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98

錵小寶圓滾滾
首页 > 毕业论文 > 佛教师资相摄毕业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h071232003

已采纳

在佛教向中国社会的深入传播过程中,佛经翻译是最重要的步骤。佛教分大乘、小乘,佛经包括经、律、论,从印度和西域陆续传入,其数量浩如烟海。如何把佛教的教义介绍给中国民众?这是摆在当时来华的印度僧人和中国早期佛教徒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鉴于人们是自觉不自觉地站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看待刚刚传入的佛教,因此,只有借用人们熟悉的语言、概念来翻译佛经,解释佛教教义。从汉代到隋唐,历代的译经僧在佛教界有很大的影响力,如东汉的安世高,西晋的竺法护、竺叔兰,后秦的鸠摩罗什,南朝宋的佛陀跋陀罗,陈的真谛,北魏的菩提流支,隋朝那崛多和达摩笈多,唐的玄奘、义净、不空等,都把当时最新的佛教学说传译到中国。在译经者周围有很多助手,有的担任口译(称度译或传译),有的负责笔录成文(笔受),也有的对译文加以审核和修饰(润笔)。这些人都通晓中国传统文化并善于文墨。译文时必须从汉文中选择与原文意思相当的词语、概念,用汉文方法表述。这样很自然地就把当时译者对汉文的理解,把带有时代特色的汉字、汉语掺杂到佛教典籍当中去。东汉时期在儒家学说之外,特别盛行黄老道术,于是一些黄老道术的用语、概念就被运用到了当时译出的佛经当中,例如,把佛教中表示断除一切烦恼达到彻底解脱境界的涅槃,译为无为;把通过集中精神观想佛教义理的禅定,译为守一;把大乘佛教所说的绝对实在和审实无虚的真理真如,译为本无。魏晋盛行玄学,竺法护译《光赞般若经》把真如译为自然,把无上正等正觉译为道……正像在日常生活中时时离不开儒家的纲常名教一样,在译经过程中受儒家的影响是最大的。印度佛经中的主体是有情(sattva)、众生(jantu),包括称做六道的人、天、阿修罗、畜生以及地狱中鬼魂、饿鬼,神秘色彩比较深厚。儒家重视人在自然界的地位,认为人是万物之灵,主张人为贵,天道远,人道迩,因此不少佛经只是把有情、众生译为人、人民。儒家的伦理主张男女有别,授受不亲,受此影响人们对性的关系比较忌讳,一般不作公开的描述。《华严经》的翻译也受此影响,把其中的拥抱音译为阿梨宜,把接吻译为阿众?等。在一些汉译佛经中,也增加了佛经原文没有的伦理说教,如《长阿含经.善生经》中的父母所为,恭顺不逆,父母正令,不敢违背等,据巴利文同本经典《尸迦罗越之教》,这些是译者加上的。(参见日本中村元《儒教思想对佛典汉译带来的影响》,载《世界宗教研究》1982年第二期)。在三国吴康僧会译的《六度集经》中有明显添加的君仁臣忠,父义子孝,夫信妇贞,孝事其亲,为天牧民,当以仁道等内容。流传最广的三国曹魏时译的《无量寿经》中也多有忠、孝、礼、义、信等用语。中国文字中有很多词语的含义十分丰富,例如道、理、心、性等,它们多歧的含义是在漫长的文化发展史中形成的。但是,在翻译佛经时,一般仅根据场合赋予这些词以特定的含义。然而事过境迁,后世的学者在读经和解释佛教义理时,因为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十分自然地根据需要利用这些词的不同的含义去理解经文,建构自己的教义体系。隋唐时期的佛教宗派正是借用这些多义词并巧妙地利用般若中观学说中的不二法门去建立本派的理论体系的。禅宗的心,既可以是具有思惟功能的心,又可以是先天内在的自性、本性之心,此心可以与作为世界万有本源、本体的真如、法性、佛性等相通,还可称之为理、道。在禅宗含有机锋的语录中,正是前后借用它们不同的含义来向人们提示解脱之道的。 讲经说法是传教的常用方法。要想将佛经上的教理让民众听得懂,就得利用他们熟悉和容易理解的语言、道理来加以比附说明。这种方法在佛教史上叫做格义。后赵佛图澄的弟子竺法雅精于儒道经史,在他向弟子、士大夫讲经时,常以经中事数,拟配外书,为生解之例,谓之格义。(《高僧传.竺法雅传》)佛教经典中常在教义概念、用语的前面加上数字,如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此称事数。竺法雅在讲经时为了听众易于明白,便运用当时人熟悉的儒、道典籍中的词语、道理去加以比附解释。按照这种方法,可以把性空、真如解释为本无、道;把五戒比附为五常等。这在当时和以后都是常见的现象。