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47

轻舞迷影
首页 > 毕业论文 > 喧哗与躁动毕业论文范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萌哒哒的Ashley

已采纳

多少年来,哲学家们想要说清人的意义,但谁又能道明呢?人这一辈子,从一出生就忙忙碌碌,但连自己也不知到底为什么?仿佛冥冥之中已有安排,我们仿佛是什么人手中的玩偶,唯一的存在意义就是闭着眼睛向前走,从不回头,抑或是从不转弯。这是人生!

191 评论

我是朱珠宝宝0

莎士比亚说的就是真理...呵呵,很多文人总会矫情地去说一些话,从内心而言他们厌倦一切,所有的实质上的东西成为虚无,当你委屈或是开始厌恶活在当下追逐名利的状态,再想这句话,你会觉得这就是真理。况且你觉得人生就这样走一遭,意义何在?

215 评论

雪中的欢心

选自莎士比亚的戏剧《麦克白》第五幕第五场,原话是:Life is tale told by an idiot,full of sound and fury,signifying nothing. (人生如同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后福克纳藉此为题写就小说《喧哗与骚动》(The Sound and the Fury)

135 评论

pang小妞

以人物意识为主要叙述内容。

122 评论

yingyingwp

《喧哗与骚动》是詹姆斯·乔伊斯创作的一部意识流小说,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内心独白:意识流小说常常表现为主角的内心独白,以呈现人物复杂多变的心理和思维过程。《喧哗与骚动》的主角斯蒂芬的内心独白就是整个小说最显著的特征。2. 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意识流小说中常常没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人物的思维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自由跳跃。斯蒂芬的回忆、幻想、联想等都给予了他思维迅速变幻的自由和奔放感。3. 易于引起读者的共情:意识流小说呈现的是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了更加真实、具体、深入的人性描写。《喧哗与骚动》中斯蒂芬的内心独白处处流露着痛苦、迷惘和内心的矛盾,令读者与他产生了共鸣。4. 手法多样性:意识流小说的写作手法十分丰富,可通过换位、映像、联想等多种方式呈现人物的思维活动。《喧哗与骚动》中的意识流手法包括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思维、串联多个场景、描写梦境、引用其他文本等。

