4位;可利用草原面积22467万公顷,位居第3位;森林面积11533万公顷,位居第7位;铁矿石探明和保有储量496亿吨,位居第3位;磷矿石储量亿吨,位居第2位等,堪称名列世界前茅。另外一些资源如淡水、石油、天然气、铜等工农业生产重要资源拥有量,排位则靠后一些,总量仍较可观。从总体上看,中国是一个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品种比较齐全的国家,在160多种矿产资源中,中国基本探明储量的有150多种。全国由南向北横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全部气候带,从低于海平面到海拨8848米的世界最高峰等高气候带,具备基本依靠自己的资源建立起独立的经济体系的条件。可以说,世界上具备如此条件的国家,为数并不多。然而,中国自然资源同时存在着不足,表现为绝对短缺和相对短缺。首先是自然资源绝对量供给不足,这同人口众多紧密相联。如中国耕地面积仅占世界的7%,人均森林面积仅占16%,人口却占到世界的21%。其次是结构性的相对短缺,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总体资源的结构性短缺,即总体资源中某些重要资源不足,如在重要金属和非金属矿藏中,像石油、天然气、铜、金等储量不足。二是同类资源的结构性短缺,即在具有较强性替代资源中,优质和劣质的质量结构问题。如化石能源中,石油、天然气优质能源所占比例低,而煤炭等劣质能源所占比例较高,对提高经济效益和减少环境污染不利。三是开发条件和成本高低的结构性短缺,即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难易程度、开采和利用成本高低的结构性问题。如草原面积在世界排位第三,但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高原高寒地带,草的质量不高,单位面积载畜率低;又如一些矿产资源或深部埋藏,或杂交混生,给开采和冶炼增加很大难度,技术要求高,成本也高。无论自然资源的绝对短缺还是结构性的相对短缺,在人均拥有量上的矛盾都是很突出的。目前,中国人均森林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6,水资源不足1/3,草场不足1/2,人口对于资源的压力相当沉重。这种压力还不止来自人均占有量水平低,而且从发展上看,还来自人口增长对资源消耗的“加权效应”。众所周知,生产使消费成为可能,而消费又进一步促进生产,从某种角度讲,人类社会就是在生产与消费矛盾统一运动中演进发展,导致生产的不断扩大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消费资料在品种、数量、质量上产生新的飞跃,使人口增长作为分享资源消耗的“分母的加权效应”十分突出地表现出来。如1960年至1985年世界人口由30亿增加到48亿,增长60%;同期世界能源消耗增长130%,快于人口增长2倍有余,原因是同期人均能源消耗增长45%所致。中国是一个消费水平不高的国家,却是近20年来消费水平提高最快的国家之一。城乡居民纯收入的提高导致消费增长,人口城市化推进消费增长,城乡居民消费模式向现代消费模式转变促进消费增长,三者交互形成的聚合力拉动消费,使资源消耗增长大大快于人口增长,人口增长对于资源消耗来说表现出很强的分母“加权效应”。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了“三步走”发展目标,21世纪这种“加权效应”还将更明显地表现出来。亦即在未来的发展中,资源的稀缺性会变得突出起来。中国人均水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图为珍惜用水的广告。面对未来中国人口数量增长和资源稀缺矛盾加剧的趋势,谋求人口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除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外,首先要充分认识资源的稀缺性,树立稀缺资源观。非再生资源利用后不可再生,不能复得,呈绝对减少趋势,某些资源已向我们亮出“黄牌警告”;耕地、森林、牧场等可再生资源,若再生的速度不能满足包括“加权效应”在内的人口增长的需要,则短缺的严峻性将有增无减。其次是大力推进节约资源战略。包括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不要浪费资源;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尽力节约资源。再次是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以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资源,浪费资源则受到应有的处罚;明确资源的产权,实施有效的监督。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指出“节约保护资源,实现永续利用”的方针,对重要资源提出具体目标。如2005年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0%,“十五”期间全国新增供水能力400亿立方米;坚持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大城乡和工矿用地的整理、复垦力度,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强化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和采伐管理,完善林业行政执法和管理体系设施,加强草原保护,禁止乱采滥垦,严格草场制度;矿产资源加强法制化管理,加强对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和处理的产业化,促进转化成可用资源等。这些明确规定和要求,将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人口过多给交通带来的压力
茵为有你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社会学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社会学论文参考文献(一) [1]屈智芳.社会保障与女性职业发展[D].郑州大学2010 [2]朱力等着.社会学原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刘少杰主编.国外社会学理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美)戴维·迈尔斯()着,侯玉波,乐国安,张智勇等译.社会心理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5]刘杰,徐祥运编着.社会学概论[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6]李春凤.不同组织高学历女性职业生涯阻隔差异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 [7]程慧.我国女性职业结构研究[D].北京物资学院2009 [8]耿飞.社交网络中趣缘群体互动模式转换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 [9]洪睿旋.微博环境下女性话语权的现阶段提升与再提升困局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 [10]张廷成.