佛图澄的另一个著名弟子道安,在著作中也常用格义。他的弟子慧远善老庄,在讲经时常常借用老庄的词语进行解释。据《高僧传.慧远传》记载,有一次慧远讲经,有人就实相(即诸法实相)这个概念提出质询,他当即引用《庄子》加以说明,于是惑者晓然。在佛教实现中国化的过程中,所谓格义佛教为会通中印佛教,推动佛教的深入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佛教的深入传播,佛教界在教义诠释和讲经中出现不同的见解,便逐渐形成不同的学说,乃至学派。两晋之际,因为对般若学说中的诸法性空的思想认识不同,出现所谓六家七宗。若将七家中的本无、本无异二家加以合并,即为六家。这标志着民族佛学的正式形成。这是大乘般若学说与当时流行的玄学相互会通的产物,学僧迎合时代风尚借用某些玄学概念和方证一切皆空的般若本体论。因为他们还不善于运用《般若经》中的中道论证方法,在对于本体与现象--本无与诸法、空与色、心与物、真谛与俗谛等的论证得出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的结论,而不会用遮诠(否定)和相即的表述方法,得出非有非无,色空相即,真俗不二的结论。虽同论诸法性空,但论点各有偏重,所以出现六家七宗。在这当中,影响比较大的有三家:(一)道安为代表的本无宗,认为世界万有本体为空,此空即为本无。此与玄学王弼、何晏的贵无论有相似之处。(二)支道林为代表的即色宗,认为世界万有本来性空,故色(地水火风及其所造,相当于物质现象)即是空,。此与郭象主张的无不在有之外,无在有之中的自生独化论有相近之处。(三)支愍度和道恒为代表的心无宗,主张心应脱离外界,不执着万有,但不否认客观世界的存在。六家七宗的出现,反映了当时般若本体论学说受欢迎和被认识的程度。此后,鸠摩罗什的弟子僧肇站在中道的立场对以上三家作了批判性总结,在其《肇论·不真空论》中指出他们或偏于有,或偏于无,或不空万物,皆背离非有非无,空有相即的中道精神。 南北朝时期,无论南方还是北方,佛学研究空前盛行,伴随注疏讲经之风,以研究一部或几部佛经为中心的学派纷纷兴起。在这当中最有影响的是涅槃学派、成实学派、地论学派、摄论学派、三论学派等。实际上这些学派所研究的经论不是一、二部,一个人也不一定在一个学派,例如涅槃学者同时也往往是成实学者,成实学者也可能兼三论学者。这里所说的学派,只是指某些人在对特定经论的研究中取得突出成绩,提出有代表性的看法。如果对他们研究的问题加以归类,主要有两大类:(一)大乘佛教的本体论,或发挥般若中观的思想,认为世界万有本体为空,世俗认识和外在世界虚幻无实;或发挥唯识学说,认为世界万有唯识所变。(二)大乘佛教的心性论,论证达到觉悟的内在根据。成实、三论学者探究本体论,基本上是两晋般若本体论的沿续和发展。因为成实学派没能上升到空有相即不二的立场,最后被三论学派取替。地论、摄论学派在论证世界万有以心识为本体外,还探讨心性善恶、觉悟的内在依据问题。涅槃学派主要论证心性问题。心性论代表了南北朝以后思想界的时代思潮,影响极为深远。1.涅槃学派是以竺道生(355-434)为代表。东晋法显所译《泥洹经》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话。竺道生据此提出,既然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先天具有的可以成佛的心性功能、可能性),那么处在众生中的一阐提(信不具足,善根断绝的恶人)也有佛性,也能成佛。类似说法在北凉昙无?所译《大涅槃经》虽有,但是此经当时尚未传到南方。道生的推论在当时属孤明先发,受到守旧僧人的反对,曾被逐出僧团。后来《大涅槃经》传到江南,道生的说法得到印征,由此声名远扬。他还提出顿悟论。据南朝陈慧达《肇论疏》所引,他认为,佛教所追求觉悟的真理(真如、法性、实相)是一个完整的总体,不可分割,修行者对它的觉悟应当不分阶段地一次完成,此即为顿悟,所谓以不二之悟,符不分之理。换一种说法,顿悟是使自己本有的佛性顿时显发,亦即见性成佛。道生把本体论与心性论沟通,在大乘佛教的框架内论证了人的本性源于世界的本体,超凡入圣在于使自己本有之性显发,推动了中国思想界对心性论的探索研究。2. 地论学派在北方,先后以洛阳和邺(在今河南安阳北)为中心。此派所研讨的《十地经论》是印度世亲所著,中心是论释《华严经.十地品》,为唯识学派早期论书之一,由北魏菩提流支、勒那摩提译出。因为学僧对于经文三界虚妄,但是一心作中的心字有不同见解,分成两派。菩提流支的弟子道宠为首的一派被称为相州北派,勒那摩提的弟子慧光为首的一派被称为相州南派。