86 评论

迪夫米米

廉•福克纳(1897-1962),美国作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喧哗与骚动》(1929),它和《追忆逝水年华》、《尤利西斯》并称为意识流小说的三大杰作。小说采用多角度的叙述手法讲述三兄弟与他们的姐妹凯蒂母女有关的故事,深入人物的潜意识,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和病态心理。 其他的例如《我弥留之际》、《八月之光》、《沙龙!押沙龙!》都是意识流小说的经典名著。 以下则是意识流小说形成和发展的相关资料: 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在现代哲学特别是现代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小说类作品。意识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提出。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关的零散方法进行的,而是一种流,是以思想流、主观生活之流、意识流的方法进行的。同时又认为人的意识是由理性的自觉的意识和无逻辑、非理性的潜意识所构成;还认为人的过去的意识会浮现出来与现在的意识交织在一起 ,这就会重新组织人的时间感,形成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感。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强调并发展了这种时间感,提出了心理时间的概念。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肯定了潜意识的存在,并把它看作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他们的理论观点,促进了文学艺术中意识流方法的形成和发展。 意识流小说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流派,也没有公认的统一的定义。其特点是打破传统小说基本上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故事的叙述不是按时间顺序依次直线前进,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故事的安排和情节的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往往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前后两个场景之间缺乏时间、地点方面的紧密的逻辑联系。时间上常常是过去、现在、将来交叉或重叠。这种小说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公认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有安德列·别雷的《彼得堡》、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吴尔夫的《到灯塔去》、《海浪》等。 西方小说形式和艺术方法。 心理小说以分析人物的意识层和潜意识层的情感、意识、思想、活动、态度为主,或直接以人物的意识活动来结构作品。 心理小说产生于18世纪的感伤文学。感伤文学崇尚感情,把艺术的力量诉诸感情。它得名于英国作家斯泰恩的同名小说《感伤旅行》(1768)。《感伤旅行》和他的另一部小说《项狄传》(1765)以描写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与感情为主,充满颠倒时序、没有逻辑的联想,使文学开始具有新的内容,描写人物的复杂印象和情感。英国作家理查生把对社会环境的描写与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结合起来,着重描写人物的感情和行为动机,把感伤主义引进了西欧文学。其描写心理活动的代表小说是《帕米拉》(1741)和《克莱丽莎》(1748)。同时代的法国作家卢梭的小说《新爱洛绮丝》(1761)和德国作家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1774)都受到感伤文学的影响,注重描写人物的内心情感,并以描写爱情心理为主。 心理小说的开创者为19世纪的法国作家司汤达。司汤达擅长心理描写,他全神贯注于人的心理现象,把其他一切都置之度外。心理小说的心理描写反映了19世纪心理学的发展水平。他的心理描写是意识层的心理思维,限于头脑和感情的理性分析,没有涉及潜意识层的生理状态的反映。因而,他的心理描写非常冷静和理智,充满逻辑和理性,由此显出人物性格力的特点和现实态度。 司汤达的心理描写在内容层次上分为社会和爱情心理两个层次,描写时代的普遍心理状况和精神面貌,细致分析爱情心理的微妙变化和发展进程。他对人物内心紧张的表现已具有现代意识的特征。为此,他被称为“现代小说之父”。由于他的心理意识所表现的“现代性”,使他至今在世界各国仍拥有广泛读者。代表作是《红与黑》(1830)。 19世纪著名的心理小说有奥斯丁的《爱玛》(1816)、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1857)和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1877)等。心理小说的情节通常比较单纯,心理描写的鸿篇巨制主要是靠人物的心理描写来建构的。一是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包括人物的所思所想和内心独白。小说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引导语通常是“他想”、“他继续想”、“他暗自说道”、“我想”、“我在心里说”等,这是传统心理描写的套语。 作家分析心理化。心理小说家常以叙述人的身份对人物心理作剖析,这些心理现象是人物本身没有意识到,没有认识清楚的问题。作家把他对人物心灵的认识和理解讲述给读者,形成作家分析心理化。小说描写作家分析人物心理活动的引导语通常是“他没想到”“他想错了”“她不知道”等。例如《包法利夫人》中浪漫恋爱的心理分析是作家对爱玛爱情发展结局的心理预测和它的产生缘由的心理分析,作家的分析是客观的,不带主观色彩。 以人系事,以刻画人物性格为主。