社会角色理论视角下的中国退役运动员再社会化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 [11]赵雯雯.选秀类电视节目作为新型向上流动途径的社会学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3 [12]冉娟.公共部门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 [13](美)孙隆基着.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4]刘梦主编.小组工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5]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社会学论文参考文献(二) [1]刘泉红,刘健.国外中小企业政策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经贸导刊.2011(19) [2]赵玲玲.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J].学术研究.2011(08) [3]张彻.区域经济差异识别及预警研究[D].武汉大学2010 [4]李红艳.R&D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J].数据.2011(08) [5]赵德余.广东积分落户管理政策的经验及其对上海的启示[J].科学发展.2013(08) [6]何雨.农民工市民化中的制度冲突与出路前瞻--基于江苏农民工市民化的经验[J].上海城市管理.2013(04) [7]李璐颖.城市化率50%的拐点迷局--典型国家快速城市化阶段发展特征的比较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3(03) [8]李峰.我国中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大学2013 [9]王文军.中国企业的技术资产剩余索取权研究[D].武汉大学2014 [10]肖红蓉.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构建与完善[D].武汉大学2010 [11]钟怀宇.城市化进程中非均衡性制度安排的改革与创新[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3(02) [12]王本兵.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 [13]刘国新.中国特色城镇化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14]王建国.城镇化进程中建设用地需求合理预测方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 [15]叶玉瑶,张虹鸥,许学强,周春山.珠江三角洲建设用地扩展与经济增长模式的关系[J].地理研究.2011(12) 社会学论文参考文献(三) [1]王一鸣.中国城镇化进程、挑战与转型[J].中国金融.2010(04) [2]刘梦琴.广东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J].南方农村.2010(06) [3]姜达洋.国外产业政策研究的新进展[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9(05) [4]昝剑森,刘扬.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比较与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06) [5]晏月平,廖炼忠.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6]窦金波.以制度创新推进城市化发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9) [7]邢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浅议[J].大众文艺.2009(24) [8]李爱芹.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和完善--以广东模式和上海模式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03) [9]周小刚,陈东有.中国人口城市化的理论阐释与政策选择:农民工市民化[J].江西社会科学.2009(12) [10]周弘.国外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面面观[J].求是.2009(22) [11]周小辉,屈胜喆,夏沁田.论发达国家城乡一体化发展[J].科技创业月刊.2009(10) [12]鲁德银.土地城镇化的中国模式剖析[J].商业时代.2010(33) [13]鲁德银,王习春.试论中国特色城镇化新道路--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变迁与城镇化政策[J].孝感学院学报.2009(05) [14]孟祥林.城镇化进程模式:从发达国家的实践论我国存在的问题[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15]田永坡.德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现状及改革趋势[J].行政管理改革.2010(04) 猜你喜欢: 1. 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2. 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3. 社会学论文参考 4.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5. 关于社会学论文
题目是一篇论文的“眼睛”,是读者关注的首个要点,特别是对于社会学专业论文来说,题目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导师的评审结果。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社会学方向 毕业 论文题
对于毕业论文一般多少字每,个学历阶段都有不同的毕业论文字数要求,对于一般情况下,大专毕业生论文字数要求是最低的,一般要求在8000左右,本科毕业生论文字数要求较
还有不到12个小时,美好的周末假期就又要结束了!想要挽留住余额严重不足的假期,所以坚持到这会儿还没睡?各位夜猫党们,是不是已经习惯了这种每天熬夜的生活了。其实不
毕业 论文是大学生四年的毕业 总结 ,许多大学生都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论文选题难的问题,不知道论文题目应该如何去定位。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社会学方向毕
社会学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 论文当中引用的学术内容是作者对文献作者研究成果的肯定和认可,它的写作也是对前人劳动成果道德尊重,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的重要部分,它表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