按照唯识学派的说法,在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之外,还有第七识未那识,第八阿梨耶(阿赖耶)识。阿梨耶相当于精神主体、灵魂,所具有的精神性种子(心理功能)据称是世界万有的本源。相州北派认为阿梨耶在性质上属杂染不净,主张佛性当有(相对于本有,以后才有,也称始有),只有累世修行才能达到解脱。相州南派主张阿梨耶清净无染,即为真如或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亦即佛性,通过断除妄念烦恼的修行,可以见性成佛。3. 摄论学派以研究南朝真谛译的印度无着所著《摄大乘论》和《转识论》为主,在阿梨耶识之上另立阿摩罗识(清净识、无垢识,即真如),为第九识。其三性说最有特色:(一)依他起性,即八识及其功能,为万有的本源;(二)分别性,是世俗认识和外在事物(谓由识变现);(三)真实性,即超言绝象的真如(亦第九识)。因此,依他起性相当于心性,作为一切染净的事物的本源来说,它包含分别性和真实性。从善恶观念来说,分别性属妄,属污染分;真实性属真,属清净分,而依他起性则本具染污、清净二分。《转识论》说:能分别即是识,所分别即是境;能即依他性,所即分别性……此境识俱泯即是实性。实性即是阿摩罗识。修行就是认识唯识之理,遣境,空心,使本有的净识显发。 在中国佛教史上,被传为是真谛所译的《大乘起信论》的影响极大。此当为调和当时的各种心性见解而编译的经典。认为心以永恒清净的真如为体,以具有思虑功能并与烦恼相俱的阿梨耶识为相,为用,修行的要旨是直探心源,舍染返净。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家的伦理人性学说占有重要地位。或主张性善,或主张性恶,或主张善恶俱,由此探求成为贤圣的依据。其中占正统地位的是孔孟以来的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通过学习和道德修养使本性扩充发展,就可以成为贤圣。对于人性的本源问题虽也有涉及,如用天、天命或元气来加以说明,但理论过于简单朴素。佛教的心性论是大乘佛教理论深化的产物。中国佛教学者在论证心性问题时,不能不受到儒家人性论的影响,并反过来对儒家的人性论产生影响。从上述心性学说中似乎可以看到儒家心性论的影子,涅槃学派和地论南派的心性清净论,相当于人性论中的性善论;地论北派的心性论相当于性恶论;摄论学派和《大乘起信论》的心性论,与人性论中的性俱善恶论比较相近。当然,佛教的心性论是为其出家修行和出世解脱提供理论依据的,与儒家的人性论所具有的修身治国的目的性是不同的。佛教的心性论对后世儒家探讨人的本性与世界万有的共同的普遍性本源,建立新的天道性命之学,是有很大的启迪作用的。 佛教传入后经过五六百年的传播发展,在思想上已经与中国传统文化融会结合,在经济上建立了与中国封建经济制度相适应的以土地经营为中心的寺院经济,从而为隋唐时期建立富有民族特色的佛教宗派提供了条件。隋唐时期成立的主要佛教宗派有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律宗、华严宗、净土宗、禅宗、密宗。这些佛教宗派除密宗情况稍有不同外,都是由中国僧人直接创立的,所奉经典中虽也有一部或几部汉译印度佛经,但最重要的是各宗创始人的著作。其中的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的民族特色最为鲜明,影响也大。概括地说,这些佛教宗派具有以下特点:(一)把中国道家和玄学的本体论与印度大乘佛教的以空、真如或佛性为本体的宇宙论会通结合,并依据般若中观学说的不二法门,提出现象与本体圆融无碍,真俗不二,体用相即的佛教哲学。(二)依据色与心、能与所、正报与依报不二的理论,把本体论与心性论融会构通,认为真如佛性不仅是宇宙万有的本源和本体,而且也是人的觉悟基因,在论证中又吸收了儒家人性论的思想。(三)发挥真俗不二,即烦恼是菩提的理论,主张出世不离入世,生活日用即为佛道。禅宗尤为突出 ,寄坐禅于日常生活之中,说平常心是道、不修不坐,即是如来清净禅等,在宋代以后影响更大。(四)把儒家的善恶伦理规范和道德说教,吸收到佛教中的最通俗最易于为民众接受的善恶报应和轮回的说教之中,在统摄人的精神世界和制约人的行为方面起到了儒家所起不到的作用。(五)受中国宗天法祖,以父系为中心的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一方面把佛教教团看作以释为姓的大的家族,僧尼自称释子,彼此为兄弟姐妹,另一方面又在各宗各个寺院建立具有严格上下等级的传承嗣法制度。