心理小说的情节叙事简单,事件平凡朴实,大量的心理描写为塑造人物性格服务,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复杂性格。如于连性格中的反抗与妥协、自尊与自卑、多疑与敏感、感性与冷静的性格特征和气质特点都通过心理描写刻画得淋漓尽致。安娜的情爱与母爱、反抗与激情的性格冲突在心理描写中也得到充分表现。 心理描写从属于情节。19世纪心理小说依然存在一个情节框架,心理描写依附于情节,不具独立性。情节触动、引发了心理描写,并把心理描写串连起来,体现了传统小说叙述的线性因果关系。它不同于现代心理小说独立存在的意识流描写。 情节心理化。心理小说中的人物经历和心理描述互为层次,有机结合。情节好似引河,心理描写好似水流,它盈满河道,充畅情节,构成了以心理描述为主的叙事结构。情节心理化通常表现为三种情况:引发式、插入式和夹叙式。引发式是以一个很小的事件为引子,以此引出大量的心理描述。例如于连握住德·瑞那夫人的手的细节,引出于连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插入式是在心理叙述中插入现实描写的细节。例如对爱玛不堪忍受乏味的家庭生活的描写。夹叙式是一边叙述情节,一边心理叙述,叙述引出心理描述,心理描述又带出情节。例如《红与黑》第43章对于连和玛特儿爱情关系的叙述,既是叙事,又是心理描写。 心理小说在20世纪发展为意识流小说。意识流小说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波及到欧美各国。意识流小说是西方现代社会意识的产物,它的理论基础是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意识流”的概念由詹姆斯提出,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像一条河流一样,是不间断的主观思想意识的流动。 意识流小说的共同特点如下: 1.以心理时间结构作品。意识流小说家有意打破传统时间观念和传统心理小说的顺时序,消除逻辑时间界限,将感觉中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拧在一起组成主观心理时间,随人物心理时间的变化结构作品。心理时间的叙述方式有倒时序、循环时序、颠倒时序、闪回时序和预见时序。 2.意识流描写。意识流小说注重表现人物意识活动本身,作家退出小说,着力描写人物心理的种种感受,开掘深层的意识来展露隐蔽的灵魂和内心世界。意识流描写的特点具有动态性、无逻辑性、非理性。描写层次分为意识层和潜意识层。描写的方式有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意识迁移、意识流语言。 3.以心系人,以心系事。意识流小说以表现人物的心灵活动为主,化解人物心中郁积的种种情结,很少描写人物的体貌特征,淡化情节以至取消情节,事件极其微小。在心灵宇宙范围内写成一曲曲心灵史诗。 写作纯粹的意识流小说有很大的局限,但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它融会到其他类型的小说创作中,心理永远是富有创造性的作家的表现领域。概述 “意识流”原是西方心理学上的术语,最初见于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论文《论内省心理学所忽略的几个问题》。他认为人类的意识活动是一种连续不断的流程。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衔接,而是流动的。这是“意识流”这一概念在心理学上第一次被正式提出。 20世纪初,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绵延论”强调生命冲动的连绵性、多变性。他的关于“心理时间”与“空间时间”的区分、关于直觉的重要性以及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结构和梦与艺术关系的理论,都对意识流文学的发展有过重大影响。 学术界一般认为意识流是象征主义文学在小说领域的体现。但是由于其技巧独特、成就很高,因此通常把意识流文学当成一个独立的文学流派来处理。 理论主张 詹姆斯·乔伊斯 意识流小说家主张让人物主观感受到的“真实”客观地、自发地再现于纸面上,反对传统小说出面介绍人物的身世籍贯、外界环境、间或挺身而出评头论足的写法,要求作者“退出小说”。这个主张最初是由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提出的,后来艾略特的“非人格化”理论也表达了类似的主张。 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人物詹姆斯·乔伊斯就把消灭了作者人格的戏剧看作最高的美学形式,并力图在小说中达到这一目标。乔伊斯认为作品是与外界事物绝缘的独立自足的有机结构。作为现成的艺术品,它不仅与社会、历史无关,甚至与作者本人也无关。因为社会历史因素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是创作的素材,它们进入作品以后就被“艺术化”、“形式化”了,早已不是原来的模样。 艺术技巧 内心独白 在假定没有其他人倾听的情况下,一个人物把自己的所感所思毫无顾忌的直接表露出来,就是“内心独白”。这是意识流文学最常用的技巧。如乔伊斯《尤利西斯》中就有大量独白。其特点是在独白中完全看不到作者的行迹,纯粹是小说中人物自己的真实意识流露。这种内心独白被成为“直接内心独白”。 此外,还有一种“间接内心独白”,虽然也是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但是作者不时出来指点和解释。这种内心独白所展现的意识活动通常属于较浅的层次,比较连贯和合乎逻辑,语言形式也比“直接内心独白”正常。 内心分析 所谓“内心分析”,是指小说中的叙事人或人物很理智的对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进行分析追索,并且是在并无旁人倾听的情况下进行的。它与“内心独白”的区别在于它以理性为指引作出合乎逻辑的有条理的推理或说明,而非任意识自然流动。普鲁斯特的《寻找失去的时间》(一译《追忆逝水年华》)中就大量运用这种手法。英美有些研究者断然否认普鲁斯特是意识流小说家,主要就是因为他的“内心独白”只是受到理性控制的“内心分析”,而不是意识彻底的自然流动。 时间和空间蒙太奇 蒙太奇是电影中用来表现事物多重性的一系列手法,如“多视角”、“慢镜头”、“特写镜头”、“闪回”等等。意识流小说家为了突破时空的限制,表现意识流动的多变性、复杂性,经常采用这类手法。 对这一手法采用最多的意识流作家包括弗吉尼亚·伍尔芙和威廉·福克纳。 