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计较的心
导师对毕业设计的立论时间、把控、时间节点上有重要作用。
导师主要负责大四下一学期整个论文过程中的工作。这句话说得好像老师包办学生和毕业论文的婚姻一样,不过确实有那味儿。
从大三下学期开学后不久选导师到正式毕业,一年半的时间大大小小的事情,尤其是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都需要和导师进行交流、商量。选择一个好说话的导师,会让大学生活染上一层幸福的光辉。
毕业论文是对自己专业的一块敲门砖,需要本就在这些领域深耕的老师们带领,对科研领域有一个浅显的认识。在选导师的时候,不仅是在导师及其背后的实验室团队,也是在选导师的研究方向。
选导师的注意事项:
通过相识的大四前辈拿到意向导师带的大四学长学姐的联系方式,把自己关于这个导师的问题向它们询问,从而获得一手信息。
如果确定自己就要选这个老师的话,就要想办法要到老师的电话号码,发消息,向他表明心意。如果不确定的话,那么就继续重复上面一步,多了解老师,多比较。表面平和,开学后问问认识的学长学姐学院什么时候通知选导师,那么在那之前就要悄悄行动了。
懒洋洋一家
重要。我和宿舍几个哥们毕设实验选的导师是出了名的不放水,知网搬运工综述啥的就别想了考勤比较严,查重比较狠,要求文献比较多,甚至中期检查的时候到实验室摇晃我的试管问我雾状菌落在哪"(ºДº*)答辩前初稿一改二改三改最终稿最终稿修改版最终稿再改版……终于拿出手了,然后被告知他就是我们这个答辩组的组长,旁边配几个小年轻。最后当然比较顺利了,那几个老师一看论文导师栏还说啥,随便问一下实验过程就嗯嗯好了。所以我觉得关系还是挺大的,遇见这种老师其实挺幸运,后来找工作面试也用到毕设,那就是另外一段故事了。
小梦不吃土
大学写论文,导师的作用是高等学校或研究机关中指导他人学习、进修、或撰写学术论文。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十九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导师制从制度上规定教师具有育人的责任,使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以外,将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习、科研、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作为其工作的另一部分。要求全体教师关注学生从入学至毕业整个教育过程和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教育环节,对学生的教育要有整体性和一贯性的观念,自始至终和任何环节都不放松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
毕设找导师时,可以参考以下建议:1. 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在选择导师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看看自己的毕设方向是否与导师的研究方向相符。2.
应该把这种刁难变成学习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导师对自己进行刮目相看。
不需要的,发表是你的权力,又不是用来毕业用。虽然你对问题进行了补充,但还是没有明确说明自己文章的性质,是学校要求的论文必须发表吗?如果是发核心期刊 ,一般要挂导
如果我是你的话,就带点水果和奶。就ok了,再吹嘘几句。
比如:导师您好,我是您的学生某某。麻烦请导师帮忙看一下,我自己觉得有挺多缺陷,自己不知道怎么修改,感谢导师百忙之中看我的论文。或者是直接开门见山:老师您好,我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