156 评论

princess小姐

参阅一下南怀瑾先生的选集

257 评论

紫色super

一点摄影心得分享:摄影之所以被称为一门艺术,就是因为它需要的是一颗平静的心,任何浮躁与虚荣都是要不得的。我相信,虽然进入了数码时代,但摄影的基础知识还是需要掌握的。我看来,既然接触摄影,要学会看懂五本书。第一本要认真看的书,当然是产品说明书!在摄影论坛里,如果有人问产品说明书上本来很醒目的答案,是会遭到痛殴的。你只有在充分了解产品和基本操作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发挥系统的优点。也只有这样,相机才能真正成为你的工具。第二本要看的书,是《纽摄》。是的,很多人说,纽摄老了,没错,纽摄是老了,老了就抽抽了,抽抽得只剩下精华了。人们对照片有不同的追求,咱们不说,追求亮丽明快,或许纽摄不适合,但我看来,它仍然是摄影圣经。开篇三个要求,主题、主体、简洁,自始至终都是我们评判片子的依据。看明白了纽摄,相机就会成为你的左右手。你会开始为光影而喜悦,为色彩而快乐。第三本要看的书,就是感情。太浮躁的人是用不好相机的,因为他看见的只有服装和表情,他拍到的是漂亮或者丑陋,而不是喜欢或者厌恶;拍到的是笑容或者眼泪,而不是快乐或者悲伤。那样拍的片子,我们叫快门机器。单纯拍片子不是摄影,更不是艺术,摄影是藏在片子后面的感情!很遗憾,大部分人都还在看这本书,我也是。但是知道了方向,我想我们会突破的。等到突破了这一步,相机就能成为你的感情,你能很容易在打开一张片子的时候,迅速回到当时的现场,伴随一杯茶,半包烟,和一个宁静的下午。第四本要看的书,是人生。太年轻的人也是无法理解摄影的真谛的。没错,现在市场上的相机种类繁多,也不乏索一类的时尚机型,但是,如果把摄影定位成那种时尚,那就错到家了。摄影不是时尚,在这两个字后面蕴含着前辈们多少年的积累和精华,从取景框看出去,转动对焦环,在景物开始清晰的同时,你能隐约看见大师的身影飘然而过,翩若惊鸿,矫若游龙。镜头表达的,是你眼中的世界,是你对人生的理解。摄影大师们,在拍风光的时候,他会充满了敬畏;在拍花鸟的时候,他洋溢着喜悦,在拍人文的时候,他骨子里刻着悲悯。镜头便是人生,你的片子便是你对大千世界的理解,走到这一步,镜头就是你的伴侣,你已经感觉不出它的存在,但它确实开始融进了你的生命。第五本要看的书,便是你自己的心。世间万事万物,其实都是你内心的投影,心无挂碍了,从此得了解脱,自在啊!那时,你不再以潮起潮落云卷云舒为意,繁华起伏,俱是浮光掠影,一头一机,从此笑傲江湖。信手拈来皆文章,摘叶飞花可伤人.。