诗化和音乐化 意识流小说家为了加强象征性的效果,有时采用诗歌和音乐的手段。他们广泛运用意象比喻、乐章结构、节奏韵律、标点符号甚至离奇的拼写方式来暗示人物在某一瞬间的感受、印象、精神状态或作品寓意。伍尔芙的《海浪》的语言就和意象派诗歌非常相似。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第十一章“海妖”则运用了巴哈赋格曲的结构。 代表作家 马赛尔·普鲁斯特 马赛尔·普鲁斯特(1871-1922)出身于法国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是医学教授,母亲则是犹太经纪人的女儿。普鲁斯特自幼患有哮喘病,1906年后只能闭门写作。其成名作《寻找失去的时间》(传统译法《追忆逝水年华》)就以回忆的方式把早年的生活阅历加以追叙和分析。普鲁斯特在巴黎大学求学期间结识哲学家亨利·柏格森,柏格森的思想对普鲁斯特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普鲁斯特的代表作是《寻找失去的时间》。这部小说长达三千余页,约二百万字,共分七部分。在小说中,主人公以第一人称方式追叙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涉及自己家亲友、法国贵族阶级和新兴资产者、艺术家等一大批人以及许多人的恋爱史。全书并没有贯串始终的故事情节,与传统的心理小说截然不同。普鲁斯特是意识流文学的先驱。 乔伊斯 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生于爱尔兰的都柏林,大学毕业后到巴黎、苏黎世等地过流亡生涯。1920年-1939年期间定居法国。其早期的作品《都柏林人》和《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仍属于现实主义范畴,而出版于1922年的《尤利西斯》则成为英语意识流文学的奠基之作。小说主要写三个都柏林市民在1904年6月16日早晨八点到夜间两点四十五分将近19个小时内的活动和思想。书名《尤利西斯》是荷马史诗《奥德赛》的拉丁名。 《尤利西斯》最大的成就是在意识流小说技巧的全面推进和高度发展。一切意识流文学的艺术技巧在这部小说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语言上,西方评论界认为《尤利西斯》是对20世纪英语语言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两部小说之一,另一部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洛丽塔》。 乔伊斯的另外一部作品《芬尼根的苏醒》则将意识流小说的风格推向极致。全书用65种语言组合写成,极其晦涩难懂。 乔伊斯是意识流作家中成就最高者,代表了这一文学流派的颠峰。 伍尔芙 弗吉尼亚·伍尔芙 弗吉尼亚·伍尔芙(1882-1941)是意识流作家中成就最高的女性。她是英国著名学者莱斯利·斯蒂芬爵士的女儿。其代表作品包括《达洛维夫人》、《海浪》和《到灯塔去》。 伍尔芙与其他男性意识流作家不同之处在于,她的小说往往富有诗意,在语言上更像诗体散文,富有唯美主义的情调。但其小说内容的晦涩难懂却和其他意识流作家的作品别无二致。例如,在其代表作《海浪》中,作者没有设计贯串全文的主要情节,而是时刻强调“瞬间”感觉的重要性,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感觉。小说具有显著的存在主义色彩。 伍尔芙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持悲观态度,认为这个时代的文学中没有大师,只有试验者。现代派小说不过是两个高峰之间的峡谷而已。1941年,伍尔芙在伦敦投河自尽。 艾略特认为伍尔芙是当时英国文学的中心,是一种文明模式的代表。她的逝世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福克纳 威廉·福克纳(1897-1962)是美国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他出身于美国南方一个没落的庄园主家庭。在所有意识流作家中,福克纳以描写错乱意识著称。他的著名代表作是一系列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小说,包括15个长篇和几十个短篇。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最优秀的意识流作品。书名取自莎士比亚名剧《麦克白》的著名台词。小说描写南方庄园主康普生一家的没落,由四个主要人物的心理活动组成。其中对白痴班吉的意识流的描写最为出色。此外,福克纳的著名意识流小说还包括《我弥留之际》。 福克纳并不是纯粹的意识流作家。他的大部分小说创作仍隶属于现实主义范畴。1949年,福克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309 评论

相关问答

  • 毕业论文紧张焦躁

    这种情况千万不要太过着急,可以让自己冷静下来,让自己冷静下来考虑一下思路,再去用心的去写,不懂的地方多和别人请教就可以。

    mon也是部长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毕业论文喧哗与骚动怎么写

    这部小说创作于非常艰难的社会环境中,小说主要讲述了南方没落地主康普生一家的家族悲剧。以此来揭露当时的社会现实。

    萌萌panda我最爱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喧哗与躁动毕业论文范文

    多少年来,哲学家们想要说清人的意义,但谁又能道明呢?人这一辈子,从一出生就忙忙碌碌,但连自己也不知到底为什么?仿佛冥冥之中已有安排,我们仿佛是什么人手中的玩偶,

    轻舞迷影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毕业论文喧哗与骚动题目

    我才写完毕业论文,简直是折磨!我把我们系的题目给你,参考看看吧。我写的是文化类的。其实文学和文化类要比翻译和教育类好写得多,网上可以找到的参考资料也多。英美人文

    winonafirst1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写毕业论文烦躁时候

    可以好好的放松一下,这样我们放下压力之后,可能灵感就来了,毕业论文就可以很轻松的写出来。

    童真记忆2008 9人参与回答 2023-12-08