226 评论

哈布斯窗帘

佛教本生故事是讲述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在前世中无数次修行转世的故事。依据佛教灵魂不灭、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的教义,佛教徒认为像释迦牟尼这样的圣人,在修道成佛之前,经过无数次的善行转世,无私奉献,历经磨难,最后才能修行成佛。这些有关释迦牟尼的本生故事,大多是以古代印度、东南亚诸国优美的神话、童话、民间故事为底本。佛教徒为了把释迦牟尼说得神圣伟大,宣扬释迦牟尼的前生曾是普救众生,忍辱苦修的国王、太子、贤者、善神、天人或者是动物中的鹿王、猴王、象王、狮王等种种不同的化身,佛教徒把这些优美的故事编纂附会到了释迦牟尼的前世身上。九色鹿舍己救人本生此故事绘于257窟的西壁,是莫高窟最完美的连环画式本生故事画。画面从两头开始,中间结束九色鹿;须贽提割肉济父母;尸毗王割肉救鸽;快目王以眼施人;沙弥守戒自杀 ;须达拿太子施象;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五百"强盗"成佛。很久很久以前,在水草肥美、景色秀丽的恒河岸边,有一只九种毛色的鹿。它那闪闪发光的鲜艳毛色和洁白如雪的美丽鹿角,以及善良的心灵,受到所有同伴的赞叹和欣慕。它和它的朋友乌鸦互相照顾,互相关怀,形影不离。它们在这块美丽、宁谧的小小领地上,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所赐给的丰富食物;无忧无虑地嬉戏、游玩,欣赏大自然所赋与的优美景色。一天,九色鹿正在恒河边悠闲地散步。突然,一阵急迫凄惨的呼救声从河里传来:"救命啊,谁来救救我啊!"一个人正被汹涌的激浪卷流而下。阵阵恶浪,时而将他淹没在水中,时而将他拥上浪巅,情况十分危急。看到这种情景,善良的九色鹿丝毫不顾恶浪可能吞噬自己的危险,纵身跳进河里向落水的人游去。大自然不总是那么平静、安宁和善良,它对自己想吞噬的人紧紧咬住不放,它不允许九色鹿救出落水的人,它发怒了,一个浪头又一个浪头向九色鹿猛扑过来。眼看九色鹿将要接近落水人,一排恶浪又把它涌向浅滩。但是,勇敢而善良的九色鹿毫不气馁,一次又一次顽强地向澎湃怒吼的河水冲击。失败了,再来;被推回来了,再游过去,终于把落水人救了出来。惊魂未定的落水人名叫调达,他庆幸自己的再生,一面向救自己于危急的鹿频频叩头,一面不停地向鹿说着感激的话:"尊敬的恩人,感激您再生的恩情,我对着上天起誓,请求您允许我作您的奴仆,使您不乏水草,不受伤害。我将为您寻找最美丽的珠宝珍玩,装饰在您那十分美丽的身上,您将成为世界上最富有、最漂亮的鹿王。""不,不必了。"九色鹿亲切地说,"可怜的调达,你的情意,你诚恳的衷情,我心领了。我不需要什么美丽的装饰,我将以我父母给的九种毛色,保护和装饰着我的身体。你快回去吧!你的家人正在焦急地等着你,你不厅让他们挂念了!""尊敬的救命恩人,您是多么尊贵,多么善良,您不求报酬的高尚品德,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里。"调达低着头虔敬地说道,"但是,我调达不是知恩不报的人,我再次请您给我这种报恩的机会吧!"这些充满高尚感情的话也感动了九色鹿,也更坚定了九色鹿催促调达回家的决心,"去吧!亲爱的调达。我喜欢独自生活,没有你,我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玩乐,我不希望有一个奴仆而放弃我的自由生活。我感谢你的心意,我将永远不忘你对我的诚挚的感情。我只期望你不要向任何人透露我的行踪。"调达在九色鹿的多次催促下,起誓说:"恩人啊!请您放心。如果我背信弃义,就叫我浑身长满烂疮,嘴里散发出恶臭吧。"说完,就告别了九色鹿,走上了回家的路途。这个国家国王的王妃,娇媚动人,深得国王喜爱,但是,她却是一个内心十分贪婪而又奸恶的女人。有一天,她梦到了这只毛色九种、头角雪白美丽的九色鹿。她醒来后,心里充满了在梦中不能占有九色鹿的无限的怅恨:"我是高贵的王妃,这样美丽的鹿为什么还没有属于我!我要用那灿烂耀目的美丽皮毛做我的垫褥,只有我这白皙细腻的皮肤和尊贵的身份才有资格得到这种享受;我要用那纯白的鹿角作我的拂尘把柄,只有这种鹿角才配得上我这漂亮而又娇嫩的脸蛋和优美的身姿。它应该属于我,它应该是为我而存在的,我必须得到它!"一种贪婪的欲求充满了王妃罪恶的心,她忌恨,恨不得马上得到这只鹿。她不起床了,哼哼着:"亲爱的陛下,我心里充满了一个美丽的希望,我希望得到那只我在梦中所见到的九色鹿。尽管你弓箭娴熟,百发百中,尽管你是一国之主,威震天下,但是,你猎取的都是一些粗俗难看、不能令人欣喜的野兽。你难道就没有能耐为我寻求那只梦中的九色鹿吗?我将用它的皮作我的垫褥,我要用它的角作我的拂柄。陛下,我亲爱的丈夫,当我垫着它的皮毛,拿着它的鹿角的时候,你一定会相信,你的妻子将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温柔的女人。我求你,答应我吧!我已不能起床为你而装饰,我将会憔悴下去,如果你拒绝我的要求,我将为此心碎而死。"她坐在床上,流着眼泪,用手勾着国王的颈项,耍弄着美丽女人的各种娇嗔和痴态。同时,又喋喋不休地威胁着、诱惑着。国王心软了:"啊!美丽的夫人,起来吧!我是一国的至尊,国中的一切都归我所有,我将把九色鹿献到你的脚下,用它装饰我娇美的王妃。"在雄伟的宫殿上,国王威严地坐上宝座,发布命令:"若有人能将一只毛有九色、角如白雪的鹿猎来呈献,或报告鹿的行踪,我将以一半国土封赠,还将用大银碗装满金豆,用大金碗装满银豆作为赏赐。国王悬重赏猎九色鹿的命令,很快传遍全国。人们窃窃私议着:"怎么,国王陛 下昏了吗?为一只鹿……""又是那个妖艳的女人,要什么……"但是,当他们看到手执斧钺的武士走过来的时候,都无言地走开了。一个眼神,一个小小的动作,都反映了人们对这个荒唐命令的不满。调达夹在人们中间,看着命令。"九色鹿,"他暗自思忖着,"只有我知道它的行踪,终身的富贵就这样从天而降!嗯!它是一只好鹿,不过好鹿毕竟还是个畜牲,畜牲算什么呢?它的存在不就是为了人们的享受和猎取吗?我得到它,就能获得全国人们都羡慕的富贵和地位,这同猎人猎取虎豹换取衣食一样,有什么不可以呢!一个畜牲的的死活又有什么够得上良心的谴责呢……"他想着,入神地想着,似乎满碗的金银,在布告上跳动,闪耀着诱人的光芒,偌大的封地、美丽的宫殿、锦衣美食都发出引人入胜的诱惑。他似乎感到一切美好的前景都呈现在自己眼前。一条通向尊荣华贵的金色大道在他的面前,红地毯已从他的脚下铺向王宫的大门。"啊!"他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他很快意识到自己失声,急忙止住那难以抑制的喜悦,用眼偷偷地看着周围的人们。幸而谁也没有注意他,他放心了,一个诱人心怀的秘密还藏在他的心中没有被别人窃了去。"嗯!嘻嘻!尊贵的武士大人。嗯!这只鹿……"调达卑怯地弯着腰向武士咕噜着。"嗯!什么,什么,你知道吗?快说。"高大的武士大声吼着,似乎他身上镫甲的每块铜片都在大声地吼着。调达从来不敢靠近他们,今天是第一次这样近地听着他们的大声叱呼,他害怕了,声音也有些颤抖了,"是,我不知……啊!我知道。"他胆怯地语无伦次地说着。随后就躬着腰跟从武士朝王宫走去。背后,不时一些难听的话飞进了他的耳朵,"啊!是偷窃的调达……""原来是二流子调达……"但是他已在武士的引导下来到宫殿里面,一切责难的语言都被王宫的高墙深院挡住了。"你知道九色鹿在什么地方吗?"一个宏亮的声音从宝座上传了下来。似乎象天神的声音一样,偌大的穹窿殿宇中发出阵阵回响 。调达的腿颤抖着,它已经不听使唤,卜通一下跪了了下去:"我,我……知道。""啊……你不要怕,告诉我,忠实的臣民,它在什么地方?"国王和悦的声调,减轻了调达心里的压力。"嗯……这个,这个……""不要紧张,慢慢说,我最了解臣民对我的忠诚。"调达在国王的诱喻下,逐渐恢复了原来的神智。"至高无上的陛下,忠实的臣民愿意为您效劳。美丽的九色鹿我亲眼见过,它确实是举世无双,十分漂亮,那光彩夺目的毛色、那洁白无瑕的双角,真叫人喜不自胜。唔!世上只有我一个人知道它的所在,能得到它,定将为各国的王公、后妃所羡慕。当然我并不是贪图钱财封地而来,您知道,我英明的圣主,我为了忠实于陛下而来,自然,我将十分感激您所说过的恩赐,……""啊!调达,国王的话是不会变的。"国王清楚了调达的意思,"只要得到这只美丽的鹿,我决不食言,我将如数给你半个国家和满钵的金银,你放心吧!"调达那颗贪欲的心高兴得快要跳了出来:"仁慈爱民的陛下,您真是臣民的救世主,我一定向您尽忠。您一定能得到这只鹿,就象我一定会得到封地和金银一样。"但是,当他想到九色鹿与恶浪搏斗救出自己的巨大神力的时候,又说:"威武的陛下,臣民没有丝毫不相信您的力量的意思,但是,这是一只非凡的鹿,它有巨大的神力,没有众多的刀斧兵箭,是难以捕获的,愿陛下能多带军兵随行捕猎。"于是,国王率领大批善射能武的勇士随着调达出了宫城,向九色鹿所在的恒河边上行进。恒河边上,春光明媚,香果烂熟。沉睡的九色鹿在梦中来到广阔的原野。嫩草发出浓郁的芳香,红红的小花点缀在丛草之间,一片和平的景象。它无拘无束地跳跃着,欢唱着。但是,杂乱而频急的马蹄声扰乱了恒河边上的宁静,乌鸦在枝头惊醒了,看着逐渐走近的国王和军旅,高喊着"快醒醒吧!九色鹿,快醒醒吧!国五来捉你来了。"但是九色鹿仍然沉睡在梦中。乌鸦跳上九色鹿的头,又叫:"醒来,醒来,国王已经……"勇士们一步一步地逼近。九色鹿突然惊醒,环顾四周,它已处于重重包围之中,勇士们张弓拔驽,引箭待发,扬剑挥斧,举刀欲下。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九色鹿猛然跳到国王面前说:"请慢,我有话向您呈述。""停!"国王注视着沉着、安祥的鹿制止武士,内心暗自思忖,真是举世无双的美丽而又奇异的鹿,看它的神情那么泰然自若,说话那样从容不迫,莫不是天神转化的吧!然后说道:"你有什么话,说吧!"这时鹿向国王马前走了一步,不亢不卑地说:"我已处在你的刀丛剑树之下,你随时可以用武力夺去我的生命。但是,一个圣明的国王是不能滥杀无辜的!我对国王陛下有过恩情,为什么还要让我死在您的刀剑之下呢?"国王奇怪地问道:"我们素不相识,你对我有什么恩情呢?""陛下的一个臣民曾被恶浪所卷,是我不顾自身的安危救他出险的。""啊!有这样的事!""是的。圣明的陛下,你不应该兴师动众,无辜地杀害生灵。可是,你怎么知道我所在的地方呢?请您告诉我。"国王指着车旁的调达:"是他。""阿!是他!他正是我不顾生命从水中救出的人哪!他曾经手指上天发誓决不暴露我的所在呀!他竟是这样一个反复无常、忘恩负义的小人!我悔恨自己的善意蒙住我智慧的心灵,没有看出这个险恶贪婪的坏人。他竟然出卖了救他性命的我,他用那些美丽的言辞所装饰的感激和赞美的话,原来都是为了掩盖他那丑恶的灵魂!他用那些表面的诚意来掩盖他灵魂的肮脏。我后悔我救出了这个出卖灵魂的卑贱小人。"九色鹿这一席激昂的呈述,深深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大家愤怒而厌恶的目光射向那个昧心背义的调达。调达在九色鹿义正词严的指控下汗流满面,无地自容,嗫嗫嚅嚅,无话为自己辩解。这时,他的身上也长满了烂疮,疮里流出肮脏的脓血,嘴里散发着恶臭。从此,人们唾弃他,象避开瘟疫一样地避开他。国王非常惭愧,忿怒地斥责调达:"你是一个恩将仇报、背信弃义、见利忘恩的小人。你将永远孤独地活着,受尽人们的鄙弃和唾骂。"最后,国王下令全国:"今后任何人都不准伤害九色鹿,让这只善良的动物自由自在地在原野荒林中愉快地生活。违抗命令的人,将被处以极刑。"九色鹿得救了,它又恢复了自由!王妃的贪欲落空了,她又羞又恨,最后被活活地气死。

194 评论

相关问答

  • 佛山早教班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设计论文 学前教育方面的研究对于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指导作用。下面是我推荐给大家的学前教育毕业设计论文,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摘要: 在改

    Macchiato~0704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毕业论文可以找导师要相关资料

    选择一个好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对于研究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他们会对研究生的研究方向、论文质量和未来职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是一些选择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的建议:1

    moncherisii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摄影毕业论文相似度

    问题一:论文检测相似度在多少以下,期刊才会发表 不同等级的期刊要求也不一样。比如核心期刊对于论文相似性度要求比较严格,一般情况下在30%以下,对于你的论文引用

    michelle850322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佛教大学毕业论文

    中国佛教思想对日本文化思想的影响----------------------------------------------------------------

    大嘴Yuki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毕业论文老师很佛

    <strong>转变心态,你自己多去主动找老师。</strong>可以多注意以下几点1.态度:谦卑,主动,及时回馈,方向性的东西一定一定要和导师沟通。2.话语:

    春天里的流星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